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勾踐

(春秋時期越國君主)

鎖定
勾踐(?-前464年),姒姓,本名鳩淺(越國與中原各國語言不同,音譯為勾踐,也作“句踐”),史記索隱》引《竹書紀年》作“菼執”。 [71]  春秋時期越國君主(前497年-前464年在位),越王允常之子。 [74] 
前497年,越王勾踐即位。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年),在檇李中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捨身入吳。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計然等人,卧薪嚐膽,實行發展生產、增殖人口、平糶通商等政策,擴充水師、步兵,交好齊、晉、楚三國,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越王勾踐十三年(前484年),助吳伐齊,敗齊於艾陵,使吳國放鬆警惕。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為彰顯武力率精鋭而出。越王勾踐趁機突襲吳都姑蘇,大敗吳師。夫差倉促與晉國定盟而返,不得已與越議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中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攻破吳都,滅亡吳國,迫使夫差自盡。次年帶兵渡淮,會盟齊、晉等諸侯於徐州,被周天子命為“伯”,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會後,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琅琊),廢立邾、衞國君,劃定邾、魯疆界並討伐魯三桓勢力。 [78]  越王勾踐三十三年(前464年),勾踐去世,其子鹿郢即位。 [71]  [74] 
勾踐在位時,忍辱負重,卒滅強吳,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被司馬遷譽為“賢”。 [12]  此外,他還留下了卧薪嚐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12]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112]  等典故。
全    名
姒鳩淺
別    名
勾踐
句踐
菼執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出生地
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
逝世日期
公元前 464年
逝世地
琅琊(今山東膠南琅琊)
前    任
越王允常
繼    任
越王鹿郢
主要成就
勵精圖治,滅亡吳國
遷都琅琊,稱霸中原 [1] 
在位時間
前497年-前464年

勾踐人物生平

勾踐繼位敗吳

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7張)
司馬遷認為越王勾踐是夏朝開國君主夏禹的後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無餘的直系子孫。無餘受封於會稽,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
越國建立後,一直保持着比較落後的生活習俗,較少與中原地區發生聯繫。此後經歷二十多代,傳到勾踐的父親允常,已是春秋末年了。允常在位時,越國逐漸強大,與吳國國君闔閭多次作戰。到允常去世前,越國已擁有浙江全境,疆域北到江蘇崑山、上海嘉定一線長江以南地區,與吳接壤,西至江西餘干,與楚相連。允常死後,勾踐繼任越王之位。 [2]  [78] 
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年),吳王闔閭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於是出兵攻打越國。兩軍在檇李(今浙江嘉興南)擺開陣勢。勾踐擔心吳軍軍陣嚴整,派敢死隊兩次衝鋒擒捉吳軍,吳軍陣勢不動。勾踐便派罪犯排成三行,把劍架在脖子上,步至吳軍陣前,齊聲吶喊致辭,然後一起自刎而死。吳軍看得出神,越軍趁機襲擊吳軍,吳軍戰敗,越國大夫靈姑浮用戈攻擊闔閭,斬落闔閭大腳趾,奪得了他的一隻鞋子。闔閭被迫撤軍,軍隊退卻七里,闔閭因傷重在陘地去世。闔閭臨終前,告訴兒子夫差説:“一定不要忘記向越國報仇。” [3]  [16] 

勾踐兵敗求和

勾踐與謀臣范蠡、文種 勾踐與謀臣范蠡、文種
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勾踐聽説吳王夫差日夜秣馬厲兵,準備攻越。勾踐決定先發制人,在吳國未發兵之前討伐吳國。范蠡勸阻,勾踐不聽,繼續發兵。越軍攻入吳國境內,到達吳都(今江蘇蘇州)西南面太湖中的椒山(即夫椒),直接威脅吳都。 [20] 
於是夫差派遣全部精鋭出兵抵禦,聽從相國伍子胥之計,通過在夜間舉火突襲的手段,在夫椒大敗越軍。隨後越軍退守浙江(今錢塘江),再次戰敗。 [93] 
吳軍渡江南下,乘勢攻下當時的越國都城埤中(今浙江紹興諸暨東北)。勾踐僅以五千兵(一作八千兵)退守於會稽山頂部的平陽(今浙江紹興平水鎮),將這裏作為臨時都城。吳軍進而圍困越軍。 [4]  [17]  [78] 
勾踐追悔不已,范蠡建議勾踐向夫差請和,併入吳國為臣。於是勾踐令大夫文種諸稽郢去吳國求和,表示越王勾踐願意入吳,攜妻帶子為臣。吳王夫差同意勾踐之請,伍子胥反對此事,認為上天要吳國滅越,不能同意越王的請求。文種回到越國後,將吳國的態度告訴了勾踐。勾踐聽聞決定殺妻滅子,與吳國決一死戰。文種認為吳國太宰伯嚭生性貪財,可以送予財貨,以離間吳國君臣。勾踐認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嚭財貨美女,伯嚭果真接受了越國的賄賂,去對吳王夫差進言:“若繼續進攻越國,必然使得勾踐殺妻滅子,焚燒宮室,與吳國拼死一戰,到時越國上下同心,僅剩的五千人會同仇敵愾,吳國更難從中取利。”吳王夫差認為有道理,接受了越國的請和。伍子胥告誡吳王:“如今天賜良機,不滅越,此後將追悔莫及!”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之言,赦免了越王勾踐,盟誓後從越國撤軍。 [5-6]  [18-19] 
勾踐被困會稽時,嘆氣説:“ 我難道此生就如此了嗎?”文種説:“當初商湯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紂王關押在羑里晉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齊桓公小白逃亡莒國,最後都稱霸天下。由此觀之,這點委屈能算什麼。” [7] 
不過,儘管吳國同意與越國講和,越國仍為夫椒之戰付出了慘痛代價。作為議和條件,越國把絕大多數領土都割讓給了吳國;吳國僅允許越國保留會稽山附近東西百里的領土,大致包括今浙江蕭山諸暨紹興上虞的範圍。 [78]  [79-80] 

勾踐卧薪嚐膽

在《左傳》、《越公其事》中,未見吳越議和後越國君臣入吳為質的記載。 [19-20] 
據《國語·吳語》,勾踐讓一子一女入吳為質。 [18] 
史記》則記載,勾踐曾派范蠡和諸稽郢入吳為質兩年。 [21] 
而在《國語·越語》、《越絕書》、《吳越春秋》中,勾踐本人也和大臣、女眷一起入吳三年,做了夫差的奴僕,為夫差餵馬牽馬,甚至問疾嘗糞(“問疾嘗糞”的傳説,最早僅見於雜史小説《吳越春秋》的外傳中,故其真實性存疑),由此才得到夫差的信任,得以歸國。 [22-24]  [131] 
勾踐卧薪嚐膽
勾踐卧薪嚐膽(3張)
勾踐回國後,將國都遷到平原地區的山陰大城(今紹興縣西部)。他憂心苦思,把苦膽掛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頭嚐嚐苦膽,吃飯的時候也會嚐嚐苦膽,提醒自己不忘會稽之恥。為了安撫民心,他修整宗廟,祭神祈寧,折節下士,濟貧弔喪,與百姓同甘共苦。為了讓越國休生養息,他命官吏因襲舊規,減輕刑罰,免除在泑塗溝塘的徭役。這樣過了三年(約前491年),人民安居樂業,農業生產穩定,人口也開始恢復了。於是勾踐就開始依次頒佈五政之律,來使國家快速復興。 [21]  [25]  [78] 
具體措施如下:
1.鼓勵農桑。勾踐帶着大臣和夫人粗衣淡飯,親自耕田織布,開墾了自己的田地。他還每天到農田勸勉農民耕種,碰到在地裏耕種的農民,就拿出帶來的飯食,坐下來和他們一起用餐。於是越國人人耕種,糧食儲備開始豐足起來。 [21]  [26] 
2.弘揚誠信。勾踐親自聽取越國的爭訟案件,查驗判決。凡是有商人不講誠信、弄虛作假、引起訴訟的,都被判刑。凡是有官僚巧立名目實行苛政的,被百姓檢舉的,都被免職。凡是有人背棄承諾的,不分貴賤都被判刑。於是越國人都不敢再有欺詐行為,全國的訴訟案件大大減少。 [27] 
3.招徠移民。勾踐派人考察邊境城鎮的人口數量和官員政績,賞賜人口集中聚居的地方的官員,處罰人口稀少分散的地方的官員。於是越國官員都知道越王想要充實人口,就紛紛招徠移民。東夷、西夷、古蔑、句吳等部族聽説越國糧食豐足且政寬人和,就紛紛前來歸附,越國人口大大增加。 [28] 
4.鑄造兵甲。勾踐每天鑑賞兵器,詢問大臣家中和邊縣城市的兵器儲備。於是越國上下都愛好兵器,兵甲儲備大為增加。 [29] 
5.修令審刑。凡是對越王不恭敬的、服飾用品逾制的、以及傳唱吳國音樂詩歌的人都被誅殺。勾踐又徵發百姓興修水利,讓他們到東夷、西夷戍守,處死那些遲到的人。而勾踐如果有朝令夕改的時候,就自己責罰自己。於是越國上下都敬畏勾踐,令行禁止,聽從王命。 [30] 
除了以上內政措施,勾踐還不忘向吳國進獻木材、絹帛、美女,來使吳王夫差驕奢淫逸,同時達到麻痹吳國的目的。
越王勾踐八年(前489年),勾踐再次向夫差進獻十萬葛布等貢品。夫差大喜,竟歸還了大部分越國領土,使越國完全收復了檇李(今嘉興南)及其南部地區,疆域恢復到八百里。 [78]  [81] 
越王勾踐十一年(前486年),勾踐見民心已經可用,就想要發兵攻打吳國。大夫逢同勸諫他説:“越國國力恢復,吳國已經有了警惕,這時進攻難以取勝。如今吳國與齊晉相爭,我們不如暫時厚事吳國,同時與齊、楚、晉交好,等那三國與吳國交戰使吳國疲敝,我們再趁機攻打吳國。”勾踐聽從了他的建議。 [31] 

勾踐助吳伐齊

勾踐出征 勾踐出征
約越王勾踐十二年(前485年),夫差想要用兵齊國,卻聽説勾踐苦心養士,有報復吳國的念頭,就想先攻打越國。適逢子貢為救魯伐齊出使五國,到吳國後,便勸夫差以伐齊為先,並建議他保全越國彰顯仁德,打消了夫差伐越的念頭。隨後子貢到了越國,勾踐親自到郊外迎接他。子貢勸勾踐助吳發兵攻齊,用貴重的珠寶和謙卑的言辭來討好吳王,這樣就能讓吳王心生驕橫與齊國開戰,從而削弱吳國。勾踐聽從了他的建議,想要贈送子貢百鎰黃金、一把寶劍、兩柄良矛,子貢不接受。於是勾踐派文種出使吳國,向夫差獻上寶劍名器,表達越國的恭順,並請求讓越王和三千越軍隨吳國一起出徵齊國。夫差聽信子貢之言,答應了帶越師伐齊的提議,並且不要求勾踐隨軍同行 [32-34] 
越王勾踐十三年(前484年),勾踐帶着越軍去吳國朝見夫差,對夫差和吳國大臣都贈送了許多財禮,尤其是重賂伯嚭,讓伯嚭天天替越國説好話。伍子胥憂慮這件事,勸夫差提防越國:“我聽説勾踐吃從不炒兩樣好菜,與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一定成為我國的憂患。吳國有了越國,那是心腹之患,而齊對吳來説,只像一塊疥癬。希望君王放棄攻齊,先伐越國。”夫差不聽,執意攻打齊國。大軍出發前,夫差想要和勾踐歃血盟誓,勾踐不願意,就派諸稽郢推辭説:“如果盟誓有用,上次我們已經盟誓過了;如果盟誓沒用,在吳國的兵威下越國也不敢背叛。”於是夫差答應勾踐不舉行盟誓儀式 [35-38] 
同年五月,夫差帶着吳越聯軍在艾陵大勝齊軍,俘虜了齊將國書夫差回國後,責罵伍子胥。文種觀察到夫差已經有驕橫之色,就建議向夫差借糧食試探吳王。勾踐照做,結果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借糧食給越國。越國君臣都暗自高興。不久後,伍子胥出使齊國,把兒子託付給齊大夫鮑牧。他歸國後,夫差聽説了這件事,非常生氣,就賜屬鏤劍逼迫伍子胥自殺。 [35]  [39-41] 
越王勾踐十四年(前483年),吳、魯、衞在橐皋會盟。 [42] 
勾踐詢問范蠡説:“吳王已經誅殺了伍子胥,國內阿諛奉承的人很多,現在可以討伐吳國了嗎?”范蠡回答:“還不是時候。” [43] 

勾踐乘虛入吳

姑蘇之戰示意圖 姑蘇之戰示意圖
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吳王夫差率領精兵北上黃池會盟,僅留老弱與太子留守。勾踐再次詢問范蠡是否可以攻打吳國,得到了范蠡的肯定。 [8] 
六月十一日,勾踐就派遣善於水性的水軍二千人,訓練有素的戰士四萬人,受過良好教育的核心近衞軍六千人,技術型軍官一千人攻打吳國。大軍兵分三路。一路由范蠡和舌庸率領,沿海岸上行至淮河,以斷絕吳軍的歸路。一路由越將疇無餘、謳陽率領,從南邊先到達吳國國都的郊區。吳國的太子友王子地王孫彌庸、壽於姚在泓水上觀察越軍。彌庸見到姑蔑的旗幟,説:“那是我父親的旗幟。我不能見到仇人而不殺死他們。”太子友説:“如果作戰不能取勝,將會亡國,請等一等。”王孫彌庸不同意,集合部下五千人出戰,王子地幫助他。二十日,兩軍交戰,彌庸俘虜了疇無餘,王子地俘虜了謳陽。這時越王勾踐率第三路軍隊到達,王子地防守。二十一日,在姑熊夷再次交戰。吳軍一日出城挑戰五次,勾踐都避而不戰,然後趁吳軍士氣衰落之際,向吳軍發起了突然反擊。由此越軍大敗吳軍,俘虜了太子友、王孫彌庸、壽於姚,隨後又殺害了太子友。二十二日,勾踐率軍乘勝追擊,率中軍逆江而上襲擊吳都,攻陷國都的外城,進入吳都燒燬姑蘇台,運走吳國的大船 [8]  [44-45]  [78] 
吳國人到黃池向吳王夫差報告戰敗。夫差深恐諸侯聽到這個消息,親自把七個報信的吳人殺死在帳幕裏邊。黃池之會結束後,夫差緊急回國,派人向越國送去厚禮請求議和。越國也自覺無力滅吳,於是在冬季就和吳國講和。 [8]  [45] 

勾踐決戰笠澤

姑蘇之戰後,夫差讓士兵回家休整而不加戒備。於是文種倡議利用吳國連年天災、兵疲民飢、軍隊分散的有利時機,積極備戰,爭取一舉擊敗吳國都城現有的軍隊,滅亡吳國。即便吳國邊遠地區的援兵趕來,越國也可以用在御兒(今浙江嘉興石門鎮東)的駐軍牽制他們。勾踐同意了他的計劃。 [46] 
勾踐動員軍隊前,先試探了民眾是否肯效命。他偷偷焚燒舟船宮室,擊鼓命國人救火,下令説:“救火而死可以得到相當於陣亡的獎賞,救活而不死可以得到相當於勝敵的獎賞,不救火的人要按投降之罪處罰。”於是國中人人給自己塗上濕泥巴、披上濕衣服去救火,衝上前的多達六千人,衝進火海而死的多達三百人(一説一百多人)。 [47-48] 
勾踐鳴金讓他們退出火海,至此知道軍心可用,非常高興。於是勾踐就斷絕了和吳國的外交往來,動員軍隊,準備征伐吳國。他把國政託付給文種,命范蠡、太甬檢閲越民,編卒入伍,挑選出精兵王卒六千人。 [49] 
期間楚使申包胥出使越國,溝通伐吳事宜,並告誡勾踐智、仁、勇的重要性。 [50] 
越滅吳主要戰役示意圖
越滅吳主要戰役示意圖(3張)
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越國的王卒已經武裝好,戰船也已經修葺完畢,但吳國還沒有發兵迎戰的意向。於是勾踐讓邊境百姓故意挑起事端,致使吳越邊境民眾相互攻打,夫差這才起兵出師。
三月,兩軍相遇,吳軍駐紮在吳淞江北岸的笠澤,越軍駐紮在吳淞江南岸。越王把軍隊分成左右兩軍,把精鋭的六千士兵組編成中軍。第二天將在江上進行船戰,到黃昏時,越王便命令左軍銜枚,逆江上行五里待命;又命令右軍銜枚,沿江下行五里待命。夜半時,命令左右兩軍同時擊鼓渡江,在中流待命。吳軍聽到鼓聲大驚道:“越國人分為兩部分準備夾擊我們了。”於是不等到天明,也把軍隊分成兩部分,準備抵抗越軍。越王就命令中軍街枚偷偷渡江,不擊鼓,不喧譁,奇襲敵人,吳軍大敗。這時越國的左軍、右軍乘機渡江掩襲,先是在沒溪(今江蘇蘇州南)擊敗退守至此的吳軍,然後在姑蘇郊外(今蘇州郊區)又大敗吳軍。 [51-53] 
(越滅吳主要戰役圖冊來源) [82] 

勾踐滅亡吳國

越王勾踐二十一年(前476年)春,越國佯裝入侵楚國,來麻痹吳人。夏季,楚國的公子慶、公孫寬追趕越軍,到達冥地(安徽廣德縣東南),沒有追上,就撤兵回去了。 [54]  [129] 
越王勾踐二十二年(前475年)秋,因吳國此前已經三戰三敗,越國將要對吳國發起總攻。吳公子慶忌聽説後,回國請求和越國講和,想要除掉不忠的人來討好越國。吳國人殺死了慶忌。 [55] 
十一月,越兵包圍了吳國都城姑蘇。晉使楚隆趙無恤之命探視吳國,請求越王放他進入姑蘇,勾踐答應了。入城後,楚隆告訴夫差晉國無法救援吳國。夫差對他説:“勾踐要讓我活着不好過,我是求死不得了。” [56] 
越王勾踐二十三年(前474年)五月,越國第一次派使者出使魯國這是為爭霸中原提前進行外交活動。 [57]  [78] 
早年,吳國廢黜了邾隱公,改立其子太子革為邾國國君。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四月,邾隱公得知吳國將亡,就從齊國逃亡到越國,説:“吳國無道,拘捕了父親立了兒子。”於是越國人送他回邾國,恢復了他的君位。太子革逃亡到越國。 [58] 
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圍困姑蘇三年後,越兵終於攻入吳都,包圍了姑蘇台。夫差派公孫雄肉袒膝行,向勾踐求和,請求保全吳國社稷,勾踐心軟,想要答應。范蠡勸阻勾踐説:“這是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不可不接受。您忘了會稽之恥了嗎?”於是范蠡擊鼓進兵。勾踐便派人向夫差傳話説:“請大王不要死!不穀希望能將大王安置在甬東(今舟山一帶),給您三百夫婦(一説百户人家),讓您在那裏終老。”夫差説:“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後悔不聽伍子胥之言,讓自己陷到這個地步。”於是自縊而死(一説伏劍自殺)。吳國滅亡。 [9]  [59-61]  [83] 
勾踐滅吳後,一説他以伯嚭不忠為由,誅殺了伯嚭另一説伯嚭當了越國的太宰。然後勾踐引兵回國。 [59]  [62-63] 

勾踐會盟稱霸

勾踐連環畫
勾踐連環畫(2張)
當初,吳國還存在時,越國每年向楚、晉、齊等大國進貢美女、玉帛和財幣之類,不敢斷絕。 [50] 
勾踐滅吳,佔領了大片吳土以後,就想要北上爭霸,與這些大國抗衡了。
越王勾踐二十五年(前472年),勾踐經過吳國開鑿的邗溝,北渡淮水,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並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肉,承認越是華夏諸侯的“伯”(霸主)。 [10] 
會後,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琅琊),廢立邾、衞國君,劃定邾、魯疆界並討伐魯三桓勢力。 [78] 
在這次北行期間,勾踐曾想要用武力壓服晉國,因此向他的外孫楚惠王索要兵馬來攻打晉國。楚國左史倚相對楚惠王説:“越國剛剛滅亡吳國,傷亡慘重。如今向我們討要兵馬稱要攻打晉國,是想裝出還沒有疲敝的樣子。我們不如起兵去瓜分吳地。”楚惠王聽從了他的建議,就派楚軍尾隨去參加會盟的越軍。勾踐大怒,想要攻打這支楚軍。文種勸阻説:“不行。我們士卒疲敝,兵甲殆盡,打不過楚軍。不如割地賂楚。”勾踐無奈,只能同意割讓露山北面的五百里地(淮河上游吳所侵州來以東地區)給楚國。 [10]  [64]  [78] 
徐州會盟回來後,勾踐認識到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守住全部的吳土,就轉而採取交好諸侯的策略。除交割給楚國的土地外,還把吳國所侵宋地歸還給宋國,並把泗水東面的百里土地割讓給魯國。諸侯感念勾踐的仁德,皆承認越國的霸主地位,宋、鄭、魯、衞、陳、蔡的國君親自到越國朝見越王。 [65]  同年八月,魯國派叔青出使越國,越國派諸鞅回訪魯國。 [70]  當此之時,越國軍隊橫行於長江、淮河之東。 [10]  越國的領土過淮水以北,與魯國接壤,東面由今寧波出海,南自今紹興諸暨以至温州,西面則達今江西鄱陽湖 [84] 
於是范蠡離開越王,從齊國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信中説:“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長頸鳥嘴,只可以與之共患難,不可以與之共享樂,你為何不離去?”文種看過信後,聲稱有病不再上朝。有人中傷文種將要作亂,勾踐就賜給文種一把劍説:“你教給我攻伐吳國的七條計策,我只採用三條就打敗了吳國,那四條還在你那裏,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嘗試一下那四條吧!”文種便自殺身亡。 [66] 
越王勾踐二十五年(前472年),勾踐逼殺文種後,就在琅琊今山東膠南琅琊 [78]  )興修宮室,開始把國都遷到琅琊。 [72-73]  與此同時,他繼續擔任霸主,主持一些諸侯事務。
越王勾踐二十六年(前471年),邾隱公無道,越國人把他拘捕帶回去,而立了公子何為君。結果公子何也同樣無道。 [67]  閏月,魯哀公到越國去,和太子適郢(即鹿郢)關係很友好,太子適郢要把女兒嫁給哀公而且多給他們土地。季孫氏得知後,害怕公室力量重新壯大,便派人走伯嚭的關係並且送上財禮,事情才得中止。 [68]  直到次年六月,魯哀公才從越國回國。 [89] 
越王勾踐二十七年(前470年),衞出公因諸大夫作亂而出奔到衞國邊境的城鉏(今河南滑縣東),來跟越國取得聯絡,尋求勾踐的庇護。衞出公組織軍隊進攻衞都,欲以大夫揮為內應,諸大夫又把揮驅逐出境,衞出公便派揮前往越國請求救兵。 [91] 
越王勾踐二十八年(前469年),越國派皋如舌庸率軍會同魯、宋聯軍,欲以武力幫助衞出公恢復君位。衞師戰敗後,開城門以示接納衞出公。越軍以為任務完成,便退兵了。但聯軍一退,衞出公的叔父黔便自立為君,是為衞悼公。衞悼公即位後,把城鉏割讓給越國,以爭取越國的支持。衞出公懷疑這是他的妻弟司徒期出的主意。後來司徒期要訪問越國,受到衞出公阻攔,並奪走了他準備送給越王的禮品。於是司徒期向勾踐報告,奉命奪回了被衞出公所劫禮品。衞出公因此大怒,竟遷怒妻兒並殺害了自己的太子(即司徒期外甥)。 越王於是把衞出公拘留起來,衞出公最後死在越國。 [92] 

勾踐壽終正寢

越王勾踐二十九年(前468年),越王派後庸到魯國聘問,並且商談邾國土田的事,協議以駘上作為魯、邾兩國的邊界,迫使魯國歸還此前侵奪邾國的土田。二月,三國在平陽(今山東鄒縣 [78]  )結盟。 [69]  夏,魯哀公因“三桓”之逼,前往公孫有陘家中,並且以此為掩護,藉機逃往邾國,最後才轉往目的地越國,欲求越師以逐“三桓”。 [90]  勾踐想為魯哀公討伐“三桓”,但因各國諸侯、大夫不聽從號令,所以未能付諸實施,僅採取了小規模軍事行動,襲擾了季孫氏的費邑 [78]  同年,勾踐完成了遷都琅琊的工程。 [1] 
越王勾踐三十三年(前464年),勾踐去世,其子鹿郢即位。 [71]  [74] 

勾踐為政舉措

勾踐政治

選賢舉能
勾踐在夫椒之戰失敗後,開始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為此,他折節下士,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任用的既有范蠡文種計然等客卿,也有南林善劍的越女等平民。他為人才提供優厚的物質條件,使他們各司其職、人盡其才,並經常向他們求賢問策、廣納諫言,最終得以“聚死臣數萬”,為越國復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78] 
愛民如子
勾踐在“十年生聚”期間,採用多種舉措爭取民心。他卧薪嚐膽,生活儉樸,與人民同甘共苦;緩刑薄罰,輕徭薄賦,安富濟貧;弔喪問疾,親附百姓。由此,他贏得了人民廣泛的支持。 [78] 
增殖人口
勾踐在夫椒之戰後有感於人口的重要性,開始實施增殖人口的政策。一方面,他積極引進人口,吸引四方士人、鄰國勞動力以及部族移民前來越國。另一方面,他制訂嚴格的法令來鼓勵生育,提倡婚配年齡相當,強制實行早婚,安排醫生接生,並用物質獎勵補貼生育。這些舉措有效制止了殺嬰陋習,提高了新生兒出生率和存活率,解決了撫養困難,使越國人口數量得到極大增長。 [85] 
明法審令
勾踐規定“常賞”“常刑”之制,重賞嚴罰。 [86]  在平時,懲處不講信譽的民事行為,處斬犯有不恭、逾制、亂音的罪行的人。 [27]  [30]  在軍中,則按戰死、勝敵、降敵的給予各種賞罰,處斬不聽軍令的人,並規定嚴格的戰場紀律。因此民眾人人遵守法令,軍隊戰鬥力大大提高。 [78] 

勾踐經濟

鼓勵生產
勾踐非常重視鼓勵生產。在農業方面,農林牧副漁得到全面發展。對種植業,他鼓勵民眾開墾田野,從事農桑,並興建了富中大塘、練塘、苦竹塘、吳塘等水利工程,使越國糧食產量、積蓄都有所增加,以至“民俱有三年之食”;對林業、副業,他徵發“木工三千人”入山伐木,製作蜂蜜、狐皮、竹器等山林出產,進貢吳國;對畜牧業,他開闢專門養犬、豬、雞的場囿,儲備越國的戰略物資;對漁業,他建立專業化的魚池——南池來養魚,“三年致魚三萬”。 [78]  [86] 
在手工業方面,勾踐注重紡織業冶鑄業和造船業的發展。越王后以身作則,率領民眾從事紡織生產。當時,越國都城附近的姑中山、六牛、煉塘等地都是冶煉銅錫的場所,紹興鑄浦、上灶、下灶、劍翁嶺等地都是鑄劍的場所,越劍聞名天下。而通過發展造船業,越國僅琅琊艦隊就達到了戰船三百艘的規模。 [78] 
發展商業
受范蠡、計然經濟思想的影響,勾踐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對內和對外貿易十分活躍,越國因此“熾富”。 [78]  此外,二人還在越國實行了平糶法,即由國家宏觀調控農產品價格,起到調劑糧食供求、平抑糧價、穩定農業、保證消費和充實財政的作用。 [87-88] 

勾踐軍事

軍事改革
為了越國發展,越王勾踐進行了軍事改革。他將越國原有的、依據周禮規定的一軍擴充為左中右三軍的編制,並設有禁衞軍、後勤軍和邊防軍。在兵種方面,他兼用水師陸軍。越國水師擴充到了萬人以上的規模,並建有防塢(位於今紹興)、固陵(位於今蕭山)等軍港和訓練營地。步兵則全面取代車兵成為陸軍主力,在越吳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78]  [86] 
軍事活動
勾踐即位後,先是在檇李之戰擊敗吳國,三年後又在夫椒之戰不敵吳軍。其後,他苦心焦思,圖謀向吳國復仇。在助吳參加艾陵之戰麻痹吳國後,勾踐通過姑蘇之戰笠澤之戰大勝吳國,扭轉了和吳國的實力對比,最終歷經三年越滅吳之戰,在越王勾踐二十三年(前472年)滅亡吳國。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徐州會盟,奠定了越王勾踐的霸主地位。 [12]  此後勾踐先後討伐衞國魯國季孫氏,來干涉這兩國的內政,行使霸主的權利。 [78] 

勾踐外交

勾踐在繼位的前三年,和吳國保持敵對關係。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椒之戰後,迫於形勢,勾踐開始實施“結齊、親楚、附晉,以厚吳”的外交方針,一邊用進貢“皮幣、玉帛、子女”的手段交好齊、楚、晉三國,與楚國聯姻;一邊卑事吳國,使吳王夫差放鬆警惕。勾踐還使用文種的“滅吳九術”,通過麻痹腐蝕、離間挑撥、慫人入火的方式削弱強吳。得益於這些外交策略,勾踐成功消耗了吳國的國力,最終滅亡吳國。 [78] 
吳國滅亡後,越國和其他大國轉變為競爭關係。同時,勾踐通過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的徐州會盟奠定了霸主地位,並歸還吳國所侵他國土地,從而得到了諸侯的親附。此後,勾踐頻繁干預邾、莒、衞、魯四國政務,廢立邾、衞國君,劃定邾、莒、魯疆界並試圖剷除魯三桓勢力,大大增加了越國在泗上流域的影響力。 [78] 

勾踐歷史評價

伍子胥:①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 [20] 越王句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弔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眾。 [94] 
吳王夫差:夫越君,賢主也。苦身勞力,以夜接日,內飾其政,外事諸侯,必將有報我之心。 [97] 
范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享樂。 [12] 
墨子:①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勾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國之賢君。三子之能達名成功於天下也,皆於其國抑而大丑也。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 [11]  ②齊桓公染於管仲、鮑叔,晉文公染於咎犯、郄偃,荊莊王染於孫叔敖、沈尹蒸,吳王闔廬染於伍員、文之儀,越王句踐染於范蠡、大夫種。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後世。 [130] 
司馬遷:①禹之功大矣,漸九川,定九州,至於今諸夏艾安。及苗裔勾踐,苦身焦思,終滅強吳,北觀兵中國,以尊周室,號稱霸王。勾踐可不謂賢哉!蓋有禹之遺烈焉。②越祖少康,至於允常。其子始霸,與吳爭彊。槜李之役,闔閭見傷。會稽之恥,勾踐欲當。種誘以利,蠡悉其良。折節下士,致膽思嘗。卒復讎寇,遂殄大邦。 [12] 
蔣濟昔句踐養胎以待用,昭王恤病以雪仇,故能以弱燕服強齊,羸越滅勁吳。 [98] 
王朗:勾踐欲廣其御兒之疆,馘夫差於姑蘇,故亦約其身以及家,儉其家以施國,用能囊括五湖,席捲三江,取威中國,定霸華夏。 [13] 
蔡謨:文王身圮於羑里,故道泰於牧野;句踐見屈於會稽,故威申於強吳。 [95] 
謝靈運:句踐善廢興,越王識行止。 [100] 
蘇軾: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 [99] 
蒲松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96] 

勾踐軼事典故

勾踐相關成語

越王勾踐塑像
越王勾踐塑像(3張)
否極泰來,出自《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時過於期,否終則泰。”意思是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指壞運到了頭好運就來了。 [105] 
卧薪嚐膽,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原意指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後多用以形容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106] 
兔死狗烹,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原意指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107-108]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出自《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109] 

勾踐投醪河

勾踐簞醪勞師塑像
勾踐簞醪勞師塑像(4張)
勾踐出師伐吳時, 行“簞醪勞師”之舉,特將百姓贈送的美酒倒入城內的一條小河,與士兵迎流同飲,並把乾糧給士兵分食,以此激勵出征將士。於是士氣百倍,一舉滅吳。這條小河由此而得名,一直保存至今。勾踐投酒的那條河,就是紹興城內塔山附近的“投醪河”,又稱“勞師澤”。 [14-15]  [101]  [104] 

勾踐越王劍

勾踐愛好收藏名劍。
越絕書》記載了勾踐的三把寶劍,分別叫毫曹巨闕純鈞,相傳後兩把為歐冶子所鑄,尤以純鈞劍最為名貴。 [102] 
拾遺記》稱,勾踐還有另外八把寶劍,是採集昆吾山下的青銅鍛造而成,分別名為掩日、斷水、轉魄、懸翦、驚鯢、滅魂、卻邪和真剛。 [103] 

勾踐人際關係

人物關係
關係
稱謂
備註
父親
越王允常
兒子
又名與夷、於賜、鼫與 [74] 
女兒
楚昭王妃子 [76] 
孫子
不壽
外孫
熊章
楚惠王 [76-77] 

勾踐後世紀念

勾踐越王台

浙江紹興越王台 浙江紹興越王台
越王台,在浙江省紹興市城內府山東南麓,相傳是越王勾踐閲兵的地方。後人為紀念勾踐而建。初建於南宋嘉定十五年。抗日戰爭時被炸,1981年重建,越王台傍山而築,富麗堂皇,氣宇軒昂,飛檐翹角,朱梁畫棟,富有古樸典雅的漢民族特色。台前東、西首各陳列着柏樹和松樹化石,據傳系外域進貢之物。大殿正中是越王勾踐、大夫文種、范蠡三尊石刻塑像,上方懸掛着一塊“卧薪嚐膽”的匾額。 [110] 

勾踐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7張)
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出土,保存完好,劍長55.7釐米,出土時寒光閃閃,劍刃仍很鋒利。劍身滿布黑色菱形花紋,紋飾精美,鏤刻最細處僅0.1毫米。近劍格處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八字。劍柄、劍格烏黑,劍格兩面鑄有花紋,分別嵌有藍色玻璃與綠松石。劍首向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11道寬度不到1毫米的同心圓。越王勾踐劍制工精美,顯示出鑄劍師的高超技藝,堪稱中國國寶。 [111]  當世之人譽為“天下第一劍”。 [111] 

勾踐人物爭議

勾踐稱霸後,就從會稽遷都琅琊。關於琅琊的地點和遷都時間,都存在一些爭議。
對於琅琊的地望,有山東膠南、山東諸城、山東臨沂、安徽滁縣、江蘇贛榆、江蘇連雲港諸説。 [78]  近年經過考證和實地調查, 學界大都認可越都琅琊應是以今山東省膠南市南之琅琊為確,現存有琅琊台故址, 並有相當數量的越式兵器出土。 [73] 
勾踐遷都琅琊的時間也存在爭議。《竹書紀年》記載本次遷都是在越王勾踐二十九年(前468年),顧棟高顧祖禹錢穆辛德勇孟文鏞等學者從此説。《吳越春秋》記載本次遷都是在越王勾踐二十五年(前472年),王國維陳夢家等學者從此説。此外,還有蒙文通呂思勉兩位學者認為遷都是在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目前,當代學者中支持第一種説法的較多。 [73] 

勾踐史料索引

春秋左傳 [112] 
國語·吳語》 [113]  《國語·越語上》 [114]  《國語·越語下》 [115] 
清華簡《越公其事 [116] 
墨子·兼愛》 [117]  韓非子·説林下》 [118]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12]  《史記·吳太伯世家 [119]  《史記·伍子胥列傳 [120] 
越絕書 [121] 
吳越春秋 [122] 

勾踐藝術形象

勾踐文學形象

文學形象
作品
出場
第七十九回至第八十三回有出場 [123] 

勾踐影視形象

越王勾踐主要影視形象
類型
製作/上映時間
劇名
飾演者
電視劇
1986
西施》(黎燕珊版)
1996
西施》(蔣勤勤版)
1996
1998
2003
《西施傳奇》
張秋歌
2006
2007
2007
2011
2013
英雄
勾踐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竹書紀年》:元年癸酉,於越徙都琅琊。
  • 2.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雲:“於,語發聲也。”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為越王。
  • 3.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元年,吳王闔廬聞允常死,乃興師伐越。越王勾踐使死士挑戰,三行,至吳陳,呼而自剄。吳師觀之,越因襲擊吳師,吳師敗於槜李,射傷吳王闔廬。闔廬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 4.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三年,句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往伐之。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決之矣。”遂興師。吳王聞之,悉發精兵擊越,敗之夫椒。越王乃以餘兵五千人保棲於會稽。吳王追而圍之。
  • 5.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越王謂范蠡曰: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柰何?”蠡對曰:“持滿者與天,節事者以地。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句踐曰:“諾。”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句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句踐請為臣,妻為妾。”吳王將許之。子胥言於吳王曰:“天以越賜吳,勿許也。”
  • 6.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種還,以報句踐。句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種止句踐曰:“夫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請間行言之。”於是句踐以美女寶器令種間獻吳太宰嚭。嚭受,乃見大夫種於吳王。種頓首言曰:“原大王赦句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句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必有當也。”嚭因説吳王曰:“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吳王將許之。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句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吳王弗聽,卒赦越,罷兵而歸。
  • 7.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句踐之困會稽也,喟然嘆曰:“吾終於此乎?”種曰:“湯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晉重耳餎翟,齊小白餎莒,其卒王霸。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
  • 8.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至第二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句踐復問范蠡,蠡曰:“可矣”。乃發習流二千人,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諸御千人,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吳告急於王,王方會諸侯於黃池,懼天下聞之,乃秘之。吳王已盟黃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吳,乃與吳平。
  • 9.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其後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弊,輕鋭盡死於齊、晉。而越大破吳,因而留圍之三年,吳師敗,越遂復棲吳王於姑蘇之山。吳王公孫雄肉袒膝行而前,請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嘗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唯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踐不忍,欲許之。范蠡曰:“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罷,非為吳邪?謀之二十二年,一旦而棄之,可乎?且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則不遠,君忘會稽之厄乎?”句踐曰:“吾欲聽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進兵,曰:“王已屬政於執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吳使者泣而去。句踐憐之,乃使入謂吳王曰:“吾置王甬東,君百家。”吳王謝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殺。乃蔽其面,曰:“吾無面以見子胥也!”越王乃葬吳王而誅太宰嚭。
  • 10.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 11.    《墨子·親士》: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勾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國之賢君。三子之能達名成功於天下也,皆於其國抑而大丑也。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
  • 12.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5-03]
  • 13.    魏書·卷十三·王朗傳第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5-03]
  • 14.    《嘉泰會稽志》:勾踐謀霸, 拊存國人, 與共甘苦。師行之日, 有獻壺漿, 跪受之, 覆流水上。士卒承流而飲之, 人百其勇, 一戰而有吳國也。
  • 15.    投醪河  .知網工具書[引用日期2023-07-23]
  • 16.    《左傳·定公十四年》:夏,吳伐越。越子勾踐御之,陳於槜李。勾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動。使罪人三行,屬劍於頸,而辭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遂自剄也。師屬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敗之。靈姑浮以戈擊闔廬,闔廬傷將指,取其一屨。還卒於陘,去槜李七里。夫差使人立於庭,苟出入,必謂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則對曰:“唯,不敢忘!”三年,乃報越。
  • 17.    清華簡《越公其事》第一章:[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越王句踐起師逆之。]趕登於會稽之山,乃使大夫種行成於吳師,曰:「寡[君句踐乏無所使,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於王,私於下執事曰,孤]不天,上帝降[禍於]越邦,不在前後,當孤之世。吾君天王,以身被甲冑,敦力鈠槍,挾弳秉枹,振鳴[鐘鼓,以]親辱於寡人之敝邑。寡人不忍君之武勵兵甲之威,播棄宗廟,趕在會稽,寡人有帶甲八千,有旬之糧。君如為惠,徼天地之福,毋絶越邦之命於天下,亦使句踐繼纂于越邦,孤其率越庶姓,齊膝同心,以臣事吳,男女服。四方諸侯其或敢不賓於吳邦?君如曰:『餘其必滅絶越邦之命於天下,勿使句踐繼纂于越邦矣。』君乃陳吳甲[兵],[建鉦鼓]旆旌,王親鼓之,以觀句踐之以此八千人者死也。」
  • 18.    《國語·吳語·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越王許諾,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句踐請盟:一介嫡女,執箕掃以亥姓於王宮;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
  • 19.    清華簡《越公其事》:使者返命越王,乃盟,男女服,師乃還。
  • 20.    《左傳·哀公元年》: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疏:夫椒,吳郡吳縣西南大湖中椒山。】,報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大宰嚭以行成,吳子將許之。伍員曰:“不可。臣聞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句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於是乎克而弗取,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寇仇,後雖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蠻夷,而長寇仇,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弗聽。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三月,越及吳平。吳入越,不書,吳不告慶,越不告敗也。
  • 21.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欲使范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填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於是舉國政屬大夫種,而使范蠡與大夫柘稽行成,為質於吳。二歲而吳歸蠡。
  • 22.    《國語·越語·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遂使之行成於吳,曰:“寡君勾踐乏無所使,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於天王,私於下執事曰: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越國之寶器畢從,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夫差與之成而去。……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 23.    《越絕書·越絕請糴內傳第六》:昔者,越王句踐與吳王夫差戰,大敗,保棲於會稽山上,乃使大夫種求行成於吳。吳許之。越王去會稽,入官於吳。三年,吳王歸之。
  • 24.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第七》:越王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夫斫剉養馬,妻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愠怒,面無恨色。……越王明日謂太宰嚭曰:"囚臣欲一見問疾。"太宰嚭即入言於吳王,王召而見之。適遇吳王之便,太宰嚭奉溲惡以出,逢户中。越王因拜:"請嘗大王之溲,以決吉凶。"即以手取其便與惡而嘗之。……越王從嘗糞惡之後,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亂其氣。
  • 25.    清華簡《越公其事》第四章:吳人既襲越邦,越王句踐將惎復吳。既建宗廟,修祟㕇,乃大薦攻,以祈民之寧。王作安邦,乃因司襲常。王乃不咎不惎,不戮不罰;蔑棄怨罪,不稱民惡;縱輕遊民,不稱貸役泑塗溝塘之功。王並無好修於民三工之[⿰工者],使民暇自相,農功得時,邦乃暇安,民乃蕃滋。至於三年,越王句踐焉始作紀五政之律。
  • 26.    清華簡《越公其事》第五章:王思邦遊民,三年,乃作五政。五政之初,王好農功。王親自耕,有私畦。王親涉溝淳泑塗,日靖農事以勸勉農夫。越庶民百姓乃稱譶悚懼曰:「王其有勞疾?」王聞之,乃以熟食脂醢脯羹多從。其見農夫老弱勤厤者,王必飲食之。其見農夫稽頂足見,顏色順比而將耕者,王亦飲食之。其見有察、有司及王左右,先誥王訓,而將耕者,王必與之坐食。 □□□□□□□□□□□□□□□□于越邦,陵陸陵稼,水則為稻,乃無有閒草。凡王左右大臣,乃莫不耕,人有私畦。舉越庶民,乃夫婦皆耕,至於邊縣小大遠邇,亦夫婦皆[耕]……越邦乃大多食。
  • 27.    清華簡《越公其事》第六章:越邦服農多食,王乃好信,乃修市政。凡羣度之不度,羣採物之不對,佯偷諒人則刑也。□□□而儥賈焉,則詰誅之。凡市賈爭訟,反背欺詒,察之而孚,則詰誅之。因其過以為之罰。凡邊縣之民及有官師之人或告於王廷,曰:「初日政勿若某,今政重,弗果。」凡此類也,王必親見而聽之,察之而信,其在邑司事及官師之人則廢也。凡城邑之司事及官師之人,乃無敢增益其政以為獻於王。凡有獄訟至於王廷,曰:「昔日與己言云,今不若其言。」凡此類也,王必親聽之,稽之而信,乃毋有貴賤,刑也。凡越庶民交接、言語、貨資、市賈乃無敢反背欺詒。越則無獄,王則閒閒,唯信是趣,及於左右,舉越邦乃皆好信。
  • 28.    清華簡《越公其事》第七章:越邦服信,王乃好徵人。王乃趣使人察省城市邊縣小大遠邇之勼、落,王則比視,唯勼、落是察省,問之於左右。王既察知之,乃命上會,王必親聽之。其勼者,王見其執事人則怡豫憙也。不可□笑笑也,則必飲食賜予之。其落者,王見其執事人,則憂戚不豫,弗予飲食。王既比聽之,乃品野會。三品交於王府,三品佞譸撲毆,由賢由毀。有爨歲,有賞罰,善人則由,譖民則背。是以勸民,是以收賓,是以勼邑。王則唯勼、落是趣,及於左右。舉越邦乃皆好徵人,方和於其地。東夷、西夷、古蔑、句吳四方之民乃皆聞越地之多食、政薄而好信,乃波往歸之,越地乃大多人。
  • 29.    清華簡《越公其事》第八章:越邦皆服徵人,多人,王乃好兵。凡五兵之利,王日翫之,居諸左右;凡金革之攻,王日論省其事,以問五兵之利。王乃親使人請問羣大臣及邊縣城市之多兵、無兵者,王則比視。唯多兵、無兵者是察,問於左右。舉越邦至於邊縣城市乃皆好兵甲,越邦乃大多兵。
  • 30.    清華簡《越公其事》第九章:越邦多兵,王乃敕民、修令、審刑。乃出恭敬,王訊之,等以授大夫種,則賞谷之;乃出不恭不敬,王訊之,等以授范蠡,則戮殺之。乃趣徇於王宮,亦趣取戮。王乃大徇命於邦,時徇是命,及羣禁御,及凡庶姓、凡民司事。唯位之次凥、服飾、羣物品採之愆於故常,及風音誦詩歌謠之非越常律,夷鄅蠻吳,乃趣取戮。王乃趣至於溝塘之功,乃趣取戮於後至後成。王乃趣設戍於東夷、西夷,乃趣取戮於後至不恭。王有失命,可復弗復,不使命疑,王則自罰。小失飲食,大失績墨,以勵萬民。越邦庶民則皆震動,荒畏句踐,無敢不敬。徇命若命,禁御莫躐,民乃敕齊。
  • 31.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勾踐自會稽歸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報吳。大夫逢同諫曰:“國新流亡,今乃復殷給,繕飾備利,吳必懼,懼則難必至。且鷙鳥之擊也,必匿其形。今夫吳兵加齊、晉,怨深於楚、越,名高天下,實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為越計,莫若結齊,親楚,附晉,以厚吳。吳之志廣,必輕戰。是我連其權,三國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勾踐曰:“善。”
  • 32.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問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以儼然辱而臨之?”子貢曰:“今者吾説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報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發而先聞,危也。三者舉事之大患。”句踐頓首再拜曰:“孤嘗不料力,乃與吳戰,困於會稽,痛入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願也。”遂問子貢。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羣臣不堪;國家敝以數戰,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內變;子胥以諫死,太宰嚭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今王誠發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寶以説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彼戰不勝,王之福矣。戰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弱吳必矣。其鋭兵盡於齊,重甲困於晉,而王制其敝,此滅吳必矣。”越王大説,許諾。送子貢金百鎰,劍一,良矛二。子貢不受,遂行。
  • 33.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報吳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內不自量,抵罪於吳,軍敗身辱,棲於會稽,國為虛莽,賴大王之賜,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謀之敢慮!’”後五日,越使大夫種頓首言於吳王曰:“東海役臣孤句踐使者臣種,敢修下吏問於左右。今竊聞大王將興大義,誅彊救弱,困暴齊而撫周室,請悉起境內士卒三千人,孤請自被堅執鋭,以先受矢石。因越賤臣種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領,鈇屈盧之矛,步光之劍,以賀軍吏。”吳王大説,以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伐齊,可乎?”子貢曰:“不可。夫空人之國,悉人之眾,又從其君,不義。君受其幣,許其師,而辭其君。”吳王許諾,乃謝越王。於是吳王乃遂發九郡兵伐齊。……吳王果與齊人戰於艾陵,大破齊師。
  • 34.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説曰:“臣聞之,王者不絕世,霸者無彊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彊,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以撫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彊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彊齊。智者不疑也。”吳王曰:“善。雖然,吾嘗與越戰,棲之會稽。越王苦身養士,有報我心。子待我伐越而聽子。”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彊不過齊,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已平魯矣。且王方以存亡繼絕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齊,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王者不絕世,以立其義。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霸業成矣。且王必惡越,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此實空越,名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説,乃使子貢之越。
  • 35.    《左傳·哀公十一年》:甲戌,戰於艾陵……吳將伐齊,越子率其眾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吳人皆喜,唯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諫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於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越不為沼,吳其泯矣。使醫除疾,而曰‘必遺類焉’者,未之有也。《盤庚》之誥曰:‘其有顛越不共,則劓殄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邑。’是商所以興也。今君易之,將以求大,不亦難乎?”弗聽。使於齊,屬其子於鮑氏,為王孫氏。反役,王聞之,使賜之屬鏤以死。將死,曰:“樹吾墓檟,檟可材也,吳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毀,天之道也。”
  • 36.    《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其後四年,吳王將北伐齊,越王勾踐用子貢之謀,乃率其眾以助吳,而重寶以獻遺太宰嚭。太宰嚭既數受越賂,其愛信越殊甚,日夜為言於吳王。
  • 37.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居二年,吳王將伐齊。子胥諫曰:“未可。臣聞勾踐食不重味,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為國患。吳有越,腹心之疾;齊與吳,疥癬也。願王釋齊先越。”吳王弗聽,遂伐齊,敗之艾陵,虜齊高、國以歸。
  • 38.    《國語·吳語·吳王夫差與越荒成不盟》:將盟,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結信矣。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於鬼神而自輕也?”吳王乃許之,荒成不盟。
  • 39.    《春秋·哀公十一年》:五月,公會吳伐齊。甲戌,齊國書帥師及吳戰於艾陵,齊師敗績,獲齊國書。
  • 40.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讓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殺,王聞而止之。越大夫種曰:“臣觀吳王政驕矣,請試嘗之貸粟,以卜其事。”請貸,吳王欲與,子胥諫勿與,王遂與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聽諫,後三年吳其墟乎!”太宰嚭聞之,乃數與子胥爭越議,因讒子胥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其父兄不顧,安能顧王?王前欲伐齊,員強諫,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備伍員,員必為亂。”與逢同共謀,讒之王。王始不從,乃使子胥於齊,聞其托子於鮑氏,王乃大怒,曰:“伍員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吳國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讒誅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獨立!”報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於是吳任嚭政。
  • 41.    《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乃屬其子於齊鮑牧,而還報吳。……乃使使賜伍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
  • 42.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十三年,吳召魯、衞之君會於橐皋。
  • 43.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居三年,勾踐召范蠡曰:“吳已殺子胥,導諛者眾,可乎?”對曰:“未可。”
  • 44.    《國語·吳語·吳晉爭長未成勾踐襲吳》:於是越王勾踐乃命范蠡、舌庸,率師沿海溯淮以絕吳路。敗王子友于姑熊夷。越王勾踐乃率中軍溯江以襲吳,入其郛,焚其姑蘇,徙其大舟。
  • 45.    《左傳·哀公十三年》:夏,公會單平公、晉定公、吳夫差於黃池。六月丙子,越子伐吳,為二隧。疇無餘、謳陽自南方,先及郊。吳大子友、王子地、王孫彌庸、壽於姚自泓上觀之。彌庸見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不可以見仇而弗殺也。”大子曰:“戰而不克,將亡國。請待之。”彌庸不可,屬徒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戰,彌庸獲疇無餘,地獲謳陽。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復戰,大敗吳師。獲大子友、王孫彌庸、壽於姚。丁亥,入吳。吳人告敗於王,王惡其聞也,自剄七人於幕下。……冬,吳及越平。
  • 46.    《國語·吳語·勾踐滅吳夫差自殺》:吳王夫差還自黃池,息民不戒。越大夫種乃唱謀曰:“吾謂吳王將遂涉吾地,今罷師而不戒以忘我,我不可以怠。日臣嘗卜於天,今吳民既罷,而大荒荐饑,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其民必移就蒲蠃於東海之濱。天佔既兆,人事又見,我蔑卜筮矣。王若今起師以會,奪之利,無使夫悛。夫吳之邊鄙遠者,罷而未至,吳王將恥不戰,必不須至之會也,而以中國之師與我戰。若事幸而從我,我遂踐其地,其至者亦將不能之會也已,吾用御兒臨之。吳王若愠而又戰,奔遂可出。若不戰而結成,王安厚取名而去之。”越王曰:“善哉!”乃大戒師,將伐。
  • 47.    《韓非子·內儲説上·七術》 越王問於大夫種曰:「吾欲伐吳,可乎?」對曰:「可矣。吾賞厚而信,罰嚴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試焚宮室。」於是遂焚宮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敵之賞;救火而不死者,比勝敵之賞;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塗其體、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勝之勢也。
  • 48.    《墨子·兼愛中》: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越王撃金而退之。 《墨子·兼愛下》:昔者越王句踐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為未足以知之也,焚舟失火,鼓而進之,其士偃前列、伏水火而死有不可勝數也。當此之時,不鼓而退也,越國之士可謂顫矣。
  • 49.    清華簡《越公其事》第十章:王監越邦之既敬,無敢躐命,王乃試民。乃竊焚舟室,鼓命邦人救火。舉邦走火,進者莫退,王懼,鼓而退之,死者三百人,王大喜,焉始絶吳之行李,毋有往來以交之。此乃屬邦政於大夫種,乃命范蠡、太甬大曆越民,庀卒協兵,乃由王卒君子六千。
  • 50.    《國語·吳語·勾踐滅吳夫差自殺》:楚申包胥使于越,越王勾踐問焉,曰:“吳國為不道,求殘我社稷宗廟,以為平原,弗使血食。吾欲與之徼天之衷,唯是車馬、兵甲、卒伍既具,無以行之。請問戰奚以而可?”包胥辭曰:“不知。”王固問焉,乃對曰:“夫吳,良國也,能博取於諸侯。敢問君王之所以與之戰者?”王曰:“在孤之側者,觴酒、豆肉、簞食,未嘗敢不分也。飲食不致味,聽樂不盡聲,求以報吳。願以此戰。”包胥曰:“善則善矣,未可以戰也。”王曰:“越國之中,疾者吾問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長其孤,問其病,求以報吳。願以此戰。”包胥曰:“善則善矣,未可以戰也。”王曰:“越國之中,吾寬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吾修令寬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惡,稱其善,掩其惡,求以報吳,願以此戰。”包胥曰:“善則善矣,未可以戰也。”王曰:“越國之中,富者吾安之,貧者吾與之,救其不足,裁其有餘,使貧富皆利之,求以報吳。願以此戰。”包胥曰:“善則善矣,未可以戰也。”王曰:“越國南則楚,西則晉,北則齊,春秋皮幣、玉帛、子女以賓服焉,未嘗敢絕,求以報吳,願以此戰。”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然猶未可以戰也。夫戰,智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則不知民之極,無以銓度天下之眾寡;不仁,則不能與三軍共飢勞之殃;不勇,則不能斷疑以發大計。”越王曰:“諾。”
  • 51.    清華簡《越公其事》第十章:王卒既服,舟乘既成,吳師未起,越王句踐乃命邊人聚怨,變亂私成,挑起怨惡,邊人乃相攻也,吳師乃起。吳王起師,軍於江北。越王起師,軍於江南。越王乃中分其師以為左軍、右軍,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以為中軍。若明日,將舟戰於江。及昏,乃命左軍銜枚溯江五里以須,亦命右軍銜枚渝江五里以須,夜中,乃命左軍、右軍涉江,鳴鼓,中水以䇓。吳師乃大駭,曰:「越人分為二師,涉江,將以夾攻[我師乃不]䇓旦,乃中分其師,將以御之。越王句踐乃以其私卒六千竊涉,不鼓不噪以侵攻之,大亂吳師。左軍、右軍乃遂涉,攻之。吳師乃大北,旋戰旋北,乃至於吳。越師乃因軍吳,吳人昆奴乃入越師,越師乃遂襲吳。
  • 52.    《國語·吳語·勾踐滅吳夫差自殺》:於是吳王起師,軍於江北,越王軍於江南。越王乃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為中軍。明日將舟戰於江,及昏,乃令左軍銜枚溯江五里以須,亦令右軍銜枚逾江五里以須。夜中,乃命左軍、右軍涉江鳴鼓中水以須。吳師聞之,大駭,曰:“越人分為二師。將以夾攻我師。”乃不待旦,亦中分其師,將以御越。越王乃令其中軍銜枚潛涉,不鼓不噪以襲攻之。吳師大北。越之左軍、右軍乃遂涉而從之,又大敗之於沒,又郊敗之,三戰三北,乃至於吳。越師遂入吳國,圍王台。
  • 53.    《左傳·哀公十七年》:三月,越子伐吳。吳子御之笠澤,夾水而陳。越子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進。吳師分以御之。越子以三軍潛涉,當吳中軍而鼓之,吳師大亂,遂敗之。
  • 54.    《左傳·哀公十九年》:十九年春,越人侵楚,以誤吳也。夏,楚公子慶、公孫寬追越師至冥,不及,乃還。
  • 55.    《左傳·哀公二十年》:吳公子慶忌驟諫吳子曰:“不改,必亡。”弗聽。出居於艾。遂適楚。聞越將伐吳。冬,請歸平越,遂歸。欲除不忠者以説于越。吳人殺之。
  • 56.    《左傳·哀公二十年》:十一月,越圍吳,趙孟降於喪食。楚隆曰:“三年之喪,親暱之極也。主又降之,無乃有故乎?”趙孟曰:“黃池之役,先主與吳王有質,曰:‘好惡同之。’今越圍吳,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非晉之所能及也,吾是以為降。”楚隆曰:“若使吳王知之,若何?”趙孟曰:“可乎?”隆曰:“請嘗之。”乃往。先造于越軍,曰:“吳犯間上國多矣,聞君親討焉,諸夏之人莫不欣喜,唯恐君志之不從。請入視之。”許之。告於吳王曰:“寡君之老無恤,使陪臣隆敢展謝其不共。黃池之役,君之先臣志父得承齊盟,曰:‘好惡同之。’今君在難,無恤不敢憚勞。非晉國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王拜稽首曰:“寡人不佞,不能事越,以為大夫憂。拜命之辱。”與之一簞珠,使問趙孟曰:“句踐將生憂寡人,寡人死之不得矣。”王曰:“溺人必笑,吾將有問也。史黯何以得為君子?”對曰:“黯也進不見惡,退無謗言。”王曰:“宜哉。”
  • 57.    《左傳·哀公二十一年》:二十一年夏五月,越人始來。
  • 58.    《左傳·哀公二十二年》:二十二年夏四月,邾隱公自齊奔越,曰:“吳為無道,執父立子。”越人歸之,大子革奔越。
  • 59.    《左傳·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卯,越滅吳。請使吳王居甬東,辭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縊。越人以歸。
  • 60.    清華簡《越公其事》第十一章:[越王句踐遂]襲吳邦,圍王宮。吳王乃懼,行成,曰:「昔不穀先秉利於越,越公告孤請成,男女[服。孤無奈越之先君何,畏天之]不祥,餘不敢絶祀,許越公成,以至於今。今吳邦不天,得罪于越[公],越[公以親辱於寡]人之敝邑。孤請成,男女服。」句踐弗許,曰:「昔天以越邦賜吳,吳弗受。今天以吳邦賜越,句[踐敢不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句踐不許吳成。乃使人告於吳王曰:「天以吳土賜越,句踐不敢弗受。殹民生不仍,王其毋死。民生地上,寓也,其與幾何?不穀其將王於甬句東,夫婦三百,唯王所安,以屈盡王年。」吳王乃辭曰:「天加禍於吳邦,不在前後,當役孤身。焉遂失宗廟。凡吳土地民人,越公是盡既有之,孤餘奚面目以視於天下?」
  • 61.    《國語·吳語·勾踐滅吳夫差自殺》:越師遂入吳國,圍王宮。吳王懼,使人行成。曰:「昔不穀先委制於越君,君告孤請成,男女服從。孤無奈越之先君何,畏天之不祥,不敢絕祀,許君成,以至於今。今孤不道,得罪於君王,君王以親辱於弊邑。孤敢請成,男女服為臣御。」越王曰:「昔天以越賜吳,而吳不受;今天以吳賜越,孤敢不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乃不許成。因使人告於吳王曰:「天以吳賜越,孤不敢不受。以民生之不長,王其無死!民生於地上,寓也,其與幾何?寡人其達王於甬句東,夫婦三百,唯王所安,以沒王年。」夫差辭曰:「天既降禍於吳國,不在前後,當孤之身,寔失宗廟社稷,凡吳土地人民,越既有之矣,孤何以視於天下!」夫差將死,使人説於子胥曰:「使死者無知,則已矣;若其有知,君何面目以見員也!」遂自殺。
  • 62.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越王滅吳,誅太宰嚭,以為不忠,而歸。
  • 63.    《左傳·哀公二十四年》:閏月,公如越,得大子適郢,將妻公,而多與之地。公孫有山使告於季孫。季孫懼,使因大宰嚭而納賂焉,乃止。
  • 64.    《韓非子·説林下》:越已勝吳,又索卒於荊而攻晉。左史倚相謂荊王曰:“夫越破吳,豪士死,鋭卒盡,大甲傷。今又索卒以攻晉,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師與分吳。“荊王曰:“善。“因起師而從越。越王怒,將擊之。大夫種曰:“不可。吾豪士盡,大甲傷。我與戰,必不克。不如賂之。“乃割露山之陰五百里以賂之。
  • 65.    《國語·吳語·勾踐滅吳夫差自殺》:越滅吳,上徵上國,宋、鄭、魯、衞、陳、蔡執玉之君皆入朝。夫唯能下其羣臣,以集其謀故也。
  • 66.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 67.    《左傳·哀公二十四年》:邾子又無道,越人執之以歸,而立公子何。何亦無道。
  • 68.    《左傳·哀公二十四年》:閏月,公如越,得大子適郢,將妻公,而多與之地。公孫有山使告於季孫。季孫懼,使因大宰嚭而納賂焉,乃止。
  • 69.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後庸來聘,且言邾田,封於駘上。二月,盟於平陽。
  • 70.    《左傳·哀公二十三年》:秋八月,叔青如越,始使越也。越諸鞅來聘,報叔青也。
  • 71.    《三家注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句踐卒,【索隱】:紀年雲:“晉出公十年十一月,於粵子句踐卒,是為菼執。”子王鼫與立。【索隱】:樂資雲“越語謂鹿郢為鼫與也”。 楊寬按:紀年用夏曆,紀年的十一月即周曆的次年一月,故勾踐卒於前264年。
  • 72.    《吳越春秋·卷十·勾踐伐吳外傳》:(勾踐二十五年,前472年)越王既已誅忠臣(文種),霸於關東,從琅玡起觀台,周七里,以望東海。死士八千,戈船三百艘”
  • 73.    任會斌.越遷都琅琊時間初考[J].南方文物,2014(04):117-120.
  • 74.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83
  • 75.    《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十年,于越子鹿郢(鼫與)卒,不壽立。”
  • 76.    《列女傳·卷五》:楚昭越姬者,越王句踐之女,楚昭王之姬也。昭王燕遊……王病在軍中……越姬曰:“大哉君王之德!以是,妾願從王矣。昔日之遊淫樂也,是以不敢許。及君王復於禮,國人皆將為君王死,而況於妾乎!請願先驅狐狸於地下。”王曰:“昔之遊樂,吾戲耳。若將必死,是彰孤之不德也。”越姬曰:“昔日妾雖口不言,心既許之矣。妾聞信者不負其心,義者不虛設其事。妾死王之義,不死王之好也。”遂自殺。……王弟子閭與子西、子期謀曰:“母信者,其子必仁。”乃伏師閉壁,迎越姬之子熊章,立是為惠王。然後罷兵歸葬昭王。君子謂越姬信能死義。詩曰:“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越姬之謂也。
  • 77.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乃與子西、子綦謀,伏師閉塗,迎越女之子章立之,是為惠王。
  • 78.    孟文鏞.越國史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98, 205, 218-219, 225-227, 230-239, 242, 245, 247-248, 250-253, 261, 268, 271-275, 279-281, 283
  • 79.    《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地傳第十》三年,吳王復還封句踐于越,東西百里,北鄉臣事吳,東為右,西為左。大越故界,浙江至就李,南姑末、寫幹。
  • 80.    《吳越春秋·卷八·勾踐歸國外傳》:吳封地百里於越,東至炭瀆,西止周宗,南造于山,北薄於海。
  • 81.    《吳越春秋·卷八·勾踐歸國外傳》:吳王聞越王盡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雖有五台之遊,未嘗一日登玩。吾欲因而賜之以書,增之以封,東至於勾甬,西至於槜李,南至於姑末,北至於平原,縱橫八百餘里。
  • 82.    台灣三軍大學.中國曆代戰爭史(附圖).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45-48
  • 83.    《越絕書·越絕請糴內傳第六》:越王親謂吳王曰:“昔者,上蒼以越賜吳,吳不受也。夫申胥無罪,殺之。進讒諛容身之徒,殺忠信之士。大過者三,以至滅亡,子知之乎? "吳王曰:“知之。”越王與之劍,使自圖之。吳王乃旬日而自殺也。
  • 84.    張志鵬. 吳越史新探[D].河南大學,2012,182-184.
  • 85.    李志庭.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的人口思想和人口政策[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03):54-60.
  • 86.    李志庭.從越王勾踐的改革看越國的社會性質[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01):125-136.
  • 87.    李曉燕.計然及其商業思想考述[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9,11(05):23-25.
  • 88.    李維林,趙夢涵.范蠡平糶法與李悝平糴法比較的經濟學分析[J].東嶽論叢,2008(03):123-126.
  • 89.    《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於五梧。……飲酒不樂,公與大夫始有惡。
  • 90.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公遊於陵阪,遇孟武伯於孟氏之衢,曰:“請有問於子,餘及死乎?”對曰:“臣無由知之。”三問,卒辭不對。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孫有陘氏,因孫於邾,乃遂如越。國人施公孫有山氏。
  • 91.    《左傳·哀公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夏五月庚辰,衞侯出奔宋。……將適泠,彌曰:“魯不足與,請適城鉏以鈎越,越有君。”乃適城鉏。……揮在朝,使吏遣諸其室。揮出信,弗內。五日,乃館諸外裏。遂有寵,使如越請師。
  • 92.    《左傳·哀公二十六年》: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孫舒帥師會越皋如、後庸、宋樂茷,納衞侯。文子欲納之。懿子曰:“君愎而虐,少待之,必毒於民,乃睦於子矣。”師侵外州,大獲。出御之,大敗。掘褚師定子之墓,焚之於平莊之上。文子使王孫齊私於皋如曰:“子將大滅衞乎,抑納君而已乎?”皋如曰:“寡君之命無他,納衞君而已。”文子致眾而問焉,曰:“君以蠻夷伐國,國幾亡矣。請納之。”眾曰:“勿納。”曰:“彌牟亡而有益,請自北門出。”眾曰:“勿出。”重賂越人,申開守陴而納公,公不敢入。師還。立悼公,南氏相之。以城鉏與越人。公曰:“期則為此。”令苟有怨於夫人者,報之。司徒期聘于越,公攻而奪之幣。期告王,王命取之。期以眾取之。公怒,殺期之甥之為大子者。遂卒于越。
  • 93.    《越絕書·卷第八》:勾踐與吳戰於浙江之上,石買為將。
  • 94.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子胥諫曰:“越王句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弔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眾。此人不死,必為吳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務齊,不亦謬乎!”
  • 95.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謨議曰:時有否泰,道有屈伸,暴逆之寇雖終滅亡,然當其強盛,皆屈而避之。是以……文王身圮於羑里,故道泰於牧野;句踐見屈於會稽,故威申於強吳。
  • 96.    王馳主編,中國楹聯鑑賞辭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02,第731頁
  • 97.    《越絕書·越絕內傳·陳成恆》:子貢曰:“臣今見吳王,告以救魯而伐齊。其心申,其志畏越,曰: ‘嘗與越戰,棲於會稽山上。夫越君,賢主也。苦身勞力,以夜接日,內飾其政,外事諸侯,必將有報我之心。子待我伐越而聽子。’”
  • 98.    《資治通鑑·魏紀五》:散騎常侍蔣濟上疏曰:“昔句踐養胎以待用,昭王恤病以雪仇,故能以弱燕服強齊,羸越滅勁吳。”
  • 99.    《古文觀止·卷十 宋文·留侯論(蘇軾)》: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倖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鋭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 100.    《藝文類聚·卷四十二·樂部二》 :宋謝靈運吳會行曰:六引緩清唱,三調佇繁音,列筵皆寂寂,鹹共聆會吟,會吟自有初,請從文命敷,敷績壺冀始,刊木至江汜,句踐善廢興,越王識行止,范蠡出江湖,梅福入城市。
  • 101.    《列女傳·母儀傳·楚子發母》:子發破秦而歸,其母閉門而不內。使人數之曰:“子不聞越王句踐之伐吳耶?客有獻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飲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戰自五也。異日有獻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賜軍士,分而食之,甘不踰嗌,而戰自十也。今子為將,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子獨朝夕芻豢黍粱,何也?”
  • 102.    《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昔者,越王句踐有寶劍五,聞於天下。客有能相劍者,名薛燭。王召而問之,曰:“吾有寶劍五,請以示之。”薛燭對曰:“愚理不足以言,大王請,不得已。 ”乃召掌者,王使取毫曹。薛燭對曰:“毫曹,非寶劍也。夫寶劍,五色並見,莫能相勝。毫曹已擅名矣,非寶劍也。”王曰:“取巨闕。”薛燭曰:“非寶劍也。寶劍者,金錫和銅而不離。今巨闕已離矣,非寶劍也。”王曰:“然巨闕初成之時,吾坐於露壇之上,宮人有四駕白鹿而過者,車奔鹿驚,吾引劍而指之,四駕上飛揚,不知其絕也。穿銅釜,絕鐵□,胥中決如粢米,故曰巨闕。”王取純鈞,薛燭聞之,忽如敗。有頃,懼如悟。下階而深惟,簡衣而坐望之。手振拂揚,其華捽如芙蓉始出。觀其釽,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巖巖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此所謂純鈞耶?”王曰:“是也。客有直之者,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户之都二,可乎?”薛燭對曰:“不可。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橐;蛟龍捧鑪,天帝裝炭;太一下觀,天精下之。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吳王闔廬之時,得其勝邪、魚腸、湛盧。闔廬無道,子女死,殺生以送之。湛盧之劍,去之如水,行秦過楚,楚王卧而寤,得吳王湛盧之劍,將首魁漂而存焉。秦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擊楚,曰:‘與我湛盧之劍,還師去汝。’楚王不與。時闔廬又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使披腸夷之甲三事。闔廬使專諸為奏炙魚者,引劍而刺之,遂弒王僚。此其小試於敵邦,未見其大用於天下也。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溪深而不測。羣神不下,歐冶子即死。雖復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猶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户之都二,何足言哉!”
  • 103.    《太平廣記·卷二百二十九·器玩一》: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黃帝伐蚩尤,陳兵於此地。掘深百丈,猶未及泉,惟見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煉石為銅。銅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勁利,土亦剛而精。至越王句踐,使工人以白牛馬祠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則光晝暗。金陰物也,陰盛則陽滅。二名斷水,以之划水,開而即不合。三名轉魄,以之指月,則蟾兔為之側轉。四名懸翦,飛鳥遊蟲,遇觸其刃,如斬截焉。五名驚鯢,以之泛海,則鯨鯢為之深入。六名滅魂,挾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卻邪,有妖魅者,見之則止。八名真剛,以之切玉斷金,如刻削土木矣。以應八方之氣鑄之者。(出《王子年拾遺記》)
  • 104.    《呂氏春秋·紀·季秋紀》:越王苦會稽之恥,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於吳。身不安枕蓆,口不甘厚味,目不視靡曼,耳不聽鐘鼓。三年苦身勞力,焦唇乾肺,內親羣臣,下養百姓,以來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與民同之。
  • 105.    朱瑞玟. 成語探源辭典[M]. 1996, 100.
  • 106.    王濤.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1145
  • 107.    鳥盡弓藏的解釋|鳥盡弓藏的意思|漢典“鳥盡弓藏”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7-13]
  • 108.    兔死狗烹的解釋|兔死狗烹的意思|漢典“兔死狗烹”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7-13]
  • 109.    十年生聚的解釋|十年生聚的意思|漢典“十年生聚”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7-13]
  • 110.    越王台(越王殿)-紹興市越城區越王台(越王殿)旅遊指南  .博雅文化旅遊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11.    「珍寶檔案」越王勾踐劍  .湖北省博物館[引用日期2023-07-13]
  • 112.    左傳(春秋魯)左丘明撰  .國學導航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13.    國語卷第十九·吳語  .國學導航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14.    國語卷第二十·越語上  .國學導航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15.    國語卷第二十一  .國學導航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16.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七).北京:中西書局,2016:112-152
  • 117.    墨子·兼愛  .國學導航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18.    韓非子·説林下第二十三  .國學導航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19.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20.    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第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21.    越絕書  .國學導航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22.    吳越春秋(漢)趙曄  .國學導航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23.    東周列國志(明)餘邵魚 馮夢龍(清)蔡元放等  .國學導航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24.    將表演進行到底--演員李洪濤的演藝之路  .新浪娛樂.2004-02-06[引用日期2023-07-13]
  • 125.    電視劇《爭霸傳奇》第1集(優酷視頻版/2006年)片尾字幕43分53秒至46分13秒  .優酷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26.    《卧薪嚐膽》演職員表  .搜狐網[引用日期2023-07-13]
  • 127.    資料:電視劇《越王勾踐》演職員名單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23-07-13]
  • 128.    《英雄》片花(搜狐視頻版/2013年)片尾字幕18:35至19:00  .搜狐視頻[引用日期2023-07-13]
  • 129.    戈春源,葉文憲.吳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69
  • 130.    《呂氏春秋·紀·仲春紀》:四曰:墨子見染素絲者而嘆曰:“……齊桓公染於管仲、鮑叔,晉文公染於咎犯、郄偃,荊莊王染於孫叔敖、沈尹蒸,吳王闔廬染於伍員、文之儀,越王句踐染於范蠡、大夫種。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後世。”
  • 131.    黃仁生.論《吳越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言長篇歷史小説[J]: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