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

鎖定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英文:Life expectancy)是指假若當前的分年齡死亡率保持不變,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它以當前分年齡死亡率為基礎計算,但實際上,死亡率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平均預期壽命是一個假定的指標。
2020年10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十三五”衞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情況發佈會。從2015年到2019年底,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也就是説4年提高了1歲。 [1] 
2021年3月5日消息,“十三五”期間,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提高了1歲。政府工作報告在“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概述中提出,人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 [8] 
2022年1月10日,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印發的《“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顯示2025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8.3歲。 [12] 
中文名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
外文名
Life expectancy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定義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示意圖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示意圖
平均預期壽命是在一定的年齡別死亡率水平下,活到確切年齡X歲以後,平均還能繼續生存的年數,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和地區居民健康水平的一個指標。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社會經濟條件、衞生醫療水平限制着人們的壽命。所以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期,人類壽命的長短有着很大的差別;同時,由於體質、遺傳因素、生活條件等個人差異,也使每個人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 [2] 
這個指標與性別、年齡、種族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常常需要分別計算。平均預期壽命是我們最常用的預期壽命指標,它表明了新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是度量人口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壽命的長短受兩方面的制約。一方面,社會經濟條件、衞生醫療水平限制着人們的壽命,所以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期,壽命的長短有着很大的差別;另一方面,由於體質、遺傳因素、生活條件等個人差異,也使每個人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因此,雖然難以預測具體某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但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並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預期每個人出生時平均可存活的年數。這就是人口平均預期壽命。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意義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及醫療衞生服務水平的指標。公元前歐洲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僅20歲左右,以後持續緩慢地延長,1850年左右達到40歲,即在漫長的近2000年的歷史中終於延長了一倍。按此計算,平均每百年不過增壽一歲而已。這種極其緩慢的增長速度,顯然與古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緩慢有關。19世紀是一個轉折點,隨着工業化革命,社會生產力的解放,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迅速上升!自1850年以來的100多年內,歐洲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大約增加了三十多歲,按1977年聯合國人口年鑑所示,已達到平均72歲的水平,這同醫療技術的進步和衞生環境的改善是分不開的。特別是抗生素的發現和免疫接種術的應用,撲滅了曾使古代人口大批死亡的各種流行性傳染病(如霍亂天花鼠疫等),使得歐洲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在本世紀內以平均每十年的增長達到2.3歲左右的速度,與古代形成鮮明的對照。 [2]  [3-5]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計算方法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計算要用到一連串的數學公式。如果用文字來描述,則計算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方法就是:對同時出生的一批人進行追蹤調查,分別記下他們在各年齡段的死亡人數直至最後一個人的壽命結束,然後根據這一批人活到各種不同年齡的人數來計算人口的平均壽命。用這批人的平均壽命來假設一代人的平均壽命即為平均預期壽命。由於事實上要跟蹤同時出生的一批人的整個完整的生命過程有很大的困難,在實際計算時,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齡人口的死亡率水平,來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齡的死亡率水平,然後計算出各年齡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數,由此推算出這一年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因此,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與同時代的死亡率水平有關。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中國情況

2005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2.95歲,其中男性平均預期壽命70.83歲,女性平均預期壽命75.25歲。
2010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4.83歲,其中男性平均預期壽命72.38歲,女性平均預期壽命77.37歲。
2015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6.34歲,其中男性平均預期壽命73.64歲,女性平均預期壽命79.43歲。 [16] 
2018年6月,國家衞健委發佈《2017年我國衞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6年的76.5歲提高到76.7歲,嬰兒死亡率從7.5‰下降到6.8‰,孕產婦死亡率從19.9/10萬下降到19.6/10萬。 [6] 
2020年10月14日,國家衞健委發佈統計公報,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比2015年提高0.96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見證了“十三五”時期中國醫療衞生體系的不斷提升。 [7] 
2020年10月28日,國新辦舉行“十三五”衞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情況發佈會。從2015年到2019年底,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也就是説4年提高了1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從20.1/10萬、8.1‰、10.7‰降至17.8/10萬、5.6‰、7.8‰,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個人衞生支出佔衞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28.4%,健康中國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1] 
2021年12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終期統計監測報告,女性平均預期壽命突破80歲。繼2000年中國進入長壽國家行列之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高,其中,女性人均預期壽命從2010年的77.37歲提高到2015年的79.43歲,2020年進一步提高到80.88歲。2020年,城鎮單位女性就業人員為6779.4萬人,比2010年增加1917.9萬人,增長39.5%。女性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3.5%,實現《綱要》“保持在40%以上”的目標。 [11] 
2020年江蘇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9.32歲
江蘇省統計局2月9日發佈最新的統計數據,根據2020年江蘇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全省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9.32歲,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的76.63歲提高了2.69歲。 [13] 
2022年4月7日,國家衞生健康委就中國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建設健康城市做法和成效舉行新聞發佈會,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 [14] 
2023年4月12日消息,五年來,青海省人均預期壽命由2017年的71.7歲增至73.97歲。 [17]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各國情況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美國

2021年7月21日(當地時間),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佈報告顯示,美國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下降1.5歲至77.3歲,該降幅是自二戰以來的最大降幅。報告顯示:
2020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3歲,比2019年下降1.5歲。其中,男性預期壽命為74.5歲,比2019年下降1.8歲;女性預期壽命為80.2歲,比2019年下降1.2歲。
2020年,美國拉丁裔預期壽命為78.8歲,跟2019年相比降幅達3歲;美國非裔預期壽命為71.8歲,降幅為2.9歲;美國白人預期壽命為77.6歲,降幅為1.2歲。 [9] 
據統計,美國人均預期壽命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呈增長趨勢,在2015年後,人均預期壽命開始保持水平、維持在78.7歲左右。 [9]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韓國

2021年12月13日,韓聯社消息,韓國統計廳近日發佈一份報告顯示,2070年韓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增至91.2歲,男女分別為89.5歲和92.8歲。
這比2020年的83.5歲增加7.7年。韓統計廳預測,2065年至2070年韓國人平均預期壽命為90.9歲,在經合組織(OECD)38個成員國中最高。
據報道,假設出生率、預期壽命、國際流動均為中位值,2070年韓國人口將為3766萬人,比2020年減少1418萬人。但從財政方面來看,經濟活動人口逐漸減少,而隨着預期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口所佔比重會增加,這將給經濟帶來不少壓力。2070年韓國總人口中勞動年齡人口將佔46.1%,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唯一跌至50%以下。
韓統計廳預測,2024年韓國平均總和生育率降至0.7之後,2070年將反彈至1.21。若生育率維持2020年(0.84)水平,2070年韓國人口將減少到3478萬人,2120年再減少到1431萬人。 [10]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歐盟

2022年4月27日,歐盟統計局發佈公告,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歐盟人均預期壽命為80.4歲,較2019年下降0.9歲。公告顯示,2020年歐盟男性人均預期壽命為77.5歲,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為83.2歲;與2019年相比,男性人均預期壽命下降1歲,女性人均預期壽命下降0.8歲。就歐盟27個成員國而言,法國科西嘉島“拔得頭籌”,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84歲,其次是西班牙巴利阿里羣島希臘伊庇魯斯地區,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分別為83.9歲和83.8歲。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