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下四聚

鎖定
天下四聚是中國清朝時關於四個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城市的流行説法,它們是華北的京師華南佛山華東蘇州華中漢口 [1] 
舊時漢口,曾有“天下四聚”之稱,“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據劉獻廷廣陽雜記》) [2] 
中文名
天下四聚
含    義
京師、蘇州、佛山、漢口
出    處
劉獻廷廣陽雜記

目錄

天下四聚簡介

天下四聚或天下四大聚:清朝中前期,全國財貨人口輻輳(工商業發達)之地:京師(北方)、漢口(中西部)、蘇州(東部)、佛山(南方)。
劉獻廷廣陽雜記》:“漢口不特為楚省咽喉,而云、貴、四川、湖南、廣西、陝西、河南、江西之貨,皆於此焉轉輸,雖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然東海之濱,蘇州而外,更有蕪湖、揚州、江寧、杭州以分其勢;西則惟漢口耳。”
嘉慶時,有人説:“繁而不華漢川口,華而不繁廣陵阜,人間都會最繁華,除是京師吳下有。”《韻鶴軒雜著·戲館賦》。
京師(北京),近千年來,北方乃至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漢口(武漢),從宋朝開始,“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里,雖錢塘(杭州)、建康(南京)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尤其明朝中後期崛起的漢口(武漢),迅速成為“天下四大名鎮”(漢口鎮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清朝進一步發展為“天下四聚”。
蘇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聞名天下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
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踞廣州上游而處西江北江下游,是水路通達省城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上毗鄰港澳,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東漢時期,出現了先進的耕作技術,佛山成為魚米之鄉。唐宋時期,佛山成為工商業城鎮,至明清時期更成為中國四大名鎮和中國“四大聚”。

天下四聚京師

清代,北京外城商業區進一步發展,各種同鄉、同行業性質商業行會比較發展。道光十八年(1838年)《顏料行會館碑記》雲“京師稱天下首善地,貨行會館之多,不啻什百倍於天下各外省;且正陽、崇文、宣武三門外,貨行會館之多,又不啻什百倍於京師各門外。”該會館乾隆六年(1741年)《建修戲台罩棚碑記》又云:“我行先輩,立足都門,崇祀梅、葛二仙翁,香火攸長,自明代以至國朝,百有餘年矣。”可見外城區商市之繁盛,亦可見北京商業會館歷史之悠久。據清吳長元宸垣識略》記載,清北京外城東部各地會館最著名的有82所,西部有100所。這些會館中大部分是本鄉土人到北京投考時寓居之所,但也有不少由同鄉商人出資籌建的商業會館。
仙城會館(在今北京宣武區王皮衚衕)為廣州商人會館。臨襄會館(在今北京崇文區曉市大街)為油鹽醬醋糧業商人會館。晉翼會館(在今北京崇文區小江衚衕)為布業商人會館。潞安會館(在今北京宣武區珠市口西大街)為銅錫煙袋商人會館。河東會館(在今北京宣武區廣安門內大街路南)為煙業商人會館。太平會館(在今北京宣武區南堂子衚衕)為山西太平縣商人會館。臨汾會館(在今北京正陽門打磨廠)為山西臨汾縣紙張、顏料、乾果、煙行、雜貨五行商人會館。盂縣會館(在今北京宣武門外椿樹上二條)為山西盂縣氆氌行商人會館。東元寧會館(在今北京正陽門外長巷下三條)為南京綢商會館。浙慈會館(在今北京崇文區曉市大街)為浙江慈溪成衣行商人會館。

天下四聚漢口

漢口,扼長江漢水兩大水道咽喉,明清時便是天下商賈聚集之地。
彼時,漢口商業繁劇,既聚集各路商幫,又中轉各色貨物,漢口不但成為長江中游最大的市鎮,亦服膺全國四大名鎮之名。“漢口”幾成為武漢的代名詞。漢口“肇於明中葉,盛於啓、正(天啓崇禎)之際”(注:康熙《漢陽府志》卷1《輿地志》。),但漢口真正成為商業巨鎮,與清代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相聯繫,是在“康乾盛世”時期。
“天下四聚”之説,在這一時期盛行。《廣陽雜記》雲:“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然東海之濱,蘇州而外,更有蕪湖揚州、江寧、杭州以分其勢,西則惟漢口耳。”(注:劉獻廷:《廣陽雜記》卷4,中華書局1957年版,第193頁。)
漢口在天下四聚中的地位尤其重要:“漢口鎮為湖北衝要之地,商賈畢集,帆檣滿江,南方一大都會也。” “楚北漢口一鎮,尤通省市價之所視為消長,而人心之所因為動靜者也。户口二十餘萬,五方雜處,百藝俱全,人類不一,日銷米穀不下數千。所幸地當孔道,雲貴川粵西湖南,處處相通,本省湖河,帆檣相屬。……查該鎮鹽、當、米、木、花布、藥材六行最大,各省會館亦多,商有商總,客有客長,皆能經理各行各省之事。”(注:晏斯盛:《請設商社疏》,見《皇朝經世文編》卷40《户政》。)由此可看出,當時漢口的人口、商業、交通以及物價對周邊地區的影響都十分顯著。

天下四聚蘇州

清前期,蘇州是全國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城市。康熙時人沈寓説:“東南財賦,姑蘇最重;東南水利,姑蘇最要;東南人士,姑蘇最盛。”又説蘇州,“山海所產之珍奇,外國所通之貨貝,四方往來,千萬裏之商賈,駢肩輻輳”①。同時人劉獻廷也説蘇州是負有盛名的天下“四聚”之一②。而“四聚”之中,清人又一致認為市肆繁華以蘇州為最③。康熙時,人稱“吳閶至楓橋,列市二十里”④。乾隆時,當地人自詡:“四方萬里,海外異域珍奇怪偉、希世難得之寶,罔不畢集,誠宇宙間一大都會也”⑤。乾隆二十七年(1762),也即徐揚的《盛世滋生圖》誕生後三年,外地人讚歎:“蘇州為東南一大都會,商賈輻輳,百貨駢闐。

天下四聚佛山

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踞廣州上游而處西江北江下游,是水路通達省城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上毗鄰港澳,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古籍記載:“諸寶貨南北互輸,以佛山為樞紐,商務益盛。”繁榮的商貿帶動了以手工業為主的製造業迅速發展。到明清時期,佛山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合為“中國四大名鎮”。逐步發展成為嶺南地區商品集散地和冶鑄、陶瓷、紡織、中成藥等製造業的中心。以至與京城、漢口、蘇州合稱為“天下四聚”。繁華的商貿活動和興旺的手工製造業孕育了中醫中藥行業的飛速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