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工業互聯網

(概念)

鎖定
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業互聯網不是互聯網在工業的簡單應用,而是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它以網絡為基礎、平台為中樞、數據為要素、安全為保障,既是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基礎設施,也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應用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新業態、新產業,將重塑企業形態、供應鏈和產業鏈。
當前,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向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廣泛拓展,形成平台化設計、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六大新模式,賦能、賦智、賦值作用不斷顯現,有力地促進了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
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升級的重要方向,工業互聯網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 [21] 
中文名
工業互聯網
外文名
Industrial Internet
目    標
升級關鍵的工業領域
內    容
整合兩大革命性轉變之優勢
實    質
全面互聯
國家頂級節點
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

工業互聯網基本定義

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業互聯網不是互聯網在工業的簡單應用,而是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它以網絡為基礎、平台為中樞、數據為要素、安全為保障,既是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基礎設施,也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應用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新業態、新產業,將重塑企業形態、供應鏈和產業鏈。
當前,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向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廣泛拓展,形成平台化設計、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六大新模式,賦能、賦智、賦值作用不斷顯現,有力的促進了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

工業互聯網發展背景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快速發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快速延伸,工業經濟由數字化向網絡化、智能化深度拓展,互聯網創新發展與新工業革命形成歷史性交匯,催生了工業互聯網。
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是順應技術、產業變革趨勢,是加快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的關鍵抓手,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也是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從工業經濟發展角度看,工業互聯網為製造強國建設提供關鍵支撐。一是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通過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全面互聯互通,實現各種生產和服務資源在更大範圍、更高效率、更加精準的優化配置,實現提質、降本、增效、綠色、安全發展,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大幅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二是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工業互聯網促進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環節由單點的數字化向全面集成演進,加速創新方式、生產模式、組織形式和商業範式的深刻變革,催生平台化設計、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諸多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
從網絡設施發展角度看,工業互聯網是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是加速網絡演進升級。工業互聯網促進人與人相互連接的公眾互聯網、物與物相互連接的物聯網向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互聯拓展,大幅提升網絡設施的支撐服務能力。二是拓展數字經濟空間。工業互聯網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可以與交通、物流、能源、醫療、農業等實體經濟各領域深度融合,實現產業上下游、跨領域的廣泛互聯互通,推動網絡應用從虛擬到實體、從生活到生產的科學跨越,極大地拓展了網絡經濟的發展空間。

工業互聯網內涵構成

工業互聯網包含了網絡、平台、數據、安全四大體系,它既是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基礎設施,也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應用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新業態、新產業,將重塑企業形態、供應鏈和產業鏈。
網絡體系是基礎。工業互聯網網絡體系包括網絡互聯、數據互通和標識解析三部分。網絡互聯實現要素之間的數據傳輸,包括企業外網、企業內網。典型技術包括傳統的工業總線、工業以太網以及創新的時間敏感網絡(TSN)、確定性網絡、5G等技術。企業外網根據工業高性能、高可靠、高靈活、高安全網絡需求進行建設,用於連接企業各地機構、上下游企業、用户和產品。企業內網用於連接企業內人員、機器、材料、環境、系統,主要包含信息(IT)網絡和控制(OT)網絡。當前,內網技術發展呈現三個特徵: IT和OT正走向融合,工業現場總線向工業以太網演進,工業無線技術加速發展。數據互通是通過對數據進行標準化描述和統一建模,實現要素之間傳輸信息的相互理解,數據互通涉及數據傳輸、數據語義語法等不同層面。其中,數據傳輸典型技術包括嵌入式過程控制統一架構(OPC UA)、消息隊列遙測傳輸(MQTT)、數據分發服務(DDS)等;數據語義語法主要指信息模型,典型技術包括語義字典、自動化標記語言(automation ML)、儀表標記語言(Instrument ML)等。標識解析體系實現要素的標記、管理和定位,由標識編碼、標識解析系統和標識數據服務組成,通過為物料、機器、產品等物理資源和工序、軟件、模型、數據等虛擬資源分配標識編碼,實現物理實體和虛擬對象的邏輯定位和信息查詢,支撐跨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的數據共享共用。我國標識解析體系包括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國際根節點、二級節點、企業節點和遞歸節點。國家頂級節點是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關鍵樞紐,國際根節點是各類國際解析體系跨境解析的關鍵節點,二級節點是面向特定行業或者多個行業提供標識解析公共服務的節點,遞歸節點是通過緩存等技術手段提升整體服務性能、加快解析速率的公共服務節點。標識解析應用按照載體類型可分為靜態標識應用和主動標識應用。靜態標識應用以一維碼、二維碼、射頻識別碼(RFID)、近場通信標識(NFC)等作為載體,需要藉助掃碼槍、手機APP等讀寫終端觸發標識解析過程。主動標識通過在芯片、通信模組、終端中嵌入標識,主動通過網絡向解析節點發送解析請求。
平台體系是中樞。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包括邊緣層、IaaS、PaaS和SaaS四個層級,相當於工業互聯網的“操作系統”,有四個主要作用。一是數據匯聚。網絡層面採集的多源、異構、海量數據,傳輸至工業互聯網平台,為深度分析和應用提供基礎。二是建模分析。提供大數據、人工智能分析的算法模型和物理、化學等各類仿真工具,結合數字孿生、工業智能等技術,對海量數據挖掘分析,實現數據驅動的科學決策和智能應用。三是知識複用。將工業經驗知識轉化為平台上的模型庫、知識庫,並通過工業微服務組件方式,方便二次開發和重複調用,加速共性能力沉澱和普及。四是應用創新。面向研發設計、設備管理、企業運營、資源調度等場景,提供各類工業APP、雲化軟件,幫助企業提質增效。
數據體系是要素。工業互聯網數據有三個特性。一是重要性。數據是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沒有數據的採集、流通、匯聚、計算、分析,各類新模式就是無源之水,數字化轉型也就成為無本之木。二是專業性。工業互聯網數據的價值在於分析利用,分析利用的途徑必須依賴行業知識和工業機理。製造業千行百業、千差萬別,每個模型、算法背後都需要長期積累和專業隊伍,只有深耕細作才能發揮數據價值。三是複雜性。工業互聯網運用的數據來源於“研產供銷服”各環節,“人機料法環”各要素,ERP、MES、PLC等各系統,維度和複雜度遠超消費互聯網,面臨採集困難、格式各異、分析複雜等挑戰。
安全體系是保障。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涉及設備、控制、網絡、平台、工業APP 、數據等多方面網絡安全問題,其核心任務就是要通過監測預警、應急響應、檢測評估、功能測試等手段確保工業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與傳統互聯網安全相比,工業互聯網安全具有三大特點。一是涉及範圍廣。工業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工業相對封閉可信的環境,網絡攻擊可直達生產一線。聯網設備的爆發式增長和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廣泛應用,使網絡攻擊面持續擴大。二是造成影響大。工業互聯網涵蓋製造業、能源等實體經濟領域,一旦發生網絡攻擊、破壞行為,安全事件影響嚴重。三是企業防護基礎弱。目前我國廣大工業企業安全意識、防護能力仍然薄弱,整體安全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與消費互聯網相比,工業互聯網有着諸多本質不同。一是連接對象不同。消費互聯網主要連接人,場景相對簡單。工業互聯網連接人、機、物、系統以及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數量遠超消費互聯網,場景更為複雜。二是技術要求不同。工業互聯網直接涉及工業生產,要求傳輸網絡的可靠性更高、安全性更強、時延更低。三是用户屬性不同。消費互聯網面向大眾用户,用户共性需求強,但專業化程度相對較低。工業互聯網面向千行百業,必須與各行業各領域技術、知識、經驗、痛點緊密結合。上述特點決定了工業互聯網的多元性、專業性、複雜性更為突出,也決定了發展工業互聯網非一日之功、難一蹴而就,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工業互聯網典型模式

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推動了一批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興起,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成效顯著,初步形成了平台化設計、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六大類典型應用模式。
平台化設計是依託工業互聯網平台,匯聚人員、算法、模型、任務等設計資源,實現高水平高效率的輕量化設計、並行設計、敏捷設計、交互設計和基於模型的設計,變革傳統設計方式,提升研發質量和效率。
智能化製造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業領域加速創新應用,實現材料、設備、產品等生產要素與用户之間的在線連接和實時交互,逐步實現機器代替人生產,智能化代表製造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網絡化協同是通過跨部門、跨層級、跨企業的數據互通和業務互聯,推動供應鏈上的企業和合作夥伴共享客户、訂單、設計、生產、經營等各類信息資源,實現網絡化的協同設計、協同生產、協同服務,進而促進資源共享、能力交易以及業務優化配置。
個性化定製是面向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通過客户需求準確獲取和分析、敏捷產品開發設計、柔性智能生產、精準交付服務等,實現用户在產品全生命週期中的深度參與,是以低成本、高質量和高效率的大批量生產實現產品個性化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的一種製造服務模式。
服務化延伸是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指的是企業從原有製造業務向價值鏈兩端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製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具體包括設備健康管理、產品遠程運維、設備融資租賃、分享製造、互聯網金融等。
數字化管理是企業通過打通核心數據鏈,貫通生產製造全場景、全過程,基於數據的廣泛匯聚、集成優化和價值挖掘,優化、創新乃至重塑企業戰略決策、產品研發、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業務活動,構建數據驅動的高效運營管理新模式。

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

工業互聯網目前已延伸至40個國民經濟大類,涉及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製造業各大領域,以及採礦、電力、建築等實體經濟重點產業,實現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程度發展,形成了千姿百態的融合應用實踐。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製造流程長、工序多,生產分段連續,主要面臨生產運營增效難、產能嚴重過剩、節能綠色低碳壓力大、本質安全水平較低等痛點。中國寶武、鞍山鋼鐵、馬鋼集團等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積極探索生產工藝優化、多工序協同優化、多基地協同、產融結合等典型應用場景,一方面通過數據深度分析帶動生產效率、質量和效益提升,另一方面實現多區域、多環節、多業務系統的協同響應與綜合決策,通過模式創新實現新價值創造和新動能培育。
工程機械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為建築、製造、採礦等行業提供生產必需的機械裝備和基礎工具,具有產品複雜多樣、生產過程離散、供應鏈複雜的特徵,同時也面臨着生產效率不高、產品運維能力較弱和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等行業痛點。三一重工、徐工集團和中聯重科等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積極應用工業互聯網加快企業數字化步伐。通過工業互聯網進行設備預測性維護、遠程可視化管理,不僅降低了設備運維成本,提高了生產資源的動態配置效率,還在此基礎上延伸出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等服務模式,實現“製造+服務”,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家電行業具有技術更新速度快、產品研發週期短、產品同質化程度高等特點,當前主要面臨個性化需求滿足困難、生產精度效率要求高、訂單交付週期長、質量管控力度不足、庫存週轉壓力等核心需求痛點。格力、海爾、美的、TCL等輕工家電企業依託工業互聯網開展規模化定製、產品設計優化、質量管理、生產監控分析及設備管理等應用探索,提升用户交互體驗、品質一次合格率與生產效率,節省設備運維成本,滿足客户個性化需求。
電子信息行業屬於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產品細分種類多、生產週期短、迭代速度快,對品質管控、標準化操作與規範化管理、市場敏捷化響應等要求較高。中國電子、華為、中興等通過工業互聯網開展設備可視化管理、產品良率提升、庫存管理優化、全流程調度優化和多工廠協同等典型應用探索,一方面通過機器視覺、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提升質量管理、設備故障診斷、產品庫存管理等環節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建設互聯工廠實現企業級決策優化和需求敏捷響應。
採礦行業是採掘、開發自然界能源或將自然資源加工轉換為燃料、動力的工業,當前主要面臨資源緊缺、安全監管與環保壓力大、設備實時監管、精細化管理要求高等痛點。山西潞安新元煤礦、陝煤集團小保當煤礦、山東黃金三山島金礦、內蒙古白雲鄂博稀土礦等採礦企業利用“5G+工業互聯網”,開展智能採掘與生產控制、環境監測與安全防護、井下巡檢等,把人從危險繁重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促進了採礦行業綠色、安全生產。
電力行業利用“5G+工業互聯網”與發、輸、變、配、用全環節融合,形成新型控制監測網絡,優化流程工藝,大幅減少碳排放,降低了清潔能源併網的不確定性,同時提升電動汽車和微電網等主體的接入能力,降低了上下游企業和用能客户的成本。中國華能、南方電網、國家電網、正泰集團、特變電工等發電側、電網側和用電側企業及機構紛紛開展探索,形成發電側設備預警與節能增效、電網側調度優化與全流程集成管控、用電側服務提質與用電策略優化等典型應用模式,分別實現設備故障提前預測和主動維修、電能量數據可測和用電成本降低。
建築行業具有項目建設週期長、資金投入大、項目關聯方管理複雜、人員流動性強等特點,未來將走向以工業互聯網、BIM等技術綜合應用支撐下的工業化、智能化、綠色化。中建科工、廣聯達、三一築工、北京建誼等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探索數字化協同設計與集成交付、虛實融合的施工協同管理、裝配式建築智能製造等應用,實現建設項目全過程的虛擬執行和優化調整,大幅提升設計效率、施工質量、成本進度控制和安全施工水平。另一方面,面向建築本身能耗優化、安全應急和訪問控制等需求,部分領先建築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開展能耗管理、資產監測運維、虛擬演練等應用探索,實現智能化安全化運行。

工業互聯網發展歷程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1] 
2017年11月19日,經李克強總理籤批的《國務院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2]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要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 [3] 
2018年2月2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出席2018工業互聯網峯會開幕式並致辭,強調要把握新工業革命戰略機遇,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我國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意義。 [4] 
2018年2月24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強對有關工作的統籌規劃和政策協調,經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決定設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 [5] 
2018年5月21日,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京召開。時任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組長、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主持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併成立工業互聯網戰略諮詢專家委員會。 [6] 
2019年7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應急管理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圍繞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健全制度機制、建設技術手段、強化數據安全保護等方面提出17項重點任務,推動構建責任清晰、制度健全、技術先進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 [7] 
2019年10月18日,2019工業互聯網全球峯會在遼寧瀋陽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發展,工業互聯網技術不斷突破,為各國經濟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為促進全球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中國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願同國際社會一道,持續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能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 [8-9] 
2019年11月12日,時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與德國經濟和能源部國務秘書努斯鮑姆,在德國柏林共同主持中德智能製造及生產過程網絡化合作副部長級會議,並出席合作論壇。 [10] 
2020年3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拓展融合創新應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壯大創新發展動能、加快完善產業生態佈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共6方面20項措施。
2020年11月20日,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省武漢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為疫情陰霾籠罩下的世界經濟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11] 
2020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以視頻連線形式出席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開幕式,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並致辭。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5G+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要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2020年12月22日,《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經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正式印發,聚焦基礎設施、融合應用、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安全保障等五方面,制定了十一個重點行動和十項重點工程。 [12] 
2020年12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互聯網標識管理辦法》,旨在促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健康有序發展,規範工業互聯網標識服務,保護用户合法權益,保障標識解析體系安全可靠運行。辦法包含20項條款,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13] 
2021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工業互聯網。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四年對工業互聯網作出部署。 [14] 
2021年3月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在“部長通道”迴應工業互聯網等熱點問題,提出下一步發展工業互聯網要打好基礎、在融合上下功夫、把發展和安全平衡好。 [15] 
2021年3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佈,提出積極穩妥發展工業互聯網,並將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經濟重點產業,提出打造自主可控的標識解析體系、標準體系、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工業軟件研發應用,培育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推進“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建設。 [16] 
2021年5月27日,採礦行業“5G+工業互聯網”現場工作會在山西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烈宏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系統總結創新成效,着力推進採礦等重點行業利用“5G+工業互聯網”加快數字化轉型。會上發佈了《“5G+工業互聯網”十個典型應用場景和五個重點行業實踐》。 [17] 
2022年,中國正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當前,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加快構建,已延伸至45個國民經濟大類,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 [18] 
截至2023年3月2日,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達240個 [19] 
2023年4月27日,工信部表示將制定推動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實施“5G﹢工業互聯網”、標識“貫通”三年行動計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率先發展,營造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良好生態。 [20] 
2023年8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超過1.6萬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覆蓋31個省(區、市);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240家;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基本建成。 [22] 
2024年1月1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工業互聯網覆蓋全部工業大類,預計2023年核心產業規模達1.35萬億元。 [23]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

為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促進工業和信息通信領域的溝通交流、深度融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聯合各領域產學研用相關單位,共同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以下簡稱“AII”),打造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AII以融合、開放、創新、共贏的理念,組織全體成員單位,組建14個工作組、15個特設任務組、16個垂直行業領域、6個分聯盟,分別從頂層設計、需求、技術標準、網絡、平台、安全、測試牀、產業發展、國際合作、政策法規與投融資、人才等多方面開展工作,形成產業共識,推動產業發展。通過組織工業互聯網大會(原工業互聯網峯會)等大型活動,持續宣傳工業互聯網最新發展成效,提升AII國內外影響力。
截至2021年6月,AII成員單位數量已近2000家,發佈了近百本白皮書、研究報告、聯盟標準,包含《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工業互聯網平台白皮書》等。遴選出66個測試牀及200餘個應用案例和解決方案,並在工業互聯網網絡、標識、平台、安全等方向,結合新的技術與應用,探索開展聯盟實驗室和聯盟實訓基地建設。
AII已被多個國際產業組織關注,先後與工業互聯網聯盟(IIC)、5G產業自動化聯盟(5G-ACIA)、歐盟物聯網創新聯盟(AIOTI)、日本產業價值鏈促進會(IVI)、日本邊緣計算聯盟(EdgeCross)等組織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展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技術交流、白皮書編制、實驗室建設等。
圖示 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1.0 圖示 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1.0
2016年,AII發佈了《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版本1.0)》,明確了工業互聯網網絡、平台、安全三大體系。
圖示 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2.0 圖示 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2.0
2019年,AII發佈了《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2.0》,在繼承版本1.0的基礎上,擴展形成集業務視圖、功能架構、實施框架、技術體系於一體的更全面的架構,為產業、企業等不同層面推進工業互聯網工作提供了指導。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