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是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21年末,全市下轄13個區,總面積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64.89萬人。2021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7萬億元。
[1-4]
[180]
[182]
[191]
[215]
[222]
[230-231]
[245]
[248]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
[6]
中部崛起戰略支點、
[7]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260]
素有“九省通衢”之稱,長江與其最大支流漢江在此交匯,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是全國重要的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中國經濟地理中心、全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
[261]
武漢是國際濕地城市,
[246]
市內江河縱橫、百湖密佈,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武漢是中國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88]
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8]
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中位居第13、全國第4。
[247]
截至2022年,在漢高校83所,其中本科高校46所,數量居全國第2,僅次於北京;在學研究生18.27萬人,在校大學生總數超過百萬,數量居全國城市第3。
[3]
[5]
[9-11]
[242]
[252-259]
[262]
目錄
武漢歷史沿革
編輯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其考古發現有東湖放鷹台遺址的含有稻殼的紅燒土、石斧、石錛以及魚叉。市郊黃陂境內的張西灣古城遺址為4300年前古人類生活的重要遺存。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春秋戰國時期,武漢屬楚國管轄。
[12]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吳黃武二年(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唐朝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這是武漢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單位(相當於現代的省一級)的治所。
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楨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由於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到嘉靖年間在漢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興的漢口鎮,奠定了武漢三鎮的地理基礎。明末清初,漢口與北京、蘇州、佛山並稱“天下四聚”,又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12]
清咸豐八年(185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漢口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咸豐十一年(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老漢口鎮的下游沿長江先後開闢了漢口英租界、漢口德租界、漢口俄租界、漢口法租界和漢口日租界五國租界,這些租界獨立於中國政府管轄之外,在界內分別設置工部局、巡捕房、領事法院(庭)等迥異於中國政治體制的管理機構。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分漢水以北地置夏口廳,治所即今漢口。至此,漢口與漢陽城區、武昌城區統稱“三鎮”。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宣佈脱離清朝,成立中華民國,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武漢成為革命中心。
[12]
民國元年(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民國三年(1914年),同屬江漢道。據民國九年(1920年)5月16日《日日新聞》:當時漢口人口為40萬人,漢陽8萬人,武昌31萬人。民國十三年(1924年),湖北省在武昌設立市政籌備處。民國十五年(1926年),改武昌縣城區為武昌市(12月成立市政廳),夏口縣與漢陽縣城區併為漢口市。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國民黨中央臨時聯席會議宣佈,國民政府在漢口開始辦公。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為京兆區,定名“武漢”,作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4月16日,武漢市政委員會成立,武昌市政廳撤銷;三鎮首次統一行政建制。民國十八年(1929年)武漢分治,武昌、漢陽縣城劃出,漢口仍為特別市。漢口為省轄市,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為特別市。
民國十八年(1929年)6月21日,湖北省政府組建武昌市政委員會。民國二十年(1931年)4月,武昌市政委員會改為武昌市政籌備處。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武漢光復。
[177]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日,武昌市政府成立,市轄區域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176379人,市區範圍東北至任家路,西南至白沙洲,東南至洪山口,西北至長江中線,轄中正、大朝街、賓陽、糧道街、胡林翼、積玉橋、金白洲、徐家棚8個鎮公所。12月1日,將鎮公所改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漢陽城區劃歸武昌市管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一一八師解放漢口,17日,四野一五三師從葛店進入武昌市區,武昌解放,同日下午,江漢軍區獨一旅從蔡甸進入漢陽城區,漢陽解放。
[189]
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
大江大湖大武漢(15張)
1960年,撤銷通城縣,併入崇陽縣;撤銷嘉魚縣,併入武昌縣;撤銷蒲圻縣,併入咸寧縣;撤銷雲夢縣,併入安陸縣。轄12縣。1961年,將孝感、應山、大悟、黃陂、漢陽、武昌、漢川、咸寧、應城、通山、崇陽、安陸等12縣劃歸孝感專區。
1979年,原屬咸寧地區的武昌縣(駐紙坊鎮)和原屬孝感地區的漢陽縣(駐蔡甸鎮)劃歸武漢市領導。
1992年7月,武漢市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同年9月12日,民政部批准撤銷漢陽縣,設立武漢市蔡甸區,區人民政府駐蔡甸鎮。
1995年3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區人民政府駐紙坊鎮。
2010年11月,國務院批准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3月更名為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5年,武漢市被國家定位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同年7月,武漢城市圈成為國內首個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21]
2016年12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覆函要求武漢加快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國際知名的美麗宜居城市。
[9-10]
2017年4月,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在東湖高新區掛牌。
[24]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
[25]
2022年2月28日上午,湖北省委、省政府舉行武漢長江新區成立大會。
[221]
武漢行政區劃
編輯截至2020年,武漢市下轄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等13個行政區及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武漢化學工業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武漢新港等6個功能區。
[19]
武漢市人民政府駐江岸區沿江大道188號。
[26]
轄區 | 行政代碼 | 面積(平方千米) | 郵政編碼 | 政府駐地 |
---|---|---|---|---|
420102 | 80.28 | 430014 | 四唯街道六合路1號 | |
420103 | 28.29 | 430000 | 北湖街道新華下路15號 | |
420104 | 40.06 | 430000 | 韓家墩街道沿河大道518號 | |
420105 | 111.54 | 430050 | 建橋街道芳草路特1號 | |
420106 | 64.58 | 430000 | 積玉橋街道中山路307號 | |
420107 | 57.12 | 430080 | 新溝橋街道臨江大道868號 | |
420111 | 573.28 | 430070 | 珞南街道珞獅路318號 | |
420112 | 495.34 | 430040 | 吳家山街道東吳大道1號 | |
420113 | 287.05 | 430090 | 紗帽街道紗帽正街109號 | |
420114 | 1093.17 | 430100 | 蔡甸街道漢陽大街559號 | |
420115 | 2018.31 | 430200 | 紙坊街道文化大道99號 | |
420116 | 2256.70 | 430300 | 前川街道黃陂大道380號 | |
420117 | 1463.43 | 430400 | 邾城街道紅旗街14號 | |
武漢地理環境
編輯武漢位置境域
武漢市位於中國腹地中心、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在平面直角座標上,東西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千米。武漢的最東邊在新洲區徐古街將軍山村、最西邊在蔡甸區侏儒山街國光村、最南邊在江夏區湖泗街均堡村、最北邊在黃陂區蔡店街李衝村。
[28]
截至2019年末,武漢市土地面積8569.1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812.39平方千米。
[3]
武漢地形地貌
武漢市地貌屬鄂東南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地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崗壟環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佔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間,大部分在50米以下。
[29]
武漢氣候
武漢年平均氣温15.8℃—17.5℃,極端最高氣温41.3℃(1934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温為-18.1℃(1977年1月30日)。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年總輻射104千卡/平方釐米—113千卡/平方釐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29]
武漢水文
武漢市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長江、漢水交匯於市境中央,且接納南北支流入匯,眾多大小湖泊鑲嵌在大江兩側,形成湖沼水網。
截至2017年末,武漢市有大小湖泊166個,被稱為“百湖之市”,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867.07平方千米。
[30]
湯遜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面積達47.6平方千米),面積33.9平方千米的東湖在中心城區退居第二,
[31]
梁子湖是中國生態保護最好的兩個內陸湖泊之一。
武漢自然資源
編輯武漢淡水資源
武漢市總水域面積達2217.6平方千米,佔全市土地面積的26.1%。各類水庫277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6座,總容量9.25億立方米。共有塘堰8.51萬口,蓄水能力3.3億立方米。據測算分析,在正常年景,地下水靜儲量128億立方米,地表水總量達7145億立方米,其中境內降雨徑流38億立方米,過境客水7047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2萬千瓦。
[29]
武漢市淡水資源豐富,水域面積是全國大城市第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40倍,全球人均水平10倍。
[32]
武漢濕地資源
武漢市濕地資源居全球內陸城市前三位。截至2012年,武漢市濕地面積3358.35平方千米,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9.54%,其中天然濕地面積1561.86平方千米,人工濕地面積1796.49平方千米。
[33-34]
截至2018年1月,武漢市共有6個國家濕地公園(金銀湖國家濕地公園、東湖國家濕地公園、安山國家濕地公園、後官湖國家濕地公園、杜公湖國家濕地公園、藏龍島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濕地公園最多的城市。
[35]
武漢生物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武漢市的蕨類和種子植物有106科、607屬、1066種,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區系成份。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類型。主要樹種,長江、漢江以南以樟樹、楠竹、杉木、油茶葉茶、女貞、柑橘為代表,長江、漢江以北以馬尾松、水杉、法桐、落羽松、櫟、柿、慄等為主。
[29]
武漢市有畜禽、水產漁類、藥用、毛皮羽用、農林害蟲及天敵、野生動物等動物資源。畜禽動物主要有豬、牛、雞等10餘種、70多個品種。魚類資源有11目、22科、88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青、鰱等20餘種。“武昌魚”(團頭魴)是經濟名貴魚種。水禽有雁、鸛、鵜等8目、14科、54種。其中,白鸛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特種水生物有白鰭豚、江豚等,白鰭豚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江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9]
武漢礦產資源
武漢都市發展區已發現礦產13種(含亞種),其中非金屬礦產佔11種,包括建築用石英砂岩、建築用灰巖、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石英砂岩、水泥用灰巖、玻璃用砂岩、熔劑用灰巖、磚瓦用頁岩、水泥配料用粘土和耐火用粘土等,且分佈廣泛,儲量豐富,能源礦產僅煤,在武漢都市發展區內僅出露1處,水氣礦產以礦泉水為主,出露9處。由此可見,武漢都市發展區內建材類與冶金輔助原料等非金屬礦產佔主體地位。
武漢都市發展區內出露166處礦牀(點),其中大型規模僅3處,中型規模1處,其餘均為小型。大型規模礦牀主要為冶金用石英砂岩、熔劑用灰巖和冶金用白雲岩。中型規模礦牀為礦泉水。在工作程度方面也具有明顯規律,冶金輔助原料和礦泉水等礦產工作程度往往較高,多為勘探級別,對於建築原料礦牀其工作程度多為簡測。
區內南部為礦產資源集中區,建築石料用砂岩、建築石料用灰巖、水泥用灰巖、制灰用灰巖、玻璃用砂岩、熔劑用灰巖、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石英砂岩等礦產集中產出於江夏區和蔡甸區,其中蔡甸區以建築石料用砂岩和玻璃用砂岩為主要特色,江夏區以熔劑用灰巖和冶金用白雲岩為主要特色,且出露有煤礦。
武漢市主要礦產資源大多為露天易開採的非金屬礦產,後續加工利用均簡單易行,其中,如玻璃用砂岩、熔劑用灰巖、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石英砂岩等礦產的礦石有用組分含量高,礦石質量好而穩定,一般無需複雜選礦,建築石料用各類巖礦則可在採出後就近破碎加工後形成(礦)產品。
[233]
武漢人口
編輯截至2021年末,武漢全市常住人口1364.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0.1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54.15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4.56%,比上年末提高0.25個百分點。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34.1萬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8.2萬人,出生率8.97‰;死亡人口5.4萬人,死亡率5.90‰。
[222]
武漢是一個多民族散雜而居的城市。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武漢市少數民族總人口數為8.8441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9%。全市少數民族人口中超過1000人的民族有12個,其中土家族30215人,回族21777人。
[36]
武漢政治
編輯市委書記 | 時間 | 市長 | 時間 |
---|---|---|---|
1954.06-1955.09 | 1949.05-1952.02 | ||
1955.09-1968.01 | 1952.02-1952.12 | ||
1971.02-1973.01 | 1952.12-1954.11 | ||
1973.01-1977.11 | 1954.11-1956.12 | ||
1977.11-1979.02 | 1956.12-1966.05 | ||
1979.02-1980.12 | 1971.02-1973.01 | ||
1980.12-1987.08 | 1973.01-1977.11 | ||
1987.10-1991.10 | 1979.12-1980.12 | ||
1991.10-1998.12 | 1980.07-1981.03 | ||
1999.01-2002.10 | 1983.03-1986.10 | ||
2002.10-2005.05 | 1986.10-1997.01 | ||
2005.05-2008.03 | 1997.01-2001.12 | ||
2008.03-2011.01 | 2001.12-2002.04 | ||
2011.01-2016.12 | 2002.04-2007.12 | ||
2016.12-2018.03 | 2007.12-2011.01 | ||
2018.07-2020.02 | 2011.01-2014.12 | ||
2020.02-2021.04 | 2015.01-2018.05 | ||
2021.09- | 2018.05-2021.01 | ||
2021.01- | |||
職位 | 姓名 |
---|---|
市委書記 | |
市長 | |
副市長 | |
市人大主任 | |
市政協主席 | |
武漢經濟
編輯武漢綜述
2020年,武漢市作為封控時間最長、重啓時間最晚、疫情影響最大的城市,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城市前十,達到15616.1億元,同比下降4.7%。全年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842户,達到6259户,增長41.7%,市場主體達到141.3萬户,增長8.6%,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9328.6億元,增長6.7%,進出口逆勢增長10.8%。
[4]
2019年,武漢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23.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3:36.9:60.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5545元,按平均匯率摺合為2.11萬美元。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和中國GDP核算制度規定,2018年武漢市GDP修訂為14928.72億元。
2019年,武漢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912.11億元,同比增長0.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64.12億元,增長2.3%。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320.34億元,增長2.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37.10億元,增長15.9%。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同比增長9.8%。
2022年1月24日,武漢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武漢調查隊聯合發佈《2021年武漢市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2021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7716.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0年增長12.2%、比2019年增長6.7%,兩年平均增長3.3%。
[215]
2022年7月23日,武漢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武漢調查隊發佈2022年上半年武漢市經濟運行情況,根據湖北省市州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8904.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7.24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3439.05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5287.81億元,增長2.8%。
[234]
武漢第一產業
2019年,武漢市第一產業增加值378.99億元,同比增長3.0%。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增加值399.86億元,同比增長3.3%。全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341家,增長3.6%。鄉村休閒遊綜合收入185億元,增長17.8%。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500億元,增長39.0%。
[3]
2021年,武漢第一產業增加值444.21億元,比2020年增長8.7%。武漢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75.46億元,比2020年增長12.4%,比2019年增長7.2%。武漢市糧食產量90.75萬噸,比2020年增長1.3%;蔬菜產量820.59萬噸,增長5.5%;生豬出欄186.75萬頭,增長63.9%。
[215]
武漢第二產業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藥等完整的工業體系,着力打造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等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羣。
[11]
[51-52]
2016年2月至11月,國家存儲器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相繼獲批,落子武漢。2018年11月,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武漢)正式上線。2019年9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正式揭牌。
[53-55]
2019年,武漢市第二產業增加值5988.88億元,同比增長6.5%。全部工業增加值4539.11億元,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4178.43億元,增長1.7%。利潤總額930.67億元,增長25.8%。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590户,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0390.16億元,同比增長13.0%。
[3]
2021年,武漢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2020年增長14.2%,比2019年增長6.3%,為近7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近9年來最快增速。1至11月,武漢市規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887.11億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47.3%。從新興產業看,2021年,武漢市規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2020年增長34.6%,增速快該市規上工業20.4個百分點;增加值佔該市規上工業的比重為17.4%,比2020年提高2.2個百分點;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6.7%,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5.2個百分點。與2019年相比,規上高技術製造業增長40.9%,快全市規上工業34.6個百分點。
[215]
級別 | 名單 | ||
---|---|---|---|
國家級 |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
省級 |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 武漢江漢經濟開發區 | |
武漢洪山經濟開發區 | |||
武漢漢南經濟開發區 | 武漢武昌經濟開發區 | 武漢漢陽經濟開發區 | |
武漢礄口經濟開發區 |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 ||
武漢青山經濟開發區 |
武漢第三產業
武漢是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資中部的首選城市,所有外商投資中,港資比重最大。武漢是法國在華投資額最高的城市,佔法國在華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比利時安海斯—布希英博、德國拜爾斯道夫等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區總部設在武漢,美國威瑞森電信、德國博世將中國區總部落户武漢。
[56]
武漢是同時具備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三要素的城市之一,是中國人民銀行在中部地區唯一的跨省級分行——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所在地(轄鄂湘贛三省),也是除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外唯一合法的場外交易市場——“新三板”的中國首個擴容試點城市。
武漢是近代中國興辦博覽會的發源地之一。改革開放之前,武漢就是中國四大會展中心城市。清宣統元年(1909年)在武昌舉辦的武漢勸業獎進會,是中國最早並較為正規的商品博覽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博覽會。
[57]
截至2018年末,武漢共有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武漢科技會展中心等四座專業會展場館。“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中國漢口北商品交易會(簡稱“漢交會”)等定期在武漢舉辦,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第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第47屆國際規劃大會、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第11次部長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首屆旅遊部長會議、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等國際展會相繼在武漢成功舉辦。
[58-62]
2019年,武漢市第三產業增加值9855.34億元,同比增長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49.64億元,同比增長8.9%。全年武漢地區進出口總額2440.20億元,同比增長13.7%。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23.09億美元,增長12.6%。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4家,累計達到300家。
2019年,武漢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7%。全市房屋施工面積13556.4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3%。全年房屋竣工面積697.50萬平方米,增長52.1%。全年旅遊總人數31898.31萬人,同比增長10.8%;旅遊總收入3570.79億元,增長12.9%。
截至2019年末,武漢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28658.90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住户存款8992.96億元,增長14.4%;非金融企業存款12299.99億元,增長2.9%。全年實現保險保費收入767.26億元,同比增長23.6%。年末總部設在武漢的金融機構達31家,包括漢口銀行、武漢農村商業銀行、湖北銀行、武漢眾邦銀行、國華人壽、合眾人壽、長江財險、長江證券、天風證券、交銀國際信託等。
[63-64]
在漢設立或籌建後台服務中心的金融機構33家。上市公司80家,比2018年增加3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1家,境內上市公司59家。
[3]
2019年,武漢市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60.0億元,同比增長32.5%。郵政業完成快遞業務量11.3億件,增長21.5%;快遞業務收入114.8億元,增長23.8%。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1086.3億元,增長53.5%。電信業務收入151.7億元,下降1.9%。全年社會物流總額4萬億元,同比增長9.7%。實現物流業增加值1450.00億元,增長10.8%。
[3]
2021年,武漢市固定資產投資比2020年增長12.9%,增速較2020年提高24.7個百分點。從投資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9%,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7.2%,工業投資增長10.0%,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9.9%,佔工業投資比重45.2%。社會領域投資增長20.2%,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59.5%,教育業投資增長34.9%,衞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41.7%。民間投資持續活躍,武漢市民間投資比2020年增長18.6%,佔全市投資比重為49.4%,比2020年提高2.4個百分點。
[215]
武漢交通運輸
編輯武漢綜述
2018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印發《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和建設規劃》,將武漢列為陸港型、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和空港型等5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65]
2019年,武漢市完成貨運量67555.22萬噸,增長8.7%;貨物週轉量3897.18億噸千米,增長7.2%。全年旅客運輸量25370.77萬人,同比下降11.4%。旅客運輸週轉量1238.82億人千米,增長0.5%。
[3]
武漢公路
類別 | 列表 | ||||
---|---|---|---|---|---|
國道 | 106國道 | 318國道 | |||
國家高速 | G4京港澳高速公路 | G42滬蓉高速公路 | G45大廣高速公路 | G50滬渝高速公路 | G70福銀高速公路 |
省高速 | S1岱黃高速公路 | S2漢孝高速公路 | S3武麻高速公路 | S5武英高速公路 | S7漢鄂高速公路 |
S8武黃高速公路 | S11青鄭高速公路 | S12武嘉高速公路 | S13武監高速公路 | S15漢蔡高速公路 | |
S18武漢機場高速 | |||||
城市環線 | |||||
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 |
武漢鐵路
武漢三大火車站(6張)
2018—2020年,武漢將建成全國鐵路路網中心。打造以武漢為中心的“兩縱兩橫兩連”十二個方向的高速鐵路網絡和“一環八向”的貨運鐵路網絡,構建武漢與武漢城市圈其他城市“1小時”、與長江中游城市羣其他城市“2小時”、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羣城市“5小時”的高鐵輻射圈。建成武漢東站,啓動新漢陽站建設,開展高鐵機場站前期研究工作,與武漢站等一起形成全國獨有的“六站”高鐵樞紐格局。
[70]
火車站 | ||||
武漢東站(在建)
[71]
| 新漢陽站(規劃) | |||
鐵路 | 西武高速鐵路 | |||
漢孝城際鐵路 | ||||
合武客運專線 | ||||
武漢航運
武漢是中國內河的重要港口,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交通部定點的水鐵聯運主樞紐港。武漢還是中國內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啓運港和到達港,武漢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達”航線是長江中上游地區首條通江達海的優質航線,陽邏港是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試行啓運港退税政策的長江沿線港口。2010年,武漢新港吞吐量突破1億噸大關,成為長江中上游首個“億噸大港”。此外,武漢還是在長江流域和瀾滄江以西(含瀾滄江)區域內行使水行政主管職能的派出機構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總部所在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船舶生產基地。武漢航運交易所是繼上海、重慶、廣州後成立的中國第四個航交所。
武漢航空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位於武漢市黃陂區,1995年4月15日啓用,是中國中部地區第一門户機場、首個4F級機場,也是國家公共航空運輸體系確定的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距市中心(武漢長江大橋)26千米。截至2019年末,武漢市民用航空航線200條,比2018年增加13條,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63條,新開通4條,國際航線航點覆蓋全球五大洲;國內航線137條,新開通9條。
[72]
2019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2715.02萬人次,同比增長10.8%,其中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310.6萬人次,連續7年蟬聯中部第一,同比增長15%;貨郵吞吐量24.3萬噸,同比增長9.8%;起降架次20.3萬架次,同比增長8.2%。
[73-74]
2018—2020年,武漢大都市區範圍內實施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順豐國際機場“客貨雙樞紐”發展戰略。
[70]
武漢市內交通
- 軌道交通
截至2021年12月,武漢地鐵運營線路共有11條,包括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含紙坊線)、8號線、11號線、16號線、陽邏線,共282座車站,總運營里程達435千米。
[75-79]
[212]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第四期建設規劃批覆,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遠景(2049年)線網總長約1100千米,形成以軌道交通為主導、與土地集約開發相協調,多元複合、銜接高效的一體化公共交通體系,實現“60/60客運目標”,即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60%、軌道出行佔公共交通出行的60%。到2024年,武漢將建成12號線等項目,形成14條線路運營、總長606千米的軌道網,全面實現“主城連網、新城通線”。
[80-81]
截至2019年4月8日,武漢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超過300萬乘次,最高日客運量達445.62萬乘次,客流強度1.5-1.8萬人次/千米,佔全市公共交通客運量比重、過江客流分擔率均超過40%。截至2019年末,武漢軌道交通客運量122903萬人次,同比增長17.7%,佔公共交通客運量比重46.2%。
[3]
[82-83]
線路 | 起止站點 | 站數(座) | 里程(千米) | 車輛編組 | 標誌色 | 運行方式 |
---|---|---|---|---|---|---|
32 | 38.17 | 4B | 地鐵藍 | 單一交路 | ||
38 | 60.8 | 6B(預留8B) | 梅花紅 | 1:1大小交路 | ||
24 | 28 | 6B | 歸元金 | 單一交路 | ||
37 | 49.4 | 6B | 芳草綠 | 單一交路 | ||
25 | 32.5 | 6A | 首義紅 | 單一交路 | ||
32 | 42.95 | 6A | 鸚鵡綠 | 單一交路 | ||
26 | 47.75 | 6A(預留8A) | 鳳凰橙 | 單一交路 | ||
26 | 39 | 6A(預留8A) | 編鐘青 | 單一交路 | ||
14 | 24.3 | 6A | 雲鶴黃 | 單一交路 | ||
12 | 33.1 | 4A | 芙蓉紅 | 單一交路 | ||
16 | 35 | 4A(預留6A) | 雲苔紫 | 單一交路 |
- 公共汽車
主詞條:武漢公交
武漢最早的公汽是從雙墩開往五福路的1路。至2011年,已有公共汽(電)車7061輛,公汽線路289條,平均線長19.9千米,行程20千米以上線路達114條。其中普線55條(城區34條、電車8條和郊區13條),專線200條(城區166條、遠城區12條、郊區22條),包括通宵線路6條及清潔能源線路16條,另有旅遊線路6條及中巴線路12條。公交單人票價為普通車1元(刷卡0.8元),空調車2元(刷卡1.6元),雙層車1.5元。
- 橋樑隧道
武漢跨江橋樑(8張)
武漢軍山長江大橋 |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 ||
武漢地鐵2號線長江隧道 | 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 | ||
武漢沌口長江公路大橋 | 江漢橋(江漢一橋) | 知音橋(江漢二橋) | |
月湖橋(江漢三橋) | 晴川橋(江漢四橋) | 長豐橋(江漢五橋) | 古田橋(江漢六橋) |
武漢地鐵3號線漢江隧道 | 漢江灣橋
[179]
| ||
白沙洲公鐵大橋(在建)
[187]
| 江漢八橋(已獲批,待開建) | 雙柳長江大橋(在建)
[188]
| 光谷長江大橋(在建) |
武漢社會事業
編輯武漢教育事業
武漢是中國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88]
截至2019年末,武漢市有普通高校84所,全年在校研究生14.93萬人,同比增長8.2%;本專科在校生100.69萬人,增長3.9%;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7.97萬人,下降1.0%;普通中學在校生34.40萬人,增長4.8%;小學在校生62.31萬人,增長7.7%;幼兒園在校生35.73萬人,增長12.4%。
[3]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辦學層次 | 備註 |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 本科 | 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 本科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 | 本科 | ||
教育部 | 本科 | 雙一流、985、211 | |
教育部 | 本科 | 雙一流、985、211 | |
教育部 | 本科 | 雙一流、211 | |
教育部 | 本科 | 雙一流、211 | |
教育部 | 本科 | 雙一流、211 | |
教育部 | 本科 | 雙一流、211 | |
教育部 | 本科 | 雙一流、211 | |
國家民委 | 本科 | 省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省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省部部共建高校
[267]
,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
湖北省 | 本科 |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湖北省 | 本科 | ||
湖北省 | 本科 | ||
湖北省 | 本科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
湖北省 | 專科 |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 | 專科 | ||
湖北省教育廳 | 專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專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專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專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專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專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專科 | 民辦 | |
湖北省教育廳 | 專科 | 民辦 | |
湖北省 | 成人高等學校 | ||
武漢科學技術
2018年4月,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在武漢烽火科技集團正式掛牌成立;
[93]
10月,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在武漢啓動。武漢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全國第三個擁有“雙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城市。
[94]
截至2019年末,武漢地區科技研究機構10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個,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1人。全年科技“小巨人”企業1251家,比2018年增加11家。全年技術合同認定登記25094項,增長43.1%;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841.27億元,增長16.4%。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4項。全年“四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167.27億元,同比增長11.8%,佔GDP比重25.7%。全年專利申請量77097件,授權量39258件,同比增長27.4%和21.2%;發明專利申請量33202件,授權量11754件,增長15.5%和33.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1.6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825件,增長23.7%。
[3]
序號 | 實驗室名稱 | 依託單位 |
---|---|---|
1 |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 |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船重工717所 |
2 | 武漢地球空間信息國家實驗室(在批) | |
3 | 現代製造技術國家實驗室(籌) |
序號 | 實驗室名稱 | 依託單位 |
---|---|---|
1 | 華中科技大學 | |
2 | 華中科技大學 | |
3 | 華中科技大學 | |
4 | 華中科技大學 | |
5 | 華中科技大學 | |
6 | 武漢大學 | |
7 | 武漢大學 | |
8 | 武漢大學 | |
9 |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 |
10 | 武漢大學、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 |
11 | 中國地質大學 | |
12 | 中國地質大學 | |
13 | 中國地質大學 | |
14 | 華中農業大學 | |
15 | 華中農業大學 | |
16 | 武漢理工大學 | |
17 | 武漢理工大學 | |
18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
19 |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 |
20 | 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 | |
21 |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
22 |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 |
23 | 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 | |
24 | 武漢凱迪控股投資有限公司 | |
25 | 武漢科技大學 | |
26 | 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湖北大學 |
武漢文化事業
2014年,武漢出版報紙7.3億份,出版雜誌900萬冊。武漢出版社出版圖書19類830種1088萬冊。市屬電視台1座,電視節目11套。市屬廣播電台1座,廣播節目8套
[68]
。截至2014年末,武漢擁有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長江日報報業集團、知音傳媒集團、今古傳奇報刊集團等出版集團,出版有《最小説》《今古傳奇》《知音》《小學生天地》《特別關注》等雜誌。
截至2019年末,武漢市共有市直公共圖書館2個,藏書339.8萬冊,接待讀者487萬人次;市直博物館10個,接待觀眾640.96萬人次;市直羣眾藝術館1個,演出145場次;藝術表演團體8個,新排上演劇目12台,獲國家獎6個。
[3]
武漢體育事業
賽事活動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英國人在漢口興建了西商跑馬場。武漢東方馬城國際賽馬場是中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賽馬場,是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馬術協會唯一馬術與速度馬訓練基地,在此舉辦的武漢速度賽馬公開賽是中國內地唯一的常年賽馬賽事,武漢國際賽馬節則是中國賽馬第一品牌。
[68]
人民日報連載武漢軍運會海報(6張)
2019年,武漢市成功舉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109個國家9308名軍體健兒同台競技,賽事規模、競技水平創歷屆之最。
[96]
體育場館
俱樂部
截至2015年,武漢擁有五人制足球甲級聯賽六連冠(05-11)球隊武漢地龍足球俱樂部、象甲兩屆聯賽冠軍湖北三環象棋俱樂部、羽超聯賽球隊湖北美聯地產羽毛球俱樂部、武漢卓爾職業足球俱樂部等。
[97]
武漢醫療衞生
武漢是繼北京之後中國第二個可頒發國際認可的創傷急救資質證書的城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亞洲首家通過德國KTQ醫療質量認證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等綜合三甲醫院及武漢大學口腔醫院、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等專科醫院實力均居國際前列。
[98]
截至2019年末,武漢市共有衞生事業機構6497個,同比增長2.5%;牀位9.94萬張,增長4.3%。每千人擁有醫院病牀7.56張。衞生技術人員11.71萬人,增長6.9%;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31萬人,護師、護士5.77萬人。每千人擁有醫生3.83人。年末共有三級醫院49個,衞生防疫、防治機構28個,婦幼保健院所16個,國家臨牀重點專科122個。公民無償獻血22.6萬人。人均期望壽命81.4歲。
[3]
2020年4月,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決定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重大公共衞生事件醫學中心。
[99]
武漢社會保障
武漢城市體檢
武漢歷史文化
編輯武漢方言
主詞條:武漢話
武漢飲食
主詞條:武漢八大名吃
武漢藝術
音樂
武漢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發源地。武漢音樂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的前身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是中國現代第一所私立藝術教育學堂、中國最早的三所藝術專科學校之一,因此武漢也成了中國近現代高等藝術教育的發源地之一。武漢主要藝術表演場館有武漢琴台大劇院、武漢琴台音樂廳、湖北劇院、武漢劇院、洪山禮堂等。
[101]
設計
雜技
1992年建成的武漢雜技廳是中國第一座可供進行國際雜技、馬戲表演的觀演建築,也是亞洲最大的雜技廳,在此舉辦的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是與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巴黎明日國際雜技節齊名的全球三大國際雜技節,被文化部列為中國“七大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之一。
工藝
漢繡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它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繡法之長,糅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繡法。清宣統二年(1910年)和民國四年(1915年),漢繡製品在南洋賽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此外,武漢還有木雕船模製作技藝等傳統工藝。
戲劇
電影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5月27日,美商匯喇洋行“美國精巧新奇影戲”在老跑馬廳放映,電影開始在武漢出現。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單獨出演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武漢人譚鑫培是中國第一個電影演員;清宣統三年(1911年),反映辛亥革命的紀錄片《武漢戰爭》是中國最早的紀錄電影。2012年,武漢成為中國院線數量最多的城市,是中國電影市場重要的票房高地。
武漢宗教
武漢宗教歷史悠久,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5種。武昌寶通寺和蓮溪寺、漢陽歸元禪寺、漢口古德寺並稱為武漢近代佛教“四大叢林”。全市共有宗教活動場所600多所,其中全國重點寺觀有佛教歸元禪寺、寶通寺,道教長春觀;湖北省重點宗教場所有佛教蓮溪寺、古德寺,伊斯蘭教漢口民權路清真寺、二七街清真寺、武昌起義門清真寺,天主教漢口上海路教堂、武昌花園山教堂、漢陽顯正街教堂,基督教漢口榮光堂、救世堂和武昌堂、青山堂。此外,黃陂木蘭山有佛教大佛寺、華嚴閣、大雄寶殿、道教金頂、玉皇閣、木蘭殿、鬥姆宮,以及新洲的佛教報恩禪寺。
[104-105]
武漢文物古蹟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7年末,全市有名勝古蹟339處、革命紀念地103處,有282處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至2019年10月,武漢有盤龍城遺址、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八七會議會址和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等3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6-107]
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 |||
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舊址 | - | - | - |
注:粗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古墓葬 | |||||
- | |||||
古文化遺址 | 老人橋 | ||||
臨嶂古城 | - | ||||
古建築 | |||||
槐山磯 | |||||
注:粗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武漢非遺項目
項目名稱 | 類別 | 公佈時間 | 類型 |
---|---|---|---|
傳統戲劇 | 2006年(第一批) | 新增項目 | |
傳統戲劇 | 2006年(第一批) | 新增項目 | |
民間文學 | 2008年(第二批) | 新增項目 | |
曲藝 | 2008年(第二批) | 新增項目 | |
曲藝 | 2008年(第二批) | 新增項目 | |
曲藝 | 2008年(第二批) | 新增項目 | |
木雕 (武漢木雕船模) | 傳統美術 | 2008年(第二批) | 新增項目 |
傳統美術 | 2008年(第二批) | 新增項目 | |
龍舞(高龍) | 傳統舞蹈 | 2008年(第二批) | 擴展項目 |
傳統戲劇 | 2008年(第二批) | 擴展項目 | |
民間文學 | 2011年(第三批) | 新增項目 | |
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馬應龍眼藥製作技藝) | 傳統醫藥 | 2011年(第三批) | 擴展項目 |
廟會(漢陽歸元廟會) | 民俗 | 2011年(第三批) | 擴展項目 |
民間文學 | 2014年(第四批) | 新增項目 | |
民間文學 | 2014年(第四批) | 新增項目 | |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2014年(第四批) | 新增項目 | |
武漢風景名勝
編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
武漢植物園 | ||||
- | - | - |
建設大道金融街 | 紅巷 | ||||
- |
武漢對外交流
編輯武漢駐漢機構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4月,英國委任金執爾為駐漢領事,在武漢設立第一個總領事館,此後,美、俄、法、葡、荷、日、德、比、意、丹、瑞典、挪、墨、芬等14國先後在漢設領事館、總領事館,奧、西、瑞士、剛果、菲律賓等國也在漢開辦領事業務。1998年,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正式開館,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家設立在中國中部地區的外國領事機構。2016年9月,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表示俄羅斯將在武漢設立總領事館,加上迄今設立的法國、美國、韓國、英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四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都在武漢設立總領事館。
[165-166]
序號 | 領事機構 | 成立時間 | 領館轄區 |
---|---|---|---|
1 | 1998年10月10日 | 湖北、湖南、江西 | |
2 | 2008年11月20日 | 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 |
3 | 2010年10月25日 | 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 |
4 | 2015年1月8日 | 湖北、河南 | |
5 | 俄羅斯聯邦駐武漢總領事館(籌) | - |
機構名稱 | 成立時間 | 備註 |
---|---|---|
荷蘭貿易促進會武漢代表處 | 1997年4月2日 | 荷蘭貿促會在華設立的首個代表處 |
聯合國難民署武漢採購信息中心 | 2005年9月23日 | 聯合國難民署在華設立的第2個、內陸地區首個採購信息中心 |
法國阿基坦大區湖北代表處 | 2009年5月5日 | 法國地方大區在華設立的首個代表處 |
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武漢辦事處 | 2010年11月29日 | 新加坡企發局在華設立的第10個辦事處 |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武漢辦事處 | 2011年3月26日 |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華設立的第7家、內陸地區首家代表處 |
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駐武漢聯絡處 | 2011年10月7日 | 台灣電電工公在大陸成立的第7個、內陸地區首個聯絡處 |
2014年4月1日 | ||
2016年8月12日 |
武漢友好城市
2018年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於11月14日在武漢開幕,這是友城大會首次在中部地區城市舉辦。
[171-172]
國家 | 城市 | 簽字時間 | 國家 | 城市 | 簽字時間 |
---|---|---|---|---|---|
日本 | 1979.09.07 | 美國 | 1982.09.08 | ||
德國 | 1982.10.08 | 英國 | 1986.09.16 | ||
羅馬尼亞 | 1987.08.12 | 烏克蘭 | 1990.10.19 | ||
蘇丹 | 1995.09.27 | 匈牙利 | 1995.10.19 | ||
法國 | 1998.06.18 | 荷蘭 | 1999.09.06 | ||
韓國 | 2000.10.29 | 奧地利 | 2005.12.20 | ||
新西蘭 | 2006.04.04 | 加拿大 | 2006.09.12 | ||
瑞典 | 2007.09.28 | 冰島 | 2008.04.25 | ||
以色列 | 2011.11.08 | 法國 | 2012.12.21 | ||
土耳其 | 2013.06.06 | 墨西哥 | 2013.07.12 | ||
俄羅斯 | 薩拉托夫 | 2015.08.07 | 智利 | 2016.04.07 | |
吉爾吉斯斯坦 | 2016.11.15 | 希臘 | 2017.05.11 | ||
俄羅斯 | 2017.06.16 | 英國 | 2018.01.31 | ||
烏干達 | 2018.04.13 | 泰國 | 2018.11.16 |
武漢著名人物
編輯界別 | 名單 | |||||||
---|---|---|---|---|---|---|---|---|
政治界 | ||||||||
- | - | - | - | - | - | |||
體育界 | ||||||||
- | - | - | - | - | ||||
娛樂界 | ||||||||
- | ||||||||
戲劇界 | ||||||||
主持界 | - | - | - | - | ||||
文學界 | - | - | - | |||||
科學界 | ||||||||
企業界 | ||||||||
宗教界 | - | - | - | - | - | - | ||
烈士 | - | - | - | - | - | - | - | |
武漢城市榮譽
編輯榮譽稱號 | 獲得時間 |
---|---|
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 | |
2015全球最具活力城市(第8位) | |
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 |
2017年C40城市獎:城市的未來 | |
“影響中國”2017年度創新城市 | |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5位 | |
2017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評估排名第6位 | |
“中國十大幸福城市”榜首 | |
2018“機遇之城”全國第6名 | |
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 | |
2018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第五位 | |
中國創新城市TOP10(第六位) | |
中國“國家中心城市指數”第五位 | |
《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第19位、中國第4位 | |
國家標準化改革先行區 | |
2018亞洲50強城市綜合排名第13位、中國內地第5位 | |
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6 | |
第四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 | |
中國軟件特色名城 | |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潛力城市20強(第六位) | |
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 | |
全國十大會展名城 | |
中國“數字一線城市”排名第三 | |
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 | |
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 | |
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 |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全球第13位、中國第4位 | |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 |
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 | |
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 |
2020年十佳數字閲讀城市 | |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雙智”)協同發展首批示範城市 | |
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 |
第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城市 | |
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 |
2020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 |
2021數字化轉型百強城市 | |
2021世界智慧城市復甦創新大獎 | |
文化和旅遊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地區 | |
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擬授牌命名對象 | |
入選2021年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建議公示名單 | |
全國首批“千兆城市” | |
“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劃單列市) | |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市,排名第五 | |
2021年信息消費示範城市 | |
“十四五”期間首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 | |
2021年中國城市海外短視頻平台影響力十大城市 | |
“國家衞生城市” | |
擬入選全國“2021年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市” | |
入選“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排名第八名 | |
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 |
交通運輸部決定保留武漢市“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稱號 | |
入選全國首批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 | |
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 |
《2022福布斯中國·消費活力城市》榜單第9名 | |
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 | |
入選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 | |
2022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名單 | |
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 |
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 |
國際濕地城市 | |
“2022年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11位 | |
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
- 參考資料
-
- 1. 國務院關於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8]
- 2. 行政建置 .武漢市人民政府官網.2019年01月07日[引用日期2019-07-03]
- 3. 2019年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武漢市統計局.2020年03月29日[引用日期2020-07-07]
- 4. 武漢市2020年經濟總量達到15616.1億元 .新華網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01-29]
- 5. 武漢獲批全國首個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引用日期2018-02-01]
- 6. 如何當好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代表委員這樣建議 .長江網[引用日期2018-02-08]
- 7. 武漢: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9-09-24]
- 8. 國務院關於武漢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 改革試驗方案的批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24]
- 9.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覆函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引用日期2020-01-27]
- 10. 國家發改委覆函要求武漢 以四大功能為支撐 加快建成國家中心城市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1-27]
- 11. 武漢:加快建設新一線城市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20-01-27]
- 12. 歷史沿革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0-05]
- 13. 武漢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25]
- 14. 漢口開埠:武漢近代史的真正開始 .荊楚網[引用日期2021-06-21]
- 15. 張之洞的洋務新政:武漢國際性城市的輪廓初步顯現 .荊楚網[引用日期2021-06-21]
- 16. 世界軍人運動會為什麼選擇了武漢?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7. 國家地理-武漢 .中國中央電視台[引用日期2019-09-22]
- 18. 程用文當選武漢市市長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1-02-01]
- 19. 行政建置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24]
- 20.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批准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羣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19-01-14]
- 21. 《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印發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11-02]
- 22.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審議《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央視網[引用日期2018-10-29]
- 23.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武漢上海重慶列為超大城市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19-07-09]
- 24. 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掛牌 35項審批“一站式”辦理 .荊楚網[引用日期2018-10-25]
- 25. 武漢擔負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重任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9-28]
- 26. 武漢市人民政府信息公開指南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1-22]
- 27. 2018年武漢統計年鑑 .武漢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19-09-23]
- 28. 地理位置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23]
- 29. 自然資源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24]
- 30. 2017年武漢市水資源公報 .武漢市水務局[引用日期2020-07-28]
- 31. 武漢湯遜湖取代東湖成國內最大城中湖 東湖退居第二 .湖北日報網[引用日期2018-11-22]
- 32. 優勢要做到最大化 ――十談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央視網[引用日期2018-11-22]
- 33. 武漢濕地資源居全球內陸城市前三 將建保護城市 .新浪網.2012-12-22[引用日期2013-05-18]
- 34. 地理藍皮書告訴你武漢“家底”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05-18]
- 35. 武漢共6個國家濕地公園 成國家濕地公園最多城市 .湖北日報網[引用日期2018-11-22]
- 36. 現狀概貌 .武漢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04-04]
- 37. 賙濟同志簡歷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5-31]
- 38. 李憲生同志簡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05-31]
- 39. 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任雲南省委副書記 .騰訊新聞[引用日期2018-05-31]
- 40. 唐良智簡歷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05-31]
- 41. 陳一新任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簡歷)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1-04]
- 42. 陳一新任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圖/簡歷)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05-31]
- 43. 周先旺任武漢市副市長、代理市長:是人生之幸,更是千鈞之責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05-29]
- 44. 湖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調整 應勇任湖北省委書記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2-13]
- 45. 程用文任武漢市副市長,代理市長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1-01-22]
- 46. 程用文當選武漢市人民政府市長 .長江網[引用日期2021-02-01]
- 47. 陳一新當選武漢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2-21]
- 48. 馬國強任武漢市委書記 .澎湃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7-20]
- 49. 馬國強當選武漢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先旺當選武漢市長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09-07]
- 50. 胡立山當選武漢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長江網[引用日期2020-02-13]
- 51. 武漢再聘6位招才顧問招商大使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18-10-28]
- 52. 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羣快速壯大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19-09-28]
- 53. 國之重鎮,浴火重光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18-10-28]
- 54.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武漢)正式上線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引用日期2018-12-08]
- 55. [湖北]武漢發出全球首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運輸試運營許可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19-10-24]
- 56. IGA中國總部落户武漢 .網易.2005-11-03[引用日期2013-05-18]
- 57. 武漢100年前就辦博覽會 .新浪網.2010-01-15[引用日期2013-05-18]
- 58. 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盛裝迎客 “光立方”成為世界級會展平台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1-28]
- 59. 第七屆漢口北商品交易會開幕 中西部首單市場採購貿易通關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11-28]
- 60.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首屆旅遊部長會議在漢舉行 七項共識引領全新未來 .湖北日報網[引用日期2018-11-22]
- 61. 第十五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在漢開幕 .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11-28]
- 62. 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展徽、吉祥物和主題口號徵集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引用日期2018-12-08]
- 63. 台企首次在漢設大陸總部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27]
- 64. 湖北首家民營銀行眾邦銀行正式開業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65. 武漢獲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城市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04]
- 66. 武漢“解封”疫情防控面臨新“考題” .新華網.2020-04-07[引用日期2020-04-08]
- 67. 今日零時,武漢“解封” .光明網.2020-04-08[引用日期2020-04-08]
- 68. 武漢市2015年暨“十二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武漢市統計局.2016-03-11
- 69. 武漢鐵路客運量躍居第一 首次超過北京廣州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11-22]
- 70. 武漢市綜合交通體系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0-15]
- 71. 流芳火車站正式更名為武漢東站 將與地鐵無縫換乘 .新浪[引用日期2020-11-07]
- 72. 武漢天河機場單日航班、客流同創歷史新高 .湖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11-22]
- 73. 2019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 .中國民用航空局[引用日期2020-04-04]
- 74. 天河機場去年旅客吞吐量2715.02萬人次 增幅全國第一 今年衝刺3000萬人次 .湖北日報[引用日期2020-04-04]
- 75. 7號線開通首日載客超20萬乘次 武漢地鐵通車裏程全國第五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0-04]
- 76. 武漢地鐵紙坊線今日開通 地鐵總運營里程達到305公里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8-12-28]
- 77. 318公里地鐵網提速大武漢 .湖北日報[引用日期2019-02-19]
- 78. 武漢地鐵蔡甸線9月25日開通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0-22]
- 79. 武漢地鐵8號線三期今日開通試運營 直達軍運村門口 .武漢市商務局[引用日期2020-02-02]
- 80. 武漢3條地鐵線提前開通 16條地鐵在建規模最高 .騰訊網.2017-12-25[引用日期2017-12-26]
- 81. 發展改革委關於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的批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02]
- 82. 武漢地鐵累計客運量破40億乘次 .湖北日報[引用日期2018-10-29]
- 83. 地鐵4天送客1500萬乘次 三大火車站客流高於春運 .楚天都市報[引用日期2019-04-15]
- 84. 全國七成長江大橋武漢造 被譽為“橋樑博物館” .長江網.2012-11-22[引用日期2013-05-18]
- 85. “萬里長江公鐵第一隧”武漢長江公鐵隧道1日正式通車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0-04]
- 86. “萬里長江地鐵第一隧”將全部貫通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11-22]
- 87. “萬里長江第一隧”運行兩年日均通車量接近飽和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11-22]
- 88. 兩會議案提案精選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5-06-17]
- 89. 湖北警官學院 .中國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20-05-10]
- 90.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2-02-14[引用日期2022-04-04]
- 91. 武漢大學 雙一流 211 985簡介 .武漢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8-11-14]
- 92. 湖北雙一流建設名單正式發佈 長江大學上榜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9-04-13]
- 93.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正式成立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0-26]
- 94. 武漢“雙中心”對湖北意味着什麼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0-26]
- 95. 2019年籃球世界盃武漢賽區倒計時鐘啓動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23]
- 96.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隆重開幕 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0-20]
- 97. 2013奧林匹克日長跑舉辦地之九省通衢湖北武漢 .新浪新聞.2013年05月08日[引用日期2016-07-09]
- 98. 解放軍五大戰區總醫院全部成立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2-08]
- 99. 國家衞生健康委關於設置國家重大公共衞生事件醫學中心的通知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07-07]
- 100. 語言文化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27]
- 101. 科教文衞 .長江網[引用日期2020-03-28]
- 102. 武漢“申都”成功 入選世界“設計之都” .騰訊網.2017-11-01[引用日期2017-11-01]
- 103. 京劇譚門故鄉行 紀念京劇宗師續寫國粹精神 .新浪網.2009-06-08[引用日期2013-05-18]
- 104. 武漢宗教現狀概貌 .武漢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08-13]
- 105. 民族宗教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27]
- 106. 風景名勝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19]
- 107. 武漢新增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漢晚報[引用日期2019-10-20]
- 108. 湖北省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單 .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0-04-04]
- 109. 湖北省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單 .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0-04-04]
- 110. 湖北省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單 .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0-04-04]
- 111. 湖北省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單 .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0-04-04]
- 112. 武漢概覽 .武漢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04-04]
- 1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314號 .農業農村部.2017-12-03[引用日期2021-02-24]
- 11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520號 .農業農村部.2017-05-20[引用日期2021-02-24]
- 115. 關於批准對延邊辣白菜、筆架魚肚、黃陂荊蜜、赤壁獼猴桃、潼關醬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 .2012-01-04.2012-01-04[引用日期2021-02-24]
- 11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651號 .農業農村部.2018-02-12[引用日期2021-02-24]
- 117. 蔡甸蓮藕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中國質量新聞網.2007-03-30[引用日期2021-02-24]
- 118.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179號 .農業農村部.2017-12-10[引用日期2021-02-24]
- 119. 關於批准對蔚州貢米、石臼湖螃蟹、潢川金桂、法泗大米、舒安藠頭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總局2010年第146號公告) .中國質量新聞網.2010-12-21[引用日期2021-02-24]
- 1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468號 .農業農村部.2017-11-25[引用日期2021-02-24]
- 12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231號 .農業農村部.2015-05-28[引用日期2021-02-24]
- 12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185號 .農業農村部.2019-06-24[引用日期2021-02-24]
- 123. 王永康任黑龍江省副省長 系湖北武漢人(圖/簡歷) .新浪湖北[引用日期2020-10-01]
- 124. 任賢齊將受聘武漢旅遊形象大使 國慶節前為其授牌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9-07-19]
- 125. 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26. 武漢市城市榮譽 .長江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27. 05年國家園林城市名單出爐 包頭武漢榜上有名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9-09-22]
- 128. 武漢等8城市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長江商報[引用日期2019-09-22]
- 129. 武漢榮膺中國十大創新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引用日期2019-09-22]
- 130. 報告稱中國7座城市躋身全球最具活力城市20強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31. 武漢獲評國家衞生城市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32. 武漢襄陽宜昌三市入選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22]
- 133. 湖北9市(縣)1集體榮獲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34. 武漢成功入選世界“設計之都” 此前全球僅22城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35. 驕傲!武漢這項“能力”獲全球認可 中國唯一上榜城市 .長江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36. 武漢贏了杭州、成都榮膺中國“2017年度創新城市” .長江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37. 福布斯中國發布2017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單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38. 首部中國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發布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9-09-22]
- 139. 榮登“中國十大幸福城市”榜首 武漢,幸福從哪裏來?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22]
- 140. 2018“機遇之城”武漢全國第6 有這些加分項和減分項 .荊楚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41. 蟬聯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 武漢可持續競爭力躍升全國第八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19-09-22]
- 142. “七個率先”被肯定,武漢獲評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 .長江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43. 北上廣深之後,誰是“中國第五城”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9-09-22]
- 144. 中國創新城市TOP10出爐 北京深圳上海位列前三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45. 中國“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出爐:北上廣領銜多城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46. 獲國際認可!武漢入圍全球科研城市50強,排第19名 .湖北網絡廣播電視台[引用日期2019-09-22]
- 147. 世界城市排名權威發佈:北京首進四強深圳成世界一線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9-09-22]
- 148. 全國首批獲批創建三個城市之一 武漢啓動創建國家標準化改革先行區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22]
- 149. 2018亞洲城市50強排名發佈:中國五座城市上榜前十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50.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8》發佈 北京科創發展水平居首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151. 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評選結果揭曉 全球共5個城市獲獎 .南方日報[引用日期2019-09-22]
- 152. 武漢又有了新別名:“中國軟件特色名城” .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台[引用日期2019-09-22]
- 153.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潛力城市20強榜單公佈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8-10]
- 154. 2019全球綠色低碳“藍天獎”揭曉 武漢獲先鋒城市稱號 .湖北省政府[引用日期2019-09-01]
- 155. 武漢榮獲全國十大會展名城 .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引用日期2019-09-22]
- 156. 中國“數字一線城市”排名出爐:杭州第一 鄭州第六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19-12-18]
- 157.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北京市等14個城市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驗收結果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20-03-16]
- 158.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 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和示範校建設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7-22]
- 159. 遼寧六市上榜2019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騰訊網[引用日期2020-08-18]
- 160. 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升至第13位 武漢抗疫科技成就獲世界認可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04]
- 161. 名單來了!命名411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表彰59個模範單位和100名模範個人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10-20]
- 162. 宜居委發佈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 .人民政協網[引用日期2020-12-01]
- 163.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公佈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 .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2-30]
- 164. 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21-01-05]
- 165. 駐漢機構 .武漢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引用日期2018-11-16]
- 166. 全球影響力擴大 聯合國四大常任理事國均在漢設總領事館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1-22]
- 167. 梅德韋傑夫簽署了在哈爾濱開設俄羅斯總領事館的指令 .黑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24]
- 168. 香港駐武漢辦事處 .香港駐武漢辦事處[引用日期2015-04-09]
- 169.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武漢代表處正式啓動 服務將覆蓋五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24]
- 170. 武漢首獲國際友好城市特別貢獻獎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18-11-17]
- 171. 中國國際友城大會首次選址中部城市武漢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11-09]
- 172. 王岐山出席2018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開幕式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18-11-16]
- 173. 武漢國際友好城市一覽表 .武漢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引用日期2018-11-16]
- 174. 2018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落幕 武漢國際友好城市增至28個 .楚天都市報[引用日期2018-11-17]
- 175. 重慶入選2020年十佳數字閲讀城市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4-19]
- 176. 無錫入選“雙智”協同發展首批示範城市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08]
- 177. 1945,難忘的武漢之夏 .荊楚網[引用日期2021-05-14]
- 178. 武漢漢江灣橋正式通車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1-05-14]
- 179. 武漢:江漢七橋“漢江灣橋”正式建成通車--圖片頻道--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15]
- 180. 湖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二號) .湖北省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5-26]
- 181.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名單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5-27]
- 182. 【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覆函(發改規劃[2016]2650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6-15]
- 183. 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楊智當選十三屆市政協主席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6-16]
- 184. 省長:王忠林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16]
- 185. 商務部等8單位關於公佈第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城市和示範企業名單的通知 .商務部[引用日期2021-07-18]
- 186. 長江首座!武漢二七路過江通道有新進展 .武漢市城鄉建設局[引用日期2021-08-09]
- 187. 官宣!武漢今年開通3條地鐵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21-08-09]
- 188. 好消息!武漢將再添三座長江大橋 .湖北日報[引用日期2021-08-09]
- 189. 武漢解放70週年 .湖北黨史網[引用日期2021-09-03]
- 190. 關於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入選名單的公示 .安徽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9-09]
- 191. 7座超大城市、14座特大城市!國家統計局公佈重要數據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1-12-05]
- 192. 《遇見你真好》王玉雯武漢路演 元氣滿滿暢談青春觀|愛情|校花|藍盈瑩|曹駿 .網易娛樂[引用日期2021-09-24]
- 193. 武漢女孩張辛苑被譽國民第一美女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1-09-25]
- 194. 郭元強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員、常委,武漢市委書記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9-29]
- 195. 中央網信辦等八部門聯合公佈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 .中央網信辦[引用日期2021-10-01]
- 196. 《中國海關》發佈2020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海口榜上有名!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1-10-24]
- 197. 安徽4市上榜!這份全國榜單,阜陽榜上有名!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1-11-24]
- 198. 中國電信與烽火通信強強聯手打造武漢首個雙5G智慧工廠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1-11-24]
- 199. 保有量已突破400萬輛 武漢即將發放“鄂W”機動車號牌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12-02]
- 200. 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縣擬授牌命名名單的公示通知-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引用日期2021-12-03]
- 201. 武漢地理標誌商標達到40件 3項地標產值過億-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引用日期2021-12-05]
- 202. 地標查詢 .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查詢系統[引用日期2021-12-05]
- 203. 旅遊景區 .武漢文化和旅遊局[引用日期2021-12-05]
- 204. 武漢獲批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建成後將輻射武漢城市圈,引導特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05]
- 205. 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正式投入運行 配備全球單體保藏量最大的自動化存儲設備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05]
- 206. 武漢榮獲2021世界智慧城市復甦創新大獎 .武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05]
- 207. 生於長江根在湖北迴到啓航地再創新輝煌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總部搬遷武漢 .武漢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12-05]
- 208.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公佈文化和旅遊市場 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1-12-07]
- 209. 2021年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建議名單公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引用日期2021-12-25]
- 210. 第一!全國首批“千兆城市” 四川佔4席 .紅星新聞[引用日期2021-12-25]
- 211. 明年1月10日全國鐵路調圖 武漢赴深圳有了新通道 .湖北省政府[引用日期2021-12-28]
- 212. 馬上,武漢3條新地鐵同時開通!還有多條地鐵線傳來好消息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1-12-28]
- 213. 武漢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選舉產生我市新一屆國家機關領導人員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22-01-14]
- 214. 再次上榜科創城市“第一梯隊”!中國科技創新百強市,青島排名第九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2-01-22]
- 215. 武漢公佈重磅數據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1-24]
- 216. 工信部公佈2021年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名單:8城市入圍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1-25]
- 217. 國家體育總局:青島等九個城市確定為“十四五”期間首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1-25]
- 218. 2021年中國城市海外文旅影響力報告發布,重慶位列第五視頻播放量達五千萬次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2-09]
- 219. 武漢再度蟬聯“國家衞生城市” .金台資訊[引用日期2022-02-10]
- 220. 福州!全國十強!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2-25]
- 221. 武漢長江新區正式成立:打造國家中心城市重要支撐 輻射帶動鄂東高質量發展 .湖北發佈[引用日期2022-02-28]
- 222. 2021年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22-03-31]
- 223.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佈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 .澎湃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3-31]
- 224. 查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22-04-01]
- 225. 關於發佈“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通知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2-05-01]
- 226. 荊州入選全國首批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6-06]
- 227. 喜報!梁平榮獲“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6-09]
- 228. 交通運輸部關於保留北京市等14個城市“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稱號的通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13]
- 229. “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結果發佈 .新華社分享頁[引用日期2022-06-13]
- 230. 國務院督查激勵支持城市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典型經驗·武漢篇 | 探索解決超大城市住房難題 .中國建設新聞網.2022-06-17[引用日期2022-06-19]
- 231. 武漢:探索解決超大城市住房難題 .中華人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2-06-17[引用日期2022-06-19]
- 232.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開展 2022年城市體檢工作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2022-07-13
- 233. 武漢市礦產資源概況 .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江岸分局[引用日期2022-07-22]
- 234. 武漢上半年GDP公佈! .武漢發佈[引用日期2022-07-23]
- 235. 2022福布斯 中國·消費活力城市 .福布斯中國[引用日期2022-07-26]
- 236. 武漢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評定結果公示 .荊楚網[引用日期2022-07-29]
- 23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8-01]
- 238. 【關於印發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的通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8-01]
- 239. 廣州入選!2022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城市公示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2-09-21]
- 240. 地鐵線路詳細 .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引用日期2022-09-26]
- 241. 江蘇南通入選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人民資訊[引用日期2022-10-12]
- 242. 市委全會明確“十四五”新目標: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武漢發佈[引用日期2022-10-16]
- 243. 專家學者:建黨百年史上武漢具有重要地位和獨特城市氣概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22-10-16]
- 244. 重塑大武漢之“大”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22-10-16]
- 245. 中國百座大城市名單首公佈,武漢位列特大城市首位 .湖北網絡電視台[引用日期2022-10-19]
- 246. 距濕地大會不足百天 提前打探武漢這座國際濕地城市之美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引用日期2022-10-27]
- 247. 最新自然指數發佈,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2-10-27]
- 248. 武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答好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必答題” .人民網.2020-10-18[引用日期2022-10-31]
- 249. 中央批准王寧、殷勇同志職務調整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10-31]
- 250. 祝賀!武漢榮獲“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11-07]
- 251. 武漢獲得這項全球最高榮譽! .九派新聞.2022-11-11[引用日期2022-11-11]
- 252. 武漢城市概況 .長江網[引用日期2019-03-25]
- 253. [湖北]打造“兩翼四驅”——對話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尤習貴(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19-09-24]
- 254. 武漢為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立法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3-25]
- 255. 武漢直飛毛里求斯航班今晨首航 是中部首條直達非洲客運航線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3-25]
- 256. 這支首次亮相國慶閲兵的部隊 總部位於武漢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19-10-24]
- 257. 新聞辦就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28]
- 258. 武漢光谷瞄準全球建創新創業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引用日期2021-06-21]
- 259. 中國光谷: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科技日報[引用日期2019-09-28]
- 260. 航拍武漢:瞰“江城”有多美-新華網 .新華網.2018-04-26[引用日期2022-07-03]
- 261. 國鐵集團總工程師鄭健:武漢還將佈局3個樞紐站,要規劃好“站城融合” .極目新聞網易號[引用日期2022-10-27]
- 262. 2022全國各大城市高校排行公佈:武漢高校數量全國第二 .長江日報[引用日期2022-10-27]
- 263. 武漢發現麗星鷯鶥 .長江日報.2022-11-24[引用日期2022-11-24]
- 264.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國家税務總局辦公廳關於公佈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2022-11-26
- 265. 排名第11!武漢自然科學科研實力躋身全球前排 .九派新聞[引用日期2022-11-30]
- 266. 廣州獲批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2-12-16]
- 267. 湖北省、教育部和六家企業共建武漢科技大學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2-12-22]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