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鎖定
樊錦詩,女,漢族,1938年7月出生於北平,浙江杭州人,中共黨員,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 [1-3] 
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1977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1988年任副研究員;1994年任研究員;1995年任蘭州大學兼職教授;1998年任蘭州大學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長;2007年11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4]  2015年1月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樊錦詩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樊錦詩“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 [6]  ;9月25日獲“最美奮鬥者”稱號 [7]  ;2019年12月享受副省部級醫療待遇 [5]  ;2020年5月被評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9]  [23]  ;11月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10] 
樊錦詩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 [34] 
中文名
樊錦詩
外文名
Fan Jinshi
別    名
敦煌的女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38年7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2005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2007年甘肅省“三八紅旗手”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24] 
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獲得者 [10] 

樊錦詩人物經歷

1938年7月,樊錦詩出生於北平,成長於上海。
1958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
1962年,經學校安排,樊錦詩和3名同學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實習,畢業時,研究所向學校要人,樊錦詩成為學校分給研究所的兩名同學之一。
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
1966年,與丈夫彭金章結婚。
1977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
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
1987年,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88年,任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員。
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起,任全國政協委員。
1994年,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員。
1995年,任蘭州大學兼職教授。
1998年,任蘭州大學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擔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後,樊錦詩帶領科研人員在石窟遺址的科學保護、科學管理上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初步形成了一些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最早提出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敦煌壁畫、彩塑藝術永久保存的構想,組織敦煌研究院與浙江大學,共同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媒體與智能技術集成與藝術復原》課題,這一課題以敦煌莫高窟為重點,首次將莫高窟用多媒體及智能技術展現在人們面前。
1999年,被聘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敦煌研究所名譽所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 [11] 
2007年11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2015年1月,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樊錦詩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 [15] 
2019年8月,獲第四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正能量獎獎金(該獎金總額為2000萬港幣,其中一半捐給北京大學,一半捐給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 [16]  [27] 
2019年,受北京大學邀請寫下親筆書信,為新生表達祝福,講述她的“北大情緣”,並與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出 [12]  ;9月受聘為北京大學青年立德樹人工作導師。 [17]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樊錦詩“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 [6]  。12月6日獲2019第七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 [8] 
2019年12月,受甘肅省委委託,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李元平看望樊錦詩,宣讀享受副省部級醫療待遇通知,頒發《甘肅省幹部醫療保健證》,並轉達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和省委的關心關愛。 [18] 
2020年11月3日,被授予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10] 
2020年12月,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武漢大學掛牌成立,樊錦詩受聘為名譽院長。 [3] 
2023年5月,利用“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正能量獎獎金,向母校北京大學捐款1000萬元,設立樊錦詩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學研究。 [26] 
2023年7月,利用“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正能量獎獎金,向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捐資1000萬元,用於敦煌文物事業發展和急需人才培養。 [29] 
2023年7月10日,“樊錦詩星”命名儀式在敦煌研究院舉行。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8132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樊錦詩星”。 [30] 
202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為樊錦詩頒發了傑出貢獻獎。 [31] 
2023年11月,受邀擔任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啓航大使。 [35] 
樊錦詩

樊錦詩主要成就

樊錦詩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樊錦詩主要致力於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研究工作。在莫高窟的60年間,樊錦詩的青春年華曾被耽誤過,她也因其他工作奔忙過,但卻從未忘記老師們的囑託和自己肩上的責任,終於在73歲那年,她完成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兩分冊8開780頁,僅單冊就是無法一手拿起的厚重分量,這也是中國第一份正規的石窟寺考古報告。 [30] 
樊錦詩潛心於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運用考古類型學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斷代,成為學術界公認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寫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顧與瞻望》,是對20世紀敦煌石窟研究的總結和思考,由她主編,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26卷大型叢書《敦煌石窟全集》則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從20實際80年代中期開始,樊錦詩積極謀求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工作的國際合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幫助下,敦煌研究院先後與日本、美國等國機構開展合作項目,使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逐步與國際接軌。
樊錦詩把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緊密結合起來,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數字敦煌館工程”等十三項文物保護與利用工程,為新世紀敦煌文物的保護與利用構築了宏偉藍圖。
  • 承擔項目
樊錦詩主持完成了《莫高窟崖頂風沙危害的研究》、《敦煌莫高窟環境演化與石窟保護研究》、《敦煌莫高窟及周邊地區環境演化科普教育》、《瀕危珍貴文物信息的計算機存貯與再現系統》、《全數字攝影測量在莫高窟文物保護中的應用研究》、《敦煌文物資源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國內貢獻》等近30多項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保護文物的研究課題。
  • 出版專著
樊錦詩出版了《敦煌石窟》、《敦煌石窟全集·佛傳故事畫卷》、《中國壁畫全集·敦煌·3·北周卷》、《安西榆林窟》等10多部敦煌石窟考古美術專著。
  • 發表論文
樊錦詩發表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莫高窟唐代前期洞窟分期》、《莫高窟唐後期洞窟分期》、《敦煌莫高窟第290窟的佛傳故事畫》、《從莫高窟歷史遺蹟探討莫高窟崖體的穩定性》、《玄奘譯經和敦煌壁畫》、《P.3317號敦煌文書及其與莫高窟第61窟佛傳故事畫關係之研究》等20多篇有關石窟考古與藝術的論文,對敦煌石窟的分期斷代研究頗有建樹,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還發表了《敦煌莫高窟及其保護、研究工作》、《敦煌莫高窟開放的對策》、《敦煌莫高窟的保護與管理》、《敦煌莫高窟保護與管理總體規劃的制定與收穫》《建設世界一流的遺址博物館》、《數字化時代的敦煌——探索保存和利用敦煌文化遺產的新途徑》、《敦煌莫高窟旅遊開放的效益、挑戰與對策》等近30篇探索古遺址科學保護及管理的論文。
  • 主編圖書
樊錦詩參與主編《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壁畫全集》(敦煌壁畫部分),主編《敦煌石窟全集》(26卷),主編《解讀敦煌》(13冊),均為敦煌石窟藝術研究必備的重要大型參考叢書。 [13] 

樊錦詩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5年
全國優秀邊陲兒女銀質獎章
1986年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1991年
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1992年
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002年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2004年
2004年最深刻影響中國的文化人物
2005年
全國先進工作者
2007年
三八紅旗手
2009年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2013年
中國公民道德最高獎“雷鋒獎”
2018年11月
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2018年12月
改革先鋒、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
2019年9月17日
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
2019年12月6日
2019第七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
2020年5月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2021年11月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
2023年9月
傑出貢獻獎
2024年1月
2023十大女性新聞人物
資料來源: [6]  [8-9]  [11]  [14-16]  [18-20]  [22]  [27-28]  [31]  [36] 

樊錦詩社會任職

樊錦詩的社會任職
時間
社會任職
2023年3月
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
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2023年11月
“愛達·魔都號”啓航大使
資料來源: [21]  [25]  [35] 

樊錦詩人物生活

樊錦詩家庭關係

父親:樊際麟(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師) [32] 
大姐:樊錦梅 [32] 
二姐:樊錦書(樊錦詩的雙生子姐姐) [32] 
丈夫:彭金章(中國考古學家) [32] 
大兒子:彭予民(1968年11月17日在敦煌出生) [32] 
小兒子:彭曉民(1973年10月26日在武漢出生) [32] 

樊錦詩伉儷情深

丈夫彭金章給了樊錦詩傾力支持。兩人是北大同學,畢業後樊錦詩遠赴敦煌,彭金章則來到武漢大學,參與創辦了考古學專業。原定3年後樊錦詩回去,未曾想兩人分隔兩地達23年之久。期間,彭金章承擔了育兒等大部分家庭責任。1986年,彭金章調往敦煌,“按傳統,女的跟男的走,但我選擇跟她,又怕什麼呢?”樊錦詩則説,像老彭這樣的丈夫“打着燈籠也難找”。
從武漢大學到敦煌研究院那年,彭金章49歲,對一個學者來説,那正是學術成果湧現的黃金期。彭金章放下了主業商周考古,從零開始了莫高窟北區考古,這成為樊錦詩一個很大的心結。直到2000年後,3卷本《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以及《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研究》等成果出來,樊錦詩心裏的石頭才算落了地,沒有讓他在事業上留下空白” [30] 

樊錦詩人物語錄

人們都知道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事蹟感人、榮譽等身,但她反覆説,她沒有三頭六臂,只是盡了職責,陪了莫高窟一程。“國家把這麼重要的遺產交給我們,我們要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祖宗,對得起歷史。能為莫高窟做事,是我的幸運。” [30] 
“我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守護、研究、弘揚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這是最大的幸福。” [21] 
“當‘頭頭’不是要做官,而是要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作為管理者,是個人寫文章重要,還是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重要?當然是後者。為此,我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個人業務。” [30] 

樊錦詩人物評價

樊錦詩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斷代。改革開放以來,她堅持改革創新,帶領團隊致力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開展文物國際交流合作,引進先進保護理念和保護技術,構建“數字敦煌”,開創了敦煌莫高窟開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緩解了文物保護與旅遊開放的矛盾。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探索形成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遺址保護傳承與利用作出突出貢獻,被譽為“敦煌的女兒”。(新華網 評) [14] 
她是我國文物有效保護的科學探索者和實踐者,長期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斷代。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探索形成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與永續利用作出重大貢獻。(新華網 評) [1] 
舍半生,給茫茫大漠。從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輩的火,開闢明天的路。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髮。心歸處,是敦煌。(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組委會 評) [9] 
樊錦詩,中國文物有效保護的科學探索者和實踐者,把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弘揚、管理工作當作終身事業,在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與永續利用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敦煌研究院 評) [33] 
理解樊錦詩,不僅要從敦煌出發。她是當今中國文博考古,乃至歷史學的代言人。樊院長個頭不高,但視野非常開闊,也正是常年在敦煌研究院領導崗位上,她對敦煌學有了更廣闊的認識,對石窟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敦煌事業發展做出了很多有前瞻性的設計。(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榮新江 評) [30] 
君子不器,真正有才能的人,會隨情況變化、會透過問題,去發現本質規律,尋找解決辦法。樊錦詩對文化遺產的有效管理,對敦煌研究院事業進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 評) [30] 
樊院長有着做研究做到底的精神,大量蒐集資料、反覆比對研究才會提出自己的結論。但她不以權威自居,和我們討論、聽取我們的意見,總想着培養年輕人,為年輕人的發展考慮。(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館員王嬌 評) [30] 
千做萬做,學做真人,樊錦詩很純粹,純粹就是美,她賦予他人一種精神的光照。(北京大學教授顧春芳 評) [30] 

樊錦詩人物紀念

2023年7月10日,“樊錦詩星”命名儀式在敦煌研究院舉行,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8132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樊錦詩星”。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