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江中游城市羣

鎖定
長江中游城市羣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羣環鄱陽湖城市羣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羣 [32]  ,規劃範圍包括:湖北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餘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1-6] 
長江中游城市羣承東啓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4] 
2015年3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覆《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規劃》。這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台後國家批覆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羣規劃。 [7] 
2015年4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規劃》,將長江中游城市羣定位為中國經濟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兩型”社會建設引導區。 [8-9] 
2017年,長江中游城市羣土地面積約32.6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25億人,地區生產總值7.90萬億元。長江中游城市羣以全國3.4%的土地面積和9.0%的人口數量創造了9.6%的經濟總量 [10-11]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武漢為中心引導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 [12] 
中文名
長江中游城市羣
外文名
Triangle of Central China
別    名
中三角
行政區類別
國家級城市羣
所屬地區
中部地區
地理位置
中國中部、長江中游一帶
面    積
32.61萬平方公里(2017年)
下轄地區
湖北13市、湖南8市、江西10市
政府駐地
武漢長沙南昌
電話區號
027、0731、0791等
郵政編碼
430000、410000、330000等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1.25億人(2017年)
著名景點
黃鶴樓
著名景點
東湖
橘子洲
岳陽樓
滕王閣 展開
著名景點
東湖
橘子洲
岳陽樓
滕王閣
廬山 收起
機    場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
火車站
武漢站長沙南站南昌西站
車牌代碼
、贛
地區生產總值
7.90 萬億元(2017年)
方    言
西南官話湘語贛語
著名高校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
核心城市
武漢長沙南昌
區域城市
宜昌岳陽九江

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歷程

長江中游城市羣戰略提出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出台 [13]  。此後,湖北武漢城市圈、湖南長株潭城市羣獲批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獲國務院批覆。 [14] 
規劃範圍3省31市 規劃範圍3省31市
2009年9月,國務院通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明確提出:加快形成沿長江、隴海、京廣和京九“兩橫兩縱”經濟帶,積極培育充滿活力的城市羣。之後相繼出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實施意見》和《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城市羣發展的指導意見》。 [14] 
2010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由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羣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主體構成的“長江中游地區”等被列為“國家重點開發區域”。 [14] 
2012年2月,長江中游城市集羣三省會商會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湘鄂贛三省負責人簽署《加快構建長江中游城市集羣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提出“中三角”的概念 [6]  。這標誌着長江中游城市集羣從構想、探索,進入全面啓動和具體實踐新階段 [15] 
2012年8月,《國務院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羣和環鄱陽湖城市羣開展戰略合作,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羣一體化發展”。 [7] 
2012年12月,區域發展與改革座談會在江西九江召開,

長江中游城市羣全面推進

武漢 武漢
2013年2月23日,長江中游城市羣省會城市首屆會商會在武漢召開。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江西南昌簽署《武漢共識》,標誌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進入到全面推進階段 [14]  。長沙、南昌、武漢以及長江下游合肥四省會城市將聯手打造以長江中游城市羣為依託的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按照《武漢共識》,四省會城市將在九個層面深入開展協作,包括:共同謀劃區域發展戰略,推動自主創新、轉型發展合作,推進工業分工合作,共同推進內需發展和區域開放市場體系建設,共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同建設文化旅遊強區,共建公共服務共享區,共建共享社會保險平台。與此同時,四省會城市交通、科技、商務、衞生等11個部門也分別簽署協議,將加強交通基礎設施,推進科技資源相互開放和共享,鼓勵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創業資本等科技要素流動,建立醫療服務共享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跨市結算等。 [16] 
2013年3月,湖北等省人民政府向國務院報送了《關於加快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羣一體化發展的請示》。 [7] 
201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武漢組織召開長江中游城市羣一體化發展規劃前期工作會議,長江中游城市羣戰略進入實施階段 [14] 
長沙 長沙
2014年2月,長江中游城市羣省會城市第二屆會商會在長沙舉行。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江西南昌簽署、長江下游安徽合肥《長沙宣言》。 [14] 
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把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成為引導中部地區崛起核心增長極”。 [14] 
2015年2月,長江中游城市羣省會城市第三屆會商會在長江下游合肥舉行。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江西南昌、長江下游安徽合肥簽署《合肥綱要》。 [14] 
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長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要依託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 [14] 

長江中游城市羣規劃出台

2015年3月26日,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規劃的批覆》,範圍涵蓋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標誌着長江中游城市羣“中三角”格局正式得到國家批覆,而此前一直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羣規劃的安徽省因被劃入長江三角洲城市羣的範圍之中,正式退出長江中游城市羣格局。 [2] 
南昌 南昌
2015年4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規劃的通知》並印發《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規劃》,要求將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支撐和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城市羣,並將長江中游城市羣定位為中國經濟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兩型”社會建設引導區。 [8-9] 
2016年3月1日,長江中游城市羣省會城市第四屆會商會在南昌召開,就2016年重點開展的合作事項形成《南昌行動》。 [17] 
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武漢的核心作用;以長江中游城市羣為主體,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增長極;發揮武漢等超大城市引導作用,發揮南昌、長沙等大城市對地區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打造武漢、長沙、南昌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18-19] 
2016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覆函》,明確要求武漢立足中游、引導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全面提升現代製造基地、服務高地、創新源地、開放平台功能,強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支撐和承啓作用,拓展沿江發展新空間,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樑,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20-21] 
長江中游城市羣在長江經濟帶中的位置 長江中游城市羣在長江經濟帶中的位置
2016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要求發展壯大長江中游城市羣,推動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羣、環鄱陽湖城市羣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城市羣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和全國重要創新基地,打造生態文明和綠色城鎮化樣板。 [22-23] 
2017年4月,長江中游城市羣省會城市第五屆會商會在武漢召開,武漢、長沙、南昌三市共同簽署《長江中游城市羣省會城市合作行動計劃(2017—2020)》,進一步深化細化交流合作,聯手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成為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24] 
2017年12月,在武漢舉行的長江中游城市羣第五屆科技合作聯席會議上,武漢、長沙、南昌、黃石岳陽九江、等6個城市成立科技成果轉化聯盟,以建立創新平台共享機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共同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25] 
2018年9月,長江中游城市羣省會城市第六屆會商會在長沙召開。此次會議邀請黃石市、岳陽市、九江市、黃岡市、株洲市、撫州市等八個觀察員城市和湘潭市、益陽市、萍鄉市等三個區域合作城市的相關代表參會,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輻射引導作用,促進更多的合作紅利惠及周邊城市,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26]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要求,以武漢為中心引導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 [1]  [12] 
2019年12月,長江中游城市羣省會城市第七屆會商會在合肥召開。會議圍繞“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高質量協同發展主題展開會商對話,武漢、長沙、南昌、三省會城市共同發佈《長江中游城市羣省會城市高質量協同發展行動方案》,參會各市聯合簽署包括《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2020年合作重點事項》在內的一系列相關合作文件。 [27] 
2022年2月,國務院批覆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批覆指出: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協同聯動、共建共享,彰顯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優勢和特色,以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為引導,優化多中心網絡化城市羣結構,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發揮空間樞紐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城市羣。 [31] 

長江中游城市羣區域範圍

長江中游城市羣地圖 長江中游城市羣地圖
長江中游城市羣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羣環鄱陽湖城市羣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羣,規劃範圍包括: [28] 
湖北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
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
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餘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4] 

長江中游城市羣規劃思路

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獲得國務院批覆。規劃明確,要努力將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支撐、全國經濟新增長極和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城市羣。 [29] 
長江中游城市羣 長江中游城市羣
長江中游城市羣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羣環鄱陽湖城市羣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羣,國土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承東啓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三大跨區域城市羣支撐之一。《規劃》明確,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託沿江、滬昆和京廣、京九、二廣等重點軸線,形成多中心發展格局。 [29] 
根據《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未來將在六大方面重點發力,分別是:城鄉統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調發展、共建生態文明公共服務共用、深化對外開放。 [29] 
其中,在城鄉統籌發展方面,《規劃》要求,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發展格局,促進省際毗鄰城市合作發展,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29]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規劃》要求,圍繞提高綜合保障和支撐能力,統籌推進城市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和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和現代化水平。 [29] 
在產業協調發展方面,《規劃》要求,依託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建立城市羣產業協調發展機制,聯手打造優勢產業集羣,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壯大現代農業基地,有序推進跨區域產業轉移與承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29] 

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背景

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基礎

歷史淵源深厚。長江中游城市羣山水相連、人文相親,自古以來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淵源,經貿往來非常密切,具有發展成為跨區域特大型城市羣的深厚基礎。
長江中游城市羣範圍 長江中游城市羣範圍
交通條件優越。該城市羣臨江達海,經濟腹地廣闊,擁有一批現代化港口羣、區域樞紐機場以及鐵路、公路交通幹線,基本形成了密集的立體化交通網絡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在全國綜合交通網絡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經濟實力較強。該城市羣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優勢明顯,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形成了以裝備製造、汽車及交通運輸設備製造、航空、冶金、石油化工、家電等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
城鎮化基礎良好。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中心的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羣、環鄱陽湖城市羣發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生態環境容量較大,城鄉區域發展趨於協調,2014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5%。
合作交流密切。區域內跨省交流合作平台已達30多個,自2012年初簽訂長江中游城市羣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來,基礎設施、產業、市場、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合作迅速展開,各省會城市先後簽署了《武漢共識》、《長沙宣言》等協議,鹹(寧)嶽(陽)九(江)小三角、九江與黃岡跨江跨區合作開發、新(餘)宜(春)萍(鄉)與長株潭合作等重點地區一體化發展積極推進。 [9] 

長江中游城市羣機遇挑戰

長江中游城市羣 長江中游城市羣
隨着國家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謀劃區域發展新棋局、推動經濟增長空間從沿海向沿江內陸拓展,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長江中游城市羣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強大動力與有力保障,也為長江中游城市羣提升開發開放水平、增強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創造了良好條件,長江中游城市羣的比較優勢內需潛力將得以充分發揮,在全國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同時也要看到,長江中游城市羣一體化發展機制還有待完善,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產業結構和空間佈局不盡合理,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任重道遠。 [9] 

長江中游城市羣戰略定位

中國經濟新增長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壯大先進製造業,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把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的現代產業基地和全國重要創新基地,提升城市羣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支撐,帶動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構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武漢江漢路 武漢江漢路
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不斷完善城市羣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城市羣集約集聚發展,調整城鎮行政區設置,優化城市空間形態和空間佈局,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城鎮發展與產業支撐、轉移就業和人口集聚相統一,建設與山脈水系相融合的宜居宜業城市,打造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典範,促進城鄉融合互動,推動建立城市羣一體化發展模式
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長江黃金水道和重要交通通道為紐帶,依託中心城市和產業基地,暢通內外聯繫,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區合作互動,構建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和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平台,深化全球合作和國際交流,打造內陸地區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合作的先行示範區。
“兩型”社會建設引導區。加快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管理模式,建立跨區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聯動機制,擴大綠色生態空間,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生態型城市羣,為全國“兩型”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積累新經驗、提供典型示範 [9]  [30] 

長江中游城市羣城鄉發展

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格局

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合理控制人口規模和城鎮建設用地面積,進一步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完善合作工作推進制度和利益協調機制,引導帶動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羣、環鄱陽湖城市羣協調互動發展。
武漢城市圈。充分發揮武漢科教優勢和產業優勢,強化輻射引導作用,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提升國際化水平;全面加快武漢城市圈一體化建設,推進武漢與鄂州孝感咸寧黃岡黃石等同城化發展,加強與漢江生態經濟帶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聯動發展;積極推進“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自主創新試驗區建設,率先在優化結構、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等方面實現新突破,把武漢城市圈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中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
環長株潭城市羣。依託現有國家級開發區和產業基地,提升長沙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發展水平,促進長沙產業高端化發展,增強產業集聚能力,強化科技教育文化創意商貿物流等功能,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服務業中心,率先建成“兩型”城市和實現全面小康;推動長沙與株洲、湘潭一體化發展,輻射帶動衡陽岳陽常德益陽婁底城市發展,加快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把環長株潭城市羣建設成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示範區和現代化生態型城市羣。
環鄱陽湖城市羣。優化南昌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文化引導和綜合交通功能,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打造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中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南)昌九(江)一體化、(南)昌撫(州)一體化發展,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強與新(餘)宜(春)萍(鄉)城鎮密集帶、信江河谷城鎮羣的聯繫,促進與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聯動發展,把環鄱陽湖城市羣建設成為大湖流域生態人居環境建設示範區和低碳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 [9] 

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軸線

依託沿江、滬昆和京廣、京九、二廣“兩橫三縱”重點發展軸線,形成沿線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聯動發展的格局,建成特色鮮明、佈局合理、生態良好的現代產業密集帶、新型城鎮連綿帶和生態文明示範帶。
沿江發展軸。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優勢,加快沿江鐵路高速公路集疏運體系建設,合理推進岸線開發和港口建設,構建內通外聯綜合運輸體系。增強武漢的輻射帶動功能,提升宜昌荊州、岳陽、鄂州、黃岡、咸寧、黃石、九江等沿江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優化產業分工協作,引導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商貿物流、紡織服裝、汽車、食品等產業集聚發展,推動石油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產業淘汰落後產能和轉型升級,進一步推進旅遊合作,打造沿江產業走廊和全國重要的休閒旅遊帶。加強與長三角成渝等地區的聯動發展,共同建設長江經濟帶。
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軸 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軸
滬昆發展軸。加快滬昆高速鐵路建設,以長沙、南昌為中心,發展和培育城鎮集聚區,推進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株洲創新發展試驗區發展,加快沿線上饒、鷹潭景德鎮新餘宜春萍鄉、株洲、湘潭、婁底等城市的軌道交通、工程機械、航空製造、光伏光電、有色金屬、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粉末冶金、鋼鐵、食品等產業集羣和基地建設,加強旅遊合作發展,構建貫通城市羣東部和西南地區的聯動發展軸,成為連接東中西地區的重要通道。
京廣發展軸。提高京廣通道綜合運輸能力,依託沿線人力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原材料、裝備製造高技術產業,形成我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以武漢、長沙為龍頭,增強沿線孝感、咸寧、岳陽、株洲、衡陽等重要節點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帶動沿線城鎮協同發展,構建溝通南北的經濟發展軸,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冀、珠三角、中原經濟區等地區的經濟聯繫。
京九發展軸。依託京九通道,加快城市快速通道建設,發揮南昌、九江輻射帶動作用,推進昌九一體化發展,提升沿線麻城、蘄春、武穴、黃梅、德安、共青城永修豐城樟樹新幹峽江等中小城鎮的綜合經濟實力,立足特色資源優勢,共同建設贛北鄂東等地區的資源性產品生產及加工基地,成為聯繫京津冀、珠三角和海峽西岸等地區的重要通道。
二廣發展軸。以二廣高速、焦柳鐵路及蒙西至華中煤運鐵路為依託,以襄陽荊門、宜昌、荊州、常德、益陽、婁底等重要城市為節點,以各類高新區、開發區和承接產業轉移園區為載體,發展特色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深化區域合作,成為溝通北部灣經濟區和中原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等地區的重要軸線。 [9] 

長江中游城市羣組團發展

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支持長江中游城市羣與安徽省若干基礎條件好、聯繫比較緊密的省際毗鄰城市合作發展,加強規劃統籌和產業協作,促進基礎設施聯網、公共服務對接,建成長江中游城市羣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和示範區。
咸寧—岳陽—九江。立足區位優勢和合作基礎,重點推進跨界流域治理、省界市場建設、路網聯通和扶貧開發,鼓勵和支持通城平江、修水建設次區域合作示範區,共同加強幕阜山生態保護,全面深化基礎設施、產業佈局、商貿市場、文化旅遊生態環保一體化發展。
荊州—岳陽—常德—益陽。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進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鞏固提升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共同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和立體交通網絡,加強水域生態修復,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建設更加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
九江—黃岡—黃石。推進基礎設施和產業園區共建,開展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積極探索跨江、跨省合作新模式,拓展發展空間,促進城鄉統籌和跨區域融合發展,推動黃梅小池融入九江發展。
長沙、株洲、湘潭—新餘、宜春、萍鄉。共建湘贛開放合作試驗區,統籌規劃跨省市鐵路和高速公路、省際連接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際客運公交化建設,加強產業分工協作,打造湘贛邊界紅色旅遊帶和跨省產業合作示範區。

長江中游城市羣社會意義

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對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 
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展、我國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大背景下,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有利於跨區域整合優化資源要素,探索城市羣合作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培育形成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引導和帶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有利於深化長江流域經濟合作和開放開發,形成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協同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有利於共同保護長江水資源水環境,促進人水和諧綠色發展,引導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有利於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與社會和諧進步,使城鄉居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