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位於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
[82]
“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珠峯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為歐亞-太平洋大學聯盟、大學通識教育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法學教育創新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
[97]
成員。
[1-2]
- 中文名
- 武漢大學
- 外文名
- Wuhan University
- 簡 稱
- 武大(WHU) [109]
- 創辦時間
- 1893年 [87]
- 創辦人
- 張之洞
- 辦學性質
- 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
- 綜合類
- 學校特色
-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82]
985工程(2001年)
211工程(1995年)
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3年) [113] 展開- 學校特色
-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82]
985工程(2001年)
211工程(1995年)
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3年) [113]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2011年) [114]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2006年)
強基計劃(2020年) [110]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11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年) [112]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 [111]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2018年) [97] 收起
- 主管部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現任領導
-
黃泰巖(黨委書記)
張平文(校長) - 專職院士數
-
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
[76]
[98]
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 [2] [100]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3人 - 本科專業
- 133個
- 碩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1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7個 - 博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3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
- 博士後
- 科研流動站46個 [100]
- 國家重點學科
-
一級學科5個
二級學科17個(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 - 院系設置
- 六大學部34個學院 [4]
- 校 訓
-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109]
- 校 歌
- 《武漢大學校歌》 [109]
- 校慶日
- 11月29日 [109]
- 地 址
-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山街道八一路299號
- 院校代碼
- 10486
- 主要獎項
-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72項(2000年以來,截至2019年6月)
[4]
泰晤士報全球CEO母校排名世界第七(2017年) [5]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6年) [6]
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2017年11月) - 知名校友
-
辜鴻銘
羅榮桓
章伯鈞
聞一多
郁達夫 展開 - 佔地面積
- 5195 畝
武漢大學歷史沿革
編輯
老武大的故事(29張)
1896年,礦務、化學學堂併入自強學堂,後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方言一門逐步擴大為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東文(日語)5種語言。
1902年10月,自強學堂遷往武昌東廠口,改名方言學堂。課程設有地理、歷史、算術、公法、交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學堂因教育經費緊張被迫停辦。
[7]
1922年,改四部為8系,即教育哲學系、國文系、英語系、數學系、理化系、歷史社會學系、生物系、地質系。
1924年,國立武昌師範大學改名為國立武昌大學。
1926年,國立武昌大學與國立武昌商科大學、湖北省立醫科大學、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湖北省立文科大學、私立武昌中華大學等合併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又稱國立第二中山大學),設有大學部和文、理、法、經、醫、預6科、17個系、2個部。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以原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為基礎,建國立武漢大學,下設文、法、理、工4個學院。
1929年2月,法學家王世傑成為國立武漢大學首位正式校長。他認為國立武漢大學不能滿足於擁有的4大學院,提出要把學校辦成擁有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的萬人大學。聘皮宗石教授為法學院院長,聞一多教授為文學院院長、王星拱教授為理學院院長、石瑛氏為工學院院長。
武漢大學櫻花(19張)
1932年3月,學校由東廠口遷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4年,武漢大學首開中國女大學生游泳課先河,結束了封建社會禁止女大學生游泳的歷史。同年,武漢大學體育由於成績顯著曾受到民國教育部表揚並通令全國大專院校。
1935年,學校開辦研究生教育。
武漢大學(17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
[64]
同年9月1日,國立武漢大學成立覆校委員會。
1946年,武漢大學恢復農學院,設立醫學院,並遷回武昌珞珈山,設有文、法、理、工、農、醫6個學院21個系8個研究所。
1949年武漢解放時,國立武漢大學被中國共產黨接管並更名為武漢大學,繼續辦學。
1952年,南昌大學、河南大學等校的水利系劃歸武漢大學,與武漢大學水利系合併成水利學院;武漢大學農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與湖北農學院合併成華中農學院(今華中農業大學);哲學系併入北京大學,礦冶系調入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
1953年,武漢大學土木系的工民建、土木測量專業和電機系的無線電廣播及通訊專業、電信組併入華南工學院(今華南理工大學)
[8]
,武漢大學土木系併入中南土木建築學院(今湖南大學);武漢大學機械系從武漢大學分出,參與組建華中工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外文系英文組併入中山大學。
1956年,恢復哲學系。
1958年,恢復外文系。同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
[9]
1960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1966年,在襄陽隆中建立襄陽分校。
1970年,在荊州建立沙洋分校。
1978年,從理科中分出三個新系,即計算機科學系、空間物理學系、病毒學及分子生物學系。武漢大學也是自1978年起,當時國內第一所實行學分制改革的高校。
武漢大學的校園建築(22張)
1981年7月,劉道玉擔任武大校長,在校內推行一系列教學和管理體制改革措施,大力開展與世界著名大學合作交流,使武大迎來了文革後的第一個快速發展期。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武漢大學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成為中國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經濟與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學院。
1986年,經濟與管理學院分為經濟學院、管理學院,併成立法學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建築學系。
1992年,成立政治與行政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1994年,空間物理學系與無線電信息工程學系合併成立電子信息學學院。
1995年,武漢大學成為首批進入中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同年,成立新聞學院。
1996年,成立旅遊學院、律師進修學院、哲學學院。
1997年,成立文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理學院、化學學院。
1998年,成立歷史文化學院、留學生教育學院。
1999年,院系重組,由16個學院、3個直屬系改組為9大學院,即:人文科學學院、法學院、商學院、外國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等。同年,首批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0年8月2日,武漢大學與其周邊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和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均為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均通過了“211工程”的評審)
2002年,成為自行劃定研究生複試分數線學校。
2009年,中組部和教育部聯合下發文件,確定武大等13所高校為首批全國幹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
2010年6月,首批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7年1月,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16日,成為首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9月21日,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11月,學校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16-18]
2018年3月,首批入選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月,獲准成為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武漢大學和小米公司合作共建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
[70]
11月,武漢大學等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聯合組建了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
[19-21]
2019年6月,武漢大學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71]
7月,首批入選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10月,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揭牌儀式舉行。11月,武漢大學楚劇傳承基地入選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2-24]
2020年1月,首批入選“強基計劃”試點高校。6月,發起並加入法學教育創新聯盟。7月,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9月,入選健康扶貧聯盟。
[25-26]
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
[27]
6月,武漢大學與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72]
12月,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日前正式落户武漢大學,著名考古學者樊錦詩任名譽院長。
[74]
2021年8月,陳東昇攜泰康保險集團,向武漢大學捐贈10億元,用於支持武大建設一流醫學和生命科學學科。
[73]
9月,入選第二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擬入選單位名單。
[67]
10月30日,武漢大學長三角科技創新中心揭牌暨第一批科技人才項目簽約活動在江陰市青陽鎮隆重舉行。
[75]
12月,美國華裔企業家黃春華向中國武漢大學捐贈4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55億元。在建校128週年之際,這比捐款成為該校迄今為止收到的最大一筆外幣捐贈,也是最大一筆個人單筆捐贈。
[78]
12月30日,由武漢大學等組成的全國鄉村振興高校聯盟成立。
[80]
2022年2月,武漢大學入選第二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82]
9月22日,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華中科技大學共同組建的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在光谷正式入駐運營。
[92]
10月4日,天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向武漢大學捐贈3000萬元,設立“珞珈天壕校園文化建設基金”,用於支持武漢大學校園文化建設。
[94]
11月15日,教育部批覆同意武漢大學章程修正案(2022年核准稿)。
[99]
2023年3月12日,武漢大學天文學系成立,隸屬於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103]
3月30日,高等教育專業評價機構軟科發佈"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武漢大學排名第九。
[104]
4月12日,武漢大學數字化鄉村振興研究中心揭牌。
[107]
武漢大學辦學條件
編輯武漢大學院系專業
據2022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4個學院以及3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開設133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
[2]
[100]
學部 | 下屬院系 |
---|---|
人文科學學部 | 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學院、國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藝術學院(藝術教育中心) |
社會科學學部 | |
工學部 | 水利水電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動力與機械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工業科學研究院 |
理學部 | 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高等研究院 |
信息科學學部 | 計算機學院、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學院、測繪學院、印刷與包裝系、國家網絡安全學院 |
醫學部 | |
跨學科類 | 弘毅學堂、微電子學院 |
學院/直屬學系 | 開設專業 |
---|---|
現代哲學、哲學、宗教學、心理學 | |
國學 | |
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 | |
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告設計 | |
戲劇影視文學、表演 | |
歷史學、世界歷史、考古學 | |
法學 | |
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 | |
政治學與行政學、外交學(國際事務)、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經濟與社會保障) | |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含國家保密學院) | 圖書館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檔案學、編輯出版學、電子商務、數字出版 |
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含金融數學方向)、統計學 | |
物理學、材料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
化學、應用化學 |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 | |
地理信息科學、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土地資源管理 |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屬材料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能源化學工程 | |
建築學、城鄉規劃、城市規劃與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 | |
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程力學、工程管理 | |
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 |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波傳播與天線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人工智能 | |
網絡空間安全、信息安全 | |
地球物理學、測繪工程、導航工程 | |
遙感科學與技術、地理國情監測、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 | |
印刷工程、包裝工程 | |
臨牀醫學(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口腔醫學(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預防醫學、醫學檢驗學、藥學、護理學、全球健康、生物製藥 | |
/ | |
武漢大學師資力量
據2022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總數7468人,其中專任教師3875人,其中正副教授3145人,有1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2人次“973項目”(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6位“863項目”計劃領域專家、4個國家創新研究羣體、65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23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共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3個。
[2]
[33]
[100]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徐超江、鄧子新、龔健雅、易帆、李建成、呂應堂、趙少榮、李曉紅、鄒恆甫、孫元章、譚錚、於剛、舒紅兵、劉勝、陳化、龐代文、趙興中、陳政、孫蒙祥、鄧曉華、劉正猷、周翔、盧欣、徐寶文、劉夢赤、馮鈺錡、徐紅星、周創兵、王高峯、黃雙全、張紹東、朱宗宏、趙會江、郭德銀、汪國平、宋保亮、劉勇、何怡剛、章曉聯、雷愛文、竇賢康、莊林、楊楚羅、張先正、盧文波、劉義、李典慶、張希承、李振、施闖、汪的華、李紅良、藍柯、王春江、姜衞平、熊立華、劉志洪、黃衞華、方德斌、卿國良、夏軍強、楊必勝、陳明周、周偉、張小紅、王密、陳益峯、袁志剛、陳實、繆小平、肖湘衡、付磊、鄧鶴翔、倪彬彬、耿江輝、劉胡丹、張玉峯
[37]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李曉紅、劉正猷、趙興中、譚錚、龐代文、黃進、李建成、曾國安、周創兵、舒紅兵、艾廷華、肖永平、郭林、張紹東、章曉聯、朱慶、周翔
序號 |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獲批時間 |
---|---|---|---|
1 | 口腔內科教學團隊 | 樊明文 | 2007 |
2 | 圖書情報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馬費成 | |
3 | 國際法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黃進 | |
4 | 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 李德仁 | 2008 |
5 | 微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陳向東 | |
6 | 思想政治理論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石雲霞 | |
7 | 物理基礎核心理論課程教學團隊 | 姚端正 | 2009 |
8 | 衞星導航定位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李徵航 | |
9 | 西方哲學教學團隊 | 趙林 | |
10 | 醫學機能實驗學教學團隊 | 汪暉 | |
11 | 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2010 | |
12 | 理信息系統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劉耀林 | |
13 | 新聞學專業教學團隊 | 羅以澄 | - |
武漢大學學科建設
據2022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1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6個一級學科被認定為湖北省重點學科;有4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
[39-40]
[100]
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學校51個參評學科中,19個學科排名A類,26個學科排名B類,6個學科排名C類。A類學科數居全國高校第七。19個A類學科中,A+學科4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地球物理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A學科4個:法學、生物學、軟件工程、公共管理;A-學科11個: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工商管理。
[91]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5個,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生物學,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國家重點學科(17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金融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基礎數學、凝聚態物理、無線電物理、分析化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口腔基礎醫學、社會保障
[39]
生態學 | 應用經濟學 | 力學 | 法學 | 機械工程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社會學 | 電氣工程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建築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土木工程 | 外國語言文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
城鄉規劃學 | 軟件工程 | 中國史 | 基礎醫學 | ||
數學 | 口腔醫學 | 物理學 | 藥學 |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地理學 | 工商管理 | 地球物理學 | 公共管理 | |
- 學位點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授權級別 |
---|---|---|
哲學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博士一級 |
中國哲學 | - | |
外國哲學 | - | |
邏輯學 | - | |
倫理學 | - | |
美學 | - | |
- | ||
科學技術哲學 | - | |
哲學心理學 | - | |
國學 | 僅授博士 | |
理論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博士一級 |
經濟思想史 | - | |
經濟史 | - | |
西方經濟學 | - | |
世界經濟 | - | |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 - | |
應用經濟學 | 國民經濟學 | 博士一級 |
區域經濟學 | - | |
財政學(含税收學) | - | |
金融學(含保險學) | - | |
產業經濟學 | - | |
國際貿易學 | - | |
勞動經濟學 | - | |
數量經濟學 | - | |
金融工程 | - | |
保險學 | 僅授博士 | |
房地產經濟學 | 碩士二級 | |
法學 | 法學理論 | 博士一級 |
法律史 | - | |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 | |
刑法學 | - | |
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 | - | |
訴訟法學 | - | |
經濟法學 | - | |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 | |
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 - | |
知識產權法學 | - | |
體育法學 | 僅授博士 | |
政治學 | 政治學理論 | 博士一級 |
中外政治制度 | - | |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 - | |
中共黨史 | - | |
國際政治 | - | |
國際關係 | - | |
社會學 | 社會學 | 碩士一級 |
人類學 | - | |
民俗學(含中國民間文學) | - | |
社會工作 | - | |
社會學 | 博士二級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博士一級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 |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 |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 | |
思想政治教育 | - | |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 - | |
教育學 | 教育學原理 | 碩士一級 |
課程與教學論 | - | |
高等教育學 | - | |
心理學 | 基礎心理學 | 碩士一級 |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 | |
應用心理學 | - | |
中國語言文學 | 文藝學 | 博士一級 |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 | |
漢語言文字學 | - | |
中國古典文獻學 | - | |
中國古代文學 | - |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 |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 |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 | |
戲劇影視文學 | 僅授博士 | |
寫作學 | 博士二級 | |
對外漢語教學 | 碩士二級 | |
外國語言文學 | 英語語言文學 | 博士一級 |
俄語語言文學 | - | |
法語語言文學 | - | |
德語語言文學 | - | |
日語語言文學 | - | |
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 碩士二級 | |
翻譯學 | - | |
新聞傳播學 | 新聞學 | 博士一級 |
傳播學 | - | |
廣告與媒介經濟 | 僅授博士 | |
跨文化傳播學 | 僅授博士 | |
數字媒介 | - | |
廣播電視藝術理論 | 碩士二級 | |
考古學 | 考古學 | 博士一級 |
中國史 | 中國史 | 博士一級 |
世界史 | 世界史 | 博士一級 |
數學 | 基礎數學 | 博士一級 |
計算數學 | - |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 | |
應用數學 | - | |
運籌學與控制論 | - | |
物理學 | 理論物理 | 博士一級 |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 - | |
原子與分子物理 | - | |
等離子體物理 | - | |
凝聚態物理 | - | |
光學 | - | |
無線電物理 | - | |
醫學物理 | - | |
化學 | 無機化學 | 博士一級 |
分析化學 | - | |
有機化學 | - | |
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 | - |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 | |
化學生物學 | - | |
應用化學 | 僅授博士 | |
地理學 | 自然地理學 | 博士一級 |
人文地理學 | - | |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 - | |
資源環境監測與規劃 | - | |
地球物理學 | 固體地球物理學 | 博士一級 |
空間物理學 | - | |
空間探測與信息處理技術 | - | |
生物學 | 植物學 | 博士一級 |
動物學 | - | |
生理學 | - | |
水生生物學 | - | |
微生物學 | - | |
神經生物學 | - | |
遺傳學 | - | |
發育生物學 | - | |
細胞生物學 | - |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 |
生物物理學 | - | |
科學技術史 | 科學技術史 | 碩士一級 |
生態學 | 生態學 | 博士一級 |
統計學 | 統計學 | 博士一級 |
力學 | 固體力學 | 博士一級 |
流體力學 | - | |
工程力學 | - | |
機械工程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碩士) | 博士一級 |
機械電子工程 | - |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 | |
車輛工程 | 碩士二級 | |
光學工程 | 光學工程 | 碩士一級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 碩士二級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博士一級 |
材料學 | - | |
材料加工工程 | - | |
納米科學與技術 | - |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熱能工程 | 博士一級 |
動力機械及工程 | 碩士二級 | |
流體機械及工程 | - | |
核能發電工程 | 碩士二級 | |
能源動力水質工程 | 僅授博士 | |
電氣工程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 博士一級 |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 - |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 | |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 - | |
脈衝功率與等離子技術 | 僅授博士 | |
電力建設與運營 | 僅授博士 |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物理電子學 | 博士一級 |
電路與系統 | - | |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 - |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博士一級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碩士二級 |
系統工程 | 博士二級 | |
導航、制導與控制 | 碩士二級 |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碩士二級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博士一級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 |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 |
信息安全 | - | |
安防應急信息技術 | - | |
建築學 | 建築學 | 博士一級 |
- | 數字化設計與仿真 | 碩士二級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博士一級 |
結構工程 | - | |
市政工程 | - |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 | |
橋樑與隧道工程 | - | |
工程管理 | 碩士二級 | |
水利工程 | 水文學及水資源 | 博士一級 |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 - | |
水工結構工程 | - | |
水利水電工程 | - |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 |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 博士一級 |
攝影測量與遙感 | - | |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 - | |
城市空間信息工程 | 碩士二級 |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化學工藝 | 碩士二級 |
應用化學 | 博士二級 | |
輕工技術與工程 | 輕工技術與工程 | 碩士二級 |
- | 製漿造紙工程 | 碩士二級 |
交通運輸工程 | 道路與鐵道工程 | 碩士二級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環境科學 | 博士一級 |
環境工程 | - | |
包裝與環境工程 | 碩士二級 |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碩士一級 |
城鄉規劃學 | 城鄉規劃學 | 博士一級 |
風景園林學 | 風景園林學 | 博士一級 |
- | 景觀與公共藝術 | 碩士二級 |
軟件工程 | 軟件工程 | 博士一級 |
圖像傳播工程 | - | |
基礎醫學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 博士一級 |
免疫學 | - | |
病原生物學 | - |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 | |
藥物毒理學 | - | |
臨牀醫學 | 內科學 | 博士一級 |
兒科學 | - | |
老年醫學 | - | |
神經病學 | - | |
精神病與精神衞生學 | - | |
皮膚病與性病學 | - |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 | |
臨牀檢驗診斷學 | - | |
外科學 | - | |
婦產科學 | - | |
眼科學 | - | |
耳鼻咽喉科學 | - | |
腫瘤學 | - | |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 - | |
麻醉學 | - | |
急診醫學 | - | |
重症醫學 | - | |
口腔醫學 | 口腔基礎醫學 | - |
口腔臨牀醫學 | - | |
牙體牙髓病學 | 僅授博士 | |
口腔頜面外科學 | 僅授博士 | |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 流行病與衞生統計學 | 碩士一級 |
營養與食品衞生學 | - | |
兒少衞生與婦幼保健學 | - | |
衞生毒理學 | - | |
勞動衞生與環境衞生學 | 博士二級 | |
全球健康 | 碩士二級 | |
中西醫結合 | 中西醫結合臨牀 | 碩士二級 |
藥學 | 藥物化學 | 碩士一級 |
藥劑學 | - | |
生藥學 | - | |
藥物分析學 | - | |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 - | |
藥理學 | - | |
藥事管理學 | 碩士二級 | |
臨牀藥學 | 碩士二級 | |
中藥學 | 中藥學 | 碩士一級 |
護理學 | 護理學 | 碩士一級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博士一級 |
電子商務 | - | |
服務科學 | 僅授博士 | |
工商管理 | 會計學 | 博士一級 |
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 | - | |
旅遊管理 | - | |
技術經濟及管理 | - | |
人力資源管理 | - | |
市場營銷管理 | - | |
公共管理 | 行政管理 | 博士一級 |
社會醫學與衞生事業管理 | - | |
教育經濟與管理 | - | |
社會保障 | - | |
土地資源管理 | - | |
公共經濟管理 | - | |
文化產業管理 | - | |
宏觀質量管理 | - | |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圖書館學 | 博士一級 |
情報學 | - | |
檔案學 | - | |
出版發行學 | - | |
信息資源管理 | - | |
藝術學理論 | 藝術學理論 | 碩士一級 |
設計學 | 設計藝術學 | 碩士二級 |
學科名稱 | 學位授權 |
---|---|
金融 | 碩士 |
應用統計 | 碩士 |
税務 | 碩士 |
國際商務 | 碩士 |
保險 | 碩士 |
資產評估 | 碩士 |
審計 | 碩士 |
法律 | 碩士 |
社會工作 | 碩士 |
教育三個專業領域: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英語)、教育管理 | 碩士 |
漢語國際教育 | 碩士 |
翻譯 | 碩士 |
新聞與傳播 | 碩士 |
出版 | 碩士 |
文物與博物館 | 碩士 |
建築學 | 學士、碩士 |
資源與環境、電子信息、能源動力 | 博士、碩士 |
土木水利、材料與化工、機械、生物與醫藥 | 碩士 |
城市規劃 | 碩士 |
臨牀醫學 | 博士、碩士 |
口腔醫學 | 博士、碩士 |
公共衞生 | 碩士 |
護理 | 碩士 |
藥學 | 碩士 |
中藥學 | 碩士 |
工商管理(MBA/EMBA) | 碩士 |
公共管理 | 碩士 |
會計 | 碩士 |
旅遊管理 | 碩士 |
圖書情報 | 碩士 |
工程管理 | 碩士 |
藝術 | 碩士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2個):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測繪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城鄉規劃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43]
武漢大學教學建設
據2022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武漢大學共有國家級精品課程65門、省級精品課程95門;國家級特色專業28個、湖北省品牌專業1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個
[2]
、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
[108]
、湖北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7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
- 質量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28個):國際經濟與貿易、核工程與核技術、環境工程、歷史學、物理學、遙感科學與技術、思想政治教育、法語、法學、新聞學、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軟件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口腔醫學、哲學、漢語言文學、化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圖書館學、核工程與核技術、環境工程、經濟學、生物技術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生物學、經濟管理、化學、新聞傳播學、物理、圖書情報、電工電子、水利水電工程、測繪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電力生產過程、網絡安全
湖北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網絡安全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7個):
文科:歷史學、哲學
理科: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科學
武漢大學 | 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地球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地理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批准年份 |
---|---|---|---|
1 | 信息化測繪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李建成 | 2007 |
2 | 國際數理經濟與數理金融實驗班 | 鄒恆甫、鄒薇 | |
3 | 歷史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陳偉 | 2008 |
4 | 生命科學與技術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王建波 | |
5 | 理論經濟學高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實驗區 | 曾國安 | |
6 | 多媒體時代記者型主持人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王瀚東 | 2009 |
參考資料: |
序號 | 名稱 | 獲獎年度 | 負責人 |
---|---|---|---|
1 | 數學物理方法 | 2004 | 姚端正 |
2 | 中國哲學史 | 2005 | 李維武 |
3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 2005 | 丁俊萍 |
4 | 海商法 | 2007 | 張湘蘭 |
5 | 新聞採訪學 | 2007 | 羅以澄 |
6 | 微機系統與接口技術 | 2010 | 吳產樂 |
7 | 行政學原理 | 2008 | 丁煌 |
8 | 西方文化概論 | 2008 | 趙林 |
9 | 宗教學概論 | 2008 | 段德智 |
10 | 信息檢索 | 2010 | 黃如花 |
11 | 目錄學概論 | 2004 | 彭斐章 |
12 | 國際公法 | 2010 | 餘敏友 |
13 | 金融工程 | 2007 | 葉永剛 |
14 | 工程水文學 | 2008 | 宋星原 |
15 | 國際私法 | 2006 | 黃進 |
16 | 世界近代史 | 2010 | 向榮 |
17 | 物理大地測量學 | 2007 | 李建成 |
18 | 地理信息系統 | 2005 | 胡鵬 |
19 | 中國古代史 | 2009 | 楊果 |
20 | GPS原理 | 2006 | 李徵航 |
21 | 攝影測量學 | 2005 | 袁修孝 |
22 | 化學工程基礎 | 2009 | 羅運柏 |
23 | 編譯原理 | 2005 | 何炎祥 |
24 | 公共管理學 | 2008 | 黎民 |
25 | 水力學 | 2006 | 李大美 |
26 | 法理學 | 2005 | 汪習根 |
27 | 動物生物學 | 2004 | 黃詩箋 |
28 | 遙感原理與應用 | 2006 | 孫家抦 |
29 | 印刷概論 | 2008 | 萬曉霞 |
30 | 大地測量學基礎 | 2009 | 郭際明 |
31 | 物理化學 | 2005 | 汪存信 |
32 | 微生物學 | 2003 | 沈萍 |
33 | 口腔生物學 | 2006 | 邊專 |
34 | 管理學 | 2007 | 譚力文 |
35 |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 2008 | 陳國恩 |
36 | 信息服務與用户 | 2007 | 胡昌平 |
37 | 水利工程施工 | 2005 | 胡志根 |
38 | 人力資源管理 | 2010 | 李燕萍 |
39 | 測繪學概論 | 2007 | |
40 | 信息資源建設 | 2008 | 肖希明 |
41 | 廣告經營學 | 2009 | 張金海 |
42 | 土地信息系統 | 2008 | 劉耀林 |
43 | 密碼學 | 2009 | 張煥國 |
44 | 數值分析 | 2009 | 鄒秀芬 |
45 | 信息管理學基礎 | 2005 | 馬費成 |
46 | 西方經濟學 | 2008 | 馬穎 |
47 | 環境化學 | 2009 | 鄧南聖 |
48 | 社會保險 | 2005 | 鄧大松 |
49 | 牙體牙髓病學 | 2003 | 樊明文 |
50 | 生物化學 | 2007 | 張楚富 |
51 | 精密機械設計 | 2010 | 許賢澤 |
52 | 大學化學實驗 | 2007 | 席美雲 |
53 | 分子生物學 | 2006 | 劉青珍 |
54 | 世界經濟概論 | 2006 | 張彬 |
55 | 西方哲學史 | 2006 | 趙林 |
56 | 生命科學導論 | 2008 | 黃詩箋 |
57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2007 | 汪信硯 |
58 | 信息計量學 | 2008 | 邱均平 |
59 | 電子文件管理 | 2006 | 劉家真 |
60 | 中國近現代史 | 2008 | 宋儉 |
61 | 分析化學 | 2007 | 張華山 |
62 | 電氣工程基礎 | 2009 | 劉滌塵 |
63 | 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 | 2009 | 徐禮華 |
64 |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 | 2008 | 邱衞寧 |
65 | 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 | 2007 | 劉培德 |
- 教學成果
2000年至2014年,武漢大學共獲國家教學成果獎41項。其中,2001年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2005年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2009年一等獎3項、二等獎11項;2014年一等獎3項、二等獎。
[45]
武漢大學對外交流
武大與外交流相關圖片(9張)
武漢大學與法國三十幾所高校建立了學術關係,被希拉剋總統稱為“中法合作的典範”。武漢大學先後與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英國阿伯丁大學等國外高校共建了四所孔子學院。
[47]
2009年4月,武漢大學建立漢語國際推廣教學資源研究與開發基地,基地覆蓋亞洲、歐洲、大洋洲、美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設完成“漢語國際推廣教學資源庫暨漢語一二三”網站、“漢語應用文寫作軟件”、“漢語HSK考試學習卡”等教學產品,部分產品參加了全球孔子學院教育資源和其他展覽。
[48]
武漢大學兩岸交流
武漢大學社會評價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位列全國第5位。
2020年軟科中國大學學科水平排名全國第5位。
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246位,中國內地高校第8位。
[49]
武漢大學學術研究
編輯武漢大學科研機構
據2022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高端智庫、2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共享平台、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10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
[100]
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
[50]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地球空間環境與大地測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口腔生物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人工微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力機械過渡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工岩石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組合生物合成與新藥發現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50]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有機硅化合物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築物檢測與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植物生物技術與遺傳資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雷電防護與接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時空數據智能獲取技術與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碳中和感知與效能評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50]
武漢大學科研成果
據2022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88項,SCI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居全國高校前三位,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學校連續十餘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成交獎)和優秀組織獎。
[2]
獲獎項目 | 獲獎時間 | 獲獎等級 | 獲獎人 |
---|---|---|---|
水稻胚乳細胞生物反應器及其應用 | 2012年 | 湖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 楊代常等 |
紅蓮型雜交水稻珞優8號的選育與利用 | 2012年 | 湖北高校十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十大成果獎 | 朱英國、朱仁山 |
作物複雜性狀遺傳分析與基因/QTL定位新方法研究 | 2012年 | 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胡中立 |
紅蓮型雜交稻新組合珞優8號選育與利用 | 2011年 | 第五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 | 朱英國等 |
水稻抗褐飛蝨基因的發展與利用研究 | 2011年 | 大北農科技獎特等獎 | 何光存等 |
蓮藕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 | 2010年 |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胡中立等 |
蓮藕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及其應用 | 2009年 | 湖北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胡中立等 |
野生稻資源研究與重要基因的發掘和利用 | 2008年 |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何光存等 |
植物鈣和鈣調素調控蛋白激酶的性質和功能研究 | 2007年 |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呂應堂等 |
植物基因染色體定位和編程性細胞死亡的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 | 2006年 | 2005年度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受獎項目(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宋運淳等 |
植物性細胞、受精及胚胎發生離體操作系統的創建與實驗生物學研究 | 2005年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楊弘遠等 |
植物細胞在生物與非生物脅迫下的損傷及其耐性機理研究 | 2004年 |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 王建波等 |
優質高產雜交稻新品種紅蓮優6號選育、研究和利用 | 2004年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朱英國等 |
中國水稻農家品種馬尾粘敗育株發現與馬協CMS(馬協A)選育和利用 | 2003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朱英國等 |
植物受精與早期胚胎發生離體操作系統的創建與實驗生物學研究 | 2003年 |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楊弘遠等 |
中國水稻農家品種馬尾粘敗育株發現與馬協CMS(馬協A) | 2002年 | 中國高校科技發明獎一等獎 | 朱英國等 |
獲獎項目 | 獲獎時間 | 獲獎等級 | 獲獎人 |
---|---|---|---|
水利水電工程滲流多層次控制理論與應用 | 2012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周創兵、陳益峯 |
江湖沖積過程聯動機理與關鍵調控技術 | 2011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李義天、談廣鳴 |
高混凝土壩整體穩定安全控制新理論及工程應用 | 2010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常曉林、周偉、賴國偉 |
水電站過渡過程關鍵技術與工程實踐 | 2008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楊建東、賴旭、程永光 |
複雜巖體多場廣義耦合理論及工程應用 | 2006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周創兵、肖明、盧文波、陳益峯 |
巨型機組水電站建築結構關鍵技術 | 2013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伍鶴皋 |
巖體爆破振動效應定量評價理論與精細化控制技術及工程應用 | 2010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盧文波 |
水沙災害形成機理及其防治的關鍵技術 | 2010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李義天 |
高壩工程泄洪消能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 2009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槐文信 |
紊流模擬技術及其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 | 2007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槐文信 |
海河流域農田水循環過程與農業高效用水模式 | 2013 | 大禹水利科學一等獎 | 楊金忠、黃介生、伍靖偉 |
三峽水庫汛末提前蓄水水文關鍵技術與應用 | 2013 |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郭生練、劉攀 |
高堆石壩變形宏細觀機制與全過程控制及其工程應用 | 2013 |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周偉、常曉林 |
大尺度高精度河道水流模擬的理論與方法 | 2013 | 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 槐文信、李義天、曾玉紅、錢忠東 |
巨型水庫羣洪水資源調控與優化運行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3 | 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 | 劉攀、郭生練、熊立華、陳華、劉德地、梅亞東 |
武漢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22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武漢大學圖書館文獻資源總量達1844萬冊。印刷型文獻共687萬冊,其中圖書560萬冊,報刊合訂本91萬冊,地圖、聲像、縮微資料18萬件,學位論文18萬冊;2019年訂購各類文獻數據庫534個,中外文電子書刊達1157萬冊,其中電子圖書950萬冊,電子期刊207萬冊。圖書館藏有古籍20餘萬冊,有300多種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66種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54]
武漢大學圖書館設有十個各級文獻中心,分別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華中地區中心和湖北省文獻信息中心、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華中區域中心、教育部引進文科圖書中心書庫、教育部生命科學外國教材中心、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ADAL)服務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歐洲資料中心、世界銀行資料保存圖書館和聯合國資料保存圖書館。
[54]
- 學術期刊
序號 | 刊物名稱 | 簡介 | 創刊時間 |
---|---|---|---|
1 |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 中國社會科學綜合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的來源期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會學》文摘的索引源刊物 | 1930年 |
2 | 全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類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 1930年 | |
3 | 中國自然科學學術類核心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美國《數學評論》、《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等收錄,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 1930年 | |
4 | 武漢大學自然科學學報(英文版) | - | 1996年 |
5 | 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入選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英國《科學文摘》、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收錄 | 1957年 | |
6 | 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國《工程索引》、美國《劍橋科學文摘》、日本科技振興機構數據庫JST、英國INSPEC數據庫、美國地質文獻預評數據庫、荷蘭斯高帕斯數據庫收錄 | 1957年 | |
7 |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中國醫學文摘各分冊、美國《化學文摘》、美國《生物學文摘》、《荷蘭醫學文獻》收錄 | 1958年 | |
8 | 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學報(英文版) | 被英國《科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美國《GeoRef評論數據庫》等收錄 | 1998年 |
9 | 被俄羅斯《文摘雜誌》、美國《水科學與漁業文摘》、《地球天體物理文摘》、英國INSPEC數據庫等收錄 | 1976年 | |
10 | 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 1975年 | |
11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 | 1993年 |
12 | 寫作 | - | 1981年 |
13 | 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 | 2002年 | |
14 | - | 1983年 | |
15 | 中文核心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來源期刊 | 1980年 | |
16 | - | 1980年 | |
17 | - | 1983年 | |
18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摘錄期刊,被美國《數學評論》、德國《數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收錄 | 1981年 | |
19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1988年 | |
20 | 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英國《分析文摘》收錄期刊 | 1985年 | |
21 | 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 1959年 | |
22 | - | 1976年 | |
23 |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誌 | 湖北省優秀期刊 | 1987年 |
24 |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誌 | - | 1993年 |
25 |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庫、中文科技期刊庫收錄 | 1991年 | |
26 | 卒中與神經疾病 | - | 1994年 |
27 |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 | 1984年 | |
28 | 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 | 1985年 | |
29 | 社會保障研究 | - | 2008年 |
30 | - | 2013年 | |
31 | - | 1980年 | |
32 | - | 1998年 | |
33 | - | 2007年 | |
34 | - | 1930年 | |
35 | - | 2011年 | |
36 | - | 2016年 | |
武漢大學文化傳統
編輯武漢大學形象標識
- 校徽
武漢大學校徽為正圓形,內圈正中為老圖書館線條造型,表達學校獨有地標特徵和文化標誌;中間下書阿拉伯數字“1893”,為武漢大學前身自強學堂創辦時間;內外圈間,上方為武漢大學英文名稱“WUHAN UNIVERSITY”,下方為中文漢字毛體校名。標準校徽為雙色校徽,由珞珈藍(R:0 G:37 B:84;C:100 M:79 Y:12 K:59)和珞珈綠(R:17 G:87 B:64;C:89 M:19 Y:72 K:60)兩種顏色構成。
[58]
武漢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1993年,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校務委員會審議,武漢大學新校訓定為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自強”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自尊自重,不斷自力圖強,奮發向上。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就事業當以此為訓。該校最早前身為“自強學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語。意謂抱負遠大,堅強剛毅。該校30年代校訓“明誠弘毅”就含此一詞。
用“自強”、“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義,又體現了該校的歷史縱深與校風延續。
“求是”即為博學求知,努力探索規律,追求真理。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拓新”,意為開拓、創新,不斷進取。
概言之,武漢大學校訓的整體含義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樹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刻苦學習、積極奉獻的偉大志向,以堅毅剛強的品格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努力探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績,辦好社會主義的武漢大學,不斷為國家作出新貢獻。
[58]
- 校歌
現行《武漢大學校歌》為1998年所徵集,陳望衡等作詞,陳國權譜曲,歌詞為:
東湖之濱,珞珈山上,
這是我們親愛的學堂。
百年滄桑,弘毅自強,
珞珈賦(2張)
啊,美麗的珞珈山,多少雄鷹競翱翔。
揚帆長江,奔向海洋,
這是我們成長的地方。德業並進,求是拓新,
大同寰宇向未來,我創輝煌。
啊,心中的珞珈山,
武漢大學學校領導
編輯武漢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武漢大學監察專員 |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
黨委常委 | 朱德友 |
武漢大學歷任領導
校名 |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
自強學堂 | 創辦人 | 1890年 | |
總辦 | 1893年-1897年 | ||
1897年冬-1899年5月 | |||
提調 | 1893年-1898年9月 | ||
1898年-1899年4月 | |||
1899年4月-1902年10月 | |||
方言學堂 | 提調 | 1902年10月-1905年春 | |
監督 | 1905年春-1911年 | ||
1905年春-1911年 | |||
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 | 校長 | 1913年7月-1914年11月 | |
1914年11月-1919年9月 | |||
1919年9月-1922年1月 | |||
1922年6月-1923年8月 | |||
國立武昌師範大學 | 校長 | 1923年9月-1924年9月 | |
國立武昌大學 | 校長 | 1924年12月-1925年12月 | |
校長(代) | 1926年2月-1926年5月 | ||
校務維持會主任 |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 ||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 |||
國立武昌中山大學 | 校務委員會主任 | 1927年2月-1927年12月 | |
國立武漢大學 | 校長(代) | 1928年7月-1929年春 | |
建築籌備委員長 | 1928年7月-1938年4月 | ||
校長 | 1929年2月-1933年4月 | ||
1933年5月-1945年6月 | |||
1945年7月-1949年8月 | |||
武漢大學 | 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 1949年8月-1952年11月 | |
校長 | 1952年11月-1966年8月 | ||
1980年6月-1981年6月 | |||
1981年7月-1988年4月 | |||
1988年4月-1992年10月 | |||
1992年10月-1996年10月 | |||
1996年10月-2003年9月 | |||
2003年9月-2008年11月 | |||
2008年11月-2010年12月 |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
黨組書記 | 1949年-1953年10月 | |
1953年12月-1955年4月 | ||
黨委書記 | 1958年1月-1960年12月 | |
1961年1月-1965年4月 | ||
1965年4月-1970年2月 | ||
1974年12月-1980年6月 | ||
1981年12月-1984年7月 | ||
1988年2月-2002年8月 | ||
2002年8月-2008年11月 | ||
2008年11月-2013年2月 | ||
- | ||
武漢大學知名校友
編輯武漢大學所獲榮譽
編輯武漢大學校園環境
編輯
武大校園(28張)
武漢大學校園內中西合璧的宮殿式早期建築羣建成於上世紀30年代。2001年,26棟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宋卿體育館、櫻園老齋舍、老圖書館、理學樓、半山廬、周恩來、郭沫若等故居十八棟。武大校園內還建有“張之洞、聞一多、李達、李四光、王世傑、愛因斯坦等塑像及“孔子、墨子銅像”,“鯤鵬展翅”等人文景觀。
- 參考資料
-
- 1. 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10-02]
- 2. 學校簡介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0-04-15]
- 3. 武漢大學章程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0-09-29]
- 4. 學校簡介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9-12-16]
- 5.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發佈2017年全球CEO母校排名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2019-12-16]
- 6.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2016年度全國創新創業 典型經驗高校名單的通知 .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2016-07-18[引用日期2019-12-16]
- 7. 百年校史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30]
- 8. 學校沿革 .華南理工大學 [引用日期2020-05-22]
- 9. 武漢大學簡介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06-25]
- 10. 武大,離法國最近的地方 ——法國主流媒體記者代表團來校訪問記 .武漢大學.2009-10-22[引用日期2020-10-03]
- 11.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2019級檔案學碩士黨支部參觀武漢大學校史館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019-11-12[引用日期2020-10-03]
- 12.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簡介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引用日期2014-05-02]
- 13. 教育部公佈14所入選“2011計劃”高校名單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2019-12-13]
- 14.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2015年度全國 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8-13]
- 15. 雷軍給武漢大學捐99999999元建樓,為何不多捐1元 .澎湃[引用日期2016-10-22]
- 16.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首批深化創新創業 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9-12-12]
- 17. 武漢大學等7所高校成為首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 .澎湃網 [引用日期2017-09-17]
- 18. 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名單 .新華社[引用日期2017-11-18]
- 19.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6-11]
- 20.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所高校可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5-05]
- 21.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在京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3-25]
- 22. 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成立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19-07-05]
- 23.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9-10-25]
- 24. 教育部公佈25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 .新京報網[引用日期2019-11-20]
- 25. 高校“健康扶貧聯盟”在我校成立 .四川大學[引用日期2020-09-29]
- 26. 17所高校發起!法學教育創新聯盟在天津大學成立 .中國教育網[引用日期2020-07-12]
- 27. 國家知識產權局 教育部關於確定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範高校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11-01]
- 28. 武漢大學成立健康學院 .武漢大學.2016-07-14[引用日期2016-07-15]
- 29. 院系設置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0-04-09]
- 30. 學院簡介 .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引用日期2020-05-21]
- 31. 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簡介 .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引用日期2019-12-17]
- 32. 學院簡介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引用日期2015-11-30]
- 33. 夏軍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武漢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12-10]
- 34. 兩院院士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9]
- 35. 人文社科資深教授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9]
- 36. 國家教學名師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9]
- 37. 國家傑青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9]
- 38.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立項建設2009年國家級教學團隊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1-29]
- 39. 武漢大學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武漢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辦公室[引用日期2017-10-26]
- 40. 我校36個一級學科獲批湖北省重點學科 .武漢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辦公室.2013-11-05[引用日期2015-11-27]
- 41.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 學科名單的通知 .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7-09-21]
- 42. 208動力與機械學院(2021年度)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20-10-10]
- 43.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博士後管理辦公室[引用日期2015-11-29]
- 44. 精品課程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4-05-10]
- 45. 國家教學成果獎我校獲3項一等獎居全國第一 .武漢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11-30]
- 46. 崑山杜克大學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9]
- 47. 孔子學院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9]
- 48. 漢推基地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9]
- 49. QS世界大學排名 2021 .QS中國[引用日期2020-07-18]
- 50. 科研機構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7]
- 51. 2011計劃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9]
- 52. 成果獲獎 .武漢大學國家雜交水稻重點實驗室[引用日期2014-05-04]
- 53. 研究成果 .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9]
- 54. 館藏資源 .武漢大學圖書館[引用日期2014-08-04]
- 55. 學校簡介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9-04-29]
- 56. 學術期刊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7]
- 57. 學術期刊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9-04-29]
- 58. 武大標識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7]
- 59. 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已離任(圖) .鳳凰資訊[引用日期2016-11-02]
- 60. 歷任領導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7]
- 61. 武漢大學迎120週年校慶 已培養120餘名兩院院士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0-09-19]
- 62. 傑出校友 .武漢大學校友總會[引用日期2015-11-29]
- 63. 教育部公佈第二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3-06]
- 64.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4-11]
- 65. 安徽大學名列其中 .安徽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6-29]
- 66. 一座山的抗戰史:揭秘武大珞珈山上的抗戰遺蹟(圖) .荊楚網[引用日期2021-07-29]
- 67. 關於第二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擬入選名單的公示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9-19]
- 68. “三項大學使命”MosIUR第五次發佈!南京大學內地高校第四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21-09-20]
- 69. 武漢大學入列首批一流 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1-10-07]
- 70. 武漢大學和小米公司合作共建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 .中國日報網[引用日期2021-10-07]
- 71. 武大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決策與信息》官網 .武漢大學決策與信息[引用日期2021-10-07]
- 72. 東風汽車與武漢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掛牌成立5家聯合實驗室 .十堰晚報[引用日期2021-10-07]
- 73. 泰康保險宣佈向武漢大學捐贈10億元,用於建設一流醫學和生命科學學科 .武漢發佈[引用日期2021-10-07]
- 74. 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在武漢成立 .中國日報網[引用日期2021-10-07]
- 75. 武漢大學長三角科技創新中心揭牌運營 —中國教育在線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1-11-03]
- 76. 我校周翔宋保亮兩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武漢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11-18]
- 77. 2021新增院士本科畢業院校盤點!吉大、北航表現出色 .微信[引用日期2021-11-21]
- 78. 華裔企業家回饋母校 武大獲最大個人單筆捐贈 .看看新聞官方帳號[引用日期2021-12-03]
- 79. 全國老幹部工作先進集體名單(100個) .共產黨員網[引用日期2021-12-23]
- 80. 中國農業大學牽頭成立全國鄉村振興高校聯盟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農業大學[引用日期2021-12-31]
- 81. 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公佈,147所高校入選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2-02-14]
- 82.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2-02-14[引用日期2022-02-17]
- 83. 剛剛,武漢大學“學生造”衞星成功發射! .極目新聞[引用日期2022-02-27]
- 84. 6所中國大陸高校入圍!“高等教育界的奧斯卡”2022亞洲大獎公佈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4-01]
- 85. 剛剛,“湖北青年五四獎章”揭曉 .百家號.2022-05-04[引用日期2022-05-04]
- 86. 2022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公示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5-23]
- 87. 學校簡介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2-05-27]
- 88. 武漢大學“國家高程基準現代化”團隊 .中青在線[引用日期2022-06-08]
- 89. 第二輪“雙一流”名單公佈,武大11個學科入選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2-07-31]
- 90. 重磅發佈!2021—2022年度中國大學官微百強 .澎湃.2022-08-09[引用日期2022-08-09]
- 91.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我校19個學科排名A類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2-08-10]
- 92. 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投入運營-中國科技網 .中國科技網[引用日期2022-09-23]
- 93. 我校新增2個拔尖計劃2.0基地 總數位列全國第四 .武漢大學.2021-11-30[引用日期2022-10-01]
- 94. 天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向武漢大學捐贈3000萬元 .九派新聞[引用日期2022-10-06]
- 95. 世界大學最新排名公佈!7所中國內地高校進入前100名 .魯網[引用日期2022-10-16]
- 96. 現任領導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2-10-25]
- 97.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在京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11-25]
- 98. 吳朝暉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柳拯任民政部副部長|界面新聞 · 快訊 .界面新聞.2022-12-05[引用日期2022-12-05]
- 99. 教育部關於同意武漢大學章程 部分條款修改的批覆 .教育部.2022-12-22[引用日期2022-12-22]
- 100. 統計概覽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3-01-29]
- 101. 武漢大學歷任黨委書記(含黨組書記)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3-02-22]
- 102. 黃泰巖任武漢大學黨委書記| .界面新聞 · 快訊[引用日期2023-02-22]
- 103. 武漢大學天文學系成立,將主要開展中子星等方面研究 .澎湃[引用日期2023-03-13]
- 104. 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佈 .中國日報網[引用日期2023-03-30]
- 105. 馬英九一行造訪武漢大學 兩岸學生交流熱烈 .新華社客户端官方帳號[引用日期2023-04-08]
- 106. 院長寄語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3-04-08]
- 107. 武漢大學數字化鄉村振興研究中心揭牌 .央廣網.2023-04-13
- 108.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3-04-20]
- 10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核准書第2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5-12]
- 110. 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5-14]
- 111. 教育部衞生部關於批准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5-14]
- 112. 教育部關於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5-14]
- 113. 教育部公佈14所入選“2011計劃”高校名單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2023-05-14]
- 114.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5-1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