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黎敏

鎖定
劉黎敏,1976年出生,武漢市人,中國女子游泳運動員,國際級運動健將,主項為蝶泳。
她曾經多次獲得游泳世錦賽的金牌。在1996年的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劉黎敏在女子100米蝶泳比賽中,以0.01秒之差屈居亞軍。1999年,劉黎敏退役後赴美國內華達州大學讀書,取得碩士學位後,她進入該州旅遊局工作,自己投資創辦了高山教育協會。
中文名
劉黎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武漢市
出生日期
1976年
畢業院校
美國內華達州大學
運動項目
游泳
所屬運動隊
國家隊
專業特點
蝶泳
主要獎項
1993年,西班牙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0米蝶泳冠軍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100米蝶泳亞軍
1997年,世界短池錦標賽200米蝶泳冠軍
重要事件
多次獲得游泳世錦賽的金牌。
性    別

劉黎敏簡介

劉黎敏 劉黎敏
2004年6月9日晚,前游泳運動員劉黎敏作客北京華奧星空網站。介紹她的昔日遊泳生涯和在美國求學生活的經歷。

劉黎敏早年經歷

劉黎敏5歲開始學游泳,成名戰是1994年的羅馬游泳世錦賽,她一人獨奪得女子100米和200米蝶泳金牌,並與隊友合作奪得4×100米混合游泳金牌,打破了世界紀錄。在那一年,世界泳壇稱劉黎敏為中國蝶後。
1998年劉黎敏到美國上大學,參加了兩屆全美大學生運動會,拿到三個冠軍,一個亞軍。那幾年,劉黎敏並未退役,在美國邊讀書邊跟美國的國家隊選手比賽,又不斷的回國參加全國大賽,從1999年到2000年,她的世界排名一直保持在前二位。隨後參加了悉尼奧運會,但因傷病未能奪得獎牌。
正是游泳生涯的成功與挫折讓劉黎敏領悟到了人生的很多哲理,也正是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讓她在美國的學習與工作中能克服一切困難,並保持着一顆平常心。
夫君是一名美籍猶太人,漢語名字叫夏互輝。是哈佛大學博士,曾在北京大學進行學術研究多年,精通漢語。

劉黎敏獲獎記錄

1991年,城運會100米、200米蝶泳冠軍
劉黎敏 劉黎敏
1992年,全國游泳錦標賽100米、200米蝶泳冠軍
1993年,世界盃游泳系列賽上海站200米蝶泳冠軍;北京站100米蝶泳冠軍
1993年,第7屆全運會100米、200米蝶泳冠軍
1993年,西班牙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0米蝶泳冠軍
1994年,羅馬世錦賽100米、200米蝶泳冠軍;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
1994年,廣島亞運會100米、200米蝶泳冠軍
1995年,巴塞羅那國際游泳大獎賽200米蝶泳冠軍
1995年,福岡世界大學生運動會100米蝶泳冠軍;200米蝶泳亞軍
劉黎敏 劉黎敏
1995年,里約熱內盧舉行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200米蝶泳亞軍
1995年,被評為“國內體育十佳運動員”,獲“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湖北省新長征突擊手標兵”、“湖北省三八紅旗手”、“湖北省第三屆突出青年”、“湖北省勞動模範”稱號
1996年,世界盃短池游泳系列賽香港站50米、100米蝶泳冠軍;北京站50米自由泳、200米蝶泳冠軍
1996年,天津全國游泳冠軍賽100米蝶泳冠軍;200米蝶泳亞軍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100米蝶泳亞軍
1997年,世界短池錦標賽200米蝶泳冠軍
2000年,濟南全國游泳冠軍賽暨奧運會達標賽200米蝶泳亞軍
1993年來,連續5年被評為“湖北省十佳運動員”

劉黎敏三個“自我”

“肯定自我、創造自我、超越自我,我的運動員生涯可以這樣概括。”世界冠軍、武漢籍“女蝶王”劉黎敏這樣對湖北省體育運動學校的師弟師妹説。

劉黎敏肯定自我

劉黎敏這樣認為,“肯定自我”就是失敗後仍要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要放棄。劉黎敏表示,在她的游泳生涯初期,她也曾遇到過挫折,但她的態度是:“輸了再來,可怕的是輸了不敢再來。”

劉黎敏創造自我

作為中國游泳鼎盛時期的“五朵金花”之一,劉黎敏創造了自己運動生涯的輝煌,但她同時坦承,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1996年奧運會以0.01秒屈居亞軍。她説:“這反而幫助了我成長,放棄了過去的榮譽,開始新的生活。”

劉黎敏超越自我

劉黎敏 劉黎敏
劉黎敏認為,以運動員的身份在美國留學是她超越自我的開始。劉黎敏説,這一時期對她來説非常艱苦,因為她不僅要過語言關,學習文化課,還要參加訓練和比賽。期間,劉黎敏兩次奪得全美大學生錦標賽冠軍。
當時,處於低谷的中國游泳隊要求劉黎敏復出參加悉尼奧運會,她不得不在美國接受她的教練趙戈(後來的國家隊總教練)的訓練計劃,晚上通過電子郵件向趙戈彙報訓練情況。她表示,這段時間她的訓練完全是自覺和自律的。

劉黎敏運動生涯

“有時候覺得好慘啊,但我適應得很快”
1997年第八屆全運會後,劉黎敏離開了中國游泳隊,準備進大學學習。經朋友幫助聯繫,美國內華達州州立大學雷諾學院願意向她提供全額獎學金,條件是劉黎敏必須代表學院參加全美大學生游泳錦標賽,這樣劉黎敏就於1998年8月到了美國。
回顧初到美國的日子,劉黎敏説:“那時,我的確滿辛苦的,又要上課,又要參加訓練,每天睡眠時間只有5、6個小時。”美國大學生選手的作息安排和國內不一樣,國內游泳隊員不出早操,一般是早上7點多起牀,然後吃早飯,8點半去游泳館,9點多開始訓練,而美國大學生選手要出早操,一般是5點半起牀,6點到7點半出操訓練,然後用早餐,9點鐘上課,有時候因為訓練結束得比較晚,為了不耽誤上課,早餐也只好放棄。下午2點到4點還有一堂訓練課。晚上則是在圖書館裏做作業,或是在公寓裏看書。由於英語基礎較差,劉黎敏不得不在晚上突擊英語,往往要學到夜裏11、12點鐘方能睡覺。
最令劉黎敏難忘的,是那條從公寓通往游泳館的蜿蜒小徑。她説:“雷諾學院的游泳館建在一個小山坡上,從我住的公寓到游泳館大約需要走10分鐘,有時候,教練會開車接我們去游泳館,但多數時候是我自己走過去。”寒冬臘月,天地間還是漆黑一團,形單影隻的劉黎敏已經踏上那條蜿蜒小徑。腳下是滑膩膩的積雪,有的地方還結成堅硬的冰碴,撲面而來的是乾冷的寒風,到游泳館之前,要通過一個小天橋,為了防止滑倒,每回過天橋時,劉黎敏都小心翼翼地扶住天橋的欄杆。在我採訪她時,她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説:“有好幾次我腦海中都閃過‘好慘呀’這樣的念頭。”
不過她很快適應了新的生活,説到這一點,劉黎敏顯得頗為自豪。“雖然我也喊苦啊累啊,不願意出早操,但是每天早上還是得起來。我也説不清我是什麼時候開始適應這種生活的,反正蠻快的,因為我覺得,你不能等待環境適應你,你必須去主動適應環境,適應得越早,你就活得越順暢。”
“美國‘硬件’強,中國‘軟件’好” 
有了在美國近兩年的訓練比賽經歷,劉黎敏對中美兩國游泳狀況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她認為美國“硬件”強於中國,但是中國“軟件”要比美國好。她説:“美國是世界游泳大國,游泳池內的設施都很完善。比如雷諾學院,在美國只是一箇中小型大學,可運動項目卻發展得十分齊全,有網球場、棒球場,還有一個能坐一萬多人的大體育館。
學校建有網球隊、滑雪隊、籃球隊、女排隊、橄欖球隊,游泳池,也有室內游泳池和跳水池,水温常年有保證。不足的地方是他們的專項力量訓練設施不如國內,他們那兒沒有專項鐵片拉力器,這是我們中國游泳選手喜歡使用的一種訓練器械,但是他們有很大的健身房,我們憑着學生卡,可以隨便進去練習。這是他們的硬件強於我們的地方。
但是他們的軟件就是教練員的水平不如我們。我到美國後一個特別深的感受就是他們教練員的專業水平不如我們國內教練高,因為他們大多 既不是專業運動員出身,所學的專業也不是體育專業,往往學的是心理學或其他專業,所以他們對一些技術問題了解得不是很透,甚至還不如我瞭解得多。
另外一點就是他們指導訓練時比較隨意,沒有一個周密的計劃。高興了,讓你遊一個3000米,不高興了,讓你衝幾個50米或100米就完了。不像我們國內教練,對運動員的瞭解非常細緻,照顧也非常周到。”
至於後勤治療保障工作,劉黎敏認為美國也不如國內。她説,美國運動隊裏沒有專門的按摩師,只有一個訓練室(trainroom),在裏面服務的多半是一些略懂一點體育醫療常識的大學生。如果你在訓練中扭了腰或是傷了肩,到那裏進行治療,他們會“啪”地給你一袋冰,讓你裹在傷痛處,就完事大吉了。不像中國游泳隊,隊裏有專門的按摩師,每次比賽完,按摩師都會為你進行全身按摩,常常要按摩一兩個小時,直到你全身肌肉完全放鬆為止。
不管我讓她遊什麼項目,她從來沒有輸過
美國游泳以比賽為主,用比賽帶動訓練,劉黎敏對這一點體會很深。她説:“原來我在國內的時候,一年只有兩次比賽,上半年是全國游泳冠軍賽,下半年是全國游泳錦標賽,每次比賽要持續4到6天,時間拉得很長,賽前我們要做很系統的準備,比賽時,我只遊兩個項目,100蝶和200蝶,就是加上預賽,也只下4次水,平均每3天下兩次水,強度不算很高。而在美國比賽次數比國內起碼增加了3、4倍。他們的游泳賽季通常從每年9月開始,到第二年的3月結束,期間大大小小有11到12次比賽,每次比賽,長的比3天,短的只有1天。由於隊里人手不足,我除了遊我的主項100蝶、200蝶外,還要遊200自、400自、200仰、200混,還有幾個接力項目,算下來3天比賽要下12次水,強度比國內大多了。”
在美國,除了全美大學生游泳錦標賽(NCAA)外,還經常舉行兩所大學的雙邊對抗賽。雷諾學院就經常與加州斯坦福大學、伯克利大學、還有其他大學進行雙邊比賽,強度比全美大學生錦標賽更高。
劉黎敏對我説,這種比賽往往是早上7點鐘在學校集合,然後乘車去加州,到達目的地時大約是中午11點鐘,麪包車直接開到游泳池邊,下車歇一會兒,就開始做準備活動。中午就吃點水果、香蕉,加一個麪包圈,一袋軟飲料。1點鐘開始比賽,比賽完就3點多了,然後穿好衣服,到就近的快餐店吃點東西,就乘車往回趕,回到學校時已經是晚上10點了。算起來,賽完2個多小時,卻需要在外面奔波15個小時!
我不感到尷尬,我只感到自豪
劉黎敏説:“我們在美國的時候,和游泳隊的大部分隊員相處得很好,她們認為我們很有禮貌,説我們很NICE(好),但也有個別美國選手很傲慢,總想壓我們一頭,我們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如果有人想欺負我們,我們也決不退縮。”
在雷諾學院游泳隊中,有個叫蘇珊的美國女隊員,生得高高大大的,總是帶着一種盛氣凌人的派頭。蘇珊原來是遊仰泳的,自從中國隊員到那裏後,成績超過了她,她就產生妒忌心理,認為中國隊員搶了她的風光,總是找中國隊員的碴兒。她在隊中散佈中國選手遊得快是因為服用了興奮劑,正好美國報紙上刊登了美國選手被查出服用興奮劑的報道,劉黎敏就拿着報紙對她説:“瞧瞧,你們美國選手才真正服用興奮劑呢。”比賽的時候,雖然是一個隊的,可是蘇珊等幾個人故意大喊“USA!”劉黎敏等幾個中國隊員就對着她們大喊“CHINA!”
有一次,全隊去加州比賽,教練開車,劉黎敏和原來中國游泳隊的隊友羅萍坐在司機座後面,另一名原中國游泳隊隊員孫嘉玲坐在司機旁邊的座位上,三個人一路上用中國話聊天,談得津津有味,坐在後面的蘇珊看了心裏很不舒服。回來的時候,蘇珊讓孫嘉玲坐到後面去,理由是她要同教練説話,免得教練打瞌睡。孫喜玲讓她坐在前面,可是蘇珊得寸進尺,又讓劉黎敏和羅萍也坐到後面去,換她的同伴坐到前邊。劉黎敏火兒了,站起來大聲同她爭執説:“為什麼要我們到後面去?”蘇珊很蠻橫地説:“我要同教練説話。”劉黎敏説:“你們要説話可以坐到後邊説,我來開車。”蘇珊理屈詞窮,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她原來的座位上去了。
苦是一種習慣,你習慣了,就不覺得苦了
1999年夏天,是劉黎敏留學生活中最為艱苦的時期。學校放假了,她只好到外面找公寓住。由於學分不足,她在假期還要上補習班,一天兩節課,同時,為了準備參加8月份舉行的全美游泳錦標賽,訓練也不能中斷。當時學校的游泳隊已經停訓了,她就每天早晨6時起牀,到附近一家只有4條25碼泳道的小俱樂部訓練,8點鐘返回公寓,趕班車到市中心,再乘8點半的公交車到學校上課,一直上到12點。中午草草吃點三明治什麼的。下午2時至4時,學校的游泳池開放,再訓練2個小時,然後搭朋友的車返回公寓,晚上做作業。
劉黎敏説:“那段時間,羅萍和孫嘉玲都已將主要精力放在功課上,只有我一個人還在訓練,訓練時連掐表的人也沒有,我只能每次游到池邊後,趕緊扒住池邊,看牆上的大鐘計算時間。短池練過一段時間後,要改長池(50米大池),我又換了一家俱樂部。有時到俱樂部時,俱樂部還沒有開門,我就從在外面等候,最長的一次等了一個多小時。當時就我一個人整日在外面奔波,確實覺得很辛苦,很累,但是回過頭來看,也沒有什麼。苦是一種習慣,你習慣了,就不覺得苦了。”
如果我放棄這次機會,我會後悔一輩子
劉黎敏到美國以後,一直同教練趙戈保持着密切的聯繫,趙戈教練幾乎每天都通過電子郵件遙控指導她的訓練。劉黎敏在全美大學生游泳錦標賽中成績不錯,有人幫她做了計算,這兩項成績都能排進世界前幾名。當時,正值中國游泳處於低谷時期,趙戈教練給她發去電子郵件,讓她繼續抓緊訓練,到8月份的全美游泳錦標賽上再檢驗一下,如果成績好,就準備回國參加奧運選拔賽,劉黎敏立刻就同意了。
劉黎敏説:“1996年奧運會我以0.01秒之差輸給美國運動員範·戴肯後,我覺得我是一個失敗者,1998年8月我去美國留學的時候,我覺得我是退役了,但我又重新站起來了,我已經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來,這是我在美國獨立生活兩年後的最大收穫。我已經24歲了,在中國游泳隊中是年齡最大的隊員,運動員的壽命是很短促的,奧運會對我來説可能就是最後一次機會,我能抓住它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不知道我在奧運會上會有什麼結果,但我不願將來有一天,當我回想起我曾有過一次參加奧運會的機會,可是我放棄了,那樣我會悔恨一輩子。”

劉黎敏人物感言

劉黎敏:我從五歲半開始學游泳,在湖北武漢市,它是在長江邊上,傍山依水,天然環境比較好。我開始學游泳,並不是最開始選的是蝶泳,最開始教練讓我學仰泳,七、八歲的時候,某一天遊的時候,突然對蝶泳特別有興趣,遊起來特別帶勁,對小孩兒來講,蝶泳是很困難的,但是他發現我遊得很起勁,就練這個了。七、八歲的時候,就決定我遊蝶泳。
劉黎敏:當時湖北的確是出了很多奧運會冠軍,但是游泳項目上來講,之前就有一個亞洲冠軍,最好的成績。對於我來講,如果我小時候從小學游泳,打下參加奧運,為國爭光的目標不太可能,還是小孩子,肯定就是喜歡,才進入的體育運動。八、九歲的時候,看奧運會,當時是中國第一次轉播,那時候特別激動。
劉黎敏:當時我瞭解奧運會的時候,這對於我來講,是一個啓發,一次新的認識,你成了運動員了,你將來的目標就是向奧運會發展,從那個時候才開始覺得有一點印象,慢慢的,當你一段一段的發展,拿兒童組的冠軍,少年組的冠軍,慢慢進省隊,視野寬廣了,參加城市比賽,才會有這種想法產生。
劉黎敏:有點關係,我的身材條件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的訓練肯定是最棒的,我完成的成績,我的毅力在當時來講,這就是我的特長,我能比人家更刻苦,我能想到人家做不出來的動作,包括我能理解教練給我的一些動作、技術的改正。很多時候,往往一個隊員,在教練給你改技術的時候,他不能領略,或者是他領略起來了,不能接受,他覺得做着很彆扭,他會放棄。
劉黎敏:我可能言語是無法來形容的,畢竟是八年以前的事情了,某些時候心裏會有一些感觸,但是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當時的我可能是比較傷心的,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講,你處於巔峯期的時候,奧運會的冠軍等於是你運動生涯的頂峯,對於中國的輿論,或者是社會的輿論看法來講,除了奧運會冠軍是真正的冠軍之外,不管你拿到奧運會的銀牌還是銅牌,你都是一個失敗者,當時我就是一個失敗者,我沒有體會到去奧運會的喜悦,我更多的體會到老天對我不大公平,我運氣不好,這是一句讓我可以安慰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