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龐統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

鎖定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1]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龐統初任郡功曹,後跟隨周瑜 [26]  ,被周瑜任以大事 [23-24]  ,周瑜逝世於巴丘,龐統為其弔喪至東吳,與陸績顧劭全琮等人結交而還 [27] 南郡借給劉備後,從事署理,繼守耒陽令,不治理公務而被免職。魯肅諸葛亮以龐統“非百里之才”力薦,劉備十分器重,委以治中從事重任 [26]  。後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葬於落鳳坡
本    名
龐統
別    名
鳳雛
士元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1]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襄陽 [1] 
出生日期
179年 [11] 
逝世日期
214年 [11] 
主要成就
輔佐劉備入蜀得川
官    職
軍師中郎將
追    贈
關內侯
諡    號

龐統人物生平

龐統早年經歷

龐統像 龐統像
龐統小時候為人樸實,但是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時潁川司馬徽為人清雅而擅長識人,龐統二十歲時前去拜見。司馬徽坐於桑樹上採桑,而龐統坐於樹下,倆人相互交談一直從白天説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大為驚異,説是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有了司馬徽這句話,龐統漸漸為人所知。 [1] 
時襄陽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卧龍,司馬德操為水鏡 [2]  龐統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
龐統後來被本郡徵為功曹,喜歡評價人物,培養別人的名聲,所以被他評價的人,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龐統,龐統説:“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這樣難道不行嗎?” [3] 

龐統東吳送喪

建安十四年(209年),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南下的幾十萬大軍,而後周瑜又擊退駐守在南郡的曹仁,成功奪取軍事重鎮江陵 [25]  ,周瑜領南郡太守,期間,周瑜任命龐統為功曹,並任以大事 [23-24]  ,次年周瑜準備進攻西川,卻突然暴病,死於巴丘。龐統為周瑜送喪至東吳,東吳人大多聽説過龐統的名號,等到龐統準備回去的時候,一起送龐統到昌門,其中包括陸績顧劭全琮等人,龐統知道他們的來意,於是告訴他們説:“陸績可以説是一匹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劭可以説是一隻駑牛能負重遠行。”對全琮説:“你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雖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時佳人。”陸績、顧劭對龐統説:“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評四海之內的名士。”於是東吳陸績、顧劭、全琮等人於龐統深交而還。 [4] 
事後,有人曾問龐統:“照您看,陸績比顧劭好嗎?”龐統説:“駑馬雖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罷了。駑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負載的哪裏只是一個人的重量呢?”據説,顧劭去見龐統,住在龐統那裏,兩人談論起來。顧劭問:“您有善於知人之名,你説説,我和您相比,誰好一些?”龐統説:“講到陶冶世俗,綜合分析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論給帝王出謀劃策,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顧劭認為龐統的話有道理,和他親近起來。 [5] 

龐統投奔劉備

龐統像 龐統像
劉備佔據荊州,領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在任期間不理縣務,被免官。東吳魯肅寫信給劉備,告訴劉備龐統不是百里之才。諸葛亮也對劉備説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經過一番交流過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親密程度亞於諸葛亮,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6] 
有一次,劉備與龐統閒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説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秘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你不必隱瞞。”龐統回答:“確有此事。”劉備慨然嘆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劉備還説:“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7] 

龐統獻計徵蜀

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龐統進言,他説:“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而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户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可成就大業。”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龐統説:“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機權變才好。況且吞併弱小,攻擊闇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説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佔了先機。”劉備認為龐統説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為由而拒絕。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8] 
落鳳坡 落鳳坡
建安十七年(212年),張松暗中聯繫劉備的事情被其兄長張肅告發,劉璋處死張松,劉備和劉璋之間的關係決裂 [22]  。於是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此為上計計也;楊懷高沛是蜀中名將,手下有精鋭部隊,而且據守關頭,我們可以裝作要回荊州,引他們輕騎來見,可就此將其擒殺,而後進兵成都,此為中計;退還白帝,連引荊州,慢慢進圖益州,此為下計。如果猶豫不前,將會有大難,不能在此地久留。”· [9] 
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他乘着酒興對龐統説:“今天這場宴會應該快樂吧。”龐統卻説:“把討伐別國當作快樂,不是仁者之兵。”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話説的不好,快點出去。”於是龐統起身退出。但是劉備馬上後悔,請他回來。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只顧自己吃喝。劉備問道:“剛才我們的討論是誰的過失?”龐統説:“你我兩人共同的過失。”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10] 

龐統戰死雒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説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景耀三年追諡為靖侯。 [11]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説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龐統人物評價

龐統自評: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劉備:統殺身成仁。
張存:統雖盡忠可惜,然違大雅之義。 [12] 
三國志13中的龐統 三國志13中的龐統
陳壽: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13] 
司馬徽:①南州士之冠冕。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②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魯肅: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楊戲《季漢輔臣贊》: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14] 
諸葛亮: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龐統像 龐統像
習鑿齒:夫霸王者,必體仁義以為本,仗信順以為宗,一物不具,則其道乖矣。今劉備襲奪璋土,權以濟業,負信違情,德義俱愆,雖功由是隆,宜大傷其敗,譬斷手全軀,何樂之有?龐統懼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眾中匡其失,而不脩常謙之道,矯然太當,盡其蹇諤之風。夫上失而能正,是有臣也,納勝而無執,是從理也;有臣則陛隆堂高,從理則羣策畢舉;一言而三善兼明,暫諫而義彰百代,可謂達乎大體矣。若惜其小失而廢其大益,矜此過言,自絕遠讜,能成業濟務者,未之有也。臣松之以為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宴酣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雲“君臣俱失”,蓋分謗之言耳。習氏所論,雖大旨無乖,然推演之辭,近為流宕也。 [14] 
袁宏:士元弘長,雅性內融。崇善愛物,觀始知終。喪亂備矣,勝塗未隆。先生標之,振起清風。綢繆哲後,無妄惟時。夙夜匪懈,義在緝熙。三略既陳,霸業已基。
裴松之: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
程公許:蜀將如關、張、龐統,吳將如周瑜、魯肅,志長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馬超、黃忠、趙雲、費禕、呂蒙、程普、歩騭、甘寧輩皆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面。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能自效。 [15] 
方孝孺:然徽以孔明、龐統並稱,吾竊有疑焉。論者惜統早死,故功業不及孔明;餘謂使統不死,終非孔明比也。孔明之學,庶乎王道;而統之言,皆矯詐功利之習。劉璋之迎昭烈,或説昭烈就取益州,昭烈恐失信於天下,統則請就其來迎而襲殺之;昭烈之不即從,所以堅益州之民服從之志,猶有王者之用心也;統獨切切焉欲奪璋之位,其器量何淺哉?王者患孚德不弘、道不洽,不患土狹民微也。 [16] 
李光地:“龐士元論人才,不肯求全責備,這個心胸,便可以稱‘鳳雛’。”

龐統家族成員

龐統從父

龐德公,字尚長,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隱士。 [17] 

龐統兄弟姐妹

龐林,蜀荊州治中從事,後任魏鉅鹿太守,封列侯。 [18] 
龐山民,龐德公之子,魏黃門吏部郎,娶諸葛亮二姐為妻。 [19] 

龐統

龐宏,蜀漢涪陵太守,死於任上。 [20] 

龐統祠墓

龐統墓
龐統墓(3張)
龐統祠墓又名龍鳳祠。在四川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關側。龐統祠墓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中流矢卒後,蜀漢昭烈帝劉備所建。清初,王屏藩亂蜀,墓、祠均毀。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復,現存大門、正殿、兩側亭、棲鳳殿,祠外為龐統墓。祠、墓周圍松柏千株,鬱鬱葱葱,風景如畫。祠內天井有大柏兩株,相傳是張飛所栽。正門、側門皆刻有楹聯匾對:“明知落鳳存先帝,甘讓卧龍作老臣。”正殿背後的石壁上,刻有晉代陳壽撰的龐靖侯傳。二馬亭分建於兩側,一個是白馬亭,一個是胭脂亭,二亭象徵劉備、龐統換馬之事。
龐統祠墓位於老陝路旁,距德陽僅15公里左右,三進四合佈局,石木結構(石牆、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敦厚、肅穆莊重。依次排列着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祠內存有龐統及諸葛亮雕塑像,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史料。祠墓周圍古柏參天、鬱鬱葱葱、自成方陣。祠墓旁有車轍深邃、長滿苔蘚的古驛道,有諸葛亮長子諸葛瞻與魏軍鄧艾浴血奮戰的將台,奇石溝壑、溶洞山泉,堪稱蜀漢遺蹟之一絕。
龐統祠中的龐統墓只是後人為紀念龐統而建,其真墓在不遠處的落鳳坡旁。2006年5月25日,龐統祠墓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龐統藝術形象

龐統小説形象

龐統 龐統
劉備之軍師中郎將。統號鳳雛,與諸葛亮齊名。赤壁之戰,統避亂江東,為魯肅薦於周瑜,入曹營獻連環計,助瑜火攻大敗。瑜卒,亮往弔孝,因得見統。時肅亦薦統,因統貌陋,慢孫權,不用。統遂往荊州投先主,先主亦因貌輕之,任為耒陽令。統到任,不理政事,先主怒遣張飛往責,飛識統才,遂拜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亮共贊方略,教練軍士。後統隨先主取蜀,設計斬殺楊懷、高沛,得涪水關。攻雒城,因疑亮欲爭功,不從亮書勸阻,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為亂箭射死。 [21] 

龐統歇後語

龐統當知縣——大材小用

龐統影視形象

新(右)老(左)三國龐統影視形象 新(右)老(左)三國龐統影視形象
年份
電視劇/電影
飾演者
1985
諸葛亮
劉明凱
1985
諸葛亮
1994
1996
鄭安寧
1996
1999
2001
2010
三國
2012
馬曉軍
2016
馬曉軍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
  • 2.    《襄陽記》:諸葛孔明為卧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
  • 3.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後郡命為功曹。性好人倫,勤於長養。每所稱述,多過其才,時人怪而問之,統答曰:“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 4.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績、顧劭、全琮皆往。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謂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績、劭謂統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深與統相結而還。
  • 5.    《張勃吳錄》:或問統曰:“如所目,陸子為勝乎?”統曰:“駑馬雖精,所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三百里,所致豈一人之重哉!”劭就統宿,語,因問:“卿名知人,吾與卿孰愈?”統曰:“陶冶世俗,甄綜人物,吾不及卿;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劭安其言而親之。
  • 6.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併為軍師中郎將。
  • 7.    《江表傳》:先主與統從容宴語,問曰:“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統對曰:“有之。”備嘆息曰:“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 8.    《九州春秋》:統説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户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統曰:“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備遂行。
  • 9.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説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説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因,不可久矣。”
  • 10.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輒克。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曰:“曏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 11.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為之拜。追賜統爵關內侯,諡曰靖侯。
  • 12.    三國志·蜀書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0-01-03]
  • 13.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19]
  • 14.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0-29]
  • 15.    《歸潛志》  .是何年[引用日期2014-10-24]
  • 16.    《孔明之學庶乎王道》
  • 17.    《襄陽記》:德公從子統。
  • 18.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統弟林,以荊州治中從事參鎮北將軍黃權徵吳,值軍敗,隨權入魏,魏封列侯,至鉅鹿太守。
  • 19.    《襄陽記》:其子山民(又作倦民),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小姊,為魏黃門吏部郎,早卒。
  • 20.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統子宏,字巨師,剛簡有臧否,輕傲尚書令陳只,為只所抑,卒於涪陵太守。
  • 21.    《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6]
  • 22.    三國志·卷三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1-13]
  • 23.    《太平御覽》卷二百六十四 職官部六十二引《荊州先德傳》曰:周瑜領南郡,以龐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 24.    《太平御覽》卷二百六十四 職官部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2-13]
  • 25.    宋傑:《蜀吳統治下江陵軍事地位之演變》,《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
  • 26.    龐統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 軍事學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2-02-07]
  • 27.    龐統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 中國歷史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引用日期2022-02-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