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瀾滄江

(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

鎖定
瀾滄江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唐古拉山東北部,流經西藏雲南兩省區,出中國國境後被稱為湄公河,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 [6] 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是東南亞最大的國際河流。幹流全長4880km,流域集水總面積81×104km2。中國境內幹流長為2161km,集水面積為167487km2 [7]  西部以怒山(南段碧羅雪山)、邦馬山等山脊線與怒江分界,東部則以雲嶺、無量山等山地分別與金沙江、紅河分水。瀾滄江縱貫橫斷山脈,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南北走向的河流。 [1] 
流域地貌類型複雜多樣,不同的地貌類型以及地勢高低、坡度大小、山川走向,直接影響着水熱條件的再分配。河流上、中、下游自然環境差異顯著,從地勢上看,流域由北向南呈階梯狀下降趨勢,其主體地貌特徵表現為高山峽谷相間。隨山脈南延,山川間距由上游向下逐漸展寬,上緊下疏如帚狀。 [1]  [6] 
中文名
瀾滄江 [2] 
外文名
Lancang river
別    名
東方多瑙河 [3] 
所屬水系
瀾滄江—湄公河水系 [2] 
地理位置
東亞,東南亞 [1] 
流經地區
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 [1] 
發源地
青藏高原 [1] 
主要支流
黑惠江
主要支流
羅閘河
威遠江
流沙河
南阿河 展開
主要支流
羅閘河
威遠江
流沙河
南阿河
補遠江
南臘河等 [1]  收起
河    長
4880 km [1] 
平均流量
2180 m³/s [1] 
面    積
810000 km² [1] 
注    入
南海 [1] 

瀾滄江流經區域

瀾滄江是典型的南向流向河流,隨着河流由北向南的流動,所經流域,幾乎包括了世界上除戈壁和沙漠以外的所有自然景觀和氣候類型。在人文社會方面,流域區為多民族集聚地區,僅雲南段流域內就分佈有傣族、白族、布依族、彝族等16個少數民族,而且其中的傣族、布依族、獨龍族均為跨境民族。各少數民族的習俗風情、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各具特色,並多與當地的自然環境背境溶為一體。 [4] 

瀾滄江河流源區

瀾滄江 瀾滄江
各種資料上記載的關於瀾滄江的源頭有十幾種説法,而以不同源頭為起點的河流長度也有多種,估測的長度從4200公里到最長4880公里不等。發源於唐古拉山北側的扎納日根山脈,查加日瑪峯(藏語,意為“多彩的山”)南坡,莫雲灘深處的扎阿曲,位於東經94°41′44″、北緯33°42′31″、海拔5224米的拉賽貢瑪的功德木扎山上,位於玉樹州雜多縣境內。 [5] 
遙感專家劉少創探測的結果是,瀾滄江源頭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吉富山,海拔5200米,地理座標是東經94度40分52秒,北緯33度45分48秒。從這裏算起,瀾滄江(湄公河)的長度是4909公里。 [5] 
青海省內幹流長444.1公里,省內流域河流總長2055.2公里,流域面積37482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07億立方米, [2]  集水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條。主要支流有子曲和解曲等。雜曲(藏語,意為“水流眾多”)南流入西藏自治區,出省境處年均流量148立方米/秒,省內天然落差1544米。 [5] 
瀾滄江源區,河網縱橫,水流雜亂,湖沼密佈。雜曲河流經的地區有險灘、深谷、原始林區、平川,這裏地形複雜,冰峯高聳,沼澤遍佈,景緻萬千。 [5] 
瀾滄江源區氣候,具有寒冷、乾燥、風大、輻射強、冷季漫長、無絕對無霜期等特點。年平均氣温一般在6.0℃~-4.0℃之間,但大部分地區在0℃以下,降水空間分自有東南向西北遞減,流域東部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上,西部年降水量在250毫米左右。年內降水分佈具有冷季少,暖季多的特點。 [5] 

瀾滄江地貌特徵

瀾滄江上游地貌特徵

(1)河源區地貌特
河源區指青海雜多縣城以上的流域地區。該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屬高原草甸區。主要地貌類型有: [3]  河谷平原、高山和冰川。河谷平原指幹、支流兩邊的河谷,平均海拔4500米,其特點是地面平坦,相對高差不大,地面坡度小於10度,河谷平均分佈有沼澤地。高山是河源區的主要地貌類型。高山的海拔高度為4500~5800米。按地面起伏的不同可分為高海拔丘陵(起伏小於200米)、小起伏山(起伏在200~500米)、中起伏高山(起伏在500~1000米)和大起伏高山(起伏大於1000米)。這些不同起伏的高山與河谷相間分佈。冰川在河源區的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集中分佈在北部邊界區海拔5500米以上的大起伏高山上。這些冰川基本上屬山谷冰川。 [2] 
(2)雜多-昌都段流域地貌特徵
雜多一昌都是瀾滄江上游的一部分,它與河源區合起來稱為瀾滄江上游。該區段流域地貌是由河源區的高山一河谷平原地貌向中游的高山-峽谷地貌過渡類型,也是青藏高原向橫斷山區的地貌類型過渡。自雜多縣城向下至青海與西藏邊界地區為高山與寬谷相間,河谷寬廣,沿程有河島、河漫灘發育,河谷平均高程為3500~4000米,兩岸高山海拔在5000米。自青海與西藏邊界至昌都段,兩岸山地海拔5000~5500米,河牀高程3150~3500米,形成一些深切500~1000米的“V”型峽谷,這已顯出高山一峽谷地貌。 [2] 

瀾滄江中游地貌特徵

自昌都向下至雲南功果橋為瀾滄江中游。該地區為典型的高山一峽谷地貌。高山與峽谷相間,地形起伏大,流域狹窄。該地區位於橫斷山三江並流區,高山與峽谷的相對高差為3000~4000米。河谷兩岸主要山峯在海拔5500米以上。這一段主河道枯水位自上而下為3150~1240米。瀾滄江中游流域區段既是全流域相對高差最大的區段又是全流域最窄區段。起伏最大段是雲南德欽的溜筒江口,其枯水位為2054米,而其右岸的梅里雪山主峯海拔為6740米,其相對高差達4686米。流域最狹窄地段為雲南的雲嶺附近,兩岸分水嶺只有20~25公里。 [2] 

瀾滄江下游地貌特徵

瀾滄江下游河段為功果橋以下至南阿河口。功果橋以下至景雲橋為中山寬谷區,是青藏高原向雲貴高原的過渡帶。該區域地形破碎,河谷切割強烈,主河谷仍為“V”型,高山峽谷相對高差為3500~1000米。景雲橋至南阿河口,呈中低山一寬谷(盆地)地貌景觀。海拔500~1000米,河谷底寬150~300米,最大可達800~1200米。有一些小盆地散佈在山間。該段河谷的發育和水系展布總的仍受橫斷山脈南的“帚”形山系控制,但流水的侵蝕切割作用也起了很大作用。 [2] 

瀾滄江水系與徑流

瀾滄江河道與水系

瀾滄江一湄公河屬太平洋水系。昌都以北分東、西源。東源扎曲長518公里,西源昂曲長364公里。 [2] 
瀾滄江上游幹流長565.4公里。在青海省內幹流長448公里,河谷寬廣,河島、漫灘汊流發育,水流平緩。上游西藏境內部分的幹流平均比降4.0%~4.5%,最大達10%~15%,是全流域比降最大地段,為幹流全程平均值的10~15倍。該段水系較發育,干支流多以斜交相匯,呈“樹枝”狀分佈格局。 [2] 
瀾滄江中游是高山峽谷區,主河谷深切是典型的“V”型谷。水系多沿斷層發育,西岸支流短小,與幹流直交,水系結構呈“非”字型排列,屬“羽狀”水系。 [2] 
瀾滄江下游處於中山峽谷、中低山寬谷地貌區,河谷仍以“V”型為主,沿程時寬時窄變化。河谷寬150~300米,最大可達800~1200米;水面寬50~100米,最大可達100~150米。河牀平均比降0.9%,最大可達8%~11%。河谷發育和水系展布仍受橫斷山脈南部的“帚”形山系控制,水系特徵不典型。 [2] 
從南阿河口至班科龍361公里中,總計有險灘100個,較大的有54個,該段主河谷仍以“V”型為主,河牀穩定,河槽單一,平均比降0.42%。兩岸主要山體以南北向為主,沿其山麓發育的支流多呈東西流向與主河道斜交。總的水系特徵不典型。 [2] 
從班科龍向下至柬老邊境,湄公河沿呵叻高原邊緣流動。從會曬至南通河口段,東岸為迎風坡,是全流域最大降雨帶,水系發育,沿程不斷有較大支流匯入幹流。西岸為呵叻高原背風坡,降水較少,水系不發育,幾乎沒有較大的支流匯入幹流。因此,該區段流域的水系總體呈“梳狀”,支流水系多呈“樹枝”狀。但總的水系特徵不明顯。湄公河干流離開呵叻高原的東南緣進入下游低地,主河道彎曲,河谷寬淺,河網特別發育,支流水系以“樹枝”狀為主。主河道水流分散,邊灘心灘密佈,並有較大的江心島,具有遊蕩型河流的“辮”狀水系特徵。 [2] 
在金邊洞裏薩湖匯入湄公河干流主河道後,湄公河主河又分為兩支。東側一支水量最大,河道水系更混亂,仍叫湄公河;西側一支稱巴薩河,兩者各佔湄公河入海總徑流量的80%和20%,至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湄公河最終分成八條支流匯入南中國海。這裏幹流主河道為“辮”狀水系,低地內因人工渠網發達,水系呈格狀,低地外支流水系呈“樹枝”狀展布。 [2] 
三角洲主要人工渠道(18~60米寬)總長度達1575米,次要渠道(8~18米寬)總長度達480公里。 [2] 

瀾滄江徑流特徵

1.河流補給:
在河流補給的動態特徵方面,瀾滄江上游地區屬地下水一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高原面上有寒凍風化層和較厚的草甸層,滲透作用強,冰雪融水多滲入地下,以地下水的形式補給河流,春季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秋、冬則以雨水和地下水補給為主,兩者約各佔年河川徑流量的50%。河川徑流年際變化緩和,年內變化與氣温變化有較好的一致性,如河流最高水位的7月、8月,也是該區高温、多雨時段。瀾滄江中游雨水補給成分逐漸增大,河川徑流屬雨水一地下水混合補給類型。但因兩岸山地海拔5500~6000米,有終年積雪,兩岸短小的支流仍屬冰雪融水補給類型。瀾滄江下游流域主要為亞熱帶、熱帶氣候,雨水補給居主導地位,愈向下遊,徑流年內分配愈集中,秋季徑流較春季多。 [2] 
2.徑流時間變化:
舊州水文站以上地區,受冰雪融水補給作用,河川徑流年內變化相對和緩,枯季(11~次年4月)年徑流總量的比例小於20%。舊州站到金邊區間的廣大流域區,河川徑流年內變化主要受西南季風降雨控制。年內、年際非均勻變化明顯,且支流大於幹流。 [2] 
在金邊以下區間,因受洞裏薩湖的枯季調節和潮汐影響,河川徑流年內、年際變化相對和緩。在越南三角洲地區,9月河川徑流量較3月季風降水開始前約增大30倍。河川徑流的豐水期、枯水期變化特徵是:瀾滄江流域的舊州站以上的地區,流域狹長,水面積小,彙集水量少,徑流年際變化主要受上游來水影響,其豐水、枯水出現的年份大多數也是同期的;舊州站以下,隨支流增多,彙集水量增大,下墊面的氣候條件差異性大,其豐、枯水年出現的年份有所不同。下湄公河流域,豐水年徑流量為平水年的110%稍多,而枯水年則尚不及平水年的90%。豐、平、枯水年的分佈情況在萬象大約是25%、50%、25%,在桔井為20%、60%、20%。 [2] 
3.徑流空間分佈
河川徑流的空間分佈除受降水這一主導因素影響外,還與下墊面自然地理要素和人類活動因素等密切相關。因此,其空間非均勻變化較時程分配複雜多樣。總的分佈規律是:流域單位面積擁有水量下游大於上游,左岸(迎風坡)大於右岸(背風坡);高山峽谷區的谷地屬少水區;呵叻高原是最突出的少水區,也是全流域單位面積產水量最小區。桑河流域是最大豐水區,也是全流域單位面積產水量最大區。 [2] 
4.流域徑流分佈
六個流域國對湄公河水量貢獻大小排序是:老撾、柬埔寨、泰國、中國、越南、緬甸。按一級支流劃分,最大來水區是桑河流域,佔總徑流量4750億立方米的16.7%。以流域總面積81萬平方公里計算,平均徑流模數為58.64萬立方米/平方公里。按一級支流流域統計,全流域最大單位面積產水量是南屯河,為172.6萬立方米/平方公里,最小是蒙河,為23.89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前者為後者的7.2倍,均出現在下湄公河中游地區。在瀾滄江流域,最大值在門巴羅河,為63.02萬立方米/平方公里,最小值在色曲河,為24.07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前者為後者的2.63倍。反映了全流域河川徑流的沿程變化和各區間的增量變化。 [2] 

瀾滄江氣候

瀾滄江流域,德欽以下年均氣温在10℃以上,各月氣温都在8℃以上,月最高氣温在6月,月最低氣温在1月;德欽以上地區年均氣温在10℃以下,月平均最低氣温在0℃以下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高氣温出現在7月。源頭雜多的年均氣温只0.2℃,1月氣温-11.3℃,7月氣温也僅10.69℃,都是全流域最低的地區。 [2] 
下湄公河流域年平均氣温都在25℃以上,各月平均氣温都在20℃以上,月氣温最高出現在5月份,月氣温最低出現在12-次年1月,2~5月氣温漸升高,6~12月氣温漸降低。湄公河低地地區全年氣温都較高。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的氣候受大的天氣背景季風影響比較大;緯度、海拔、地形對流域的氣候也起着重大作用,其中以地形對降水的影響最為明顯。 [2] 
整個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幾乎都受季風的影響;源頭受影響最小,下游最大,自源頭向下遊所受影響愈來愈大。流域冬季受乾冷的季風控制,天氣晴朗乾燥;夏季受濕熱的西南季風控制,雲雨較多。冬、夏天氣完全不同,春、秋存在兩種天氣的過渡季節,且過渡期比較短,故把一年劃分為乾季雨季 [2] 
瀾滄江流域 瀾滄江流域
上、下流域由於受西南季風來臨的早遲及影響程度不一樣,其幹、雨季起始時間及長短也有差別。下湄公河流域5~10月為雨季,11~次年4月為乾季;瀾滄江下游和湄公河流域相近;瀾滄江中游6~10月為雨季,11~次年5月為乾季;瀾滄江上游為高寒乾旱區,一年之中只有6、7、8三個月降水稍多一些,在100多毫米,其他月份水更少,幹、雨季不十分明顯。受緯度和西南季風的影響,氣温和降水總體上有自下游向上遊遞減的趨勢,即下游的降水和氣温比上游高,局部受地形影響則有所不同。西南季風帶來的潮濕氣流北上過程中,由於沿程的降雨,所含水流在遞減,這就導致了降雨沿程也有遞減的趨勢。如瀾滄江上游年降水低於1000毫米,下游在1500毫米左右,而下湄公河流域年均降雨則大於1500毫米。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自下游向上遊總體上顯現出降水和温度的遞減規律,但局部地區受地形影響非常大。潮濕氣流遇到較高的山地和高原,在爬升過程中會在迎風坡產生大量的降雨稱為“地形雨”。迎風坡的背面地區地形較低,降雨較少稱為“雨影區”。流域受地形影響形成明顯的雨影區有:大湖區呵叻高原、瀾滄江中游河谷地區。 [2] 
大湖區位於豆蔻山象山山脈的東面,呵叻高原位於他念他翁山比克勞山脈東面及巒山--碧差汶山的東側,瀾滄江中游河谷位於高黎貢山東面和怒山山脈的東側。它們都處於西南季風的背風雨影區,降水比較少,瀾滄江中游的滇藏交界處的河谷內降雨量不到400毫米。瀾滄江中游的高山夾峙的河谷部分區段不僅處於雨影區降水少,甚至還受焚風效應的作用形成乾熱河谷。地形對氣温影響的是在一些迎風坡多雨區,不僅是海拔高,降雨本身也使氣温下降明顯,如北松、川壙各月和平均氣温比同緯度其他地區偏低明顯。北松常年氣温在17~22℃之間,成為著名的避暑勝地。呵叻高原降雨少,常年的氣温也較高,受雨影區的影響明顯。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的濕度分佈和年內變化規律和降水的變化規律呈現較好的一致性。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