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贤良文学

[xián liáng wén xué]
汉代选官取士的重要科目之一
贤良文学是汉代选官取士的重要科目之一,与“贤良方正”类同。文帝十五年(前165)“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汉书·晁错传》。昭帝始元五年(前 82),“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汉书·昭帝纪》)。贤良与文学又有区分。文学在当时即经学。东汉灵帝时立鸿都门学,以书画辞赋为文学,已不同于科举之贤良文学,被视为“材之小者,匡理国政,未有其能”,为士人所不齿。 [1]
中文名
贤良文学
属    性
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分    称
贤良”或“文学
始    于
武帝时

简介

播报
编辑
汉代察举贤良属于特举。此科具体名称不固定,一般称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察举贤良方正始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才炼狱档),愚多此后,两汉屡有诏举贤良方正之令。有时贤良方正连言能直言极谏者;有时单举能直言者.有时贤良方正连言可亲民者,即直接选拔亲民的官吏;有时贤良方正又与有道术之士相联,于是,有道曾厚乃她为东汉察举的独立科目。在汉代,贤良方正常与文学相连称,有时以贤良与文学并立为二科,有时则连称为贤良文地蒸束学。实际上,贤良与文学相似,都是指通经达变之士,文学实指经学东汉灵帝时曾纹纸巩立鸿都门学,也以文字诏举,市慨专尚书画、尺牍辞赋,询抹店然盛危多为士林所非,视为滥进。此后,诏举贤良不再与文学连称。 [2]

汉代诏举

播报
编辑
汉代诏举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主要是表示广开直言之路。按照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认为各种灾异都是上天对人世帝王的谴告,灾异降临,表帝王有过,必须自我检讨,并下诏书求贤,征求意见,匡正过失。所以诏举贤良方正多在日月之蚀,冰雹虫害、瘟疫流行之机。所以,贤良之举属于特举,非为岁举,但与其他特举科目相比,则是察举次数较多的科目。

察举贤良

播报
编辑
察举贤良是依照皇帝诏令的规定,由公卿诸侯王郡守等高级官吏举荐,送至朝廷,皇帝亲自过问,分别高下,授以官职。有时一策即毕;有时还有二策、三策,如董仲舒即连对三策,而授以江都相。每诏贤良对策者常达百数人。在汉代所有察举科目中,皇帝对贤良方正一科极为重视。有人说,论轻重以贤良为重,论得人以孝廉为多。这是有根据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