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蘭傳説

(中國民間傳説)

鎖定
木蘭傳説,河南商丘市虞城、湖北武漢黃陂區地方傳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木蘭傳説是中國民間傳説之一,木蘭傳説始於隋唐時期,以早期中國民間口頭語言的流傳為主要特徵,後以出現完整簡練的文字形式為主要特徵。共有9個情節,該故事從隋代流傳,藴涵了一千多年來,各個歷史階段的歷史信息,涉及倫理、民俗、宗教、文學、藝術等多方面的內容,具有彌足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
2008年6月7日,木蘭傳説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Ⅰ-50。
中文名
木蘭傳説
外文名
Mulan legend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非遺編號
Ⅰ-50
非遺類別
民間文學
申報地區
河南商丘市虞城、湖北武漢黃陂區

木蘭傳説申報背景

2007年3月,商丘市虞城縣申報的《木蘭傳説》被列為第一批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 
2007年5月22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作出決定,正式命名虞城縣為“中國木蘭之鄉”,並同意商丘市虞城縣掛牌成立“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 [2] 
2007年6月6日,武漢市黃陂區申報的《木蘭傳説》被列為第一批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11月,黃陂區開始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申報《木蘭傳説》。
2008年6月7日,湖北武漢黃陂區和河南商丘市虞城縣共同申報的《木蘭傳説》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公示。

木蘭傳説歷史淵源

《木蘭傳説》故事產生於隋唐,古樂府所載《木蘭辭》乃唐初國師李藥師所作,此期為原生期,以早期民間口頭語言的流傳為主要特徵。此後以出現完整簡練的文字形式為主要特徵。最後以木蘭形象思想內涵的全面闡釋和表現形式的多樣化為主要特徵。元明清時代為衍進期,以木蘭思想倫理內涵的進一步強調、充實和木蘭形象更加文學藝術化為主要特徵。近現代為弘揚期,以突出木蘭思想情感中家國情懷的高尚精神為主要特徵。當代為流變期,以把木蘭傳説作為一種傳統的人文資源為主要特徵。

木蘭傳説故事內容

木蘭傳説姓氏之爭

商丘虞城木蘭祠 商丘虞城木蘭祠
花木蘭的故事流傳廣遠,一千多年以來有口皆碑,但對於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説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人説是姓魏(《大明一統志》《大清一統志》《河南通志》《歸德府志》《商丘縣誌》 [3]  《虞城縣誌》《亳州志》《完縣誌》等);有人説是複姓木蘭;有人説是姓朱(清《忠孝勇烈奇女傳》、民國《木蘭忠烈將軍救世真經》)。 [4] 
花木蘭的這一姓氏是在民間的俗稱,以為木蘭姓花,有三種可能:一個可能是因為木蘭本就是一種花名,花木蘭就是由木蘭花倒裝而來;再可能因為木蘭小名“花姑”,所以叫“花木蘭”;而最大的可能是因為明代戲劇家徐渭寫的雜劇《四聲猿》。 [4] 
《四聲猿》中有一折戲的名字叫《雌木蘭代父從軍》。這齣戲的劇情從北宋《樂府詩集》之《木蘭辭》演義而來,但在《木蘭辭》文中,木蘭是沒有姓氏的。出於戲劇演出的需要,徐渭給木蘭取了個“花”姓,突出了木蘭的女性美,他還將木蘭的父親冠以“花弧”的姓名,其實所謂“花弧”就是“花糊”的諧音,暗指姓名糊塗不清的意思,這是文學家慣用的手法。 [4] 
以後,京劇大師梅蘭芳改編京劇《木蘭從軍》,他當時較為慎重,在查閲資料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沒有給木蘭加上姓。直到解放後,豫劇藝術家常香玉將京劇《木蘭從軍》改編為豫劇,取名《花木蘭》,並在全國巡迴演出,還拍成電影,影響廣泛。至此,“花木蘭”這個稱謂在民間耳熟能詳,流傳開來,使大家就真誤以為木蘭就姓“花”了。 [4] 

木蘭傳説年代户籍

商丘虞城木蘭祠 商丘虞城木蘭祠
至於花木蘭的出生年代,宋代 程大冒在《演繁露》中則説她是唐初人。清代姚瑩在《康輶紀行》中説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時谷熟縣營郭鎮(今商丘虞城縣)人;清代宋翔鳳的 《過庭祿》以及《歸德府志》《亳州志》記載她是隋恭帝時人。而《黃陂縣誌》則記載她是唐貞觀年間人。
《河南通志》《歸德府志》和《亳州志》均説她是隋代宋州谷熟縣營郭鎮人,明代呂坤《閨範圖説》記載:“木蘭,商丘人。” [5] 大清一統志》説她是譙縣東魏村人。清代《亳州志》卷一 輿地志記載:“元候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記,將軍名木蘭,亳之譙人。睢陽境東南距八十里,曰營郭,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接 營郭今為營郭集,在商丘東南七十里。候有造以為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孝烈譙人。而故居在此,可見營郭之地今屬商丘,昔皆屬於譙境。” [6] 
清代小説《忠孝勇烈奇女傳》則聲稱木蘭是唐代黃州府西陵縣人。

木蘭傳説出處

木蘭傳説北魏説

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説,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遊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説明了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孃。
木蘭據説姓花,從小跟着父親讀書寫字,平日料理家務。她還喜歡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有一天,衙門裏的差役送來了徵兵的通知,要徵木蘭的父親去當兵。但父親年紀老邁,又怎能參軍打仗呢?木蘭沒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讓年老的父親去受苦,於是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木蘭父母雖不捨得女兒出征,但又無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蘭隨着隊伍,到了北方邊境。她擔心自己女扮男裝的秘密被人發現,故此處處加倍小心。白天行軍,木蘭緊緊地跟上隊伍,從不敢掉隊。夜晚宿營,她從來不敢脱衣服。作戰的時候,她憑着一身好武藝,總是衝殺在前。從軍十二年,木蘭屢建奇功,同伴們對她十分敬佩,讚揚她是個勇敢的好男兒。
戰爭結束了,皇帝召見有功的將士,論功行賞。但木蘭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財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馬,好讓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應,並派使者護送木蘭回去。
木蘭的父母聽説木蘭回來,非常歡喜,立刻趕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裏也殺豬宰羊,以慰勞為國立功的姐姐。木蘭回家後,脱下戰袍,換上女裝,梳好頭髮,出來向護送她回家的同伴們道謝。同伴們見木蘭原是女兒身,都萬分驚奇,沒想到共同戰鬥十二年的戰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7] 

木蘭傳説隋代説

隋恭帝義寧年間(公元578年4月),突厥犯邊,朝廷募兵,木蘭之父名在軍冊,木蘭看到父年老體弱,年幼便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十二年,屢建功勳,無人發覺她是女流。回來後,天子封尚書,木蘭不受,懇請省親。她帶領軍士返家後,脱去戰袍,換上閨裝,跟去的士兵大為驚訝,認為這是自古未聞的奇事,回報天子。天子聞訊立召木蘭回朝,欲納木蘭為妃。 [8]  木蘭以死上拒,撞死在金殿上。唐代,追贈她為“孝烈將軍”。後人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營廓鎮建造了木蘭祠。 [9] 

木蘭傳説唐代説

唐朝時期,花木蘭的父親魏震山曾是隋朝大將軍賀德璋麾下的右軍將軍,與賀德璋麾下的左軍將軍朱天祿關係甚篤,並義結金蘭。這個朱天祿,傳説其家鄉就在武漢市黃陂區木蘭山下。
後來,魏震山與朱天祿同時告病返鄉。因朱天祿的槍傷較重,魏震山就一路相送,將朱天祿送到木蘭山(當時叫青獅嶺)下。魏震山返回時,朱天祿送給他一株木蘭樹。後來,魏震山就將這株木蘭樹種於院內。花木蘭出生時,恰逢這株木蘭樹開花,因這個原因,魏震山給女兒取名木蘭。
木蘭14歲時,隨父親魏震山去黃陂拜訪朱天祿。朱天祿非常喜愛木蘭,魏震山就讓木蘭拜朱天祿為義父,在朱天祿家住下,跟隨義父學習槍法。花木蘭一住多年,稱義父為父,義母為母,其生活的青獅嶺周邊村民也都把懂事、武藝高強的木蘭當成朱天祿的親女兒來看待。後來,花木蘭代父從軍12載,立下赫赫戰功成為英雄,但由於楊廣逼婚而自盡。朱天祿及村民都非常悲痛,就在村中築廟紀念。故而,黃陂當地人稱花木蘭姓朱,是他們的同鄉人。
民國丙辰年(1916年)小説《木蘭忠烈將軍救世真經》記載:“乃是天上將星,自昔降生唐代,朱宅脱化女身”。父名朱壽甫,為朝廷節度使,母親趙氏夫人,其兄打仗犧牲,小弟還是一個幼兒,又恰逢突厥作亂,唐王召父領兵,父衰難勝其任,於是她“女扮男形,代父從徵”,從而成為“女中傑士,天上真仙”。 她的神仙封號是“救世天尊”,“奉旨驅邪輔正,專心護國佑民,凡遇人有劫難,暗中解救維殷”,然後“掌管善惡權衡”。 [10] 

木蘭傳説傳説版本

木蘭傳説商丘虞城版

商丘虞城木蘭故里 商丘虞城木蘭故里
據文獻記載和故老相傳,花木蘭故里就在商丘市虞城縣營廓鎮。北魏年間,柔然犯邊,朝廷募兵,木蘭之父名在軍冊,木蘭看到父年老體弱,年幼便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十二年,屢建功勳,無人發覺她是女流。回來後,天子封尚書,木蘭不受,懇請省親。她帶領軍士返家後,脱去戰袍,換上閨裝,跟去的士兵大為驚訝,認為這是自古未聞的奇事,回報天子。天子聞訊立召木蘭回朝,欲納木蘭為妃。 [3]  木蘭以死上拒,撞死在金殿上。唐代,追贈她為“孝烈將軍”。後人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營廓鎮建造了木蘭祠。 [9] 

木蘭傳説武漢黃陂版

現代人造景點—木蘭天池 現代人造景點—木蘭天池
武漢黃陂學校的校本教材中寫道:木蘭姓朱,出身於湖北黃陂木蘭山麓之雙龍鎮。其父朱天祿,時為千,母趙桂貞。世有朱木蘭與花木蘭之説,此事有由來:因木蘭在兩軍陣前,擒一番邦女子,名花阿珍,木蘭與其結為兄妹。花阿珍心儀木蘭少年英俊,願嫁木蘭,木蘭推辭不脱,無奈將自己之姓改為花,拒絕婚事。從此軍中將朱木蘭喚作花木蘭。 [11] 

木蘭傳説木蘭故里

木蘭傳説商丘虞城説

商丘虞城木蘭祠 商丘虞城木蘭祠
根據史料記載,無論是睢陽、譙、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商丘虞城縣營廓鎮周莊村小魏莊這個地方。唐代在此就已經建有木蘭廟,現稱木蘭祠,存有記載木蘭身世的元、清記事碑,並有木蘭當年辭世的陵墓。按照當地風俗,木蘭生前並未出閣,死後只能葬在自家地裏面。墳塋所在地就在木蘭祠附近,即如今的木蘭陵墓。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虞城當地老百姓都認為這天是花木蘭的生日,並舉辦廟會,共同祭奉花木蘭。
商丘虞城木蘭祠原稱“木蘭廟”,在唐初就已存在。唐朝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花木蘭被唐高宗與武則天追封為“孝烈將軍”。唐代大詩人杜牧就曾在此拜謁木蘭廟,寫下了《題木蘭廟》等傳世佳作。宋末因戰亂,虞城木蘭廟被毀。後金泰和年間(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今河南商丘虞城縣)營廓鎮酒都監鳥答撒忽刺重修大殿、獻殿各3間,並重塑木蘭像。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温倡儀,募捐2500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木蘭祠高僧堅讓、堅科等又募資修繕、擴建,祠宇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佔地400餘畝。一直到1940年代,木蘭祠還有殿房200餘間。另有祠地400餘畝,住持僧10餘人。祠圍牆內外,植有柏、槐。大門過道兩側,各有一泥塑高大戰馬。大殿內塑有木蘭閨裝坐像,現殿塑有戎裝像,後樓塑有木蘭全家像。祠殿內外,有歷代官府、名人撰文題詩書畫及60餘通香火碑。抗日戰爭時期皆毀於戰火。
1944年農曆六月十五日,國民黨一位姓田的軍官,以祠內藏有八路軍為由,縱火焚燬木蘭祠。現倖存祠碑兩通,一通為元代元統二年所立《孝烈將軍祠像辯證記》碑,另一通為清朝嘉慶十一年所立《孝烈將軍祠辨誤正名記》碑,詳細記載了木蘭身世、英績及歷代修祠情況。一千多年來,每逢木蘭的生日舊曆四月初八,地方官司吏率領耆老邦民,前來致祭,以緬懷英靈、教育後代。後來就沿襲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後三天的香火大廟會,四省交界百餘里的羣眾,紛紛前來趕會燒香,進行貿易,延續不衰。 [7] 
木蘭故里—商丘虞城木蘭祠堂石古代碑佐證 木蘭故里—商丘虞城木蘭祠堂石古代碑佐證
在歷史的數次劫難中,商丘市虞城縣木蘭祠保留下來兩通古碑,一座元代碑,一座清代碑。元代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立於大門內東側,高3.6米,寬l米,1982年又重修碑樓,頂為轎形,尖頂四脊,合瓦挑角,17層封檐,前後園門,古樸典雅。清朝《孝烈將軍祠辨誤正名記》碑,立於西側,高2.14米,寬0.78米,兩碑的主要內容都是考辨木蘭的時代、身世、事蹟等。
元代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上的文字仍清晰可辨。《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石碑,碑文後附有《木蘭辭》全詩。碑文開頭説:“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之譙人也……睢陽(今商丘)境南,東距八十里曰營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將軍生朝。”
虞城木蘭祠中最有價值的當屬這兩塊古碑,元代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立於大門內東側;清朝《孝烈將軍祠辨誤正名記》碑,立於大門外西側。兩碑的主要內容都是考證木蘭的時代、家鄉、事蹟等等。這兩塊碑是木蘭故里在虞城的最重要佐證,別的地方都沒有這樣可信的證據。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虞城縣營郭鎮當地老百姓都認為這天是花木蘭的生日,並舉辦廟會,共同祭祀“木蘭姑娘”的風俗在虞城當地流傳一千多年,並形成了一連七日的盛大廟會。 [7] 

木蘭傳説武漢黃陂説

湖北黃陂木蘭人造蒙古風情草原 湖北黃陂木蘭人造蒙古風情草原
西漢年間,花木蘭出生在黃陂縣雙龍鎮(今姚家集街道)。 [12] 
據當地人説,木蘭天池是花木蘭的外婆家,也是她小時候生活、習武的地方。進入木蘭天池景區,首先看到的是被山林圍繞的小天池。要從小天池上到大天池,途中要經過一段約長十里的峽谷線路,途中經過一個名為“聰明泉”的水井,傳説花木蘭小時候在此生活時曾喝過這個井水,後人見長大之後的木蘭將軍如此聰明,所以就將其取名為“聰明泉”了。上到大壩,大天池的壯闊景觀便出現眼前,氣勢比小天池大了數百倍之多,還可以坐上小船遊玩。走過石砌古樸的外婆橋,就來到了木蘭將軍外婆的“家”。 [12] 
據史料記載,木蘭山始稱於南朝齊時期(公元485年),因山上長滿木蘭花而得名。據清代馮集梧注“《太平寰宇記》記載:“黃州黃岡縣木蘭山,在縣西一百五十里,舊廢縣取此山為名,今有廟,在木蘭鄉。有好事者,因木蘭山木蘭縣之名與木蘭相同,於是加以附會,立廟於此。”繆鉞的《杜牧傳》也記載:“黃州城西北百五十里有木蘭山,南齊時曾在此設縣,名木蘭縣,梁朝改名曰梁安縣,隋又改為木蘭縣,唐朝併入黃岡縣。北朝有一首民間故事詩,名《木蘭詩》,寫木蘭男扮女裝、替父從軍、在塞外征戰十二年勝利歸來的英勇故事。木蘭是北方人,本與黃州無關,大概在木蘭故事流傳之後,有好事者,因木蘭山木蘭縣之名與木蘭相同,於是加以附會,立廟於此,以祀木蘭。杜牧也曾來此遊賞,作了一首《題木蘭廟詩》。” [13] 
登木蘭山途中,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綠簾石,當地學者編造説這是一個唐朝皇帝為表彰木蘭將軍而立的“木蘭將軍坊”,上面鐫刻着“忠孝勇節”四個大字。牌坊上還雕刻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圖案,但雙鳳在上,雙龍在下。
踏進山上的木蘭殿,在殿裏可以看見三尊大型的木蘭塑像,塑像形象各不相同,代表了木蘭將軍三個不同階段的形象,分別是從軍前、從軍時、以及成為將軍之後的形象。傳説木蘭山還是千年的香火聖地,從隋唐開始就存在佛道兩教,據説以前山上曾經有南天門、鬥姆宮、報恩殿、帝王宮、三清殿、三天門、金殿、玉皇閣……等“名勝”,黃陂政府經過精心施工建設之後,稱其為木蘭山古建築羣 [12] 
據悉,黃陂已制定對木蘭文化資源的四大爭奪挖掘戰略。 [12] 

木蘭傳説傳承價值

木蘭傳説 木蘭傳説
《木蘭傳説》故事傳説的主要價值在於:第一,該故事從隋代流傳,藴涵了中國一千多年各個歷史階段的信息,涉及倫理、民俗、宗教、文學、藝術等多方面,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
第二,該故事千百年來被打造為中國最古老的經典傳説之一,且在流傳的同時不斷被補充和創新,具有與時俱進的開放性素質以備提煉,富含優秀的思想資源可供挖掘,藴藏許多成功的創作經驗可資借鑑,在繁榮我們的文藝創作的同時,可以從時代要求出發,賦予它新的思想內涵,使之服務於當代“三個文明”建設。
第三,木蘭傳説所頌揚的以家國情懷為核心的“忠孝勇節”精神,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 ,極具現實意義。作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它是在黃陂獨特的歷史文化氛圍中發育成熟,既突出了“忠孝勇節”的主題,又驚險曲折神奇,並通過説唱、戲曲、影視等多種藝術創造向全國各地流傳,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木蘭傳説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武漢市黃陂區文化館、延安市寶塔區文化館、虞城縣文化館獲得“木蘭傳説”保護單位資格。 [14] 
2023年10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公告,該項目入選2981家評估合格的保護單位名單。 [15]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木蘭傳説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武漢市黃陂區文化館(武漢市黃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