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程畿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鎖定
程畿(?~222年),巴西閬中(今四川省閬中市)人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劉璋割據益州時,程畿為漢昌長。後來,巴西太守龐羲因劉璋猜疑而懷有叛離之心,命令程畿的兒子徵召士兵自保,程畿不僅制止兒子的行為,還説服了龐羲,因此受到劉璋的賞識,被劉璋任命為江陽太守。
後來劉備取代劉璋擔任益州牧,程畿擔任從事祭酒。蜀漢建國後,程畿隨劉備伐吳,劉備兵敗夷陵,程畿不肯撤退,最終奮力戰死。
季然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巴西閬中
逝世日期
222年
主要成就
夷陵兵敗時不屈戰死
主要作品
《報巴西太守龐羲》《敕子鬱》
本    名
程畿
官    職
漢昌長、江陽太守、從事祭酒

程畿人物簡介

程畿大義之誠

程畿像 程畿像
程畿,字季然,巴西閬中(今四川省閬中市)人。東漢末年。劉璋割據益州,程畿為漢昌長。 [1] 
建安五年(200年),巴西太守龐羲因天下混亂,認為巴西郡應該有武裝衞隊,此時漢昌縣分佈有少數民族賨人,賨人為人剛猛,秦漢之際,漢高祖劉邦藉助賨人的力量以平定關中。於是龐羲命令程畿大量徵召賨人為私人軍隊。有人在劉璋面前説陷害龐羲的壞話,説龐羲想要背叛劉璋,因此劉璋暗中懷疑龐羲。趙韙屢次勸告劉璋,劉璋不加理睬,趙韙也懷恨在心,於是反叛劉璋。 [1]  [2] 
建安六年(201年),趙韙將劉璋圍困於成都。東州兵和趙韙叛軍力戰,趙韙敗退到江州,被殺。龐羲聽説這件事後十分害怕,將要謀求自守,於是,龐羲派遣程畿的兒子程鬱宣佈旨令給程畿,索取賨兵自助。 [3]  [4] 
程畿告知龐羲:“本郡募集私人軍隊,本來不是為了叛變,雖然有人播弄是非,但還是需要表達自己的盡誠之心;若必然因為感到恐懼,於是懷有叛離之心,並非是我程畿所接受的。”並告誡程鬱説:“我受到一州的恩惠,應當為州牧竭盡忠誠和節義。你是郡吏,應當為太守效力,不可以認為我曾有叛離之心。” [3]  [4] 
龐羲遣人告訴程畿説:“你的兒子在郡裏,不服從郡太守的命令,因此你的家族將受到禍害!”程畿回答説:“以前樂羊作為一個將領,喝了用他兒子的肉做成的湯,這不是父子之間沒有情誼,而是因為君臣間的大義。如今,即使再次把我的兒子做成湯,我一定也會喝下去的。”龐羲知道程畿這樣做必定不是為了自己,於是向劉璋深切地謝罪,劉璋也寬恕了龐羲,在聽説程畿的事蹟後,任命程畿為江陽太守。 [5-6] 

程畿盡節殞命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奪取益州,逐領益州牧,任命程畿為從事祭酒 [7] 
章武元年(222年),程畿隨先主劉備東征吳國,蜀軍於夷陵遭遇敗績,沿長江退軍。有人告訴程畿:“後面的追兵已經趕上,拋棄船隻,便可以逃脱。”程畿説:“我在軍中,未曾因為敵人棄船而走,何況跟隨天子而遇見危險呢!”
於是追兵趕上程畿所在的船隻,程畿親身持戟與敵人戰鬥,甚至有敵船翻倒在江中。大量敵軍趕到,一同攻擊程畿,程畿戰死。 [7]  [8] 

程畿人物評價

楊戲:江陽剛烈,立節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單夫只役,隕命於軍。 [9] 
羅貫中:慷慨蜀中程祭酒,身留一劍答君王。臨危不改平生志,博得聲名萬古香。 [10] 
毛宗崗:文臣亦有武將之風,惟書生能忍辱,亦惟書生不肯受辱。 [11] 

程畿個人作品

《報巴西太守龐羲》、《敕子鬱》 [12] 

程畿家族成員

程鬱,程畿之子,任巴西郡郡吏,曾受到巴西太守龐羲的派遣募兵自衞。 [3] 
程祁,程畿之子,字公弘,受到諸葛亮賞識,早夭。 [13-14] 

程畿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9] 
《資治通鑑·卷六十四·漢紀五十六》 [15] 
《資治通鑑·卷六十九·魏紀一》 [16] 

程畿後世紀念

程畿塑像 程畿塑像
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劉備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紀念蜀漢一朝的文臣,稱文臣廊。程畿塑像在其中排第十四,塑於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十四文臣塑像排名依次是龐統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楊戲傳》:有讒於璋,説羲欲叛者,璋陰疑之。季然名畿,巴西閬中人也。劉璋時為漢昌長。縣有賨人,種類剛猛,昔高祖以定關中。巴西太守龐羲以天下擾亂,郡宜有武衞,頗招合部曲。
  • 2.    《資治通鑑·卷六十三》:張魯以劉璋暗懦,不復承順,襲別部司馬張修,殺之而並其眾。璋怒,殺魯母及弟,魯遂據漢中,與璋為敵。璋遣中郎將龐羲擊之,不克。璋以羲為巴郡太守,屯閬中以御魯。羲輒召漢昌賨民為兵,或構羲於璋,璋疑之。趙韙數諫不從,亦恚恨。初,南陽、三輔民流入益州者數萬家,劉焉悉收以為兵,名曰東州兵。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趙韙素得人心,因益州士民之怨,遂作亂,引兵數萬攻璋;厚賂荊州,與之連和。蜀郡、廣漢、犍為皆應之。
  • 3.    《三國志·楊戲傳》:羲聞,甚懼,將謀自守,遣畿子鬱宣旨,索兵自助。畿報曰:“郡合部曲,本不為叛,雖有交構,要在盡誠;若必以懼,遂懷異志,非畿之所聞。”並敕鬱曰:“我受州恩,當為州牧盡節。汝為郡吏,當為太守效力,不得以吾故有異志也。”
  • 4.    《資治通鑑·卷六十四》:趙韙圍劉璋於成都。東州人恐見誅滅,相與力戰,韙遂敗退,追至江州,殺之。龐羲懼,遣吏程祁宣旨於其父漢昌令畿,索賨兵。畿曰:“郡合部曲,本不為亂,縱有讒諛,要在盡誠,若遂懷異志,不敢聞命。”羲更使祁説之,畿曰:“我受牧恩,當為盡節;汝為郡吏,自宜效力。不義之事,有死不為。”
  • 5.    《三國志·楊戲傳》:使人告畿曰:“爾子在郡,不從太守,家將及禍!”畿曰:“昔樂羊為將,飲子之羹,非父子無恩,大義然也。今雖復羹子,吾必飲之。”羲知畿必不為己,厚陳謝於璋以致無咎。璋聞之,遷畿江陽太守。
  • 6.    《資治通鑑·卷六十四》:羲怒,使人謂畿曰:“不從太守,禍將及家!”畿曰:“樂羊食子,非無父子之恩,大義然也。今雖羹祁以賜畿,畿啜之矣。”羲乃厚謝於璋。璋擢畿為江陽太守。
  • 7.    《三國志·楊戲傳》:先主領益州牧,闢為從事祭酒。後隨先主徵吳,遇大軍敗績,溯江而還,或告之曰:“後追已至,解船輕去,乃可以免。”畿曰:“吾在軍,未曾為敵走,況從天子而見危哉!”追人遂及畿船,畿身執戟戰,敵船有覆者。眾大至,共擊之,乃死。
  • 8.    《資治通鑑·卷六十九》:從事祭酒程畿溯江而退,眾曰:“後追將至,宜解舫輕行。”畿曰:“吾在軍,未習為敵之走也。”亦死之。
  • 9.    《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6-02]
  • 10.    三國演義: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4-21]
  • 11.    匯評三國志演義: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9-23]
  • 12.    嚴可均《全三國文·卷六十一》
  • 13.    《三國志·楊戲傳》:公弘,名祁,季然之子也。
  • 14.    《三國志·楊戲傳》:少與巴西程祁公弘、巴郡楊汰季儒、蜀郡張表伯達並知名。戲每推祁以為冠首,丞相亮深識之。
  • 15.    《資治通鑑·卷六十四·漢紀五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2-12]
  • 16.    《資治通鑑·卷六十九·魏紀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2-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