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紫東

鎖定
範紫東(1879—1954),名凝績,字紫東,後以字行。清末乾州東鄉西營寨(今乾縣靈源鄉西營寨)人。作為易俗社的創始人之一,從 1912 年西安易俗社成立開始,歷經四十餘年,撰寫了《三滴血》《頤和園》《新華夢》等大、小型劇本 68 個。
除戲劇外,範紫東對語言、考古、民俗、音樂也頗有研究,著有《關西方言鈎沉》《關西周秦石刻摹本》《樂學通論》《地球運轉之研究》《西安市城郊勝蹟志略》等。此外,範紫東還長於地方誌的纂修,曾先後主持編修了《永壽縣誌》《隴縣縣誌》《乾縣新志》等。 [2] 
中文名
範紫東
別    名
範凝績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8年1月25日
逝世日期
1954年3月31日
職    業
秦腔劇作家
主要成就
易俗社的創始人之一
出生地
乾縣靈源鄉西營寨村
代表作品
三滴血》、《蘇武牧羊》、《玉鏡台》、《軟玉屏》、《翰墨緣》等

範紫東個人經歷

範凝績生於乾縣靈源鄉西營寨村一個耕讀傳家的書香門第。範紫東5歲識字,九歲讀古詩,八九歲讀經史,已能寫出明通的詩文。9歲那年五月,冰雹大如雞蛋,他戲成五絕一首;“夏日結冰凌,空中下雞蛋。天公本難測,人説妖精遣。”語意清新,不失童真,逗人喜愛。15歲時,五言詩已能煥然成章,每習詩作文,不拘一格,標新立異,雖遭同學譏笑、父親責斥,仍不屑措意時文。17歲時,學識大增,每有創作,時標新義,不蹈恆蹊,得到父親的喜歡,認為大器。從此,父親對他的功課不再嚴加督責、限制,他因得瀏覽家中藏書。當時風氣閉塞,學生們除八股文外,對於經史雜集,多不常見,範紫東博覽羣書,文益宏肆,所作律賦及古近體詩,鄉校傳頌,一時有“才子”之稱。
範紫東 範紫東
光緒二十二年(1896)春,陝西關中時疫流行,他全家染上時疫,父親最重,卧牀不起,竟於4月10日逝世。父逝之後,家道中衰,範紫東年19歲,便於貧困中輟學務農。他悉心農事,各種棘手農活,都能得心應手。範紫東在繁忙的體力勞動中,求知上進之心不已,曾受業於範青黎先生門下,勤學不輟。冬季農閒,每每夜分就寢,黎明覆起,勤苦研讀,習以為常。有詩自詠冬季苦學:“筆凍堅疑折,爐灰冷尚持,寒威愈凜冽,詩骨倍清奇。”他不僅研讀經史,且對數學有特殊的愛好。當時讀書人多看重功名,輕視數學,他苦於無人指導,曾感慨地説:“讀書人不務實學,即此一事,且不如商人,何居四民之首乎?古之學校,六藝並重,今不知禮樂,可謂不文;不能射御,可謂不武;若再不通數學,斯真混賬矣。”時村中有歪嘴木匠,常為鄉里算地,先生便拜其為師並自己在街上買得數學啓蒙四冊,學習珠算、筆算,自行揣摩,頗有心得。
光緒二十三年(1897),變法維新思潮興起,西方新書譯侉國內,他因貧窮無力購買,常從友人處借閲,對國際政治和自然科學廣泛涉獵。因而接受了民主思想的影響,認為“八股不廢,則中國不興”。常抨擊時弊,宣傳革新。
光緒二十八年(1902),陝西連年大早,餓殍載道,屍橫遍野,全陝凍餓而死者200餘萬。大災之後,範紫東為生計所迫,以年修僅九串錢就館於富豪之家,居館授徒,得麥養母,邊教邊學,毫不懈怠。清政維新,陝西創辦三原宏道高等學堂,儀器、圖書較為完備;教師也大多思想進步。其時,陝西學政使來到乾州,集中乾州、彬州七屑縣秀才通試。範紫東時年25歲,以通考第一名的最佳成績選入三原宏道高等學堂。他的考試論文以特優不脛而走,爭相傳抄。當時,他作聯自嘲雲:“七屑一名士,全年九串錢。”入學後,他拋卻仕途,力攻科學,不僅通研代數,還學會了微分、積分等高等數學。
光緒三十年(1904),範紫東迫於家計,就館於興平縣西王村楊屏軒之家塾。年薪五十金,遂得還清家中債務。第二年九月,學生楊書雲、楊梯雲兄弟考入宏道高等學堂。他也辭館入堂,繼續深造。
光緒三十二年(1906),升允總督陝甘,有人向清廷建議:中國京城距海太近,急宜遷都。升允便於官課時命題為:“我國自金、元、明以來,建都燕京,已數百載。近聞有謂京城近海,主張遷都之説,究竟燕京建都有何利弊,應否遷徙?諸生稽古有年而不乏真知灼見,其各陳讜論,毋稍隱諱,以定國是策。”範紫東援古論今,以洋洋千餘言痛陳遷都之非,結語説,“漢唐以前,我國之外患在西北,故京師在長安,即雄踞西北也。元明以後,我國之外患在東北,故京師在北平,亦扈東北也。都城一遷,則奪我之氣,示人以弱,恐我退一步,人將進一步矣。嗚呼。周不捐棄豐鎬,則犬戎何能深入內地;宋若死守汴梁,則女真何至長趨中原?世或有獻遷都之議者,吾恐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也。”主考在捲上批道:“洞悉時勢,深明大局,非關心國事者何能道出隻字。”取列超等第一名,便將文中精髓的文句,具折上奏朝廷,以平遷都之議。
光緒三十二年(1906),範紫東以最優等第一名畢業於宏道學堂。隨即在西安府中學任博物、理化教員,兼任健本小學校‘國文教員,致力教學,深得學生敬服。
清朝末年,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內憂外患紛至沓來,範紫東痛心疾首,立志改革,以救危亡。宣統二年(1910),經陝西民主革命先驅焦於靜、井勿幕介紹加入同盟會,為關中區負責人之一。入盟後,即回乾縣,任縣辦高等小學校長,密與盟員吳希真等積極活動,聯絡同志,組織力量,進行武裝革命的準備工作。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範紫東毅然棄教從戎,參加革命軍,與本縣趙時安先生奉命權知州事。先生兼任西路招討使署參謀。當時西路招討使張雲山,正與清巡撫升允在乾州對峙,他一面管理州事,一面參與軍務,與升允相持四月之久。
清帝退位後,範先生解職回省,去西安健本學校執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但兩千餘年來封建思想的餘毒仍根深蒂固。當時流行的戲劇,多為迷信荒誕之作,有些猥褻淫穢之詞,實在不堪一顧。範紫東於教學之餘,致力元明雜劇的研究,有志於戲劇改革。為“改良社會,移風易俗,1912年與志同道合的誼友李桐軒、孫仁玉創辦秦腔劇易俗社,開始從事劇本創作。 ”
民國4年(1915),袁世凱公然竊國,恢復帝制,改民國號為洪憲元年。陝西民黨密謀討袁,範紫東託名投考“知事“;陝赴京,在那裏參加丁反對陝西省督軍陸建章的鬥爭,寫了控告這個袁世凱在陝西的代理人的罪行材料。他在北京流落了將近一年,目睹了袁世凱稱帝的種種罪行,十分氣憤,歲暮返陝,隨即參加陝西反袁鬥爭。其時,吳希真於乾縣五峯山樹討袁之幟,範紫東為之奮筆疾書討袁檄文,同時,他編寫了大型秦腔劇《玉鏡台》,借古諷今,抒發了他的憂國情懷。
民國6年(1917),範紫東被任命為武功縣知事,雖有關湯之流雅,卻少理政之善才,不期一載,便棄職重回西安健本學校。
範紫東作品劇照 範紫東作品劇照
範紫東致力教育,旨在發展民智,將健本小學發展為中學。1926年,河南軍閥劉振華,圍困西安達8個月之久。他為健奉師生及家人老小不致餓死,債台高築,健本學校被迫關門。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太大了。一氣之下,範紫東精神失常,幾乎喪命。病癒之後,便安貧守志,以著書立説自慰了。為了啓蒙民眾,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範紫東在易俗社擔任了編輯主任、評議長等職,致力於戲劇創作事業。在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民族矛盾日益尖鋭,國難當頭時,範紫東堅決地站在反侵略鬥爭的一邊,寫出大量劇作,深刻揭露歷史上投降賣國者的罪行,熱情頌揚民族英雄。1916年編寫了表彰民族氣節的摺子戲《蘇武牧羊》,
1927年又以明代史可法抗清事蹟為題材,編寫了大型秦腔劇《三知己》前後本。30年代初,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華侵略,國民黨反動派採取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範紫東便於1930年寫了反映我國人民和越南人民抗法戰爭,歌頌人民英雄劉永福的抗戰精神,捕斥不平等的《天津條約》的大型劇作《宮錦袍》;
1931年寫出了反映八國聯軍入侵,痛斥《辛丑條約》的秦腔劇《頤和園》;
1933年又寫出了反映鴉片戰爭,歌頌林則徐和中國人民抗英鬥爭,痛斥《南京條約》的《關中書院》。當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經過六年浴血奮戰,日本帝國主義受到嚴重挫傷的時候,為了進一步激勵民眾的愛國精神,爭取抗戰徹底勝利,範紫東於1943年以明代民族英雄戚繼光驅逐日寇為題材寫了大型歷史劇《鴛鴦陣》前後本。
1949年,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範紫東便於5月18日從蘭州飛回西安,5月30日西安解放,適逢解放盛典,範紫東喜出望外。他雖年逾古稀,卻青春煥發,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改革,在抗美援朝運動中,他編寫現代戲《志願軍人》,且以七旬高齡,粉墨登場,參加義賣,為抗美援朝籌款,捐獻飛機大炮。
建國後,範紫東歷任西北文聯及西安文聯委員、西安市流行劇目修審委員會委員。從事戲劇改革工作,孜孜不倦。其時,範紫東年邁多病,又被選為陝西省及西安市人民代表,常常帶病參加會議,關心國家大事,積極提出有關地方興革的建議。
1952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聘任為西安市文史研究館館長,領導全體館員搶救、整理祖國文化遺產,推動研究工作。他不辭辛苦,曾對西安市郊名勝古蹟作了系統的調查研究,編成《西安市城郊勝蹟志略》稿本。1954年春,他以76歲高齡又進行古陵墓調查工作,為編纂陵墓誌作準備。他自感垂暮之年,為時不多,便加緊工作,親赴臨潼秦始皇陵、華清池、灞橋等地勘查,自握尺度,事必躬親,縝密細緻,一絲不苟。調查結束僅半月,範紫先生便抱病不起,於1954年3月3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6歲。

範紫東生平創作

他於1902年考入陝西省三原宏道高等學堂,以優等第一名畢業。1910年後在西安府中學任教,並任健本學校校長兼教員,同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被選為陝西省第一屆議會議員。1912年,與李桐軒、孫仁玉等發起創辦易俗社,先後任編輯主任、評議長等職。在40年的時間裏,他共創作了題材廣泛、思想進步、主題深刻、人物鮮明的大小68個劇本,《春閨考試》《金蓮痛史》《軟玉屏》《三滴血》《八字案》《戰袍緣》《大學衍義》《翰墨緣》《女兒經》《玉鏡台》《蘇武牧羊》《三知己》《光復漢業》《鴛鴦陣》《盜虎符》《伉儷會師》《秦襄公》《晉文公》《李廣射虎》等是其中的代表作。
範紫東愛好廣泛,飽學多才,他除了在戲曲創作上有突出的成就外,還在語言、金石、歷史、地理等研究領域有不少建樹,著有《關西方言鈎沉》《樂學通論》《關西周秦石刻摹本》《地球運轉之研究》《乾縣縣誌》《永壽縣誌》等著述。1938年,西安遭到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範紫東離開西安,返回故里乾縣,經縣長續儉及全縣士紳敦請重修縣誌,遂擔任總纂。在地方賢達胡虎臣、史襄臣、梁蔚園、胡孔哲等人的大力協助下,經過為期一年多的努力,終於編成了《乾縣新志》。 [2]  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安文史研究館館長。1954年考察秦始皇陵時患病,不久病故。

範紫東藝術成就

作品 作品
一出好戲往往就能代表一個劇種,《三滴血》就是這麼一出可以 代表秦腔的好戲,是秦腔的王牌戲。這齣好戲的創作者範紫東先生是 一位著名的秦腔劇作家,作為易俗社的創始人之一,從 1912 年西安易 俗社成立開始,歷經四十餘年,撰寫了《三滴血》《頤和園》《 新華夢》等大、小型劇本 68 個。其中大多數以鮮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 命啓蒙思想和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大膽地反映生活,針砭時弊,在 我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歷史時期,在秦腔舞台上發揮了積極作 用,取得了“移風易俗”的社會效果。由於劇目內容新穎,也大大促 進了舞台藝術的改革,發展了秦腔藝術,使得範紫東先生成為秦腔界 最有聲望、最有影響的劇作家之一。雖然範紫東先生已過世五十餘年, 但如《三滴血》《翰墨緣》等劇目,仍傳唱於三秦大地,《三滴血》更是被拍成了電影,為廣大人民羣眾所喜愛。 而今範紫東先生已故去多年,我們只能從他兩個兒子範文豹和範文駒的印象和回憶中去追尋範紫東先生生活和戲劇創作中那些久遠的故事。

範紫東歷史評價

範紫東先生為人賦性曠達,詼諧多趣,不慕名利,與世無爭,一生過着平淡生活,處之若素。專心學習,手不釋卷.嗜酒能詩,以詩酒自遣。工書善畫,志趣廣泛。專心寫作,·不知倦怠。
範紫東先生在戲劇創作上的貢獻已被載入中國戲劇史,被戲劇界譽為“當代的關漢卿”“東方的莎士比亞”。可以説範紫東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文化名人。
秦腔《三滴血》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北京演出,賀敬之觀後曾説:“我在延安時就看過範老的戲,延安的馬健翎和西安的範紫東是秦腔的雙雄。”曹禺觀後説:“《三滴血》的《團圓》一折戲,可以與莎士比亞喜劇媲美。” [1] 

範紫東温馨回憶

“父親每天早上都醒得很早,但起得很晚,他愛在牀上抽上一會兒煙,考慮一下故事情節,構思一下戲作。有時能看到他的嘴在動,那是他在唸戲詞。父親八九點鐘起牀,外出工作,一般下午四五點回來。吃完晚飯 , 他會和家人打上一會兒花花牌 , 之後回房寫戲。我和父親的牀是在大廳支的 , 牀邊有一個大約十米長的書架 , 放的都是古書。 父親打腹稿的能力特別強,劇本一般都是一氣呵成,很少改動。”説到父親範紫東先生的日常起居,哥哥範文豹最有發言權。“我小時候 很愛和父親一起睡,因為父親每天夜裏都要寫戲到一兩點鐘,我起夜 的時候總是能看到燈亮着,這樣子就不感到害怕了。” 為了強調父親打腹稿的能力,範文豹講了父親的一件小事。“一天早上,父親帶着就要排演的新戲稿,在路邊吃早點的時候,錢和戲 稿都被偷了。到了戲社,才發現戲稿被偷了。父親立馬根據記憶把戲 稿重新寫了出來。”範文豹説起這事的時候,滿臉的自豪。範紫東作為同盟會員,參加了反袁世凱的鬥爭 , 並寫了反袁檄文。 結果警察廳長派了兩個兒子去學校監視他。“兩個人聽了父親講的課, 被父親感化了。一天晚上,全城搜捕的時候,他們倆把消息告訴了父 親,父親連夜逃到了北京。那天晚上抓了 28 個革命黨,全被殺了。” 説到父親逃過一劫,兄弟倆十分慶幸。範紫東先生一生清貧,教書期間都是租住別人的房子,直到六十 歲才在後宰門蓋起了自己的房子。“三十年前曾學稼,六旬而後始營 巢”正是先生的人生自況。範文豹兄弟倆仍記得門後照壁上的這 副花紙對聯。

範紫東珍貴手稿

當我們問起兄弟倆有沒有保存着範紫東的劇本手稿時,他們搖頭 嘆息説沒有。為什麼那麼多劇本沒有留下一份呢。説到這個的時 候,兄弟倆很失落,也很遺憾。 “先父對手稿的保存整理非常重視,他曾經給我們講過,‘我的 作品在百年後或是二百年後一定會出名,你們一定要保存好’。長兄 範文經從旁精心協助,父親每一部劇作完稿,大哥總是很細心地將手 稿整理裝訂在一起,同時用工筆小楷另抄一部或數部副本。”從範文 豹的描述中,我們能想象到當年手稿保存之完好和精細。 “父親去世後,手稿一直由大哥保存。文革的時候抄‘四舊’, 大哥被迫將父親的手稿裝了兩架子車半送到了政協。政協只給開了個 ‘收到四舊兩架子車半’。手稿先是被拉到天主教堂存放,在經歷半 個多月的日曬雨淋後又拉到西郊收購站,最後送到西安造紙廠,投入池中打成紙漿。先父和大哥兩人精心保存數十年的手稿,就這樣蕩然 無存!”談到手稿的被毀,範文豹無比地痛心疾首。 “我大哥是一個很剛強的人,保存了多年的珍貴手稿被毀,家也 被抄了,大哥受不了這樣的凌辱,上吊自殺了。”説起大哥的死,兄 弟倆黯然神傷。 文革對兄弟倆人生的影響也很大。哥哥範文豹當時是他們廠裏的 黨課學習小組長,帶領大家學習黨課,眼看着小組的人都入了黨,他 卻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而遲遲沒有入黨。弟弟範文駒在部隊上是學習毛 澤東思想的標兵,同樣也因為家庭成分是“小土地出租”而無法入黨。 談起快退休時才入黨,範文駒的臉上滿是心酸和無奈。

範紫東難忘教誨

範紫東先生是一個教師,在我們的印象中,他應該是像舊私塾裏的教書先生那樣嚴厲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可是,範文豹卻笑着對我們説起了他小學五年級留級的往事。“當時我回到家裏,怕父親責備, 就跑到廚房裏哭着跟母親和大嫂講,結果被在院子裏的父親聽到了, 他大喊一聲‘留級了好,留級了多學一年,我喜歡留級。’我在留級 之後,成績漸漸上去了,後來考上了重點中學。”範文豹的言語裏, 溢滿了對父親寬容的感激。範紫東先生一生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認認真真。對於自己的子女, 也要求如此。他在蓋新房時,在外做法官的大兒子範文經寄回了一筆 錢款。他沒有動用這筆錢,等到大兒子春節回家時,問清了這筆錢的 來龍去脈,才放心地收下了這筆錢。他告訴大兒子:“你在法界供職, 一定要潔身自好,清正廉明,堂堂正正做人。”解放後,很多國民黨 的貪污腐敗的法官被鎮壓,範文經卻在審查中沒有被發現任何問題, 這都歸功於父親平日的嚴格要求。

範紫東父親作品

哥哥範文豹現年70歲,弟弟範文駒63歲,兄弟倆分別從咸陽機牀 廠和西安標準件廠退休。雖然不很擅長彈唱秦腔,但空閒時間都愛聽 聽秦腔,特別是對父親的作品,十分欣賞,百看不厭。 談起父親寫的戲,範文駒説他最喜歡《三滴血》,因為這部戲哲 理性強,而且也是把正劇、悲劇和喜劇融為一體的佳作。“父親還親 自做試驗呢,看血在水裏到底能不能融到一塊。”範文豹在弟弟談論 《三滴血》時,告訴我們範紫東先生在創作時的這樣一件有趣而認真 的事情。因為有父親的影響,範文駒業餘時間愛好創作,他練習寫了 好幾部《狼人虎劇》的劇本,其中一部已經被搬上了熒屏。範紫東先生的戲劇作品,記錄了大量的重大歷史事件,被有關評 論家稱為“戲史”。範紫東先生的另外一部名著《紫金冠》是根據他 在北京流亡期間的見聞寫成的。“我女兒看完《知音》回來,給我講 精彩故事情節,我就把他爺爺寫的《紫金冠》拿出來給她看,內容情 節基本上差不多。”範文豹的講述中,帶着對父親作品的崇敬。“我 父親寫賽金花的作品《頤和園》在北京演出之後,賽金花還請我父親 去她家做過客呢。賽金花説父親的作品把她美化了。”範文駒向我們 詳細描述了父親去賽金花家做客的情形。 解放後,範紫東先生因為文言文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戲曲的需要, 只有少量的作品問世。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史籍的編纂上。他晚年 時想編一本《陝西陵墓誌》,在親自丈量秦始皇陵的時候,因感染風 寒去世。他的陵墓在文革瘋狂的平墳中遭到了破壞,範文豹兄弟悄悄 地記下了父親墳墓的位置。在先生誕辰 114 週年的時候,乾縣政府重修了先生的陵墓,供人們參謁。範紫東先生生活在新舊交接的時代,他的成就一度被淹沒在亂世的喧囂之中,但他創作的不朽秦腔曲目,將永遠在三秦大地上傳唱。

範紫東活動年表

1912年7月1日,農曆壬子年五月十七日:陝西易俗社成立
陝西同盟會會員李桐軒、孫仁玉以及王伯明、範紫東、高培之等160多名熱心戲曲改良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在西安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集戲曲教育和演出為一體的新型藝術團體——陝西易俗社。該社以“輔助社會教育,啓迪民智,移風易俗”為宗旨,按照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制定章程,建立領導機構。主要領導成員由社員民主選舉,並規定任期。設立評議部、編輯部、學校部、訓練部,招收少年學員,先學初小、高小課程,後上“文史進修班”,達標者發給畢業證。在此基礎上學習六年戲曲專業,合格者發給戲曲專科學校畢業證書,從事戲曲演出。易俗社將文化教育、戲曲訓練、演出實踐結合起來,培養了大批戲曲人才,創作和演出了許多優秀劇目,對戲曲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戲曲改良起到了示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