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祭酒,拼音guó zǐ jì/zhài jiǔ,是古代的学官名。西晋立国子学,始置国子祭酒,作为长官。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长官,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管理考核诸学官,并负责考试国子诸学业满之生徒,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自后历代皆沿其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国子监设学部,遂改国子监祭酒为学部尚书。 [2]
词语解释
播报编辑
读音
【榜晚词语】:国子祭酒
【注音】:guó zǐ jì/zhài jiǔ
解释
延伸
【才炼才院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钻订船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祭酒含义
播报编辑
历史背景
原意是德高望重的祭祀或宴会的主持人,后来引申为“特定人群的地位最尊者”,到后来,就成官名了。
在军中相当于参谋长。
至于品级和权力,没有规定,取决于你所处的军队的品级。
名字来历
祭酒原意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后亦以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