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霍光

(西漢時期權臣、政治家)

鎖定
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省臨汾市)人。西漢時期權臣、政治家,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 [1] 
霍光最初憑藉門蔭入仕,選為郎官,歷任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為漢武帝所親信。武帝臨終時,授霍光大將軍大司馬,與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同受遺詔,輔佐幼主。漢昭帝繼位後,與上官桀、桑弘羊爭權,挫敗上官桀等擁立燕王劉旦的計劃,獲封博陸侯,得以專擅朝政。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去世,霍光擁護昌邑王劉賀為帝,二十七日後又將其廢黜,改立武帝曾孫劉詢即位,是為漢宣帝。宣帝即位後,霍光宣佈歸政,仍掌大權,其女霍成君為漢宣帝第二任皇后,霍氏一族極為顯貴。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諡號宣成 [2]  ,陪葬茂陵,葬禮規格仿照相國蕭何舊例。兩年後,霍光妻子霍顯毒害皇后許平君母子事發,霍氏全族坐罪處死。 [34]  但到甘露三年(前51年),宣帝仍以霍光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首位 [11] 
霍光前後秉政二十年,遵循武帝法度。在武帝末年積弊之後,採取休養生息的措施,輕徭薄賦,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對外也緩和了同匈奴的關係,恢復和親政策。這段時期被後世稱為昭宣中興 [34]  [66]  同時因其廢立兩帝,與殷商伊尹太甲事蹟相似,故後世權臣廢立皇帝時,往往以“行伊霍之事” [37-39]  作掩飾。
概述圖來源 [90] 
全    名
霍光
別    名
博陸宣成侯
子孟
諡    號
宣成
封    號
博陸侯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省臨汾市
逝世日期
公元前 68年4月21日
主要成就
輔佐幼主,促成“昭宣中興
最高官職
大司馬大將軍

霍光人物生平

霍光出入禁闥

霍光的父親名叫霍仲孺後元三年(前141年)前後,以縣中小吏身份被派到平陽侯家服役。霍仲孺和平陽侯府中侍女衞媪之女衞少兒私通生下一子霍去病。霍仲孺後返家,另娶妻子,生下霍光,和衞少兒不再來往。 [1]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被拜為驃騎將軍,在出擊匈奴的途中,被河東太守出迎至平陽侯國的傳舍,並派人請來霍仲孺與之父子相見。霍去病替霍仲孺大量購買田地房屋和奴婢後離去。霍去病此次出征凱旋時,再次拜訪霍仲孺,並將異母弟弟霍光一起帶到長安照顧。霍光當時年僅十多歲,在霍去病的幫助下,先任郎官,隨後遷任各曹官侍中等。 [3]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霍光升任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職位,侍奉漢武帝左右,前後出入宮禁二十多年,小心謹慎,未曾犯一次錯誤,因此得到武帝的信任。 [4] 

霍光拜受顧命

徵和二年(前91年),衞戾太子被江充巫蠱之禍逼死後,武帝決定立鈎弋夫人之子劉弗陵為儲君,並在仔細觀察後,認為只有霍光能夠擔負託孤重任。一次,武帝令黃門畫工繪《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賜給霍光,暗示他準備輔政。 [35] 
後元元年(前88年),霍光同上官桀金日磾共同挫敗侍中僕射莽何羅與弟重合侯莽通的叛亂陰謀。 [5] 
後元二年(前87年)春,武帝巡遊五柞宮,病情加重,霍光流涕問道:“如果(陛下)不諱,該誰繼承皇位?“武帝説:“你不明白上次圖畫的意思嗎?立少子(劉弗陵),你做周公的事。”霍光叩首謙讓給金日磾,金日磾稱自己是外國人,不如霍光。於是,武帝升授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和丞相田千秋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在武帝寢宮內牀下拜受顧命,輔佐少主。第二天(二月十四日),武帝駕崩,時年八歲的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 [35]  [36]  [42] 
昭帝即位當年,根據武帝遺令,肯定了霍光等人“捕斬反虜重合侯馬通功”,封他為博陸侯。當時衞尉王莽的兒子王忽在宮中隨侍,揚言説:“先帝駕崩時,我常在左右,哪有遺詔加封三個人的事?那幾個傢伙彼此抬高自己罷了。”霍光得知,嚴責王莽,王莽被迫將王忽毒死。 [5] 
有人勸霍光説:“將軍沒有看到當初呂氏家族覆亡的教訓嗎?呂氏身處伊尹周公的地位,主持朝政,專擅大權,卻疏遠宗室,不與他們共享朝權,因此失去了天下人的信任,最後終於滅亡。如今將軍身居高位,皇上年幼,應當納用宗室,並多與大臣共商政事,與呂氏的作法相反。如果這樣,便可以免除禍患。”霍光深表贊同,於是任命楚王劉交之孫劉闢強光祿大夫長樂宮衞尉,宗室劉長樂為光祿大夫。 [78] 

霍光輔佐昭帝

霍光為人穩重少言,從容謹慎,身高七尺三寸,面色白皙,眉目清秀,鬍鬚美觀。他秉性端正,每次進出宮廷和下殿出門時,停步和行進的地方都有一定的位置,郎官和僕射暗中記下查看,不差分毫。昭帝即位後,政令都由霍光發佈,天下人都盼望其一展風采,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48] 
當時,霍光與金日磾、上官桀都有聯姻關係,金日磾次子金賞的妻子是他的女兒,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所娶的是霍光長女,有一女上官氏(即後來的上官皇后 [6]  。始元元年(前86年),輔政一年有餘的金日磾去世。而作為丞相的田千秋一味謙讓,不敢與霍光對抗 [42]  ;上官桀、桑弘羊也無法獨自抗衡霍光,於是政事逐漸全由霍光處置 [35]  [43] 

霍光獨攬大權

《歷代帝王圖》中的漢昭帝 《歷代帝王圖》中的漢昭帝
後來,上官桀打算讓時年僅六歲的上官氏做皇后,遭到霍光反對,於是轉而走蓋長公主的門路,在始元四年(83年)成功使上官氏被冊立為皇后。作為後父的上官安被拜為驃騎將軍,封桑樂侯。霍光每次休假出宮,上官桀就入宮代替他處理政事。上官家族為了回報蓋長公主,想將其情夫丁外人封列侯和光祿大夫,也被霍光駁回。霍光此前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其他親戚封官。武帝在位時,上官桀已經是九卿,職位在霍光之上,等到上官父子同為將軍,又有皇后內親的顯赫地位。於是雙方逐漸結怨,互相鬥爭,成為政敵。 [6] 
燕王劉旦自以為是昭帝的哥哥,心裏常懷怨恨。而桑弘羊自認在財政改革上立有大功,想替子弟謀官,卻遭到失敗,也怨恨霍光。於是,上官桀父子聯合蓋長公主、劉旦以及桑弘羊共同結成反對霍光的同盟,假託劉旦名義,趁霍光休假的時候向漢昭帝上書誣陷説:“霍光把郎官羽林軍都集中起來操練,道上戒嚴,太官先到目的地安排。”又説:“蘇武從前出使匈奴,被拘留二十年而不降,回朝後才當上典屬國。大將軍府中的長史楊敞無功,卻當了搜粟都尉。霍光又擅自選拔增加自己幕府的校尉。霍光如此專權放縱,臣懷疑他有圖謀不軌之心。臣願意歸還符節璽印,回京入宮侍衞,提防奸臣的意外之變。”他們準備等到霍光休假出宮之日奏上此章。上官桀打算從宮禁中把奏書交給有司,由桑弘羊與羣臣一同脅迫昭帝罷黜霍光。但年僅十四歲的昭帝看到奏疏後,不肯將其交給有司。 [52] 
第二天,霍光聽説此事,停留在畫室,不敢進殿。昭帝詢問道:“大將軍在哪裏?”上官桀回答:“因為燕王揭發了他的罪行,所以不敢進來。”昭帝下詔召霍光進殿。霍光摘掉帽子叩頭告罪,皇上説:“你帶上帽子。朕知道這封奏書是假的。你沒有罪。”霍光説:“陛下從哪裏知道的呢?”昭帝説:“你去廣明練兵是近日的事,選拔校尉以來沒有十天,燕王怎麼能夠知道呢?再説你要幹壞事,也不需要增加校尉。”尚書及昭帝身邊的親隨聽到昭帝這麼説,都大感震驚。上書的人知道後,果然逃跑了,有司追捕很急。上官桀等人驚恐不已,對昭帝説小事不值得深究,昭帝不聽。 [53] 
之後,上官桀等人再次進讒言誣陷,昭帝發怒説:“大將軍是忠臣,先帝囑託他輔佐我,敢有毀謗他的就依法治罪。”從此上官桀等不敢再説什麼,轉而策劃讓蓋長公主設酒席宴請霍光,然後埋伏士兵擊殺他,趁便廢去昭帝,迎立劉旦為天子。但計劃泄漏,霍光族滅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鄂邑長公主和燕王劉旦自殺。 [32] 
在掃除政敵後,作為上官皇后的外祖父,霍光“威震海內”,成為朝政實際上的決策者。昭帝加冠禮後,仍委政於霍光,使十三年間“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33] 

霍光廢立二帝

元平元年(前74年)夏四月癸未日,昭帝駕崩,他沒有兒子。霍光迎立漢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於同年六月即位。 [54]  據説劉賀在進京途中派人掠取民間女子、財產,並讓其屬吏、家人都穿上刺史的官服,封官進爵,任其胡作非為。而且疏遠老臣,提拔自己的官屬。霍光為此憂悶不已,向大司農田延年問計。田延年舉出伊尹廢太甲的先例,建議霍光廢帝。霍光於是暗中與車騎將軍張安世策劃商議,然後召集丞相、御史、將軍、列侯、在朝的二千石官員、大夫、博士等在未央宮共同商討此事。會上,田延年持劍力陳廢帝的緣由,羣臣都叩頭,説:“天下安危都在於大將軍,我們將聽從您的命令。”霍光就與羣臣一起去見上官太后,將劉賀不宜為帝的情況一一向太后陳述。 [55]  上官太后來到未央宮承明殿,尚書令宣讀羣臣奏劾劉賀的奏疏,列舉其成為皇帝二十七日以來的種種罪狀。讀畢,太后同意廢帝,霍光命令劉賀起身跪拜,接受詔令。劉賀爭辯道:“聽説天子只要有七個諍諫之臣,即使無道也不會喪失天下。”霍光説:“皇太后下詔廢除,你還算什麼天子?”於是走近抓住劉賀的手,解下他的璽綬,將劉賀送回昌邑王府,後遣回封國。霍光又以昌邑王羣臣沒有盡到輔導責任、“陷王於惡”為由,誅殺了兩百多人。 [56]  [62] 
劉賀被廢后,霍光同羣臣商議,決定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病已(後改名劉詢)繼承帝位。這就是漢宣帝。 [7] 

霍光功高震主

霍光像 霍光像
宣帝即位後,仍由霍光輔政。本始元年(前73年)正月,霍光提出歸政。宣帝謙讓不接受,於是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天子。 [8]  宣帝根據霍光的“定策”之功,下詔把河北、東武陽的一萬七千户加封給他,使其所享食邑達二萬户。宣帝前後共賞賜他黃金七千斤、錢六千萬、雜色綢帛三萬匹、奴婢一百七十人、馬二千匹、住宅一所。 [57]  [63] 
自昭帝時起,霍光的兒子霍禹與侄孫霍雲均被任命為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奉車都尉,侍奉宮中,率領胡、越歸附的軍隊。霍光的兩個女婿都是東西兩宮衞尉。霍光兄弟輩的女婿、外孫都能奉朝請,並擔任各官署的大夫、騎都尉給事中。霍氏親黨與子弟在朝廷佔據要職,根深蒂固。霍光每次朝見,宣帝都表現出虛心請教的樣子,神態嚴肅,對他極其禮敬、謙讓他。 [8]  宣帝對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內心十分忌憚,與之同車時“若有芒刺在背 [25]  。霍光本人功高震主,為後來的族滅埋下了禍根。
宣帝即位後,沒有依照羣臣提議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而是委婉的以尋故劍的名義,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許平君為皇后。霍光沒有反對,但以許皇后父親許廣漢受過宮刑的緣故,反對宣帝依照慣例封后父為列侯 [68]  。霍光的繼室霍顯對女兒霍成君沒有成為皇后不滿,趁許皇后生產的機會買通醫生淳于衍,在本始三年(前71年)毒死了許皇后 [64]  。許皇后死後,為她診治的醫生都被逮捕追究責任,淳于衍因“侍疾亡狀不道”,被下獄受審。霍顯十分害怕,就將詳情告訴霍光,並對霍光説:“事情已經到了這等地步,就不要讓法吏拷問淳于衍了。”霍光不勝驚愕,默然不應,開始時想要主動向宣帝交待此事,揭發霍顯。但礙於夫妻情分不忍,其後仍奏明宣帝,簽署對淳于衍免予問罪之令。許皇后死後,霍成君在本始四年(前70年)三月順利成為皇后 [65]  [45] 

霍光身後哀榮

地節二年(前68年)春,霍光病重,宣帝親自到他府中探望病情,為之涕泣。霍光上書謝恩,請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户給霍山,以繼承其兄長霍去病的香火。宣帝將此事下發有司,當天就拜霍禹為右將軍。 [58]  三月庚午日(前68年4月21日),霍光去世。 [60] 
霍光死後,宣帝與上官太后一同到場治喪,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理喪事,朝中二千石官員在墓地臨時設立機構。宣帝將霍光與漢初開國功臣蕭何相比 [60]  ,以皇帝級別的禮儀下葬,允許其陪葬於茂陵。在霍光的葬禮上,有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等葬具,以緼輬車、黃屋送葬,調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的軍士列陣護送;宣帝又徵調三河服役的士卒掘墓修墳,在墓地修建祠堂,設置園邑,由三百户人看守,還設置專門的長史、丞掾。霍光得到的諡號為“宣成” [2]  [59] 
霍光死後,宣帝得知了許皇后遇害的真相,於是一步步削弱了霍光之子霍禹及霍氏一黨範明友任勝鄧廣漢、趙平等人的兵權,以自己親信的外家許氏、史氏子弟代替。 [45]  奢靡驕縱的霍氏家族因此惴惴不安,逐漸生出謀反意圖。地節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謀反的密謀敗露,霍禹被腰斬,霍雲、霍山自殺,霍家一族遭到滿門抄斬。至此,霍顯及兒子,侄子,女婿等家人除女婿金賞因告發謀反一事被赦免外,全部被殺或者自殺,霍成君也被廢處昭台宮,十二年後自殺,長安城中有數千家人家被牽連族滅。霍家族滅以後,霍光依舊陪葬茂陵。 [9-10]  [26] 
甘露三年(前51年),漢宣帝接受南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參見詞條麒麟閣十一功臣),列霍光為第一。因其死後家族謀反,滿門抄斬,故不名霍光全名,只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 [11] 
此後,霍光一直為漢朝皇帝所尊奉祭祀。漢成帝即位後,曾為霍光墓增加守墓人一百户。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以食邑一千户封霍光堂弟的曾孫霍陽為博陸侯,以奉祀霍光。 [12]  漢明帝永平二年(59年)十一月,遣使以中牢禮祭祀蕭何、霍光,後明帝更親自前往二人墓前吊謁。 [75] 

霍光主要影響

  • 安定社會,恢復生產
霍光輔佐昭帝期間,有鑑於武帝晚期“海內虛耗,户口減半”的情況,採納諫大夫杜延年等人的建議,繼續執行武帝末年“與民休息”的政策 [80]  ,史稱當時百姓充實,“四夷賓服”。昭帝多次下詔削減封建國家的財政支出。減免百姓的田租口錢更賦,以中牟苑賦予貧民,並賑貸種、食。始元六年(前81年)七月,他又召集賢良文學至長安會議鹽鐵專賣等政策(參見詞條鹽鐵之議)。之後,下詔“罷榷酤”和取消“令民共出馬”的規定。 [77]  [81] 
在用人上,霍光提拔張安世為右將軍兼光祿勳,作副手;杜延年為太僕、右曹、給事中,協助其理政,使朝野和睦 [82]  。他還讚賞識破冒充衞太子劉據之人的京兆尹雋不疑 [79] 
在對外方面,霍光先任用度遼將軍範明友反擊匈奴的入侵,並在匈奴引退後趁勢掃蕩烏桓 [83]  ,使匈奴“不能復出兵”。此後,漢朝與匈奴也重新恢復了和親關係。西域方面,他採用了桑弘羊之前的建議,任用扜彌國太子賴丹為校尉,率軍往輪台屯田 [84]  ;後支持傅介子出使西域,宣揚漢朝國威的行為,並建議他先至樓蘭。傅介子斬殺了匈奴扶持的樓蘭王安歸,另立在漢的樓蘭質子為王 [85] 
以上這些措施,對於穩定武帝后期以來動盪不定的封建統治,恢復和發展凋敝的社會經濟起了重要作用。 [77] 
  • 專擅之始,影響後世
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秉政二十年,成為西漢後期外戚專擅朝政的濫觴,且改變了武帝之前以丞相為中心的“三公”執政,這是西漢政治體制方面的重大變化。 [77] 
霍光效法伊尹太甲,行廢立天子之事,從此後世權臣廢立皇帝,為了掩蓋動機,往往假稱“行伊霍之事”。 [37-39]  [70] 

霍光歷史評價

劉弗陵:“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 [13] 
  • 故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宿衞孝武皇帝三十有餘年,輔孝昭皇帝十有餘年,遭大難,躬秉誼,率三公、九卿、大夫定萬世冊,以安社稷,天下蒸庶鹹以康寧。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復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無有所與,功如蕭相國。 [61] 
  • 宣成侯光宿衞忠正,勤勞國家,善善及後世……。 [13] 
嚴延年:“霍光擅廢立,亡人臣禮,不道。” [14] 
梅福:“自霍光之賢,不能為子孫慮,故權臣易世則危。” [74] 
班固:“霍光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霍光不學亡術,闇於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後,湛溺盈溢之慾,以增顛覆之禍,死才三年,宗族誅夷,哀哉!” [13] 
許靖:“昔營邱翼周,杖鉞專征,博陸佐漢,虎賁警蹕。” [15] 
張嶷:“親以周公之才,猶有管、蔡流言之變,霍光受任,亦有燕、蓋、上官逆亂之謀,賴成、昭之明,以免斯難耳。” [71] 
劉頌:“昔漢之錫魏,魏之錫晉,皆一時之用,非可通行。周勃、霍光,其功至大,皆王聞有九錫之命也。” [72] 
王通:“(房玄齡問:‘書雲霍光廢帝舉帝,何謂也?’)何必霍光?古之大臣,廢昏舉明,所以康天下也。” [88] 
王績:“聖莫若周公,忠豈逾霍光。成王已興誚,宣帝如負芒。 ” [89] 
顏師古:“三人(方叔召虎仲山甫)皆周宣王之臣,有文、武之功,佐宣王中興者也。言宣帝亦重興漢室,而霍光等併為名臣,皆比於方叔之屬。” [69] 
  • 司馬懿於)文帝之世,輔翼權重,許昌同蕭何之委,崇華甚霍光之寄。當謂竭誠盡節,伊傅可齊。 [86] 
  • 父子雖至親,及其有罪,則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漢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陰圖不軌,霍光折簡誅之。為人臣子,不可不戒! [76] 
  • 卿等忠烈,簡在朕心。昔漢武寄霍光,劉備託葛亮,朕之後事,一以委卿。 [87] 
獨孤及:“漢興,蕭何、張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漢致太平,一名不盡其善,乃有文終、文成、景桓、宣成之諡。” [16] 
司馬光:“霍光之輔漢室,可謂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執之,久而不歸,鮮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詐,固可以親政矣,況孝宣十九即位,聰明剛毅,知民疾苦,而光久專大柄,不知避去,多置親黨,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憤於上,吏民積怨於下,切齒側目,待時而發,其得免於身幸矣,況子孫以驕侈趣之哉!雖然,向使孝宣專以祿秩賞賜富其子孫,使之食大縣,奉朝請,亦足以報盛德矣;乃復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叢釁積,更加裁奪,遂至怨懼以生邪謀,豈徒霍氏之自禍哉?亦孝宣醖釀以成之也。昔椒作亂於楚,莊王滅其族而赦箴尹克黃,以為子文無後,何以勸善。夫以顯、禹、雲、山之罪,雖應夷滅,而光之忠勳不可不祀;遂使家無噍類,孝宣亦少恩哉!” [17] 
蘇軾:“古之人,惟漢武帝號知人。蓋其平生所用文武將帥、郡國邊鄙之臣,左右侍從、陰陽律歷博學之士,以至錢穀小吏、治刑獄、使絕域者,莫不獲盡其才,而各當其處。然此猶有所試,其功效著見,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於霍光,先無尺寸之功,而才氣術數,又非有以大過於羣臣。而武帝擢之於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後世之事。而霍光又有忘身一心,以輔幼主。處於廢立之際,其舉措甚閒而不亂。此其故何也?夫欲有所立於天下,擊搏進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則必有卓然可見之才,而後可以有望於其成。至於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難者不在乎才,而在乎節,不在乎節,而在乎氣。天下固有能辦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則有僥倖之心,以一時之功,而易萬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節’。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馬仲達是也。天下亦有忠義之士,可託以死生之間,而不忍負者矣。然狷介廉潔,不為不義,則輕死而無謀,能殺其身,而不能全其國,故曰‘不在乎節,而在乎氣’。古之人有失之者,晉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節氣有餘,此武帝之所為取也。” [18] 
陳師道:“有其才而無其節者,司馬懿是也;有其節而無其才者,荀息是也。有是二者成功而去,伊周是也;有是二者守而不固,霍光是也。光承武帝孤幼之託,天下之寄,黜昏顯明,全而歸之。承征伐之後,公私兩,而十數年間,內豐外服,光之功有三焉。然以私愛冒大義,鄰於奪矣。其幸宣帝智而不爭,使之爭,則未可知也。昭長而宣立,既不能去,又不歸政,光之失亦三焉。史氏謂不學無術,闇於大理。……光之不勝私,以其不知畏也。光善人也,使其學而知畏,其肯出此乎?豈特如此,其肯以婢為妻乎?則除惡於未。然光之三失,其皆出於此乎?或者又謂節而不才,然保人之防,全人之國,天下危而復安,此皆才之大者。至其結婚不與上官,以宰相子守闗,與武庫親同列,而慮患有急,而收符璽,又皆有以過人。特其才有能否?雖然,中人而下亦不能具也。或又謂日磾不肯納女後宮,而光以為後日磾殺弄兒,而光陰妻為不知,光之守節誠有不如。至其功亦非日磾所及也。始光推日磾,而謂匈奴輕漢,此其智有過人者,惜乎不之盡也。” [29] 
李呂:“官安胥飲貴仍驕,父子同誅韙孝昭。博陸時方專國柄,濟陰早已被弓弨。老妻安得謀靈嫗,劣女剛將冠內貂。白雲副封奇禍作,後車傾覆更蕭條。” [19] 
  • 癸巳,廢昌邑王。庚申,立宣帝。漢朝無君二十七日,天下不搖。霍光處此,誠難能也。 [67] 
  • 伊、霍以至公血誠處之,而師春所紀有異於書,蓋不羨於伊尹、霍光僅能保其身而不能保其族。 [73] 
陳普:“幾度咸陽累積屍,盡緣丘冢似焉支。覆車愁殺張車騎,印綬臨身必十辭。” [20] 
孫承恩:“子孟忠實,顧命是承。光輔幼帝,贊治太平。屹然如山,不震不側。廢昏立明,功着漢室。” [21] 
王世貞:“當武帝之末,海內虛耗,盜賊羣起,強藩壯王睥睨於外。而博陸宣成侯以宿衞之庶臣,無三事九伐之素寄,擁八歲之幼主而御宸極。中外之孽不作,公私之庾漸充,能使其君晏然而信之。一日而僇貴主,覆悍社,椒宮之祖父,與副相之重,駢首就屠,而亡後言。廢一君,立一君,若承蜩而亡它變。此非有沈毅獨斷之略,周詳萬全之慮,不能也。其所以胎禍者,驂乘之芒刺。而罪至於不可解者,宮掖之酖毒,而要之有天道焉。武帝雄鷙好殺,光固已心儀之。少府徐仁、廷尉李種輩之議獄不當而已,胡至死也。昌邑王之淫亂,不足以當宗社之寄,則有之。其從官坐不諫正,削秩禁錮可耳,胡至二百餘人悉棄市也。王莽之子妄言,以莽故寬之可也,胡至使父酖其子。田延年之決於廢立,功非小,胡忍以詐取乎直事,必置之自盡也。凡光所持三尺,寧過毋不及。是以宣帝一時恩不勝法,孥僇而無遺齔,寧非天也。然帝能誅光之子孫,而不能盡削光之忠,猶像之麟閣,以寓其思;侯封之續及於傍胤,中牢之祀,迄於東京,則光固有以自剖列哉。” [28] 
李道生:“以宣成侯之勳,不再世而族夷。” [28] 
丁耀亢:“霍光受襁褓之託,擁昭立宣,周公何以加焉。然不學無術,暗於大理,陰妻邪謀,遂至顛覆,哀哉!” [22] 
陳澹然:“閒嘗讀漢書至昭宣之間,未嘗不廢書而流涕也。曰忠哉,霍光其於漢,可謂至矣。” [27] 
  • 光忠厚有餘,而才智不足,誠哉其不學無術乎! [23] 
  • 伊尹能使太甲之悔過,而霍光徒毅然廢立,專制成事,其不如伊尹多矣!然以後世之莽操視之,則光猶有古大臣風,與跋扈者實屬不同。善善從長,光其猶為社稷臣乎? [24] 
英國曆史學者崔瑞德魯惟一主編的《劍橋中國秦漢史》稱霍光為“漢代一位最出名的政治家”。 [51] 

霍光軼事典故

霍光褒獎郎官

霍光輔政之初,宮中曾出現怪異的情況,羣臣整夜都驚慌不已,霍光召尚符璽郎前來,打算收取璽印,郎官不肯交給霍光。霍光想奪過璽印,郎官按劍説:“我的頭你可以拿去,可是璽印你拿不到!”霍光肯定他做得對。第二天,就下令把這個郎官提升二級。百姓沒有不稱讚霍光的。 [47] 

霍光不學無術

霍光輔佐漢室,建立了很大功績。但他竟不處置陰謀設計毒死許皇后,而讓自己的幼女立為皇后。結果霍光死後三年,即遭滅族之禍。班固認為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霍光“不學亡(無)術,暗於大理”所致。後以“不學無術”指既沒有學問又沒有能力的人。 [44] 

霍光芒刺在背

主詞條:芒刺在背
據説漢宣帝即位時,前往漢高帝廟祭拜,霍光同車陪乘,宣帝心中十分畏懼,有如芒刺在背,很不舒服。後改由車騎將軍張安世陪乘,才覺得輕鬆從容。因此待到霍氏族滅後,民間傳説,霍家的災禍早在霍光陪同宣帝乘車時就已萌芽了。 [25]  後來人們以“芒刺在背”形容惶恐不安。 [44] 

霍光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爵/號
簡介
父親
——
——
兄長
冠軍侯
漢武帝時期主要的軍事將領。
妻子
東閭氏
——
霍光原配
——
東閭氏的陪嫁侍女,東閭氏去世後成為繼室。
兒子
博陸侯
——
霍氏
敬夫人
上官安之妻,上官皇后之母。
霍氏
——
霍光長女,嫁少府鄧廣漢
霍氏
——
霍光中女,嫁騎都尉、光祿大夫趙平。
霍氏
——
霍氏
——
嫁安定太守任勝
霍氏
——
嫁秺侯金賞
——
漢宣帝第二任皇后
表格參考資料 [13]  [46] 

霍光後世紀念

  • 陝西霍光墓
主詞條:霍光墓
霍光墓 霍光墓
霍光墓位於陝西省興平市南位鎮東陳阡村南部,毗連咸陽地界,南面為興平市西吳鎮豆馬村,即渭北高塬南邊沿,高幹渠的北邊,相距不到百米。是漢武帝劉徹茂陵陪葬墓。其墓形圓,上小底大,高19.92米,東寬61米,西寬63.5米,南長66.8米,北長為61.5米,封土79860立方米,佔地面積3993.3平方米。西距茂陵約4公里多,靠近坡沿,與茂陵東西遙遙相對。清乾隆時畢沅所立石碑,已丟失。 [50] 
  • 山西霍光墓
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北王鄉平裏村西北亦有霍光墓,被認為是霍光祖墓或衣冠冢。墓有一塊“漢大將軍博陸侯霍光墓碑”,清雍正九年(1731年)九月勒石。 [49] 

霍光藝術形象

霍光文學形象

霍光影視形象

年份
劇名
飾演者
2002
2005
2015
電視劇《烏龍天子》中的霍光

霍光史料索引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 [13]  ,還散見該書各本紀、列傳。《資治通鑑》卷22~25 [67]  、27 [69]  亦記錄其相關事蹟。
參考資料
  • 1.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衞少皃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
  • 2.    《晉書》卷2《景帝文帝紀》:文帝表讓曰:“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國九命之禮,亡兄不敢受相國之位,誠以太祖常所階歷也。今諡與二祖同,必所祗懼。昔蕭何、張良、霍光鹹有匡佐之功,何諡文終,良諡文成,光諡宣成。必以文武為諡,請依何等就加。”
  • 3.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去病大為中孺買田宅、奴婢而去。還,復過焉,乃將光西至長安,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
  • 4.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去病死後,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 5.    《漢書》卷7《昭帝紀》:二年春正月,大將軍光、左將軍桀皆以前捕斬反虜重合侯馬通功封,光為博陸侯,桀為安陽侯。時,衞尉王莽子男忽侍中,揚語曰:“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遺詔封三子事!羣兒自相貴耳。”光聞之,切讓王莽,莽鴆殺忽。
  • 6.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光與左將軍桀結婚相親,光長女為桀子安妻。有女年與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安女後宮為婕妤,數月立為皇后。父安為票騎將軍,封桑樂侯。光時休沐出,桀輒入代光決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長公主。公主內行不修,近幸河間丁外人。桀、安欲為外人求封,幸依國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許。又為外人求光祿大夫,欲令得召見,又不許。長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數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慚。自先帝時,桀已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併為將軍,有椒房中宮之重,皇后親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顧專制朝事,繇是與光爭權。
  • 7.    《漢書》卷8《宣帝紀》: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將軍霍光請皇后徵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璽、綬,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已,光奏王賀淫亂,請廢。語在賀及光《傳》。秋七月,光奏議曰:“禮,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病已,有詔掖庭養視,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操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萬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孫尚冠里舍,洗沐,賜御府衣。太僕以軨獵車奉迎曾孫,就齊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宮,見皇太后,封為陽武侯。已而羣臣奉上璽、綬,即皇帝位,謁高廟。
  • 8.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雲皆中郎將,雲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鄰胡、越兵。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衞尉,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光自後元秉持萬機,及上即位,乃歸政。上廉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御天子。光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
  • 9.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顯及禹、山、雲自見日侵削,數相對啼泣,自怨。山曰:“今丞相用事。縣官信之,盡變易大將軍時法令,以公田賦與貧民,發揚大將軍過失。又諸儒生多窶人子,遠客飢寒,喜妄説狂言,不避忌諱,大將軍常仇之,今陛下好與諸儒生語,人人自使書對事,多言我家者。嘗有上書言大將軍時主弱臣強,專制擅權,今其子孫用事,昆弟益驕恣,恐危宗廟,災異數見,盡為是也。其言絕痛,山屏不奏其書。後上書者益黠,盡奏封事,輒下中書令出取之,不關尚書,益不信人。”顯曰:“丞相數言我家,獨無罪乎?”山曰:“丞相廉正,安得罪?我家昆弟諸婿多不謹。又聞民間訁雚言霍氏毒殺許皇后,寧有是邪?”顯恐急,即具以實告山、雲、禹。山、雲、禹驚曰:“如是,何不早告禹等!縣官離散斥逐諸婿,用是故也。此大事,誅罰不小,奈何?”於是始有邪謀矣。……會李竟坐與諸侯王交通,辭語及霍氏,有詔雲、山不宜宿衞,免,就第。光諸女遇太后無禮,馮子都數犯法,上並以為讓,山、禹等甚恐,顯夢第中井水溢流庭下,灶居樹上,又夢大將軍謂顯曰:“知捕兒不?亟下捕之。”第中鼠暴多,與人相觸,以尾畫地。鴞數鳴殿前樹上。第門自壞。雲尚冠裏宅中門亦壞。巷端人共見有人居雲屋上,徹瓦投地,就視,亡有,大怪之。禹夢車騎聲正讙來捕禹,舉家憂愁。山曰:“丞相擅減宗廟羔、菟、蛙,可以此罪也。”謀令太后為博平君置酒,召丞相、平恩侯以下,使範明友、鄧廣漢承太后制引斬之,因廢天子而立禹。約定未發,雲拜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為代郡太守。山又坐寫秘書,顯為上書獻城西第,八馬千匹,以贖山罪。書報聞,會事發覺,雲、山、明友自殺,顯、禹、廣漢等捕得。禹要斬,顯及諸女昆弟皆棄市。唯獨霍後廢處昭台宮,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千家。
  • 10.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禍萌於驂乘。”
  • 11.    《資治通鑑》卷27:(甘露三年)上以戎狄賓服,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其次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凡十一人,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明著中興輔佐,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 12.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至成帝時,為光置守冢百家,吏卒奉詞焉。元始二年,封光從父昆弟曾孫陽為博陸侯,千户。
  • 13.    《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09]
  • 14.    《漢書·卷九十·酷吏傳第六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5]
  • 15.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08-10]
  • 16.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列傳第六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09]
  • 17.    《資治通鑑·卷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18]
  • 18.    《蘇東坡全集·卷四十三·論十一首》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18]
  • 19.    《澹軒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18]
  • 20.    《全宋詩·卷三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18]
  • 21.    《文簡集·卷四十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18]
  • 22.    《天史·卷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18]
  • 23.    前漢演義:六齡幼女竟主中宮 廿載使臣重還故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8]
  • 24.    前漢演義:迎外藩新主入都 廢昏君太后登殿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8]
  • 25.    《資治通鑑》卷25:帝初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後車騎將軍張安世代光驂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霍氏之禍萌於驂乘。後十二歲,霍後復徙雲林館,乃自殺。
  • 26.    《資治通鑑》卷25:(地節)四年……霍顯及禹、山、雲自見日侵削,數相對啼泣自怨。……於是始有邪謀矣。……禹、山等家數有妖怪,舉家憂愁。山曰:“丞相擅減宗廟羔、菟、蛙,可以此罪也。”謀令太后為博平君置酒,召丞相、平恩侯以下,使範明友、鄧廣漢承太后制引斬之,因廢天子而立禹。約定,未發,雲拜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為代郡太守。會事發覺,秋,七月,雲、山、明友自殺,顯、禹、廣漢等捕得;禹要斬,顯及諸女昆弟皆棄市;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十家。太僕杜延年以霍氏舊人,亦坐免官。八月,己酉,皇后霍氏廢,處昭台宮,乙丑,詔封告霍氏反謀者男子張章、期門董忠、左曹楊惲、侍中金安上、史高皆為列侯。
  • 27.    《寤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18]
  • 28.    《王弇州崇論·卷二》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18]
  • 29.    《後山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18]
  • 30.    烏龍闖情關第1集(“演員表”霍光飾演者見43:10左右)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3-02-18]
  • 31.    大漢情緣之雲中歌 01(“演員表”霍光飾演者見43:40左右)  .優酷[引用日期2023-02-18]
  • 32.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後桀黨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復言,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因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事發覺,光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蓋主皆自殺。
  • 33.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光威震海內。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訖十三年,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 34.    霍光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3-16]
  • 35.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徵和二年,衞太子為江充所敗,而燕王旦、廣陵王胥皆多過失。是時,上年老,寵姬鈎弋趙婕妤有男,上心欲以為嗣,命大臣輔之。察羣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後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宮,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頓首讓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國人,不如光。”上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磾為車騎將軍,及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皆拜卧內牀下,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為孝昭皇帝。帝年八歲,政事一決於光。
  • 36.    《漢書》卷6《武帝紀第六》: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宮。乙丑,立皇子弗陵為皇太子。丁卯,帝崩於五柞宮,入殯於未央宮前殿。
  • 37.    《全晉文》卷13《矯詔授楚王瑋》:太宰太保欲為伊霍之事,王宜宣詔,令淮南、長沙、成都王屯宮諸門,廢二公。
  • 38.    《晉書》卷67《郗超傳》:尋而有壽陽之捷,問超曰:“此足以雪枋頭之恥乎?”超曰:“未厭有識之情也。”既而超就温宿,中夜謂温曰:“明公都有慮不?”温曰:“卿欲有所言邪?”超曰:“明公既居重任,天下之責將歸於公矣。若不能行廢立大事、為伊霍之舉者,不足鎮壓四海,震服宇內,豈可不深思哉!”温既素有此計,深納其言,遂定廢立,超始謀也。
  • 39.    《隋書》卷70《楊玄感傳》:史臣曰:……玄感宰相之子,荷國重恩,君之失德,當竭股肱。未議致身,先圖問鼎,遂假伊、霍之事,將肆莽、卓之心。
  • 40.    高登元 著.西漢權臣霍光:三峽電子音像出版社,2020-07:1
  • 41.    黎隆武 著;武榮濤 演播.隱形天子霍光.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9-04:1
  • 42.    《漢書》卷66《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後歲餘,武帝疾,立皇子鈎弋夫人男為太子,拜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並受遺詔,輔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聽政,政事一決大將軍光。千秋居丞相位,謹厚有重德。每公卿朝會,光謂千秋曰:“始與君侯俱受先帝遺詔,今光治內,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負天下。”千秋曰:“唯將軍留意,即天下幸甚。”終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應,數褒賞丞相。
  • 43.    李源澄.秦漢史:巴蜀書社,2019-04:74-76
  • 44.    湯高才 著.典故辭典:甘肅人民出版社,1986-11:291-292
  • 45.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宣帝始立,立微時許妃為皇后。顯愛小女成君,欲遣之,私使乳醫淳于衍行毒藥殺許後,因勸光內成君,代立為後,語在《外戚傳》。始,許後暴崩,吏捕諸醫,劾衍侍疾亡狀不道,下獄。吏簿問急,顯恐事敗,即具以實語光。光大驚,欲自發舉,不忍,猶與。會奏上,因署衍勿論。光薨後,語稍泄。於是上始聞之而未察,乃徙光女婿度遼將軍、未央衞尉、平陵侯範明友為光祿勳,次婿諸吏中郎將、羽林監任勝出為安定太守。數月,復出光姊婿給事中光祿大夫張朔為蜀郡太守,羣孫婿中郎將王漢為武威太守。頃之,復徙光長女婿長樂衞尉鄧廣漢為少府。更以禹為大司馬,冠小冠,亡印綬,罷其右將軍屯兵官屬,特使禹官名與光俱大司馬者。又收範明友度遼將軍印綬,但為光祿勳。及光中女婿趙平為散騎、騎都尉、光祿大夫將屯兵,又收平騎都尉印綬。諸領胡越騎、羽林及兩宮衞將屯兵,悉易以所親信許、史子弟代之。
  • 46.    《法言義疏·十五·重黎卷第十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5-26]
  • 47.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殿中嘗有怪,一夜羣臣相驚,光召尚符璽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光甚誼之。明日,詔增此郎秩二等。眾庶莫不多光。
  • 48.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光為人沉靜詳審,長財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鬚髯。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僕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其資性端正如此。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 49.    張金科等 主編.三晉石刻大全 臨汾市浮山縣卷:三晉出版社,2012-09:164
  • 50.    王志傑,邊希賢 撰稿.茂陵志:三秦出版社,1997-05:41
  • 51.    劍橋中國秦漢史:王朝權力的崩潰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6]
  • 52.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鹽鐵,為國興利,伐其功,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於是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詐令人為燕王上書,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稱蹕,太官先置。”又引:“蘇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而大將軍長史敞亡功為搜粟都尉,又擅調益莫府校尉。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臣旦願歸符璽,入宿衞,察奸臣變。”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從中下其事,桑弘羊當與諸大臣共執退光。書奏,帝不肯下。
  • 53.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上問:“大將軍安在?”左將軍桀時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詔召大將軍。光入,免冠頓首謝,上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之廣明都郎,屬耳;調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是時,帝年十四,尚書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懼,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聽。
  • 54.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獨有廣陵王胥在,羣臣議所立,鹹特廣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內不自安。郎有上書言:“周太王廢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雖廢長立少可也。廣陵王不可以承宗廟。”言合光意。光以其書視丞相敞等,擢郎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詔,遣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宗正德、光祿大夫吉、中郎將利漢迎昌邑王賀。
  • 55.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賀者,武帝孫,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亂。光憂懣,獨以問所親故吏大司農田延年。延年曰:“將軍為國柱石,審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選賢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於古嘗有此不?”延年曰:“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後世稱其忠。將軍若能行此,亦漢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給事中,陰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圖計,遂召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會議未央宮。光曰:“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羣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先帝屬將軍以幼孤,寄將軍以天下,以將軍忠賢能安劉氏也。今羣下鼎沸,社稷將傾,且漢之傳諡常為孝者,以長有天下,令宗廟血食也。如令漢家絕祀,將軍雖死,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乎?今日之議,不得旋踵。羣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光謝曰:“九卿責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當受難。”於是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於將軍,唯大將軍令。”光即與羣臣俱見白太后,具陳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廟狀。
  • 56.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皇太后乃車駕幸未央承明殿,詔諸禁門毋內昌邑羣臣。王入朝太后還,乘輦欲歸温室,中黃門宦者各持門扇,王入,門閉,昌邑羣臣不得入。王曰:“何為?”大將軍跪曰:“有皇太后詔,毋內昌邑羣臣。”王曰:“徐之,何乃驚人如是!”光使盡驅出昌邑羣臣,置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安世將羽林騎收縛二百餘人,皆送廷尉詔獄。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光敕左右:“謹宿衞,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負天下,有殺主名。”王尚未自知當廢,謂左右:“我故羣臣從官安得罪,而大將軍盡系之乎?”頃之,有太后詔召王,王聞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帳中,侍御數百人皆持兵,其門武士陛戟,陳列殿下。羣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聽詔。光與羣臣連名奏王,尚書令讀奏曰:……太后曰:“止!為人臣子當悖亂如是邪!”王離席伏。尚書令復讀曰:……皇太后詔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詔,王曰:“聞天子有爭臣七人,雖亡道不失天下。”光曰:“皇太后詔廢,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璽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馬門,羣臣隨送。王西面拜,曰:“愚戇不任漢事。”起就乘輿副車。大將軍光送至昌邑邸,光謝曰:“王行自絕於天,臣等駑怯,不能殺身報德。臣寧負王,不敢負社稷。願王自愛,臣長不復見左右。”光涕泣而去。羣臣奏言:“古者廢放之人屏於遠方,不及以政,請徙王賀漢中房陵縣。”太后詔歸賀昌邑,賜湯沐邑二千户。昌邑羣臣坐亡輔導之誼,陷王於惡,光悉誅殺二百餘人。出死,號呼市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57.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明年,下詔曰:“夫褒有德,賞元功,古今通誼也。大司馬、大將軍光宿衞忠正,宣德明恩,守節乘誼,以安宗廟。其以河北、東武陽益封光萬七千户。”與故所食凡二萬户。賞賜前後黃金七千斤,錢六千萬,雜繒三萬匹,奴婢百七十人,馬二千匹,甲第一區。
  • 58.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光秉政前後二十年,地節二年春病篤,車駕自臨問光病,上為之涕泣。光上書謝恩曰:“願分國邑三千户,以封兄孫奉車都尉山為列侯,奉兄票騎將軍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為右將軍。
  • 59.    《漢書》卷68《霍光金日磾傳》: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喪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東園温明,皆如乘輿制度。載光屍柩以輼輬車,黃屋在纛,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陳至茂陵,以送其葬。諡曰宣成侯。發三河卒穿復士,起冢祠堂。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奉守如舊法。
  • 60.    《漢書》卷8《宣帝紀》:(地節)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馬大將軍光薨。詔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宿衞孝武皇帝三十餘年,輔孝昭皇帝十有餘年,遭大難,躬秉義,率三公、諸侯、九卿、大夫定萬世策,以安宗廟。天下蒸庶,鹹以康寧,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復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毋有所與。功如蕭相國。”
  • 61.    《漢書·卷八·宣帝紀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5-26]
  • 62.    《漢書》卷8《宣帝紀》: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將軍霍光請皇后徵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璽、綬,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已,光奏王賀淫亂,請廢。秋七月,光奏議曰:“禮,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病已,有詔掖庭養視,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操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萬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孫尚冠里舍,洗沐,賜御府衣。太僕以軨獵車奉迎曾孫,就齊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宮,見皇太后,封為陽武侯。已而羣臣奉上璽、綬,即皇帝位,謁高廟。
  • 63.    《漢書》卷8《宣帝紀》:本始元年春正月……大將軍光稽首歸政,上謙讓委任焉。論定策功,益封大將軍光萬七千户,車騎將軍光祿勳富平侯安世萬户。
  • 64.    《漢書》卷8《宣帝紀》:(本始)三年春正月癸亥,皇后許氏崩。
  • 65.    《漢書》卷8《宣帝紀》:(本始)四年……三月乙卯,立皇后霍氏。
  • 66.    《資治通鑑》卷23:武帝之末,海內虛耗,户口減半。霍光知時務之要,輕傜薄賦,與民休息。至是匈奴和親,百姓充實,稍覆文、景之業焉。
  • 67.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二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6]
  • 68.    《資治通鑑》卷24:十一月,壬子,立皇后許氏。霍光以後父廣漢刑人,不宜君國;歲餘,乃封為昌成君。
  • 69.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6]
  • 70.    《資治通鑑》卷59:九月,癸酉,卓大會百僚,奮首而言曰:“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陳留王,如何﹖”〔更,工衡翻。〕公卿以下皆惶恐,莫敢對。卓又抗言曰:“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劍。有敢沮大議,皆以軍法從事!”
  • 71.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四十三·蜀書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6]
  • 72.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6]
  • 73.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6]
  • 74.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三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6]
  • 75.    《資治通鑑》卷44:(永平)二年……甲子,上行幸長安。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牢祠蕭何、霍光,帝過,式其墓。
  • 76.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6]
  • 77.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歷史》編輯委員會秦漢史編寫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 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歷史 秦漢史 2(“霍光”條目編者為田人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08:81
  • 78.    《資治通鑑》卷23:或説霍光曰:“將軍不見諸呂之事乎?處伊尹、周公之位,攝政擅權,而背宗室,不與共職,是以天下不信,卒至於滅亡。今將軍當盛為位,帝春秋富,宜納宗室,又多與大臣共事,反諸呂道。如是,則可以免患。”光然之,乃擇宗室可用者,遂拜楚元王孫闢疆及宗室劉長樂皆為光祿大夫,闢疆守長樂衞尉。
  • 79.    《資治通鑑》卷23:有男子乘黃犢車詣北闕,自謂衞太子;公車以聞。詔使公、卿、將軍、中二千石雜識視。長安中吏民聚觀者數萬人。右將軍勒兵闕下以備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並莫敢發言。京兆尹不疑後到,叱從吏收縛。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諸君何患於衞太子!昔蒯聵違命出奔,輒距而不納,《春秋》是之。衞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來自詣,此罪人也!”遂送詔獄。天子與大將軍霍光聞而嘉之曰:“公卿大臣當用有經術、明於大誼者。”繇是不疑名聲重於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
  • 80.    《漢書》卷60《杜周傳》:見國家承武帝奢侈師旅之後,數為大將軍光言:“年歲比不登,流民未盡還,宜修孝文明政,示以儉約寬和,順天心,説民意,年歲宜應。”光納其言,舉賢良,議罷酒榷、鹽、鐵,皆自延年發之。
  • 81.    《資治通鑑》卷23:秋,七月,罷榷酤官,從賢良、文學之議也。武帝之末,海內虛耗,户口減半。霍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至是匈奴和親,百姓充實,稍覆文、景之業焉。
  • 82.    《資治通鑑》卷23:大將軍光以朝無舊臣,光祿勳張安世自先帝時為尚書令,志行純篤,乃白用安世為右將軍兼光祿勳以自副焉。安世,故御史大夫湯之子也。光又以杜延年有忠節,擢為太僕、右曹、給事中。光持刑罰嚴,延年常輔之以寬。吏民上書言便宜,輒下延年平處復奏。可官試者,至為縣令;或丞相、御史除用,滿歲,以狀聞;或抵其罪法。
  • 83.    《資治通鑑》卷23:先是,匈奴三千餘騎入五原,殺略數千人;後數萬騎南旁塞獵,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是時漢邊郡烽火候望精明,匈奴邊寇者少利,希復犯塞。漢復得匈奴降者,言烏桓嘗發先單于冢,匈奴怨之,方發二萬騎擊烏桓。霍光欲發兵邀擊之,以問護軍都尉趙充國,充國以為:“烏桓間數犯塞,今匈奴擊之,於漢便。又匈奴希寇盜,北邊幸無事,蠻夷自相攻擊而發兵要之,招寇生事,非計也!”光更問中郎將範明友,明友言可擊,於是拜明友為度遼將軍,將二萬騎出遼東。匈奴聞漢兵至,引去。初,光誡明友:“兵不空出;即後匈奴,遂擊烏桓。”烏桓時新中匈奴兵,明友既後匈奴,因乘烏桓蔽,擊之,斬首六千餘級,獲三王首。匈奴由是恐,不能復出兵。
  • 84.    《資治通鑑》卷23:初,杅冞遣太子賴丹為質於龜茲;貳師擊大宛還,將賴丹入至京師。霍光用桑弘羊前議,以賴丹為校尉,將軍田輪台。
  • 85.    《資治通鑑》卷23:樓蘭王死,匈奴先聞之,遣其質子安歸歸,得立為王。漢遣使詔新王令入朝,王辭不至。……駿馬監北地傅介子使大宛,詔因令責樓蘭、龜茲。介子至樓蘭、龜茲,責其王,皆謝服。介子從大宛還,到龜茲,會匈奴使從烏孫還,在龜茲,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誅斬匈奴使者。還,奏事,詔拜介子為中郎,遷平樂監。介子謂大將軍霍光曰:“樓蘭、龜茲數反覆,而不誅,無所懲艾。介子過龜茲時,其王近就人,易得也;願往刺之以威示諸國。”大將軍曰:“龜茲道遠,且驗之於樓蘭。”於是白遣之。介子與士卒俱齎金幣,揚言以賜外國為名,至樓蘭。……介子遂斬王安歸首,馳傳詣闕,縣首北闕下。
  • 86.    《晉書·卷一·帝紀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9]
  • 87.    《舊唐書·卷八十·列傳第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9]
  • 88.    王通.文中子中説:江蘇古籍出版社,2017-10:22-23
  • 89.    王啓興 主編.校編全唐詩 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01:24
  • 90.    河北美術出版社選 編.中國曆代帝王名臣像真跡:河北美術出版社,1996-10:17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