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貴總督

鎖定
雲貴總督,為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雲南、貴州兩省的軍民政務。歷經77位總督。
中文名
雲貴總督 [1] 
全    稱
雲南貴州總督
類    別
職位
設置時間
順治十六年(1660年(庚子年))

雲貴總督官職簡介

雲貴總督,官銜為總督雲南,貴州兩地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雲南、貴州兩省的軍民政務。

雲貴總督歷史沿革

順治十六年,設立經略,然後改設總督。 康熙元年,分別設立雲南總督總督府曲靖貴州總督,總督府駐安順。 康熙三年,取消雲南總督,由貴州總督兼任,總督府遷貴陽。 康熙十二年,又恢復雲南總督,總督府仍駐曲靖。 康熙二十六年,雲貴總督府遷雲南府雍正十年,雲貴總督兼轄廣西雍正十二年,雲貴總督恢復掌管兩省。 光緒三十一年,雲貴總督兼任雲南巡撫。

雲貴總督歷任總督

雲貴、湖廣兩廣總督洪承疇(首任)
第二任雲貴總督趙廷臣
第三任雲貴總督卞三元
第四任雲貴總督甘文焜
第五任雲貴總督鄂善
第六任雲貴總督周有德
第七任雲貴總督趙良棟
第八任雲貴總督蔡毓榮
第九任雲貴總督範承勳
第十任雲貴總督丁思孔
第十一任雲貴總督王繼文
第十二任雲貴總督巴錫
第十三任雲貴總督貝和諾
第十四任雲貴總督郭瑮
第十五任雲貴總督蔣陳錫
第十六任雲貴總督由貴州提督張文煥於康熙59年接署,康熙61年奉旨離職進京。
第十七任雲貴總督高其卓
第十八任雲貴總督伊都立
第十九任雲貴總督楊名時
第二十任雲貴總督鄂爾泰
第二十一任雲貴總督高其倬
第二十二任雲貴總督尹繼善
第二十三任雲貴總督慶復
第二十四任雲貴總督張允隨
第二十五任雲貴總督碩色
第二十六任雲貴總督恆文
第二十七任雲貴總督鈕祜祿·愛必達
第二十八任雲貴總督吳達善
第二十九任雲貴總督劉藻
第三十任雲貴總督楊應琚
第三十一任雲貴總督明瑞
第三十二任雲貴總督鄂寧鄂爾泰的兒子,乾隆33年接任,當年因事被降調福建巡撫
第三十三任雲貴總督阿桂
第三十四任雲貴總督明德
第三十五任雲貴總督阿思哈
第三十六任雲貴總督彰寶
第三十七任雲貴總督圖思德
第三十八任雲貴總督李侍堯
第三十九任雲貴總督舒常
第四十任雲貴總督福康安
第四十一任雲貴總督富綱
第四十二任雲貴總督勒保
第四十三任雲貴總督鄂輝
第四十四任雲貴總督長麟
第四十五任雲貴總督書麟
第四十六任雲貴總督琅玕於嘉慶5年由貴州巡撫升任,嘉慶9年病逝(諡恪勤)
第四十七任雲貴總督伯麟
第四十八任雲貴總督史致光
第四十九任雲貴總督明山滿族,道光2年由刑部左侍郎任任雲貴總督,道光4年奉旨回京。
第五十任雲貴總督長齡
第五十一任雲貴總督趙慎畛
第五十二任雲貴總督阮元
法國駐雲南領事方蘇雅拍下的1902年迎接雲貴總督進省城 法國駐雲南領事方蘇雅拍下的1902年迎接雲貴總督進省城 [1]
第五十三任雲貴總督伊里布
第五十四任雲貴總督桂良
第五十五任雲貴總督賀長齡
第五十六任雲貴總督李星沅
五十七任雲貴總督林則徐
第五十八任雲貴總督程矞採
第五十九任雲貴總督吳文鎔
第六十任雲貴總督羅繞典
第六十一任雲貴總督恆春:滿族,咸豐4年由山西巡撫升任,咸豐七年回民馬如龍起義軍包圍昆明,無奈之下憂憤自盡。
第六十二任雲貴總督吳振棫
第六十三任雲貴總督張亮基
第六十四任雲貴總督福濟
第六十五任雲貴總督潘鐸
第六十六任雲貴總督勞崇光
第六十七任雲貴總督張凱嵩
第六十八任雲貴總督劉嶽昭 (1824~1880)字藎臣。湘鄉人。同治7年由雲南巡撫升任,光緒元年因事被革職。
第六十九任雲貴總督劉長佑
第七十任雲貴總督岑毓英
雲貴總督王文韶 雲貴總督王文韶
第七十一任雲貴總督王文韶
第七十二任雲貴總督崧蕃:光緒21年由雲南巡撫升任,光緒26年調陝甘總督,在任期間創辦雲南陸軍武備學堂
第七十三任雲貴總督魏光燾
第七十四任雲貴總督丁振鐸
第七十五任雲貴總督岑春煊,其父岑毓英曾任雲貴總督。
第七十六任雲貴總督錫良
第七十七任,即末任雲貴總督李經羲李鴻章弟李鶴章之子。

雲貴總督總督衙門

總督衙門是雲貴兩省的最高機關,經歷代總督不斷修葺建設,越加氣度不凡。“東臨文廟街海天閣巷,西接沙朗巷,南面光華街,北抵民生街”。為如今的文明新街片區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基礎。因總督有統治軍隊之權,故也稱為“制軍”或“制台”,總督府亦被稱為“制台衙門”。
清代的總督衙門經歷任修葺,規模宏大,重門疊構。門有頭門、二門、儀門。頭門和二門,都有中左右三道闊門組成。
原總督府大堂外景 原總督府大堂外景 [1]
頭門前柱礎下砌有幾級石階,台階前兩旁雕砌有一對威猛的大石獅,彩得五色斑斕,突顯森嚴凜凜。頭門對面為一照壁(緊貼即今雲瑞公園南側),高3米多,寬近20來米。壁上繪一大麒麟,與總督官服補子圖案相符。頭向着一輪高升的紅日,擬紅日為皇恩浩蕩的天子,尾下有五虎六豹,以喻統屬着五個總兵、六個副將。
石階兩側的平壩中間,豎有兩根大桅杆,各高近10米。桅上有一木鬥,鬥上懸一長旗,上書:“雲貴總督部堂”六字。平壩周圍,築有一些籤子牆,以別內外。
在東西兩面,各有一道大柵門(大約即今勝利堂鐵大門坡下的光華街上),柵門上有橫額,標有“轅門”兩字。進得儀門,則有大堂、二堂、三堂和眷屬寓居的四堂。
總督府大堂,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架(正脊前四架,正脊後三架),單檐挑山造,明間面闊約六米半,內部樑柱,比例粗壯雄巨,且皆楠木締構。且有供等候召見的各級官員休息的文官廳、武官廳和辦事人員衞隊居住的地方。
此外有鼓樓、花廳、亭榭樓台、花圃等。府後建有旗蠧廟。嘉慶年間,總督阮元又造石亭,其西側有演武場、碧雞台。清廢土司子弟值班制度,而甬道、轅門仍舊。
總督衙門既設,周圍的道路便應運而生。首先是正對大門“甬道”。清代衙門講排場,到清代後期最突出。當時住昆明的各級衙門不僅總督出入督府皆有儀仗和衞隊,而且還有官一到任,須“拜闕”謝皇恩,“拜儀門”認衙署,“拜印”領印信,“坐堂排衙”慶高升,以及逢日、月蝕唸經乞佑等,禮儀活動較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