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竹縣

編輯 鎖定
大竹縣隸屬四川省達州市,位於四川省東部、達州市南部,達州建設的經濟副中心、城市副中心。 [67]  東鄰重慶市梁平區、重慶市墊江縣,南接廣安鄰水縣,西界廣安區渠縣,北連達川區。幅員面積2078.79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83.85萬人, [47]  2021年末,轄3個街道、23個鎮、5個鄉。 [68] 
大竹縣境域,遠古時期,屬賨人國領地,南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始置縣,唐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始置大竹縣,因“竹多竹大”而得名; [1]  1949年12月大竹解放,屬川東行署區大竹專區。1953年2月,撤銷大竹專區,改屬達縣專區。2000年1月,撤地設市,屬達州市。 [5] 
大竹縣是中國西部百強縣、 [64]  全國文明城市 [65]  、國家衞生縣城 [66]  ,被納入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區、成渝經濟區渝廣達發展帶、四川省川東北城市羣。處川東丘陵地區,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境內有五峯山國家森林公園,有中歐結合式建築羣清河古鎮等人文景觀。達渝高速、318國道、210國道及南大梁高速公路呈“井”字型縱橫貫穿全境。 [1]  [46] 
2021年,大竹縣地區生產總值(GDP)421.2 億元,增長8.4 %,第一產業增加值70.9億元,增長7.7 %;第二產業增加值162.8 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187.5億元,增長10.6%。 [47]  2021年,四川省大竹縣城建成區面積達29.6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增長至30.3萬人。 [63] 
中文名
大竹縣
外文名
Dazhu County
別    名
竹城
行政區劃代碼
51172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達州市
地理位置
四川省東部、達州南部
面    積
2078.79 km²
下轄地區
3個街道、23個鎮、5個鄉
政府駐地
竹陽街道新華路98號
電話區號
0818
郵政編碼
635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83.85 萬(常住人口2021)
著名景點
清河鎮五峯山國家森林公園高觀寨淨土寺雲霧山風景區
機    場
達州金埡機場
火車站
大竹站(規劃) [4] 
車牌代碼
川S
地區生產總值
421.2 億元(2021) [47] 
方    言
四川話——達州話

大竹縣建制沿革

編輯
大竹縣夜景
大竹縣夜景(6張)
遠古時期,大竹屬賨人國領地,賨族人為大竹最早的居民。
夏時,大竹屬梁州;商時,改屬雍州。
時,屬巴子國。 [5] 
秦惠文王十七年(前321年)派張儀司馬錯滅蜀,二十四年,在原巴國、蜀國領地設置巴、蜀、漢三郡,郡轄若干縣,大竹屬巴郡下宕渠縣。
末,劉璋改巴郡為巴西郡。
蜀漢時,劉備宕渠郡,宕渠縣屬之。
南晉至西魏時期,建置混亂。
南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分宕渠縣和鄰山縣,鄰山縣治設在金城(今四合鎮)。
西魏廢帝時,改鄰州為鄰山郡,下設鄰山、鄰水二縣,大竹屬鄰山縣,縣治仍在金城。
北周於信州設總管府,鄰山縣屬信州總管府下的鄰山郡。
隋文帝統一全國後,為結束東晉以繼“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户不滿千,二郡分領“的局面,以九州劃分全國,四川全屬梁州,州轄數縣,《舊唐志》載鄰山縣為梁州所轄。隋末,裁撤鄰山縣,大竹縣地一部份劃入流江縣,一部份劃入鄰水縣。
李淵後改郡為州,武德元年(618年),廢宕渠郡,設渠州,流江縣屬渠州;又分鄰水,墊江增設鄰山、鹽泉二縣,四縣同屬鄰州。鄰山縣城仍設在金城;鹽泉縣城在今童家鎮境內。武周久視元年(700年),分宕渠縣東部設大竹縣,縣城在今渠縣漢碑鄉沈府君闕南一里處(燕家場),屬蓬州。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大竹縣併入鄰山縣改渠州,縣城移至今渠縣來鳳鄉境內。不久,又分鄰山縣建置大竹縣。敬宗寶曆元年(825年),大竹縣和鄰水縣同時併入鄰山縣,縣城在金城。不久再分鄰山縣和大竹縣。
大竹縣北城新區一角 大竹縣北城新區一角
北宋時,大竹一度被併入鄰山縣,一度被併入流江縣;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復置大竹縣,屬渠州。至此以後,歷代均設大竹縣。寶慶三年(1227),果州升級為順慶府,縣屬順慶府。
大竹縣地圖 大竹縣地圖
至元二十年(1283年),鄰山、鄰水併入大竹。縣城遷入原鄰山縣木門鎮(今竹陽街道辦事處)。
洪武九年(1376年),改屬順慶府下廣安州。成化元年(1465年)分大竹南部復置鄰水縣。萬曆年間,曾在今四合鎮設置順慶分府,輔治大竹、墊江、鄰水、廣安四州縣,不久即廢。
清初,縣屬川北道順慶府。乾隆四十九年(1784),恢復順慶四合分府,仍輔治原轄州縣。嘉慶五年(1800年),再次撤銷四合分府。十九年(1814年),縣改屬川東道綏定府(今達州)。
民國二年(1913年),直屬川東道。民國三年(1914年),川東道改稱東川道。民國五年(1916年),大竹護國軍一度宣佈大竹獨立。民國六年(1917年),隸屬四川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省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縣屬“第十區”。專員公署、縣政府均設在城區鎮(今竹陽街道辦事處)。
1949年12月大竹解放後,屬川東行署下的大竹專區。行署設在重慶,專署及縣人民政府同設在城關鎮(竹陽街道辦事處)。專區下轄大竹、渠縣、鄰水、墊江梁山(梁平)、廣安長壽7縣。1952年9月,撤銷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1953年2月,撤銷大竹專區,縣改屬達縣專區。1968年9月,達縣專區改名達縣地區。1993年9月,達縣專區改名達縣地區。1993年9月,撤銷達縣地區,建達川地區,大竹縣屬達川地區。2000年1月,撤銷達川地區,建達州市,縣屬達州市至今。 [5] 
大竹縣歷代隸屬簡表
歷史時期
建縣
總隸
直隸
備註
-
-
巴國
-
宕渠縣地
-
巴郡
-
宕渠縣地
益州
巴郡、巴西郡
-
蜀漢(三國)
宕渠縣地
益州
巴西郡、宕渠郡
-
西晉
宕渠縣地
梁州
宕渠郡
-
成漢
宕渠縣地
梁州
宕渠郡
僚族佔據、郡不成治
東晉
宕渠縣地
梁州
宕渠郡
僚族佔據、郡不成治
南朝
宕渠縣地
梁州、益州
南宕渠郡
僑郡
宕渠縣地
梁南、秦二州
南宕渠郡
荒郡
鄰山縣
鄰州
鄰山郡
-
西魏
鄰山縣
鄰州
鄰山郡
-
北周
鄰山縣
信州總管府梁州
鄰山郡
-
鄰山縣分入流江、鄰水
鄰州、梁州
宕渠郡
-
大竹縣、鄰山縣
山南西道
蓬州(鹹安郡)、渠州(鄰山郡)
兩縣並置,武周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始置大竹縣
五代
前蜀
大竹縣、鄰山縣
山南西道
渠州(鄰山郡)
兩縣並置
後唐
大竹縣、鄰山縣
山南西道
渠州
兩縣並置
後蜀
大竹縣、鄰山縣
山南西道
渠州
兩縣並置
大竹縣、鄰山縣
梓州路、潼川府路
渠州
一度併入流江
大竹縣
陝西、四川行中書省
順慶府(渠州安撫司)
鄰水、鄰山併入大竹
大夏
大竹縣
-
渠州
-
大竹縣
四川省
順慶府、廣安州
分大竹復置鄰水縣
大竹縣
四川省
川北道(順慶府)、川東道綏定府
-
中華民國
大竹縣
四川省
川東道、東川道、第十行政督察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大竹縣
四川省
大竹專區、達縣專區(達縣地區、達川地區、達州市)
-
以上參考: [5] 

大竹縣行政區劃

編輯

大竹縣區劃沿革

大竹縣地圖
大竹縣地圖(3張)
1997年,大竹縣轄5個鎮、58個鄉。
2000年,大竹縣轄14個鎮、49個鄉。
2003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8號)批覆同意大竹縣撤銷城東、田壩、雙橋、餘家、月華、羅城、西河、明灘、高灘場、吉星、石龍、五倉、新橋、高家、民主15個鄉。擴大11個鄉鎮的行政區域:
(1)將原城東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竹陽鎮,竹陽鎮政府駐竹陽解放街59號。
(2)將原田壩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楊家鎮,楊家鎮政府駐楊家場。
(3)將原雙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石河鎮,石河鎮政府駐石河場。
(4)將原羅城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觀音鎮,觀音鎮政府駐觀音橋。
(5)將原西河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周家鎮,周家鎮政府駐周家場。
(6)將原吉星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石子鎮,石子鎮政府駐石子灘。
(7)將原五倉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高穴鎮,高穴鎮政府駐高穴場。
(8)將原新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廟壩鎮,廟壩鎮政府駐廟壩場。
(9)將原高家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歐家鎮,歐家鎮政府駐歐家場。
(10)將原民主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清水鎮,清水鎮政府駐清水鋪。
(11)將原石龍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童家鄉,童家鄉政府駐童家場。
新建2個鄉:
(12)新建餘華鄉,鄉政府駐餘家奄。轄原餘家、月華鄉所屬的行政區域。
(13)新建高明鄉,鄉政府駐高灘場。轄原明灘、高灘場鄉所屬的行政區域。
2008年,餘華鄉更名為月華鄉。
2015年3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佈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大竹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4〕28號)》:
一、將竹北鄉的雲台村、白塔村和雙馬村(不含4、5、6、7、8村民小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竹陽鎮管轄。
二、撤銷竹陽鎮和東柳鄉,設立竹陽、白塔、東柳3個街道辦事處。竹陽街道辦事處轄新華、大同、和平、南城、大眾、竹陽6個社區和雙碑、高峯寺、雲台、檀木橋4個村所屬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解放街50號;東柳街道辦事處轄街道社區和東柳、解放、黃家壩、清風寺、羣峯、匯河、幸福7個村所屬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柳橋路260號;白塔街道辦事處轄西城、幸福、北城3個社區和白塔、雙馬(不含4、5、6、7、8村民小組)2個村所屬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郎家坳巷86號。
三、撤銷月華、高明、童家、天城4個鄉,設立月華、高明、童家、天城4個鎮。月華鎮轄原月華鄉所屬行政區域,高明鎮轄原高明鄉所屬行政區域,童家鎮轄原月童家所屬行政區域,天城鎮轄原天城鄉所屬行政區域。 [6] 
2016年11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佈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大竹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6〕14號)》,人和鄉、二郎鄉、張家鄉、四合鄉分別撤鄉設鎮。至此,大竹縣設置街道3個、鎮27個、鄉21個。 [7]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佈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達州市調整通川區等5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1號)》。
(一)整建制保留設置的鄉鎮(街道)
東柳街道,街道辦事處駐東柳街道柳橋路260號;
烏木鎮,鎮人民政府駐烏木鎮花園街東路96號;
團壩鎮,鎮人民政府駐團壩鎮育才街58號;
柏林鎮,鎮人民政府駐柏林鎮柏榮街276號;
月華鎮,鎮人民政府駐月華鎮高峯路33號;
永勝鎮,鎮人民政府駐永勝鎮永興東路45號;
高明鎮,鎮人民政府駐高明鎮高明街49號;
石子鎮,鎮人民政府駐石子鎮御臨街10號;
天城鎮,鎮人民政府駐天城鎮河沁東街85號;
童家鎮,鎮人民政府駐童家鎮鹽泉街58號;
高穴鎮,鎮人民政府駐高穴鎮躍進街308號;
歐家鎮,鎮人民政府駐歐家鎮大西街88號;
清水鎮,鎮人民政府駐清水鎮清水中路23號;
朝陽鄉,鄉人民政府駐朝陽鄉朝陽西街1號;
安吉鄉,鄉人民政府駐安吉鄉安平路168號;
八渡鄉,鄉人民政府駐八渡鄉萬順街59號;
楊通鄉,鄉人民政府駐楊通鄉春平街35號。
(二)調整設置鄉鎮(街道)
撤銷蓮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竹陽街道管轄,竹陽街道辦事處駐解放街50號。
撤銷竹北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白塔街道管轄,白塔街道辦事處駐竹海路西段531號。
撤銷城西鄉、黃家鄉和中華鄉,設立中華鎮,以原城西鄉、原黃家鄉和原中華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中華鎮的行政區域,中華鎮人民政府駐新拱橋街117號。
撤銷人和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楊家鎮管轄,楊家鎮人民政府駐文明街1號。
撤銷柏家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清河鎮管轄,清河鎮人民政府駐將軍街39-1號。
撤銷雙拱鎮、二郎鎮、李家鄉和蒲包鄉,將原雙拱鎮、原二郎鎮、原李家鄉和原蒲包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河鎮管轄,石河鎮人民政府駐正通街458號。
撤銷新生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橋鋪鎮管轄,石橋鋪鎮人民政府駐鎮江路108號。
撤銷白壩鎮、雙溪鄉,將原白壩鎮和原雙溪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觀音鎮管轄,觀音鎮人民政府駐觀音橋街97號。
撤銷中和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周家鎮管轄,周家鎮人民政府駐華西街115號。
撤銷張家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四合鎮管轄,四合鎮人民政府駐白鶴街73號。
撤銷神合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文星鎮管轄,文星鎮人民政府駐桂林路206號。
撤銷金雞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媽媽鎮管轄,媽媽鎮人民政府駐祠堂街26號。
撤銷牌坊鄉、姚市鄉,將原牌坊鄉和原姚市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廟壩鎮管轄,廟壩鎮人民政府駐福城北路72號。
撤銷黃灘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川主鄉管轄,川主鄉人民政府駐興川街99號。 [8]  [48] 

大竹縣區劃現狀

2021年末,大竹縣轄3個街道、23個鎮、5個鄉。382個行政村、60個社區。政府駐大竹縣新華路98號。 [68] 
街道辦事處
-
-
-
-
-
-
-
-
-
-
-
大竹縣 大竹縣

大竹縣地理環境

編輯

大竹縣位置境域

大竹縣地處四川省東部,達州南部,東鄰重慶市梁平區、墊江縣,南接廣安市鄰水縣,西界廣安市前鋒區、達州市渠縣,北連達州市達川區,地跨東經106°59′—107°32′,北緯30°20′—31°00′,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75公里,幅員面積2078.79平方公里。 [49] 

大竹縣地質

大竹縣地質岩層從中生代的三迭繫到新生代的第四系出露有8個地質岩層。從山頂至谷底分別出露岩層為三迭系飛仙關組、嘉陵江組、雷口坡組、須家河組、侏羅紀自流井組、沙溪廟組、遂寧組和第四代河流沖積物。 [49] 

大竹縣地形地貌

大竹縣地處川東丘陵地區,境內西山(華鎣山背斜山脈)、中山(銅鑼峽背斜山脈)、東山(明月峽背斜山脈)由北東、南西向平行排列,由南而北縱貫本縣中部,構成“三山兩槽”的平行嶺谷地形。三山之間為寬闊的槽谷,西槽(俗稱山前)寬約18公里;東槽(俗稱山後)寬12公里左右。海拔高程:西山較高,一般在1000米左右,主峯萬里坪高1196.2米。東山、中山較低,一般為900米左右。槽內丘陵起伏,一般為400米左右,少數山丘達500-600米。 [49] 

大竹縣氣候特徵

大竹縣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特點是:日照適宜,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温暖濕潤,無霜期長,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因此,農業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氣温不穩定,回升緩慢,多寒潮;夏季氣温高,降雨集中,光照充足,暑熱多伏旱;秋季温暖,多連綿雨;冬季涼,多雲霧,霜雪少,無霜期長。總的來説,農業氣候比較優越,但降雨時空分佈不均,乾旱較頻繁,尤以伏旱嚴重,冰雹、大風、暴雨,亦有發生。 [49] 

大竹縣水文特徵

大竹縣河流
大竹縣河流(3張)
大竹縣屬典型的內陸河源縣,境內無大江大河,僅有東柳河、銅缽河、東河、黃灘河(西河)四條小河及竹溪河、柳城溪、興隆河、清水河、八渡鄉、上白水河、下白水河七條小溪(40平方公里以上),全屬長江水系,並均發源於本縣。
東柳河源出銅鑼山之黃泥扃,北流出境匯入州河,全長72.5公里,縣境內71公里,平均坡降2.2‰,流域面積850.3平方公里,縣境內7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5.02億立方米。
銅缽河源出白壩鄉麼姑巖下之遇合溝,北流入達縣境內匯入州河,全長53.8公里,縣境內40.5公里,平均坡降1.4‰,流域面積587平方公里,縣境內28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56億立方米。
黃灘河源出銅鑼山老涼風埡附近八角廟,南流入鄰水縣境內匯入御臨河,縣境內全長46.9公里,平均坡降0.8‰,流域面積518平方公里,縣境內48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05億立方米。
東河源出雙溪鄉三無寨,南流入鄰水境內匯入大洪河,縣境內全長58公里,平均坡降1.4‰,流域面積633平方公里,縣境內53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61億立方米。 [49] 

大竹縣土壤特徵

大竹縣土壤類型有水稻土、沖積土、紫色土、黃泥土等四大土類,6個亞類,12個土屬,63個土種,99個變種。主要土類為水稻土和紫色土,分別佔總耕地的52%和42%。水稻土由水耕而成,分佈較為廣泛,從山上到山下,從沖溝到平壩均有分佈,但土種各異;沖積土系河流沖積而成,分佈於溪河兩岸;紫色土由紫色母巖風化而成,肥力較高,主要分佈於兩槽海拔300-500米高程的大片丘陵地區;黃泥土由砂岩和灰巖風化剝蝕而成,分佈於500-600米高程砂岩地區的稱冷砂黃泥土,分佈於600米高程以上石灰岩地區的稱礦子黃泥土。
糧食播種主要集中在紫色土和水稻土兩個土類中,該區域以低丘寬谷、中丘中谷地貌為主,水利資源條件相對較好,但利用率較低,光熱資源豐富。 [49] 

大竹縣自然資源

編輯

大竹縣礦產資源

2015年11月,大竹縣境內有天然氣、石灰礦、灰石巖、鐵礦石等多種礦產資源。原煤總儲量為1.63億噸,天然氣藴藏量約760億立方米,碳酸鍶礦儲量達148萬噸,石灰石儲量豐富。

大竹縣動物資源

2015年11月,大竹縣有狐狸、青狳、水獺、狸子、刺蝟松鼠、黃鼠狼、麂子獼猴、野豬等二十種野獸;有野雞、野鴨、斑鳩、貓頭鷹、啄木鳥、麻雀、布穀鳥、老鷹白鷺、黃鸝、竹雞雉、烏鴉、畫眉、紅腹錦雞等飛禽;還有龜、、蛙等野生動物。

大竹縣植物資源

2015年11月,大竹縣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規定,大竹縣分佈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野生植物有紅豆杉、銀杏、三尖杉等樹種,紅豆杉、三尖杉主要分佈在銅鑼山中段;銀杏在全縣均有分佈。森林植被: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基本類型是以馬尾松為主體的松、杉針葉混交林,以絲慄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和以白夾竹為主的竹、針、闊混交林,亦有松、杉、柏、樟、櫟等純林成片(團)狀分佈於三山之中。2014年造林面積747公頃,年末森林面積達66207公頃。 [10] 
大竹縣森林植物有喬木、灌木等62個科,4個亞科,122個種,其它植物76個種。
普遍的科:松科、杉科、柏科銀杏科棕櫚科、楊柳科、大戟科、山茶科、芸香科、楝科、薔薇科、楊梅科、豆科、禾本科、殼鬥科、胡桃科、樟科、木樨科、桃金娘科、玄蔘科、杜鵑科、金縷梅科、桑科、夾竹桃科馬鞭草科、茜草科、馬桑科、八角風科等。竹類以白夾竹慈竹、黃竹、南竹斑竹為主。另有獼猴桃雞血藤、勾藤等藤本植物。還有絲毛草、野棉花、車前草夏枯草玉竹、仙矛、扁竹、南星、石昌蒲、毛條、虎耳草、地丁草、板蘭根、附子草等草本植物700餘種。有各種菌類、苔蘚、地衣、卷柏等低等植物。
名木古樹:根據大竹縣1985、1998年兩次開展名木古樹調查,全縣有名木古樹261株。分佈於城鎮、農村、學校、林場、寺院等地方,分屬於10個科、11個屬、11種。其中:黃葛樹220株,銀杏11株,桂花6株,皂莢7株,柏木6株,羅漢松3株,酸棗3株,梨樹1株,楓香1株,香樟1株,黃桷蘭2株。

大竹縣人口民族

編輯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竹縣常住人口為841960人。 [40] 
2021年末,大竹縣總户數37.56 萬户,户籍總人口106.50 萬人,其中女性人口49.92萬人。常住人口83.8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9.07萬人,農村人口44.78萬人,城鎮化率達46.59%,同比提升0.99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3.95‰,人口死亡率5.99 ‰,人口自然增長率-2.04‰。 [47] 

大竹縣政治

編輯
大竹縣委書記
大竹縣委副書記,縣長
何長華 [12-14] 

大竹縣經濟概況

編輯

大竹縣綜述

2021年,大竹縣地區生產總值(GDP)421.2 億元,同比增長8.4 %,第一產業增加值70.9億元,增長7.7 %;第二產業增加值162.8 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187.5億元,增長10.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8:38.7:44.5,三次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是16.6 %、26.6 %、56.8%,拉動GDP分別增長1.4 個、2.2 個、4.8 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256.1 億元,增長9.7%,佔GDP比重60.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74.8%。
2021年末,大竹縣財政總收入25.33億元,增長10.17%;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7.70億元,增長16.19 %,其中税收收入6.71 億元,增長6.5%,佔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比重37.91%,比上年回落3.5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支出55.07億元,增長0.36%,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10.82 億元,科學技術支出0.66 億元,教育支出12.22 億元,醫療衞生支出4.53億元。 [47] 

大竹縣第一產業

大竹縣農業
大竹縣農業(2張)
2021年末,大竹縣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 114.6億元,同比增長8.6 %。其中,農業產值60.1 億元,增長4.5 %;林業產值4.7 億元,增長10.0%;畜牧業產值42.5億元,增長13.7 %;漁業產值3.9億元,增長8.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4 億元,增長7.5%。
2021年末,大竹縣糧食播種面積112667 公頃,比上年增加1066 公頃;油料播種面積 21048公頃,比上年增加1627 公頃;苧麻種植面積9643 公頃,比上年增加44 公頃;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4667公頃,比上年增加293公頃。
2021年末,大竹縣糧食總產量61.8萬噸,增長1.6%。其中:小春產量7.8 萬噸,增長0.5 %;大春產量54萬噸,增長1.8 %;油料產量5.6 萬噸,增長7.6 %;苧麻產量1.9萬噸,增長9.7 %;蔬菜及食用菌產量57.1萬噸,增長5.2%;水果產量3.8 萬噸,增長7.2%。
2021年末,大竹縣生豬出欄75.76萬頭,增長16.5%;生豬存欄50.77萬頭,增長9.2 %;大牲畜出欄4.5萬頭,增長2.3%;大牲畜存欄7.4 萬頭,增長0.2 %;羊出欄26.4萬頭,下降0.8%,羊存欄21萬頭,增長9.5%;家禽出欄1713 萬隻,下降6.3 %;禽蛋產量3.45萬噸,下降13.5 %;肉類總產量9.31萬噸,增長8.9%。其中:豬肉產量5.65萬噸,增長22.1%;牛肉產量0.58萬噸,增長5.4%;羊肉產量0.41萬噸,增長1.7 %;禽肉產量2.57萬噸,下降6.3 %。 [47] 

大竹縣第二產業

2021年末,大竹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16.18億元,增長9.8 %,對GDP增長的貢獻率31.5 %,拉動GDP增長2.6 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4 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3.92 億元,增長21.1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 %。
2021年末,大竹縣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產值245.03 億元,增12.6%;輕工業產值148.89 億元,增長38.5 %,重輕工業比為1.65:1 。主要支柱產業中,食品及飲料產業產值92.99億元,增長37.8 %;紡織及化纖工業62.37億元,增長43.4 %;機電產業產值81.74 億元,增長55.4%;煤炭採選業產值37.25 億元,下降46.9 %;建材業95.97億元,增長34.1 %,水電氣生產和供應生產值23.6億元,增長18.6%。 [47] 
2021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及其增速
指 標
絕對數(億元)
增速(%)
工業總產值
393.92
21.1
其中:輕工業
148.89
38.5
重工業
245.03
12.6
其中:國有企業
0.6
41.2
股份制企業
373.68
26.8
其他經濟類型
9.78
-49.5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9.86
8.6
其中:食品及飲料工業
92.99
37.8
紡織及化纖工業
62.37
43.4
機電工業
81.74
55.4
煤炭採選業
37.25
46.9
建材工業
95.97
34.1
水電氣生產和供應
23.6
18.6
2021年末,大竹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中,原煤、大米、飼料、商品混凝土等四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洗煤、水泥、發電量、電力電纜等四種產品產量則比上年同期下降。
2021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速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增速(%)
原煤
萬噸
80.1372
9.57
洗煤
萬噸
44.34
-29.83
發電量
萬千瓦小時
1.45
-4.65
大米
萬噸
61.6
40.8
水泥
萬噸
459.65
-4.7
電力電纜
萬千米
6.31
-2.7
飼料
萬噸
11.15
48.8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543.52
54.1
2021年末,大竹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產品銷售收入)386.11 億元,增長21.8%,利潤總額28.99 億元,增長43.7%。
2021年末,大竹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41 户,全年建築業產值91.2 億元,增長13.3 %,建築業增加值53.38 億元,下降0.6 %。建築業中房屋施工面積370 萬平方米,竣工面積322 萬平方米。 [47] 

大竹縣第三產業

大竹縣城建
大竹縣城建(12張)
2021年,大竹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9.64億元,增長13.4%。分區域看,城鎮消費市場優勢明顯,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5.34 億元,增長15.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94.29億元,增長10.8 %。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仍然是消費品市場的主導力量,批發業零售額11.43 億元,增長13.2 %;零售業零售額149.17億元,增長8.5%;住宿業營業額2.73 億元,增長49.0 %;餐飲業餐費收入36.32 億元,增長36.2 %。從規模看,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47.37億元,下降1.7%。
2021年末,大竹縣進出口總額640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量4091萬美元。
2021年末,大竹縣新簽約招商項目50個,到位資金164.8億元。
2021年末,大竹縣客運量498.7 萬人次,客運週轉量28313 萬人公里;貨運量515.83萬噸,貨運週轉量77110萬噸公里。
2021年末,大竹縣郵政電信業務收入5.60億元,年末全縣移動電話用户70.46 萬户,固定電話用户10.44 萬户,互聯網寬帶用户21.81萬户,網絡電視用户21.37 萬户。
2021年末,大竹縣共接待遊客393.6萬人次,增長6.2 %;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0.67億元,增長20.0 %。
2021年末,大竹縣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0家,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30.10億元,增長6.9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83.63億元,增長10.7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52.36億元,增長8.3%。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216.29億元,增長6.97%,消費貸款餘額88.02億元,增長11.2%。
2021年末,大竹縣有保險機構30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6家),實現保費總收入 7.61億元,其中農業政策性保險收入0.44 億元。 [47] 

大竹縣交通

編輯
大竹縣地處成都、重慶、西安及武漢交匯輻射的腹心地帶,境內包茂高速公路、318國道、210國道及南大梁高速公路呈“井”字型縱橫貫穿,縣城北距達州60公里,南距重慶江北機場135公里,東距萬州港176公里,西距成都350公里,形成了“半小時達州、1小時重慶、1小時萬州港、3小時成都、5小時西安、5小時武漢”的通達格局。縣域內100%的鄉鎮(街道)、100%的村(社區)通水泥(油)路,全縣公路通車裏程達3759公里。國道外遷、山後快速通道竹石線、包茂高速達渝段大竹南出口等重點交通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南大梁高速公路大竹段全線竣工,達州—大竹—鄰水—重慶城際鐵路已獲國家發改委批覆並納入“十三五”建設規劃。 [9] 
2021年末,大竹縣公路總里程(含村道)3409.58公里,其中等級以上(含高級、一、二、三和四級)公路3317.58 公里,高速公路92公里,公交車路線 6路,公交車營運車54 輛;出租車231輛。 [47] 
大竹高鐵站(規劃中)

大竹縣社會事業

編輯

大竹縣教育事業

大竹中學 大竹中學
2021年末,大竹縣各類學校(即小學、普通中學、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特殊學校)111所,在校學生119199 人,專任教師8328 人。其中,小學62 所(含村小),小學在校學生55979 人,小學專任教師3828 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中學43 所,在校學生57354 人,專任教師3988 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 所,在校學生5761人,專任教師498 人;特殊學校1 所,在校學生105 人,專任教師14 人。 [47] 

大竹縣科學技術

2021年末,大竹縣專利授權394件,其中發明專利5件、實用新型284件、外觀設計102件。商標申請數997件,註冊數672件。截至2021年年底,全縣商標有效註冊量4319件,專利授權1265件,中國馳名商標3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4件。 [47] 

大竹縣文體事業

2021年末,大竹縣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31個,公共圖書館1個,影劇院9個。體育場館 1個,全民健身路徑 143 條,其中當年新建 5 條,全年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70 個。有線電視用户 28.5 萬户,其中數字電視 28.5 萬户,網絡電視21.3萬户。廣播覆蓋率100%,電視覆蓋率100%。 [47] 

大竹縣醫療衞生

2021年末,大竹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594個(含村衞生室、診所),其中,醫院1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站1個;衞生技術人員5037人,其中執業醫師1980人,執業護士2349人;醫療衞生機構牀位6954張,其中,醫院和衞生院牀位數 6824張;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76‰,嬰兒死亡率1.51‰,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9.95%。 [47] 

大竹縣人民生活

2021年末,大竹縣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96 元,增長10.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04 元,增長9.3 %。其中,工資性收入20983元,增長9.5 %;經營淨收入10566 元,增長12.2 %。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096元,增長8.8%。其中食品煙酒支出8556 元,增長6.1%;衣着消費支出2326元,增長18.0 %;醫療保健支出1839元,增長9.4 %;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253元,增長18.5 %。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35.5 %。
2021年末,大竹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56元,增長10.4 %。其中,工資性收入8351元,增長6.7 %;經營淨收入7226 元,增長14.0 %。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791元,增長13.5%。其中食品煙酒支出5453元,增長4.8 %;衣着消費支出 1197元,增長17.2%;醫療保健支出1492 元,增長21.8 %;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241元,增長29.3%,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36.4 %。 [47] 

大竹縣社會保障

2021年末,大竹縣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32個,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牀位3223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0645人,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116人,城鄉養老保險507051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865383 人(城鎮職工46938 人),失業保險參保16712 人,企業職工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0404人,生育保險參保46938人次;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871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456人,傳統救濟人數62人。 [47] 

大竹縣風景名勝

編輯
風景名勝
五峯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大竹縣東部,距大竹縣城22公里,俗稱“川東大竹海”,它以竹景觀為主題,擁有成片竹林面積1萬餘畝,形成一個天然“氧吧”。2002年,五峯山國家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2006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2014年成為省級旅遊度假區,2015年被認定為四川省生態旅遊示範區。 [17-18]  [51] 
清河古鎮
清河古鎮位於四川東北部,此街全長385米,佔地3.3萬平方米,是抗日愛國將領範紹增故里,2000年7月被列為省級試點鎮,2002年被評為四川省省級古建築羣保護單位,2005年被評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 [15]  [50] 
歡喜坪旅遊度假區地處華鎣山脈尾端(達州市與廣安市交匯處),規劃佔地面積約10000餘畝(大竹縣境內約6200餘畝,位於大竹縣廟壩鎮長樂村和白槽村),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54] 
園漁人部落位於廟壩鎮五桂村7組,緊鄰210國道,距達渝高速路出口1.5公里,離廟壩場鎮1公里,交通便利。該項目規劃佔地3000畝,以養生康養為核心,集兒童遊樂、餐飲娛樂、競技垂釣、户外拓展、養生觀光於一體、農旅文深度融合的鄉村旅遊示範綜合體。 [55] 
雲霧山景區
雲霧山景區內有云霧寺、西山古驛道、茶園温泉等人文景觀。 [16] 
淨土寺
淨土寺位於大竹縣城東郊,其前身為唐武則天天授二年(即公元691年)興建的復興寺,距縣城竹陽鎮5公里,2002年9月,重建取名淨土寺。佔地面積100餘畝,山門全長達116米,也是亞洲最長的山門,寺中12.6米高的阿彌陀佛是川東地區最高的站立式佛像。 [19] 

大竹縣歷史文化

編輯

大竹縣大竹由來

大竹縣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攪得天庭一片混亂,托塔天王李靖於危難之際,將手中白色寶塔向孫悟空投去,果然將孫悟空框在塔裏,但那猴頭用力一掙,轟地一聲,寶塔竟然爆開了花……。這天,人們突然發覺天上飛來無數白色的碎片,它們最後降落在縣城北邊的紅巖山頭上。這些碎片很快凝聚成一根乳白色的竹筍,誰知它竟發了瘋似的長高長粗。縣太爺趕忙找來一位道士占卜吉凶禍福。道士説:“那還了得,如果任其瘋長,一旦刺穿了天庭,上蒼會降禍人間的”。看着縣太爺慌了神,道士安撫道:“這樣,我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煉了一口大銅鑼,將其移來蓋在竹筍上面,它就莫法長了”。縣太爺應諾,道士一陣施法,那口大銅鑼忽地從地上飛起,哐的一聲罩在了那支大竹筍頂上。大竹筍果然停止了上長,但它的根卻又使勁地往土裏串溜,第一束根串到了縣裏的中山,根又發叉分出無數的根來,這些根再往上生長,就長成了滿坡滿嶺、漫山遍野的竹筍,最後形成了鬱鬱葱葱、遮天蔽日的竹林,就是川東大竹海。這些發了叉的根得到縣內烏木湖和東柳河的潤澤後,越發突突突地亂串,串向全省、全國,還穿山越嶺、漂洋過海進入了異國他鄉,於是,這些亂串的竹根就生髮了全世界的竹林。大家知道竹是靠根系繁植的,該傳説寓示着大竹這塊竹祖聖地衍生出了世界上所有的竹林和竹文化,而且還在不斷衍生出新的竹林和竹文化,表現了大竹人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 [20] 

大竹縣民風民俗

主要民風民俗
大竹玩友又稱川劇座唱,活躍於茶樓酒肆,街頭巷尾,是較為靈活的川劇演唱形式,常演唱的劇目有:《訪友》、《武家坡》、《歸舟》、《長生殿》、《五台會兄》、《南陽關》、《桂英打雁》、《大盤山》、《假設降》等。 [21] 
月華土法造紙技藝從隋唐初創到明清興盛,月華土紙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康熙年間,月華土紙被御點為“貢紙”。乾隆年間,月華土紙又被欽定為“文闈捲紙”和“宮廷用紙”。大竹縣人民政府把經過他改制後的書畫紙命名為“大千書畫紙”。 [22] 
大竹竹嗩吶包括竹嗩吶製作和竹嗩吶吹奏兩部分。竹嗩吶是生長於盛產竹子的大竹並深深紮根於民間,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娛樂形式,僅川東大竹獨有。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3] 
大竹手工苧麻織造技藝,被譽為“中國苧麻之鄉”;分五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採料,第二道工序是績麻,第三道工序是穿線和牽線,第四道工序是刷漿,第五道工序是織布。為達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4] 


大竹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名稱
級別
傳承人
評定時間
省級
胡知全
2007
東柳醪糟釀製技藝
省級
唐祥華
2007
大竹觀音豆腐乾製作技藝
市級
賀瑞富
2011
二郎竹蓆編制技藝
市級
張宗存
2011
月華土法造紙技藝
市級
吳朝全
2011
大竹手工麻布織造技藝
市級
饒登貴
2011
大竹根雕技藝
市級
王光龍 塗建明
2013
四川竹琴製作及表演技藝
縣級
彭禮貴
2008
哈兒將軍傳奇故事
縣級
羅為民
2006
大竹民間吹打樂
縣級
宋 全
2006
大竹舞龍
縣級
羅新亮
2011
大竹手工打鐵技藝
縣級
魏 軍
2011
大竹民間婚俗
縣級
宋 全
2011
大竹羅氏掌門按摩技藝
縣級
羅秀春
2013
大竹玩友
縣級
劉邦豔
2011
王氏老灶酒
縣級
王 飛
2015
大竹癩子鑼鼓
縣級
賀安全
2015
以下參考: [52] 

大竹縣名優特產

名優特產
名優特產(5張)
大竹縣境內有 [25]  二郎竹蓆、“巴山紅”香椿、“綠香清”香葱大竹苧麻等。其中“大竹苧麻”、“大竹香椿”、“東柳醪糟”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 東漢醪糟黃粑、觀音豆腐乾、大竹黑花生、“馮兵魚頭”、“東柳魚頭”、“笨雞蛋”、“蒲寶山臘肉”、“施鹹菜”、“唐鴨兒”等特色美食。 [26]  [56] 

大竹縣著名人物

編輯
主要名人
人物
簡介
(1597年—1666年)法名海明,俗名蹇棟宇,雙拱鎮人,明末清初著名禪宗大師
(1811年—1859年)字雨農,號曉帆,清代清官,惠州知府
(1894年—1977年)號海廷,抗日英雄
(1919年-1975年)原名李心源,字柏鳳,觀音鎮人,畫家、美術教育家
徐萬壁
(1488年—1555年)又名徐萬福,字完卿,牌坊鄉人,詩人
(1963年7月-)安吉鄉人,發育生物學家,九三學社社員
(1913-2010)曾用名馮裕春等,雙拱鎮人,原鐵道部運輸總局副局長
(1935年10月-)原名將春龍,城關鎮人,原國家教委副主任
(1933年-2013年)竹北鄉人,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1903年—1926年)字子陶,革命烈士
(1914年-—2005年)原名桂梁,政協全國委員會原秘書長
(1928年—)從事石油工程研究的第一位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44年—)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學會副會長
(1946年—)四川省政協常委及學術與技術帶頭人,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1947年—)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少將軍銜
(1957年—)澳洲國家聯邦科學院首席科學家
(1980年—)中國華語流行樂壇唱作人
(1990年—)青年作家,“巴蜀三傑”之一
(著名人物表參考資料 [27-28]  [45]  [53] 

大竹縣城市榮譽

編輯
2001年12月,大竹縣被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 [60-61] 
2011年-2012年,大竹縣連續兩年被表彰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2011年1月8日,大竹縣被科技部表彰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2011年,大竹縣城被命名為“四川省文明城市” [62] 
2012年5月,大竹縣被表彰為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達標縣
2017年12月14日,大竹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縣級城市。 [29] 
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縣城 [66]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大竹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3]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30] 
2019年10月,入選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57] 
2020年3月31日,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
2020年6月9日,獲評四川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縣(市、區)黨委、政府。 [31] 
2020年7月29日,大竹縣城入選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32] 
2020年9月22日,榮獲2019年度四川省糧食生產“豐收杯”。 [33] 
2020年9月22日,入選“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34] 
2021—2023年週期全國文明城市 [65] 
“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城市” [58]  、四川省首批27個擴權強縣試點縣 [59]  、四川省16個“金融生態環境示範縣”之一等稱號。
2021年2月,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38] 
2021年3月,入選“2020年四川首批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城市”。 [35] 
2021年3月,入選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財政廳公佈的四川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單位名單。 [36] 
2021年3月18日,入選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佈的第四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名單 [37] 
2021年5月7日,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39] 
2021年9月,入選“2021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41] 
2021年,大竹縣被命名為四川省生態園林縣城。 [42] 
2021年12月,入選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名單。 [43] 
2022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 [4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