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范增

(秦末時期將領、項羽主要謀士、政治家)

鎖定
范增(前277年-前204年),居鄛(今安徽巢湖市東北)人。中國秦末政治家、將領,項羽的重要謀士。 [25]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得知陳勝吳廣已死的消息後,范增前往薛,建議項梁立楚王的後裔,以增強號召力,於是項梁、劉邦等擁立楚懷王孫心,號楚懷王。范增輔佐項羽稱霸諸侯,被項羽尊為“亞父”。鴻門宴上,范增勸項羽殺劉邦,項羽不忍。之後,范增與項羽將劉邦分封在偏僻的巴、蜀、漢中一帶為漢王,加以抑制。 [25] 
漢王三年(前204年),劉邦為擺脱戰場上的不利形勢,在滎陽向項羽請和。范增主張乘勢將其消滅,急圍滎陽。劉邦用陳平之計,實施反間。范增受到項羽的懷疑,憤然離去,途中發背疽而死。 [25] 
所處時代
戰國、秦朝、楚漢相爭時期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日期
公元前 277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04年
主要成就
輔助項羽打贏鉅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推翻秦朝;輔佐項羽建立西楚政權
本    名
范增
籍    貫
居鄛
封    爵
歷陽侯

范增人物生平

范增七十反秦

范增是居鄛人,平時在家,好出奇計,他年屆七十。不久,項梁率會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為反秦鬥爭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貢獻給反秦事業。
范增和項梁相會於薛地。當時陳勝已被殺害,張楚大旗已倒,反秦鬥爭陷於低潮,項梁、劉邦等義軍首領正相會於薛地,商議挽救時局的方針和策略。范增的到來適逢其時。
范增見到項梁等將領,首先分析了陳勝所以失敗的原因。他認為,秦滅六國,楚人的仇恨最深,人們至今還懷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懷王,因而“楚雖三户,亡秦必楚”的預言是有道理的。而陳勝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不立楚王之後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國反秦的力量,導致其勢不長。接着范增論證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認為項梁渡江以來,楚地將領紛紛前來依附,就是因為項氏世代為楚將,人們以為他能復立楚國社稷。他建議應該順從民眾願望,扶立楚王的後裔。項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議,找到了在民間替人放羊的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復立為楚懷王,草創了楚國政權。 [1] 

范增鴻門斗智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在定陶大破楚軍,擊殺項梁,緊接着渡河攻打趙國。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出兵救趙。 [2]  不久,項羽斬殺宋義,掌握軍政大權。
公元前206年,當時為楚國武安侯的劉邦率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楚軍進關。項羽在鉅鹿之戰殲滅了秦軍主力,向關中進發。當項羽到達函谷關後,劉邦軍不準楚軍入關,楚將英布等乃以武力破關直入,並推進至戲水之西。劉邦聞訊大懼,就率其部10萬人馬撤出咸陽,紮營霸上,卻未敢迎見項羽。當時項羽軍兵力40餘萬人。
劉邦手下將領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通報,稱劉邦準備自立為關中王、委任秦王子嬰為丞相,並將據有咸陽城內所有珍寶。項羽得此消息後非常憤怒,準備次日晨,分四路圍攻劉邦。范增也勸項羽説:“沛公居住在山東時,貪財好色。現在入關,財物絲毫不取,婦女沒有一個寵幸,這表明他的志氣不小。我令人望氣,發現沛公呈現龍虎五彩的景象,這是天子之氣。趕快攻擊,不要錯失良機。” [3] 
項羽的叔父項伯得知范增的計劃。由於他和劉邦的謀士張良有舊交,因此連夜前往劉邦軍營,建議張良速逃亡,但張良決定報告劉邦。劉邦對此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並立刻向張良請教對策。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張良建議劉邦透過項伯的協助,減低項羽的疑心。劉邦召見項伯,以兄禮對待,並以聯姻的承諾,請求項伯向項羽求情。項伯回到項羽軍中,向項羽表達劉邦的善意,並建議項羽亦以禮相待。項羽承諾依從項伯的建議。 [4] 
劉邦第二天率領百多名騎兵會見項羽,雙方在鴻門會面。
劉邦對項羽稱,自己得入關中實屬僥倖,但有“小人”從中挑撥,使兩人之間產生誤會。項羽迴應道:“是曹無傷派人向我説有這種事,否則我也不會來這裏”。他隨即邀請劉邦參加宴會。
宴會開始時,項羽和項伯面東而坐、范增向南而坐。劉邦坐在范增的對面,張良則在項羽對面。
范增不時向項羽打眼色,舉起自己的玉佩3次,示意項羽儘快行動。項羽不發一言,未有理會。范增於是傳召項羽堂弟項莊,吩咐他在席上舞劍,乘機刺殺劉邦。項莊進入酒席之中,向項羽請求准許他舞劍為樂,並在項羽同意後立即拔劍起舞。
項伯也隨即拔劍揮舞,並以身體阻擋項莊,使他無法攻擊劉邦。張良立刻離開酒席,並通報在軍門外的劉邦部將樊噲 [5] 
樊噲帶着劍和盾強行闖入酒席,向項羽怒目而視(“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羽詢問了樊噲的姓名後,稱讚他為“壯士”,並吩咐從人賞賜樊噲一卮酒,樊噲一飲而盡。項羽又賞賜一隻豬前腿(彘肩),樊噲直接把豬腿放在盾牌上,用劍“切而啖之”。項羽問道:“壯士能復飲乎?”
樊噲趁機向項羽指出:楚懷王曾下令“先進入關中的人便可做關中王”。劉邦雖然先入關中,但並未立刻自立為王,而是退軍等待項羽到來。他認為項羽是有意殺死劉邦,要求項羽打消這個念頭。項羽未有迴應樊噲,只吩咐他就坐。 [6] 
劉邦稱要上廁所,和樊噲一同離席。不久項羽派陳平召喚劉邦。劉邦認為應該先辭行,樊噲反對,認為現時的情況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能再拖延時間,且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結果劉邦和樊噲帶同夏侯嬰靳強和紀信等將領一同逃走。逃走前,劉邦吩咐張良把帶來的一對白璧送給項羽、一對玉斗送給范增。
張良回到席上,獻上禮物,並代劉邦向項羽賠罪。項羽收下了璧玉,放在桌上。范增勃然大怒拔劍撞破了玉斗,怒罵道:“臭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啊,我們這些人如今要成他的俘虜了。” [7] 

范增中途病死

公元前204年初,楚軍數次切斷漢軍糧道,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省滎陽市),於是向項羽請和。項羽打算同意,范增説:“此時很容易就能擊敗漢軍,如果現在把他們放走而去征服,以後一定會後悔的!”於是項羽與范增急攻滎陽。劉邦的謀臣陳平抓住了項羽多疑、自大的特點,利用反間計,離間了項羽同范增的君臣關係。項羽的使者來了,劉邦叫人準備豐盛筵席,捧着佳餚正要進獻,細看使者,故意假裝驚訝地説:“我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沒想到卻是項王的使者。”便更換佳餚,改以粗食供項羽的使者吃。使者回來報告項羽,項羽就懷疑范增與漢有私情,漸漸奪去范增權柄。
范增大怒,説:“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辦吧。希望您把這把老骨頭賜還給我,讓我回鄉為民吧。”項羽允許范增辭歸。范增啓程,未到彭城,背上生毒瘡發作而死。 [8] 

范增歷史評價

劉邦:“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陳平:“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 [9] 
何武/唐林:忠臣,社稷之衞,魯以季友治亂,楚以子玉輕重,魏以無忌折衝,項以范增存亡。 [22] 
蔣濟:“項羽若聽范增之策,則平步取天下也。”
陳壽: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 [23] 
房玄齡等著《晉書》:秦失其鹿,豪傑競逐,項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韓生,而范增之謀不用。 [24] 
周曇:“智士寧為暗主謨,範公曾不讀兵書。 平生心力為誰盡,一事無成空背疽。” [10] 
蘇軾:“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亦人傑也哉!”
王安石:“中原秦鹿待新羈,力戰紛紛此一時。有道弔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兒。” [11]  “鄛人七十漫多奇,為漢敺民了不知。誰合軍中稱亞父,直須推讓外黃兒。” [12] 
田德秀:“夫忠而識暗,不能擇有道之主,當代無以建其功。昔范增為項楚畫計,雖怒撞玉斗,未免為彭城之廢人矣。” [13] 
洪邁:“世謂范增為人傑,予以為不然。夷考平生,蓋出戰國縱橫之餘,見利而不知義者也。始勸項氏立懷王,及羽奪王之地,遷王於郴,已而弒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誼,爭之以死。懷王與諸將約,先入關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關中,則當如約,增乃勸羽殺之,又徒之蜀漢。羽之伐趙,殺上將宋義,增為末將,坐而視之。坑秦降卒,殺秦降王,燒秦宮室,增皆親見之,未嘗聞一言也。至於滎陽之役,身遭反間,然後發怒而去。嗚呼,疏矣哉!東坡公論此事偉甚,猶未盡也。”
陳鬱:“范增為羽上客,豈不知羽殘忍多忌,非人君之度,而從之與漢王爭。至其言皆不用,乃曰:‘孺子不可與謀,奪天下者必沛公也。’其後疑間一行,竟以疽死。何覺之晚耶!不及一婦人遠矣。” [14] 
徐鈞:“項王暴不減強秦,一語箴規總未聞。白首尚嫌君不忍,料知增更忍於君。” [15] 
張耒:“君王不解據南陽,亞父徒誇計策長。畢竟亡秦安用楚,區區猶勸立懷王。” [16] 
陳薦:“藏名羞立虎狼朝,乘鶴東依項籍豪。憤失蘭圖撞玉斗,不知天命與金刀。還家落日埋英氣,回首浮雲委舊勞。百步西連陵母冢,峨峨先識泰同山高。” [17] 
王鳴盛:“六國亡久矣,起兵誅暴秦,不患無名,何必立楚後,制人者變為制於人。而懷王者公然主約。既約先入關者王之,而不使項羽入關,是明明不欲羽成功也。獨不思己本牧羊兒,誰所立乎。既不能殺羽,而顯與為難。且不但不使羽入關而已並,救趙亦僅使為次將。所使上將則妄人宋義也。羽即帳中斬其頭如探囊取物。迨至羽屠咸陽殺子嬰後懷王猶曰‘如約’。‘如約‘者,欲令沛公王關中也。兵在其頸,猶為大言,牧羊兒愚至此。范增謬計,既誤項氏,亦誤懷王。”
湯鵬:“是故燕惠王有樂毅而不能用,楚懷王有屈平而不能用,項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漢文有賈誼而不能用,唐德宗有陸贄而不能用,宋神宗有蘇軾而不能用,此左右譖愬之罪也,此乾坤憾事也。” [18] 
顧嗣立:“七十衰翁兩鬢霜,西來一笑火咸陽。平生奇計無他事,只勸鴻門殺漢王。” [19] 
蔡東藩:“夫范增事項數年,於項王之殘暴不仁,未聞諫止,而且老猶戀棧,可去不去,安知非天之假手陳平,使之用謀斃增乎?鄛人之立祠致祭,實為無名,死而有知,恐亦愧享廟食矣!”

范增民間傳説

民間傳説范增是詐死,實際上已經乘着石船來到今屬浙江省天台縣九遮山,隱姓埋名居住在山洞中,為民治病,造橋鋪路方便行人。但他依然關心國事,當項羽自刎烏江消息傳來,他大哭:“豎子不聽吾言,終有今日!”於是人們知道他就是范增,他卻説:“范增早死彭城,哪裏會到這裏來!”不久人去洞空,不知所終。 [20] 

范增墓址

范增墓 范增墓
范增墓在徐州市和平路乾隆行宮後的土山上。據傳西楚軍人非常敬重范增,將他葬此。范增墓現在是國家級風景區。

范增影視形象

時間
影視作品
飾演者
1994年
2004年
2005年
2010年
神話
2011年
2011年
2012年
2012年
2015年
韓振華
(演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21] 
參考資料
  • 1.    《史記》: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説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 2.    《史記》: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説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
  • 3.    《史記》:行略定秦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説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 4.    《史記》: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説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 5.    《史記》: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隙。”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而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
  • 6.    《史記》:交戟之衞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衞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不恐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説,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 7.    《史記》: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脱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脱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 8.    《史記》:項王欲聽之。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 之。」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閒項王。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 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 彭城,疽發背而死。
  • 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1-06]
  • 10.    秦門·范增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1-08]
  • 11.    范增二首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1-08]
  • 12.    范增二首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1-08]
  • 13.    《嘉泰重修廟記》
  • 14.    藏一話腴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1-08]
  • 15.    范增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1-08]
  • 16.    范增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1-08]
  • 17.    范增墓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1-08]
  • 18.    《浮邱子·卷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18]
  • 19.    范增墓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1-08]
  • 20.    亞父廟  .亞洲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1-08]
  • 21.    孫海英:《楚漢傳奇》中范增除了我別人演不了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1-08]
  • 22.    班固等《漢書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傳》: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皆上書言:“喜行義修潔,忠誠憂國,內輔之臣也,今以寢病,一旦遣歸,眾庶失望,皆曰傅氏賢子,以論議不合於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為國恨之。忠臣,社稷之衞,魯以季友治亂,楚以子玉輕重,魏以無忌折衝,項以范增存亡。
  • 23.    陳壽《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
  • 24.    房玄齡等《晉書·列傳·第十八章》:秦失其鹿,豪傑競逐,項羽既得而失之,其咎 在烹韓生,而范增之謀不用。
  • 25.    范增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9-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