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渠縣

編輯 鎖定
渠縣,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位於四川省東部、達州市西南部,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0°38′—31°16′、東經106°36′—107°15′之間,總面積2018平方千米。地處渠江流域核心區,與廣安、南充、巴中山水相連。 [1]  截至2019年,渠縣下轄37個鄉鎮(街道) [2-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渠縣常住人口為917508人。 [38] 
渠縣早在新石器時期便有了人類活動,殷商時期賨人在今土溪鎮城壩村建立了國都城,周赧王元年(前314年)設置宕渠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定名渠縣,還曾建置郡、州治地,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是川東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享有“漢闕之鄉、黃花之鄉、竹編藝術之鄉、詩歌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詩詞之鄉”等6張全國名片,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生豬調出大縣、牛羊基地大縣,全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工業強縣示範縣,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三度榮膺中國西部百強縣,2019年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第一名。 [3] 
2020年,渠縣地區生產總值347.1億元。 [5] 
中文名
渠縣
外文名
Quxian
別    名
宕渠
賨都渠縣
漢闕之鄉
黃花之鄉
行政區劃代碼
511725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地區
地理位置
四川省達州市西南部
面    積
2018 km²
下轄地區
37個鄉鎮(街道) [2] 
政府駐地
達州市渠縣渠江鎮和平街19號
電話區號
0818
郵政編碼
635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賨人穀風景區
城壩遺址
馬鞍山生態公園
渠縣漢闕
文廟等
機    場
達州金埡機場
火車站
渠縣站渠縣北站(建設中)、土溪站
車牌代碼
川S
地區生產總值
347.1 億元(2020年) [5] 
方    言
四川話——達州話
人    口
917508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渠縣歷史沿革

編輯
秦國統一蜀、巴、賨後,於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推行郡縣制,置宕渠縣(隸巴郡),治地賨城(今土溪鄉城壩村)。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全國後,仍置巴郡宕渠縣。
醉美渠縣
醉美渠縣(19張)
東漢和帝永元年間(89年—105年),析宕渠縣之東置宣漢縣(治今達州市通達兩區),析宕渠縣之北置漢昌縣(治今巴中市)。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鑑於巴西多事,又為拒曹要地,乃分巴西郡宕渠舊地置宕渠郡。
南齊(479—502年),梁州南宕渠郡仍置,治地同前。
宕渠從先秦建縣起,共歷835年。其中建郡300年左右,荒不成治和僑理他處各50餘年。
梁普通三年(522年),置流江縣。同時置北宕渠郡。領流江、始安(治今廣安)2縣。
大同三年(537年)置渠州,為渠縣建置史上設州之始。今渠江鎮,時為州、郡、縣治地。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北宕渠郡置流江郡。渠州領流江、景陽二郡外,另撤鄰州所屬2郡歸渠州。
隋開皇三年(583年),以原流江、鄰山和容山容川三郡(今墊江)合置渠州。
大業三年(607年),渠州改名宕渠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宕渠郡為渠州。
天寶元年(742年),改渠州為鄰山郡。
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渠州。
南宋末,渠州徙治流江縣東北80裏之禮義山逾20年之久。
蒙古中統元年(1260年),即置渠州軍民總管府。
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置渠州“安撫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還治舊城,罷安撫司,改置渠州。
渠縣
渠縣(22張)
從梁到明初854年(522年—1375年)中,流江建郡為地方二級政區25年(559年—583年),在縣治設州839年(537年—1375年)。
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渠州,改流江縣置渠縣。
清宣統三年(1911年)12月11日,綏定府(今達州市)宣佈獨立,各縣分別建立軍政府,渠縣脱離清朝統治,接受四川軍政府領導。
民國五年(1916年),渠縣成立護國軍,脱離袁世凱統治。
民國六年(1917年),顏於舊綏定府署置川東靖國軍司令部,顏自任司令。民國七年(1918年)十月,四川靖國軍總司令、四川督軍熊克武任顏為靖國軍第七師師長,駐防達縣。其時轄達縣、宣漢、開江、萬源、城口、開縣、雲陽、奉節、巫溪、渠縣、營山、儀隴、蓬安、通江、南江、巴中、閬中、蒼溪、南部、鹽亭、昭化、廣元、劍閣、梓橦二十四縣。 [6] 
1949年12月12日,渠縣解放,建立渠縣解放委員會。12月25日,渠縣人民政府成立。 [7] 

渠縣行政區劃

編輯

渠縣區劃沿革

渠縣標準地圖
渠縣標準地圖 (2張)
1996年,渠縣面積2013平方千米,人口約131.2萬人。轄6個鎮(渠江鎮、三匯鎮、臨巴鎮、有慶鎮、天星鎮、湧興鎮),80個鄉(渠西鄉、渠南鄉、渠北鄉、板橋鄉、青龍鄉、龍潭鄉、大峽鄉、錫溪鄉、河東鄉、河西鄉、李馥鄉、土溪鄉、東安鄉、流溪鄉、廣祿鄉、天井鄉、青神鄉、匯東鄉、匯南鄉、匯北鄉、匯西鄉、石佛鄉、農樂鄉、文崇鄉、黎樂鄉、豐樂鄉、共和鄉、報恩鄉、安北鄉、營盤鄉、任家鄉、金竹鄉、平安鄉、貴福鄉、義和鄉、大義鄉、黃泥鄉、柏水鄉、千佛鄉、巖峯鄉、漢碑鄉、三板鄉、水口鄉、大石鄉、巨光鄉、蔡和鄉、月光鄉、靜邊鄉、萬壽鄉、花龍鄉、白兔鄉、青絲鄉、鶴林鄉、清溪場鄉、龍鳳鄉、射洪鄉、望江鄉、和樂鄉、建國鄉、寶城鄉、拱市鄉、觀龍鄉、宋家鄉、新市鄉、中灘鄉、元寶鄉、屏西鄉、嘉禾鄉、定遠鄉、鮮渡鄉、李渡鄉、金鑼鄉、寶塔鄉、琅琊鄉、雙土鄉、望溪鄉、新和鄉、奉家鄉、保和鄉、卷硐鄉),渠縣人民政府駐渠江鎮。境內國有林場3個。
2003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36號)批覆同意渠縣撤銷河西、黎樂、任家、營盤、黃泥、月光、漢碑、花龍、建國、保和、渠西、金鑼、新和、大峽、石佛、農樂、天井、廣祿、共和、金竹、大石、觀龍、元寶、奉家、寶塔、匯西26個鄉。其他被撤鄉鎮及村(社區)就近劃入60個保留設置鄉鎮。
2012年,渠北鄉所轄前鋒村、慶豐村、流江村併入渠江鎮。
2013年4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渠縣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遷移的批覆》(川府函[2013]109號):同意渠縣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渠縣渠江鎮和平街19號遷至渠江鎮前鋒大道1號。
2015年,李渡鄉、中灘鄉、龍潭鄉、三板鄉、豐樂鄉分別撤鄉設鎮(川府民政[2015]6號)。
2018年,渠縣下轄33個鎮(渠江鎮、天星鎮、臨巴鎮、土溪鎮、三匯鎮、文崇鎮、湧興鎮、貴福鎮、巖峯鎮、靜邊鎮、清溪場鎮、寶城鎮、有慶鎮、鮮渡鎮、琅琊鎮、渠南鎮、渠北鎮、定遠鎮、青龍鎮、板橋鎮、龍潭鎮、李馥鎮、流溪鎮、豐樂鎮、水口鎮、三板鎮、鶴林鎮、新市鎮、李渡鎮、望溪鎮、龍鳳鎮、中灘鎮、卷硐鎮),27個鄉(錫溪鄉、河東鄉、青神鄉、東安鄉、匯東鄉、匯南鄉、匯北鄉、報恩鄉、安北鄉、平安鄉、千佛鄉、柏水鄉、大義鄉、義和鄉、巨光鄉、蔡和鄉、白兔鄉、青絲鄉、萬壽鄉、射洪鄉、望江鄉、和樂鄉、宋家鄉、嘉禾鄉、雙土鄉、拱市鄉、屏西鄉)。 [8-9]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19]21號)批覆同意渠縣撤銷29個鄉鎮(渠江鎮、天星鎮、渠南鎮、鶴林鎮、板橋鎮、水口鎮、龍潭鎮、流溪鎮、屏西鄉、嘉禾鄉、射洪鄉、萬壽鄉、青絲鄉、白兔鄉、青神鄉、雙土鄉、匯南鄉、匯北鄉、匯東鄉、河東鄉、錫溪鄉、柏水鄉、千佛鄉、平安鄉、東安鄉、宋家鄉、和樂鄉、蔡和鄉、義和鄉),設立渠江街道、渠南街道、天星街道、合力鎮、萬壽鎮、東安鎮,被撤鄉鎮及村(社區)就近劃入37個鄉鎮(街道)。
2019年12月26日,渠縣37個鄉鎮(街道)正式掛牌辦公。 [2] 

渠縣區劃現狀

渠縣城建定位

編輯
為有利於渠縣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達州市“一核兩翼四城多點”現代化城鎮體系,進一步優化空間佈局、重構經濟地理版圖。
渠縣基本形成了一個70平方公里的主城區(渠江街道、天星街道、渠南街道、渠北鎮、合力鎮),三個副中心(三匯鎮、臨巴鎮、土溪鎮)。同時注重均衡發展,在全縣東西各兩個中心鎮(東:三匯鎮、臨巴鎮,西:靜邊鎮、貴福鎮),南北各1箇中心鎮(南:有慶鎮,北:湧興鎮),中部一個高鐵重鎮(渠北鎮),一個特色文化重鎮(土溪鎮);兩個工業重鎮(合力鎮、李渡鎮);集聚工業、農業、商貿、物流、旅遊等特色產業鄉鎮10個(李馥鎮、安北鄉、新市鎮、拱市鄉、中灘鎮、望江鄉、三板鎮、貴福鎮、靜邊鎮、渠北鎮);邊界鄉鎮6個(卷硐鎮、報恩鄉、文崇鎮、龍鳳鎮、定遠鎮、望溪鎮)。推動經開區與鄉鎮行政區劃政區合一,促進經開區(管理委員會)和行政區域融合發展(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其中,一個省級經開區與合力鎮政區合一;一個市級工業園區管委會與李渡鎮政區合一;一個柏水濕地公園管委會與貴福鎮政區合一;一個漢文化保護中心與土溪鎮政區合一。 [2] 

渠縣地理位置

編輯

渠縣位置境域

渠縣位於四川盆地東部,華鎣山北段西側,屬川東平行嶺谷區和川中紫色丘陵區的過渡地帶。東接大竹縣,西連營山縣、蓬安縣,北界達州市達川區與巴中市平昌縣,南通廣安市廣安區、前鋒區。東西寬36千米,南北長55.55千米,邊界線總長283.5千米。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0°38′—31°16′和東經106°36′—107°15′之間。幅員面積2018平方千米。 [10] 
渠縣衞星圖高清版大圖 渠縣衞星圖高清版大圖

渠縣地形地貌

渠縣境東西北三面環山,東北高、西南低平,海拔222-1196.2米,相對高差974.2米,平均海拔360米,絕大部分區域海拔在500米以下。渠縣出露地層,從三疊繫到第四系除白堊系、第三系因沉積間斷缺失外,其餘均有分佈,以侏羅系紅色陸相地層分佈最廣。全縣國土中,丘陵佔總面積的60%,低山佔29.1%,河谷階地佔10.9%。縣境東部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東安與龍潭鄉接界的萬里坪海拔1196.2米為渠縣第一高峯。西北部一帶,為紅層低山,海拔500-889米,柏水鄉陳家寨主峯海拔889米為西北部最高點。餘為連綿起伏的紅色丘陵,海拔在300-500米不等。渠江、流江河沿岸屬侵蝕堆積層,形成平壩河谷和多級階地。為川東北丘陵大縣。 [10] 

渠縣水文

渠縣境內的渠江面寬水深,由北向南蜿蜒縣境東部,流經16個鎮、鄉,再經廣安、華鎣市至重慶市合川境內注入嘉陵江。縣內流長99.8千米,其中渠化工程河段72千米,年平均流量635.87立方米/秒,平均年徑流量232.81億立方米,屬於四級航道,100噸左右的船舶可四季通航。 [11] 

渠縣氣候

渠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7.6℃,1月份平均氣温6.6℃,8月份平均氣温28.1℃,年平均降雨量1068.5毫米。 [12] 
渠縣地形圖高清版大圖 渠縣地形圖高清版大圖

渠縣自然資源

編輯

渠縣礦產資源

渠縣已探明礦產資源22種。鈉鹽分佈750平方千米,儲量1050億噸,為四川最大的岩鹽礦體;鉀礦(雜滷石)分佈0.33平方千米,儲量925.7萬噸;石膏儲量116億噸;石灰石儲量12億噸;探明的鍶鹽礦(天青石),可供工業開採。 [11] 

渠縣生物資源

渠縣內有用材林木26科60餘種。主要有柏樹、馬尾松、杉木、青槓、桉樹、楊樹、槐樹、苦楝、香椿、千丈、榿木、泡桐、梧桐以及慈竹、斑竹、白甲竹等;經濟林木有13科36種,主要有油桐、茶樹、桑樹、杜仲、棕櫚、女貞、花椒等以及果樹類的柑、橙、柚、桃、李、杏、柿、櫻桃、枇杷、核桃、蘋果、石榴、檸檬等; 風景及觀賞林木有14科20餘種,常見藥材、花卉、中藥材近200餘種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1.52%。 [11] 

渠縣土地資源

渠縣土地總面積20.18萬公頃,耕地面積8.65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42.9%,人均耕地0.057公頃。其中水田4.81萬公頃,旱地3.83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7.62萬公頃,佔耕地面積的88%。以農用地為主,農地面積為15.84萬公頃,佔總面積的78.40%;園地面積0.68萬公頃,佔3.40%;林地面積2.87萬公頃,佔14.20%;牧草面積2.02萬公頃,佔10%;城鄉居民點及工礦建設用地面積3.77萬公頃,佔14.80%;水域面積5.07萬公頃,佔25%;未利用地面積2.58萬公頃,佔12.58%。 [11] 

渠縣水資源

渠縣境內有大小河流306條,河流總長839.9千米,河網密度每平方千米0.41千米,屬渠江水系。水資源量8.57億立方米,縣境外入境水資源量210.73億立方米。中幹年可供水1.84億立方米,總需水量1.87億立方米;乾旱年可供水量1.51億立方米,需水量2.1億立方米。總體上呈現水資源短缺狀況。 [11] 
渠縣流域面積4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的水能資源藴藏量18萬千瓦,集中渠江干流10.72萬千瓦,巴河2.9萬千瓦,州河1.54萬千瓦,流江河1.46萬千瓦,中灘河等13條支流1.38萬千瓦。 [11] 

渠縣動物資源

渠縣境內渠江及其支流有魚類17科90種;常見的鳥類有27科68種;常見的獸類有12科30種。近年來,一些省級重點保護動物在縣境內出現,被國家列為一、二級重點保護的金雕、金貓、長耳鷂、白尾鷂、紅角鷂、娃娃魚也時有發現。 [11] 

渠縣人口

編輯
2018年,渠縣户籍總人口1343760人。全年出生人口13650人,人口出生率9.43‰;死亡人口7102人,人口死亡率4.91‰;全年自然增長人口654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52‰。年末常住人口111.61萬人,城鎮化率為38.9%,比2017年提高1.6個百分點。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佈。 [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渠縣常住人口為917508人。 [38] 

渠縣經濟

編輯

渠縣綜述

2018年,渠縣生產總值(GDP)274.72億元,比2017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8億元,增長3.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0.7%;第二產業增加值93.22億元,增長8.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6.6%;第三產業增加值116.02億元,增長10.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7%。三次產業分別拉動全縣生產總值(GDP)增長0.9、3.0、4.4個百分點。全縣人均GDP達24309元,比2017年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由2017年同期的24.6:33.6:41.8調整為2018年的23.8:33.9:42.3, 第一產業佔比下降0.8百分點,第二產業佔比提高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佔比提高0.5個百分點。 [4] 
2018年,渠縣公共財政收入17.82億元,比2017年增長13.6%。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1.56億元,增長9.5%。地方公共財政支出64.24億元,比2017年增長13.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42億元,增長28.9%,農林水事務支出19.11億元,增長102.6%。 [4] 
2018年,渠縣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95元,比上年增長8.9%。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16541元,增長6.6%;經營淨收入5318元,增長8.0%;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8236元,增長14.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595元,比上年增長5.6%。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7元,比上年增長9.4%。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5450元,增長7.0%;經營淨收入5930元,增長8.2%;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3277元,增長15.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261元,比上年增長9.8%。
2019年,渠縣地區生產總值338.6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2.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居達州市市“第一方陣”,絕對值位居四川省35個農產品主產區縣前列。
2020年,渠縣地區生產總值347.1億元。 [5] 

渠縣第一產業

2018年,渠縣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07.55億元,比2017年增長3.7%。其中,農業產值60.57億元,增長4.2%;林業產值3.09億萬元,增長4.0%;牧業產值38.86億元,增長2.5%;漁業產值2.98億元,增長4.8%;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2.06億元,增長17.2%。
2018年,渠縣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17538公頃,總產量648137噸,比2017年增產3610噸,增長0.6%,其中,小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287公頃,產量65146噸,下降0.9 %;大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8251公頃,產量282991噸,比2017年增產4175噸,增長0.7%。其中,稻穀產量299357噸,增長0.6%;小麥產量6440噸,下降8.0 %;玉米產量157131噸,增產761噸,增長0.5%。
2018年,渠縣全年生豬出欄928267頭,比2017年增長1.1%;肉牛出欄48340頭,增長2.7%;肉羊出欄171880只,下降0.4%;家禽出欄11806751只,增長2.9%;肉類總產量94015噸,增長2.1%;禽蛋產量19360噸,增長3.1%;奶類產量246噸。
2018年,渠縣全年經濟作物播種面積48795公頃,其中,油料播種面積27218公頃,產量63337噸,比2017年增長2.2%,其中:油菜籽產量40380噸;增長2.8%,花生產量22941噸,增長1.1%。甘蔗產量14742噸,下降0.95%。中藥材產量5387噸,比2017年增長2.1%;茶葉產量281噸,增長0.4%。
2018年,渠縣全縣林業產值30876萬元,比2017年增長4.0%。全縣城區綠地面積715.2公頃,綠化覆蓋率42%,綠地率38.6%,其中:公園綠地面積393.4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24平方米。
2018年,渠縣全年水產品產量18580噸;養殖14332噸,水捕撈4248噸。全縣淡水養殖面積2019公頃,其中水庫1219公頃,池塘755公頃。 [4] 

渠縣第二產業

2018年,渠縣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300142萬元,同比增長23.4%,其中,主營業務收入2298336萬元,同比增長23.9%。營業利潤135286萬元,同比增長181.0%;利潤總額135219萬元,同比增長187.1%。
2018年,渠縣建築企業19個,實現總產值89.51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34.5109萬平方米。 [4] 

渠縣第三產業

2018年,渠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18億元,比2017年增長11.9%。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140.51億元,增長12.4%;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22.66億元,增長9.1%。
2018年,渠縣招商引資簽約資金262.6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5個,5-10億元以上項目13個,實際到位資金131.51億元,引進國內省際間直接投資80.47億元,引進省內市外直接投資51.04億元。
截至2018年末,渠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88.41億元,比2017年增長5.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36.51億元,比2017年增長6.6%;年末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83.45億元,比2017年增長15.8%。 [4] 
2018年,渠縣累計接待遊客351.9萬人次,同比增長19.2%,實現旅遊總收入27.04億元,同比增長18.4%。

渠縣社會事業

編輯

渠縣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末,渠縣共申報省科技項目3項,項目資金160萬元;組織申報省知識產權專利實施與促進項目1項,資金20萬元;落實2016年度縣級科技計劃項目創新資金336萬元;申報2019年省級科技項目10項、2018年度市級科技項目12項 。獲2017年度市科技進步獎2項;申報2018年市科技進步獎4項。獲2018年省科技進步獎1項。申報國家專利293件。受理專利資助206件 。 [4] 

渠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渠縣擁有各級學校258所,在校學生人數113730人,專任教師10368人。全縣有小學155所,在校學生55798人,專任教師5397人;普通中學99所,在校學生51414人,專任教師454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所,在校學生6518人,專任教師427人。 [4] 

渠縣衞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渠縣公立醫療機構共收治貧困人口9.13萬人次,住院醫療總費用11845.56萬元,其費用通過“兩保、三救助、三基金”等進行報銷和醫療機構墊支後,貧困患者實際個人支付佔比8.9%;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十免四補助”政策,設立衞生扶貧救助基金,全年救助833户、受益人羣3186人,救助金額為365.6萬元。為8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服務率達100%,為44424人貧困人口開展免費健康體檢,體檢率達102.23%。 [4] 

渠縣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渠縣城鎮新增就業612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56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5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69人;為60名高校畢業生髮放60萬元的創業補貼,為111名城鄉創業人員發放創業貸款1110萬元。舉辦各類招聘活動30場,其中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27場/次,組織企業73餘家,提供崗位6300個,為113餘名貧困家庭人員提供求職、政策諮詢服務,實現就業680人(就地就近就業428人,外輸252人)。開發451個城鎮公益性崗位,發放崗位補貼資金369.564萬元。開發644個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發放崗位補貼202.86萬元。全年共有2829名失業人員領取保險金,發放失業保險金2898.1萬元。 [4] 

渠縣交通運輸

編輯
截至2018年末, 渠縣貨運量537.91萬噸,貨運週轉量37569.01萬噸千米,同比增長0.6%,客運量890.17萬人,旅客週轉量40715.95萬人千米,同比增長5.1%。
截至2018年末,渠縣新建村道公路110千米、窄路加寬172.6千米,創建農村公路養護示範鄉鎮和示範村各2個,新建農村客運站7個、村級招呼站126個,提升改造萬壽鄉場鎮段公路1.1千米。 [4] 

渠縣歷史文化

編輯
  • 三匯彩亭
渠縣三匯彩亭融鐵工、木工、刺繡、縫紉、建築於一體,匯文學、繪畫、雕刻、力學於一爐,結構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絢麗,工藝精湛,頗富特色,是川東地區民間藝術瑰寶。
  • 渠縣漢闕
四川渠縣漢闕是中國現存手地面上時代早且保存完整的仿木結構建築遺存。在全國僅存29處漢闕中,渠縣就有6處7尊,分佈在土溪巖峯兩鄉不足10公里的古驛道旁,素有“漢闕之鄉”的美稱。 [13] 

渠縣風景名勝

編輯
  • 渠縣賨人穀風景區
渠縣賨人谷風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位於渠縣東部龍潭鄉境內的華鎣山中。距縣城26千米,距達州105千米(65千米高速公路),距重慶175千米,距廣安95千米。景區面積46.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200米。
  • 文峯山文化旅遊景區
渠縣文峯山文化旅遊景區,位於渠縣東城區中部,與老城區隔江相望,佔地面積約109公頃,整個用地形態呈編鐘形。以歷史文化為脈絡、儒家文化為主線、宕渠特色文化為依託,集科普教育、文化體驗、文化創意、生態觀光、休閒娛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開放性景區。由文峯山儒學文化遊覽區 、古宕渠文化遊覽區、竹枝園宕渠非物質文化體驗區組成。 [14] 
  • 馬鞍山生態園
馬鞍山生態園分為龍雀台、鞍山廣場、天寧寺宗教文化區、疊翠湖風情區、彭家灣鄉村文化園及趙家灣休閒文化園六大功能區域。
  • 渠縣文廟
渠縣文廟
渠縣文廟(12張)
渠縣文廟建於宋代嘉定以前,在渠縣城內第一小學對面。元代大德年間(1297—1307年)重修;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年),邑侯梁從義移建於縣城南外西巖側,明熹宗天啓元年(1621年)邑侯邸居正又於南郊將文廟遷回舊址,明代崇禎十六年(1643年),文廟被農民起義軍焚燬。
  • 漢闕公園
渠縣漢闕公園位於渠縣土溪火車站與土溪場鎮之間,佔地面積20517平方米,投資3500萬元。公園整體成梯形狀,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用於休閒、娛樂、觀光等。
  • 春秋戰國城壩古遺址
城壩遺址位於渠縣土溪鎮渠江東岸的天府村,三面環水,東接佛爾巖,呈依山傍水之勢。該遺址為春秋戰國時賨人之古賨國國都。公元前314年,在此設立宕渠縣城,前後延續達1000多年,其間屢為州、郡、縣治,東晉末逐漸荒廢。
  • 渠縣禮義城遺址
禮義城遺址位於渠縣土溪鎮洪溪村渠江東岸,佔地168000平方米。南宋末年既是城址,又是古戰場遺址,明清時期繼為要塞之地和古城場遺址,清代在其上修三教寺,成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之地。
  • 碧瑤灣莊園
碧瑤灣莊園位於達州渠縣萬壽鄉靈感村,佔地面積近2000畝、建築面積50000餘平方米、總投資8.6億元的“航母級”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旅遊項目,碧瑤莊園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距離渠縣縣城約15分鐘車程,由四川博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按國家4A景區標準建設。景區秉持生態療養、休閒旅遊、觀光度假、鄉野娛樂、科普教育的理念,將建設成一個惠民的綠色生態家園,打造成達州文旅融合發展標杆。 [15] 
  • 八蒙山古戰場
八蒙山古戰場在渠縣東北3.5千米處,相傳張飛與張合在此交鋒,有張飛立馬銘,曾建有桓侯廟。關於三國八濛山古戰場,《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濛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窄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參考資料: [13] 

渠縣地方名人

編輯
渠縣有先秦早期著作家鵑冠子,東漢車騎將軍馮緄、蜀國鎮北大將王平、大成國皇帝李雄、宋代經術學者黎鋅、清代守護台灣的副將王萬邦、著述頗豐的翰林學士賈秉鍾等著名人物。 [3]  [16] 

渠縣榮譽稱號

編輯
2017年12月14日,渠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17] 
2019年3月,渠縣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8]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19] 
2019年10月,入選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 
2020年3月31日,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21] 
2020年6月9日,獲評四川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縣(市、區)黨委、政府。 [22] 
2020年6月29日,入選四川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 [23] 
2020年9月22日,榮獲2019年度四川省糧食生產“豐收杯”。 [24] 
2020年9月22日,入選“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5] 
2020年9月27日,被表彰為“2020年四川省脱貧攻堅先進集體”。 [26] 
2021年3月,入選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財政廳公佈的四川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單位名單。 [36]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37]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39] 
2021年8月,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40] 
2021年9月,入選“2021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41] 
2021年11月,根據《四川省生態園林城市系列評定管理辦法》《四川省生態園林城市系列標準》,經考評,決定命名渠縣為四川省生態園林縣城。 [42] 
2022年1月26日,被評為2021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縣。 [43] 
2022年4月14日,入選“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百強縣(2021)”名單,位列全國第81名。 [44] 

渠縣現任領導

編輯
中共渠縣縣委書記:王飛虎 [27] 
中共達州市渠縣縣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28]  ,縣長:王飛 [29-30] 
副縣長:劉豔萍 [31] 
副縣長:徐學鋒 [32] 
副縣長:王永明 [33] 
副縣長:李尚桃 [34] 
副縣長:馬朝勝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