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吏部尚書

鎖定
吏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首次出現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三國的魏國司馬師執政時,任命山濤尚書吏部郎西晉建立後,改任吏部尚書,主要負責低級官員的選拔。十六國至南北朝時,吏部尚書的權利逐漸變大,至隋朝時,成為六部尚書之一,後世也開始沿襲這個制度。因朝代不同,品級大小在一品與三品之間浮動。
吏部尚書掌管着官員資料以及人事任免權,影響着很多官員的仕途,因其重要性成為六部尚書之首。
中文名
吏部尚書
創置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
品    階
一品到三品不等
職    權
人事任免
詞    性
官職名稱
位    置
六部尚書之首
代表人物
虞慶則韋世康

吏部尚書歷史沿革

吏部尚書者,初漢成帝置列曹尚書四人。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後漢初,光武改常侍曹為吏部曹,主選舉齊祠事;後漢末改為選部曹;三國魏又改為吏部曹,專掌選職,右於諸曹尚書。至隋朝,吏部尚書正式成為六部尚書之一,至宋,置二吏部尚書,尋復省一人。
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勳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唐朝前期主持科舉考試,開元二十四年將主試權轉禮部管轄。唐朝中期,尚書省職權為諸使職侵奪,本部對於官員的任免權力也日漸削弱。長官稱吏部尚書,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稱司列、天官、文部,旋復舊。後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職盛行,吏部職務為審官院、東西銓所掌,吏部尚書亦不治本部事。 [1-2] 
沈約宋書》雲:初,晉世散騎常侍選望與侍中不異,其後職任材散,用人益輕,宋孝武欲重其選,待吏部尚書任重,遂分吏部置三人,以輕其任。蔡興宗謂人曰:“選曹要重。”常侍聞談,改之名而不以實。雖主意以為輕重,人心豈有變。自漢及魏,授此職者,或雲吏部尚書,若授諸曹尚書,直雲尚書。漢、魏、晉世,若授吏部者,即雲以某為吏部尚書;若授他曹,雲某為尚書。至晉、宋、齊已後,始雲某授工部、刑部、五兵、度支等尚書耳。故歷代職官之書,皆別紀吏部尚書,不與諸曹同。

吏部尚書職權範圍

三國兩晉時期,吏部尚書只負責整理官員資料,而且只能任命九品及以下官員。隋朝及以後,可以任免四品及以下官員。

吏部尚書著名人物

隋朝
文帝朝
煬帝朝
牛弘
唐朝
高祖朝
太宗朝
高宗朝
(662年—670年稱之為司列太常伯
則天朝
(稱之為天官尚書)
中宗朝
睿宗朝
玄宗朝
蕭至忠;魏知古崔日用盧懷慎宋璟王晙;裴漼;宋璟裴光庭蕭嵩;李皓;李林甫楊國忠
代宗朝
劉晏;李峴;崔寓;裴遵慶;劉晏;顏真卿
德宗朝
顏真卿;喬琳蕭復;劉滋;竇參;李彤;顧少連賈耽
順宗朝
賈耽;鄭珣瑜
憲宗朝
鄭珣瑜;高郢;李巽;鄭餘慶崔邠韓皋趙宗儒張弘靖
穆宗朝
韓皋;趙宗儒;蕭俛李絳鄭絪趙宗儒
敬宗朝
趙宗儒;鄭絪
文宗朝
鄭絪;王涯;崔羣令狐楚;李 QA從程;崔龜從
武宗朝
楊嗣復李德裕;李回;高元裕;孫簡
宣宗朝
孫簡;盧鈞王起;高元裕;李珏;崔龜從;高元裕;崔瓘裴諗李景讓魏謨;蘇滌
懿宗朝
僖宗朝
劉鄴;李霨;歸仁晦;鄭從讜趙隱蕭遘韋昭度;牛聚;王徽孔緯
昭宗朝
王徽;張濬劉崇望崔昭緯徐彥若;孔緯;劉崇望;王摶崔胤崔遠;裴樞
陸扆;薛貽矩
明朝
序號
姓名
籍貫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卸任原因
1
-
洪武十三年庚申正月
(1380年)
洪武十三年庚申二月
(1380年)
改任禮部尚書
2
洪彝
-
洪武十三年庚申正月
(1380年)
洪武十三年庚申正月
(1380年)
尋免
3
(今江西泰和)
洪武十三年庚申四月
(1380年)
洪武十三年庚申五月
(1380年)
致仕
4
阮畯
-
洪武十三年庚申六月
(1380年)
洪武十五年壬戌三月
(1382年)
致仕
5
-
洪武十五年壬戌三月
(1382年)
洪武十六年癸亥正月
(1383年)
6
-
洪武十六年癸亥正月
(1383年)
洪武十六年癸亥十二月
(1383年)
致仕
7
餘熂
-
洪武十七年甲子正月
(1384年)
洪武十八年乙丑四月
(1385年)
胡惟庸案罪誅
8
-
洪武十八年乙丑三月
(1385年)
洪武十八年乙丑四月
(1385年)
胡惟庸案罪誅
9
江浙行省徽州路婺源州
(今江西婺源縣)
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六月
(1390年)
洪武二十六年癸酉二月
(1393年)
藍玉案罪誅
10
-
洪武二十六年癸酉二月
(1393年)
洪武二十六年癸酉四月
(1393年)
罷免
11
(今江蘇省泰興縣)
洪武二十六年癸酉四月
(1393年)
洪武二十八年乙亥閏九月
(1395年)
12
山東臨沂沂水縣(今沂源縣)
洪武二十九年丙子正月
(1396年)
洪武三十年丁丑十月
(1397年)
罷免
13
茹鷀
洪武三十一年戊寅九月
(1398年)
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十二月
(1398年)
改任河南布政使
14
(今陝西省富平縣)
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十二月
(1398年)
建文四年壬午秋七月
(1402年)
靖難之役後自盡
15
四川行省重慶路巴縣
(今重慶市)
建文四年壬午九月
(1402年)
宣德三年戊申十月
(1429年)
16
京師保定府新安縣(今河北省安新縣)
宣德四年己酉四月
(1430年)
正統八年癸亥正月
(1443年)
致仕
17
正統八年癸亥正月
(1443年)
景泰二年辛未七月
(1451年)
致仕
18
-
景泰二年辛未七月
(1451年)
景泰四年癸酉六月
(1453年)
下獄旋釋,致仕
19
京師河間府鹽山縣(今河北省鹽山縣)
景泰四年癸酉六月
(1453年)
成化三年丁亥七月
(1467年)
病免
20
成化三年丁亥十一月
(1467年)
成化五年己丑正月
(1469年)
21
成化五年己丑正月
(1469年)
成化五年己丑五月
(1469年)
丁憂
22
成化五年己丑五月
(1469年)
成化九年癸巳二月
(1473年)
23
-
成化九年癸巳三月
(1473年)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五月
(1486年)
劾免
24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八月
(1486年)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十月
(1486年)
改南京吏部尚書
25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十月
(1486年)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十一月
(1487年)
致仕
26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十一月
(1487年)
弘治六年癸丑閏五月
(1493年)
致仕
27
-
弘治六年癸丑六月
(1493年)
弘治九年丙辰正月
(1496年)
28
-
弘治九年丙辰二月
(1496年)
弘治十三年庚申五月
(1500年)
致仕
29
弘治十三年庚申六月
(1500年)
弘治十四年辛酉十月
(1501年)
30
弘治十四年辛酉十月
(1501年)
正德元年丙寅四月
(1506年)
致仕
31
-
正德元年丙寅四月
(1506年)
正德元年丙寅十月
(1506年)
進入內閣
32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陝州靈寶縣(今河南省靈寶縣)
正德元年丙寅十月
(1506年)
正德三年戊辰八月
(1508年)
致仕
33
-
正德三年戊辰八月
(1508年)
正德四年己巳六月
(1509年)
進入內閣
34
正德四年己巳六月
(1509年)
正德五年庚午八月
(1510年)
下獄死
35
正德五年庚午八月
(1510年)
正德五年庚午十二月
(1510年)
致仕
36
正德六年辛未正月
(1511年)
正德十年乙亥閏四月
(1515年)
進入內閣
37
正德十年乙亥閏四月
(1515年)
正德十五年庚辰十一月
(1520年)
下獄,充軍
38
正德十五年庚辰十一月
(1520年)
正德十六年辛巳四月
(1521年)
下獄,謫戍
39
京師真定府藁城縣(今河北省藳城市)
正德十六年辛巳五月
(1521年)
正德十六年辛巳七月
(1521年)
改東閣誥敕
40
正德十六年辛巳八月
(1521年)
嘉靖三年甲申七月
(1524年)
致仕
41
嘉靖三年甲申八月
(1524年)
嘉靖三年甲申八月
(1524年)
未任免
42
京師河間府東光縣(今河北省東光縣)
嘉靖三年甲申十月
(1524年)
嘉靖六年丁亥四月
(1527年)
致仕
43
-
嘉靖六年丁亥四月
(1527年)
嘉靖六年丁亥四月
(1527年)
辭不赴
44
嘉靖六年丁亥八月
(1527年)
嘉靖六年丁亥十月
(1527年)
改刑部尚書
45
嘉靖六年丁亥十一月
(1527年)
嘉靖八年己丑二月
(1529年)
46
嘉靖八年己丑二月
(1529年)
嘉靖十年辛卯七月
(1531年)
召,未赴
47
嘉靖十年辛卯十二月
(1531年)
嘉靖十一年壬辰七月
(1532年)
48
嘉靖十一年壬辰七月
(1532年)
嘉靖十一年壬辰九月
(1532年)
不再兼任
49
-
嘉靖十一年壬辰九月
(1532年)
嘉靖十四年乙未九月
(1535年)
罷免
50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陝州靈寶縣(今河南省靈寶縣)
嘉靖十五年丙申閏十二月
(1536年)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九月
(1544年)
進入內閣
51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九月
(1544年)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十一月
(1545年)
削為民
52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十二月
(1545年)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七月
(1546年)
罷免
53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七月
(1546年)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正月
(1547年)
54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正月
(1547年)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九月
(1549年)
致仕
55
-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九月
(1549年)
嘉靖三十年辛亥二月
(1551年)
致仕
56
嘉靖三十年辛亥三月
(1551年)
嘉靖三十年辛亥十月
(1551年)
削為民
57
-
嘉靖三十年辛亥十月
(1551年)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八月
(1553年)
削為民
58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八月
(1553年)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二月
(1556年)
下獄死
59
-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三月
(1556年)
嘉靖四十年辛酉三月
(1561年)
致仕
60
-
嘉靖四十年辛酉三月
(1561年)
嘉靖四十年辛酉十一月
(1561年)
致仕
61
嘉靖四十年辛酉十一月
(1561年)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二月
(1563年)
丁憂
62
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省常熟市)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三月
(1563年)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四月
(1565年)
進入內閣
63
-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四月
(1565年)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三月
(1566年)
進入內閣
64
南直隸滁州直隸州(今安徽省滁縣)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三月
(1566年)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十月
(1566年)
65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十月
(1566年)
隆慶三年己巳十二月
(1569年)
致仕
66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鈞州新鄭縣(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縣)
隆慶三年己巳十二月
(1569年)
隆慶六年壬申六月
(1572年)
67
-
隆慶六年壬申六月
(1572年)
萬曆元年癸酉九月
(1573年)
致仕
68
-
萬曆元年癸酉九月
(1573年)
萬曆五年丁丑十月
(1577年)
罷免
69
-
萬曆五年丁丑十月
(1577年)
萬曆五年丁丑十月
(1577年)
不再兼署
70
-
萬曆五年丁丑十月
(1577年)
萬曆十年壬午十月
(1582年)
罷免
71
-
萬曆十年壬午十月
(1582年)
萬曆十年壬午十二月
(1582年)
罷免
72
-
萬曆十年壬午十二月
(1582年)
萬曆十一年癸未七月
(1583年)
病免
73
-
萬曆十一年癸未七月
(1583年)
萬曆十八年庚寅二月
(1590年)
致仕
74
陳冠鑫
-
萬曆十八年庚寅三月
(1590年)
萬曆十九年辛卯五月
(1591年)
致仕
75
-
萬曆十九年辛卯四月
(1591年)
萬曆二十年壬辰三月
(1592年)
致仕
76
-
萬曆二十年壬辰三月
(1592年)
萬曆二十一年癸巳七月
(1593年)
致仕
77
-
萬曆二十一年癸巳八月
(1593年)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七月
(1594年)
致仕
78
-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八月
(1594年)
萬曆二十四年丙申八月
(1596年)
病免
79
-
萬曆二十五年丁酉五月
(1597年)
萬曆二十六年戊戌四月
(1598年)
病免
80
-
萬曆二十六年戊戌六月
(1598年)
萬曆三十一年癸卯十二月
(1603年)
致仕
81
萬曆三十一年癸卯十二月
(1603年)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五月
(1604年)
82
-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五月
(1604年)
萬曆三十七年己酉二月
(1609年)
83
-
萬曆三十七年己酉四月
(1609年)
萬曆四十年壬子二月
(1612年)
致仕
84
-
萬曆四十年壬子八月
(1612年)
萬曆四十一年癸丑九月
(1613年)
致仕
85
山東省濟南府新城縣(今山東省桓台縣)
萬曆四十一年癸丑十月
(1613年)
萬曆四十二年甲寅二月
(1614年)
不再兼署
86
-
萬曆四十二年甲寅二月
(1614年)
萬曆四十六年戊午二月
(1618年)
致仕
87
-
萬曆四十六年戊午閏四月
(1618年)
萬曆四十六年戊午六月
(1618年)
不再兼署
88
-
萬曆四十六年戊午六月
(1618年)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十一月
(1619年)
89
-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十一月
(1619年)
萬曆四十八年庚申六月
(1620年)
不再兼署
90
湖廣漢川
萬曆四十八年庚申六月
(1620年)
天啓元年辛酉十二月
(1621年)
致仕
90
天啓元年辛酉十二月
(1621年)
天啓三年癸亥九月
(1623年)
致仕
91
天啓三年癸亥十月
(1623年)
天啓四年甲子十月
(1624年)
致仕
92
-
天啓四年甲子十一月
(1624年)
天啓五年乙丑七月
(1625年)
罷免
93
-
天啓五年乙丑七月
(1625年)
天啓五年乙丑十二月
(1625年)
罷免
94
天啓五年乙丑十二月
(1625年)
天啓六年丙寅閏六月
(1626年)
閒住
95
-
天啓六年丙寅七月
(1626年)
天啓七年丁卯十一月
(1627年)
罷免
96
-
天啓七年丁卯十一月
(1627年)
崇禎元年戊辰四月
(1628年)
致仕
97
-
崇禎元年戊辰五月
(1628年)
崇禎四年辛未三月
(1631年)
罷免
98
-
崇禎四年辛未三月
(1631年)
崇禎五年壬申八月
(1632年)
罷免
99
-
崇禎五年壬申十二月
(1632年)
崇禎七年甲戌八月
(1634年)
削職
100
崇禎七年甲戌八月
(1634年)
崇禎十年丁丑二月
(1637年)
罷免
101
-
崇禎十年丁丑三月
(1637年)
崇禎十一年戊寅四月
(1638年)
罷免
102
-
崇禎十一年戊寅五月
(1638年)
崇禎十一年戊寅十二月
(1638年)
削職
103
-
崇禎十二年己卯正月
(1639年)
崇禎十二年己卯七月
(1639年)
未至罷免
104
崇禎十二年己卯八月
(1639年)
崇禎十三年庚辰四月
(1640年)
進入內閣
105
-
崇禎十三年庚辰五月
(1640年)
崇禎十三年庚辰九月
(1640年)
罷免
106
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今江西省吉水縣)
崇禎十三年庚辰九月
(1640年)
崇禎十五年壬午六月
(1642年)
下獄充軍
107
崇禎十五年壬午八月
(1642年)
崇禎十六年癸未五月
(1643年)
罷免
108
-
崇禎十六年癸未五月
(1643年)
崇禎十七年甲申三月
(1644年)
病去 (明亡)
序號
姓名
籍貫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卸任原因
清朝
滿:鞏阿岱;譚拜;郎球;譚泰;卓羅韓岱陳泰;朱瑪喇;科爾昆;伊圖;車克
康熙朝
滿:阿思哈;明安達禮;馬希納;對喀納;明珠;吳達禮;介山;伊桑阿;達哈他;科爾坤;廖旦;阿蘭泰;鄂爾多;蘇赫庫勒納;席爾達;敦拜温達馬爾漢富寧安隆科多
漢:孫廷銓;魏裔介杜立德黃機郝維訥宋德宜李之芳;陳廷敬;張士甄李天馥熊賜履李光地宋犖;徐潮;蕭永藻;吳一蜚;張鵬翮遜柱
雍正朝
滿:隆科多;查弼納;福敏;查郎阿傅爾丹杭奕祿性桂
漢:田從典朱軾;蔡珽;楊名時宜兆熊嵇曾筠;張廷玉;劉於義
滿:性桂;訥親;高斌;來保;德沛;達爾黨阿;傅森;託恩多;永貴;託庸;官保阿桂綽克託伍彌泰和珅福康安金簡;保寧
漢:劉於義;郝玉麟;楊超曾;史貽直;陳大受;梁詩正孫嘉淦;黃廷桂;王安國;汪由敦劉統勳;陳宏謀;劉綸;程景伊嵇璜蔡新劉墉彭元瑞;孫士毅
嘉慶朝
滿:保寧;書麟魁倫琳寧德瑛瑚圖禮秀林松筠鐵保;英和;那彥成
漢:劉墉;沈初;朱圭劉權之費淳鄒炳泰曹振鏞章煦戴均元吳璥劉鐶之
滿:那彥成;松筠;文孚穆彰阿耆英奕經恩桂文慶;柏葰
漢:劉鐶之;盧蔭溥湯金釗潘世恩;朱士彥;卓秉恬陳官俊;賈楨
咸豐朝
滿:柏葰;花沙納;全慶
同治朝
漢:朱鳳標;單懋謙毛昶熙
光緒朝/宣統朝
滿:英桂;載齡;靈桂;廣壽;恩承;崇綺;錫珍;麟書;熙敬;剛毅;敬信;世續奎俊
歷任吏部尚書(滿) [3] 
共有 132 筆資料
-
任職人員
任職資訊
類別
卸任資訊
備註
1
保寧
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廿三日(1795,1,13)
嘉慶四年正月九日(1799,2,13)調大學士
-
2
書麟
嘉慶四年正月九日(1799,2,13)
嘉慶四年三月五日(1799,4,9)調閩浙總督
未到京前,慶桂暫兼署
3
慶桂
嘉慶四年二月五日(1799,3,10)
暫兼署
-
-
4
魁倫
嘉慶四年三月五日(1799,4,9)
嘉慶四年七月十六日(1799,8,16)署四川總督
由閩浙總督遷
5
慶桂
嘉慶四年七月十七日(1799,8,17)
-
-
6
書麟
嘉慶六年四月十五日(1801,5,27)
嘉慶六年四月十六日(1801,5,28)卒
未到京前,仍著慶桂署理
7
琳寧
嘉慶六年四月廿二日(1801,6,3)
調
嘉慶九年六月十一日(1804,7,17)老邁無能革職
-
8
德瑛
嘉慶九年六月十一日(1804,7,17)
調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806,12,26)調户部尚書
-
9
瑚圖禮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806,12,26)
嘉慶十五年二月八日(1810,3,12)調刑部尚書
-
10
秀林
嘉慶十五年二月八日(1810,3,12)
調
嘉慶十五年六月十一日(1810,7,12)緣事降調
處分其在吉林將軍任內事,七月廿一日革職拏問
11
瑚圖禮
嘉慶十五年六月十八日(1810,7,19)
調
嘉慶十六年九月廿日(1811,11,5)緣事降調
-
12
松筠
嘉慶十六年九月廿日(1811,11,5)
嘉慶十七年三月廿八日(1812,5,8)給假
由兩廣總督遷,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十七),頁107
13
託津
嘉慶十七年三月廿八日(1812,5,8)
-
-
14
松筠
-
-
嘉慶十七年十月十三日(1812,11,16)馳往江南查辦事件
-
15
託津
嘉慶十七年十月十四日(1812,11,17)
-
-
16
松筠
-
-
嘉慶十八年六月廿五日(1813,7,22)調兼伊犁將軍
-
17
鐵保
嘉慶十八年六月廿五日(1813,7,22)
-
-
18
松筠
-
-
嘉慶十八年九月廿一日(1813,10,14)調大學士
仍兼伊犁將軍
19
鐵保
嘉慶十八年九月廿一日(1813,10,14)
嘉慶十九年二月廿四日(1814,3,15)緣事革職
處分其在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任內事
20
英和
嘉慶十九年二月廿四日(1814,3,15)
調
嘉慶廿五年十月五日(1820,11,10)調户部尚書
-
21
那彥成
嘉慶廿五年十月五日(1820,11,10)
調
道光元年七月二日(1821,7,30)調刑部尚書
-
22
松筠
道光元年七月二日(1821,7,30)
調
道光元年九月九日(1821,10,4)馳往浙江查辦事件
-
23
英和
道光元年九月九日(1821,10,4)
-
-
24
松筠
-
-
道光二年正月廿七日(1822,2,18)調署直隸總督
-
25
那彥成
道光二年正月廿七日(1822,2,18)
-
-
26
松筠
-
-
道光二年閏三月十一日(1822,5,2)為滿洲繙譯會試正考官
-
27
那彥成
道光二年閏三月十一日(1822,5,2)
-
-
28
松筠
-
-
道光二年六月十七日(1822,8,3)緣事交大學士軍機大臣等議罪
六月廿日降調
29
英和
道光二年六月十七日(1822,8,3)
-
-
30
文孚
道光二年六月廿六日(1822,8,12)
調
道光三年二月廿一日(1823,4,2)馳往文安、大城一帶查看地方並赴保定審案
-
31
玉麟
道光三年二月廿一日(1823,4,2)
-
-
32
文孚
-
-
道光四年十一月廿四日(1825,1,12)馳往江南查辦事件
-
33
英和
道光四年十一月廿四日(1825,1,12)
-
-
34
文孚
-
-
道光八年二月十九日(1828,4,3)馳赴黑龍江查辦事件
-
35
禧恩
道光八年二月十九日(1828,4,3)
-
-
36
文孚
-
-
道光九年正月十日(1829,2,13)因病賞假
-
37
松筠
道光九年正月十日(1829,2,13)
-
-
38
文孚
-
-
道光九年四月十日(1829,5,12)為滿洲繙譯會試正考官
-
39
長齡
道光九年四月十一日(1829,5,13)
-
-
40
文孚
-
-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廿五日(1834,12,25)調大學士
-
41
穆彰阿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廿五日(1834,12,25)
道光十五年三月六日(1835,4,3)為會試正考官
-
42
文孚
道光十五年三月六日(1835,4,3)
兼署
-
-
43
穆彰阿
-
-
道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836,8,30)調大學士
-
44
耆英
道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836,8,30)
調
道光十六年九月廿九日(1836,11,7)緣事降調
-
45
奕經
道光十六年九月廿九日(1836,11,7)
道光廿年七月廿日(1840,8,17)丁母憂
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四五),頁317
46
敬徵
道光廿年七月廿日(1840,8,17)
兼署
-
-
47
奕經
-
-
道光廿一年九月四日(1841,10,18)馳赴浙江辦理軍務
-
48
恩桂
道光廿一年九月五日(1841,10,19)
-
-
49
奕經
-
-
道光廿二年十月十九日(1842,11,21)緣事革職,斬監候
-
50
恩桂
道光廿二年十月廿日(1842,11,22)
調
道光廿三年十一月十日(1843,12,30)因病賞假
-
51
敬徵
道光廿三年十一月十日(1843,12,30)
兼署
-
-
52
恩桂
-
-
道光廿四年二月四日(1844,3,22)因病賞假
-
53
敬徵
道光廿四年二月十四日(1844,4,1)
兼署
-
-
54
恩桂
-
-
道光廿六年九月廿一日(1846,11,9)出差
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五一),頁303
55
賽尚阿
道光廿六年九月廿一日(1846,11,9)
兼署
-
-
56
恩桂
-
-
道光廿八年正月七日(1848,2,11)因病賞假一月
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五三),頁5
57
文慶
道光廿八年正月七日(1848,2,11)
兼署
-
-
58
恩桂
-
-
道光廿八年二月八日(1848,3,12)卒
實二月七日卒(傳包)
59
文慶
道光廿八年二月八日(1848,3,12)
調
道光卅年六月廿二日(1850,7,30)因病再賞假二十日
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五五),頁272
60
惠豐
道光卅年六月廿二日(1850,7,30)
-
-
61
文慶
-
-
道光卅年七月廿六日(1850,9,2)緣事革職
-
62
柏葰
道光卅年七月廿六日(1850,9,2)
調
鹹豐元年五月十三日(1851,6,12)給假
離職根據鹹同兩朝上諭檔(一),頁157
63
惠豐
鹹豐元年五月十三日(1851,6,12)
-
-
64
桂良
鹹豐元年六月十六日(1851,7,14)
暫署
-
-
65
柏葰
-
-
鹹豐元年八月六日(1851,9,1)為順天鄉試副考官
-
66
桂良
鹹豐元年八月六日(1851,9,1)
鹹豐元年八月十四日(1851,9,9)調福州將軍
-
67
特登額
鹹豐元年八月十四日(1851,9,9)
鹹豐元年八月廿日(1851,9,15)赴慕陵住班
離職根據鹹同兩朝上諭檔(一),頁258
68
裕誠
鹹豐元年八月廿日(1851,9,15)
-
-
69
柏葰
-
-
鹹豐二年正月十九日(1852,3,9)赴慕陵住班
離職根據鹹同兩朝上諭檔(二),頁24
70
禧恩
鹹豐二年正月十九日(1852,3,9)
兼署
-
-
71
柏葰
-
-
鹹豐四年十月廿一日(1854,12,10)緣事降調
-
72
花沙納
鹹豐四年十月廿一日(1854,12,10)
調
鹹豐五年八月六日(1855,9,16)為順天鄉試副考官
-
73
文慶
鹹豐五年八月六日(1855,9,16)
兼署
-
-
74
花沙納
-
-
鹹豐八年六月五日(1858,7,15)馳往江蘇會議通商税則事宜
-
75
麟魁
鹹豐八年七月十四日(1858,8,22)
兼署
-
-
76
花沙納
-
-
鹹豐九年十二月七日(1859,12,30)卒
-
77
全慶
鹹豐九年十二月七日(1859,12,30)
調
鹹豐十年三月六日(1860,3,27)為會試副考官
-
78
穆蔭
鹹豐十年三月六日(1860,3,27)
-
-
79
全慶
-
-
同治元年二月七日(1862,3,7)緣事降調
-
80
瑞常
同治元年二月八日(1862,3,8)
調
同治元年八月六日(1862,8,30)為順天鄉試副考官
-
81
綿森
同治元年八月六日(1862,8,30)
兼署
-
-
82
瑞常
-
-
同治三年八月六日(1864,9,6)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
83
載齡
同治三年八月六日(1864,9,6)
兼署
-
-
84
瑞常
-
-
同治四年閏五月廿四日(1865,7,16)馳赴山西查辦事件
-
85
全慶
同治四年六月五日(1865,7,27)
-
-
86
瑞常
-
-
同治五年二月十五日(1866,3,31)調工部尚書
-
87
文祥
同治五年二月十五日(1866,3,31)
調
同治七年三月六日(1868,3,29)為會試副考官
時赴盛京迎母,未到任前,以全慶署
88
全慶
同治七年三月六日(1868,3,29)
兼署
-
-
89
文祥
-
-
同治八年十一月十日(1869,12,12)因病賞假兩個月
離職根據鹹同兩朝上諭檔(十九),頁343
90
全慶
同治八年十一月十一日(1869,12,13)
兼署
-
-
91
文祥
-
-
同治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72,7,16)調大學士
-
92
寶鋆
同治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72,7,16)
調
同治十三年八月三日(1874,9,13)調兵部尚書
-
93
英桂
同治十三年八月三日(1874,9,13)
調
同治十三年九月八日(1874,10,17)住工
離職根據鹹同兩朝上諭檔(二四),頁289
94
崇綸
同治十三年九月八日(1874,10,17)
-
-
95
英桂
-
-
光緒元年三月廿五日(1875,4,30)住工
離職根據光宣兩朝上諭檔(一),頁84
96
皂保
光緒元年三月廿五日(1875,4,30)
兼署
-
-
97
英桂
-
-
光緒二年正月十七日(1876,2,11)出差
離職根據光宣兩朝上諭檔(二),頁19
98
魁齡
光緒二年正月十七日(1876,2,11)
兼署
光緒二年二月廿七日(1876,3,22)住工
離職根據光宣兩朝上諭檔(二),頁71
99
廣壽
光緒二年二月廿七日(1876,3,22)
兼署
-
-
100
英桂
-
-
光緒二年十月十七日(1876,12,2)出差
-
101
魁齡
光緒二年十月十七日(1876,12,2)
兼署
-
-
102
英桂
-
-
光緒三年正月七日(1877,2,19)調大學士
-
103
載齡
光緒三年正月七日(1877,2,19)
調
光緒四年五月一日(1878,6,1)調大學士
-
104
靈桂
光緒四年五月二日(1878,6,2)
調
光緒四年六月十七日(1878,7,16)出差
-
105
廣壽
光緒四年六月十七日(1878,7,16)
兼署
-
-
106
靈桂
-
-
光緒五年二月七日(1879,2,27)出差
離職根據光宣兩朝上諭檔(五),頁49
107
景廉
光緒五年二月七日(1879,2,27)
兼署
-
-
108
靈桂
-
-
光緒七年十月十四日(1881,12,5)調大學士
-
109
廣壽
光緒七年十月十四日(1881,12,5)
調
光緒八年四月十日(1882,5,26)病假一月
離職根據光宣兩朝上諭檔(八),頁96
110
麟書
光緒八年四月十日(1882,5,26)
兼署
-
-
111
廣壽
-
-
光緒十年八月十二日(1884,9,30)卒
-
112
恩承
光緒十年八月十四日(1884,10,2)
調
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1886,1,3)調大學士
-
113
崇綺
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1886,1,3)
調
光緒十一年十二月十日(1886,1,14)因病賞假
-
114
烏拉喜崇阿
光緒十一年十二月十日(1886,1,14)
暫署
-
-
115
崇綺
-
-
光緒十二年二月十一日(1886,3,16)因病解職
-
116
錫珍
光緒十二年二月十一日(1886,3,16)
調
光緒十二年三月八日(1886,4,11)為會試正考官
-
117
麟書
光緒十二年三月九日(1886,4,12)
兼署
-
-
118
錫珍
-
-
光緒十三年二月廿七日(1887,3,21)穿孝
-
119
崑岡
光緒十三年二月廿七日(1887,3,21)
兼署
-
-
120
錫珍
-
-
光緒十五年六月廿一日(1889,7,18)因病賞假
八月廿一日再賞假一個月
121
麟書
光緒十五年六月廿一日(1889,7,18)
兼署
-
-
122
錫珍
-
-
光緒十五年九月十一日(1889,10,5)卒
實九月八日卒(傳包)
123
麟書
光緒十五年九月十三日(1889,10,7)
調
光緒十六年七月四日(1890,8,18)因病續假
-
124
福錕
光緒十六年七月四日(1890,8,18)
兼署
-
-
125
麟書
-
-
光緒廿一年六月十六日(1895,8,6)調大學士
-
126
熙敬
光緒廿一年六月廿一日(1895,8,11)
調
光緒廿六年三月十七日(1900,4,16)卒
實三月十五日卒(傳包)
127
剛毅
光緒廿六年三月十八日(1900,4,17)
調
光緒廿六年閏八月二日(1900,9,25)緣事交部議處
-
128
敬信
光緒廿六年九月五日(1900,10,27)
調
光緒廿八年七月二日(1902,8,5)出差
離職根據光宣兩朝上諭檔(二八),頁167
129
崇禮
光緒廿八年七月二日(1902,8,5)
兼署
-
-
130
敬信
-
-
光緒廿九年八月廿一日(1903,10,11)調大學士
-
131
世續
光緒廿九年八月廿一日(1903,10,11)
調
光緒卅一年六月十七日(1905,7,19)調大學士
-
132
奎俊
光緒卅一年六月十七日(1905,7,19)
調
光緒卅二年九月廿日(1906,11,6)裁缺
-
歷任吏部尚書(漢) [4] 
共有 117 筆資料
-
任職人員
任職資訊
類別
卸任資訊
備註
1
劉墉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七日(1792,9,22)
調
嘉慶二年三月廿三日(1797,4,19)補授體仁閣大學士
-
2
沈初
嘉慶二年三月廿三日(1797,4,19)
調
嘉慶二年八月廿日(1797,10,9)調户部尚書
-
3
朱珪
嘉慶二年八月廿日(1797,10,9)
調
嘉慶四年十月七日(1799,11,4)調户部尚書
仍暫署皖撫
4
劉權之
嘉慶四年十月七日(1799,11,4)
調
嘉慶五年八月六日(1800,9,24)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
5
朱珪
嘉慶五年八月六日(1800,9,24)
兼署
-
-
6
劉權之
-
-
嘉慶九年六月十一日(1804,7,17)調兵部尚書
-
7
費淳
嘉慶九年六月十一日(1804,7,17)
調
嘉慶十二年正月四日(1807,2,10)調大學士
-
8
鄒炳泰
嘉慶十二年正月四日(1807,2,10)
調
嘉慶十三年三月六日(1808,4,1)為會試正考官
-
9
曹振鏞
嘉慶十三年三月五日(1808,3,31)
-
-
10
鄒炳泰
-
-
嘉慶十三年閏五月廿九日(1808,7,22)馳往直隸河間縣審案
-
11
秦承恩
嘉慶十三年六月二日(1808,7,24)
-
-
12
鄒炳泰
-
-
嘉慶十八年八月六日(1813,8,31)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
13
曹振鏞
嘉慶十八年八月六日(1813,8,31)
-
-
14
鄒炳泰
-
-
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七日(1813,10,10)緣事降調
-
15
曹振鏞
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七日(1813,10,10)
調
嘉慶十八年九月廿一日(1813,10,14)調大學士
-
16
章煦
嘉慶十八年九月廿一日(1813,10,14)
調
嘉慶十九年六月廿二日(1814,8,7)查看運河
-
17
戴均元
嘉慶十九年六月廿三日(1814,8,8)
-
-
18
章煦
-
-
嘉慶廿年六月十日(1815,7,16)馳往湖北查辦事件
-
19
戴均元
嘉慶廿年六月十日(1815,7,16)
-
-
20
章煦
-
-
嘉慶廿一年閏六月廿四日(1816,8,17)調禮部尚書
-
21
戴均元
嘉慶廿一年閏六月廿四日(1816,8,17)
調
嘉慶廿二年三月六日(1817,4,21)為會試正考官
-
22
劉鐶之
嘉慶廿二年三月六日(1817,4,21)
-
-
23
戴均元
-
-
嘉慶廿三年四月十四日(1818,5,18)出差
-
24
盧蔭溥
嘉慶廿三年四月十六日(1818,5,20)
-
-
25
汪廷珍
嘉慶廿四年八月六日(1819,9,24)
-
-
26
戴均元
-
-
嘉慶廿四年十月七日(1819,11,24)馳往河南查看河工
-
27
戴聯奎
嘉慶廿四年十月七日(1819,11,24)
-
-
28
戴均元
-
-
嘉慶廿五年二月十七日(1820,3,30)調文淵閣大學士
-
29
吳璥
嘉慶廿五年二月十七日(1820,3,30)
調
嘉慶廿五年八月十二日(1820,9,18)馳赴儀封工次
-
30
劉鐶之
嘉慶廿五年八月十二日(1820,9,18)
-
-
31
吳璥
-
-
嘉慶廿五年九月九日(1820,10,15)以協辦大學士督辦儀封大工
-
32
劉鐶之
嘉慶廿五年九月九日(1820,10,15)
調
道光元年十二月九日(1822,1,1)因病賞假
-
33
汪廷珍
道光元年十二月九日(1822,1,1)
-
-
34
劉鐶之
-
-
道光元年十二月十七日(1822,1,9)卒
-
35
盧蔭溥
道光元年十二月十七日(1822,1,9)
調
道光八年八月六日(1828,9,14)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
36
潘世恩
道光八年八月八日(1828,9,16)
-
-
37
盧蔭溥
-
-
道光九年七月廿一日(1829,8,20)給假
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三四),頁292
38
王引之
道光九年七月廿一日(1829,8,20)
-
-
39
盧蔭溥
-
-
道光十年九月廿三日(1830,11,8)調大學士
-
40
湯金釗
道光十年九月廿三日(1830,11,8)
調
道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1831,6,24)緣事降調
-
41
潘世恩
道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1831,6,24)
調
道光十二年三月六日(1832,4,6)為會試正考官
-
42
盧蔭溥
道光十二年三月六日(1832,4,6)
兼署
-
-
43
潘世恩
-
-
道光十三年二月廿一日(1833,4,10)出差
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三八),頁93
44
汪守和
道光十三年二月廿一日(1833,4,10)
兼署
-
-
45
潘世恩
-
-
道光十三年四月九日(1833,5,27)調大學士
-
46
朱士彥
道光十三年四月九日(1833,5,27)
調
道光十四年二月一日(1834,3,10)乞假省親
後乞養
47
湯金釗
道光十四年二月一日(1834,3,10)
兼署
-
-
48
湯金釗
道光十四年二月廿六日(1834,4,4)
調
道光十五年八月六日(1835,9,27)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
49
史致儼
道光十五年八月六日(1835,9,27)
兼署
-
-
50
湯金釗
-
-
道光十六年三月六日(1836,4,21)馳往四川查辦事件
-
51
何淩漢
道光十六年三月七日(1836,4,22)
兼署
-
-
52
朱士彥
道光十六年六月廿五日(1836,8,7)
-
服闋,未到任前,仍以何淩漢兼署,同日諭馳往廣東查辦事件
53
湯金釗
-
-
道光十七年十一月一日(1837,11,28)馳往直隸宣化府查辦事件
-
54
何淩漢
道光十七年十一月一日(1837,11,28)
兼署
-
-
55
湯金釗
-
-
道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1838,3,6)馳赴山西查辦事件
-
56
何淩漢
道光十八年二月十二日(1838,3,7)
兼署
-
-
57
湯金釗
-
-
道光十八年五月十三日(1838,7,4)調户部尚書
-
58
朱士彥
道光十八年五月十三日(1838,7,4)
調
道光十八年九月廿七日(1838,11,13)卒
實九月廿六日卒(傳包)
59
湯金釗
道光十八年九月廿七日(1838,11,13)
調
道光十八年十月廿六日(1838,12,12)馳赴江西查辦事件
-
60
何淩漢
道光十八年十月廿六日(1838,12,12)
兼署
-
-
61
湯金釗
-
-
道光廿一年閏三月十二日(1841,5,2)緣事降調
-
62
卓秉恬
道光廿一年閏三月十二日(1841,5,2)
調
道光廿四年十二月十六日(1845,1,23)調大學士
-
63
陳官俊
道光廿四年十二月十六日(1845,1,23)
調
道光廿九年七月三日(1849,8,20)卒
-
64
賈楨
道光廿九年七月三日(1849,8,20)
調
道光卅年三月六日(1850,4,17)為會試副考官
-
65
杜受田
道光卅年三月八日(1850,4,19)
兼署
-
-
66
賈楨
-
-
鹹豐四年十一月廿五日(1855,1,13)調大學士
-
67
翁心存
鹹豐四年十一月廿五日(1855,1,13)
調
鹹豐六年十一月十九日(1856,12,16)調户部尚書
-
68
周祖培
鹹豐六年十一月十九日(1856,12,16)
調
鹹豐九年二月十四日(1859,3,18)調户部尚書
-
69
賈楨
鹹豐九年二月十四日(1859,3,18)
鹹豐九年三月六日(1859,4,8)為會試正考官
-
70
周祖培
鹹豐九年三月六日(1859,4,8)
兼署
-
-
71
賈楨
-
-
鹹豐九年五月廿六日(1859,6,26)調大學士
-
72
許乃普
鹹豐九年五月廿六日(1859,6,26)
調
鹹豐十年九月四日(1860,10,17)因病解任
-
73
陳孚恩
鹹豐十年九月四日(1860,10,17)
調
鹹豐十一年十月七日(1861,11,9)緣事革職
-
74
朱鳳標
鹹豐十一年十月八日(1861,11,10)
調
同治三年八月六日(1864,9,6)為順天鄉試副考官
-
75
趙光
同治三年八月六日(1864,9,6)
兼署
-
-
76
朱鳳標
-
-
同治七年三月六日(1868,3,29)為會試正考官
-
77
譚廷襄
同治七年三月六日(1868,3,29)
兼署
-
-
78
朱鳳標
-
-
同治七年三月廿七日(1868,4,19)調大學士
-
79
單懋謙
同治七年三月廿八日(1868,4,20)
調
同治九年二月五日(1870,3,6)出差
離職根據鹹同兩朝上諭檔(二十),頁45
80
沈桂芬
同治九年二月五日(1870,3,6)
兼署
出差
-
81
單懋謙
-
-
同治十年正月廿九日(1871,3,19)因病乞假
-
82
毛昶熙
同治十年正月廿九日(1871,3,19)
兼署
同治十年三月六日(1871,4,25)為會試副考官
-
83
萬青藜
同治十年三月六日(1871,4,25)
兼署
-
-
84
單懋謙
-
-
同治十一年八月八日(1872,9,10)調大學士
-
85
毛昶熙
同治十一年八月八日(1872,9,10)
調
光緒元年八月六日(1875,9,5)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
86
董恂
光緒元年八月七日(1875,9,6)
兼署
-
-
87
毛昶熙
-
-
光緒三年三月六日(1877,4,19)為會試副考官
-
88
董恂
光緒三年三月六日(1877,4,19)
兼署
-
-
89
毛昶熙
-
-
光緒四年五月十九日(1878,6,19)丁憂
-
90
萬青藜
光緒四年五月十九日(1878,6,19)
調
光緒四年十一月十七日(1878,12,10)赴東陵住班
-
91
徐桐
光緒四年十一月十七日(1878,12,10)
兼署
-
-
92
萬青藜
-
-
光緒六年正月廿八日(1880,3,8)因病賞假廿日
-
93
李鴻藻
光緒六年正月廿八日(1880,3,8)
-
-
94
萬青藜
-
-
光緒八年正月廿四日(1882,3,13)緣事開缺
-
95
李鴻藻
光緒八年正月廿四日(1882,3,13)
調
光緒十年三月十三日(1884,4,8)緣事降調
-
96
徐桐
光緒十年三月十五日(1884,4,10)
調
光緒十五年八月六日(1889,8,31)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出差未回,未及時到任
97
張之萬
光緒十年三月十六日(1884,4,11)
兼署
-
-
98
許庚身
光緒十五年八月六日(1889,8,31)
兼署
-
-
99
徐桐
-
-
光緒廿一年三月六日(1895,3,31)為會試正考官
-
100
翁同龢
光緒廿一年三月六日(1895,3,31)
兼署
-
-
101
徐桐
-
-
光緒廿二年十月廿八日(1896,12,2)調大學士
-
102
李鴻藻
光緒廿二年十月卅日(1896,12,4)
調
光緒廿三年三月廿三日(1897,4,24)因病乞假
-
103
孫家鼐
光緒廿三年三月廿三日(1897,4,24)
兼署
-
-
104
李鴻藻
-
-
光緒廿三年七月三日(1897,7,31)卒
-
105
孫家鼐
光緒廿三年七月五日(1897,8,2)
調
光緒廿三年八月六日(1897,9,2)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
106
翁同龢
光緒廿三年八月七日(1897,9,3)
兼署
-
-
107
孫家鼐
-
-
光緒廿四年三月六日(1898,3,27)為會試正考官
-
108
翁同龢
光緒廿四年三月六日(1898,3,27)
兼署
-
-
109
孫家鼐
-
-
光緒廿五年六月十日(1899,7,17)因病予假
-
110
徐用儀
光緒廿五年六月十日(1899,7,17)
-
-
111
孫家鼐
-
-
光緒廿五年十一月廿四日(1899,12,26)因病開缺
-
112
徐郙
光緒廿五年十一月廿五日(1899,12,27)
調
光緒廿七年三月廿七日(1901,5,15)調禮部尚書
-
113
孫家鼐
光緒廿七年三月廿七日(1901,5,15)
調
光緒廿七年十二月廿二日(1902,1,31)調大學士
-
114
張百熙
光緒廿七年十二月廿三日(1902,2,1)
調
光緒卅年二月六日(1904,3,22)為會試副考官
-
115
瞿鴻禨
光緒卅年二月七日(1904,3,23)
兼署
-
-
116
張百熙
-
-
光緒卅一年四月四日(1905,5,7)調户部尚書
-
117
鹿傳霖
光緒卅一年四月四日(1905,5,7)
調
-
-
參考資料
  • 1.    《晉書·官職志》:後漢光武改常侍曹為吏部曹,主選舉祠祀事,靈帝以侍中梁鵠為選部尚書,於此始見曹名。及魏改選部為吏部,主選部事。
  • 2.    《新唐書·百官志》:吏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掌文選、勳封、考課之政。以三銓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書、判、德行、才用、勞效較其優劣而定其留入,為之注擬。其屬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勳,四曰考功。
  • 3.    官職查詢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引用日期2021-03-23]
  • 4.    官職查詢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引用日期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