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英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

鎖定
朱英國(1939年11月1日—2017年8月9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植物遺傳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6] 
朱英國於1964年從武漢大學生物系畢業 [22]  ,之後進入湖北孝感縣白沙公社工作;1967年進入武漢大學工作;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至1978年在湖北省水稻三系研究協作組工作;1978年晉級講師;1985年晉升為副教授;1991年晉升為教授;1993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擔任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07年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2017年8月9日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78歲 [1]  [21] 
朱英國主要從事植物發育遺傳、植物雄性不育與雜種優勢的研究 [6]  。合作育成水稻紅蓮型、馬協型兩種新的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及多個光敏核不育系,紅蓮型、馬協型雜交稻和兩系雜交稻實現了產業化,得到了大面積推廣。發表研究論文16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和自然科學三等獎等多項獎勵,曾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獲得國家“973”計劃先進個人和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25-26] 
中文名
朱英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
出生日期
1939年11月01日
逝世日期
2017年08月9日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水稻雄性不育生物學》
主要成就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朱英國人物生平

朱英國早期與學習

1939年11月1日,朱英國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 [18] 
1939年11月,朱英國出生在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50年,朱英國就讀於湖北羅田文家廟小學。
1952年,朱英國轉學到九房祠小學。
1954年,朱英國就讀於勝利中學。
1956年,朱英國考入湖北省羅田縣第一中學。
1959年,朱英國高考填報志願時,選擇了“武漢大學生物系”。
1964年,朱英國大學本科畢業。 [2-3]  [27] 

朱英國工作經歷

1964年,朱英國本科畢業後留在武漢大學任教
1967年6月—1970年5月,在武漢大學專案組工作。 [28] 
1970年6月—1974年6月,在武漢大學遺傳研究室工作。
1972年,雜交水稻研究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朱英國擔任湖北省雜交水稻協作小組組長 [12] 
1973年7月,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74年6月—1978年4月,在湖北省水稻三系研究協作組工作。
1975年,湖北省成立了水稻三系協作組,朱英國被任命為組長 [3] 
1978年5月—1985年1月,擔任武漢大學遺傳研究室副主任、講師。
1985年1月—1991年1月,擔任武漢大學遺傳研究室副教授。期間經過多年繁複的雜交試驗,“馬協A”馬尾粘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培育成功。
1991年1月—2017年8月,擔任武漢大學教授。
1993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3] 
2006年,擔任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11年起武漢大學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鄂州市杜山鎮建立實驗基地和研究生培養工作,朱英國帶領研究團隊在此進行水稻雜種優勢機理、雜交水稻種質創新與基因發掘等多項研究。
2014年10月31日,朱英國院士工作站在鄂州東港村正式掛牌 [9] 
2017年8月9日2時51分,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78歲 [15]  [24]  [27-28] 

朱英國主要成就

朱英國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朱英國堅持水稻雄性不育與雜交優勢利用研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利用華南普通野生稻與栽培雜交合作育成紅蓮型水稻不育系及紅蓮型雜交稻,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利用農家品種馬尾粘中發現的敗育株與協青早選雜交選育出馬協不育系和馬協型雜交稻。克隆了紅蓮型不育基因,發現並定位了紅蓮型恢復基因Rf5和Rf6;在水稻雄性不育的基礎生物學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 
紅蓮型雜交稻
朱英國及科研團隊不斷地把野生稻中生命力最頑強的基因,通過生物技術轉移到親本中,克隆了紅蓮型雄性不育與育性恢復基因,發現並定位了紅蓮型恢復基因Rf5和Rf6,提升了親本質量,從源頭保證種子的品質。朱英國選育的“紅蓮優6號”“珞優8號”,截至2008年種植面積達到2000萬畝,每畝產量可達800公斤以上。 [29-30] 
馬協型雜交稻
朱英國及科研團隊培育出新型不育系和選育雜交水稻新品種“馬協A”,該水稻是馬尾粘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突出特點是米質優,截至2008年在中國推廣面積已超過2000萬畝。 [28]  [30-31] 
  • 學術論著
根據2021年10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英國先後合著有《水稻雄性不育生物學》等專著四部,發表研究論文160餘篇,其中SCI收錄33篇 [2] 
出版時間
名稱
出版社
1982年
《雜交水稻的研究與實踐》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年
《光週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與利用》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5年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轉換機理與應用研究》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
《水稻雄性不育生物學》
武漢大學出版社 [3] 
  • 發明專利
朱英國參與申請的關於水稻生產及雜交相關方面專利15項,以下為萬方數據庫收錄部分專利:
名稱
申請人
專利號
公告時間
OsGRF7基因在水稻株型調控中的應用
李紹清、陳雲萍、朱英國
CN201710608507.9
2017/10/17
OsGRF6基因提高水稻產量的方法及其應用
李紹清、高峯、朱英國
CN201410631922.2
2016/6/8
一種選育紅蓮型抗稻瘟病不育系的方法
朱仁山、朱英國、胡駿、黃文超、劉文軍
CN201310235379.X
2013/8/28
鑑定水稻雄性不育類型及三系雜交稻類型的方法及分子標記和引物
李紹清、朱英國、謝紅衞
CN201310398043.5
2013/12/11
一種檢測水稻線粒體組型的SRAP分子標記方法
李紹清、謝紅衞、錢明娟、朱英國
CN201110393092.0
2012/7/18
分子標記鑑定雜交水稻紅蓮種子的方法
李紹清、譚豔平、朱英國
CN200610019799.4
2007/4/11
參考資料 [32] 
  • 承擔項目
根據2021年10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朱英國先後承擔過國家863項目、國家轉基因專項、國家和省級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重點項目多項 [2]  。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細胞質雄性不育的分子機理
水稻小孢子發育的代謝調控網絡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
水稻骨幹親本重要性狀等位基因的變異與遺傳效應分析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
骨幹親本重要性狀基因互作與配合力研究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
水稻高產優質抗病蟲害的聚合分子育種研究
高產優質多抗水稻分子品種創制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
強優勢水稻雜交種的創制和應用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點項目
抗逆抗蟲抗病品質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
國家轉基因專項
轉基因水稻品種選育的新途徑研究
國家轉基因專項
紅蓮型雜交稻新品種選育
農業部行業項目
超高產紅蓮型雜交稻品種選育
農業部超級稻項目
廣適性超級雜交稻新組合選育
科技部支撐計劃項目
紅蓮型雜交稻新組合的選育、示範與推廣
農業部農業跨越計劃項目
紅蓮型雜交稻“珞優8號”示範與推廣
科技部農業成果轉化基金項目
紅蓮型雜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
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崗位項目 [6]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1年10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朱英國先後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2]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78年
紅蓮型雄性不育系選育與雜交早稻優勢利用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1年
秈型雜交水稻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
1986年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發現與研究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
1998年
光週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與利用
教育部科學技術獎
1998年
水稻馬協63新組合選育研究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
1999年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發現與育性轉換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
2001年
中國水稻農家品種馬尾粘敗育株的發現與馬協CMS選育和利用
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
2002年
中國水稻農家品種馬尾粘敗育株的發現與馬協CMS選育和利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7] 
2004年
優質高產雜交稻新品種紅蓮優6號選育、研究和利用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
2013年
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8] 
2014年
紅蓮型新不育系珞紅3A與超級稻珞優8號的選育和利用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 [17] 

朱英國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截至2018年1月,朱英國先後培養了100多位碩士、博士和博士後 [4] 
  • 學科建設
朱英國推進“發育生物學”“植物與動物發育生物學”“遺傳學”等學科建設;帶頭推動成立了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秈稻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農業部重點實驗室、長江流域雜交水稻協同創新中心 [15] 
  • 團隊建設
截至2018年1月,朱英國先後在全國建立了15個院士工作站,形成了雜交水稻研發和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的強大隊伍矩陣 [4] 

朱英國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7年
湖北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18] 

2008年
改革開放30年,影響湖北30人

2008年9月
2015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 [13] 
2017年12月
全國優秀教師(追授)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國家973計劃先進個人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15] 

朱英國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7年2月
湖北省政府參事室參事 [16] 
2011年3月
湖北品種審定委員會常務委員

湖北省三系雜交水稻協作組組長

湖北省遺傳學會理事長

中國遺傳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作物學會常務理事


亞太育種協會會員

國際水稻遺傳協會會員

植物生物技術與遺傳資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5] 

朱英國個人生活

  • 健康狀況
2015年起,朱英國出現抵抗力下降、身體容易疲勞的症狀,診斷為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徵 [12] 

朱英國人物評價

朱英國是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先驅者和雜交水稻事業重要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糧食安全、雜交水稻種質創新、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5] (《湖北日報》評)
朱英國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是愛國奮鬥的時代楷模,是生動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傑出榜樣,在他身上集中展示了高校教師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的時代風采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評)

朱英國人物影響

  • 水稻科研基金
2008年,朱英國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100萬獎金);把其中80萬元將用於科研,20萬元將開設一個水稻科研基金,發展水稻科研事業,獎勵人才 [19] 
  • 朱英國院士執教治學50週年座談會
2015年4月16日,朱英國院士執教治學50週年座談會舉行。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朱英國院士,校黨委書記韓進、副書記駱鬱廷,黨委常委、總會計師應惟偉,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趙雪梅,以及湖北省教育廳、科技廳、農業廳、長江出版傳媒集團、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省委組織部、宣傳部和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企業、師生代表出席 [10] 
  • 朱英國報告會暨院士傳記贈書儀式
2017年3月18日,朱英國院士報告會暨院士傳記贈書儀式在羅田一中舉行。中國工程院、科學出版社、湖北省農業廳、省教育廳、省作協、羅田縣等有關單位負責人以及朱英國家屬參加活動。副校長談廣鳴出席並致辭 [11]  。他還向羅田一中捐贈了10萬元獎學金,激勵學生們奮發圖強,志存高遠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