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茜

(陳毅元帥夫人)

鎖定
張茜(1922年6月11日—1974年3月20日 [5]  ),女,漢族,湖北武漢人,原名掌珠,乳名春蘭,筆名耿星,陳毅元帥的夫人 [1]  。1922年6月11日出生 [1] 1937年考入湖北省女子師範學校。1938年春,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介紹參加新四軍,在軍部戰地服務團工作。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春與陳毅結婚。 [6]  1974年3月20日因肺癌病逝於北京。 [5] 
中文名
張茜
別    名
原名掌珠,乳名春蘭,筆名耿星 [6]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22年6月11日
逝世日期
1974年3月20日 [1] 
職    業
革命者
主要成就
編訂《陳毅詩詞選集
陳毅元帥夫人
出生地
湖北武漢
代表作品
《張茜詩抄》
性    別

張茜人物經歷

陳毅元帥的夫人張茜 陳毅元帥的夫人張茜 [1]
張茜(1922.6.11-1974.3.20),女,漢族,湖北武漢人,原名掌珠,小字春蘭,筆名耿星(譯《沙原》、《平平常常的人》時的署名)。丈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陳毅。
1961年陳毅、張茜訪問緬甸,戴緬甸頭巾 1961年陳毅、張茜訪問緬甸,戴緬甸頭巾
抗日戰爭爆發後,從事抗日宣傳,1938年赴南昌參加新四軍,在皖南新四軍軍部從事戰地宣傳工作,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調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工作,在茅山根據地與陳毅結婚,後隨新四軍東進抗日,皖南事變後,歷任抗日軍政大學華中分校宣傳幹事、新四軍衞生部政治指導員,華中建設大學財經系統政治幹部。抗戰勝利後,隨新四軍軍部北移,任山東野戰軍直屬隊副協理員。
張茜、周恩來步入人民大會堂 張茜、周恩來步入人民大會堂
上海解放後,到上海第三次與陳毅會合,此前曾自學英語、俄語,1951年到北京俄文專校學習。1953年任上海新文藝出版社編輯。1955年至1957年,先後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任編譯。又在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工作,多次陪同陳毅出訪歐亞國家。 [2]  [7] 
“文革”中曾受到誹謗和陷害,陳毅逝世後,她不顧疾病纏身,親自編訂《陳毅詩詞選集》,1974年因肺癌病逝於北京,年僅52歲 [1]  ,張茜生前為軍事科學院某部副部長,有《張茜詩抄》。 [7] 

張茜親屬成員

丈夫:陳毅 [3] 
兒子:長子陳昊蘇、次子陳丹淮、三子陳曉魯 [3] 
女兒:陳珊珊 [3] 

張茜人物作品

自1955年春開始,張茜先後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做編譯工作,期間以耿星為筆名,翻譯出版了蘇聯作家綏拉菲摩維奇的小説集《原沙》和李昂諾夫的多幕劇本《平平常常的人》。 [9]  另外,張茜著有《張茜詩抄》。 [7]  [10] 

張茜人物軼事

張茜伉儷情深

1942年,蘇北,陳毅和夫人張茜 1942年,蘇北,陳毅和夫人張茜
張茜和陳毅在抗日烽火中相識結合,頂着風雨共同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戰爭年代他們聚少離多,靠書信傳遞對彼此的思念。建國初期他們在事業和家庭生活上迎來了新挑戰。他們整日忙碌,到了夜晚總要擠出時間一起散步或在家中坐下來交流思想。雖然張茜放棄了自己的翻譯事業,但她為能有更多的機會在陳毅身邊工作而感慶幸。她每日跟蹤時事,為陳毅讀報和文件,議論當天發生的國內外大事。她常拿着筆記本向陳毅討教詩詞和古典文學等方面的問題。她和陳毅讀毛主席推薦給高幹閲讀的書籍,例如:“聊齋志異”、“李固傳”等。年復一年,她深入瞭解陳毅的情懷和思想,縮小他們之間的距離,拉進他們之間的心靈溝通;她從陳毅那裏吸取文化養分,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學水平。
張茜與丈夫陳毅元帥 張茜與丈夫陳毅元帥
文革初期,張茜參加工作組,後來被拉去批鬥。在她回家前,陳毅交代子女留意張茜的情緒,多陪陪她,防止意外發生。後來,中南海遭到包圍,高音喇叭天天喊打倒這個打倒那個,包括打倒陳毅。保姆劉(淑英)媽很害怕,提出回上海。張茜挽留不住,為她買了火車票。從此,除了工作人員分擔做飯外,張茜一人擔起了打掃衞生、洗衣服等其他家務活。陳毅因“二月逆流”事件,遭到批判徹底靠邊站;張茜一直在家陪伴陳毅。當時,子女四人都陸續走出校門離家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
張茜與丈夫陳毅 張茜與丈夫陳毅
陳毅和張茜被疏散到石家莊後,陳毅上廬山開會,再次受到莫名其妙的批判和打擊,心情極差,身體每況愈下。陳毅給周總理寫信,總理批准回京治病。陳毅的病確診為結腸癌之後,張茜參加醫生的會診,討論治療方案……。陳毅病危轉入腫瘤醫院後,張茜積勞成疾咳嗽不止,痰中帶血絲,被送進301醫院。一天,陳毅稍微清醒些,問女兒:“你媽呢?”女兒不敢如實相告,就説:“媽媽有點累,回家休息去了。”陳毅説:“她那個……”,但是他已經沒有力氣説一句完整的話了。後來,張茜趕到了醫院,坐在陳毅牀邊,等候陳毅再次甦醒過來同她講話……。
陳毅、張茜在北戴河 陳毅、張茜在北戴河
1972年1月6日陳毅逝世。10日追悼會過後,張茜回到家,立即整理毛主席同她的談話內容並送總理閲示。她還整理了陳毅在1971年10月中央老同志座談會上關於林彪歷史問題的發言。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裏,張茜下定決心要完成陳毅未了的心願,整理出版陳毅詩詞選集。3月初,張茜的病被確診為肺癌。葉劍英元帥趕到病房向張茜通報這一情況。張茜一見葉帥問道:“抓到了(癌細胞)?”葉帥艱難地點了點頭。張茜坦然地説:“好啊! 我可以隨陳總去了!” 3月18日,張茜動了大手術。手術前後,她表現堅強。整理詩稿的工作僅中斷了半月。4月上旬,詩稿的選編工作全面鋪開。5月初,張茜住進301醫院開始接受放射治療。她定期回家,整理詩詞,到6月底,她把詩稿基本看過一遍。為了弄清陳毅詩詞裏詠史的詩句和引用的典故,她大量閲讀詩詞格律、文學典故、黨史軍史等書籍。12月14日,張茜邀請趙樸老(趙樸初)來家中研究詩稿。次日,張茜去了香山碧雲寺,重遊陳毅年輕時讀中法大學的舊址,身臨其境地感悟陳毅有關詩詞的意境。她不顧身體虛弱,不畏艱難,登上了石塔的頂峯。1973年張茜對陳毅詩選作最後的審定並開始寫序。這年春節,張茜在廣州逛花市,參觀蘭圃。她喜愛蘭草。她名副其實地具備蘭花典雅、嫺靜、忠貞不渝的品格。4月張茜回京,開始接受化學治療。她不顧身染重病,積極要求分配適當工作,儘早上班。軍委乃確定她到軍事科學院任職。6月,張茜開始整理陳毅的其他遺稿。9月,張茜從城裏搬到程家花園新居。葉劍英元帥到新居探望張茜,得知陳毅詩詞選集已基本完稿,指示軍科協助將詩集交付打印。張茜為《陳毅詩詞選集》題詩。她寫道:
強扶病體理遺篇,爭取分陰又一年。
把卷憶君平日事,淋漓興會溢行間。
1973年底,女兒陳珊珊探親回到北京。一進家門,轉眼的功夫,張茜不見了。陳珊珊尋到書房,看到張茜望着陳毅的遺像,似乎在向陳毅訴説着什麼。如果張茜術後能夠很好地靜養,積極配合治療,至少還能活上三五年或更長的時間。但是,張茜毅然決然地選擇實現陳毅的遺願,與病魔賽跑,爭分奪秒,在她生命的最後兩年裏完成了《陳毅詩詞選集》的編撰工作。雖然當時因故無法出版,但是她給後人留下了首部“陳毅詩詞選集”。她用生命詮釋了她對陳毅深沉的愛。1974年3月20日,張茜不幸離世,享年52歲。在陳毅逝世兩年後,張茜真的隨陳毅而去了。 [8] 

張茜處事沉穩

1959年張茜訪問越南,請胡志明同志簽名 1959年張茜訪問越南,請胡志明同志簽名
1961年5月,解決老撾問題的國際會議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第二次日內瓦會議)。11日,張茜隨陳毅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前往,負責與各代表團團長、大使的夫人交談,活躍在各種宴會、酒會上。在老撾富馬親王、蘇發努馮親王舉行的酒會上,張茜正與各國夫人交談,忽然看見美國代表團代理團長哈里曼夫人徑直走來,並對着她説了一些交際的話,因事先國內有紀律,不主動與美國官方人員接觸,張茜不動聲色,聳聳肩裝作聽不懂,只是微笑地望着哈里曼夫人。哈里曼夫人碰了這樣一個軟釘子,很着急,忙着跑去找翻譯,張茜順勢轉到另一個夫人圈裏交談起來。沒過幾分鐘,聽見酒會另一邊響起一片笑聲,原來是哈里曼大使和夫人又擠到陳毅身邊,伸出了手,陳毅大大方方地握住了哈里曼的手。各國記者立刻抓住了握手的瞬間。法國巴黎《快報週刊》評論稱:“美國政治家主動和中國政治家握了手,這是多年來破天荒的第一次。”

張茜文采熠熠

1962年9月,印度尼西亞總統夫人哈蒂尼應邀訪問中國,所有的領導人,甚至毛主席都接見了哈蒂尼夫人,外事規格達到了最高。所有的夫人也都出席了歡迎盛宴,且都身穿旗袍,連蔡暢、鄧穎超這樣的大姐都穿着深色底料、胸前印着淺色大花的華貴旗袍,宴會大廳裏夫人們多彩的服裝使人目不暇接。張茜選擇了一件金黃的旗袍,看似普通,可在燈光下一照,料子就反射出紫色,顯得十分華貴。連鄧小平都歎為觀止,回家後對他的女兒們説:當天的宴會上,就數張茜和孩子們的媽媽卓琳最漂亮。
1960年,陳毅夫婦與周恩來夫婦在三亞鹿回頭招待所 1960年,陳毅夫婦與周恩來夫婦在三亞鹿回頭招待所
9月25日,陳毅、張茜陪哈蒂尼遊頤和園。散步中,張茜為哈蒂尼講解長廊上面圖畫的來歷;湖上泛舟,張茜向她介紹中國古典的園林藝術。當張茜聽到歌唱家用印尼語唱印尼歌曲時,興致大發,順手按印尼民歌《哎喲媽媽》的曲調,填寫了兩段新詞,改歌名為《哎呦兄弟》,獻給印尼朋友。當歌唱家用印尼民歌曲調高唱這一新詞時,餐廳一下子變得分外歡騰,女外賓擁抱着張茜,又是親吻,又是蹦啊跳啊!盛情的款待深深打動了哈蒂尼。在回國的飛機上,她致信張茜:“在這些新朋友中,張茜姐妹是我們最親近的朋友。”
張茜(左一)、王光美、鄧穎超與西哈努克夫人 張茜(左一)、王光美、鄧穎超與西哈努克夫人
從1956年到1966年底,張茜在中國外交舞台上奔波了整整10年,共出國訪問21次,到過12個國家,在國內接待過的婦女人士更是不計其數。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