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崇

(北魏名臣、將領)

鎖定
李崇(455年-525年),字繼長,小名繼伯,黎陽郡頓丘縣(今河南省浚縣)人。文成元皇后李氏之侄, [20]  南朝宋濟陰太守李方叔之孫,陳留郡公李誕之子,北魏外戚大臣, [21]  名將。 [22] 
李崇十四歲時,召拜為主文中散,襲爵為陳留公。孝文帝時,歷仕梁州、荊州、兗州刺史,有治績,且多次鎮壓氐、蠻等族人民起義。宣武帝時,任侍中、車騎將軍、都督江西諸軍事、揚州刺史,鎮守壽春(今安徽壽縣)十年,屢破南朝梁軍。孝明帝時,領兵鎮壓破六韓拔陵起義。後歷仕尚書令、相州刺史、侍中。孝昌元年(525年),李崇病卒,時年七十一。 [22] 
李崇任荊州刺史時,安撫巴、氐族人民,釋放了掠奪來的南朝齊人口;任兗州刺史時,境內多盜賊,他下令在村莊建樓懸鼓,盜發則擊鼓報信,不久,盜賊匿跡;任揚州刺史時,養勇士數千人抵抗梁軍入侵,所向披靡,號稱“卧虎”。揚州治所壽春(今安徽壽縣)曾遭嚴重水災,李崇死守壽春,為北魏保全了曾從梁朝奪取的淮南之地。李崇多年鎮守邊疆,在與南朝梁軍的軍事較量中屢屢獲勝,保障了北魏邊疆的安全。李崇為官和厚,明於決斷,平理獄訟,出將入相,堪稱一代名將。然而,他貪財好貨,販肆聚斂,家資鉅萬,營求不息,為時論所鄙。 [22] 
別    名
李繼伯
繼長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羣
出生地
頓丘
出生日期
454年
逝世日期
525年
主要成就
治理荊、兗二州,隨孝文帝南征、討伐巴氐、討伐蠻叛、鎮守壽春、討擊南梁、討伐六鎮叛軍
本    名
李崇

李崇人物生平

李崇鎮守荊州

李崇十四歲時,朝廷召拜為主文中散,襲爵陳留公,鎮西大將軍孝文帝元宏即位初年,李崇作為大使巡察冀州,不久,李崇任梁州刺史。當時巴氐騷動,朝廷詔令李崇為荊州刺史,出鎮上洛。朝廷要發陝、秦二州之兵護送李崇到治所上任。李崇上奏表示不必朝廷派兵護送,孝文帝答應了。李崇率數十騎前往上洛,宣讀朝廷詔令和撫慰百姓,百姓當即安定順從。李崇又整飭邊戍,將所掠的南齊的百姓悉數送還。南齊的百姓感念李崇的恩德,也歸還荊州人兩百餘口。邊境無戰事。李崇治理荊州四年,甚有政績。李崇被召還京師後,朝廷賞賜隆厚。 [4] 

李崇治理兗州

延興五年(475年),李崇任兗州刺史。兗地多劫盜,李崇創鼓樓之制。令各村建一樓,樓上懸掛一鼓。哪裏有盜匪,當地的百姓就雙槌擊鼓,周邊村子的人聽到鼓聲就擂鼓一次,然後再周邊村子的人聽到就擂鼓兩次,再周邊的村子的人聽到就擂鼓三次,各擊數千槌。諸村聽到鼓聲,就守衞要道,所以盜匪一出現,鼓聲就瞬間響遍百里,其中險要之處皆有人埋伏,只要盜匪竊一出現即可擒拿。諸州置樓懸鼓自此開始。李崇後來按例降為侯,加封安東將軍 [5] 

李崇隨從南征

孝文帝南征,驃騎大將軍、咸陽王元禧都督左翼諸軍事,朝廷詔令李崇作為元禧的副手隨從出征。降人郭陸聚眾起事,人多響應,搔擾南北。李崇遣卜冀州詐稱犯罪而投奔郭陸,郭陸接納了卜冀州,任用卜冀州為謀主,數月後,卜冀州斬殺郭陸送其首級,郭陸的部眾潰散。李崇升任河南尹
太和初年,孝文帝南討漢陽,李崇任梁州刺史。巴氐部楊靈珍遣其弟楊婆羅與兒子楊雙率步騎萬餘襲破武興,與南齊相結。孝文帝授李崇為使持節、都督隴右諸軍事,率眾數萬征討。李崇槎山分進,出其不意,內外相攻,羣氐皆棄楊靈珍散歸,楊靈珍部眾減少大半,李崇遂進居赤土。楊靈珍又遣堂弟楊建率兵五千屯駐龍門,自率精兵一萬據守鷲硤。在龍門以北數十里伐樹塞路,又在鷲硤的入口累積大木和大石,居高臨下抗拒官軍。李崇命統軍慕容拒領兵五千,從別道夜襲龍門,攻破龍門,李崇自率軍攻楊靈珍,楊靈珍連戰敗走,李崇俘獲其妻子,繼而李崇多設伏兵,又攻克了武興。南齊梁州刺史陰廣宗派遣參軍鄭猷、王思考率兵救援楊靈珍,李崇大破之,斬殺楊婆羅及千餘人,俘獲鄭猷等人,楊靈珍敗逃漢中。孝文帝在南陽覽表大悦,説:“使朕無西顧之憂,是李崇的功勞”。授李崇都督梁、秦二州諸軍事、本將軍、梁州刺史。後來楊靈珍又襲據白水,李崇又率軍擊敗他,楊靈珍遠遁。 [6] 

李崇討伐蠻叛

宣武帝初年,朝廷徵召李崇為右衞將軍,兼七兵尚書,旋加撫軍將軍、正尚書,轉左衞將軍、相州大中正。景明三年(502年)四月,魯陽柳北喜、魯北燕等聚眾反叛,諸蠻都響應他們,圍逼湖陽。遊擊將軍李暉鎮守湖陽城,李暉盡力捍禦,叛軍勢力甚盛。朝廷詔令李崇為使持節、都督徵蠻諸軍事以討伐叛蠻。 [17]  當時蠻眾數萬,屯據險要地形,以拒官軍。李崇累次作戰擊敗叛軍,斬殺魯北燕等人,遷徙萬餘户於幽、並等州,宣武帝追賞李崇平定巴氐的功勞,封李崇為魏昌縣開國伯,邑五百户
景明四年(503年)十二月,東荊州蠻樊安在龍山起兵叛亂,僭稱大號,南梁也遣兵相助樊安。北魏諸將進攻失利,朝廷以李崇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徵蠻諸軍事,進號鎮南將軍,率步騎進討。李崇分遣諸將攻敵營壘,連戰皆勝,生擒樊安。李崇繼而進討西荊,諸蠻悉降。 [18]  宣武帝加封李崇兼侍中、東道大使。又轉中護軍,出除散騎常侍、徵南將軍揚州刺史。延昌初,朝廷加李崇侍中、車騎將軍、都督江西諸軍事,刺史如故。 [7] 

李崇鎮守壽春

五月,大雨連下十三日,水淹壽春城,房屋皆沒。李崇與士兵停泊在城牆上。官屬勸李崇棄壽春城退保北山。李崇表示自己深受國家的恩惠,一定要死守壽春城。當時揚州治中裴絢已暗中投靠南梁,欲乘大水作亂,李崇率眾討平。事後,李崇以洪水為災請罪解任。宣武帝不批准,並下詔慰勸李崇。
李崇深沉有將略,為人寬厚善於統率部眾,鎮守楊州十年,常養精兵數千,每逢有賊寇入侵,李崇都能擊敗,號曰“卧虎”,敵人都很畏懼他。梁武帝蕭衍厭惡李崇久在淮南,屢設反間計,而宣武帝一直信任李崇,梁武帝的計謀無法得逞。梁武帝又加李崇高官厚祿,以此陷害李崇,李崇將梁武帝許給自己賞賜都上報朝廷,宣武帝屢次賜璽書慰勉李崇。每年多次賞賜李崇珍異,對李崇的親待無以倫比。梁武帝每每嘆息,佩服宣武帝竟如此信任李崇。 [8] 

李崇交戰南梁

孝明帝初,朝廷賞賜李崇衣服和馬匹熙平元年(516年),梁武帝派遣遊擊將軍趙祖悦襲擊並佔據西硤石,然後趙祖悦修築外城,逼迫淮水沿岸的百姓遷入城內,梁武帝又派遣昌義之王神念溯淮水而上取壽春,田道龍攻邊城,路長平攻五門,胡興茂攻開霍,楊州諸戍皆遭到梁軍攻擊。李崇分遣諸將與各路梁軍對峙,秘密裝備兩百餘艘船艦,教習士兵水戰,以等待梁軍。南梁霍州司馬田休等人率眾攻建安,李崇遣統軍李神擊退田休,又命邊城戍主邵申賢在田休的歸路攔擊,在濡水擊破田休,俘斬三千餘人。胡太后璽書勞勉李崇。
許昌縣令兼紵麻戍主陳平玉投降南梁,引梁軍北進。李崇上表十餘次請求援救。朝廷詔令派遣鎮南將軍崔亮救硤石,鎮東將軍蕭寶夤於梁境決淮水堤壩放水東流,朝廷因為諸將互不統屬,於是派遣尚書李平兼右僕射持節,節度諸將進擊。李崇派李神乘鬥艦百餘艘,沿淮進擊,與李平、崔亮合攻硤石,李神的水軍攻克硤石東北外城,趙祖悦戰敗投降。戰後,朝廷嘉獎李崇,李崇晉號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刺史、都督如故。蕭寶夤決淮水堤堰未能成功,水勢日趨上升。李崇於是在硤石戍間編舟為橋,立船數十艘,各高三丈,每十步佈置一籬,連接兩岸。又於樓船之北連復大船,東西竟水,防備敵軍的火栰(古代水戰中用以馳近並能焚燬對方戰船的着火的木筏)。於八公山東南筑起一城。以防備大水,州人號曰“魏昌城”。 [9] 

李崇歷任官職

李崇多次上表解去職務,孝明帝於是以宗室、揚州刺史元志代替李崇。不久拜李崇都督冀、定、瀛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儀同如故。但李崇沒有上任。
後來朝廷授李崇中書監、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又授右光祿大夫,出為使持節、侍中、都督定、幽、燕、瀛四州諸軍事,本將軍、定州刺史,儀同如故。後徵拜尚書左僕射,加散騎常侍,驃騎、儀同如故。遷尚書令,加侍中。李崇為官寬厚,善於決斷,有人訴訟,必然有理有據才下筆。然而性貪財貨,買賣聚斂,家資鉅萬,謀利從不停止。其長子李世哲任相州刺史,也聚斂財貨。鄴城與洛陽的市廛,李世哲在其中收取利益,被時人所鄙視。
正光四年(523年),柔然阿那瑰率眾進犯邊境,孝明帝詔令李崇都督北討諸軍事進伐。李崇在顯陽殿辭行,穿着軍裝,志氣奮揚,雖時年六十九歲,然而體力強健如同少年一樣,朝臣莫不稱讚。李崇率軍出邊塞三千多里,沒有追上柔然而還。後上表請改六鎮為州,罷削舊貫,孝明帝未準。 [10] 

李崇討伐叛軍

後來破六韓拔陵起兵,六鎮起義爆發,北魏徵北將軍元彧在五原戰敗,安北將軍李叔仁也在白道戰敗,叛軍日趨強大。孝明帝詔文武於顯陽殿議事。眾臣説:“李崇德位隆重,社稷之臣,陛下此遣,實合眾望。”於是孝明帝詔令李崇以本官加使持節、開府、北討大都督,撫軍將軍崔暹,鎮軍將軍廣陵王元淵皆受李崇節度。 [19]  孝明帝又詔令李崇之子李神軌,假平北將軍,隨父北討。李崇進軍到五原,崔暹在白道之北戰敗,叛軍於是合力進攻李崇。李崇與元淵力戰,累破叛軍,兩軍相持至冬,於是李崇回師平城。元淵上表奏李崇的長史祖瑩詐冒軍功、盜沒軍資,李崇坐免官爵,後來又徵還,以後事委託元淵。 [11] 

李崇晚年去世

不久,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彭城投降南梁。朝廷令安樂王元鑑為徐州刺史以討伐元法僧,元鑑被元法僧擊敗,單騎奔歸。於是朝廷詔令恢復李崇官爵,任命李崇為徐州大都督、節度諸軍事。但由於當時李崇病重,於是以衞將軍、安豐王元延明代替李崇,而改任李崇為開府、相州刺史,侍中、將軍、儀同並如故。
孝昌元年(525年)李崇去世,時年七十一歲。朝廷追贈李崇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雍州刺史,諡曰武康。後來朝廷重贈李崇太尉公,增邑一千户,其餘如故。 [12] 

李崇主要成就

李崇一生經歷繁多,戰功赫赫,治理荊、兗二州有績效,隨孝文帝南征,討伐巴氐和蠻族的叛亂,鎮守壽春城、擊退梁軍的進攻,六鎮起義爆發後,李崇又率軍多次擊敗叛軍,李崇能力全面,善於作戰,又善於治理地方,戰績與政績並重,而且極懂修身自處,一生受到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的信任與重用,是北魏的重臣名將。

李崇軼事典故

李崇防盜良計

李崇任兗州刺史時,兗地多劫盜,李崇創鼓樓之制。令各村建一樓,樓上懸掛一鼓。哪裏有盜匪,當地的百姓就雙槌擊鼓,周邊村子的人聽到鼓聲就擂鼓一次,然後再周邊村子的人聽到就擂鼓兩次,再周邊的村子的人聽到就擂鼓三次,各擊數千槌。諸村聽到鼓聲,就守衞要道,所以盜匪一出現,鼓聲就瞬間響遍百里,其中險要之處皆有人埋伏,只要盜匪竊一出現即可擒拿。諸州置樓懸鼓自此開始。 [5] 

李崇壽春異像

魏書記載李崇在治理壽春期間,八公山頂有泉水湧出。壽春城中有無數的魚從地裏湧出,野鴨一羣羣飛入城,佔領鵲的巢穴。 [13] 

李崇巧斷二案

當初,壽春縣人苟泰有個三歲的兒子,遇強盜時丟失了,數年不知道孩子的下落。後來發現孩子在同縣人趙奉伯家裏。苟泰以此狀告趙奉伯。苟泰與趙奉伯都申言那是自己的兒子,並都有鄰居作證。郡、縣官員不能決斷。李崇説:“這容易弄清楚。”令二人與那孩子隔離(拘禁),拘禁過了幾十天,然後派人(分別)告訴他二人説:“你兒患病,不久前突然死亡,(官府)解除監禁,你可出去辦理後事。”苟泰聽後放聲大哭,悲痛不已;趙奉伯只是嘆息,沒有特別悲痛之意。李崇分析瞭解到的情況,就把孩子判給苟泰,追究趙奉伯詐騙罪。趙奉伯於是如實招供:“我以前丟失了一個兒子,於是便冒認了這個孩子。”
另外定州流民解慶賓兄弟因犯法一同被髮配揚州充軍。弟弟解思安躲避勞役逃回來,解慶賓怕以後為此事追究責罰,(想把弟弟的)户籍註銷,於是冒認城外一具死屍,詐稱其弟被人殺害,將屍體送回家中殯葬。(這死人的相貌)很像解思安,見到的人難辨(真假)。又有女巫陽氏自稱見到鬼,述説解思安被害時痛苦飢渴之情景。解慶賓又誣告同為配軍的蘇顯甫、李蓋殺害瞭解思安,經州治大堂審理此案,二人受不住刑罰之苦,各自(違心)招認。
官司將結案,李崇發現疑點,暫停結案。他密遣州內人不認識的兩個差役,自稱是從外地來的,找到解慶賓告知:“我們住在本州,離你這裏有三百里,最近有一個人經過我們那裏到家中投宿,夜裏一起聊天,我們懷疑他有問題,當即便追問他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他説是被流配充軍,躲避勞役逃出來的,姓解字思安。當時我們打算將他送交官府,他哀求我們,稱‘我有兄長叫解慶賓,今住揚州相國城內,嫂子姓徐;你們若是憐憫我,就去告訴他,替我説清原委;家兄聞此一定會重謝,拿出所有資財他都不會吝惜。現今只管把我作人質,若是前去什麼報償也沒得到,再把我送到官府也不晚呀?’因此,我們來拜訪你説明情況。你估摸要放你弟弟應給我們多少財物。如果你不信,可隨我們察看實情。”解慶賓悵然失色,請求差役稍等一下,自己好去籌備財物。二差役將情況詳細稟報李崇。李崇逮捕瞭解慶賓,問道:“你弟弟逃跑了,你為何冒認別人的屍體?”解慶賓認罪招供。再審問李蓋等人,他們説自己是屈打成招。幾天之後,解思安也被人綁縛送來。李崇傳喚女巫來見解思安,打了她一百鞭子。 [3] 

李崇人物評價

魏收《魏書》論曰:“李崇以風質英重,毅然秀立,任當將相,望高朝野,美矣。” [1] 

李崇史籍記載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1] 
《北史 卷四十三 列傳三十一》 [2] 

李崇家族成員

父親:李誕,文成元皇后二哥。 [16] 
長子:李世哲,拜鴻臚少卿,後除涇州刺史,賜爵衞國子。卒,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 [14] 
次子:李神軌,小名青肫,受父爵陳留侯,遷徵東將軍武衞將軍給事黃門侍郎,常領中書舍人,後於河陰之變遇害。建義初,贈侍中、司空公、相州刺史,諡曰烈。 [15] 
參考資料
  • 1.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23]
  • 2.    《北史 卷四十三 列傳三十一》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5-10-23]
  • 3.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先是,壽春縣人苟泰有子三歲,遇賊亡失,數年不知所在。後見在同縣人趙奉伯家,泰以狀告。各言己子,並有鄰證,郡縣不能斷。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與兒各在別處,禁經數旬,然後遣人告之曰:"君兒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荀泰聞即號咷,悲不自勝;奉伯諮嗟而已,殊無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兒還泰,詰奉伯詐狀。奉伯乃款引雲:"先亡一子,故妄認之。"又定州流人解慶賓兄弟,坐事俱徙揚州。弟思安背役亡歸,慶賓懼後役追責,規絕名貫,乃認城外死屍,詐稱其弟為人所殺,迎歸殯葬。頗類思安,見者莫辨。又有女巫楊氏自雲見鬼,説思安被害之苦,飢渴之意。慶賓又誣疑同軍兵蘇顯甫、李蓋等所殺,經州訟之,二人不勝楚毒,各自款引。獄將決竟,崇疑而停之。密遣二人非州內所識者,偽從外來,詣慶賓告曰:"僕住在此州,去此三百。比有一人見過寄宿,夜中共語,疑其有異,便即詰問,跡其由緒。乃雲是流兵背役逃走,姓解字思安。時欲送官,苦見求及。稱有兄慶賓,今住揚州相國城內,嫂姓徐,君脱矜愍,為往報告,見申委曲,家兄聞此,必重相報,所有資財,當不愛惜。今但見質,若往不獲,送官何晚?是故相造,指申此意。君欲見僱幾何,當放賢弟。若其不信,可見隨看之。"慶賓悵然失色,求其少停,當備財物。此人具以報,崇攝慶賓問曰:"爾弟逃亡,何故妄認他屍?"慶賓伏引。更問蓋等,乃雲自誣。數日之間,思安亦為人縛送。崇召女巫視之,鞭笞一百。崇斷獄精審,皆此類也。
  • 4.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年十四,召拜主文中散,襲爵陳留公,鎮西大將軍。高祖初,為大使巡察冀州。尋以本官行梁州刺史。時巴氐擾動,詔崇以本將軍為荊州刺史,鎮上洛。敕發陝秦二州兵送崇至治。崇辭曰:"邊人失和,本怨刺史,奉詔代之,自然易帖。但須一宣詔旨而已,不勞發兵自防,使懷懼也。"高祖從之。乃輕將數十騎馳到上洛,宣詔綏慰,當即帖然。尋勒邊戍,掠得蕭賾人者,悉令還之。南人感德,仍送荊州之口二百許人。兩境交和,無復烽燧之警。在治四年,甚有稱績。召還京師,賞賜隆厚。
  • 5.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以本將軍除兗州刺史。兗土舊多劫盜,崇乃村置一樓,樓懸一鼓,盜發之處,雙槌亂擊。四面諸村始聞者撾鼓一通,次復聞者以二為節,次後聞者以三為節,各擊數千槌。諸村聞鼓,皆守要路,是以盜發俄頃之間,聲布百里之內。其中險要,悉有伏人,盜竊始發,便爾擒送。諸州置樓懸鼓,自崇始也。後例降為侯,改授安東將軍。
  • 6.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車駕南征,驃騎大將軍、咸陽王禧都督左翼諸軍事,詔崇以本官副焉。徐州降人郭陸聚黨作逆,人多應之,搔擾南北。崇遣高平人卜冀州詐稱犯罪,逃亡歸陸。陸納之,以為謀主。數月,冀州斬陸送之,賊徒潰散。入為河南尹。後車駕南討漢陽,崇行梁州刺史。氐楊靈珍遣弟婆羅與子雙領步騎萬餘,襲破武興,與蕭鸞相結。詔崇為使持節、都督隴右諸軍事,率眾數萬討之。崇槎山分進,出其不意,表裏以襲。羣氐皆棄靈珍散歸,靈珍眾減大半。崇進據赤土,靈珍又遣從弟建率五千人屯龍門,躬率精勇一萬據鷲硤。龍門之北數十里中伐樹塞路,鷲硤之口積大木,聚礌石,臨崖下之,以拒官軍。崇乃命統軍慕容拒率眾五千,從他路夜襲龍門,破之。崇乃自攻靈珍,靈珍連戰敗走,俘其妻子。崇多設疑兵,襲克武興。蕭鸞梁州刺史陰廣宗遣參軍鄭猷、王思考率眾援靈珍。崇大破之,並斬婆羅首,殺千餘人,俘獲猷等,靈珍走奔漢中。高祖在南陽,覽表大悦,曰:"使朕無西顧之憂者,李崇之功也。"以崇為都督梁秦二州諸軍事、本將軍、梁州刺史...及靈珍偷據白水,崇擊破之,靈珍遠遁。
  • 7.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世宗初,徵為右衞將軍,兼七兵尚書。尋加撫軍將軍,正尚書。轉左衞將軍、相州大中正。魯陽蠻柳北喜、魯北燕等聚眾反叛,諸蠻悉應之,圍逼湖陽。遊擊將軍李暉先鎮此城,盡力捍禦,賊勢甚盛。詔以崇為使持節、都督徵蠻諸軍事以討之。蠻眾數萬,屯據形要,以拒官軍。崇累戰破之,斬北燕等,徙萬餘户於幽並諸州。世宗追賞平氐之功,封魏昌縣開國伯,邑五百户。東荊州蠻樊安,聚眾於龍山,僣稱大號,蕭衍共為唇齒,遣兵應之。諸將擊討不利,乃以崇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徵蠻諸軍事,進號鎮南將軍,率步騎以討之。崇分遣諸將,攻擊賊壘,連戰克捷,生擒樊安,進討西荊,諸蠻悉降。詔以崇為使持節、兼侍中、東道大使,黜陟能否,著賞罰之稱。轉中護軍,出除散騎常侍、徵南將軍、揚州刺史。詔曰:"應敵制變,算非一途,救左擊右,疾雷均勢。今朐山蟻寇,久結未殄,賊衍狡詐,或生詭劫,宜遣鋭兵,備其不意。崇可都督淮南諸軍事,坐敦威重,遙運聲算。"延昌初,加侍中、車騎將軍、都督江西諸軍事,刺史如故。
  • 8.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五月,大霖雨十有三日,大水入城,屋宇皆沒,崇與兵泊於城上。水增未已,乃乘船附於女牆,城不沒者二板而已。州府勸崇棄壽春,保北山。崇曰...吾必守死此城,幸諸君勿言!"時州人裴絢等受蕭衍假豫州刺史,因乘大水,謀欲為亂,崇皆擊滅之。崇以洪水為災,請罪解任...崇又表請解州,詔報不聽。是時非崇,則淮南不守矣。崇沉深有將略,寬厚善御眾。在州凡經十年,常養壯士數千人,寇賊侵邊,所向摧破,號曰"卧虎",賊甚憚之。蕭衍惡其久在淮南,屢設反間,無所不至,世宗雅相委重,衍無以措其奸謀。衍乃授崇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萬户郡公,諸子皆為縣侯,欲以構崇。崇表言其狀,世宗屢賜璽書慰勉之。賞賜珍異,歲至五三,親待無與為比。衍每嘆息,服世宗之能任崇也。
  • 9.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肅宗踐祚,褒賜衣馬。及蕭衍遣其遊擊將軍趙祖悦襲據西硤石,更築外城,逼徙緣淮之人於城內。又遣二將昌義之、王神念率水軍溯淮而上,規取壽春。田道龍寇邊城,路長平寇五門,胡興茂寇開霍。揚州諸戍,皆被寇逼。崇分遣諸將,與之相持。密裝船艦二百餘艘,教之水戰,以待台軍。蕭衍霍州司馬田休等率眾寇建安,崇遣統軍李神擊走之。又命邊城戍主邵申賢要其走路,破之於濡水,俘斬三千餘人。靈太后璽書勞勉。許昌縣令兼紵麻戍主陳平玉南引衍軍,以戍歸之。崇自秋請援,表至十餘。詔遣鎮南將軍崔亮救硤石,鎮東將軍蕭寶夤於衍堰上流決淮東注。朝廷以諸將乖角,不相順赴,乃以尚書李平兼右僕射,持節節度之。崇遣李神乘鬥艦百餘艘,沿淮與李平、崔亮合攻硤石。李神水軍克其東北外城,祖悦力屈乃降,語在《平傳》。朝廷嘉之,進號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刺史、都督如故。衍淮堰未破,水勢日增。崇乃於硤石戍間編舟為橋,北更立船樓十,各高三丈,十步置一籬,至兩岸,蕃板裝治,四箱解合,賊至舉用,不戰解下。又於樓船之北,連覆大船,東西竟水,防賊火栰。又於八公山之東南,更起一城,以備大水,州人號曰魏昌城。
  • 10.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崇累表解州,前後十餘上,肅宗乃以元志代之。尋除都督冀定瀛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儀同如故。不行...除中書監、驃騎大將軍,儀同如故。又授右光祿大夫,出為使持節、侍中、都督定幽燕瀛四州諸軍事、本將軍、定州刺史,儀同如故。徵拜尚書左僕射,加散騎常侍,驃騎、儀同如故。遷尚書令,加侍中。崇在官和厚,明於決斷,受納辭訟,必理在可推,始為下筆,不徒爾收領也。然性好財貨,販肆聚斂,家資鉅萬,營求不息。子世哲為相州刺史,亦無清白狀。鄴洛市鄽,收擅其利,為時論所鄙。蠕蠕主阿那瑰率眾犯塞,詔崇以本官都督北討諸軍事以討之。崇辭於顯陽殿,戎服武飾,志氣奮揚,時年六十九,幹力如少。肅宗目而壯之,朝廷莫不稱善。崇遂出塞三千餘里,不及賊而還。
  • 11.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後北鎮破落汗拔陵反叛,所在響應。徵北將軍、臨淮王彧大敗於五原,安北將軍李叔仁尋敗於白道,賊眾日甚。詔引丞相、令、僕、尚書、侍中、黃門於顯陽殿...於是詔崇以本官加使持節、開府、北討大都督,撫軍將軍崔暹,鎮軍將軍、廣陵王淵皆受崇節度。又詔崇子光祿大夫神軌,假平北將軍,隨崇北討。崇至五原,崔暹大敗於白道之北,賊遂併力攻崇。崇與廣陵王淵力戰,累破賊眾,相持至冬,乃引還平城。淵表崇長史祖瑩詐增功級,盜沒軍資。崇坐免官爵,徵還,以後事付淵。
  • 12.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後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彭城南叛。時除安樂王鑑為徐州刺史以討法僧,為法僧所敗,單馬奔歸。乃詔復崇官爵,為徐州大都督,節度諸軍事。會崇疾篤,乃以衞將軍、安豐王延明代之。除改開府、相州刺史,侍中、將軍、儀同並如故。孝昌元年薨於位,時年七十一。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雍州刺史,諡曰武康。後重贈太尉公,增邑一千户,餘如故。
  • 13.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時有泉水湧於八公山頂。壽春城中有魚無數,從地湧出;野鴨羣飛入城,與鵲爭巢。
  • 14.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長子世哲...後除鎮西將軍、涇州刺史,賜爵衞國子。正光五年七月卒。賻帛五百匹、朝服一襲,贈散騎常侍、衞將軍、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子如故。
  • 15.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世哲弟神軌,受父爵陳留侯。自給事中,稍遷員外常侍、光祿大夫。累出征討,頗有將領之氣。孝昌中,為靈太后寵遇,勢傾朝野。時雲見幸帷幄,與鄭儼為雙,時人莫能明也。頻遷徵東將軍、武衞將軍、給事黃門侍郎,常領中書舍人。時相州刺史、安樂王鑑據州反,詔神軌與都督源子邕等討平之。武泰初,蠻帥李洪扇動諸落,伊闕已東,至於鞏縣,多被燒劫。詔神軌為都督,破平之。爾朱榮之向洛也,復為大都督,率眾御之。出至河橋,值北中不守,遂便退還。尋與百官候駕於河陰,仍遇害焉。建義初,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司空公、相州刺史,諡曰烈。
  • 16.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李崇,字繼長,小名繼伯,頓丘人也。文成元皇后第二兄誕之子。
  • 17.    《北史 卷四 魏本紀第四》夏四月,詔撫軍將軍李崇討魯陽反蠻。
  • 18.    《北史 卷四 魏本紀第四》秋七月丙子,假鎮南將軍李崇大破諸蠻。
  • 19.    《北史 卷四 魏本紀第四》壬申,詔尚書令李崇為大都督,率廣陽王淵等北討。
  • 20.    胡守為,楊廷福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魏晉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2.第350頁
  • 21.    李崇:鎮守壽春十年的揚州刺史  .壽縣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6-15]
  • 22.    門巋主編.二十六史精要辭典,中.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第117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