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男子

(漢語詞彙)

鎖定
美男子,指容貌俊美,外表英俊的男子。在中國古代美男的容貌描寫上,文字大多猶抱琵琶半遮面,對於古代男性美貌標準的總結遠沒有美女那般鉅細無遺。並且,中國各個朝代對美男子的審美標準各有不同,但古代美男子都以留鬍鬚為美。
中文名
美男子
外文名
Handsome man
解    釋
容貌俊美的男子
詞    性
褒義詞

目錄

美男子解釋

美男子,指容貌俊美,外表英俊的男子

美男子古代標準

從中提取的對於古代男性美貌標準的總結有:
早期,威猛剛毅的陽剛之美
左傳》記載了中國最早的一則由女性自己挑選丈夫的事例。向同一位美麗的女子求婚,兩個男性的自我表現是截然不同的。子皙(公孫黑)盛飾入,打扮得高貴華美。子南(公孫楚)則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展現出軍人的英姿。徐吾犯之妹最後選擇了子南(公孫楚)為夫,錚錚陽剛美戰勝了虛有其表的盛飾之美,男性本色獲得了美人的芳心。
徐吾犯之妹説:“夫夫婦婦,所謂順也”,意即男人該像男人,女人該像女人,她的判斷既是出於女性擇偶的本能,也表現出對男性和女性社會角色的充分體認。
這種對男性陽剛美的描繪和讚美大量地存在於各種典籍和文藝作品中。儒家常常強調:“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
上述對“士”的操行強調,同時也藴涵着儒家對男性陽剛氣質的肯定。戰國和兩漢的墓穴壁畫中,有不少描繪男子形象的繪畫,例如戰國楚墓帛畫《馭龍圖》,畫面繪一峨冠博袖男子凌駕於龍身之上,身體修長,額高,眉粗黑而曲,人中有須,遼寧金縣營城子漢墓壁畫,男子粗眉大眼高鼻,蓄鬚,面呈長方形,體形魁梧。兩幅畫中的男子形象都流露出男性特有的剛毅之氣。
先秦詩歌總集《詩經》,多處讚美了男性的高大、勇敢和有力:“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赳赳武夫”,“羔裘豹飾,孔武有力”,“不如叔也。洵美且武”,等等皆是。明代小説《水滸傳》中描繪的梁山好漢形象,以健壯威猛為主要特徵,如林沖“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盧俊義“目炯雙瞳,眉分八字,身軀九尺如銀”。類似的描述在中國古代文學典籍中隨處可見,都強調和表現了男性的力量和陽剛之氣。 [1] 
後期,男生女相,文弱飄逸的陰柔美
魏晉時期的男人在身材上追求清秀瘦削、修身細腰,即所謂的秀骨清像。晉朝和現代社會在某些方面有暗合之處,讀晉朝歷史,有時會讓人感慨流行風尚,往往也是古已有之,絕不像新新人類自以為的那樣完全割斷傳統,自創天地。
晉朝的美男普遍女性化,容貌秀麗,按照説法是比較奶油相。而且這些美男一般都比較嘴碎,愛説話,最喜愛的娛樂就是聊天,沉默寡言的黑臉漢子在晉朝不受歡迎。
過去評書裏稱讚人的相貌往往説::“眼見此人天庭飽滿,地角方圓,四方闊口,豹眼圓睜,鼻如懸膽,目似朗星。端的一個好相貌!”但對晉朝來説就不是了,應該改成:“眼見此人膚如凝脂,唇賽點朱,面似月下白玉,腰如風中楊柳,口噓蘭麝,體溢芳香,端的一個好皮囊!”這話用在貂禪身上,固然恰當,用在魏晉美男身上,也無不妥。
晉·張翰曾作過一首《周小史》,如此讚美一個美少年:“翩翩周生,婉孌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東。香膚柔澤,素質參紅。團輔圓頤,菡萏芙蓉。爾形既淑,爾服亦鮮。輕車隨風,飛霧流煙。轉側綺靡,顧盼便妍。和顏善笑,美口善言。”這是一個相當女性化的形象。
魏晉人非常看重人的相貌和風度,翻翻《晉書》,凡是提到名流,很少不提兩句這人的容貌風采。按照當時的評價標準,美男首先要白,稱讚起男人,也往往用玉人表揚其白皙。許多玉人或者想當玉人的男人,就堅持在臉上抹粉。抹粉的風氣相當流行,按照當時的説法是這些男人在“胡粉飾貌,搔首弄姿”。
有點體香也不錯,指揮淝水之戰的大將軍謝玄,年輕的時候也特別喜歡香料,天天手裏拿個香囊。謝玄的伯父謝尚年輕時就特別喜歡穿花褲子,招搖過市。如果能再柔弱幾分,那就更妙了。晉朝人覺得男子如果慵軟無力,就能平添三分優美。衞玠就是這樣一個柔弱的美男子,在他身上集中了晉代美男的一切重要特徵:美貌、白皙、優雅的談吐以及淡淡的冷漠與哀傷。
如此審美趨向很容易讓我們聯想起一個名詞“斷袖之風”,晉朝確實是一個孌童斷袖風盛行的時代,這種審美和斷袖也脱不開關係。斷袖之風在古代的達官貴族之間非常流行,甚至還有以“不好男色”為恥的時候。但是,其實古代男子並不是真的喜歡男人,就和裹腳纏足一樣,一開始只是某個皇帝的個人趣好,到後來流傳到民間,漸漸變成流行趨勢,甚至固定傳統。
古代的斷袖之風和纏足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因為是受周遭風氣的影響,是一種半逼迫形式的跟風心理,不好男色會成為異類,所以只好去喜歡貌若女子的少年男童。古代的斷袖常常和孌童劃上等號,就是因為未發育出第二性徵的男童和女子差別不大,所以很多男人都喜歡找男童來“履行職責”。等到男童成長髮育,男性特徵漸漸明顯的時候,年長的一方就會選擇分手,這也恰恰證明了前面的觀點。
這並不是魏晉獨屬的,各朝各代的達官貴族和皇帝有個男寵也不少見,那主要是滿足這些閲女無數之人的新鮮感,用大白話來説就是換個口味,找找刺激。共同特徵就是無論哪朝哪代,這些男寵全都是男生女相的,這點並不會變。區別在於,魏晉將這種風氣擴散開來,廣泛流傳至民間,形成了一種風氣,才導致了審美的變化。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