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常

鎖定
範常,字子權,號琅琊山人,安徽滁州人。1354年,朱元璋定滁州,聞範常之名,即召見範常,禮遇之,授總管府知事。龍鳳元年(1355年)六月,從克太平路,再授太平興國翼統軍元帥府都事,後定建康,範常皆預謀議,歷毗陵翼元帥府、淮海翼元帥府,龍鳳七年(1360年)七月十六日,升太平府知府。龍鳳十二年(1366年),擢侍儀。吳元年(1367年),撰《登基表》請吳王朱元璋繼皇帝位。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二十三日,授翰林院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太常卿,階奉議大夫制禮作樂之事多委之於範常。洪武三年二月遷起居注,不久後以年老足疾請致仕明太祖御製詩文送其歸。 [1]  [4-5]  [9] 
子權
瑯琊山人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安葬地
滁州烏衣河(今清流河水)北 [12] 
本    名
範常
職    位
總管府知事→元帥府都事→太平知府→侍儀→翰林院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太常卿→起居注
籍    貫
安徽省滁州

範常人物簡介

範常,字子權,安徽滁州人,祖父範酉新,仕宋為教授,範常承家學,為文章頃刻立就,滁州之人視其為神童,長大後,司俎豆於學宮,繼為校官 [1] 
1354年,朱元璋定滁州,聞範常之名,即召見範常,禮遇之,授總管府知事。 [9]  有所疑即以問範常,範常每以實對,屢屢稱旨 [3]  當時羣雄角立,天下之勢未定,朱元璋命範常為辭以禱上帝,有「奉天征討」「慮弗合於天心」等語,深契上心。 [4] 
龍鳳元年(1355年)六月,從克太平路,再授太平興國翼統軍元帥府都事 [1]  [9] 
龍鳳七年(1360年)七月十六日,升太平府知府。 [1]  諭之曰:「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數罹兵革,疲勞甚矣,今命爾往,當有以安輯之,使各得其所,庶幾盡職。」 [2]  範常到任後募民種藝,當時民間因兵亂而乏種子,官倉有穀子數千石,範常請求發放給百姓種植,秋季大豐收,私倉既實,官蒼亦充,於是興辦學校,延聘師儒,民甚安之。 [9] 
龍鳳十二年(1366年),擢侍儀 [1]  問以時政及古今事宜,範常直對無隱。 [3]  [9] 
吳元年(1367年),撰《登基表》請吳王朱元璋繼皇帝位。 [1] 
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二十三日,授翰林院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太常卿。 [1]  [3]  誥曰:「金鑾入侍,近咫尺之天顏玉署聯居,贊丕平之帝業。其職見素諳於國體,言詞每契於朕心,斯可以登文翰之班,稱清華之選。前侍儀範常,天性醇厚,學問老成,起跡滁陽,馳聲江表,制青箋而告上帝,達予肺腑之誠;趨玉帳而佐將臣,助予屏翰之寄。牧守姑孰,翊輔京畿,安民有勞徠之功,為政得承宣之體,爰升內府,榮典朝儀,衣冠肅然,禮法昭矣。眷茲優職,宜任舊人,文苑論思,共裁五色之詔;彤廷獻納,尚追三代之風。益盡乃心,以副予望,可翰林直學士、奉議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 [5] 
明太祖鋭意於稽古禮文,制禮作樂之事多委之於範常,範常能參合眾言,從中得出最好的解釋。不久,因病回家。歲餘,明太祖念舊臣在者如君無幾,有旨召範常詣闕,俾仍任前職,範常頓首謝曰:「陛下之眷臣至矣,臣雖老且病,敢不竭力以事陛下?」明太祖每宴閒,命儒臣列坐賦詩以為樂,範常輒操觚揮翰,先成以獻,明太祖笑曰:「老範之詩,質樸而無華,不亦類其為人者乎?」 [4]  [3] 
洪武三年二月,遷起居注,起居注是古左右司之職,記人君之言動,於是其任益親密矣,範常有足疾,數在告明太祖,即傳旨令其善自愛,又賜以安車,俾其出入,勿與眾人同,時人以之為榮。 不久後以年老病足辭,明太祖御製詩文送其歸。在此之前,明太祖賜範常宅一區太平府之南,至是遂家於太平府。 [4] 
墓在滁州烏衣河(今清流河水)北,程瑾奉諭葬。 [12] 

範常個人評價

廖道南曰:豐沛之歌,壯士興懷;南陽之謠,勳戚增榮。而況漆沮造周,亳都肇商,振古如茲矣。我聖祖起中都,一時風雲景從,攀鱗附翼者,固皆魁梧奇犖倜儻雄傑士也。如範常者,蓋居一於是矣。贊曰:神龍奮淵,蛟螭蜿蜒。威鳳翔霄,鵰鶚蹁躚。真人纂歷,時乘御天。聲應氣求,無物不然。子權俊乂,紹武青山,起於帝鄉,歷試間關 [9] 

範常家族親屬

祖父
範酉新,字孟申,號青山
為教授,學者稱其為青山先生,有《孝順詩》一卷 [1]  [7]  [8] 
範祖,字孝先
以賢才舉任通政司試右通政,升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右參議,降榜文旌異,轉左參議,升左參政,終於任。 [1]  [6] 
範寧,字仲寧
恩蔭國子監,參修《永樂大典》,擢監察御史。丁憂服闕,除山東道監察御史,升鴻臚寺丞,尋轉尚寶司丞,謫布政司提控。未赴任,卒於京師。範寧為人才氣豪邁,為御史發奸擿伏,人以為神。為尚寶丞,每燕閒侍於左右,明成祖念其為開國文臣之後,甚寵遇之。 [10-11] 
參考資料
  • 1.    《(萬暦)重脩太平府志卷之七·寓賢》:範常,字子權,滁州人,祖孟申,仕宋為教授,常承家斈,為文章頃刻立就,滁人目為神童,既長,司俎豆於斈宮,繼為校官。甲午歲,天兵起淮甸,授總管府知事。乙未從克太平,再授太平興國翼統軍元帥府都事。庚子陞太平府知府。丙午,擢侍儀。丁未,吳元年,撰《登基表》請上既皇帝位。洪武元年四月,授翰林院直斈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太常卿。洪武三年二月,遷起居注,尋以年老病足辭,蒙高皇帝御製詩文,命歸田裏,以終餘年。先是,賜宅一區於太平府之南,至是因家焉。長子祖,以賢才舉任通政司試右通政,陞雲南右參議,降榜文旌異,轉本左司參議,陞左參政,終於任,孫寧,別有傳。
  • 2.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九 辛丑歲 七月 十六日》:○甲子,以範常為太平府知府,諭之曰:「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數罹兵革,疲勞甚矣,今命爾往,當有以安輯之,使各得其所,庶幾盡職。」 常,滁州人,初 上定滁州,即召見,禮遇之,及取太平,定建康,常皆預謀議,至是命知太平。
  • 3.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三十一 洪武元年 四月 二十三日》:○以侍儀範常為翰林直學士。初,常知太平府,募民種藝,時亂後乏種,官廩有榖數千石,常請於朝,悉發貸之,至秋大稔,私庾既實,官廩亦充,乃興學校,延師儒,民甚安之,召入為侍儀, 上訪以時政及古今事宜,常直對無隱,遂擢為學士,尋兼太常卿,時肇興禮樂,講究設施,常多預議,後復為起居注,以疾致仕,御製詩以賜之,終於家。
  • 4.    《王忠文公文集·卷之三十四·瑯琊山人傳》:瑯琊山人者,姓範,名常,其字子權,滁州人也。滁為城環以平岡漫阜,而瑯瑘山獨巍然峙於西南,去城可七八里,範君世家滁,瑯琊山人所為號也。初,君之大父酉新,有學行,當宋季仕,不大顯,學者稱之曰青山先生,至君復能世其學,隠居不求知於時,而時亦無能知之者。今天子起兵淮右也,首得滁君即杖策謁軍門,上知滁人之賢者獨範君,與語意合,留置幕下,有所疑即以問君,君每以實對,輒稱㫖。而羣雄角立,天下勢未定,上命君為辭以禱上帝,有「奉天徵討」「慮弗合於天心」等語,深契上心,既而上渡江,取姑孰,君以帥閫都事贊軍政留姑孰,又移毗陵及維揚,㑹姑孰闕守,遂命君守姑孰,以簡易寛厚為政,居三年,民親愛之,既去久思之猶不忘。洪武建元,上既即天子位,鋭意於稽古禮文,命君為翰林直學士,制禮作樂之事多委之,尋以病謝事去,嵗餘上念舊臣在者如君無幾,有㫖徵詣闕,俾仍任前職,君頓首謝曰:「陛下之眷臣至矣,臣雖老且病,敢不竭力以事陛下?」上每宴閑,命儒臣列坐賦詩以為樂,君輒操觚揮翰,先成以獻,上笑曰:「老範之詩,質樸而無華,不亦類其為人者乎?」尋遷起居注。起居注者古左右司之職,記人君之言動者也。於是其任益親宻矣,君適有足疾,數在告上,即傳㫖令其善自愛,又賜以安車,俾其出入,勿與眾人同,時人榮之。或問範君曰:「山人,隠者之稱也,今君朝夕在天子左右,為侍從臣,奈何用隠者之稱為稱乎?」君囅然應之曰:「子豈知人哉,人之志固各有在者,吾今雖忝列從臣,抑鄉土之念,誰能忘之?顧吾犬馬之齒且益衰暮,他日天子倘矜憐之,則首邱之願可終遂矣。是則山人之稱,固吾所以志也,而奚不可哉?」於是或者乃知其意所在雲。
  • 5.    《當塗縣志七·敕範常學士誥》:金鑾入侍,近咫尺之天顏;玉署聯居,贊丕平之帝業。其職見素諳於國體,言詞每契於朕心,斯可以登文翰之班,稱清華之選。前侍儀範常,天性醇厚,學問老成,起跡滁陽,馳聲江表,製青箋而告上帝,達予肺腑之誠;趨玉帳而佐將臣,助予屏翰之寄。牧守姑孰,翊輔京畿,安民有勞徠之功,為政得承宣之體,爰陞內府,榮典朝儀,衣冠肅然,禮法昭矣。睠茲優職,宜任舊人,文苑論思,共裁五色之詔;彤廷獻納,尚追三代之風。益盡乃心,以副予望,可翰林直學士、奉議大夫、知制詔、同修國史。
  • 6.    《當塗縣志卷之三十三》:範祖,字孝先,常子,以賢材舉,官至雲南佈政。
  • 7.    《(萬曆)滁陽志·卷第十二列傳》:範酉新,字孟申,學者因其別號曰青山先生,所著有《孝順詩》一卷,凡三十首。明初,孫常守姑孰,刻之郡齋,金華王文忠禕為之敍。
  • 8.    《王忠文公文集卷十五·詩序·孝行詩序》:宋之季年,滁陽有篤行君子,曰範君,諱酉新,字孟申,學者因其別有號,而稱之曰青山先生。
  • 9.    《殿閣詞林記卷六》:範常,字子權,滁州人,宋青山先生孟申孫也,幼警晤嗜學,淹貫古今,性夷粹無競,篤於行義,鄉里鹹重之,謂其有青山先生風。至正甲午,太祖兵克滁,駐蹕城中,常以文學聞,即召見,禮遇之,預典兵牘,授總管府知事,從克和州,乙未六月扈蹕渡江取太平,授元帥府都事,丙申三月,定建康皆預謀議,自是下毗陵及取江南諸郡贊畫居多,辛丑七月乙酉朔命為太平知府,既至,募民種 藝,時兵亂乏種,官廩有榖數千石,常請於朝,悉發貸之,至秋大稔,私庾既實,官廩亦充,乃興學校,延師儒,民甚安之,上嘉其績,召入為侍儀,訪以時政及古今事宜,常直對無隱,又嘗紀滁和事績上之,上嘉悦,洪武元年四月癸亥擢為翰林直學士,尋兼太常卿,時肇興禮樂,講究設施,常多預議,無何以疾免,尋起為起居注,復懇乞歸,上重念其老,許致仕,御製詩四章寵之,賜宅一區於太平,因家焉,子袓仕至右通政,改雲南左參政。 廖道南曰:豐沛之歌,壯士興懷;南陽之謠,勳戚增榮。而況漆沮造周,亳都肇商,振古如茲矣。我聖祖起中都,一時風雲景從,攀鱗附翼者,固皆魁梧奇犖倜儻雄傑士也。如範常者,蓋居一於是矣。 贊曰:神龍奮淵,蛟螭蜿蜒。威鳳翔霄,鵰鶚蹁躚。真人纂歷,時乘御天。聲應氣求,無物不然。子權俊乂,紹武青山,起於帝鄉,歷試間關。
  • 10.    《安徽通志卷之五十五》:範寧,字仲寧,本滁州人,以祖常賜宅在太平,遂為當塗人,與修《永樂大典》,擢御史,發奸摘伏,人以為神,歷官尚賓司承,每燕間,入侍左右,帝以其為開國文臣後,甚寵遇之。
  • 11.    《(萬暦)重脩太平府志卷之六·人物誌·仕宦》:範寧,字仲寧,祖常,見《僑寓傳》,寧以恩入監,與脩《永樂大典》,擢監察御史,丁憂復闕,除調山東道,陞鴻臚寺丞,尋轉尚賓司丞,謫布政司提調,未赴卒於京師。寧為人才器豪邁,為御史發姦擿伏,人以為神,為尚賓司丞,每燕間侍左右,文皇帝念其開國文臣之後,甚寵遇之。
  • 12.    《滁州志卷之十八·陵墓》:範學士墓(在烏衣河北,公諱常,係明洪武遺官,程瑾諭葬)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