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階

(明代中期名臣)

鎖定
徐階(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號少湖,一號存齋,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代中期名臣,嘉靖後期至隆慶初年任內閣首輔。 [1]  [111] 
徐階早年師從聶豹,是王守仁之再傳弟子。嘉靖二年(1523年),考中探花,獲授翰林院編修。嘉靖九年(1530年),他在祭孔問題上得罪明世宗的寵臣張璁(張孚敬),被貶為福建延平府推官,經過此次挫折後,徐階謹慎為官。其後在浙江、江西督學,嘉靖十八年(1539年)召回中央,歷任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讀、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入內閣,因擅長撰寫青詞和揭發仇鸞罪行而獲得世宗器重,同時又一面謹慎侍奉首輔嚴嵩,一面暗中援救被嚴嵩迫害的言官。經過十年的隱忍,終於等到嚴嵩倒台,他也接任內閣首輔,標榜“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累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世宗駕崩時,他負責起草遺詔,革除嘉靖弊政,確保政局平穩過渡。隆慶二年(1568年),徐階致仕,不久即受到應天退田、孫克弘案等風波的衝擊,這可能與他同新任首輔高拱不和有關。萬曆十一年(1583年),徐階病卒,追贈太師,諡號文貞。 [1]  [111] 
徐階著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等。 [101]  他在內閣時,曾設講會於京師靈濟宮,使歐陽德、聶豹、程文德分主之,對傳播陽明心學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徐階輯錄岳飛遺文,使之得以流傳於世,亦是其對中國文化的一大貢獻。 [109] 
概述圖來源 [110] 
全    名
徐階
別    名
徐文貞
徐華亭
子升
少湖、存齋
諡    號
文貞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浙江宣平
出生日期
1503年10月20日
逝世日期
1583年6月7日
主要成就
起草世宗遺詔,革除嘉靖弊政
確保世宗、穆宗政局平穩過渡
主要作品
世經堂集
少湖文集
最高官職
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追    贈
太師
籍    貫
松江華亭

徐階人物生平

徐階早年經歷

弘治十六年(1503年)九月二十日,徐階出生於浙江宣平縣衙,其時他的父親徐黼正在宣平縣丞任上。 [4] 
正德二年(1507年),徐黼任滿回家,徐階隨父過括蒼嶺,一度墜入嶺下,幸好衣掛於樹,才從容下樹,脱離險境。 [5] 
正德六年(1511年),徐階隨父前往江西寧都。 [6] 
正德八年(1513年),徐階隨父歸華亭,攻習舉業 [7] 
正德十二年(1517年),徐階考中秀才(生員),入華亭縣學。兩年後參加應天鄉試,失利。 [8] 
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陽明的弟子聶豹出任華亭知縣,發現本縣秀才中徐階是可造之材,在測試徐階寫文章後稱讚他是“國器”,因此在公務之餘向徐階傳授聖賢之學。徐階由此發憤圖強,立志考上一甲 [9-10] 
嘉靖元年(1522年),徐階在應天鄉試中以第七名的成績考中舉人 [11] 
嘉靖二年(1523年)三月,徐階通過了會試,並在殿試中以一甲第三名(探花)進士及第。及第後,他按慣例入謁閣臣,首輔楊廷和對他相當賞識,預言徐階未來的名位不會在在座閣臣之下。隨後依例獲授翰林院編修,他奏請回家迎娶沈仲恆 [12-13] 

徐階宦海沉浮

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徐階從華亭北上任職。九月行至徐州,得知父喪,於是又返鄉丁憂 [14] 
嘉靖六年(1527年),徐階服闋,返回翰林院編修任上。後參與修訂《大明會典》《祀儀成典》等書。 [15-16] 
嘉靖九年(1530年),在討論文廟祀典時,內閣首輔張璁主張文廟中將孔子像改為木製神主、將“大成至聖文宣王”封號改為先賢先儒等。明世宗將其疏下發羣臣討論,徐階讀後頗為不滿,於十月二十九日上疏力陳孔子之號不必去者三,不可去者五,反對張璁之説,主張沿用舊制。十一月一日上朝,張璁召徐階於朝房斥責,徐階乃正色力辯。張璁因大禮議中的勝利而頗受世宗器重,因此世宗偏袒張璁,貶徐階為福建延平府推官 [17-19]  據説世宗還在南京國子監的柱子上寫下“徐階小人,永不敍用”八字。 [20]  此後徐階每憶及此事,則引以為戒除狂躁輕率、培養穩健政風之教訓。 [21] 
嘉靖十年(1531年)四月,徐階抵達延平。七月,代理知府事務。任上,他不僅認真審理民間訴訟,更以禮義教化百姓,毀淫祠,創社學,親寫宋儒箴銘作為裏塾蒙訓。又改革輸銀法,減少胥吏從中舞弊的機會。十二月,他親率鄉兵,平定為害一方的尤溪盜賊。 [22]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三月,徐階調任湖廣黃州府同知。延平父老勒石稱頌其功,諸生送至建寧。抵達嚴陵時,又改任浙江按察司僉事,提督學政 [23-24] 
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月,徐階改按江西按察司副使,仍提督學政。 [25]  期間,閣臣夏言的家族子弟有希望通過徐階來得到提拔,徐階對他們説夏言是讓自己教導他們,不是提拔他們。夏言聽説後對徐階不滿。 [26]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張孚敬(即張璁)去世,徐階仕途中的一個絆腳石由此消失。五月,世宗為出閣的皇太子朱載壡選拔僚屬。夏言不欲徐階中選,但其後此項人事權在言官的奏請下歸入吏部,吏部尚書許贊讓徐階中選。徐階遂被召回京師,任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讀,官居四品(一説馮恩向夏言推薦徐階,徐階才被選為東宮僚屬)。 [26]  [27-28] 
嘉靖十九年(1540年)六月,徐階之母顧氏卒於華亭,徐階返鄉丁憂。 [29]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二月,徐階升任國子監祭酒 [30]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十一月,徐階升任禮部右侍郎。 [31]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閏正月,徐階改任吏部右侍郎。 [32]  他上任後,在吏部大堂書寫戒語“咄!汝階二十一而及第,四十三而佐天官,國恩厚矣,何以稱塞?所不竭忠殫勞,而或植黨以擯賢,或殉賄而鬻法,或背公以行媚,或持祿以自營,神之殛之,及於子孫。籲!可畏哉!”(大意是“啊!你徐階二十一歲及第,四十三歲成為吏部侍郎,國恩已經很厚了,如何稱職盡責?如果你不竭盡忠誠、耗盡精力,而是結黨營私、排斥賢人,或者收受賄賂、徇私枉法,或者背棄公道、諂媚逢迎,或者拿着俸祿、自謀生計,老天也會收了你,並波及你的子孫。啊!真是值得畏懼啊!”)以自警。 [33]  十二月,遷吏部左侍郎。任上盡職盡責,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尤其得到吏部尚書熊浹的器重,獲得了賢能的名聲。 [34-35]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二月,徐階兼掌翰林院事。 [36] 
徐階畫像 徐階畫像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徐階被擢為禮部尚書,仍兼掌翰林院。 [37]  徐階剛上任,就趕上太子朱載壡行冠禮及夭折。四月,徐階請求建儲,世宗對此不滿,將其疏留中不發 [38]  不過世宗也注意到徐階辦事勤快,而且徐階所撰青詞(齋詞)讓他滿意,於是從六月二十四日起命徐階入直西苑無逸殿,賜飯食及飛魚服,侍奉自己左右。 [39-41]  九月,吏部尚書之職空缺,廷推徐階出任,遭到世宗呵斥。 [42]  在此期間,徐階之子徐璠在應天鄉試中請人代筆事發,徐階請求辭職,也被世宗挽留。 [43]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徐階先後掌錦衣衞 [44]  ,並加太子太保銜。 [45]  八月,蒙古俺答入塞,逼近京師,是為庚戌之變。八月二十一日,世宗在西苑召集重臣問計,內閣首輔嚴嵩認為俺答“不足為患”,徐階則認為不應輕視,要認真防禦,世宗贊成徐階的意見,並詢問對策。徐階請求用緩兵之計,暫時答應俺答的求貢,但要求他先退出塞外,並將文字由漢文改為蒙古文,在此期間等候四方援兵到來,並請求世宗上朝以提振民心士氣,均得到世宗首肯。 [46]  在此前後,他上了《御虜事宜》《請還大內並召見大臣計議邊事》《答邊事諭》《請巡視九門》四疏,對京師的防守有詳細的規劃,並請求親自巡視京師防備情況。這與當時嚴嵩的碌碌無為形成鮮明對比,嚴嵩也由此對徐階心生忌恨。 [47]  此後,因徐階反對按世宗意見祧明仁宗及升祔孝烈皇后,觸怒世宗,世宗杖責其支持者都給事中楊思忠以示警告。 [48]  而且他還在莊敬太子朱載壡死後一年多的時間裏五次上疏請立太子(即立朱載坖為太子),都不為世宗所允。 [49]  嚴嵩趁機向世宗進讒言稱徐階“所乏不在才……是多二心”。徐階感到自己處境危險,便加緊巴結嚴嵩,甚至訂下兒女親家,將自己的孫女許配給嚴嵩的孫子(嚴世蕃之子),又更加註重青詞的寫作,而世宗身邊的人也都説徐階好話,徐階這才轉危為安。 [50-51] 

徐階入閣輔政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三月,世宗正式欽點徐階入閣,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52]  八月,大將軍仇鸞病死,徐階密疏彈劾其通虜誤國之狀,世宗命掌錦衣衞事都督陸炳密訪,得其實狀,乃下令追戮仇鸞,梟示九邊。 [53]  當時嚴嵩正與仇鸞不相得,並因仇鸞密疏而漸失寵於世宗,不得入直西苑。徐階成功彈劾仇鸞後,嚴嵩得以重新入直西苑,而徐、嚴關係亦由此緩和。 [54] 
當時,嚴嵩專權引發許多朝臣的不滿,對嚴嵩的彈劾也此起彼伏,上疏者往往下場悽慘,而徐階則暗中援救,如沈束王宗茂趙錦均被徐階援救而免於一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正月,刑部員外郎楊繼盛發起了對嚴嵩最猛烈的彈劾,在所羅列的嚴嵩“五奸十罪”中也談到徐階作為次輔聽命嚴嵩,有負皇恩。嚴嵩則抓住疏中“二王(裕王朱載坖、景王朱載圳)皆知其(指嚴嵩)奸”一句來挑動明世宗之怒,陸炳奉命調查此事,徐階對陸炳説:“你即使有個差錯,一但涉及皇子,宗廟社稷該怎麼辦?”又勸嚴嵩説:“皇上只有兩個兒子,一旦深入追究,那肯定不忍心問罪這兩個皇子,必定會讓其左右僚屬頂罪,您為什麼要跟王府僚屬結怨呢?”但兩年後楊繼盛還是被處死。楊繼盛是徐階擔任國子監祭酒時的監生,加上徐階還回護過其他嚴嵩的政敵,嚴嵩對徐階也更加懷疑。 [55-56]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八月,徐階以萬壽節推恩而加太子太傅銜,進武英殿大學士。 [57]  其時江南倭患嚴重,世宗認為徐階懂軍事,再加上他家鄉也在倭寇蹂躪的範圍之內,所以經常就倭寇問題諮詢徐階。 [58]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三月,刑科給事中吳時來、刑部主事張翀董傳策上疏彈劾嚴嵩納賄誤國而獲罪充軍。吳時來、張翀是徐階門生,董傳策為徐階同鄉,嚴嵩懷疑三人同日劾奏實為徐階主使,但拷問後沒有得到證據,便就此作罷。徐階只好繼續對嚴嵩採取隱忍之策,從內閣回家後就稱病不出,閉門謝客,並以更“恭謹”的態度創作青詞。 [59-60]  翌年,徐階上疏稱嚴嵩“年登八十,本朝閣臣實未嘗有,請加優禮”,得到世宗批准。 [61]  其後,徐階獲加太子太師銜,而世宗對他的倚重也逐漸超過嚴嵩。 [62] 

徐階位居首揆

嘉靖四十年(1561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世宗修道之所萬壽宮發生火災,世宗移駕玉熙宮。 [92]  後又移駕大玄都殿,但這兩處宮殿都過於狹窄,世宗不願久居。嚴嵩鑑於當時正在重修三大殿,財用匱乏,便提議移駕南城(南宮),然而這裏是明英宗被幽居的地方,世宗十分忌諱,從此厭惡嚴嵩。徐階則提議用建三大殿的剩餘木材重建萬壽宮,並推薦雷禮負責重建萬壽宮的工程。世宗大喜,立即命徐階之子徐璠以尚寶司丞兼營繕主事,監督該項工程。 [93] 
徐階石刻像 徐階石刻像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三月二十五日,萬壽宮建成,徐階升少師,錄用一子為中書舍人,徐璠超升太常寺少卿,嚴嵩只是每年增加祿米一百石而已。 [93]  [94]  五月,御史鄒應龍劾奏大學士嚴嵩之子工部侍郎嚴世蕃倚仗父勢,受賄弄權,得到世宗批准,嚴嵩被勒令致仕,嚴世蕃下獄,後被處死(關於徐階在此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參見“人物爭議”目錄)。嚴嵩倒台後,徐階成為內閣首輔,在朝房直廬的牆壁上寫下“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力圖扭轉嚴嵩專權時期的不正之風。 [63]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八月,以萬壽節推恩,徐階進為建極殿大學士。 [64]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袁煒去職,內閣只剩徐階一人。嚴嵩倒台後,徐階屢次請求增補閣臣,世宗不允,至此再次請求給內閣增員,得到世宗允諾。四月,嚴訥李春芳入閣。十月,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對世宗予以辛辣批判,對徐階也有所譏諷。世宗震怒,下海瑞於詔獄,欲殺之。徐階勸諫海瑞不過是圖個直言進諫的名聲,“殺之則成其名,容之則益見聖德之廣”。世宗這才饒過海瑞。 [65]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裕王朱載坖的僚屬高拱與徐階曾推薦的郭樸同時入閣。而高拱入閣就與徐階意見經常相左。十月,世宗病重。十一月十九日,素與高拱不睦的給事中胡應嘉看到世宗病重、裕王即位之日不遠,恐高拱日後將得重用,故上疏彈劾。世宗已病重,沒有過問。胡應嘉是徐階的同鄉,高拱因此懷疑胡應嘉的上疏是徐階主使的,遂于徐階嫌隙愈深。 [66]  十二月十四日,世宗駕崩,徐階先讓裕王入宮主喪,接着召來自己的門生、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的張居正(張居正被選為庶吉士時由徐階掌翰林院事),起草世宗遺詔,內容包括凡齋醮、土木,珠寶、織作悉罷之,“大禮議”繫獄、言事得罪諸臣均復任用,等等。這道旨在撥亂反正的遺詔被公開後,朝野為之慶賀。此外,他還起草了裕王的登極詔,助力政局平穩過渡。 [67-68]  十二月二十六日,裕王朱載坖登基,改元隆慶,是為明穆宗。
徐階起草世宗遺詔時,是瞞着同僚高拱、郭樸的,高拱對徐階更加不滿,於是聯合郭樸加緊對徐階的攻勢。起初高拱想攻擊徐階矯詔,但言官不響應,他也只好作罷。 [69]  隆慶元年(1567年)正月,高拱、郭樸又報復胡應嘉,欲將其罷官削籍,徐階起初同意,但言官紛紛伸救胡應嘉,徐階就擬了削籍和外貶兩道旨意呈給穆宗,穆宗批准外貶。 [70-71]  五月,高拱的門人廣東道試御史齊康以高拱屢被論劾,認為是徐階在暗中主使,乃上疏彈劾徐階各種貪污不忠之狀,包括“先帝欲建儲,階堅執不可,及皇上登極,有疑懼心,遂詐稱疾以嘗上意,又與大學士李春芳聲勢相倚”。穆宗切責齊康妄言,令徐階安心視事。徐階為自己辯解,並屢次請求致仕,穆宗不允。於是言官陳瓚等均彈劾齊康,請治其罪。大理寺丞海瑞亦上疏稱徐階憂勤國事,批評齊康甘為鷹犬。穆宗乃重責齊康,將其貶官。高拱迫於壓力,上疏辭職,得到批准。 [72-73] 

徐階晚年去世

隆慶二年(1568年)二月,徐階以歷一品俸再滿九年,上疏請求致仕,穆宗不允。 [74]  此後,徐階陸續上了不下二十道乞求致仕的上疏,穆宗都不允,七月,户科左給事中張齊彈劾徐階,穆宗斥其斥肆意詆誣首輔,調外任用。 [75]  徐階兩次上疏乞休後,穆宗於七月十九日批准徐階致仕。 [76]  據説穆宗此次批准徐階致仕是與徐階有隙並受過高拱賄賂的宦官李芳在幕後發揮了作用。九月初四日,徐階抵達華亭。 [77] 
隆慶三年(1569年)三月,徐階得了足疾,從此謝客不出。 [77]  六月,海瑞出任應天巡撫,鋭意整頓蘇松錢糧賦役。勒令蘇松豪門退田,當地百姓紛紛控告,其中不乏刁訟。徐階家族在當地佔田六萬畝以上(另有十萬、十八萬、二十四萬乃至四五十萬畝等説法),因此飽受訴訟者之騷擾,徐階雖感到痛苦,但也理解海瑞此舉“初意亦出為民”,只是“稍涉偏頗”。翌年三月,海瑞因結怨權貴而遭彈劾,徐家才免於被騷擾。 [78] 
徐階側身像 徐階側身像
另一方面,高拱在徐階致仕五個月後復出入閣,表示自己已放棄對徐階的恩怨,徐階致書答謝。但實際上,高拱並未放過徐階,他連上《正綱常定國是以仰裨聖政》及《辯大冤明大義以正國法》兩疏,中心意思是徐階“欺謗先帝,假託詔旨”,欲置他於死地。穆宗並未處置徐階,據説是因為“不甚解”。 [79]  隆慶五年(1571年),高拱又利用孫克弘之獄打擊徐階。其時華亭有個叫顧紹的人至京師舉報徐家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誆騙延誤轉運顏料銀事,又有沈元亨欲告徐家涉嫌攬侵起解錢糧等事。徐家便派與自己過從甚密的同鄉孫克弘的家僕孫五潛入京師,勸阻顧紹,並求起用徐階,孫五在徐州遇到孫克弘,孫五保證可打點首輔李春芳以升孫克弘為河東鹽運使,孫克弘相信,即寫票帖一封、禮柬兩個及銀二百兩交與孫五。孫五於三月初五到京,將從孫克弘處詐騙來的銀子揮霍五十兩。又有徐堂等人見其可疑,得知其詐騙孫克弘,遂向孫五挾銀若干。其間孫五與顧紹再三講説,許銀兩千兩,並將沈元亨告狀本詞奪回。後孫五於四月二十八日為中兵馬司捉拿在案。孫克弘不僅下獄,還牽連到徐家在京師的布行店鋪及經營人員。經營這些布行的朱堂等人為規避賦役,將田產投寄抵押于徐階的幾個兒子,折取資金與徐府合資做布行生意。高拱一派的言官韓楫、宋之韓等指控徐家開的這些布行的真實目的是“鑽刺打點,希圖起用”。在處理完孫克弘及孫五、顧紹等後,高拱在七月安排曾被徐家家奴羞辱過的前蘇州知府蔡國熙出任蘇松兵備副使,將孫克弘之獄擴大化,糾察徐家田產訴訟事、逋負官錢事以及家奴不法事。徐階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戍邊,少子徐瑛削籍為民。徐府田產沒官,門廬被焚,徐階到他鄉躲避,於萬般困窘之中致書高拱,請求放他一馬,言辭非常悲哀。高拱表示自己將盡力幫助,但實質上並未起到作用。隆慶六年(1572年)四月,蔡國熙調任山西督學,五月穆宗崩,六月高拱罷,徐家之禍至此乃解,徐階也終於過上了平靜的晚年生活。 [80] 
萬曆十年(1582年)四月,首輔張居正請求存問徐階,予以優禮,明神宗乃派禮部行人司行人塗時相存問,賜賜銀五十兩、大紅紵絲蟒衣一襲、彩段四表裏。 [81-82]  萬曆十一年(1583年)閏二月二十六日,徐階去世,享年八十一歲。 [83]  四月十八日,徐階死訊傳至京師,神宗對徐階賜祭九壇,復加四壇,贈太師,賜諡號“文貞”。 [84] 

徐階主要影響

徐階政治方面

徐階為人處事擅於謀略算計,是玩弄政治權術的高手。嘉靖末年,他有扳倒嚴嵩之功。主政之後,又標榜“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由此播得盛譽。特別是在嘉、隆交替之際,他起草遺詔,“凡齋醮、土木、珠寶、織作悉罷;大禮、大獄、言事得罪諸臣悉牽復之”,使“朝野號慟感激”。徐階撥亂反正、救弊補偏的舉措順應了民心,對穩定政局有着積極作用。他任首輔時,南京振武營士兵屢次譁變,徐階想要裁汰。但投鼠忌器,顧慮孝陵,故先令操江都御史唐繼祿督江防兵駐孝陵旁,然後慢慢讓兵部將這些士兵分散。終於圓滿解決。又有一羣小宦官在午門公然毆打御史,都御史王廷準備彈劾,徐階則提醒他要先知道為首者的名字,否則可能會有被反誣的風險,於是徐階先派人好言好語疏通大太監,得到聚眾打人的為首者的名字,然後王廷才上疏,使這羣宦官得到懲治,這些事蹟顯示他“持正應變”的為政作風。 [1]  [85] 
但是,進入隆慶朝以後,眾多有識之士針對嘉靖中期以來空前嚴重的政治危機,已不僅僅滿足於撥亂反正、救弊補偏,而是迫切要求整頓改革、振興朝政。這時各種主張改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面對這種新局勢,徐階不僅不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反而仍然以他在《遺詔》中提出的恢復祖宗成法的老套來應對。通觀他在致仕前所上的奏疏,也都是一些“致君堯舜上”的舊套,他向穆宗所的所諫言多為宮禁私事,名為持諍宮禁,關注皇帝生活,其實關注的仍是自己如何保位固寵,根本沒有提及改革原有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的內容。在隆慶前期,徐階一直奉行的是救弊補偏、恢復舊制的政治綱領。 [85] 

徐階思想方面

徐階是心學家聶豹的弟子。他被貶至延平後,他著《學則》一書作為講章,廣招門徒,大力宣揚陽明心學。督學江西時,他在南昌建“仰止祠”,專祀王陽明。入閣後,他大力倡導講學活動,使其極盛一時。主會者聯講兩個月之久,其盛為數百年所未有。他以首輔之尊,親自主持講學,並一再邀請各地來京朝覲官員和朝廷各衙門官吏聽講,規模比較大的有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在象所講學與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在靈濟宮講學。在此影響下,巡撫江南的官員都會修書院,召集儒生講學,以迎合徐階。有觀點認為,徐階倡導講學不僅助長了官場上追逐功名利祿的腐敗之風,而且也使陽明心學陷入了談虛論玄的境地。許多人借講學的幌子“把持郡邑,需索金錢”,張居正目睹這些亂象,當政後大毀書院,以剎住徐階所倡導的講學之風。 [85]  [106-107] 

徐階歷史評價

  • 李詡:階赤舄几几,羔羊素絲,嘉隆之際,亦何下廷和哉?惟其小用權術,收採物情,識者不無遺憾焉。雖然,若廷和、階者,皆救時相也。 [87] 
  • 支大綸:而玄文入直,傴僂獻諛,惟恐不售,餘故謂華亭之相世廟,碌碌無奇。至穆廟時,諸所注措,稍愜公論。其與嵩互相吞噬,則螳螂之遇黃雀也,而高拱,其挾彈者乎? [88] 
  • 沈德符:近日見文貞《諭對錄》,凡十餘卷,俱世廟手敕及所答密疏,中間商及齋醮及服食穢褻,俱未免迎合。即建儲大典,聖意欲遲遲,亦不敢顯諫,大抵依違居多。特不敢如分宜(嚴嵩)父子懷二心,任上意於二王中擇一耳。及景恭王就藩邸、穆廟登宸極,文貞遂以定策功著稱,至壬午存問一詔,為江陵公(張居正)視草,特引“羽翼先帝”為言,而文貞功名寵眷,遂為近世僅見。 [105] 
  • 錢謙益:少師負物望,膺主眷,當分宜驕汰之日,以精敏自持,陽柔附分宜,而陰傾之。分宜敗後,盡反其秕政,卒為名相。 [89] 
  • 談遷:華亭當國,好結言路,而於先朝遺直不無褊心焉。魏良弼、馮恩齒髮未衰,遽在引年之例,蓋意有所銜也。朝廷優老之德,乃為政府行其私耶? [86] 
  • 黃宗羲:先生之去分宜,誠有功於天下,然純以機巧用事。敬齋(胡居仁)曰:“處事不用智計,只循天理,便是儒者氣象。”故無論先生田連阡陌、鄉論雌黃,即其立朝大節觀之,絕無儒者氣象,陷於霸術而不自知者也。 [90] 
  • 張廷玉:①階為人短小白皙,善容止。性穎敏,有權略,而陰重不泄。讀書為古文辭,從王守仁門人遊,有聲士大夫間。②階立朝有相度,保全善類。嘉、隆之政,多所匡救。間有委蛇,亦不失大節。③徐階以恭勤結主知,器量深沉。雖任智數,要為不失其正。 [1] 
  • 張佩綸:嚴世蕃之獄,賴徐文貞始得竟。及高新鄭當國,所以扼文貞者,無不至用。前知府蔡國熙為監司簿錄,其諸子皆編戍,似為分宜報復者。夫君子小人,分在賢奸,不分於禍福。但《明史》稱階子弟亦頗橫於鄉里,且三殿餘材營萬壽宮,階發其端,子璠董其役,以此璠由主事超擢常少,又予階一子中書舍人,亦與世蕃之憑藉父蔭者無甚分別。其福之來也,由於幸致;即其禍之來也,亦伏於幾微,可不慎歟? [108] 
  • 蔡東藩:徐階之使詐,不亞於嚴嵩,然後人多毀嵩而譽階,以階之詐計,為嵩而設。明無階,誰與黜嵩?然後知因地而施,詐亦成名。古聖賢之所以重權道者,正為此也。 [2] 
  • 韋慶遠:徐階以其特具的忍耐和深沉,擅長謀略算計,成功地扳倒了一度權勢熏天的嚴嵩;又在嘉靖末期,精心委曲調劑,處理好與昏憒疑猜的皇帝,門户紛立的朝臣,以及懷有各種見解、恃言論以干政的科道官們的關係;他以温和寬鬆化解暴戾;高舉祖宗的神幡,以恢復舊制舊法、保存善類為號召,着手改變嘉靖毫無章法可循的荒唐怪誕做法,確曾收到過較好的效果,一時邀得盛譽,被目為“良相”,受到普遍的讚揚。……但是,轉入隆慶時期,徐階已經絕無能力再朝前邁步了。這並不是説徐階沒有憂危意識,不是的。讓徐階憂心忡忡之處是很多的,但卻是較集中在新皇帝址行能恪遵帝範懿德……《世經堂集》基本卜沒有倡議或同意進行改革的內容。時代多變,歷史的行進急劇迅速……在當時,善改則興,善革則進,善變則存,已經蔚然成為不可抗抑的潮流,而作為朝中人老的徐階,卻是對此反應遲鈍,他對時代的呼聲先是茫然,後是愕然,甚至還有反感。大浪淘沙,不進則沉。故此,他的被擠出內閣、淡出政壇又是無可避免的。 [91] 

徐階軼事典故

徐階文星下凡

徐階從小活潑可愛,天資聰穎,徐黼夫妻視為掌上明珠。徐階長到六歲,縣太爺聘了城內曹門坊鄭秀才為塾師,給兒子啓蒙授業,塾館設在縣前城隍廟南側迎恩門外三元宮。從縣衙去三元宮須經城隍廟門口,別無通道。春來夏去,徐階勤學不輟,每日三趟往返於這條路上。一天深夜,徐黼辦案回衙,頗感疲勞,翻身上牀,呼呼入睡,一忽兒便進入夢鄉。恍惚間來到城隍廟,只見城隍廟門大開,城隍案前燈燭通明,香煙繚繞,城隍爺離案相迎,縣太爺誠惶誠恐。賓主落座後,城隍爺笑吟吟地説道:“太爺恭喜、恭喜!”徐黼一驚,城隍又説:“太爺貴子徐階原來是天界文曲星下凡,來日狀元及第,前途無量。文曲星宿每日幾次往返門口,本官須起身示敬,時日長,實在煩累,太爺能否另闢他途?”徐黼聽着嚇出一身冷汗,急忙跪説:“犬子無禮,不敢不敢!”説罷驚醒,卻是南柯一夢。次日,徐黼命衙役眾人於城隍廟後城牆腳開出一條小道,此後徐階上學均走此小路。 [3] 

徐階童年異象

徐階幼年時,曾被父親徐黼安排在宣平一處古剎讀書,該古剎以多鬼魅著稱,連古剎裏的僧人都深受折磨,徐階住進去後,卻沒有鬼魅出現,徐黼由此對徐階另眼相看。 [95] 
徐黼後來帶着徐階道江西寧都赴任,有一次徐黼到外地出差,回到寧都時,看到出迎的徐階,説:“父遠回,子遠迎,父子之恩,天性也。”不到十歲的應聲回答:“君居上,臣居下,君臣之義,人倫哉。”徐黼對徐階的天賦更加驚異,於是教他寫文章,徐階也很快學會寫文章。 [95] 
後來,徐階應考,適逢風吹鶴巢墜地,宗師命對雲:“風落鶴巢,二三子連窠及地(連科及第)。”徐階即回答:“雨淋猿穴,眾諸猴(侯)帶露(待漏)朝天。” [96] 

徐階坦陳錯謬

徐階督學浙江時,閲卷時發現一名士子在八股文中用了“顏苦孔之卓”這個典,他眉頭一皺,頓覺眼生,百思不得其出處。遂拿起筆,畫了個黑槓,批上兩個字“杜撰”,然後將其置於四等,等於是不及格。不過,凡卷子上有主考的不佳評語,考生照例要到堂上“領責”,也就是去受訓斥。這位士子捧着卷子上去,為自己申辯:“大宗師見教誠當,但此語出《揚子法言》,實非生員杜撰也。”徐階聽後,連忙站起來説:“本道僥倖考中功名太早,沒有讀過什麼書!”並向秀才作揖説:“承教了!”然後將其改置一等。 [97] 

徐階知而不語

徐階告老回鄉後,遍請親戚故舊,其中有一個人偷取了酒席上的一隻金盃,藏在帽子裏,正好被徐階看見。酒席將散,主持酒宴的人檢查器具,發現丟失了一隻酒器,到處尋找。徐階説:“杯子還在,別找了。”這時偷杯之人卻因為酒醉不穩,帽子以及連同金盃都掉了下來,徐階看見後立馬轉過身去,叫下人還把杯子放入那人的帽中。 [98] 

徐階回贈忘字

徐階致仕後,因應天退田、孫克弘案等問題飽受官司困擾。其同鄉張瑞拜訪他時,特地送給他一個“忍”字,徐階則回贈“忘”字。 [99] 

徐階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生卒
備註
先輩
祖父
徐禮
1439-1490
字廷儀,號樂善
祖母
黃氏
1439-1514

父親
徐黼
1457-1524
字朝威,號思復,曾任宣平、寧都縣丞 [112] 
母親
顧氏
1473-1540
徐黼第三任夫人(之前有林氏、錢氏)
平輩
哥哥
徐隆
1478-1544
字子弘,號南洲,徐階異母兄,林氏出
弟弟
徐陳
1512-1528
字子謨,號西湖
1513-1571
字子明,號望湖,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官至南京刑部侍郎
妻子
1505-1530
字可久
張氏
1516-1583

後輩
兒子
1529-1592
字魯卿,號仰齋,蔭敍入仕,官至太常寺卿
1544-1612
字揚卿,號繼齋,蔭敍入仕,官至尚寶司卿
1550-1606
字漢卿,號述齋,蔭敍入仕,官至尚寶司卿
女兒
徐氏
?-?
嫁光祿寺署正顧九錫(上海人)
以上主要來源 [100] 

徐階主要作品

徐階有詩文集《世經堂集》《世經堂續集》傳世,此外有《徐氏族譜》《少湖文集》《徐相公集》等作品。另有書法集《徐太師文貞公寶綸閣法帖》傳世。他還曾編輯岳飛費宏的文集。 [101] 

徐階人物爭議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御史鄒應龍彈劾嚴世蕃,成為嚴嵩下台的導火線。而此舉多被認為與徐階有關,主要有四説:
  1. 託夢説。鄒應龍夢見射高山不中,射其東邊之培壘樓則中,故以嚴世蕃(號東樓)為突破口扳倒嚴嵩,《明史紀事本末》持此説。
  2. 避雨途聽説。道士藍道行扶乩時稱嚴嵩為奸臣、徐階和楊博為賢臣,世宗有所心動。鄒應龍在一宦官家中避雨,聽到這個事情,便彈劾嚴世蕃。《國榷》《明通鑑》持此説。
  3. 藍道行通報説。即藍道行直接將扶乩結果告知鄒應龍,促其彈劾嚴世蕃。《嘉靖以來首輔傳》《皇明永陵編年信史》等書持此説。
  4. 徐階授意説。即徐階早已結交藍道行,並將藍道行扶乩結果連夜告知鄒應龍,促其彈劾嚴世蕃。《憲章外史續編》《皇明輔世編》《明史》持此説。
有觀點認為,徐階行事穩健,交結藍道行並將扶乩告知鄒應龍,均屬險招,不符合徐階的作風。徐階只是隱忍待時,無需授意鄒應龍彈劾嚴嵩。 [102] 

徐階後世紀念

徐階墓為浙江長興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興東山,整個徐階墓園分為墓葬區和墓廬陳列展示區。正前方是月池、祭壇、和墓室;右側是徐階墓的守墓墓廬、明代古井、神道碑刻等。 [103] 

徐階史料索引

  • 《明史 列傳第一百一 徐階》 [1] 
  • 《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

徐階影視形象

大明王朝1566》(2006年電視劇),肖竹 [104] 
參考資料
  • 1.    明史 列傳第一百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15]
  • 2.    蔡東藩《明史演義》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1-20]
  • 3.    一代名相徐階傳奇  .武義新聞網.2008-10-29[引用日期2013-09-16]
  • 4.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公之舉也,寔于思復公宣平官舎。……公生以弘治癸亥九月二十日。
  • 5.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五歲,思復公以宣平績還,道括蒼嶺,公復自輿而墮其下沈,深峭石㦸,拒無全理,顧夫人慟哭而已。既而衣絓於樹,從容下,卒不死。
  • 6.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弘治辛酉)思復公補寧都,挾公以從。
  • 7.    姜德成.《徐階與嘉隆政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7頁
  • 8.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十五而補博士弟子,又二載,以優等試應天,不利,歸。
  • 9.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亡何,而大司馬聶貞襄公豹來為令,試公而奇之,曰:“是子,國器也。”因進公以聖賢之學,而公亦慨然自奮,以一第不足名。
  • 10.    王時槐:《雙江聶先生傳》,《國朝獻徵錄》卷三十九:雙江聶先生豹,字文蔚,永豐人,正德十二年進士,(正德十五年)知華亭縣。……先生……尤以興學育材為急。時少師存齋徐公在諸生中方弱冠,先生試其文,即以台輔期之。
  • 11.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公年二十,而督學蕭君鳴鳳負人倫鑑試,公第一,食於庠,再試應天,學士董公玘得公文於黜而異之,取以冠諸試者,會有所齟齬,不果然,猶為第七人。
  • 12.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會試覆在高等,既廷對,大司寇林貞肅公俊得公所射策,謂當第一,以屬內閣。時少師楊文忠公廷和居首揆,用子嫌,不預讀卷,諸閣臣持故事,謂林公所取抑居第三人,賜進士及第,當入謁。楊公獨目屬之曰:“此少年名位不在我輩下。”……尋授翰林院編修,予告,歸娶沈夫人。
  • 13.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24,嘉靖二年三月二十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14.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明年八月北上……至清源,夜忽夢思復公帕首而名呼公者再,輒心動返棹還,抵彭城而訃至矣,公號哭馳歸,毀瘠營葬。
  • 15.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24,嘉靖八年四月初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16.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118,嘉靖九年十月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17.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顧首揆永嘉公緣上意,請正孔廟祀,抑絀王號,下儒臣議,相顧懾讋,無敢異同者,公獨條具其三不必五不可狀甚晳。永嘉公盛氣召公於朝房,面詰之,公徐理前説,至高皇帝盡革嶽瀆號,獨不革孔子號,而語遯乃曰:“高帝少時作耳,何可據也?”公對曰:“高帝定天下而後議禮,寧少耶?且聖人之文無老少,不爾明公議四郊,何以據高帝少作也?”永嘉公頰盡赤,乃復謂曰:“爾謂塑像古禮否?”公對曰:“塑像誠非古,然既肖而師事之久,何忍毀也?”永嘉公曰:“程子有云,一毫髮不似吾親,何以親名之?”公曰:“有一毫髮而似吾親,毀之可乎?且明公能必列聖之御容無毫髮不似乎哉?而何以處之?”永嘉公語塞,則益怒,曰:“若叛我!”公曰:“叛者,生於附者也,某故未嘗附明公,何以得言叛?”他相桂文襄公、翟文懿公鹹為公股慄,勸公謝,公弗應,揖而出。於是上亦緣永嘉公意為説以辨,公當具䟽請罪,獨言不稱職當罷,不言議非是,有旨外補……公得添注延平府推官。
  • 18.    吳伯與:《內閣名臣事略》卷七,《徐文貞公年譜》:奉旨以御製正孔子祀典説付史館籌修。二十九日,公上疏言其非是。十一月一日,公造朝,羅峯(張璁)召公至朝房,作色謂公: “聞汝有疏祀典,然否?”公對曰:“有之。”羅峯厲聲曰:“汝説云何?”公對曰:“大率言孔子功德在萬世追尊之典,其來已久,我太祖皇帝亦未革,革之便,於事體難處者多耳。”羅峯曰:“汝謂太祖未嘗革,殆據洪武三年詔書耶?”公曰:“聖人之文,本無老少,況老先生前日四郊之議嘗引初製為言,今於三年之詔卻以為少作,是太祖詔書得,以意去取,非人臣所敢也。”羅峯大怒,然無詞以折,良久忽曰:“汝且謂塑像是禮否?”公曰:“塑像誠非,但既成像儼然師而事之,便自難毀耳。”羅峯曰:“今所塑像者,果孔子像耶?程子有云:一毫髮不似吾親即非吾親,何為不可毀?”公曰:“此意使人子豫知之不為親寫像則可,若已寫有像,一毫髮不似,固不可即謂是親,如使有一毫一髮似,則人子見之猶見親也,又可毀耶?且問祖宗列聖皆有御容在廟,未必盡似,老先生何以處此?”於是益大怒,罵曰:“何為叛我!”公日:“有附而後有叛,階只以職事事先生,未嘗敢因緣求進也,今日之議亦只為聖旨令翰林春坊官議,階實備員翰林,御製説送史館修而階實濫竿籌修之末,尚有所不容不言耳,何名為叛?”時閣老門石先生再三為公踏,然不敢言。見山桂公勸羅峯勿怒,羅峯不聽,因扶公出。有頃,羅峯使人問公聯疏稿。公曰:“稿已焚矣。”是日羅峯進揭帖辯公説之非。
  • 19.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119,嘉靖九年十一月初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20.    郭良翰:《問奇類林》卷七:我世宗皇帝初恚華亭相徐階,刻石南雍曰:“徐階小人,永不敍用。”其後世宗遂大用徐公,直至首揆,寵眷隆渥,刻石之言悉忘之矣。
  • 21.    徐階:《世經堂集》卷十一,《送少參莓崖周公赴河南序》:階始舉進士,每好為狂言······繼自翰林,以妄議孔子祀典,出司刑延平。
  • 22.    吳伯與:《內閣名臣事略》卷七,《徐文貞公年譜》:夏四月二日,公攜二童子入閩。二十二日,抵延平任。……秋七月,公仍署府事。……民以訟至者,為虛心理之,時時諭以禮義,使之解散。諸縣當輸銀布政司,不以入府庫,立召吏為,公移付之其輸驛,遞夫顧直者,召夫頭使面相授以去,一時吏胥刁難扣減之弊鹹□□□。郊外取裏塾中童子所讀書觀之,得所謂公理者,皆教人訟愬語也,歸而寫宋儒所為箴銘詩篇之屬作蒙訓。……尤溪之三十五都,劇賊穴其間,劫掠與泉諸郡,勢猖獗甚。分廵僉事諸公偁,欲檄公捕之而難於言,獨對公嘆息。公揣知其意,即自請行,既至尤溪……盡召諸鄉兵,親率以攻賊,賊亦以其黨來拒,鄉兵噪而進,獲其首一人,餘乃潰。鄉兵四出捕之,半月得百二十人,歲盡前二日還府治,道出南平雲益裏,有淫祠甚巨,毀以為社學,且為之記。
  • 23.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滿三載,遷湖廣黃州府同知。當發,其吏民以十家釃酒,道傍泣稱觴,公為人人釂,遂歩至舟,貽書謝父老,父老相率勒之石,諸生追送至建寧乃別。抵嚴陵,而提督浙江學校之命下,其官僉事。公歸拜太夫人,已娶今張夫人僅八日,而奉太夫人之浙。
  • 24.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161,嘉靖十三年三月十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25.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192,嘉靖十五年十月初四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26.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公之初至江西也,時相夏文愍公言羣從子姓有欲倖進者,公面擿之曰:‘乃公居座主,以而曹屬我誨,不以而曹屬我進也。’夏公聞之不悦,故於初宮宷選不及公,而言官有所指列,奪而屬之。吏部許文簡公讃採物情得公,遂以公應。
  • 27.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224,嘉靖十八年五月初一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28.    黃景昉:《國史唯疑》卷六:其自江右督學改宮僚,賴馮恩力。馮時滴成過南昌,代都御史何某草疏達夏桂州,因被內擢,躋台輔。
  • 29.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俄而太夫人捐館,公哀毀骨立,悉屏謝時俗尚,以古禮行之,三載不御內。
  • 30.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269,嘉靖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31.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292,嘉靖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32.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295,嘉靖二十四年閏正月十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33.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久之,擢禮部右侍郎。遂遷吏部,乃榜於壁曰:“咄!汝階二十一而及第,四十三而佐天官,國恩厚矣,何以稱塞,所不竭忠殫勞。而或植黨以擯賢,或殉賄而鬻法,或背公以行媚,或持祿以自營,神之殛之,及於子孫。籲!可畏哉!”
  • 34.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06,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35.    焦竑:《玉堂叢語》卷二:徐公階佐銓時,年僅四十三,榜戒語於堂以自警。故事,吏部大僚鐍車門所,接見庶官,不能得數言,以示嚴冷。階曰:“若爾,何以能盡人才也。”乃痛折節,修詞色而下之,見必深坐亹亹,諮訪邊腹要害、吏治民瘼,錯及寒暄可憐語,冀以窺見其人。見者亦自喜,願為之盡,階益有縉紳間聲。尚書熊浹雅重階,託以肺腑,而階亦為之竭力,相與勵廉節,獎恬退,振淹滯,抑躁競,一時翕然歸賢。
  • 36.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33,嘉靖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37.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45,嘉靖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38.    吳伯與:《內閣名臣事略》卷七,《徐文貞公年譜》:初十日,上疏請立儲,上怒,謂公懷貳心,留不下。
  • 39.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上察公慎勤,又有所應制文字獨多稱旨,召入直無逸殿廬,給供饌如例,尋賜飛魚服。
  • 40.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49,嘉靖二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41.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36,萬曆十一年四月十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42.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52,嘉靖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43.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53,嘉靖二十八年十月初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44.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61,嘉靖二十九年六月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45.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萬壽節推恩,加太子太保。
  • 46.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64,嘉靖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47.    姜德成.《徐階與嘉隆政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09頁
  • 48.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而孝烈袝太廟之議起,初孝烈皇后崩,上欲祔之廟,而念壓於先孝潔皇后,又睿考入太廟,非中外公論,恐千秋萬歲後所祧主或非仁宗而睿考,遂下公定議,欲以孝烈先祔。公合諸大臣議朝房,大約以女後無先入廟者,請祀之奉先殿。時諸公相顧莫敢應,獨禮科都給事中楊思忠以為然。䟽上,上大怒,謂:“公與思忠專之足矣,何諸臣為“”令再議,公不獲,已乃小婉其辭:“以為太廟九室皆滿,若以今上論,仁宗固在所當祧苐,此乃他日聖子神孫之事,而仰煩皇上身自議之,臣等愈有不安於心者。夫夏廟五、商廟七、周廟九,今更逓益之,於太廟奉先殿各增二室而升祔孝烈皇后,則仁宗不必祧而孝烈可速祔。”上難於增二廟,謂公故設難以阻之,愈怒,促更議祧仁宗祔孝烈,所以督責公甚峻,公雖不獲,終守前説,然天下信其為正。上後於元旦摘楊君表誤,杖之百而氓之,冀以警公。分宜因遂謂公可撼,鋒距百出,公坦然而已。
  • 49.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公遂請立皇太子,不報,自是連上疏請之,又與同直四臣請之,皆不報。
  • 50.    王世貞:《嘉靖以來首輔傳》卷五:嚴嵩遂謂階可孽也,所以中傷階者百方。一日,獨召對,上與屈指論羣臣孰優,至階,而嵩徐曰:“階所乏不在才,乃才勝耳,是多二心。”蓋以其嘗請立太子也。階危甚,不知所為,唯益精心齋詞以冀上憐而寬之,而左右亦多為地道者,上怒漸解。
  • 51.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八:初,徐華亭為分宜所猜防,乃以長君太常璠次女,字世蕃所愛幼子。分宜大喜,坦然不復疑。及世蕃逮至將就法,則此女及笄矣。太常晨謁乃翁,色怒不言,偵知其意,遂鴆其女以報,華亭辴然頷之,不浹日而世蕃赴市矣。
  • 52.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83,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初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53.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88,嘉靖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54.    姜德成.《徐階與嘉隆政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11頁
  • 55.    姜德成.《徐階與嘉隆政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21—125頁
  • 56.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五,《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會兵部員外郎楊忠愍公繼盛論分宜公罪狀,而中有“二王皆知其奸”語,上怒,下忠愍錦衣獄,分宜謂:“二王深宮何所知我奸,楊庶僚何繇知二王之知我奸,必有交關其間者。’屬錦衣帥炳加根究,公戒炳:“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為危語動分宜曰:“上僅二子,萬一根究得之,必不忍以二子謝公,所罪左右耳,公獨奈何顯結宮邸怨也?”分宜𢥠然懼,乃寢。然以公嘗議薄御史錦、宗茂罰,益疑公矣。錦、宗茂,故論分宜者也。
  • 57.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413,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初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58.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是時倭事起,上以所蹂躪多公鄉,而公又曉暢軍事,以故數廑詢問。
  • 59.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六,《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吳君業已勝,即上䟽極論分宜公,而刑部主事董君傳策、張君翀繼論如呉君,分宜念公於呉君、張君俱座主,而又董君鄉人具其故白上,若公嗾之者,即上不盡信,亦可用以自解,而上果為動,下三君獄,命緹帥炳考掠,必求其主名,三君瀕死者數四,卒以正對,得遠戍,乃解,而分宜猶謂:“人事豈必由彼,但彼好為憂時憤俗語。”語盡而繼以泣,少年好名者日叢焉,非以事使之,以意使之也。公亦不為辨,唯自直出,多稱病謝客,而益恭謹於應制筆札。
  • 60.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457,嘉靖三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61.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468,嘉靖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62.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七,《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上久而察知公忠亷,有所諮問,故密以示分宜公者,皆舍而之公。尋加太子太師。
  • 63.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七,《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於是公始為政,書三語,懸之直廬朝房壁,曰:‘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於是公卿大夫鹹侃侃冀行意矣。
  • 64.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37,嘉靖四十三年八月初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65.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七,《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公自袁文榮公卒後獨當國,意不自安,數上疏請增置輔臣,而上數難之,大意以公孤忠且才,足專任。公乃密疏乞休,謂:“曩時閣臣居首者,以不時請骸骨,人主欲留則留之,不欲留則不留,故不得攘此位為私物,而恩威常出於上,此例也。”上曰:“而亦狥例耶?夫而自為計美矣,非所以為君為國之義也,今惟有增置二員,同汝輔政足耳。”公局蹐言:‘臣雖庸寧,不知天恩之與聖,知若此而忍負之,所以不欲久用首臣者,竊為主權國政計,俾恩威常在上,而紀綱法度不至為久而專者所攘耳。”於是公緣上旨,復請教二輔,而上覆難之,令俟數月慎擇乃可,公言:“臣不敢避難顧衰轉甚矣,內閣事體繁,即開敏者非假以歲月不易周悉,萬一旦夕之間溘先朝露即有繼者,何所取裁,夫人才須作養於一二十年之問,而取用於數十年之後,今以為可,即可以為未可,恐未可以數月就也。”上自是與公謀進太宰嚴公訥、大宗伯李公春芳入輔,而起太宰郭公於憂,扣滿代嚴公。郭公,公所薦也。……時海中丞瑞為户部主事,上䟽極言上過失,他所以諷譏公亦不少,上恚甚,逮置詔獄,欲殺之,且諭公於南都理別殿棲止,以避瑞,公謂“‘主聖則臣直,瑞固戇,然不過仰恃聖明在上,沽一直諫名耳,殺之則成其名,容之則益見聖德之廣。”上始抵公疏地,已徐取讀之,已又取海君䟽讀之,得毋死。當是時,以海君能觸上,上能不殺海君為異然,亡能名公者,今具見《世經堂集》中。
  • 66.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65,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67.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七,《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又二十餘日,而上大漸,遂崩。當大漸時,公念上英斷類高帝,晩節獨齋醮土木織作不已,民力小困,而一時抗言廷諍得罪者,雖其志若已伸而未牽復,欲自登極詔發之,不能無疑於改父,而於上克終之德未光,夜飲泣,具遺詔草,恐泄之,不敢以語同列。而至明日,始奉諱,乃偕入直,諸大臣詣裕邸,請入臨喪儀,出諸褎,王按而行之無害,遂具詔草上之,報可,詔下,朝野舉手相賀,至有喜極而慟者。時朝儀廢不講已二紀餘,而上享天下久,登極吉凶大典亡所考見,初元老臣僅公一人在,公動據章典,酌以物情,從容應之,自中條理,遠邇大服。公所上登極詔草,所以奉宣德意、救弊補偏者,視遺詔尤詳,至天下以二詔擬嘉靖登極詔,為正始正終第一政。嘉靖登極詔,故相楊文忠公所草也,文忠蓋前言之,世以為知人。
  • 68.    張居正:《張太嶽先生文集》卷三十四,《答上師相徐存齋並附與諸公書其一》:不肖受知於老師也,天下莫不聞老師以家國之事託之於不肖也,天下亦莫不聞丙寅之事,老師手扶日月,照臨寰宇,沉幾密謀,相與圖議於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
  • 69.    吳伯與:《內閣名臣事略》卷八,《徐文貞公年譜》:而高獨挾前訾以為誹謗,又以為矯詔不宜行,百計毀公於台諫,然台諫都是公,翕然同詞,高計乃沮。
  • 70.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七,《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亡何,而胡應嘉之事起。應嘉者,吏科都給事中也,故不悦於新鄭公,前是誤傳世宗晏駕,時諸入直者,爭移其直廬書籍器用以出,公獨不動,應嘉緣是而劾新鄭,謂其蓄二心,賴上病潰,不問,新鄭以是恨應嘉刺骨。㑹吏部都察院考察庶僚,已得旨矣,應嘉乃復論救給事中鄭欽、御史胡維新,新鄭之鄉袞時在,事合而擬旨,謫應嘉為編氓。公惜應嘉罪不至編氓,而一時弗能救,諸給事御史合䟽請留應嘉,而他給事遂有論糺新鄭者,公乃具疏謂:“論救考察非體臣等所以擬斥應嘉,給事御史謂宜開言路廣德意,所以請留應嘉,臣等欲守初説,則涉違眾而無以彰陛下恩,欲從所奏,則涉狥人而不能持陛下法。”因兩擬旨以進,乃薄應嘉罪,改從外謫。
  • 71.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3,隆慶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72.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8,隆慶元年五月二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73.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8,隆慶元年五月二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74.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17,隆慶二年二月初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75.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22,隆慶二年七月十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76.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22,隆慶二年七月十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77.    吳伯與:《內閣名臣事略》卷八,《徐文貞公年譜》:初,高拱之罷也,日使人求起用於李芳,芳時猶口應之。丁卯冬,拱兄御史捷死無子而家甚富,拱盡以其財賂芳。芳嘗使人求公薦為司禮,曰:“司禮用舍在主上,自來未有內閣聯與此事者。”繇是芳恨公。會邵陽巡撫劉秉仁疏論太和山太監,內有稱芳語,工科右給事中吳時來動秉仁以為交結。或讒公於芳雲:“吳疏出徐公指使,律交結近侍斬,其意蓋欲殺公也。”芳於是恨公不可解,及公再疏求去,芳遂傳旨罷公焉。九月初四日抵家。……(隆慶三年)三月,公得足疾,自是始謝客。
  • 78.    姜德成.《徐階與嘉隆政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41—351頁
  • 79.    王世貞:《嘉靖以來首輔傳》卷六:拱意實欲置階死,所謂欺謗先帝、假託詔旨,皆死法也,且因以傾春芳。賴上不甚解,不及階。
  • 80.    姜德成.《徐階與嘉隆政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61—374頁
  • 81.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23,萬曆十年四月初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82.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24,萬曆十年五月初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83.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七,《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公生以弘治癸亥九月二十日,卒以萬曆癸未閏二月二十六日。
  • 84.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36,萬曆十一年四月十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20]
  • 85.    嶽天雷.由保守到改革:明代隆慶政局的走向——以徐階、高拱、張居正為中心的考察[J].廣西社會科學,2009(06):73-78.
  • 86.    談遷.《國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4053頁
  • 87.    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卷八:階赤舄几几,羔羊素絲,嘉隆之際,亦何下廷和哉?惟其小用權術,收採物情,識者不無遺憾焉。雖然,若廷和、階者,皆救時相也。
  • 88.    支大綸:《皇明永陵編年信史》卷四:而玄文入直,傴僂獻諛,惟恐不售,餘故謂華亭之相世廟,碌碌無奇。至穆廟時,諸所注措,稍愜公論。其與嵩互相吞噬,則螳螂之遇黃雀也,而高拱,其挾彈者乎?
  • 89.    錢謙益.《列朝詩集》:中華書局,2007年:第5104頁
  • 90.    黃宗羲.《明儒學案》:中華書局,2008年:第616頁
  • 91.    韋慶遠.《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31—332頁
  • 92.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03,嘉靖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3-11]
  • 93.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辛酉歲永壽火後,暫徙玉熙殿,又徙玄都殿,俱湫隘不能容萬乘。時分宜首揆,請移駐南城,蓋故英廟為上皇時所居也,天順間修飾完整,實遠勝永壽。上以當時遜位受錮之所,意甚惡之,聞分宜言,大不懌。然是時方興三殿大工,縣官匱乏,無暇他營,分宜建議甚善,但倉卒不及避忌諱耳。時華亭公為次揆,即對雲:“今徵到建殿餘材尚多,頃刻可辦。”且薦司空雷禮材諝足任此役。上大悦,立命華亭子璠以尚寶司丞兼營繕主事,督其役。不三月宮成,上大悦,即日徙居,賜名曰萬壽。華亭進少師蔭子,璠亦躐遷太常少卿,雷司空禮加太子太保。大匠徐杲者,亦拜工部尚書,分宜僅拜加祿銀幣之賜。其年七月,即有御史鄒應龍之疏。分宜逐而世蕃戍矣。
  • 94.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07,嘉靖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3-11]
  • 95.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三十七,《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存齋徐文貞公行狀》:思復公又嘗置公於古剎讀書,剎故多魅,僧苦之,公宿而魅不出,思復公始心異。……思復公補寧都,挾公以從。嘗歸自他邑,公出迎,思復公戲謂公:“父遠回,子遠迎,父子之恩,天性也。”公應聲曰:“君居上,臣居下,君臣之義,人倫哉。”思復公益大異公,教之屬文,即工屬文。
  • 96.    錢德蒼《新訂解人頤廣集》卷四:徐階幼時應宗師考,丹墀下風吹鶴巢墮地。宗師命對雲:  翻風落鶴巢,二三子連窠及地。”徐即應雲:“雨淋猿穴,眾諸侯待漏朝天。"
  • 97.    陳繼儒:《見聞錄》卷四:吾鄉徐文貞督學浙中,有秀才結題用“顏苦孔之卓”語,徐公批雲“杜撰”。後散卷時,秀才前對曰:“此在出《揚子法言》上。”公即於堂上應聲雲:“本道不幸科第早,未曾讀得書。”遂揖秀才雲:“承教了!”眾情大服。
  • 98.    焦竑:《玉堂叢語》卷五: 徐文貞歸裏,遍召親故,一人取席間金盃藏之帽,公適見之。席將罷,主者檢器,亡其一,亟索之。公曰:‘杯在,勿覓也。’此人醉酣潦倒,杯帽俱墮,公亟轉背,命人仍置其帽中。想見前輩之厚。
  • 99.    李紹文:《皇明世説新語》卷三:徐文貞致政家居,為怨家許告。張全山年八十餘,往候之曰:“今日贈老先生一字。”文貞日:“何字?”日:“忍字。”文貞日:“我亦贈公一字。”日:“何字?”曰:“忘字。”
  • 100.    姜德成.《徐階與嘉隆政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19頁
  • 101.    姜德成.《徐階與嘉隆政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48—49頁
  • 102.    姜德成.《徐階與嘉隆政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40—142頁
  • 103.    徐階墓  .長興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3-11]
  • 104.    資料:《大明王朝》主要人物介紹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23-03-11]
  • 105.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5]
  • 106.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八:宰相以功名著者,自嘉靖末年,至今上初年,無過華亭、江陵二公。徐文貞素稱姚江弟子,極喜良知之學,一時附麗之者,競依壇坫,旁暢其説,因藉以把持郡邑,需索金錢,海內為之側目。張文忠為徐受業弟子,極恨其事而誹議之,比及當國,遂欲盡滅講學諸賢,不無矯枉之過。
  • 107.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十四:嘉靖末年,徐華亭以首揆為主盟,一時趨騖者人人自託吾道,凡撫台蒞鎮,必立書院,以鳩集生徒,冀當路見知,其後間有他故,駐節其中。於是三吳間竟呼書院為中丞行台矣。今上初政,江陵公痛恨講學,立意剪抑,適常州知府施觀民以造書院科斂見糾,遂遍行天下拆毀,其威令之行,峻於世廟。
  • 108.    張佩綸.《張佩綸日記》:鳳凰出版社,2015年:第631頁
  • 109.    潘富恩,徐洪興主編,中國理學,第2卷[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2.第207頁
  • 110.    徐階:為陽明先生昭雪  .餘姚日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3-06-13]
  • 111.    姜德成.《徐階與嘉隆政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6—46頁
  • 112.    上海市青浦區博物館編.《青浦文化叢書 青浦望族》: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第18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