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璋

(東漢末年軍閥)

鎖定
劉璋(?—221年) [38]  [46]  ,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東漢末年宗室、軍閥,益州牧劉焉幼子,在父親劉焉死後繼任益州牧。
劉璋為人懦弱多疑。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於是劉璋殺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擊張魯,戰敗。後遭趙韙之亂,平定後,又有曹操將前來襲擊的消息。在內外交逼之下,劉璋聽信手下張松法正之言,迎接劉備入益州,想借劉備之力,抵抗曹操。後劉備反手攻擊劉璋,又有法正為內應,進至成都。成都吏民都想抵抗劉備,但劉璋為百姓計而開城出降,羣下莫不流涕。
劉備佔據成都後,劉璋以振威將軍的身份被遷往荊州居住,關羽失荊州後,劉璋歸屬東吳,被孫權任命為益州牧,在劉備東征時去世。 [38] 
概述內圖片來源:葉雄《三國演義人物譜》
全    名
劉璋
別    名
劉季玉
季玉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江夏郡竟陵縣(今湖北天門)
逝世日期
221年
主要成就
將巴郡劃分為三郡 [29] 
最高官職
振威將軍、益州牧

劉璋人物生平

劉璋承繼父位

劉璋 劉璋
劉璋為劉焉幼子,母費氏,是費伯仁的姑母、後來娶了劉璋女兒的費觀的族姑。 [40]  [43] 
中平五年(188年),劉焉向漢靈帝建言設立州牧總管各地軍政大權,自己出任益州牧,劉焉四子中,只有第三子劉瑁隨劉焉入蜀。
漢獻帝時,時任奉車都尉的劉璋與長兄左中郎將劉範、次兄治書侍御史劉誕都留在京城。當時劉焉不受權臣董卓調遣,董卓便收捕劉範兄弟三人,在郿塢私設牢房來關押他們。後來,劉焉自稱生病請召劉璋,劉璋上表請求探望劉焉,獻帝便派遣劉璋帶着詔書入蜀告諭劉焉,結果劉焉把他留下不再返回朝中。 [21] 
興平元年(194年),劉範在長安與徵西將軍馬騰密謀進攻權臣李傕,泄露之後與劉誕一起被殺。劉焉的世交議郎龐羲保護劉焉的幾個孫子,送入益州。劉焉因為逝子之痛,又逢綿竹城中大火,不得已遷治成都,最終背疽發作逝世。 [1] 
劉焉死後,益州帳下司馬趙韙、治中從事王商等人希望利用劉璋温仁,於是上書推舉他繼掌益州刺史,恰巧長安朝廷任命的刺史扈瑁已進入漢中(一説朝廷混亂,不能更遣),又下詔命劉璋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 [2]  [22] 

劉璋內亂四起

劉璋繼任後,將領沈彌婁發甘寧起事,與荊州別駕劉闔一同進攻劉璋,兵敗後奔荊州。劉璋命趙韙為徵東中郎將,率軍征討荊州牧劉表。在此以前,劉表上書告發劉焉僭越身份,在乘車器物衣服方面和天子比擬,因此趙韙駐兵朐䏰以防備劉表。 [2]  [3] 
劉璋為人懦弱,原本依附於劉焉的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巴夷杜濩樸胡袁約等人又背叛劉璋投靠張魯。劉璋大怒,殺死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和德中郎將龐羲攻擊張魯,但多次被張魯擊敗。 [5]  [23] 
後來,趙韙向劉璋建議從巴郡分出兩個郡。趙韙是安漢人,想得到巴郡舊名,因此對劉璋説:以墊江以上為巴郡,治安漢;以江州至臨江為永寧郡,朐忍至魚復為固陵郡。劉璋採納了趙韙的建議,當時巴人陸續反叛,劉璋又命龐羲為巴郡太守,屯駐閬中。龐羲以天下擾亂,郡中應該有武衞,於是多次招募漢昌賨人為部曲,有人以此構陷龐羲謀反,致使龐羲受到劉璋猜忌。趙韙多次進諫,劉璋不從,趙韙也感到不滿。 [23]  [24] 
當初,南陽、三輔的幾萬家百姓流亡到益州,劉焉將他們全部收為部眾,稱為“東州兵”。劉璋性情柔弱寬容,缺乏威信謀略。東州人侵凌橫暴,成為百姓的災難,劉璋沒有能力制止,舊有的士人相當埋怨並且叛離。趙韙在巴中,很得百姓士兵的歡心,劉璋將大權交給他。趙韙見到民心不和,謀圖作亂,於是賄賂荊州請求和解,又暗中勾結州中的世家望族。 [26] 
建安五年(200年),趙韙發動叛亂,蜀郡、廣漢、犍為都響應,趙韙軍隊達到數萬人,劉璋退守成都。“東州兵”害怕趙韙成功後會誅殺他們,於是與劉璋齊心協力,為他死戰,才擊破了趙韙,並乘勝進攻江州。第二年,趙韙手下將領龐樂李異反叛,斬殺了趙韙。朝廷聽聞益州大亂,任命五官中郎將牛亶為益州刺史,徵召劉璋入朝做九卿,劉璋不從命。 [4]  [25-26] 

劉璋治理益州

趙韙死後,巴郡太守龐羲感到害怕,令郡吏程鬱向其父漢昌縣令程畿索求賨兵自保。程畿執意不從,龐羲只得前去向劉璋謝罪,劉璋也沒有怪罪龐羲。 [27-28] 
建安六年(201年),劉璋聽從蹇胤的建議,將原來的巴郡改為巴西郡,永寧郡改為巴郡,固陵郡改為巴東郡,是為“三巴”,於是龐羲改任巴西太守。 [29] 
劉璋又任命王商為蜀郡太守,王商在郡內研習推廣農業,使得當地百姓受益。 [30]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親自率兵征討荊州,劉璋派中郎將河內人陰溥為使致以敬意。曹操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其兄劉瑁為平寇將軍。劉璋派別駕從事張肅帶着蜀兵三百人並雜御物送給曹操,曹操拜張肅為廣漢太守。不久後,劉璋又派張肅之弟別駕張松到曹操那裏,當時曹操已經平定荊州,沒有按禮節接待張松,只讓他當個蘇示縣令,張松心懷不滿。同年,曹操敗於赤壁,退回北方。張松回到益州,勸説劉璋同曹操斷絕關係,他對劉璋説:“劉豫州與您為宗室兄弟,可以與他結交聯盟。”劉璋皆以為是,於是派法正前往與劉備結好聯盟,隨即又指示法正和孟達送去數千兵卒幫劉備抵禦曹軍,法正完成使命歸還。 [6]  [31-32] 

劉璋引狼入室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説曹操將派兵到漢中征討張魯,心中恐懼,張松問劉璋:“曹公兵強無敵於天下,如果得到張魯的物資再攻取蜀地,誰能阻擋他呢?”劉璋説:“我也深以為憂,但想不到應對的方案。”張松趁機提議:“劉豫州,是使君的同宗、曹公的仇敵,善於用兵,如果令他討伐張魯,必定能得勝。等攻破張魯,益州實力強盛,曹公再來也無能為力了。”張松又説:“現在州中將領龐羲李異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懷異志,如不能得到劉豫州的幫助,益州將外有強敵攻擊,內遭亂民騷擾,必定走向敗亡。”劉璋又聽從了張松之言,立刻派法正率四千兵馬迎接劉備,前後贈送的物資數以億計。劉璋的主簿巴西人黃權勸阻説:“劉備有驍勇的名聲,現在要是以部下的身份對待他,就沒法滿足他的心願;要是以賓客的身份對待他,一國不容二主,造不是使自己安全的辦法。”從事廣漢人王累將自己倒吊在益州城門上勸阻劉璋,劉璋全都不予採納。 [7-8]  [44] 
劉璋 劉璋
劉備從江陵率軍趕到涪城,劉璋率領步、騎兵三萬多人,車駕幔帳,光耀奪目,前往與劉備相會;劉備所率將士依次前迎,大家歡聚宴飲百餘日。劉璋推劉備代理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劉備也推劉璋代理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如故。劉璋給劉備增加兵馬,讓他去討伐張魯,又讓劉備都督白水的軍隊。同年,兩人告別,劉璋回到成都,劉備進駐葭萌,樹立恩德,收穫眾心。 [8]  [33]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南征孫權,孫權求助於劉備。劉備向劉璋請求東行,請劉璋給他一萬兵馬及物資,劉璋只許給四千兵,其餘物資只給一半。張松寫信給劉備、法正,請他們打消東行的念頭,張松的兄長廣漢太守張肅害怕災難臨頭,就把張松的圖謀稟告了劉璋,劉璋將張松收捕處死。 [34-35]  並下令所有關隘的守衞部隊封鎖道路。劉備大怒,召見劉璋部將白水軍督楊懷,將他處斬,吞併其部隊,南下攻打劉璋,佔據涪城。 [47]  益州從事鄭度向劉璋獻計:“左將軍領孤軍攻襲我方,兵力不滿萬人,百姓尚未歸附,且軍隊缺乏輜重,只能就地徵集糧食。不如把巴西、梓潼兩地百姓全部遷到涪水以西,並將當地糧倉、野谷全部燒燬,深溝高壘以等待敵軍到來。敵軍來後若是請戰,我軍一概不許。時間一長,他們物資就會斷絕,不到百日必定主動退走。我軍再乘虛追擊,定能將他生擒。”劉璋對羣下説:“我只聽説過抗擊敵人來安撫百姓,卻沒聽説過能干擾百姓來躲避敵人。”於是拒絕使用此計,並將鄭度罷免。 [48] 
建安十八年(213年),劉璋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在涪縣抵禦劉備,結果戰敗,吳懿率軍投降,其他人退守綿竹。劉璋沒有選擇堅壁清野,使劉備得到了充足的物資,進而攻擊綿竹。劉璋又遣李嚴費觀等人督綿竹軍抵擋劉備,結果李嚴、費觀率眾投降。劉備手下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從荊州進入蜀地,幫助劉備攻打劉璋。 [49]  [52]  這一年,劉璋聽從漢安人程徵、石謙的建議,設置江陽郡 [50]  劉備圍攻劉璋之子劉循於雒城。劉循堅守雒城將近一年,期間射殺了劉備手下的軍師龐統 [52]  [53] 
建安十九年(214年),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攻破巴郡、江陽等郡縣。 [51]  夏季,劉備攻克雒城,與張飛等人進兵包圍成都數十日,並令馬超屯駐城北,劉璋震恐不安。蜀郡太守許靖企圖翻城投降,事敗後劉璋也不敢對他問罪。當時城中有三萬精兵,糧食夠支持一年,官吏百姓都想抵抗。劉璋説:“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施加恩德,卻打了三年,許多人死在草莽野外,只是因為我的緣故。我怎麼能夠安心!”於是派張裔為使向劉備投降,劉備許諾必定禮待劉璋、安撫百姓,又遣從事中郎簡雍勸説,劉璋便打開城門,出城投降,部下沒有不哭的。劉備把劉璋遷至公安,並將財物歸還於他,再佩振威將軍印信。 [9]  [36-37] 

劉璋去世吳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吳孫權趁關羽北伐之際,派遣呂蒙陸遜襲擊荊州,劉璋因此歸於東吳,被孫權任命為益州牧,居於秭歸。後來劉備東征,發動夷陵之戰(221~222年),劉璋在此期間去世。 [10]  [38] 
當初,劉備平定蜀地,劉璋聽從龐羲的建議,請求將長子劉循留在益州,而與次子劉闡一同遷入荊州。因此劉璋兩個兒子的後代,分別在吳、蜀兩地。 [39] 

劉璋人物評價

劉備:“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治。” [20] 
諸葛亮:“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11] 
彭羕:“僕昔有事於諸侯,以為曹操暴虐,孫權無道,振威闇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與興業致治,故乃翻然有輕舉之志。” [12] 
陳壽:“璋才非人雄,而據土亂世,負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見奪取,非不幸也。” [13] 
范曄:“璋能閉隘養力,守案先圖,尚可與時推移,而遽輸利器,靜受流斥,所謂羊質虎皮,見豹則恐,籲哉!” [14] 
常璩:“劉焉器非英傑,圖射僥倖;璋才非人雄,據土亂世,其見奪取,陳子以為非不幸也。” [15] 
《益州耆舊傳》:“璋懦弱多疑,不能黨信大臣。” [42] 
張璠:“劉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為無道之主也。張松、法正,雖有君臣之義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質,進不顯陳事勢,若韓嵩、劉光、劉先之説劉表,退不告絕奔亡,若陳平、韓信之去項羽,而兩端攜貳,為謀不忠,罪之次也。” [13] 
葉適:“劉璋雖暗懦,然國富民盛,守之以恩,無所得罪也。” [16] 
郝經:“焉利本顛,墮剝維城。璋尤庸闇,遷奪猶輕。”
羅貫中:“四海鯨吞百戰秋,堪嗟季玉少機謀。當時若聽黃、王諫,安得西川屬那劉!”
李清植:“焉、璋以枝葉之親,而陰懷攘竊之志,漢帝既嘗收戮其二子,則亦與於叛亂之者數也。” [17] 
毛宗崗:“厚為無用之別名,非忠厚之無用,忠厚而不精明之為無用也。劉璋失豈在仁,失在仁而不智耳。” [18] 
蔡東藩:“劉璋闇弱,即使不迎劉備,亦未必常能守成;益州不為備有,亦必為曹操所取耳。” [19] 

劉璋墓址

劉璋墓位於古堤壋現屬公安縣章莊鋪鎮指南村,在207國道2181公里處北側。該地一脈青山,兩澗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魚米之地。據當地百姓口口相傳:劉璋隱居此地後,改姓為陳,以農耕為生,後病死於此,其墓就葬於家後。劉璋死後,恢復劉姓,歸葬時,置有雙碑,一銅一石.石碑立於土墓之外,銅碑埋於墓內,石碑刻有劉璋封號及字名,銅碑內容不詳。
劉璋後人曾在劉璋墓附近建廟祭祀,廟前有一匾額,刻有道勁有力的四個大字“生陳死劉”,廟內有劉璋的木刻雕像。廟在解放後被毀,其墓在1958年大煉人骨肥時被挖。但其墓中的銅碑未見,石碑現已不知去向。

劉璋家族成員

劉璋祖母

  • 黃氏,名臣黃琬的姑母。 [45] 

劉璋父母

劉璋兄長

  • 劉範,劉焉長子,左中郎將,後為李傕所殺。 [13] 
  • 劉誕,劉焉二子,治書御史,與劉範一起被殺。 [13] 
  • 劉瑁,劉焉三子,別部司馬,隨父劉焉入益州,早逝。妻吳氏守寡,頗有姿色,後嫁給劉備,即穆皇后

劉璋子女

  • 劉循,劉璋長子,娶龐羲之女,曾經在劉備攻益州時,在雒城駐守抵抗劉備的攻勢長達一年,劉璋投降後,由於岳父龐羲的推薦,一直在蜀漢任職,拜為奉車中郎將。
  • 劉闡,劉璋次子,一名緯,隨父劉璋流放荊州,後來劉備失荊州,劉闡曾經於蜀漢雍闓等地作亂之時,再被東吳任命為益州刺史,駐守在交州、益州邊境。諸葛亮平南蠻後劉闡歸吳,官至御史中丞
  • 劉氏,劉璋女,嫁費觀 [13] 

劉璋後代

  • 劉敞,劉璋曾孫,西晉時期隱士。高尚皓首,不預世事,後被羅尚殺害。 [41] 

劉璋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三十一·蜀書一·劉二牧傳第一》 [13] 
《華陽國志·卷五·公孫述劉二牧志》 [15] 

劉璋影視形象

劉璋影視形象
劉璋影視形象(2張)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梁振亞飾演劉璋;
2010年電視劇《三國》:李躍民飾演劉璋;
2016年電視劇《武神趙子龍》:王正佳飾演劉璋。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託以佗事,殺州中豪強十餘人,士民皆怨。初平二年,犍為太守任岐及賈龍並反,攻焉。焉擊破,皆殺之。自此意氣漸盛,遂造作乘輿車重千餘乘。焉四子,範為左中郎將,誕治書御史,璋奉車都尉,並從獻帝在長安,唯別部司馬瑁隨焉在益州。朝廷使璋曉譬焉,焉留璋不復遣。興平元年,徵西將軍馬騰與範謀誅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戰敗,範及誕並見殺。焉既痛二子,又遇天火燒其城府車重,延及民家,館邑無餘,於是徙居成都,遂疽發背卒。
  • 2.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一·劉二牧傳第一》:興平元年,癰疽發背而卒。州大吏趙韙等貪璋温仁,共上璋為益州刺史,詔書因以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以韙為徵東中郎將,率眾擊劉表。【英雄記曰:焉死,子璋代為刺史。會長安拜潁川扈瑁為刺史,入漢中。荊州別駕劉闔,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璋使趙韙進攻荊州,屯朐䏰。】
  • 3.    《後漢書》:州大吏趙韙等貪璋温仁,立為刺史。詔書因以璋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以韙為徵東中郎將。先是,荊州牧劉表表焉僭擬乘輿器服,韙以此遂屯兵朐備表。
  • 4.    《後漢書》:初,南陽、三輔民數萬户流入益州,焉悉收以為眾,名曰“東州兵”。璋性柔寬無威略,東州入侵暴為民患,不能禁制,舊士頗有離怨。趙韓之在巴中,甚得眾心,璋委之以權。韙因人情不輯,乃陰結州中大姓。建安五年,還共擊璋,蜀郡、廣漢、犍為皆反應。東州人畏見誅滅,乃同心並力,為璋死戰,遂破反者,進攻韙於江州,斬之。
  • 5.    《後漢書》:張魯以璋暗懦,不復承順。璋怒,殺魯母及弟,而遣其將龐羲等攻魯,數為所破。魯部曲多在巴土,故以羲為巴郡太守。魯因襲取之,遂雄於巴漢。
  • 6.    《後漢書》:十三年,曹操自將徵荊州,璋乃遣使致敬。操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璋因遣別駕從事張松詣操,而操不相接禮。松懷恨而還,勸璋絕曹氏,而結好劉備。璋從之。
  • 7.    《後漢書》:十六年,璋聞曹操當遣兵向漢中討張魯,內懷恐懼,松復説璋迎劉備以拒操。璋即遣法正將兵迎備。璋主簿巴西黃權諫曰:“劉備有梟名,今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以賓客待之,則一國不容二主,此非自安之道。”從事廣漢王累自倒懸於州門以諫。璋一無所納。
  • 8.    《三國志 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後松復説璋曰:“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璋又從之,遣法正請先主。璋主簿黃權陳其利害,從事廣漢王累自倒縣於州門以諫,璋一無所納,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歸。先主至江州北,由墊江水詣涪,去成都三百六十里,是歲建安十六年也。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曜日,往就與會;先主所將將士,更相之適,歡飲百餘日。璋資給先主,使討張魯,然後分別。
  • 9.    《後漢書》:備自江陵馳至涪城,璋率步騎數萬與備會。張松勸備於會襲璋,備不忍。明年,出屯葭萌。松兄廣漢太守肅懼禍及己,乃以松謀白璋,收松斬之,敕諸關戍勿復通。備大怒,還兵擊璋,所在戰克。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有精兵三萬人,谷支一年,吏民鹹欲拒戰。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歲,無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戰三載,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羣下莫不流涕。備遷璋於公安,歸其財寶,後以病卒。
  • 10.    《三國志 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孫權殺關羽,取荊州,以璋為益州牧,駐秭歸。璋卒。
  • 11.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2-24]
  • 12.    《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6-27]
  • 13.    《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第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1-07]
  • 14.    《後漢書·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2]
  • 15.    《華陽國志·卷五·公孫述劉二牧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2]
  • 16.    宋·葉適《習學記言》
  • 17.    盧弼.《三國志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 18.    匯評三國志演義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2]
  • 19.    拒馬兒許褚效 迎虎主劉璋失計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24]
  • 20.    《三國志 卷三十三 蜀書三 後主傳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2-20]
  • 2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時焉子範為左中郎將,誕治書御史,璋為奉車都尉,皆從獻帝在長安,惟叔子別部司馬瑁素隨焉,【英雄記曰:範聞父焉為益州牧,董卓所徵發,皆不至。收範兄弟三人,鎖械於郿塢,為陰獄以系之。】惟叔子別部司馬瑁素隨焉。獻帝使璋曉諭焉,焉留璋不遣。【典略曰:時璋為奉車都尉,在京師。焉託疾召璋,璋自表省焉,焉遂留璋不還。】
  • 22.    《華陽國志 卷五 公孫述劉二牧志》:興平元年,焉徙治成都。既痛二子,又感祅災,疽發背卒。州帳下司馬趙韙、治中從事王商等貪璋温仁,共表代父。京師大亂,不能更遣,天子除璋監軍使者,領益州牧;以韙為徵東中郎將,率眾徵劉表。
  • 23.    《華陽國志 卷五 公孫述劉二牧志》:璋字季玉,既襲位,懦弱少斷。張魯稍驕於漢中,巴夷杜濩、樸胡、袁約等叛詣魯。璋怒,殺魯母、弟,遣和德中郎將龐羲討魯,不克。巴人日叛,乃以羲為巴郡太守,屯閬中御魯。羲以宜須兵衞,輒召漢昌賨民為兵。或構羲於璋,璋與之情好攜隙。趙韙數進諫,不從,亦恚恨也。
  • 24.    《華陽國志 卷一 巴志》:獻帝初平六年,徵東中郎將安漢趙韙建議分巴為二郡。韙欲得巴舊名,故白益州牧劉璋:以墊江以上為巴郡,河南龐羲為太守,治安漢;以江州至臨江為永寧郡,朐忍至魚復為固陵郡。巴遂分矣。
  • 25.    《華陽國志 卷五 公孫述劉二牧志》:建安五年,趙韙起兵數萬,將以攻璋,璋逆擊之。明年,韙破敗。
  • 26.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一·劉二牧傳第一》:後羲與璋情好攜隙,趙韙稱兵內向,眾散見殺,皆由璋明斷少而外言入故也。【英雄記曰:先是,南陽、三輔人流入益州數萬家,收以為兵,名曰東州兵。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趙韙素得人心,璋委任之。韙因民怨謀叛,乃厚賂荊州請和,陰結州中大姓,與俱起兵,還擊璋。蜀郡、廣漢、犍為皆應韙。璋馳入成都城守,東州人畏威,鹹同心並力助璋,皆殊死戰,遂破反者,進攻韙於江州。韙將龐樂、李異反殺韙軍,斬韙。漢獻帝春秋曰:漢朝聞益州亂,遣五官中郎將牛亶為益州刺史;徵璋為卿,不至。】
  • 27.    《華陽國志 卷五 公孫述劉二牧志》:明年,韙破敗。羲懼,遣吏程鬱宣旨於鬱父漢昌令畿,索益賨兵。畿曰:“郡合部曲,本不為亂,縱有讒諛,要在盡誠,遂懷異志,非所聞也。”羲令鬱重往,畿曰:“我受牧恩,當為盡節;汝自郡吏,宜念效力;不義之事,莫有二意。”羲恨之,使人告曰:“不從太守,家將及禍!”畿曰:“昔樂羊食子,非無父子之恩,大義然也。今雖羹子,畿飲之矣!”羲乃厚謝於璋。
  • 28.    《三國志 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季然名畿,巴西閬中人也。劉璋時為漢昌長。縣有賨人,種類剛猛,昔高祖以定關中。巴西太守龐羲以天下擾亂,郡宜有武衞,頗招合部曲。有讒於璋,説羲欲叛者,璋陰疑之。羲聞,甚懼,將謀自守,遣畿子鬱宣旨,索兵自助。畿報曰:"郡合部曲,本不為叛,雖有交構,要在盡誠;若必以懼,遂懷異志,非畿之所聞。"並敕鬱曰:"我受州恩,當為州牧盡節。汝為郡吏,當為太守效力,不得以吾故有異志也。"羲使人告畿曰:"爾子在郡,不從太守,家將及禍!"畿曰:"昔樂羊為將,飲子之羹,非父子無恩,大義然也。今雖復羹子,吾必飲之。"羲知畿必不為己,厚陳謝於璋以致無咎。
  • 29.    《華陽國志 卷一 巴志》:建安六年,魚復蹇胤白璋,爭巴名。璋乃改永寧為巴郡,以固陵為巴東,徙羲為巴西太守,是為“三巴”。
  • 30.    《三國志 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裴松之注引《益州耆舊傳》:璋以商為蜀郡太守。成都禽堅有至孝之行,商表其墓,追贈孝廉。又與嚴君平、李弘立祠作銘,以旌先賢。脩學廣農,百姓便之。在郡十載,卒於官,許靖代之。
  • 31.    《三國志 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璋聞曹公徵荊州,已定漢中,遣河內陰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瑁狂疾物故。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會曹公軍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因説璋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連好先主,尋又令正及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禦,正遂還。
  • 32.    《華陽國志 卷五 公孫述劉二牧志》:十年,璋聞曹公將徵荊州,遣中郎將河內陰溥致敬。公表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十二年,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公闢肅為掾,拜廣漢太守。十三年,仍遣肅弟松為別駕詣公。公時已定荊州,追劉主,不存禮松;加表望不足,但拜越巂蘇示令,松以是怨公。會公軍不利,兼以疫病,而劉主尋取荊州。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因説璋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更可與通。”時扶風法正,字孝直,留客在蜀,不見禮,恨望;松亦以身抱利器,忖璋不足與有為,常與正竊嘆息。松舉正可使交好劉主,璋從之,使正將命。正佯為不得已,行。又遣正同郡孟達將兵助劉主守禦。前後賂遺無限。
  • 33.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至涪,璋自出迎,相見甚歡。張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謀臣龐統進説,便可於會所襲璋。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倉卒。"璋推先主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是歲,璋還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 3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明年,曹公徵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徵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乃從璋求萬兵及資寶,欲以東行。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魏書曰:備因激怒其眾曰:"吾為益州徵強敵,師徒勤瘁,不遑寧居;今積帑藏之財而吝於賞功,望士大夫為出死力戰,其可得乎!"】張松書與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松兄廣漢太守肅,懼禍逮己,白璋發其謀。於是璋收斬松,嫌隙始構矣。
  • 35.    《華陽國志 卷五 公孫述劉二牧志》:十七年,曹公徵吳。吳主孫權呼劉主自救。劉主貽璋書曰:“孫氏與孤,本為唇齒。今樂進在清泥與關羽相拒,不往赴救,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求益萬兵及資實。璋但許四千,他物半給。張松書與劉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松兄廣漢太守肅懼禍及己,白璋,露松謀,璋殺松。劉主嘆曰:“君矯殺吾內主乎!”嫌隙始構。璋敕諸關守不內劉主。
  • 36.    《三國志 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羣下莫不流涕。先主遷璋於南郡公安,盡歸其財物及故佩振威將軍印綬。
  • 37.    《華陽國志 卷五 公孫述劉二牧志》:夏,劉主克雒城,與飛等合圍成都。而偏將軍扶風馬超率眾自漢中請降,劉主遣建寧督郵李恢迎超,超徑至。璋震恐。所署蜀郡太守汝南許靖將逾城出降,璋知,不敢誅。被圍數十日,城中有精兵三萬,谷支二年,眾鹹欲力戰,璋曰:“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以璋故也,何以能安!”遂遣張裔奉使詣劉主,劉主許裔禮其君而安其民。劉主又遣從事中郎涿郡簡雍説璋。璋素雅敬雍,遂與同輿而出降。
  • 38.    《華陽國志 卷五 公孫述劉二牧志》:吳主孫權之取荊州也,以璋為益州刺史。劉主東征,璋於吳卒也。
  • 39.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南中豪率雍闓據益郡反,附於吳。權復以璋子闡為益州刺史,處交、益界首。丞相諸葛亮平南土,闡還吳,為御史中丞。【吳書曰:闡一名緯,為人恭恪,輕財愛義,有仁讓之風,後疾終於家。】初,璋長子循妻,龐羲女也。先主定蜀,羲為左將軍司馬,璋時從羲啓留循,先主以為奉車中郎將。是以璋二子之後,分在吳、蜀。
  • 40.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費禕字文偉,江夏鄳人也。【鄳音盲。】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劉璋之母也。
  • 41.    《華陽國志 卷八 大同志》:夏四月,尚殺隱士劉敞,故州牧劉璋曾孫也。隱居白鹿山,高尚皓首,未嘗屈志,亦不預世事。尚信祅言殺之。殺之日,雷震人,大雨,城中出水。
  • 42.    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12]
  • 43.    《三國志 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賓伯名觀,江夏鄳人也。劉璋母,觀之族姑,璋又以女妻觀。
  • 44.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遙聞曹公將遣鍾繇等向漢中討張魯,內懷恐懼。別駕從事蜀郡張松説璋曰:"曹公兵強無敵於天下,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土,誰能御之者乎?"璋曰:"吾固憂之而未有計。"松曰:"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璋然之,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前後賂遺以巨億計。正因陳益州可取之策。
  • 45.    《三國志 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來敏字敬達,義陽新野人,來歙之後也。父豔,為漢司空。漢末大亂,敏隨姊奔荊州,姊夫黃琬是劉璋祖母之侄,故璋遣迎琬妻,敏遂俱與姊入蜀,常為璋賓客。
  • 46.    劉璋  .辭海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10-30]
  • 47.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璋敕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軍督楊懷,責以無禮,斬之。乃使黃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
  • 48.    《三國志 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法正傳第七》:鄭度説璋曰:"左將軍縣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則必禽耳。"先主聞而惡之,以問正。正曰:"終不能用,無可憂也。"璋果如正言,謂其羣下曰:"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於是黜度,不用其計。
  • 49.    《華陽國志 卷五 公孫述劉二牧志》:十八年,璋遣將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拒劉主於涪,皆破敗,還保綿竹。懿詣軍降,拜討逆將軍。初,劉主之南伐也,廣漢鄭度説璋曰:“左將軍縣軍襲我,眾不滿萬,百姓未附,野谷是資。計莫若驅巴西、梓潼民內涪川以南,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請戰不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禽矣。”先主聞而惡之。法正曰:“璋終不能用,無所憂也。”璋果謂羣下曰:“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絀度不用。故劉主所至有資。進攻綿竹。璋復遣護軍南陽李嚴、江夏費觀等督綿竹軍。嚴、觀率眾降,同拜裨將軍。進圍璋子循於雒城。
  • 50.    《華陽國志 卷三 蜀志》:江陽郡,本犍為枝江都尉,建安十八年置郡。漢安程徵、石謙白州牧劉璋,求立郡。璋聽之,以都尉廣漢成存為太守。
  • 51.    《華陽國志 卷五 公孫述劉二牧志》:十九年,關羽統荊州事,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溯江降下巴東,入巴郡。巴郡太守巴西趙筰拒守,飛攻破之,獲將軍嚴顏,謂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逆戰?”顏對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飛怒曰:“牽去斫頭!”顏正色曰:“斫頭便斫,何為怒也!”飛義之,引為賓客。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飛攻巴西,亮定德陽。巴西功曹龔諶迎飛。璋帳下司馬蜀郡張裔距亮,敗於陌下,裔退還。
  • 52.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先主進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 53.    《華陽國志 卷三》:建安十八年,劉先主自涪攻圍且一年,軍師龐統中流矢死。先主痛惜,言則涕泣。廣漢太守南陽張存曰:“統雖可惜,違大雅之體。”先主怒曰:“統殺身成仁,非仁乎?”即免存官。十九年夏,雒城拔。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