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螺山

鎖定
洪螺山的簡稱。在今 天津市 薊縣 。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紅螺嶮》:“《魏志》: 漁陽 有 螺山 ,亦曰 洪螺山 ,即 紅螺嶮 也。在 薊州 城南五里。
中文名
螺山
所在區域
天津市
發展歷史
一千多年
佔地面積
500 m²
拼    音
luó shān
注    音
ㄌㄨㄛˊ ㄕㄢ

螺山詞語釋義

luó shān ㄌㄨㄛˊ ㄕㄢ
螺山。浟河古道,繞山而流,因地勢東高西低,浪噬土崩,河道漸漸西移,現已偏離古道約700餘米,穿隴田中央浩浩南去。兩岸居民亦隨河遷徙,傍渡而居。築渠引橫橋陂之水從村中流過,渠水如鏡,清澈見底。閒暇之時,村人多聚於渠邊柳蔭中,或垂釣、或弈棋,或潑水嬉戲、或男女對唱,如詩如畫,一派田園牧歌。文氏族譜載其地“峯巒環繞,古木參天,虯枝屈曲,樹森蔭翳,可以棲止。漣江洋洋,潦水澄淨,玉壺冰心,可以樂飢”。山之南,層巒疊嶂,蜿蜒盤踞,古稱龍形,龍形之腹謂香果坳,民居錯落,秀竹掩映,泉水叮咚,煙靄繚繞,恍如仙境。

螺山發展歷史

當地百歲老人朱輝先講述,從前螺山遍長古松,多為兩人合抱不及。沿渡兩旁河堤上,皆大葉柳樹,遮天蔽日。船行河中,如入幽徑。大葉柳,古為做棺槨專用之材,別名陰陽木。鮮木鬆軟,易加工挖鑿;或曬或浸泡後,色澤烏亮,堅毅如石,光可鑑人,刀砍無痕。民國壬戌年(1922)暴發山洪,謝氏族人從崩塌的河堤下挖出一陰陽木樹杆,長六丈許,杆圍丈餘,用以挖鑿全木棺槨數具。漣灘渡畔古木之盛,可見一斑。1958年,全民鍊鋼,伐木燒炭填之於爐,螺山古松毀沒殆盡。繼後二十餘年,眾人皆上山砍柴為炊,挖草漚肥,蒼蒼螺山淪為不毛之地。現今葱鬱林木,均繫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所長。 [1] 
參考資料
  • 1.    津樑卷  .中共攸縣縣委辦公室[引用日期201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