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歸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鬥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
[1]
鄧小平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
[2]
。
- 逝世日期
- 1997年2月19日
- 畢業院校
- 莫斯科中山大學
- 職 業
- 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 主要成就
-
推動現代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
提出“一國兩制”的政治理念
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
鄧小平人物生平
編輯鄧小平早年經歷
1909年,進私塾讀書,學名鄧希賢。
1910年,入協興鄉初級小學學習。
1915年,入廣安縣高等小學學習。
1918年,入廣安縣立中學學習。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學生羣眾反帝愛國運動。
1919年秋,考入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
1921年4月,到克魯梭市施奈德鋼鐵總廠當軋鋼工。月底,辭去工作赴巴黎。7月下旬,中國共產黨成立。10月,進香布朗工廠做工,兩個星期後被解僱。
1922年2月,進哈金森橡膠廠做工。1922年夏,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次年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也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
1926年1月17日,鄧小平第一次踏上了俄羅斯的領土,在中國共產黨莫斯科支部代表們的帶領下前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報到。
[3]
在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待了僅僅12天,鄧小平就轉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學,被分到了第七學習小組。
[18]
鄧小平土地革命時期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改名鄧小平,8月7日在武漢參加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年底隨中央機關遷往上海。
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1931年2月,同李明瑞率紅七軍轉戰到江西崇義後,根據前委決定,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彙報工作。4月,在上海寫出《七軍工作報告》,詳述了紅七軍、紅八軍的戰鬥歷程。8月,到達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
1932年7月,任中共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支持毛澤東打破國民黨軍事“圍剿”的戰略戰術和正確的土地政策,反對“左”傾路線。
1933年春,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長。 5月,遭“左”傾路線打擊,被撤銷職務,受黨內“最後嚴重警告”處分,到樂安縣南村當巡視員。不久,調任紅軍總政治部秘書長。8月,主編紅軍總政治部主辦的《紅星》報。
鄧小平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1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與師長劉伯承一起在太行山區開闢晉冀豫邊區抗日根據地。9月至11月,參加在延安召開的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全會確定,要不斷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重申黨的獨立自主地放手組織人民抗日武裝鬥爭的方針。在會上作關於地方工作的報告。
1941年4月15日,發表《黨與抗日民主政權》一文,闡述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基本理論和政策。
1942年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書記。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23]
。8月,日本宣佈投降。此時,與劉伯承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已擴大為太行、太嶽、冀魯豫、冀南等四個地區。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冀魯豫中央局和晉冀魯豫軍區,任中央局書記和軍區政治委員。
[4]
鄧小平解放戰爭時期
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6月30日,同劉伯承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發動魯西南戰役,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8月,同劉伯承率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地區。在國民黨軍重兵圍攻中堅持了大別山鬥爭,把戰線推進到長江北岸,在中原地區站穩了腳。
1948年5月9日,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書記、中原軍區及中原野戰軍政治委員。5月,與劉伯承發起宛東戰役。7月,與劉伯承發起襄樊戰役。9月至翌年1月,人民解放軍進行了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摧毀了蔣介石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11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任書記,指揮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55萬人。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任政治委員。3月,參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後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3月31日,為總前委起草《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4月至5月,同劉伯承、陳毅等指揮渡江戰役,解放南京、上海及蘇、皖、浙、贛、閩等省廣大地區。
[4]
鄧小平建國初期
1949年9月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10月1日,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0月至12月,同劉伯承等率部進軍西南,解放川、康、滇、黔等省。11月23日,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12月2日,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修改黨章的報告。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22]
1958年8月,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舉行的擴大會議。會議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9月至11月,到黑龍江、吉林、遼寧、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視察工作。11月至12月,出席在武昌召開的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作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決議的説明。
1959年9月,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61年8月至9月,出席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的工作會議。
1963年7月,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赴莫斯科,同蘇聯共產黨代表團舉行會談,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獨立自主原則。
鄧小平文革時期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受到錯誤的批判和鬥爭,失去一切職務。
1972年8月3日,致信毛澤東,希望再為黨和國家多做幾年工作。毛澤東批示肯定了鄧小平的歷史功績。
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的黨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的決定》。8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2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委員。
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周恩來病重以後,在毛澤東支持下,他主持黨、國家和軍隊的日常工作,針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亂局面進行全面整頓,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收到顯著的成效。
[22]
[27]
1976年4月,北京發生悼念周恩來總理、擁護鄧小平、反對“四人幫”的“天安門事件”,被撤銷一切職務。
鄧小平再次出山
1977年4月10日,致信中共中央,提出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中共中央批轉此信,肯定了鄧小平的意見。5月24日,同中央兩位有關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1978年3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主席。他首先推動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反對“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領導和支持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提出必須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他還提出要儘快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22]
鄧小平改革開放時期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闢了中國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他在這個會議上對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歷史轉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為這次全會作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他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經過這次全會,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
[22]
1979年1月28日至2月6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後訪問美國,是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美。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鄧小平主持起草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全面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提出必須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會議選舉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
[28]
1982年9月12日至13日,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召開,選舉鄧小平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決定他任中央軍委主席。9月13日,在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9月24日,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闡述中國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為以後中英兩國政府的談判定了基調。
1983年6月,在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1984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慶祝典禮上檢閲部隊並講話。12月19日,出席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的簽字儀式。
1986年3月5日,對四位科學家提出的關於跟蹤世界高技術發展的建議批示:“這個建議很重要,不可拖延”。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簡稱863計劃。
1987年1月至3月,針對1986年底一些高等院校少數學生鬧事,多次談話指出,要加強四項基本原則教育,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要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4月13日,出席中葡兩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聯合聲明的簽字儀式。11月,根據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決定,任中央軍委主席。
1989年4月,針對北京發生的動亂,兩次發表談話,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關於平息動亂、穩定局勢的決定,表示完全贊同和支持。主張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5月16日,會見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宣佈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6月9日,接見首都戒嚴部隊軍以上幹部,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事件爆發出來,促使冷靜地考慮過去和未來,黨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包括改革開放、“三部曲”發展戰略目標,都沒有錯。今後要繼續堅定不移地照樣幹下去。6月,中共召開十三屆四中全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他辭去了最後擔任的中央軍委主席職務。
鄧小平南方視察
1991年1月至2月,視察上海。同上海市負責人談話時提出,抓緊開發浦東,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1992年1月至2月,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發表重要談話,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明確回答了經常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10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確定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的戰略任務。
[29]
以這次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誌,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2]
1997年召開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括為鄧小平理論,指出這一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並在黨章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22]
鄧小平偉人逝世
鄧小平人物貢獻
編輯新中國成立後,鄧小平領導了西南全區的政權建設、社會改造和經濟恢復,不久就參加中央領導工作,先後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在黨的八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77]
,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展開,為黨的建設的加強和改進,作出了重大貢獻。“文化大革命”中,鄧小平同志受到錯誤批判和鬥爭,被剝奪一切職務。他於1973年復出,1975年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主持黨、國家和軍隊的日常工作。不久,由於同“四人幫”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他再次被錯誤地撤職、批判。
[8]
鄧小平撥亂反正
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後,鄧小平再度恢復工作後從端正思想路線入手進行撥亂反正,強調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旗幟鮮明地反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支持和領導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這次全會,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闢了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8]
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報告,強調解放思想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要打破林彪、“四人幫”大搞禁區、禁令,製造迷信的僵化狀態,把人們的思想從假馬克思主義的禁錮下解放出來。
[30]
他明確提出了“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的觀點,
[32-33]
提出了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先富起來,以帶動其他地區、其他企業、其他人,使全國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的觀點。
[31]
在鄧小平的主導下,十一屆三中全會拋棄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路線,確定了全黨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政治路線,對經濟管理體制和經營管理方法着手認真地改革,認真解決黨政企不分、以黨代政、以政代企的現象,實行分級分工分人負責等。
[30]
[34]
鄧小平改革開放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立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理論科學地闡明社會主義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他認為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要從這個實際出發來制訂規劃。根據他的思想,中共十三大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他指出,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全黨要一心一意地搞現代化建設。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他設計了從20世紀80年代到下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目標。並且提出,一切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標準,不斷開拓新局面。他大力支持和推動農村改革,推進以城市為中心的全面改革,指出“改革是中國第二次革命”。他關於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論述,為中國共產黨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的改革目標奠定了理論基礎。他倡議興辦經濟特區,開放14個沿海城市,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新區,推動中國全面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他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強調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
[22]
鄧小平一國兩制
他為解決香港、澳門、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一箇中國,兩種制度”的構想。在他的主持下,中國同美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同日本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恢復了中蘇兩黨兩國的關係,發展了同周邊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關係。他為打開中國外交新局面,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來進行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22]
鄧小平帶頭退休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他辭去了最後擔任的中央軍委主席職務。在以他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向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順利過渡、保持黨和國家穩定的過程中,他起了關鍵的作用。
[22]
鄧小平南方講話
退休以後,他仍然關心黨和國家的事業。1992年視察中國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重要談話,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經驗,從理論上回答了一些重大問題,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2]
鄧小平鄧小平理論
1997年召開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括為鄧小平理論,指出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並在黨章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行動指南。
[22]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引導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35]
鄧小平理論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的理論問題,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實現祖國統一等重大問題上,形成一系列相互聯繫的基本觀點,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36-37]
鄧小平人物作品
編輯鄧小平講話文集
《鄧小平文選》
《鄧小平論教育》
《鄧小平論教育》第一版和第二版是1990年和1995年編輯出版的,分別收錄了鄧小平同志自1951年至1989年關於教育問題的講話、談話與題詞38篇和53篇。《鄧小平論教育》的出版,對於瞭解和掌握鄧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鄧小平官方立傳
2014年8月19日,經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鄧小平文集(1949-1974)》和撰寫的《鄧小平傳(1904-1974)》,分別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並在全國發行。
[39]
鄧小平家庭情況
編輯第一任妻子:張錫瑗
[80]
第二任妻子:金維映
[42]
第三任妻子:卓琳,育有兩男三女。
[41]
長女:鄧林
[44]
長子:鄧樸方
次女:鄧楠
[43]
三女:鄧榕
[45]
鄧小平人物言論
編輯鄧小平關於改革
鄧小平關於發展
鄧小平關於黨和國家
鄧小平關於外交
1、“各國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國的黨、各國的人民,由他們自己去尋找道路,去探索,去解決問題,不能由別的黨充當老子黨,去發號施令。我們反對人家對我們發號施令,我們也決不能對人家發號施令。這應該成為一條重要的原則。”
[67]
鄧小平人物評價
編輯毛澤東: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論文論武,鄧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71]
江澤民:“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
[7]
胡錦濤:“鄧小平同志為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一生,為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和開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充分展現了一位偉大領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懷、卓越膽識和革命風格,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範。”
[8]
習近平:鄧小平同志的貢獻,不僅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歷史命運,而且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鄧小平同志贏得了中國人民衷心愛戴,也贏得了世界人民廣泛尊敬。
[9]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鉅變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鄧小平,鄧小平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1]
法國前總統雅克·希拉剋評價鄧小平:“對中國和全世界而言,他都是20世紀的一位重要政治偉人”。
[11]
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稱鄧小平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領袖”,在回憶1978年與鄧小平的首次交談時,他説“鄧個子小,氣魄大,立即使我折服。”
[11]
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是鄧小平結交的眾多外國友人中的一位。他説:“鄧小平對整個世界最大貢獻就在於,他向全世界表明,中國可以如何管理和快速發展;而中國又能夠因此向整個世界作出何等的貢獻。”對於“一國兩制”成功解決香港問題,他説:“這無論對中國、英國、香港本身,還是對世界都是最圓滿的結果。”儘管如此,人們卻很少聽到這位老人評論自己。他的很多政治名言,比如“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等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但是大家找遍了所有檔案都很難發現他對自己的評價。
[11]
曾憲梓:“沒有鄧小平,就沒有中國今天的進步和富強,也沒有香港的今天。我對他的崇敬和懷念無法用語言形容。”
[11]
鄧小平人物紀念
編輯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由序廳、三個陳列展廳、電影廳、珍藏廳等組成。共展出文物170件、檔案文獻資料200餘件,圖片408幅,復原場景4個,運用多媒體展示系統以及最具震撼力的電影,共同組成鮮活的立體空間,生動、全面、形象地展示了鄧小平偉大輝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再現了一個又一個重大歷史場面,體現了主題鮮明、特點突出、內容豐富、設計新穎的總體思路。
[14]
百年紀念
200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紀念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深切緬懷他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勳,追思和學習他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鬥的崇高風範,進一步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紀念大會由吳邦國主持。
[74]
2014年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座談會
2014年8月20日電 中共中央2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王岐山、張高麗出席座談會,劉雲山主持座談會。
- 參考資料
-
- 1. 鄧小平紀念館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29]
- 2. 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11-20]
- 3. 鄧小平在莫斯科:一個革命者和未來改革者思想的形成 .人民網
- 4. 鄧小平生平年表·1941-1950 .人民網-鄧小平紀念網[引用日期2019-09-29]
- 5. 《鄧小平文選》 ._央廣網[引用日期2014-08-20]
- 6. 《鄧小平論教育》 .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8-20]
- 7. 江澤民: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8-01]
- 8. 胡錦濤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引用日期2014-08-20]
- 9. 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1-08]
- 10. 他人評價資料來源2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8-20]
- 11. 鄧小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 .中國日報網[引用日期2021-01-08]
- 12. 西哈努克稱“鄧小平是中國人民的英雄”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8-20]
- 13. 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我是實事求是派”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8-20]
- 14. 最好的紀念 .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引用日期2015-09-07]
- 15. 鄧小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 - 中文國際 -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2014-08-14[引用日期2021-05-13]
- 16. 鄧小平生平年表·1904-1920 .人民網.2013-08-14[引用日期2021-05-13]
- 17. 鄧小平在法國做工時的檔案卡 .新華社-中國記協網.2007-01-14[引用日期2021-05-13]
- 18. 青年鄧小平在莫斯科--黨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2017-07-07[引用日期2021-05-18]
- 19. 鄧小平生平年表·1921-1930--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人民網.2013-08-14[引用日期2021-05-18]
- 20. 百色起義部隊後來去哪兒了 .新華網.2019-12-06[引用日期2021-05-18]
- 21. 鄧小平生平年表·1931-1940--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人民網.2013-08-14[引用日期2021-05-18]
- 22. 資料:鄧小平同志光輝戰鬥的一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5-18]
- 23. 《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7年第5號(總第857)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24. 鄧小平生平年表·1951-1960--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人民網.2013-08-14[引用日期2021-05-18]
- 2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傳: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8月:第971頁
- 26. 鄧小平生平年表·1961-1970--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27. 鄧小平生平年表·1971-1980--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28. 鄧小平生平年表·1981-1990--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29. 鄧小平生平年表·1991-1997--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30. 田紀雲:小平同志的歷史功績--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31. 鄧小平“先富”、“共富”思想的歷史考察--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人民網.2013-11-28[引用日期2021-05-18]
- 32. 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33. 法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意義 .中國人大網.2013-08-20[引用日期2021-05-18]
- 34.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5-18]
- 35. 《中國共產黨章程》 .共產黨員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36.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5-18]
- 37. 進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38. 鄧小平年譜(1904-1974)經中共中央批准出版發行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39. 《鄧小平文集(1949—1974)》、《鄧小平傳(1904—1974)》出版--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人民網.2014-08-19[引用日期2021-05-18]
- 40. 鄧小平“文革”期間部分文稿首次披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41. 卓琳同志逝世--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42. 參加長征的30名女紅軍的最後結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2014-10-21[引用日期2021-05-18]
- 43. 鄧小平女兒科技部副部長鄧楠:為了最後的遺願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2004-08-24[引用日期2021-05-18]
- 44. 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45. 鄧小平小女兒鄧榕:全家人終身銘記父親教誨--黨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08-20[引用日期2021-05-18]
- 46. 鄧小平:《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上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8.12.第380頁.
- 47. 改革開放為什麼是“第二次革命” .光明網.2018-09-04[引用日期2021-05-18]
- 48.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49.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86年--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50. 現代史 .中國政府網.2021-04-09[引用日期2021-05-18]
- 51. 共和國足跡——1995年:科教興國戰略 .中國政府網.2009-09-29[引用日期2021-05-18]
- 52.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座談會的講話引起強烈反響 .中國政府網.2014-08-21[引用日期2021-05-18]
- 53. 改革開放30年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54. 講話: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5-18]
- 55. 人民領袖鄧小平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56. 紮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57. “美麗中國——弘揚生態文化 建設生態文明”展開幕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58. 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中共中央黨校[引用日期2021-05-18]
- 59. 《求是》刊發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60. 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正義之戰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61. 論羣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 .共產黨員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62. 共和國的足跡——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63. 人民領袖鄧小平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64. 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愛國同胞的統一戰線工作--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65. 鄧小平關於“一國兩制”的談話--港澳--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66. 與祖國同舟共濟 為夢想風雨兼程——慶祝香港迴歸20週年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67. 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論要 (3)--期刊選粹--中國共產黨新聞-人民網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68. 我們不搞政治遊戲,不搞語言遊戲--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69. 人民領袖鄧小平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70. 鄧小平在《人民日報》發表37篇署名文章關注了什麼?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9]
- 71. 從毛澤東的批示看鄧小平主政西南時期的領導方法--黨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9]
- 72. 第五章 走對路,才能不走回頭路--理論--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9]
- 73. 人民領袖鄧小平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9]
- 74. 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紀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中國人大網[引用日期2021-05-19]
- 75. 中共中央舉行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座談會 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19]
- 76. 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首播式舉行-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網.2014-08-08[引用日期2021-05-19]
- 77. 鄧小平生平年表·1951-1960--鄧小平紀念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11-03]
- 78. 中國人民解放軍之第二野戰軍 -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2-08-05]
- 79. 一日殲敵9000餘人的巨金魚戰役--黨史頻道-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8-05]
- 80. 鄧小平生平年表·1921 .共產黨員網[引用日期2023-11-1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