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漢俊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鎖定
李漢俊(1890年~1927年12月17日),原名李書詩,字人傑,號漢俊,湖北潛江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早年留學日本,接受馬克思主義。回國後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啓蒙者之一。1920年與陳獨秀共同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同時創辦《勞動界》週刊,並赴武漢幫助籌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參加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上海小組代表。1922年回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曾任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教育主任委員。後因意見分歧,脱離中國共產黨。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後回武漢,加入中國國民黨。1927年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執行委員、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省黨部青年部長。是中共第二、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1927年12月17日,李漢俊在武漢被桂系軍閥殺害,年僅37歲 [1] 
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把李漢俊稱之為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老師”。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評價李漢俊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最有理論修養的同志” [10]  。195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親自簽發了《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證書上寫着:“李漢俊同志在革命鬥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4] 
中文名
李漢俊
別    名
李書詩
李人傑 [1]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北潛江 [1] 
出生日期
1890年 [1] 
逝世日期
1927年12月17日 [1] 
主要成就
馬克思主義啓蒙者 [1] 

李漢俊人物生平

1890年4月,出生於一個窮教書先生的家庭。
1902年,在兄李書城(建國後第一任農業部長)、摯友吳祿貞的資助下,東渡日本求學。
1904年,年僅14歲的李漢俊東渡日本,先後求學於經緯學堂和曉星中學,後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工科,成為清政府的官費留學生。留日期間,李漢俊深受河上肇堺利彥等日本社會主義者的影響,毅然放棄了較為喜歡的數學,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李漢俊通曉日、德、法、英4國語言,這對於他學習馬克思主義原著帶來了很大優勢 [2] 
1918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獲工科學士學位。在校期間,結識了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受到極大影響。
1918年歲末回國,與詹大悲同住上海法租界漁陽裏,在上海從事寫作、翻譯工作,傳播新文化及馬克思主義 [1] 
1919年春,董必武由鄂赴滬,與張國恩同住漁陽里路南,結識了李漢俊。李漢俊向董必武、張國恩等介紹了十月革命,將反映新思想、新思潮的日文書籍和雜誌《馬克思資本論入門》、《黎明》、《改造》、《新潮》等一一作了介紹。董閲後“深以為然”,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並稱李是“我的馬克思主義老師” [3] 
1920年與陳獨秀共同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同時創辦《勞動界》週刊,並赴武漢幫助籌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 [1] 
1920年春,李漢俊參加了上海《星期評論》的編輯工作。4月,共產國際東方局維金斯基經李大釗介紹到上海與李漢俊、陳獨秀舉行會議,提出組建中國共產黨,李、陳均表贊同。5月,李漢俊與陳獨秀等發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與陳獨秀等7人發起組建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曾任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代理書記。
1921年初,與陳獨秀等組織籌劃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下旬,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在李漢俊與其兄李書城的寓所召開的,即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李漢俊作為上海地區代表參加了大會。一大後,李漢俊積極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活動 [3] 
1922年春,李漢俊因與陳獨秀、張國燾意見分歧回到武昌,從事教學工作,然而他並沒有把自己禁錮在三尺講台上,而是積極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他在中共武漢市委機關報《武漢星期評論》上發表婦女解放的文章,推動了湖北女師學潮。
1923年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李漢俊以省工團聯合會教育主任委員身份 [1]  ,參加了罷工的領導工作。1月30日,與陳潭秋、林育南、施洋等赴鄭州參加了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2月6日,回到武漢後,以省工團聯合會名義組織2000多名代表到江岸慰問罷工工人,號召工人們加強團結,堅持罷工,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支持林祥謙等成立了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使這次鬥爭取得了巨大勝利。在敵人殺害了林祥謙後,形勢急轉直下,白色恐怖籠罩着武漢三鎮,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在黨內同志幫助下,他到北京其兄李書城處暫避。同年秋,武漢形勢稍有緩和,他立即返漢,繼續執教武昌高師。他主講的“唯物史觀”給學生的思想影響極大,促使一部分學生從此走上革命道路。在黨的二大、三大上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不久自動脱黨 [3] 
1926年,北伐軍攻佔長沙後,李漢俊與董必武作為湖北各界歡迎北伐軍代表團趕到長沙,向北伐軍遞送武昌敵軍軍事情報,迎接北伐軍並加入國民黨,被委任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秘書。同年8月,北伐軍進駐武漢,9月,湖北政務委員會成立,李漢俊為委員,並任接收保管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科長等職。
1927年1月,國民黨湖北省第四次全省代表大會召開,李漢俊當選為執行委員。4月10日,湖北省政府成立,李漢俊任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汪精衞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後,在新的複雜形勢下,他與詹大悲等繼續堅持革命立場和孫中山“三大”政策,並利用蔣、汪爭奪國民黨最高統治權力的矛盾,同省黨部和政府內反共右派勢力進行了堅決鬥爭,掩護了一些共產黨人。11月,桂系軍閥佔領武漢後,李漢俊與詹大悲等以省政府名義下令釋放在漢被捕的共產黨嫌疑分子300多人,營救和保護了大批共產黨的幹部 [3] 
1927年12月17日,在武漢被武漢衞戍區司令胡宗鐸以“赤色分子”的罪名逮捕,後遭殺害 [1]  [3] 
1933年,北京人民將李漢俊的靈柩移葬西山的萬安公墓,武漢人民也要求安葬李漢俊,後經國民政府同意,李漢俊的遺體移葬於武昌卓刀泉廟後。
李漢俊是中共第二、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 [1] 

李漢俊主要著作

1922年1月1日,李漢俊在上海《民國日報》上發表了《中國的亂源及其歸宿》、《我們如何使中國的混亂趕快終止》兩篇文章。文章以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對中國的政治經濟作了深刻地剖析,指出:“中國要進化到社會主義,只有直接向社會主義走去的一條路”,“中國的混亂又要中國進化到社會主義才能終止,……中國的同胞們!努力吧!” [3] 

李漢俊人物事蹟

  • 年少聰慧過人,萌生遠大志向
少年李漢俊聰慧過人,勤於學習,並萌生了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他6歲進私塾唸書,有過目成誦的聰慧。小小年紀,就具有多方面的知識,並嫺於辭令辯才。李漢俊年幼時曾聽他父親給他講了中國歷史上一次次農民起義的故事,他從中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愛國曆史知識。20世紀之初,中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四方列強大肆侵略,華夏大地已是“瓜剖豆分,千村寥落”。李漢俊如飢似渴地汲取新知識,瞭解世界發展的大趨勢,萌生了拯救國家民族的念頭。他説:“我們求學是要成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為國家民族揚眉吐氣而出力。”
  • 倡導傳播馬克思主義
李漢俊翻譯的《資本論》 李漢俊翻譯的《資本論》
李漢俊是中共創立時期最有影響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被譽為馬克思主義的播火者。1904年,年僅14歲的李漢俊東渡日本求學,留日期間受日本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的影響,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李漢俊通曉日、德、英、法四國語言,十分勤奮地學習馬克思原著,並用以指導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共產國際駐華代表馬林説:李漢俊是中共中“最有理論修養的同志”。1918年回國後他以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從事翻譯和撰寫工作,創辦《勞動界》,他參加編輯的《新青年》、上海《星期評論》、《共產黨》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的最重要刊物,影響了包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等人在內的整整一代革命青年。
  • 在上海蔘與發起建黨
隨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紛紛建立。早在1919年9月,李漢俊就萌發了在中國建黨的思想。1920年初,他和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着手組建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同年5月,他和陳獨秀等組織成立了“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他和陳獨秀等又發起成立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這是中國大地上的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織和聯絡中心。同年12月,他成為代理書記,負責全面領導工作。 李漢俊還負責幫助各地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並擔任聯絡工作。1920年夏他寫信給董必武、張國恩,希望武漢也建立共產黨組織。董必武曾回憶説:“1920年,李漢俊這個從日本歸國的學生,我的馬克思主義老師,在上海幫助建立中國共產黨,併到武漢來同我商量,我決定參加,並負責籌組黨的湖北支部。”
  • 出席中共一大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李漢俊作為上海的代表出席了這次大會,並用智慧和膽識保衞了中共“一大”會議的安全,為會議的召開做出了突出貢獻。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後門為樹德里3號)李漢俊和胞兄李書城的家中召開。會前,李漢俊受陳獨秀的委託,為會議起草了黨綱。7月25、26日休會,由李漢俊、董必武、張國燾、劉仁靜起草黨的綱領、工作計劃和成立宣言;會議結束後,由李漢俊和董必武共同起草了大會向共產國際作的關於中國情形的報告。1921年7月30日晚,代表們舉行第六次會議,會議剛剛開始,突然有一人身穿灰色長衫的中年男子闖入,掀開門簾帶着搜尋的目光朝室內在座的人們環視了一週。陌生人的突然出現,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警覺,具有秘密工作經驗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當機立斷,建議會議立即停止,大家趕快離開此地,於是,代表們先後離去,只留下李漢俊和陳公博兩人。這個突然闖入中共“一大”會場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偵探。當代表們離開會場十幾分鍾後,望志路突然響起了警車尖厲的鳴笛聲,十多名法國警察帶着幾名中國密探闖入室內進行搜查。李漢俊以房主的身份用法語作答,從容對付敵人盤問,化險為夷。

李漢俊家庭生活

父親:李遠來是位教書先生
哥哥:李書城 [3] 
第一任妻子:陳氏,1920年病故。 [8] 
兒子:李聲簧
長女:李聲馥, 女婿:甘春輝 [8] 
第二任妻子:陳靜珠 [6-7]  ,1923年結婚。 [9] 
幼女:李聲䭲,丈夫黃錫文。 [5-6] 

李漢俊人物評價

五四運動後,李漢俊以人傑、漢俊、汗、先進、海鏡、海晶、廠晶等筆名在《民國日報》《新青年》《建設》《勞動界》《共產黨》《小説月刊》等報刊上發表了60多篇譯文和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為早期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做出了傑出貢獻 [3]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一位與李大釗齊名,卻不願在黨中央擔任領導職務,同樣被國民黨暗中殺害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就是李漢俊。二李以高超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建立中國共產黨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人民永遠懷念。
李漢俊不只是傳播馬列主義,還與董必武一起組建了湖北的第一個黨支部。又支持毛澤東等人組建長沙黨組織。山東的王盡美,在李漢俊支持下創建了濟南黨支部。他一生中介紹了許多人加入共產黨,特別是沈雁冰。

李漢俊後世紀念

195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親自簽發了《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證書上寫着:“李漢俊同志在革命鬥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1986年,潛江人民為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在潛江袁橋為李漢俊建立了墓碑和紀念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