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派

鎖定
範派是範瑞娟創立的越劇小生流派。範瑞娟十一歲進“龍鳳舞台”科班,先學花旦,後改學小生,由於刻苦用功,加上嗓音條件好,很早就顯露藝術才華。1938年1月來上海後,廣泛吸收各種藝術營養,勤學苦練,練就較為寬厚的音色。在唱腔和表演上,她繼承了越劇前輩小生竺素娥的樸實的風格,並博採眾長,尤其是學習京劇馬連良高慶奎的運腔特色和唱腔因素,融化於自己唱腔之中。她能自如地運用丹田之氣和頭腔共鳴相結合的發聲方法,中低音厚實,高音響亮有力,使唱腔凝重大方,富有陽剛之美。
中文名
範派
創始人
範瑞娟
代表人物
丁賽君、胡少鵬、高愛娟、陳琦等
出現時間
20世紀中期

範派人物簡介

範瑞娟,浙江嵊縣東鄉黃澤鎮人。由於家境困難,1935年3月,她聽説鎮上戲班招收學徒。馬上趕去報了名,進了龍鳳舞台。開蒙師傅黃炳文教她第一個戲是《一女換太子》。她學成的第一個戲是《失羅衫》,接着又學了《玉如意》《碧玉簪》《殺妻救主》等戲,隨即隨科班到紹興一帶演出。1937年,13歲的範瑞娟已成為龍鳳舞台的佼佼者,掛了頭牌。 [1] 

範派範派來歷

1939年,範瑞娟尹桂芳搭檔,兩人同住一個房間,早起一同練功。平日一同練毛筆字,尹大姐還主動地把“行頭”借給她。這期間,範瑞娟演出了《玉連環》《孟麗君》等戲。在上海初露頭角。1941年,範瑞娟與竺素娥邢竹琴合作,更顯示了精湛的表演技藝。1942年下半年,範瑞娟終於正式挑起頭肩小生的重擔,在越劇舞台上紅起來了。
範瑞娟在長期的舞台實踐中,成功地塑造了梁山伯、許仙、韓世忠李秀成、文天祥、岳飛等包括才子、書生、歷史人物等藝術形象。特別是她塑造的梁山伯,更深得觀眾喜愛,梁山伯的形象已家喻户曉。1953年,她與袁雪芬主演的《梁祝》,拍攝成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第二年,參加第八屆國際電影節,獲得音樂獎。當時,周恩來總理正在日內瓦出席國際會議,他打電報把正在捷克斯洛伐克參加電影節的範瑞娟叫到日內瓦,會見了世界著名電影藝術家卓別林。卓別林高興地對周總理説:“她的梁山伯演得好。” 1945年演出《梁祝哀史·山伯臨終》時,她與琴師周寶才合作,在傳統[六字調]的基礎上,吸收京劇[反二簧],首創了越劇[弦下調],為越劇音樂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瑞娟唱腔淳樸滋實,穩健大方,熱情內涵,旋律華採,拖腔豐富,咬字堅實,發音寬厚,具有男性穩健、軒昂的氣質。嗓音實,聲宏亮,中氣足,音域寬,演唱追求剛勁的男性美。演唱時從不追求單純的舞台效果,而是致力於深入開掘角色內心的思想感情。
範瑞娟戲路極寬,表演上穩健大方,質樸無華。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鄭元和賈寶玉這類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書生——能把梁山伯、焦仲卿、賈寶玉這類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書生演繹得温文而雅;又能把文天祥韓世忠李秀成這樣的忠臣良將塑造得鏗鏘剛韌。還善演賀老六、扎西這樣的近現代人物。
範瑞娟創立了越劇流派中的“範派”藝術。唱腔在繼承男班[正調]的基礎上,吸收了京劇馬連良高慶奎等名家的唱腔音調和潤腔處理,形成音調寬厚響亮、咬字堅實穩重、行腔迂迴流暢的特點,被稱為“範派”。
她與琴師合作,大膽吸收京劇[反二簧]曲調,首創了優美、抒情的[弦下調]。她的唱腔中的[弦下腔]規範,又獨標一格,成為顯示流派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豐富和發展了越劇的聲樂藝術。

範派代表人物

師承範派的演員很多,有丁賽君胡少鵬高愛娟陳琦邵文娟筱一峯史濟華張志明王少樓方雪雯、江瑤、章瑞虹吳鳳花韓婷婷、成美華、陶雁、王柔桑斯鈺林等。

範派範派特色

範派唱腔音域寬,旋律起伏大,長句多,擅長運用抒情性較強的[慢板]揭示各種人物的情感,曲調顯得華彩而有氣派;起腔小腔和甩腔更具特色,往往通過對唱句尾音的裝飾加花,或把伴奏的過門作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深情纏綿。如《梁祝·樓台會》中“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這句起腔的三個腔節,尾腔都通過音調的加花擴展,使起腔幅度寬廣,音調起伏迴盪。《梁祝·十八相送》中“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回”這句的甩腔,音調由高而低,音量由輕而響,在“把家回”三字上,用越劇過門中同韻加花的手法,使唱腔連綿不斷,生動表現了梁山伯抑制不住的內心喜悦,這是典型的範派甩腔。
在唱腔中不通過過門,直接轉調的特殊藝術手法,是範派的又一特色。如五十年代範瑞娟演出《梁祝·樓台會》時,在“今生難娶你祝英台”一句的末尾 “祝英台” 三字,連續運用了幾個旋律有層次下行的小腔,音調哀傷低沉,緊接着在“滿懷激情無處訴”這句唱中,直接由[尺調腔]轉入[弦下腔],而且旋律激越上升,強烈表現出人物絕望的憤懣和以死相抗的決心。這種藝術技法和內容緊密結合的表現方式,是範派的獨創。
範派[弦下調]旋律性強,曲調抒情悠長,作為[弦下腔]的首創者,範瑞娟不斷創新,拓展這一曲調功能。根據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和所處的環境,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弦下腔],創腔和演唱時採取不同的處理手法。如《單戀》中“霍姜妻永別了”這一段,音調悲悽,唱腔結構嚴謹而有層次,整個唱段中三次出現“霍姜啊”呼喚名字的唱,以不同的音樂處理細緻展現了人物感情的變化。[弦下腔]一般擅長表現低沉、哀怨的情緒,範瑞娟通過探索使其同樣能表達歡樂的情緒。如《寶蓮燈·對月思家》這段[弦下腔],則吸收了[四工腔]明朗流暢的因素使其顯得明快而歡暢,且富有喜劇色彩,加上唱詞是長短句格式,在節奏上又作了多種變化,音樂節奏顯得更加活躍。在《孔雀東南飛》中“人去摟空空寂寂”一段,採用了由慢而快的安排,以[慢板]開始行腔深沉,情意切切,中段轉入[快中板],以鏗鏘有力的節奏和明快流暢的曲調,表達了人物盼望妻子的急切心情;最後採用了[一字板],節奏果斷堅定,表現了焦仲卿對母親無理威逼的反抗情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