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流河

(安徽省長江支流滁河的支流)

鎖定
清流河,亦稱烏衣河 [3]  ,是長江一級支流滁河的左岸支流,沙河集以上有三源,以白茆河(大沙河)為正源,清流河發源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北部磨盤山仙居澗,東南向流經滁州市南譙區、琅琊區、南京市浦口區來安縣,在汊河集匯入滁河。河長84公里,流域面積1252平方公里。較大支流有盈福河、嘉山百道河、瓦店河、小沙河、來安河等。
清流河為滁州母親河,因滁州古名清流縣而得名。滁州有清流公園、清流關、清流街道辦事處等地名。清流瑞雪為滁州十二景之一。清流河是滁州的母親河。上游的沙河集水庫、城西水庫,是滁州市的工農業水源及市區供水水源地。
清流河滁州市區以下建國前,正常年份可通航20噸位木船,1985年以後伏家灣至汊河集段河道,為6級通航標準,可常年通航至滁州市。 [4] 
中文名
清流河
別    名
烏衣河 [3]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滁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安徽省滁州市
流經地區
滁州市區、南京市浦口區、來安縣
發源地
安徽省滁州市西北部磨盤山仙居澗
主要支流
盈福河、嘉山百道河、瓦店河、小沙河、來安河
河    長
84 km
流域面積
1252 km²
河    口
來安縣汊河集

清流河名稱由來

清流河,《明史·地理志》:滁州“有清流山,清流關在其南,清流水出焉。”明《滁陽志》記載:“清流河,源出清流沛。” [1] 

清流河幹流概況

清流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清流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對清流河記載,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編印之滁州志較詳:“清流河一曰白茆河,源出磨盤山仙居澗,經大柳保合梁郢澗入廣武衞保南與瓦店河合,東過珠龍橋折北過小店保,牛頭山之水自北來入,又至二都二保過龍亭口,又北過白米山,至沙河集東南與盈福河合,又南合嘉山百道河,南流過州東門外五孔橋西與小沙河匯合,南流到四都頭保東合菱溪塘水,又南右岸為伏家灣入來安界,左岸過五都上下烏衣八都七都入江浦界”(左右岸與現左右岸相反)。 [3] 
現代水利資料認為:清流河上有數源,西源:白茆河;中源:盈福河;東源:嘉山百道河。三源於沙河集東南王郢和三官鄉匯流(莊)(也稱三汊河 [3]  )匯合,始稱清流河。南流,經滁城東關外五孔橋,會小沙河,屈曲東南,左岸至伏家灣入來安縣界,右岸經琅琊鄉紅廟村,擔子鄉姑塘、勝利、工農村邊境,烏衣鎮老街、塘壩郢、小河口、西張、伍家圩,紅星村雙窯,至毛家渡入江浦縣境。分別於小河口、陳溝匯來安水至汊河集註入滁河。(下游段在來安縣境內,經來安縣境三城、廣大、汊河鄉注入滁河。流經境內長27公里,縣內流域面積133.7平方公里。 [2] 
上游建小油坊水庫後,一般以此水庫為源,主幹流總長84.1公里(有説84公里 [3]  )(清流河自珠龍橋~汊河集全長70.1公里);其中:流經市境域73.1公里。 [1]  [3] 
清流河上游滁州市珠龍鎮段 清流河上游滁州市珠龍鎮段
清流河上游沙河集水庫(*姑山湖)庫區段 清流河上游沙河集水庫(*姑山湖)庫區段
清流河滁州市區段 清流河滁州市區段
清流河滁州市烏衣鎮段 清流河滁州市烏衣鎮段
流流河在汊河集匯入滁河 流流河在汊河集匯入滁河

清流河水文特徵

清流河,總流域面積1265平方公里(一説1252平方公里 [3]  ),其中:滁州市境流域1056平方公里。洪水總量2.845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產水量27萬立方米。 [1] 

清流河主要支流

白茆河,又名大沙河,清流河西部上源。清光緒《滁州志》記載:“清流河,一曰白茆河,源出磨盤山下仙居澗。”今上源建有小油坊水庫。此水南流經大柳、清流寺、廣衞,至珠龍鄉珠龍村下郭,有瓦店河自右岸來會,折東北流,於珠龍橋入沙河集水庫;北有牛頭山(水庫)、丁家壩(水庫)自下週楊交匯,至白石坂匯入沙河集水庫,折流於沙河集東南王郢會盈福河,又南會嘉山百道河入清流河。白茆河全長約29.5公里,流域面積305平方公里。 [1] 
盈福河,源出飛石山(亦名石屋山)魯家凹,東北流經嘉山縣境,轉東南流,經馬垣牆、陳家灣,南會雙山大西衝之水,東流至張家灣,南會孟良山、焦贊山、棋盤山諸水,北匯梅家山頭之水合而東南流,經南張,南會陡溝子水,北會煙墩溝水,屈曲東流,至灣裏楊復入滁州市境,經盈福寺,因名盈福河。又屈曲東流至西牛王,西匯簸箕嶺(水庫)來水,至吳家公館,北匯三户梁澗水,又東南流至安徽省農學院舊址,於沙河集東南王郢匯入清流河。盈福河主幹流全長約25公里,其中:流經市境內12.1公里。 [1] 
嘉山百道河,古稱秋沛水。東源出老嘉山北仙人橋(白雲澗)、過溪橋二水,東南流經嘉山縣下侯、南黃,與尹家集東北來水合,又南流過帝子庵,至鄭家壩與嘉山法華寺側諸水和嘉山集諸水合而南流,至普賢寺於陡澗朱入滁州市境,又南流至大柿樹會西源,此即秋沛水。西源出老嘉山西南金條洪,牛院子二水,南流經廣福寺,故名廣福河(今建有燕子灣水庫),會源於嘉山縣丁家衝南之水,過張八嶺車站,南流入境內紅石溝水庫,合流至大柿樹匯入嘉山百道河,經沙河鎮潘家灣、團山子、焦巷、吳油坊、折而西南流,至三官鄉三官村匯流(莊)注入清流河。嘉山百道河東西兩源各長約25餘公里。 [1] 
瓦店河,發源於滁州市、定遠縣邊界大山,自境內黃峯嶺,南流經華嚴庵、田家户(水庫),經曲亭店、門坎嶺,匯合淤河自西南來入,東流經龍盤張、小伍;北有毛家窪、爛泥衝(水庫)匯合來入,過瓦店街,始稱瓦店河。又東經珠龍鄉穆莊水庫,於鬥板肖匯自鄧家窪~徐郢來水,至邢郝,南匯常家河、胡家澗匯流來入,折東北經珠龍橋,注入白茆河。瓦店河全長約15公里。 [1] 
淤河,淤河有二源:一出北將軍嶺,一出彌陀寺。都是皇甫山之水北東流,合瓦店河,即《滁陽志》記載之曲亭前澗、百花衝澗。今淤河上源於皇甫林場南建有水庫,二水交匯入瓦店河,全長約16公里。 [1] 
常家河,源於施集鄉小施和長窪等地,俗稱長流河,今上源分別建有小王、普賢庵、中壩等水庫,水匯流入常家河,北流過平塘徐,有胡家澗(上源三叉河水庫)匯入。《滁陽志》記載:“胡家莊澗,在州西四十里,源出丁野孔山,流入清流沛,與瓦店河合”。再經興珠寺、大塗、西小塗、下陳折東轉北,於邢郝注入瓦店河。主幹流全長約11公里。 [1] 
紅沙澗,古稱雙源沛。一源出嘉山縣廟子山西北山澗,於張浦營鄉入市境域,過上洪,南流入獨山水庫,至黃泥鄉廣山村之廣濟庵;另一源自來安縣龍王山西麓之水,西面流合練字山之水來會於廣濟庵西,又南流過黃泥鄉凡郢、許河、郭河、郭壩、沙河鎮金牛村殷糟坊、大芝麻裏、蔡家湖,西南流經三官鄉邊境至二道河,經蒙郢、蔡莊、東莊子、小河灣、新莊子匯入清流河。《滁陽志》記載:“紅沙澗,在州北二十五里,源出來安縣雙源沛,俗稱大沙河。”全長約30餘公里,其中:流經境內約26餘公里。 [1] 
二道河,為清流河左岸支流,有東西二源。西源出自明光市東南部曾家崗(甄港)一帶,西流至大毛村折向西南,於張鋪郢北入獨山中型水庫,東源出自來安縣境龍王山西麓葛王附近,過石橋小型水庫,向西南入練子山中型水庫,出庫後向西南流經黃泥於獨山水庫下與西源匯,匯合後又南流經金牛、三官至九面塘入清流河。河長32.5公里,流域面積約146.4平方公里。 [1] 
小沙河,源出花山鄉榮譽村分水嶺,東北行,至黃石壩村油坊、趙家河處東會龍蟠山西窪來水;西會側菱山來水;又東北行,至城西水文站,東有豐山入紅花橋水庫來水,西南有花山、渴水嶺入譚家窪水庫來水;三源匯合東北流,經城郊鄉官莊十五里大橋(亦名東仙橋),折北經赤湖鋪(即石瀨澗),東北行屈曲套灣,北匯金家橋來水,注入城西水庫。明《滁陽志》記載:“沙河,在州西一里,源出側菱山,北過福山,至赤湖,東注於石瀨,又東注於西澗,俗又稱烏土(兔)河。河經上水關,穿城中,經赤欄橋,南會洪溝橋水,過通濟橋,出下水關,入清流河,俗稱小沙河。”民國時期,小沙河“源委約有五十五六里。”昔日的西澗已淹沒於城西水庫之中,今上源約13.7公里。 [1] 
鳳凰溝,“源出白米山,東南流過金家橋下,與小沙河會合,出烏兔河。”今於城郊鄉十二里頭一里許入城西水庫。 [1] 
落馬澗,舊志記載,相傳:皇甫暉戰敗墜馬於此,故名落馬澗。源出白米山南麓,東流入清流河。 [1] 
來河(來安河),源於來安縣馬嶺山,流經楊郢、舜山、雙塘、張山、新河、水口、三城、相官,廣大、汊河諸地,分別由毛渡和陳溝兩處入清流河。全長7O.2公里,河牀最寬處約100米。屬季節性河流,無結冰期。水口以下18.5公里河段可全年通航。來河的泄洪量為500立方米/秒,流域面積507.4平方公里。 [2]  [4] 

清流河治理開發

沙河集水庫泄洪閘 沙河集水庫泄洪閘
沙河集水庫,位於滁州市沙河鎮西約一公里的滁河支流清流河的大沙河上,距京滬鐵路沙河集站約1公里。該庫於58年冬興建,1953年10月開工,至1960年5月間,動員滁縣民工近萬人進行施工。至1962年9月完成大壩的加高培厚,開通了臨時溢洪道,壩後渠道通水。1965年,灌區內過清流河倒虹吸工程完成,水庫初步建成蓄水,灌溉受益。1973年進行除險加固,1974年建泄洪閘,1977年7月完成。控制流域面積300平方公里,採用千年一遇設計,萬年一遇校核,按地震烈度6度進行穩定和抗震驗算。水庫死水位31.6米,相應庫容2053萬立方米,興利水位40.5米,相應庫容12359萬立方米。汛期庫水位37.0米,汛後庫水位37.5米。該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城市供水、水力發電、水面養殖、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庫。
沙河集水庫灌區包括沙河、城郊、三官、滁東、大王、黃泥、珠龍8個鄉鎮共15.57萬畝8並有沙(河)城(西)乾渠可向城西水庫供水。 [5] 
城西水庫,位於滁城西門外,清流河支流小沙河上。來水面積168平方公里。大壩距滁城僅300米,距津浦鐵路500米。正常蓄水位29.0米,水位高於滁城城內地面約10米,地理位置險要,故列為重點中型水庫。樞紐工程由攔河大壩,新、老泄洪閘,放水涵洞,兩處非常溢洪道組成。設計興利水位29.0米,庫容4400萬立方米,汛期限制水位98.5米,壩頂高程33.0米。灌區包括清流河右岸(西岸)的琅琊、擔子、烏衣、腰鋪、汪郢、黃圩六個鄉鎮的耕地10.5萬畝。因水源不足,灌區內又另建新橋、烏衣兩電力灌溉站,抽引駟馬山引江水進行補給。1958年12月開工。1965年5月基本建成,蓄水灌溉受益。據統計,自1981年至1999年,水庫共供水3.71億立方米,其中向滁城居民生活供水及工礦業供水1.75億立方米。1992年供水量達2521萬立方米。城西水庫是滁州市區居民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最好水源。 [6]  原設計功能為防洪、灌溉、發電、養殖等。隨着城市的發展和擴大,主要功能為:防洪保安、城市供水、農業灌溉、水產養殖等。該水庫是滁城供水的主要水源基地。因此,該水庫又有“滁城人民的大水缸”之稱。多年平均城市供水2000萬米,農業供水1000萬米 [7] 
獨山水庫,位於南譙區黃泥崗鎮獨山村與林場村交界處,距滁州市城區約30公里,距京滬鐵路約20公里,距104國道約15公里,距蚌寧高速公路約6公里。所處河流為清流河支流二道河上游,屬長江支流滁河水系。流域面積49.4平方公里。原設計按260分鐘降雨118.6毫米推算,設計洪水位55米,設計灌溉面積4.94萬畝,灌溉黃泥、雙塘、三官、官山、菱溪、沙河等鄉,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滯洪、養殖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1997年由滁州市水利設計院對該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工程規劃設計,1998年省水利廳批覆,同意除險加固。正常蓄水位54.30米,相應庫容1200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55.90米,相應庫容1650萬立方米,校核洪水位57.05米,相應庫容2010萬立方米,死水位45.00米,相應庫容80萬立方米,汛期限制水位54.30米,庫容係數0.82。調節係數0.22。工程效益:1、防洪效益:保護面積2.0萬畝,保護人口1.0萬人,下游京滬鐵路、蚌寧高速公路、104國道。2、灌溉效益:旱澇保收面積2.6萬畝,灌溉保證率80%。 [8] 
 

清流河航道航運

清流河航道。清流河發源於滁縣境內,流經滁縣城關鎮、擔子、烏衣鎮,至汊河集匯入滁河。汊河至烏衣為下游,長20公里;枯水季節水深約1米,航道寬20米,可通航20噸位的船舶。烏衣至滁縣城關鎮為中游,長21公里,建國前,正常年份可常年通航20噸位木船,乾旱年份斷航4個月左右。建國後,因沿河兩岸農民在河堤、河牀上種植莊稼、扒砂,水土流失嚴重,河牀升高,河道淤塞,20噸位的船隻不能通航。1985年,安徽省航運管理局組織機械疏浚了伏家灣至汊河集段河道,該段達到6級通航標準,枯水季節水深為1.5米,可常年通航至滁州市。 [4] 
來河航道。清代,200噸駁船可溯來河水而上抵達毛家橋。民國年間,毛家橋至清淨庵橋段河道逐漸淤塞,不可通航;水口鎮至小河口段15公里航道在漲水季節可通航10噸左右船隻。1960年以後,因灌溉農田之需,先後在來河上築起滾水壩,到1971年,來河不再通航。
1972年,來河自對河橋上段至汊河公社陳溝清流河入口處38.6公里長的河道經過治理,治理後被稱為“新來河”。該河主要用於引江灌溉和汛期排洪,其通航河段只有水口鎮到汊河鄉陳溝18.5公里;河底標高3.5米左右,河底寬30至35米,水位受汊河閘控制。汊河閘設計最低通航水位為6米,水深1.5米以上,符合6級通航標準,50噸船舶可常年通航。水口至對河橋段河道分為三級,河底標高分別為9.5米、17米、20米,河底寬15米,若在水口鎮和楊廟分別建一道船閘,船隻可直達對河橋。 [4] 
參考資料
  • 1.    滁州市志 一級目錄:第二章 自然環境 二級目錄:第五節 河流
  • 2.    來安縣誌 一級目錄:第二章 自然環境 二級目錄:第四節 第四節   河 流
  • 3.    滁河水系  .滁州市水利局[引用日期2020-02-03]
  • 4.    來安縣誌 一級目錄:第九章 交通 二級目錄:第一節 交通線路
  • 5.    沙河集水庫  .滁州市水利局[引用日期2020-02-03]
  • 6.    滁縣地區志 一級目錄:第九編 水利 二級目錄:第一章 水利設施 第二節 蓄水工程
  • 7.    城西水庫  .滁州市水利局[引用日期2020-02-03]
  • 8.    獨山水庫  .滁州市水利局[引用日期20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