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守
編輯
鎖定
太守是戰國時郡守尊稱。
漢景帝更名為太守,為一郡的最高
行政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
掾史。歷代沿襲不變。
南北朝時,新增州漸多。郡之轄境縮小,郡守權為州刺史所奪,
州郡區別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廢郡,以
州刺史代郡守之任。宋以後改郡為府或州,此後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宋朝時期的知州通俗叫法也叫太守,這也是為什麼
明清小説中出現宋朝太守原因,明清則專稱知府。
- 中文名
-
太守
- 外文名
-
tai shou
- 始 稱
-
郡守
- 地 位
-
郡最高行政長官
- 職 權
-
治民、進賢、決訟、檢奸,任免權
- 知名人物
-
歐陽修
范仲淹
官名。戰國時對郡守的尊稱。漢景帝時成為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至隋初存州廢郡,州刺史代太守。明清時專以稱知府。
[1]
《
史記·
孝武本紀》:“其夏六月中,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見地如鈎狀,掊視得鼎。鼎大異於眾鼎,文縷無款識,怪之,言吏,吏告河東太守勝,勝以聞。”
“太守”一職,為一郡之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
掾史。
- 參考資料
-
-
1.
太守
.在線新華字典[引用日期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