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旦

(戲曲行當名)

鎖定
花旦是中國傳統戲曲角色行當 [1]  。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潑或潑辣放蕩,常常帶點喜劇色彩。花旦一詞,來自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凡伎,以墨點破其面者為花旦。”
中文名
花旦
國    籍
中國
職    業
中國傳統戲曲演員
出生地
中國
代表作品
《青樓集》

花旦簡介

花旦,是中國戲曲旦行中的一支,區別於正旦(北方劇種多稱“青衣”)、武旦老旦。扮演的多為天真爛漫、性格開朗的妙齡女子。《春草闖堂》中的春草。也有的是屬於潑辣,放蕩的中、青年女性稱做潑辣旦。影視界所稱的“當家花旦”,指的也是善演這樣角色的演員,想來是從戲曲中借用的稱謂。
水墨花旦(張硯鈞作品) 水墨花旦(張硯鈞作品)

花旦花旦特點

一是穿着。除某些性格內向的閨門旦,着長衫(戲裏稱褶子、帔),多是着短衣,或裙子、襖,或褲子、襖。着褲子、襖時,配以坎肩、“飯單”(即圍裙)、“四喜帶”(即自腰前方,下垂於兩腿中間的飾物)。《春草闖堂》中的春草、《拾玉鐲》中的孫玉姣,《游龍戲鳳》中的李鳳姐,着褲子、襖。且李鳳姐為正旦、閨門旦“兩門抱”(即兼演),孫玉姣則正旦不演。二是“四功”。以唸白、做功為主。唸白,多用流暢的散白,表演要求敏捷、伶俐。尤其以眼神犀利,腰肢、腳下靈巧為首要。唱功為輔,舞則必備。如屬刺殺旦撲跌功夫也不可少。其造型則重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的清秀美麗、靈敏乖巧。典型人物有《梵王宮》的耶律含嫣、《少華山》的殷碧蓮、《辛安驛》的周鳳英等。

花旦詞源

花旦一詞,來自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凡伎,以墨點破其面者為花旦。”元雜劇就有花旦雜劇一類。朱權在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所著的《太和正音譜·雜劇十二科》更把花旦雜劇列為“煙花粉黛”,充分説明花旦是以扮演妓人為主的類型。《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的趙盼兒就是一個典型花旦的例子。經過多個朝代,花旦成了中國各種地方戲曲,譬如漢劇崑劇、京劇和粵劇,共有的性格造型。

花旦分類

花旦中,又有閨門旦玩笑旦、潑辣旦、刺殺旦的分支。
閨門旦,扮演的是還沒有出嫁的少女,其中性格內向、靦腆的,與正旦接近,如京劇“荀(慧生)派”戲《勘玉釧》中的俞素秋、《紅樓二尤》中的尤二姐、《嫁衣血案》中的巧雲、《鳳還巢》中的程雪娥,儘管多由“梅(蘭芳)派”正旦扮演,也可以歸入閨門旦中。
玩笑旦,扮演的是喜劇、鬧劇中愛説愛笑、好打好鬧的人物。不唱“皮黃”,而唱“南鑼”、“吹腔”、“柳枝腔”等民間小調,用嗩吶伴奏。如《小上墳》《小放牛》《打麪缸》《打花鼓》中的女性。
《恩仇記》中的菊香 《恩仇記》中的菊香
潑辣旦,扮演的是舉止放蕩、説話鋒利的女性。如《翠屏山》中的潘巧雲、《烏龍院》中的閆惜姣、《巴駱和》中的馬金定。
刺殺旦,有兩種認識:一是説刺殺別人的;一是説被別人刺殺的。前者如《雙釘記》中的白金蓮、《雙鈴記》(也稱《馬思遠》)中的趙玉、《殺子報》中的徐氏;後者如《戰宛城》的鄒氏等。
泛指的花旦,又有“大花旦”、“小花旦”之説。大花旦,雖身份卑微,卻成長於大户人家,如戲裏的豪門丫環使女。《西廂記》或《紅娘》中的紅娘便是。小花旦,為小户人家的閨秀,或丫環使女。如《豆汁記》中的金玉奴,《勘玉釧》中的韓玉姐、《花田錯》中的春蘭。
奴旦 戲劇中專演丫鬟一類人物的稱謂。如《恩仇記》中的菊香。

花旦發展歷史

閨門旦 閨門旦
花旦,興起於元雜劇。多扮演熱情、機智的女性,如關漢卿救風塵》中的趙盼兒。其後的“崑山腔”中,稱為“貼旦”。崑曲(劇)中,還有“一、二、三、四、五、六、貼”之説。即為老旦正旦、玩笑旦、潑辣旦、刺殺旦、閨門旦與貼旦。貼旦還兼演娃娃生,如《認子》中的江流僧(即幼年唐三藏)便是。清代,秦腔演員魏長生到北京,引進蹺功(即腳上綁木質小腳,模擬纏足行走),更成為花旦表演中的特技。近世善演花旦的名宿,當屬京劇“四大名旦”中“荀派”創始人荀慧生,以及創成筱派”的筱翠花(本名於連泉)二位。荀先生以演閨門旦、大小花旦獲譽;於先生以演玩笑旦、潑辣旦、刺殺旦稱絕。
四個扮演不同年齡、身份、性格之劇中人的“行當”。花旦,是旦行中的一支,區別於正旦(舊稱和。扮演的多為天真爛漫、性格開朗的妙齡女子。也有的是屬於潑辣,放蕩的中、青年女性。影視界所稱的“當家花旦”,指的也是善演這樣角色的演員,想來是從京劇借用的稱謂。
花旦中,又有閨門旦、玩笑旦、潑辣旦、刺殺旦的分支。閨門旦,扮演的是還沒有出嫁的少女,其中性格內向、靦腆的,與正旦接近,如“荀(慧生)派”戲《勘玉釧》中的俞素秋、《紅樓二尤》中的尤二姐。《鳳還巢》中的程雪娥,儘管多由“梅(蘭芳)派”正旦扮演,也可以歸入閨門旦中。玩笑旦,扮演的是喜劇、鬧劇中愛説愛笑、好打好鬧的人物。不唱“皮黃”,而唱“南鑼”、“吹腔”、“柳枝腔”等民間小調,用嗩吶伴奏。如《小上墳》《小放牛》《打麪缸》《打花鼓》中的女性。潑辣旦,扮演的是舉止放蕩、説話鋒利的女性。如《翠屏山》中的潘巧雲、《烏龍院》中的閆惜姣、《巴駱和》中的馬金定。刺殺旦,有兩種認識:一是説刺殺別人的;一是説被別人刺殺的。前者如《雙釘記》中的白金蓮、《雙鈴記》(也稱《馬思遠》)中的趙玉、《殺子報》中的徐氏;後者如《戰宛城》的鄒氏等。
花旦,興起於元雜劇。多扮演熱情、機智的女性,如關漢卿《救風塵》中的趙盼兒。其後的“崑山腔”中,稱為“貼旦”。崑曲(劇)中,還有“一、二、三、四、五、六、貼”之説。即為老旦、正旦、玩笑旦、潑辣旦、刺殺旦、閨門旦與貼旦。貼旦還兼演娃娃生,如《認子》中的江流僧(即幼年唐三藏)便是。清代,秦腔演員魏長生到北京,引進蹺功(即腳上綁木質小腳,模擬纏足行走),更成為花旦表演中的特技。近世善演花旦的名宿,當屬“四大名旦”中“荀派”創始人荀慧生,以及創成“筱派”的筱翠花(本名於連泉)二位。荀先生以演閨門旦、大小花旦獲譽;於先生以演玩笑旦、潑辣旦、刺殺旦稱絕。兩位都長於使用眼神。於先生在富連成科班坐科學習時,就以眼神充足,令同科學習的丑角不敢和他對視。否則便不知所措,忘了台詞。
其造型則重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的清秀美麗、靈敏乖巧。典型人物有《梵王宮》的耶律含嫣、《少華山》的殷碧蓮、《辛安驛》周鳳英等。

花旦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花旦梅蘭芳

梅蘭芳 梅蘭芳
梅蘭芳(1894—1961),出生於京劇世家,8歲學戲,11歲登台,擅長青衣,兼演刀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實踐中,梅蘭芳對旦角的唱腔、唸白、舞蹈、音樂、服裝、化妝等各個方面都有創造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長;颱風優美,扮相極佳;嗓音圓潤,唱腔婉轉嫵媚,創造了為數眾多、姿態各異的古代婦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鋒》《貴妃醉酒》《斷橋》《奇雙會》《霸王別姬》和《穆桂英掛帥》等。梅蘭芳曾率京劇團多次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是把中國戲曲傳播到國外、享有國際聲譽的戲曲表演藝術家。

花旦程硯秋

程硯秋(1904—1958),自幼學戲,演青衣,受師於梅蘭芳。他在藝術上勇於革新創造,講究音韻,注重四聲,追求“聲、情、美、水”的高度結合,並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一種幽咽婉轉、起伏跌宕、若斷若續、節奏多變的唱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程派”。程硯秋擅長演悲劇,編演過《鴛鴦冢》《荒山淚》《青霜劍》《英台抗婚》《竇娥冤》等戲,大多表演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

花旦尚小云

花旦之尚小云 花旦之尚小云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學藝,14歲時被評為“第一童伶”。初習武生,後改正旦,兼演刀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寬亮,唱腔以剛勁著稱,世稱“尚派”。代表作有《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梁紅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幗英雄和俠女烈婦。

花旦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學藝,19歲改演京劇,扮演花旦、刀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戲旦角藝術之長,熔京劇花旦的表演於一爐,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荀派”。擅長扮演天真、活潑、温柔一類婦女角色,以演《紅娘》《金玉奴》《紅樓二尤》《釵頭鳳》《荀灌娘》等劇著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