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驃騎將軍

(古代武將官職)

編輯 鎖定
驃騎將軍,官名,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各代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相等)。《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六版:驃騎“piào qí”(文讀 piào jì),解為古代將軍的名號。 [1] 
中文名
驃騎將軍
別    名
驃騎大將軍
類    別
官職
始    置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
品    秩
二品或從一品
相關人物
霍去病

驃騎將軍由來及變革

編輯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元狩四年漢武帝定下法令,讓驃騎將軍的俸祿同大將軍相等,金印紫綬,位同三公。 [2] 
東漢以後各代沿置,有時加“驃騎大將軍”。
隋文帝置驃騎將軍府,每府置驃騎、車騎二將軍。此驃騎將軍為府兵制度的基層軍府主官,秩正四品,與漢以來的驃騎將軍相去甚遠。隋煬帝改為鷹揚郎將,地位降低。
唐初尚有驃騎府及驃騎、車騎將軍之制,武德七年(624年),改驃騎將軍為統軍。顯慶元年(656年)置驃騎大將軍為武散官從一品,宋沿置。金代設驃騎衞上將軍正三品下,元代為正二品。明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後被廢。

驃騎將軍職位等級

編輯
由漢至三國,軍號氾濫,然則始終以大驃車衞、四徵前後左右為最高。“徵西”、“車騎”之制,可見《宋書·百官志》:“魏世車騎為都督,儀與四徵同。若不為都督,雖持節屬四徵者,與前後左右雜號將軍同。其或散還從文官之例,則位次三司。”“四徵,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黃初中,位次三公。”由“雖持節屬四徵者,與前後左右雜號將軍同。”可見這兩個軍號都高於“前後左右”將軍,同時又位次三司,按漢魏慣例在大將軍、驃騎將軍之下。
漢武帝時期按照等級高低:第一為大將軍,第二為驃騎將軍,第三為車騎將軍,第四為衞將軍,再下就是前、後、左、右將軍以及雜號將軍(比如李廣利貳師將軍)。因為戰功顯赫,才能出眾,漢武帝先是任命衞青為大將軍,又為霍去病設立了驃騎將軍一職,漠北之戰後設大司馬一職,衞霍加官為大司馬,又定下法令,規定驃騎將軍的俸祿同大將軍相等, [2]  有太尉之權,位在三公之上。

驃騎將軍歷史名人

編輯
央視95版三國馬超 央視95版三國馬超
西漢 霍去病,第一位驃騎將軍。
(蜀) 漢 劉禪,字公嗣,驃騎將軍。
(蜀)漢 馬超,字孟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斄鄉侯
(蜀)漢 吳班,字元雄,驃騎將軍,假節,綿竹侯。
(蜀)漢 李嚴,字正方,驃騎將軍,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3] 
曹洪,字子廉,魏明帝即位時,拜為後將軍,更封樂城侯,邑千户,位特進,又復拜驃騎將軍。太和六年逝世,追諡曰恭侯。
吳 朱據:字子範,赤烏九年(246年),朱據遷驃騎將軍。
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重臣。 [4] 
(明)吳良、字種和、號老實人,初授驃騎將軍、鎮國將軍樞密院判、蘇州指揮使江陰侯。1381年病故追封江國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