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騎將軍由來及變革
編輯東漢以後各代沿置,有時加“驃騎大將軍”。
唐初尚有驃騎府及驃騎、車騎將軍之制,武德七年(624年),改驃騎將軍為統軍。顯慶元年(656年)置驃騎大將軍為武散官,從一品,宋沿置。金代設驃騎衞上將軍,正三品下,元代為正二品。明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後被廢。
驃騎將軍職位等級
編輯由漢至三國,軍號氾濫,然則始終以大驃車衞、四徵前後左右為最高。“徵西”、“車騎”之制,可見《宋書·百官志》:“魏世車騎為都督,儀與四徵同。若不為都督,雖持節屬四徵者,與前後左右雜號將軍同。其或散還從文官之例,則位次三司。”“四徵,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黃初中,位次三公。”由“雖持節屬四徵者,與前後左右雜號將軍同。”可見這兩個軍號都高於“前後左右”將軍,同時又位次三司,按漢魏慣例在大將軍、驃騎將軍之下。
漢武帝時期按照等級高低:第一為大將軍,第二為驃騎將軍,第三為車騎將軍,第四為衞將軍,再下就是前、後、左、右將軍以及雜號將軍(比如李廣利的貳師將軍)。因為戰功顯赫,才能出眾,漢武帝先是任命衞青為大將軍,又為霍去病設立了驃騎將軍一職,漠北之戰後設大司馬一職,衞霍加官為大司馬,又定下法令,規定驃騎將軍的俸祿同大將軍相等,
[2]
有太尉之權,位在三公之上。
驃騎將軍歷史名人
編輯西漢 霍去病,第一位驃騎將軍。
(蜀) 漢 劉禪,字公嗣,驃騎將軍。
(蜀)漢 吳班,字元雄,驃騎將軍,假節,綿竹侯。
吳 朱據:字子範,赤烏九年(246年),朱據遷驃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