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平天國

(1851-1864年太平軍建立的政權)

鎖定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是中國近代史上洪秀全領導的農民戰爭所建立的革命政權。 [65]  後期曾先後改稱上帝天國、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清朝的武裝起義(金田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國”,並於1853年3月攻下江寧(今南京),定都於此,改稱天京。1864年8月,太平天國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1872年,最後一支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餘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
太平天國曆時14年,達到了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峯,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南方興起而波及全中國的農民戰爭,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而且它在新的時代產生了新的特點,開創了中國農民戰爭不少先例,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反對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並提出了一整套綱領、制度和政策等。 [1]  [69] 
概述圖來源 [66] 
中文名
太平天國
外文名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67] 
別    名
上帝天國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
時間範圍
1851年 至 1864年
天    王
洪秀全、洪天貴福
首 都
天京(1853年-1864年)
主要城市
九江安慶揚州鎮江蘇州
貨    幣
初為“通寶”後稱為“聖寶
主要民族
漢族壯族
國土面積
1500000 km²
開創者
洪秀全
行政機構
參考太平天國官制
軍事制度
參考太平天國兵制
行省制度
參考太平天國行政區
宗教制度
參考太平天國宗教
服飾制度
參考太平天國衣冠服飾
曆法制度
天曆

太平天國國號

太平天國的國號,由中國傳統的天下太平的理想與基督教教義中的“天國”觀念相結合而產生。“太平”或指時世安寧,或指歲谷豐登,總之為人民可以安居樂業之意。 [64]  金田起義以前,洪秀全即萌發“太平”思想,並欲將“太平”作為奮鬥目標。1843年,洪秀全作《原道醒世訓》,為未來的理想社會描繪了一幅藍圖:“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幾何乖離澆薄之世,其不一旦變而為公平正直之世也”。篇末附七律一首,末句雲:“各自相安享太平”。
1851年1月11日,參加團營的兩萬餘太平軍將士“合到金田,恭祝萬壽,起義,正號太平天國”。“天國”二字寫法均特殊。“天字必長其上劃”,國則去“或“從“王”,作“囯”字,謂王居中。 [2] 
1852年,太平軍進軍湖南,途中以東王楊秀清和西王蕭朝貴的名義發佈了《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在文告列銜“太平天國”之上冠以“真天命”三字,表示太平天國真正受於天命,以後遂成為制度。"真天命”三字,實為太平天國文告之格式,而非國號之一部分。至後期,洪秀全改國號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真天命”字樣便逐漸不見。 [2] 
1861年1月26日,洪秀全忽下詔改國號:“今改為上帝天國,普天一體共父皇,自今璽印通改刻,上帝天國更榮光,玉璽改上帝天國,各印仿刻頂爺綱”,這是太平天國第一次下令改國號。 [2] 
1861年2月17日,洪秀全再次頒佈改國號詔,改國號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與第一次改國號為“上帝天國“比較,這一次保留了“太平”二字,改“上帝”為“天父”,並列入“天兄天王”四字。 [2] 
新國號推行以後,文告開頭“真天命”三字廢除不用。惟翼王石達開自天京出走,不受天王洪秀全節制,仍一直沿用原國號,直到兵敗大渡河。 [2] 
因清朝推行剃髮易服,太平天國則均不剃髮、不結辮,披頭散髮,故太平軍被稱作“長毛”,清廷蔑稱其為“長毛體賊”、“毛賊”、“發賊”、“發逆”等等。又因天國領袖洪秀全為廣東花縣人,廣東簡稱粵,故清廷當局亦蔑稱其為“粵賊”、“粵匪”、“粵逆”、“粵寇”等,而太平軍則蔑稱清廷為“清妖”、“胡妖”等。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提出《禁止誣衊太平天國案》,函請內政部、教育部參考酌辦,不久正式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從此將“太平天國”、“太平軍”等稱謂寫入正史。

太平天國歷史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

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加緊搜刮人民。統治更加腐敗。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也乘機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勞苦大眾紛紛起義。 [3] 
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 [3]  同時,自然災害嚴重。1846年至1850年,兩廣地區本來就地瘠民窮再加上水、旱、蟲等天災不斷,廣大勞動人民陷入飢餓和死亡的困境。 [3]  鴉片的輸入,導致清朝白銀大量外流,勞動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艱難,於是,發生了19世紀中葉的太平天國、捻軍、陝西回民起義。 [3] 
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曾多次到廣州參加科舉,可惜都落第。1844年(道光二十三年),他與表親馮雲山、族弟洪仁玕從梁發《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義,後來自行洗禮。是年,洪秀全和馮雲山到廣西貴縣一帶傳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馮留在廣西發展,在當地的信徒日增。 [3]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廣州跟隨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羅孝全學習《聖經》,因受羅孝全的中國助手欺騙,令羅孝全推遲了為其洗禮的計劃,離開廣州,前往廣西桂平與馮雲山會合。 [4] 
金田起義 金田起義
1848年初,馮雲山被紫荊山蒙衝鄉石人村地方士紳王作新以“聚眾謀反”罪名逮捕,送往廣西桂平知縣衙門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欲以“傳教自由”為由,找上層關係營救。後馮雲山被信徒集資賄賂桂平知縣王烈,而得到釋放。1850年夏,洪秀全發佈團營令,要求會眾到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團營編伍,同年年底,太平軍先後在思旺和蔡村江與清軍展開戰鬥,由此開始了與清廷的武裝對立, [5]  初以“太平”為號,後建國號“太平天國”, [6]  並實行公有財產製。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後世人將這一天定為金田起義紀念日。3月23日,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登基稱太平王, [4]  後改稱天王。 [7] 

太平天國永安建制

參見: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雕像 天王洪秀全雕像
1851年秋,太平軍佔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城分封諸王,封原中軍主將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東王,稱九千歲,原前軍主將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西王,稱八千歲,原後軍主將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南王,稱七千歲,原右軍主將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北王,稱六千歲,原左軍主將石達開翼王,並詔令諸王皆受東王節制。 [8]  太平天國在南王馮雲山的構想基礎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禮制、軍制,推行自創的歷法——“太平天曆”。
1852年(咸豐二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北上圍攻省城桂林,不克,繼續北上,在全州蓑衣渡遭遇清軍江忠源部攔截,馮雲山被清軍炮火擊中,後傷重死亡。 [9]  5月19日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省, [10] 道州、郴州。8月,西王蕭朝貴聞長沙兵力空虛,率偏師進攻長沙,9月12日在攻城時戰死。洪秀全、楊秀清聞訊後急率主力來到長沙城下,但此時清政府已重兵雲集,太平軍攻長沙近三個月仍未能成功,撤圍北上攻克嶽州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

天王府遺址模型 天王府遺址模型
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撫常大淳舉家自盡。太平軍人數增至五十萬(裹挾難民),1853年3月19日攻克江寧(今南京),兩江總督陸建瀛陣亡。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楊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暫住藩習衙署,不久修繕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並宣佈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政權。
1853年4月27日,英國戰艦HMS Hermes到達江寧,英國公使兼香港總督文鹹爵士與北王韋昌輝及翼王石達開會面,密迪樂(Thomas Taylor Meadows)為翻譯。英國對太平天國表達了對太平天國及清朝中立的態度。年底,法國駐華公使布爾布隆訪問天京。 [11-12] 
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等奉命率師兩萬餘人北伐。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圍困。1855年3月,林鳳祥在直隸東光縣連鎮受傷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處死。李開芳在山東茌平縣馮官屯被俘,6月在北京被處死。 [12] 

太平天國軍事全盛

西方人描繪的太平天國 西方人描繪的太平天國
1853年6月3日,胡以晃賴漢英曾天養林啓榮等奉命督戰船千餘,溯江西征。先後攻下安慶九江、武昌等地。為反擊太平天國,1853年3月底清欽差大臣向榮金陵城外孝陵衞建“江南大營”。4月16日,清欽差大臣琦善在揚州城外建“江北大營”。
1854年,西征軍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軍抵抗,湘軍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大破湘軍,復陷武昌。1856年4月5日,太平軍再克揚州,攻破“江北大營”。1856年(咸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清軍統帥向榮在8月9日自殺。

太平天國天京變亂

參見:天京事變
太平天國金殿 太平天國金殿
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
1856年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後,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便另有圖謀。楊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將自己由“九千歲”封為“萬歲”。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後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剷除東王。 [13] 
2日凌晨偷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幕府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抵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金陵城外。其後在天王洪秀全的密令下,韋昌輝盡殺翼王府中家屬。 [14] 
天京模型 天京模型
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韋。11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洪秀全礙於眾議,被迫詔準。他不計私怨,追究屠殺責任時只懲首惡,不咎部屬,北王親族也得到保護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來。儘管武昌在石達開回京後不久即因糧盡援絕而陷落,但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石鎮吉等後起之秀開始走上一線,獨當一面,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逐漸得到扭轉。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清軍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與捻軍會合,兵鋒直指湖北。 [14]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只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 [15]  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 [16]  為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率數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慶。天京事變使三王被殺,翼王遠走,是太平天國的轉折點。

太平天國翼王西征

1857年9月,洪秀全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京,石達開上奏表示不會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太平天國作戰。洪秀全詔準了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認石達開此後的作戰是太平天國的遠征活動。 [17-19] 
此後,石達開先後轉戰於天京外圍的閩、浙、贛等省,牽制大量清軍,緩解了天京、安徽兩地的軍事壓力。 [20] 
1858年,清軍乘太平天國內訌之後,重建江北、江南大營。4月,洪仁玕捻轉到達天京,被封為幹王。 [68] 
1859年春,石達開入湖南,發動“寶慶會戰”,欲取上游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 [21]  並伺機分兵入川。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軍心全線動搖,只得將因勢利導,全力援湘。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休整。 [22-23] 
翼王石達開塑像 翼王石達開塑像
1861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轉戰、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並於1863年4月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 [24]  但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陷入重圍,多次突圍不成。時任四川總督的駱秉章遣使入太平軍中談判。經協議,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剩餘兩千武士保留武器隨行,在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背信棄義,兩千太平軍被屠戮。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四川成都被凌遲處死,餘部堅持戰鬥。
1858年(清咸豐八年)9月,陳玉成、李秀成率軍攻佔浦口和揚州,大破清軍江北大營。清軍乘太平軍東下,攻安徽、據太湖、撲安慶,李續賓率湘軍連陷潛山、桐城、舒城,攻三河鎮,進逼廬州(合肥)。陳玉成率兵救援,李秀成援軍繼進。11月14日,陳玉成部攻克三河清營,次日兩軍決戰。太平軍殲清軍六千人,擊斃李續賓(一説自縊)、曾國華。清軍從安慶外圍撤走。

太平天國東征蘇浙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示意圖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示意圖
1860年2-5月,李秀成在第二次擊破清軍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
1861年,太平天國部署第二次西征,計劃以陳玉成、李秀成兩支主力分別從長江南北進攻武昌,以援救安慶。陳玉成進軍迅速,一舉攻克黃州,直逼武昌,此時英國外交官巴夏禮面見陳玉成;要求太平軍撤軍,由於李秀成部進軍遲緩,太平軍並無把握在短期內攻下武昌,及湘軍加緊對安慶的圍攻,陳玉成決定命部下賴文光率部隊軍隊留在武昌附近,繼續等候李秀成部,本人率主力返回安慶。 [25] 
李秀成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得知東線太平軍作戰不利,又聽説陳玉成已經返回安慶,遂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與李世賢部共同攻下浙江大片土地。
陳玉成回救安慶,洪仁玕、林紹璋吳如孝黃文金等也來配合作戰,失敗;6月集賢關、赤崗嶺失守,8月陳玉成與楊輔清等奪回集賢關,再救安慶,為清副都統多隆阿部所拒。 [26] 
1861年9月,曾國荃攻克安慶,太平軍守將葉芸來吳定彩及全軍1.6萬餘人全部戰死。
1862年1月,李秀成率軍攻上海,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由美國人弗雷德裏克·湯森德·華爾組成洋槍隊(後改為常勝軍)阻擊太平軍,太平軍久攻仍未能佔領上海。此戰引起控制上海的西方列強不滿,加上有教徒指稱太平天國根本為異端,其説詞詭異,不但不符合羅馬公教或新教教義,反而是對基督教的侮辱和褻瀆,再加上太平天國影響歐美各國在華利益,西方各國對太平天國運動轉向反對。5月,陳玉成在壽州被叛徒苗沛霖逮捕,押送清軍勝保。同年6月陳玉成被清軍處死。
1862年(同治元年)6月,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軍回援天京,太平軍集結二十萬人兵力,10月起大戰湘軍四十多天,未能取勝。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長江。同年李鴻章攻江蘇南部,左宗棠攻浙江。
1863年12月4日,蘇州守將譚紹光被部下殺死,蘇州失守。
1864年5月11日,常州失陷,太平軍守將陳坤書被俘犧牲。自此淮軍金陵湘軍聯絡暢通無阻也。

太平天國天京陷落

天京保衞戰 天京保衞戰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圍要塞盡失,並苦缺糧食,忠王李秀成建議“讓城別走”,洪秀全不準。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飢後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後清軍屠城,許多平民百姓被殺,其慘況無可描述。 [27-29]  湘軍攻破天京後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後也到處縱火。
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洪仁玕護送幼天王突圍。李秀成讓好馬給幼主,混亂中與幼主失散,於同月22日在南京城外方山被俘,親書供狀數萬字後(《李秀成自述》),於8月7日被曾國藩處死。
1864年7月29日,突圍至廣德的幼天王洪天貴福被湖州太平軍守將黃文金迎入,臨時駐蹕。8月28日黃文金、洪仁玕主動棄城突圍。9月5日護送幼天王走寧國,遭敵截擊,轉走浙江昌化途中黃文金因傷而死。10月江西石城一役,全軍覆沒。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遲處死。 [30] 

太平天國餘部戰鬥

參見:捻軍
捻軍高樓寨大捷 捻軍高樓寨大捷
長江以南的太平軍餘部,侍王李世賢部自江西挺進福建,攻佔漳州,經營閩南,1865年4月失利。譚體元部隊向廣東方向突圍,在1866年初於廣東梅州被肅清。 [26]  [31] 
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投入捻軍,於1865年殺清軍名將僧格林沁,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東捻軍於1868年1月5日在揚州東北瓦窯鋪覆滅,西捻軍於同年8月16日在山東茌平徒駭河被李鴻章淮軍消滅。最後一支留下太平天國年號的殘餘捻軍袁大魁部,於1869年在陝北保安被左宗棠消滅。 [32] 
1872年4月,石達開餘部李文彩部在貴州大塘覆滅,這是最後一支可以查證的使用太平天國旗號的反清武裝,理論上是最後一支太平軍。不少學者認為,應以李文彩部的覆滅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標誌。 [33] 
1874年在太平天國滅亡十年後,隱匿多年的後期主要將領楊輔清在閩謀劃復興太平天國。被馬融和所察,在晉江被捕,押解福州被閩浙總督李鶴年下令凌遲處死。
經過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考證,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許多太平軍將士及其親屬為躲避清廷迫害,流亡海外。他們遠涉重洋,足跡遍佈拉美及太平洋部分島嶼。在海外發現了不少太平軍將領使用過的佩劍和國內現已十分罕見太平天國時期鑄造的紀念金幣。
太平天國運動(1851-66)
圖冊參考資料 [63] 

太平天國疆域

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 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
太平天國武裝力量先後發展到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直隸、山東、福建、浙江、貴州、四川、雲南、陝西、甘肅、廣東諸省,攻克過600餘座城市。 [31] 
太平天國在建國後,改清廷“省、府、道、縣”的行政區劃方式為“省、郡、縣”三級制,即取消“道”,改“府”為“郡”。太平天國後期領導人之一干王洪仁玕曾數次聲稱太平天國欲劃分天下為二十一個省,這二十一省當是指清朝所設的十八省和東北三省,但太平天國各個時期的文獻中提到的省卻不止於此,另有蘇福省、天浦省、桂福省和伊犁省(新疆)。洪仁玕還曾宣佈,太平天國將在江南省設十二郡,其他省每省設十一郡,但這一構想脱離實際,沒有也不可能得到落實。
太平天國文獻中提到過的省份分別是: [34-35] 
名稱
首府
備註
江南省
首府為天京
又稱天京省,今南京周邊地區。 [36] 
安徽省
首府為安慶
-
江西省
首府為九江
-
湖北省
首府為武瑲,即武昌
-
-
僅含天浦一縣,即江浦縣
首府為蘇州,即蘇南東部
“福”字左側的“示”字旁改為“衣”字旁,又作蘇馥省
桂褔省
-
“福”字左側的“示”字旁改為“衣”字旁。轄區不詳,有學者推測系蘇福省之改稱,但證據不足。 [37] 
浙江天省(首府為杭州)
-
湖南省
-
-
福建省
-
-
河南省
-
-
珊東省
-
珊西省
-
罪隸省
-
定於佔領後改為“遷善省”,即直隸,今京津地區、河北大部及河南、山東小部分地區。
廣西省
-
-
廣東省
-
-
芸南省
-
即雲南
四川省
-
-
桂州省
-
即貴州
陝西省
-
-
甘肅省
-
-
奉添省
-
即奉天,今遼寧
吉林省
-
-
烏隆江省
-
伊犁省
-

太平天國政治

太平天國君權與神權的結合

太平天國前期,由於特殊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神權與政權形成了複雜的關係。太平天國起義前夕,楊秀清與蕭朝貴分別取得了代天父上帝與天兄耶穌傳言的宗教特權,從此,如同希伯來人須通過摩西之口來聆聽上帝的指示那樣,太平天國包括君主洪秀全在內的全體君民須通過楊秀清蕭朝貴之口來聆聽上帝和耶穌的指示。蕭朝貴戰死後,仍有東王楊秀清能“代天父傳言”。 [38] 
西方人繪畫的洪秀全 西方人繪畫的洪秀全
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君主,是政權的代表。天王是上帝教的教主,但卻沒有天父或天兄附身下凡、代天父或天兄傳言的宗教特權。當東王作為天父下凡的時候,楊秀清就是天父皇上帝,就是最高神權,天王須跪在東王之前,俯首聽命。從上帝教理論和教義説,只要東王願意這樣做,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從形式上看,太平天國前期確實表現出神權政治的特點,其主要特徵和表現就是東王握有神權,而天王為一國之君,東王所掌握的神權卻凌駕於天王代表的政權之上。 [38] 
東王府則設吏户禮兵刑工六部,六部設尚書,每部尚書12人,共達72人之多,分掌國務;六部設承宣,共24人,主發號施令。東王府事多權重,有時一日頒發誥諭達300件之多。東王實際執掌最高政權在當時就引起了各方面關注和各種猜測。如向榮於1853年六月在《復奏洪秀全楊秀清形貌片》中稱:“洪秀全實無其人。”“或雲系刻木偶為之,實無其人。”又如,1854年6月,英國傳教士麥都思等訪問了天京,他們認為東王已“竊踞上帝的傳言人和神使這樣一個如此有權勢的地位”,並“使他的君主僅僅成為一個傀儡國王”。東王給麥都思等人的答覆也未能消除關於“太平王”的存在和及其是否在南京的普遍的疑問。麥都思並認為:“顯然,東王在他們的政治和宗教體系中是原動力。”張德堅也説:楊秀清“虛尊洪秀全為首,而自攬大權獨得其實。”所謂“虛君制”的説法正表明這一關鍵點,即東王既掌握着最高神權,又實際上掌握了最高政權,神權與政權合一,掌握於一人之手,就實質而言,太平天國前期又確實表現出非神權政治的特點。

太平天國政治綱領

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2張)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與產品分配的革命綱領,體現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鬥爭的思想結晶。
資政新篇》是幹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於客觀上週邊環境的惡劣與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而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太平天國官制

太平天國爵位表

  • 前期七王表
爵號
姓名
襲爵
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
天王五子洪天佑承嗣,稱幼東王九千歲,天京陷落後,下落不明。
右弼又正軍師西王
西王長子蕭有和襲爵,稱幼西王八千歲,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前導副軍師南王
西王二子蕭有福承嗣,稱幼南王七千歲,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後護又副軍師北王
以罪誅,爵除。
左軍主將翼王
無記載。
燕王
以罪誅,爵除。
豫王
豫王長子胡萬勝襲爵,稱幼豫王強千歲。
  • 前期侯爵表
爵號
姓名
備註
頂天侯
1854年封燕王
靖胡侯
追封求王
定胡侯
追封請王
平胡侯
追封祝王
剿胡侯
追封撫王
滅胡侯
追封曾王
護國侯
1854年封豫王
興國侯
後改佐天侯
衞國侯
後改衞天侯,追封義爵
鎮國侯
楊秀清親戚,後期事蹟不詳。
補天侯
後改名俊良,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贊天侯
1859年封贊王
襄天侯
楊秀清甥婿
相天侯
後封助王
匡天侯
黃維江
楊秀清姊夫
助天侯
劉紹廷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翊天侯
吉成子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扶天侯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衞天侯
-
後期重要王爵
幹王洪仁玕、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贊王蒙得恩、侍王李世賢、輔王楊輔清、扶王陳得才、啓王梁成富、遵王賴文光、祜王藍成春
玉璽

太平天國理論綱領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佔有中國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徵。另外,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雖然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但他其實對基督徒一無所知。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向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不過,洪秀全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對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羣眾有着很大的號召力。

太平天國保舉與黜陟

太平天國的各級職官,分為朝內、軍中和地方鄉富三種。規定每年一保舉,三年一升貶。

太平天國司法

《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每軍設“典刑法”官二人,一正一副,以師帥、旅帥兼任。不過,民間凡有民刑訟事,開始還是由兩司馬調理,如不能平息,則逐級複審。

太平天國軍事

太平天國的軍隊號稱太平軍,1850年7月為洪秀全所建立。
太平軍按《太平軍目》規定,在正副軍師的統率下,有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軍各級指揮將領。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其中伍長統轄4人、軍帥管13155人。 [39] 
太平軍表定紀律甚嚴,按《定營條例》及《行營規矩》規定,必須遵守命令、愛護武器、保護人民利益、禁止私自藏匿金銀物資等;作戰號令按《行軍總要》部署。前期執行甚嚴,後期日漸鬆弛。 [39] 
太平天國在從廣西轉戰到南京期間曾在軍中推行男女隔離的制度,並將這一制度在首都天京推行了兩年,其後全面廢止。但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天國佔領區,僅於1852年初一克武昌期間在武漢短暫推行過,其他地區並未將此制度推行民間。
太平天國失敗後,一支太平軍的餘部遠渡南美洲。

太平天國外交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立即引起了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列強的嚴重關注。太平軍攻克南京,正式建立起了與清政府對峙的農民政權。在華各條約列強萬分震驚。面對這一陌生的政權,它們出於維護和擴大各自在華的既得利益考慮,迫切需要了解太平軍的真實情況以便作出應對之策。1853年4月和12月英國公使文翰和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分別乘兵艦訪問過天京。
太平天國反封建反侵略有一個先後的步驟。他根據當時的革命形勢,制定對外的方針政策。他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進行戒備,他也不求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幫助,但卻不要輕易失和以樹大敵。他預定在把清朝打倒之後,第二步就把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驅逐出中國。 [40] 
在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方面,與清朝正在打和拉的階段,還不曾找到他侵略中國的走狗,而太平天國革命方興未艾,也不得不採取等待一些時候的政策,偽裝中立,以與太平天國周旋。 [40] 
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用偽中立對付太平天國。而太平天國所望於外國資本義侵略者的正是要使他不與清朝統治者結合在一起,也就隨着不同情況相應地去對付他。當時太平天國所進行的外交,正是侵略與反侵略之間針鋒相對的外交戰。 [40] 
太平天國的對外方針政策堅持反對外國資本主義者的侵略是正確的,但由於對內方面,在軍事上,政治上犯下了一個又一個大錯,還在與封建階級作生死的搏鬥中,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對清朝統治者已經通過打和拉的階段,進入了軍事合作。而就在這時候,狡猾的英國侵略者還到天京來,向太平天國進行利誘和威脅的秘密外交,提出以平分中國為條件,願幫打倒清朝,否則把太平天國打倒的談判。太平天國斷然予以拒絕,立刻向上海進軍,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斷絕外交關係,以干戈相見。 [40] 
太平天國革命所處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時代特點,使其具有了和以往農民革命中所未有的與外國列強交往這一特點。太平天國在對外政策上經歷了友好、冷漠、拉攏、退讓、決裂等階段,表明太平天國在堅持和維護一個獨立政權所應擁有的主權和尊嚴。 [41] 

太平天國經濟

太平天國聖庫制度

參見:聖庫
聖庫制度是太平天國創立的第一個經濟制度。這個制度是伴隨着太平軍金田起義而同時產生的,直到太平天國革命失敗,聖庫制度也隨之泯滅。當太平軍創興之時,聖庫制度對保障部隊供結、吸引貧苦農民參加革命和保證軍事紀律等方面,都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定都天京後,洪楊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經濟生活也納入聖庫的供給範圍。而且一度要求以“人無私財”的原則施之於民間,這就走過了頭、違背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顯然是錯誤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極作用便逐漸暴露出來。
太平天國無論軍中或城鄉都編立軍伍。地方政權每一萬三千家設一軍帥,下轄師帥、旅帥、卒長,最基層的組織單位領導稱兩司馬。從每軍到兩司馬按規定都設有聖庫。在“天朝”則設“總聖庫”主管財物。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起,在它的中央機構中設立“總聖庫”、“總聖糧”,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員,“職同檢點”。其下分設備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國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眾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繳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人民的捐獻和對富户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 [42]  四是“科派”、田賦與工商税的收入; [43]  五是百工衙的生產品等。天京城中設立的百式衙與諸匠營,是聖庫物資的重要來源之一。
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制度,在太平天國革命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苦農民羣眾踴躍參加起義。其次,聖庫制度保障了太平軍的供給,也鼓舞了他們的鬥志。戰士們的家屬在天京,有聖庫解決生活問題,因此無後顧之憂,能專志於“殺妖取城”,為開創太平天國的大業而鬥爭。第三,一切繳獲交歸聖庫,保證了太平軍良好的紀律,也使軍民關係融洽。太平軍紀律之優良在農民起義中為人所盛稱,特別在前期更是如此。第四,在天京這樣長期被清軍包圍的城市中,實行聖庫供給制有它特殊的意義。聖庫制在保衞天京和鎮江等軍事重鎮中,起到了軍民同甘共苦,民心穩固不懈的巨大作用。
從歷史發展的階段來看,私有制度還處於方興未艾之時,任何一種想改變這種客觀趨勢的平均主義的思想和制度,都只能是被剝削者的美好幼稚的空想。如要求在實踐中長期推行,無疑將會退到阻礙和破壞。從人們的意識形態來看,幾千年的私有觀念,也絕不是《太平條規》中禁止私藏金銀和天王詔令、東王誥諭中要求“公心和儺”的説教所能改變的。農民雖然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正因為他們是農民,私有觀念和發家致富的願望是濃厚的。他們並不滿足於平均主義的供給制度。因此,聖庫制度在實施中,便遇到愈來愈多的主客觀困難。它應該隨着情況的發展而作合理的改革,把這種起義初期的供結制度轉變成較為完善的財務制度,以適應新的需要。但是,沒有材料證明太平天國對此作出過重大修正,而是任其自流演變,最後終於被破壞和變質了。
破壞聖庫制度的,首先是太平天國領導階層的封建特權思想和物質享受無度。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便自視為天下萬國之主,天京被稱作“小天堂”。大建宮室,窮極壯麗……。雖有聖庫專管財物,但對諸王與高級官員卻沒有限制,這無疑是對聖庫制度原則的一種破壞。這説明在太平天國最高領導階層中,封建享受思想何其濃厚。在韋昌輝的眼裏,聖庫何嘗還有平均平等的公庫原則,只不過是封建帝王的私財和任意支配的內庫而已,洪、楊雖然口頭上也講“節用而愛民”的道理,但進入大城市後,講享受與排場,揮霍公共財物的奢靡之風,像病疫一樣地滋長起來。

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於1853年頒佈《天朝田畝制度》。它是太平天國的基本綱領,其基本內容是關於土地改革制度,同時提及中央及地方政制,還涉及經濟制度。

太平天國發行貨幣

太平軍的貨幣除初期名稱為通寶外,其餘均稱為聖寶。聖字取意於耶穌為救世主的宗教綱領,故太平軍的聖庫、聖糧、聖兵等等多用“聖”字,錢幣亦如此。根據實物,太平天國的貨幣主要分為四類:開爐祝語錢,通用貨幣,紀念幣,鎮庫錢。 [44] 
此外,還鑄造了一批鎮庫性質不能參與流通的花錢。其種類有四:小號大花錢、中號大花錢、特大號,其中特大號大花錢是中國最大最重錢幣之一,僅半枚殘錢就超過四市斤,重達2170克,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太平天國物資分配

太平天國對農村的社會組織,按照太平軍編制進行了改組,即以軍、師、旅、卒、兩司馬為編制。

太平天國文化

太平天國衣冠

太平天國教育

太平天國的教育是以宗教形式進行,每二十五家設一禮拜堂,禮拜堂兼學校。

太平天國歌謠

太平天國歌謠是指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參與者所創作並積極傳播的大量帶有鼓動色彩的詩句。主要有客家山歌及江浙皖等地民間歌謠。民間歌謠作為語言媒介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太平軍將領立志、述懷、宣傳、鼓勁的一種方式;表現了革命將士頑強的革命鬥志及將革命進行鬥爭到底的決心;表達了人民羣眾對太平天國革命的讚頌之情以及對太平軍將領的愛戴之情,民間歌謠在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中發揮了政治傳播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45-48] 

太平天國節日

參見:太平天國的六大節日
1859年(咸豐九年)洪秀全在改歷詔中規定:
正月十三日為太兄昇天節,紀念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上;
二月初二為報爺節,答報上帝派洪秀全“斬蛇妖”之事;
二月二十一日為登極節,紀念耶穌與天王洪秀全同在此日“登極”;
三月初三為爺降節,紀念上帝初次俯身楊秀清下凡傳言;
七月二十七日為東王昇天節,紀念楊秀清忌日;
九月初九為哥降節,紀念耶穌首次俯身蕭朝貴下凡傳言。

太平天國曆法

太平天國建築

太平天國書籍

太平天國影響

洪秀全龍袍上的青天白日 洪秀全龍袍上的青天白日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也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峯。太平天國堅持了14年,勢力發展到18個省,佔領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太平天國的事蹟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對日後反清革命有一定影響。由於它發生在鴉片戰爭之後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年代,時代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義,即在反封建主義的同時,又擔負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其歷史功績可歸納為:
  1. 太平天國運動所頒佈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是農民階級的偉大創造,給予了農民階級一定的物質利益,反映了農民階級渴望自由、平等的強烈願望。《天朝田畝制度》是中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綱領性文件,也是歷史上農民起義者第一個有關分配土地的具體方案,體現了平等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資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學技術,提倡興辦企業,主張工商謀利,鼓勵私人資本,是一個順應歷史潮流的要求,其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反映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的結局。
  2. 定都天京後,積極地實施對外貿易政策,並開展正常對外貿易。對外貿易方針是積極開發,平等互利,獨立自主,與清政府閉關自守,投降媚外,喪權辱國等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對鴉片輸入態度很強硬。1854年,楊秀清在致英使的信中談到通商時寫道:“不惟英國通商,萬國皆通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後方定,害人之物為禁。”給侵略者當頭一棒。1863年,上海港出口茶葉為1200萬磅,比1858年翻了一番。1862年,在上海報關的輪船180艘,上海港進口關税收入為3370114兩,兩碼頭收入51960兩,極其繁榮。
  3. 初步擔負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從金田起義揭竿而起,就把鬥爭矛頭指向清王朝。在意識形態方面,把矛頭指向了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反對封建等級制度,提倡平等思想。太平天國的反封建鬥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者。至於反帝鬥爭,旗幟也非常鮮明。洋槍隊頭子華爾、法國提督卜羅德死在太平天國戰士的刀下。1862年,有一個外國侵略者來南京向洪秀全建議,協力擊敗清軍之後,平分中國。洪秀全當即嚴詞駁斥:“我爭中國,意欲全圖;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後,引鬼入邦。”這充分體現了其愛國主義立場。
  4. 19世紀中期,亞洲出現了第一次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太平天國運動同波斯印度尼西亞印度等國人民的反殖民主義鬥爭,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共同打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另外據中國學者王曉秋和日本學者廣澤吉平等人觀點,太平天國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西方列強對日本的殖民化的深入,緩解了倒幕各藩的壓力,促進倒幕運動的發展。
對清朝而言,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清廷倚賴由漢族組建的湘軍和淮軍才能打敗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大臣平亂有功,使清廷更加重用漢族,漢族在清廷的權位因而大增,同時滿人對軍隊的控制權減弱,軍權、財權下放,朝廷給地方大員招募的親兵以國家軍隊的編制。朝廷權威下放到各軍功大員身上,使權力格局大大改變。 [14]  曾國藩、李鴻章等曾藉助歐美外國人鎮壓太平軍,見識過西方的軍事力量,促使了後來的洋務運動。 [49]  太平軍在兩廣及江南起事時,大量富户及平民逃到上海香港避難,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兩地的發展。 [14] 

太平天國敗因

太平軍帽箍 太平軍帽箍
太平天國最終還是失敗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太平天國主觀原因

1、一是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雖然提出了《天朝田畝制度》,但在當時,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實現;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但中國依然是封建社會。他們提不出一個切實的革命綱領,廣大將士參加革命目的不明確,大多是迫於生計,希望改變貧窮的經濟地位。在定都天京後,領導者封建特權思想膨脹,爭權奪利,貪圖享樂,結果斷送了革命前程。在後期,太平天國也有短暫的重振。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分裂後,形勢頓挫。洪秀全提拔了與清軍血戰多年的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等為各軍主將領。他們領導太平軍奮力戰鬥,力挽危機局勢。
中期的鞏固大本營使領導核心分裂。定都天京後,楊秀清因掌握了大部分軍政實權,所以“東府集團”勢力最大。這些集團之間爭奪權力鬥爭日益尖鋭。1856年9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了公開的分裂。據《李秀成自述》影印本記載,楊秀清驕傲專橫的傾向日益嚴重地表現出來,“威風張揚,不知自忌”。
1856年8、9月間,江南大營被打垮,天京被包圍的形勢暫時解除,楊秀清乘機進一步擴大勢力,“逼天王到東王府封其萬歲”。洪秀全命韋昌輝率部於9月1日趕到天京,包圍了東王府。次日楊秀清及其眷屬全部被殺。接着天京城內發生混戰,太平天國優秀將領和戰士兩萬多人死亡。後韋昌輝控制了天京,獨攬軍政大權。11月,洪秀全又命石達開殺死了韋昌輝及其心腹200多人,結束了韋昌輝對天京歷時2個月的統治。在這之後,洪秀全又逼迫石達開出走,後石達開被清軍圍困在四川大渡河邊的安順場,全軍覆沒。
2、二是戰略上的失誤。
例如,金田起義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徘徊在紫荊山周圍,缺乏進取;起義之後,沒有盡一切可能爭取知識分子,不能把反孔和爭取知識分子統一起來;定都天京後,孤軍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後期作戰,屢失良機。戰略上存在重大失誤。

太平天國客觀原因

中外政府聯合絞殺。這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次農民戰爭都不曾遇到過的新情況。1861年,慈禧太后授權曾國藩統轄蘇、浙、皖、贛四省軍務。這樣,對付太平軍的前線清軍,全部歸曾國藩統一指揮。曾國藩派曾國荃率領湘軍主力專攻金陵(今南京);派李鴻章率領淮軍夥同英國人戈登指揮的“常勝軍”,進攻蘇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領湘軍的一部,進攻浙江。英法侵略者組織中外混合的反動武裝,協助左宗棠。
前期的征戰使領導階層瓦解。據《中國近代史》第三章所説,在北上途中,南王馮雲山於1852年6月3日中炮彈身亡,西王蕭朝貴於同年9月12日負傷死去。太平軍失去了2位重要的領導。
此外,天國法令相當森嚴,刑律殘酷,凡犯天條者,一律處死刑,違背了當初革命救世和人道宗旨。
總之,太平天國運動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但由於受階級和時代的侷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太平天國其他原因

1、初期的封王,一開始就埋下禍根,東王佔有絕對的軍政大權,導致野心的擴大,想取代天王。領導者彼此的明爭暗鬥,不信任也是促成失敗的原因。
2、《天朝田畝制度》的共產化。像分配時的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原則只適用於下層的農民、商户、士兵。對於上層領導人,每天是用幾人共用的錢,吃幾人共吃的東西,穿的、住的都比下層人民好許多。體制的不均等性也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3、統治者日益腐敗,脱離民眾。據《中國近代史》上記載:太平軍進入南京後,立即大興土木,把兩江總督衙門擴建為天王府,拆毀了大批民房,動用了成千上萬的男女勞工,“半載方成,窮極壯麗”,旋因大火燒燬。1854年又在原址復建,周圍十餘里,宮殿林苑,“金碧輝煌”、“侈麗無匹”。東王府的修建也是“窮極工巧,聘心悦目”。至如冠履服飾、儀衞輿馬等,都備極奢華。此外,天王還不斷選取民間秀女入宮。這些情況表明,太平天國領袖們在進入天京後,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已經相當嚴重。
4、又據《太平天國》記載:太平天國領袖們之間的關係逐漸疏遠,原來“寢食必俱,情同骨肉”,變為“彼此睽隔,猜忌日生”,宗派色彩日益明顯。洪秀全僻處深宮,把許多精力用於宗教神學的著述,脱離了鬥爭實踐,脱離了廣大羣眾。

太平天國評價

太平天國名人評價

    •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劍,驅逐異胡,即位於南京。朱明不數年,奄有漢家故土,傳世數百年而皇祀忽衰;洪朝不十餘年,及身而亡。無識者,特唱種種謬説,是朱(元璋)非洪(秀全),是蓋依成敗論豪傑也。” [50] 
    • “本會以異族潛亂,天地慘黷,民不聊生,負澄清天下之任,使朱明之緒不絕,太平之師不熸,則猶漢家天下,政由已出,張弛自易。” [51] 
    • “五十年前太平天國即純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後仍不免專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 [52] 
    •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53] 
    • “往者,洪楊諸先民,崛起東南,以抗滿清,雖志業未究而遽爾敗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發皇,轟轟烈烈,在歷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紀念焉。” [54] 
    • “太平天國之戰爭,為十九世紀東方第一之大戰。太平天國之歷史,為十九世紀在東方第一光榮之歷史。” [55] 
  • 白崇禧:“吾國自晉而後,異族代興赤縣,神州迭遭蹂躪,滿清崛起東北,入主中華二百餘載,其間熱血之士,慨華胄之胥溺、抱恢復之壯圖,隨時隨地以發難者不絕記載,而促其亡,以啓後人之思,莫若太平天國。按洪、楊諸子起自田間,揭竿舉義,縱橫十餘省,歷時十餘年,改正朔,易服色,定製度,開科舉,建國規模,亦已粗備。雖勝敗靡常,興亡飆忽,然民族思想之磅礴,奇材異能之薈萃、革命建設之偉大,新制善政之措施,炳炳麟麟,至今猶有生意。” [56] 
  • 胡適郭廷以認為,“太平天國之亂”,使中國幾十年來不曾恢復元氣,是應該譴責的; [57]  郭廷以的情況則較複雜,他早年受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國民黨早期元老大都以太平天國後繼者自居的大環境影響,稱太平天國為“太平天國革命或變亂”,將“革命”一詞置於“變亂”之前,到台灣之後觀點出現重大改變,認為“太平天國是一個低級的迷信,絕對的暴力集團,神權、極權、愚昧的統治,只為滿足自己的無限慾望,絲毫不顧及大眾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滿地荊棘,喪失的生命最少為二千萬至五千萬。以富庶著稱的長江下游各省,受禍尤烈,幾於無地不焚,無户不擄,死亡殆盡。倖存者亦均面無人色,呻吟垂斃。真是中國歷史上的浩劫慘劇。”(《太平天國的極權統治》)
  • 簡又文稱讚太平天國政治先進、愛護民眾、軍紀嚴明,為民族革命史上的光輝一頁,一方面又認為“客觀上,在吾國全部歷史中,若連內亂外患合計,以破壞性及毀滅力論,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僅亞於現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蓋無匹也”。
  • 英國學者柯文楠(C. A. Curwen)認為太平天國是一場千百萬窮苦農民為了生存,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犧牲的精神發起的革命運動,然而由於客觀上的侷限性,其政權制度並沒有能很好地體現這一理想。 [58] 
  • 卡爾·馬克思:“他們給予民眾的驚惶比給予舊統治者的驚惶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的破壞來對立與停滯腐朽。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顯然,太平軍就是中國人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中國才能有這類魔鬼。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
  • 唐德剛認為“太平天國”是宗教名詞。“太平天國運動最大的致命傷,實是在他們(洪秀全等)一知半解,即十分自信。而萬般狂熱的宗教,興也由它敗也由它。”
  • 曾國藩在詩中曾有細述“一人被擄挑擔去,娘哭子來眼也腫,妻哭夫來淚也枯”“被擄太久家太貧,兒子餓死妻嫁人。”“種種苦情説不完,説到閻王也心酸”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人挑着挑着,一頭就栽倒下去,沒有了呼息,再也不能站起來,同伴就踩着他的屍身過去,眉頭也不皺一下。對於挑夫的悲慘下場及對其家庭的破壞,太平軍將士是無動於衷,麻木不仁的。洪秀全口口聲聲説建立“太平天國”,“天國”,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59] 
  • 胡錦濤:“從鴉片戰爭到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從太平天國運動到義和團運動,從戊戌維新到辛亥革命,都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於西方列強奴役和封建統治壓迫的頑強反抗精神。這些鬥爭都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為拯救中國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正是這些此起彼伏、連續不斷的鬥爭,粉碎了帝國主義把中國變為殖民地的企圖。”

太平天國國民黨評價

辛亥革命及其後一個時期的革命黨人大都推崇太平天國爭取民族解放的勇氣與成就,總體來説對太平天國評價很高,國民政府更就禁止污衊太平天國一事下達過專案。 [30] 
1949年以後,由於國民黨當局長期以太平天國影射中共,台灣基本上沒有從事太平天國曆史專門研究的學者。總而言之,台灣方面對太平天國褒貶互現,貶多於褒,其中就以女權方面形式上的伸張、形式上對清廷的不服從、民族利益為本、為理想而奮戰的精神、禁煙酒毒賭的評價最高;對男女館嚴防、神權統治、封建制度、內訌殘暴、破壞民間信仰與儒家文化的評價最差;經濟改革、兵民合一的國防制度評價為持平中立。

太平天國肯定功績 大力讚揚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1日成立後,承認並認同洪秀全的先進階級領導下農民起義,推翻清王朝的運動,因而受到中國共產黨官方重視,在1951年太平天國建立百週年,人民日報由胡繩執筆的題為《紀念太平天國革命百週年》的社論,另外並認同其提倡四大公平的革命運動。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其中一個浮雕就是以金田起義為題材的。
在中國大陸,太平天國一度成為一門顯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國資深的歷史學者大多數都曾涉足這一領域,整理挖掘的文獻資料和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總數上億字,參與太平天國曆史調查、研究、討論的人羣從專家學者到普通的農民、市民。 [30]  總的來説,羅爾綱的《太平天國史》中對太平天國的評價,代表了二十世紀中國大陸學者對太平天國的主流評價,其基本觀點包括:
  1. 太平天國是在舊農民戰爭條件下的反對西方侵略反對封建統治的偉大的愛國農民戰爭。
  2. 太平天國深遠的影響和激動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國近代史上起了偉大的推動歷史前進的火車頭的作用。
  3. 太平天國為辛亥革命鋪平了道路。
  4. 太平天國揭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並且提出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
  5. 太平天國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6. 太平天國集中地表現了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阻止了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迅速變中國為殖民地的企圖,使他們懂得中國人民不會默默捱打,從而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7. 在十九世紀中葉,亞洲各國人民掀起了第一次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而太平天國革命和印度民族大起義,則是這次亞洲反對殖民主義鬥爭的洪峯。
人民英雄紀念碑金田起義浮雕 人民英雄紀念碑金田起義浮雕

太平天國否定和批判思潮泛起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中國大陸的政治理念由“人民解放”轉變為“和諧社會”,“精英階層”對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等過去被推崇的“暴力革命”的評價的口徑發生了重大轉變,從過去歌頌下層的反抗、到如今指責太平天國造成破壞、義和團愚昧落後、辛亥革命讓中國的和平改革夭折,認為它們都妨礙了中國歷史的進步之類的言論甚囂塵上。 [30]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夏春濤史式等一批大陸學者一方面繼續主張對以往評太平天國評價中的拔高、美化現象予以揭示、反思,另一方面則反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夏春濤在“批評片面美化太平天國的偏向至今仍隱約可見”的同時指出:“太平天國史研究‘內冷外熱’則是令人矚目的另一現象。近年來,一些圈外學者進行客串研究,其論斷雖不無啓迪,但往往流於偏頗,否定太平天國、替曾國藩翻案的觀點被炒得沸沸揚揚,出現了對前期研究中過‘左’之處反彈過分的傾向” [60]  ,認為“太平天國宗教‘邪教’説在立論上存在着明顯的破綻。論者沒有首先就宗教論宗教,對太平天國宗教缺乏應有的研究和了解,也沒有區分‘邪教’一詞在不同時代的不同含義,而是避重就輕,片面羅列一些史實,採用以點代面的方式進行推論……論者的本意也並不在於探討太平天國宗教,而是借‘邪教’説來全盤否定太平天國” [61]  ,而史式則在以《讓太平天國恢復本來面目》一文揭露了史學界長期以來對洪秀全之流的美化的同時,強調不能“因為洪秀全的倒行逆施就否定太平大國方面所有的人,包括馮雲山石達開洪仁玕等人在內”,指出“對於太平天國,籠統的肯定既不對,籠統的否定也不對,對於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分別評論,應該肯定的肯定,應該否定的否定” [62] 

太平天國紀念

蘇州忠王府 蘇州忠王府
江蘇省現存太平天國遺蹟有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僅餘石舫)(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南京)、太平天國忠王府(蘇州)、太平天國護王府太平天國戴王府、太平天國志王府(常州)等。
浙江省太平天國遺蹟有太平天國侍王府(金華)、紹興太平天國壁畫等。
安徽省有太平天國英王府(安慶)等。
廣西太平天國遺蹟有金田起義舊址太平天國封王舊址等。
1951年開始籌建並於1956年10月1日在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某王府建立太平天國紀念館,1958年5月遷至瞻園路128號(館址曾為東王楊秀清住處、幼西王蕭有和王府),1961年1月正式更名為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現館藏曆史文物2140件,一級藏品33件套與大量原始檔案資料、圖書。
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在廣東以前居住的房屋在金田起義後被清軍焚燬。1961年,當時的廣州市文物考古隊在發掘房屋牆基後重建。建築結構為泥磚瓦木,屋內有一廳五房,六間相連。房屋坐北向南,東西寬16.5米、南北深5.5米,每間房約13平方米。靠西邊的第一間設置為洪秀全夫婦住房,室內僅有牀、桌子和凳子。第二間房子正面掛有洪秀全太祖洪英綸夫婦畫像,畫像有洪秀全的親筆題詩。洪秀全故居於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11月對外開放的洪秀全紀念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新華路52號。該紀念館佔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15平方米。內有文物70餘件,圖片238張。

太平天國藝術作品

參考資料
  • 1.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沉重打擊清王朝統治  .鳳凰資訊.2010-01-14[引用日期2024-01-31]
  • 2.    華強.《太平天國國號考》:《軍事歷史研究》,1987年02期:166-167
  • 3.    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 編著.《中國近代現代史 上冊》:中國近代現代史 上冊,2006
  • 4.    洪仁玕、韓山文,《太平天國起義記》,1935,文海出版社,密歇根大學
  • 5.    朱芳哲、黎斐,《金田團營考釋》,北京出版社,1989
  • 6.    鍾文典,《太平天國開國史》,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
  • 7.    姜濤 ,《金田起義再辨析》,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 ,《近代史研究》,1996年02期
  • 8.    太平天國官書,《天命詔旨書》。
  • 9.    彭大雍、朱哲芳,《太平軍攻破全州與蓑衣渡之戰》
  • 10.    《曾國藩全集·奏稿·卷二》曾國藩《嚴辦土匪以靖地方折》記敍其事説:“湖南會匪之多,人所共知。去年(即咸豐二年,1852年)粵逆入楚,凡入天弟(地)會者,大半附之而去。”
  • 11.    論英國對太平天國態度的變化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13-10-21]
  • 12.    《慾望是把雙刃劍2:太平天國的人性透視》,重慶出版集團,2011,ISBN: 9787229043988
  • 13.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案例  .山東大學[引用日期2024-01-31]
  • 14.    台灣三軍大學 編.《中國曆代戰爭史(第18冊):太平天國》:中信出版社,2013,ISBN:9787508637136
  • 15.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二·太平天國的政體》太平天國的政治體制是“軍師負責制”,“軍師”是政府首腦,掌握一切實權,主將只是聽命于軍師,在制度上並沒有決策權。
  • 16.    《李忠武公遺書》:“客商有自下游回者,言金陵各偽王忌石逆之能交結人心。石逆每論事則黨類環繞而聽,各偽王論事,無肯聽者,故忌之,有陰圖戕害之意”,石達開《五言告示》:“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據史式的《五言告示初稿、改稿考》考證,這句話出自《五言告示》的初稿,在修改後的定稿中石達開出於維護大局的考慮刪去了這句話)。
  • 17.    咸豐七年九月德興阿奏:又抄得石逆由安慶寄與洪逆偽章一紙,內有令賊黨李壽成(即李秀成)會合張洛行領數十萬賊分擾下游,又調賊黨陳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韋志俊、楊來清等各率賊數萬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並欲赴援江西,竄擾浙江等語……洪逆偽批,亦似外示羈縻內懷猜忌。”
  • 18.    《東華錄》咸豐卷載福興奏:達開乃統全軍分為六起,號稱十餘萬,擬直攻蘇杭,以分金陵之勢。
  • 19.    《李秀成自述》:“……今而遠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
  • 20.    《洪仁玕自述》:“翼王見大局如此不滿意,乃決意離京遠征……”“自我軍兩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後,我軍確受重大損失……”
  • 21.    咸豐九年駱秉章奏:“此股賊首聞系翼逆石達開,其黨賊翼為張遂謀、賴裕新、傅忠信,諸逆首皆從前漏網之賊首。石逆在南安時,景德賊囑其由贛吉取道北竄,與之合勢,以竄皖鄂,石逆複稱須由南安竄湖南,下趨鄂省,以取上游之勢。此書為江西樂平紳團搜獲,其蓄謀之狡毒如此”
  • 22.    《華北捷報》1860年,第527期《艾約瑟等五名傳教士赴蘇州謁見幹王和忠王的經過》:“報告提到,翼王石達開據猜想一直對天京的真聖主遠而避之,但是據探明他仍舊與運動相連結,近曾於幹王封王之際,派遣部下大批人馬抵京向幹王祝賀,並請求幹王,嗣後所有的他奏議悉數經由幹王遞呈真聖主。他似乎在某些宗教觀點上與真聖主意見各異。他對所統屬的人民盡情撫慰,同時深得部下兵將的愛戴”
  • 23.    《北華捷報》1860年,第519期,《艾約瑟等五名傳教士赴蘇州謁見忠王的經過和觀感》:“他們説,廣西現今在太平軍手裏,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正在征服四川,這個省實際上已在他們掌握中。”
  • 24.    容閎,1861年,《西學東漸記》記走訪丹陽太平軍:“秦某又言攻略各地之情形……忠王、英王則居上游,方謀取猢北。石達開經略四川雲貴等省……”
  • 25.    《慾望是把雙刃劍1:太平天國的人性透視》,重慶出版集團,2011,ISBN:9787229026448
  • 26.    張嶔 .《不容青史盡成灰》:古吳軒出版社,2011,古吳軒出版社
  • 27.    譚嗣同《北遊訪學記》:“頃來金陵,見滿地荒寒現象。本地人言:‘髮匪(指太平軍,按清方稱謂)據城時,並未焚殺,百姓安堵如故。終以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軍之至,不料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而金陵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 28.    譚嗣同《仁學》:“一經湘軍之所謂克復,借搜緝捕盜為名,無良莠皆膏之於鋒刃,乘勢淫虜焚掠,無所不止,卷東南數省之精髓,悉數入於湘軍,或至逾三四十年,無能恢復其元氣,如金陵其尤凋慘者也。”
  • 29.    趙烈文之《能靜居士日記》:“破城之日,全軍掠奪”,““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餘人,秦淮河屍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窯可控者,盡遭殺死”“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殺以為戲,匍匐道上”“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
  • 30.    時濤,宋巖 .《圖説中國皇帝大全320清朝割據農民政權——太平天國(1) 》:中國長安出版社,2009,ISBN: 9787510700873.
  • 31.    論太平軍餘部在粵東覆沒的原因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4-17]
  • 32.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六十八
  • 33.    注:1987年紀念太平軍進軍四川125週年全國學術討論會紀要:“不少同志認為:太平天國紀年的下限問題,實質上就是承不承認石達開遠征軍的問題,承不承認石達開犧牲後他餘部的鬥爭的問題。如果只以天京政權為準,則下限應斷於1864年;如果承認改編後的捻軍就是太平軍,則下限可延長至1868年;如果承認石達開殉難後他餘部的鬥爭,則下限還可以延長至1872年。因為石達開遠征軍餘部李文彩部是在1872年4月才在黔東的牛塘失敗的。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太平天國紀年的下限應該是1872年。”
  • 34.    華強《太平天國地理志》,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 35.    《江南春夢庵筆記》和《磷血叢鈔》兩書稱太平天國劃分天下為二十四省,但所載之省名與太平天國文書中的名稱大相徑庭,且當避不避,當諱不諱,據學者考證,這兩部書實為偽史料,《磷血叢鈔》的大部份內容均翻抄自《江南春夢庵筆記》,故這兩部書的記載不足採信。參見羅爾綱《太平天國史料裏第一部大偽書——〈江南春夢庵筆記〉考偽》,史式《〈磷血叢鈔〉考偽》,祁龍威《〈磷血叢鈔〉辨偽》。
  • 36.    注:太平天國文書中的“江南省”有三種含義,一是指太平天國所設的江南省,二是指該省的省會天京,三是指原來的江蘇省(也稱江南省),因很多軍民對新設立的行政區域不熟悉,故太平天國文書中對省名概念的使用新舊混雜,太平天國預計劃江南省為12郡,但兵冊中出現的江南省轄郡多達23個。又因太平天國常有以省會名代指省,或以省名代指省會的習慣,故“天京省”的概念也有兩個,一是指天京省的省會,即天京城,一是指天京省,即江南省。
  • 37.    史式《太平天國詞語彙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 38.    太平天國政體與“神權政治”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13-10-21]
  • 39.    太平軍每軍實數及後期編制考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13-10-21]
  • 40.    太平天國史卷三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21]
  • 41.    黃志開.《太平天國的對外政策》.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欽州市分校:《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3年03期
  • 42.    謝介鶴《金陵癸甲紀事略》説:太平軍佔領南京之初,“傳偽諭,令人進貢,給單,使貼門牆,則不入其家,否則搜出銀十兩、金一兩者殺”
  • 43.    張德堅《賊情彙纂》中記載:“賊糧所給,於上游悉用船運,不待言矣。然自癸丑五月上犯江西湖北,僅甲寅(1854年)九月至歲底,此數月中一清楚境,此外則帆檣如織,無一非虜糧之船,無一非接濟江寧之船也。然而賊之他竄或有別意,於江廣則專為虜糧。”
  • 44.    太平天國的貨幣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4-17]
  • 45.    論太平天國歌謠與客家山歌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4-17]
  • 46.    試論民間歌謠的政治傳播功能——以太平天國歌謠為例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4-17]
  • 47.    反對投降派的戰歌——讀太平天國歌謠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4-17]
  • 48.    太平天國歌謠傳説集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4-17]
  • 49.    太平天國是一次具有歷史進步意義的革命運動  .鳳凰資訊.2010-01-15[引用日期2024-01-31]
  • 50.    《總理全集》下冊105頁
  • 51.    《同盟會宣言》
  • 52.    《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
  • 53.    《太平天國戰史序》
  • 54.    《太平天國詩文鈔》序
  • 55.    《增補曾胡兵語錄註釋》序
  • 56.    《翼王亭記》,1934
  • 57.    劉大年:《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序》
  • 58.    柯文楠. 《關於李秀成及其》.
  • 59.    曾國藩《愛民歌》、《解散歌》
  • 60.    《50年來的太平天國史研究》、《二十世紀的太平天國史研究》
  • 61.    《太平天國“邪教”説辨正》
  • 62.    《致爭論太平天國曆史的雙方》
  • 63.    伊恩·希斯.太平天國叛亂(1851-66)-The Taiping Rebellion 1851-66.英國: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Men-at-Arms(MAA)系列第275號,1994 年:A~H
  • 64.    郭毅生、史式主編.《太平天國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152-153頁
  • 65.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第405-406頁
  • 66.    郭毅生主編.《太平天國曆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年:第7頁
  • 67.    太平天國  .百度翻譯[引用日期2023-06-04]
  • 68.    幹王洪仁玕  .太平天國網[引用日期2024-01-17]
  • 69.    太平天國運動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4-01-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