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鎖定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BGEG)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基礎,整合了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古生物學地層學地球化學)和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地質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以地質過程中的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為核心研究內容, 側重地質微生物和水環境,按照“以古示今”的原則,研究地質過程與當代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繫,在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關係的前沿研究領域開展科學探索,以取得具有國際影響的系統性原創成果,併為應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環境惡化和生物危機等重大挑戰提供科學依據。
中文名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院    士
1人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特色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生環國重特色可概括為“一核心,兩結合,三尺度”。即:以地球表層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演化為研究核心,將生物地質和環境地質研究相結合,從重大地質轉折期和突變事件的三種時空尺度出發。具體開展重大地質突變期的地球環境和生命過程、晚新生代以來的環境事件和生命過程、人類活動的生物和環境效應等研究。將當代地球環境和生命過程置於地質歷史時空格架中,採取“將今論古”和“以古示今”的科學研究方法,探索地史時期生物與環境的協同演變,啓示當代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歷史沿革

生環國重
生環國重(9張)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GEG)於2003年開始籌建,2005年12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開始建設。實驗室主管部門為教育部,依託單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GEG)緊緊圍繞生態環境國家戰略目標和國際地學前沿重大科學問題,開展以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為核心的跨學科系統科學探索,重點研究不同時空尺度下地球環境與生物系統之間的耦合關係、作用過程和演化歷史。
2010年4月2日,科技部發布了《關於組織制定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的通知》(國科辦基〔2011〕20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申請的“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准進行建設。此次被批准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共49個。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1]  根據科技部“國科辦基〔2011〕20號”通知要求,由實驗室主管部門教育部組織制定實驗室建設計劃 [2]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研實力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術成果

在國內地球生物學中的生物地質和地質微生物研究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承擔多項重大國際合作項目、973計劃和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研究成果在Nature, Science, PNAS, Geology, EPSL, ES&T等自然科學和地學高影響因子刊物上發表,已經在地球生物學研究方面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人才資源

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創新研究羣體1個和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等。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術影響

實驗室將發揮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以地球科學為核心的學科格局、紮實雄厚的研究基礎、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開放流動的科研環境、寬鬆自由的學術氛圍、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緊緊圍繞地球生物學學科前沿和國家戰略目標,保持實驗室在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將其建設成為開放流動的國家科技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科學研究中心,對我國地球生物學的發展起輻射帶動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