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宣統

鎖定
宣統(穆麟德:gehungge yoso,太清:gehungge yoso;西裏爾字母:Хэвт Ёс),為清朝第十二位,清軍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年號,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後一個年號。
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溥儀登基,次年(1909年)改元“宣統”。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清政府代表經過南北議和後,於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遞送了有關清帝退位優待條件的修正案。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認可了這一條件,並於2月12日以太后名義頒佈了《退位詔書》,溥儀退位,清朝滅亡。根據優待條例,“宣統”年號停止使用。
1917年6月底,在張勳的擁戴下溥儀於1917年7月1日第二次登基,通電全國改民國六年為宣統九年。12天后復辟失敗,宣統年號再次廢除。
清廷改元宣統,寓意“宣宗之統緒”,宣告天下大統,指親緣血統來自清宣宗(道光帝)。關於清朝宣統皇帝的內容,詳看條目宣統帝。本條目只介紹年號。
中文名
宣統
外文名
Xuantong
啓用時間
1909年,1917年(復辟)
廢除時間
1912年,1917年(復辟後失敗)
寓    意
宣告天下大統
所處時代
清朝末期

宣統年號紀年

年號紀年與公曆紀年對照表
年號
公曆
干支紀年
春節
在位者
啓用時間
宣統元年
1909年
1909年1月22日
愛新覺羅·溥儀
1908年12月2日溥儀即位,1909年1月22日正式改元“宣統”
宣統二年
1910年
1910年2月10日
愛新覺羅·溥儀
1910年2月10日-1911年1月29日啓用
宣統三年
1911年
1911年1月30日
愛新覺羅·溥儀
1911年1月30日-1911年12月31日啓用

宣統大事年表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戊申)
十月 光緒帝病危。懿旨: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在宮中教養,載灃監國為攝政王。光緒帝逝於瀛台涵元殿,年三十八。懿旨:以溥儀入承大統為嗣皇帝,承繼穆宗為嗣,兼承大行皇帝之祧。尊慈禧太后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太后逝。以皇后葉赫那拉氏為皇太后。
十一月 溥儀即位於太和殿,以1909年為宣統元年。
宣統元年(1909年 己酉)
正月 上大行皇帝諡為“景”,廟號德宗。
三月 奉移德宗梓宮於西陵梁各莊行宮。
十月 葬慈禧太后於遵化定東陵
十一月 上皇太后徽號為隆裕。
宣統二年(1910年 庚戌)
三月 革命黨人汪兆銘等刺殺攝政王,事發被捕下獄。
宣統三年(1911年 辛亥)
三月 興中會黃興率革命黨人在廣州起義,攻兩廣總督府,喻培倫、林覺民等死難,起義失敗。此次亦稱黃花崗之役。
四月 清廷借鐵路國有名義,將已歸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旋又將鐵路修建權賣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兩路所在各省掀起保路運動
七月 溥儀入學,大學士陸潤庠、侍郎陳寶琛授讀。
八月 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史稱辛亥革命
十月 伍廷芳張謇唐文治勸告攝政王,請贊共和。載灃繳監國攝政王章,退歸藩邸。
十一月 17省代表開選舉臨時大總統會於上海,選舉孫文為臨時大總統,立政府於南京,定國號為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十二月 袁世凱奏與伍廷芳議,贊成共和,並進皇室優待條件8項,皇族優待條件4項,滿、蒙、回、藏待遇條件7項,凡19條。皇太后命袁世凱以全權立臨時共和政府。溥儀遜位。下退位詔書日為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