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

(華東政法學院教授)

鎖定
武漢(1921.7—2000.12.30) 男,漢族,廣東汕頭人,中共黨員,華東政法學院犯罪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994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9年9月被授予華東政法學院功勳教授榮譽稱號。 [1] 
中文名
武漢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汕頭市
出生日期
1921年7月
逝世日期
2000年12月30日
畢業院校
上海聖約翰大學
學位/學歷
大學本科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犯罪學偵查學
職    務
系主任
學術代表作
刑事偵察原理
犯罪學
刑事偵查學
職    稱
教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任職院校
華東政法學院

武漢人物經歷

1944年本科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政治經濟專業。1943年參加革命,從事為抗日根據地購買、運送醫藥和無線電器材的地下革命工作。解放戰爭期間,在陳毅曾希聖潘漢年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從事特殊戰線工作,並以翻譯身份直接參加了軍調部工作。其間,曾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負傷,傷愈後參加淮海戰役和上海解放戰役。解放後,先後擔任陳毅、潘漢年的秘書。後任上海市公安局政保一處偵察科長,參與破獲過多起間諜案和反革命集團案。1956受潘漢年、楊帆案件牽連,被停職審查,關押兩年。1958年受到開除黨籍和公職的錯誤處分,被劃為右派。先後到上海江灣公社、機關農場,安徽白茅嶺農場勞動改造。其間,主動參與犯罪改造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進行了大量犯罪及犯罪預防學理論的探索和研究。1978年平反恢復名譽。1980年進入華東政法學院工作。歷任刑事偵察教研室主任、青少年犯罪研究室主任、犯罪學系主任、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校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86年評為教授。1994年4月離休,享受副局級待遇。曾任聯合國預防和控制犯罪委員會委員、聯合國刑司處亞洲顧問、中國勞動改造法學會顧問、上海市犯罪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上海市犯罪預防研究學會理事長、上海市勞動改造學會副會長、《刑偵研究》(後改名為《犯罪研究》)主編等職。曾應聘為聯合國亞太犯罪研究所(東京)、聯合國羅馬研究所客座教授以及國內16個政法公安院校的客座教授。 [1] 

武漢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刑事偵察、犯罪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1] 

武漢主要成就

主要從事刑事偵察、犯罪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講刑事偵察、犯罪學等課程。中國犯罪學研究的奠基人,新中國第一個犯罪學系、第一家刑事偵察專業刊物《刑偵研究》創始人之一。開創性地運用現代科學的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剖析和闡述刑事偵察原理。出版專著《刑事偵察學》《刑事偵察原理》《武漢論文集》,其中《刑事偵察原理》獲1984年上海市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組織編寫犯罪學教材十多本,填補了中國犯罪學教材的空白。發表論文多篇,其中《犯罪行為結構》獲司法部優秀論文獎。1983年,出任聯合國預防和控制犯罪委員會第一位中國委員,為宣傳中國司法制度和1985年《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後命名為《北京規則》)在聯合國大會上順利通過,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