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宓

(三國時期蜀漢學者)

鎖定
秦宓(mì)(?-226年),字子敕。廣漢郡綿竹縣(今四川德陽北)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學者。 [16] 
秦宓年輕時就很有才學,為廣漢名士,在劉焉、劉璋時,他總是稱有病而拒不接受州郡辟命。 [1]  [16]  諸葛亮領益州牧後,派人將秦宓請來,任他為別駕,隨後又任為左中郎將、長水校尉。 [16]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將東征孫權,他以“天時必無其利”為由,竭力諫阻,觸怒劉備,被囚下獄。後來被用錢贖出來。 [6]  蜀建興元年(223年),恢復蜀吳盟好。 [16]  建興二年(224年),丞相諸葛亮兼任益州牧,迎請秦宓為州別駕,不久又提升他為左中郎將、長水校尉。吳派張温使蜀,返吳時諸葛亮率百官為之餞行,他獨後至。 [7] 
秦宓後來升任大司農。建興四年(226年),秦宓去世。 [8] 
子敕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漢郡綿竹
逝世日期
226年
主要作品
《奏記益州牧劉焉薦任安》《答王商書》等
本    名
秦宓
官    職
大司農

秦宓人物生平

秦宓避不出仕

秦宓像 秦宓像
秦宓年輕時就很有才學,州郡徵召他,他總是稱有病而不去。曾經上書益州牧劉焉,舉薦儒士任安 [1] 
興平元年(194年)劉璋任益州牧時,與秦宓同郡的王商為益州治中從事,他寫信給秦宓説:“貧賤困苦,何時可以度完這樣的人生!卞和抱玉向世人炫耀,你應該來一趟,與州牧見見面。”秦宓則回信拒絕。
後來,王商為嚴君平、李弘建立祠廟,秦宓寫信對他説:“我因疾病隱避世外,得悉你為嚴、李二君立祠,可謂是對同道之人的厚愛和勉勵。看嚴君的文章,冠絕天下,許由伯夷的超俗操行,有如高山一樣不可動搖,即使揚雄不加讚歎,同樣名揚人間。如果李仲元不遇上《法言》,他的名聲必然湮沒無聞,這是因為他的文章缺乏斑斕的文采,可以説他是一個攀龍附鳳靠他人而得名的人。而揚子云潛心著書立説,有益於世,出污泥而不染,行動以聖人為師,今日天下之人,仍在誦讀他的文章。國家有這樣的人,足以向四方誇耀,奇怪的是您顛倒本末,反不為他建造祠堂。蜀地本來就缺少學士文人,文翁遣派司馬相如前往東方學習七經,回蜀地教化官民,於是蜀的文化學術才比肩齊、魯。故此《地理志》説:‘文翁倡行教化,司馬相如為其師。’漢室得才士,那時最為繁盛;董仲舒之類,不明封禪之禮,司馬相如制定了封禪的禮儀。能制禮作樂,移風易俗,難道不是以禮儀節度人們行為規範而補益社會嗎?雖説他有卓王孫一事拖累,但就像孔子推崇齊桓公的霸業,公羊高讚美叔術的謙讓,我也為司馬相如的教化叫好,認為應當為他建祠,並趕快撰定銘文。” [2] 
當初,李權曾向秦宓借《戰國策》看,秦宓説:“戰國合縱連橫攻戰不已,讀它有何用?”李權説:“孔子、嚴君平,匯聚眾書,寫成《春秋》、《老子指歸》,所以海以匯合百川為闊大,君子以廣博聞見為宏大。”秦宓答覆説:“書籍除正史和周朝文獻外,仲尼一概不採收;道法除崇尚虛無自然外,君平一律不推演。大海因接受泥沙而淤積,每年都要盪滌清除;君子固然要廣博見聞,但不符禮儀則不以觀看。這《戰國策》反覆記載闡明張儀蘇秦的謀略權術,殺人而讓自己生存,害人來保護自己,這是聖賢經典所憎惡的東西。故此孔子發憤作《春秋》,以堂堂正正地闡述聖賢大道,又制定《孝經》,廣泛地宣揚仁義道德。防微杜漸,抑惡於萌,所以老子主張要在禍患發生之前就把它消除於萌動狀態之中,的確如此啊!商湯是位大聖人,因為看到郊野之魚就發生了沉溺打獵的過失;魯定公本是一位賢君,因觀看美女歌舞就荒廢了朝政,諸如此類的人和事,數不勝數。道家道法有言:‘不可見那你想得到的東西,免得你的思想受到惑亂。’因此天地純正守一,日月正而光明,其光正直有如箭矢,這正是君子所應效仿的。《洪範》記載災異,往往由人的言行聲貌引發,與《戰國策》中奸詐權謀有何相干之處?” [3] 
秦宓各類形象
秦宓各類形象(3張)
有人對秦宓説:“你想自比巢父、許由、商山四皓,為什麼又有意地宣揚自己的辭藻文采、表露自己的奇瑰才能呢?”秦宓回答説:“我的文章不能盡言,言不能盡意,有什麼文采辭藻可宣揚呢?當年孔子三次拜謁魯哀公,作《三朝記》七篇,這是由於對有些事他不能保持沉默。接輿邊走邊唱歌,評論家認為這是文采光燦的詩篇;漁父詠歎奔流的漢水,賢士們認為這是文字閃光的辭章。老虎生來就有斑斕的花紋,鳳凰天生就有五彩的羽毛,難道是它們以色彩來粉飾裝扮自己?都是自然天生的啊!《河圖》、《洛書》因其文采而盛傳於世,聖賢六經因其文采而傳誦歷代,君子以禮樂教化為美德,辭藻文采又有什麼妨害!以我的愚笨,尚且以革子成反對文采的過失為恥,何況那些比我賢能的人呢!” [4]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平定益州後,廣漢太守夏侯纂請秦宓出任師友祭酒,兼任佐吏之首,尊其為仲父。秦宓假託有病,躺在家中,夏侯纂領着功曹古樸、主簿王普,帶着酒食前往秦宓家宴飲交談,秦宓依然躺在牀上。
夏侯纂問古樸説:“講到你們益州養生的酒餚食具,實在遠遠勝過其他州郡,不知文人才士比其他州郡如何?”古樸回答説:“自前漢以來,益州人士的官職爵位或許沒有其他地方的人士那麼高,但談到著書立説為世人師法,決不比其他地方差。嚴君平讀黃、老而寫下《老子指歸》,揚雄讀《易經》而著述《太玄》、讀《論語》而著述《法言》。司馬相如為漢武帝製作封禪的文告,這是今日天下人人皆知之事。”夏侯纂説:“仲父如何?”秦宓以笏板拍打着自己的面頰,説:“請您不要認為仲父我説話不夠謙虛,讓我為您講一講本州的源流始末。蜀有山名汶阜,長江源出此山之中,天帝使它得到昌大,神靈使它取得福祉,因此蜀地沃野千里。江、河、淮、濟四大河流,長江居於首位,這是其一。大禹出生於石紐,即在現在的汶山郡。當年遭受水患,鯀治水無功,疏長江決黃河,使它們東流入海,為民消除禍患,自從有人類以來沒有誰的功勞能超過他,這是其二。天帝通過房、心、參、伐的星象,來決斷推行政令,參、伐二宿為益州分野,三皇乘祗車出谷口,就是現在的斜谷。這就是本州的始末縱橫,請您平心而論,它比天下其他地方如何?”夏侯纂遲疑半晌無言以對。 [5] 

秦宓勸阻東征

後來,益州牧府徵召秦宓為從事祭酒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準備征討東吳,秦宓陳説天時不當,必難取勝,因此獲罪下獄囚禁,後來被用錢贖出來。 [6] 

秦宓巧答張温

建興二年(224年),丞相諸葛亮兼任益州牧,迎請秦宓為州別駕,不久又提升他為左中郎將、長水校尉
三國秦宓(劉志偉繪) 三國秦宓(劉志偉繪)
吳蜀聯盟後,東吳派張温前來修好。張温即將返回時,文武百官都前往為他餞行。眾人到齊後,惟獨秦宓未到,諸葛亮幾次派人催他,張温問:“他是什麼人?”諸葛亮説:“益州的文人學者。”
秦宓到後,張温問他:“您學習嗎?”秦宓説:“五尺高的孩子都學習,您又何必小看人!”張温又問:“天有頭嗎?”秦宓説:“有頭。”張温問:“頭在何方?”秦宓説:“在西方,《詩經》説‘於是眷戀西望’。由此推論,頭在西方。”張温問:“天有耳朵嗎?”秦宓説:“天高高在上卻能聽到地下聲音,《詩經》有言,‘鶴鳴叫於水澤,聲聞於天’。如果上天無耳,用什麼來聽?”張温問:“天有腳嗎?”秦宓説:“有,《詩經》説‘上天的步履那麼艱難,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沒有腳,憑什麼行走?”張温問:“天有姓嗎?”秦宓説:“有姓。”張温問:“姓什麼?”秦宓説:“姓劉。”張温問:“您怎麼知道?”秦宓回答説:“當今天子姓劉,因此而知道天姓劉。”張温問:“太陽誕生在東方吧?”秦宓説:“雖然它誕生在東方,而最終歸宿在西方。”一問一答如山中迴音,應聲隨出,張温對秦宓十分敬服。秦宓的文才口辯,大都如此。 [7] 

秦宓卒於司農

秦宓雕像 秦宓雕像
秦宓後來升任大司農。建興四年(226年),秦宓去世。
當初,秦宓看到記敍帝王世系的文獻,五帝都出自同一部族,秦宓從根本上考辨出這種記載的錯誤。他還論證了皇帝王霸養龍的傳説,都很有道理。
譙周年輕時曾拜訪求教秦宓,將秦宓的言論記錄在《春秋然否論》之中。 [8] 

秦宓人物評價

彭羕:伏見處士綿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雋生之直,枕石漱流,吟詠緼袍,偃息於仁義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高概節行,守真不虧,雖古人潛遁,蔑以加旃。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讜落落之譽,豐功厚利,建跡立勳,然後紀功於王府,飛聲於來世,不亦美哉! [9] 
諸葛亮:益州學士也。 [10] 
楊戲:司農性才,敷述允章,藻麗辭理,斐斐有光。 [11] 
陳壽:秦宓始慕肥遯之高,而無若愚之實。然專對有餘,文藻壯美,可謂一時之才士矣。”“宓辨其不然之本。又論皇帝王霸(養)龍之説,甚有通理。 [10] 
李贄:秦宓不怕張温羞死,鄧芝不管孫權惱殺,西蜀之人亦大橫哉! [12] 

秦宓個人作品

全三國文》有《奏記益州牧劉焉薦任安》、《答王商書》、《與王商書》、《報李權》。 [13] 

秦宓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10] 

秦宓後世紀念

秦宓塑像 秦宓塑像 [14]
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劉備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紀念蜀漢一朝的文臣,稱文臣廊。秦宓塑像在其中排第十一,塑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四文臣塑像排名依次是龐統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 [14] 

秦宓墓祠紀念

今四川德陽城北五華里留有祠墓,墳墓高聳如丘,人稱渭‘五星堆’,墳前有八米高的大石碑,有銘文:‘漢司農秦宓字子敕墓’。
碑額上刻有‘通天地人’四字。祠西有秦宓故宅,祠內有秦宓坐像,南北有與東吳使者辯天故事繪畫和名人題詠。庭中,詩碑數塊,多數因年代久遠,字跡風化湮消。
清人兩江總督陶涑和綿竹明經曾榕所立詩碑,字跡清晰可見。另有一碑為鄉民所立,碑文曰:史贊丞相儉,人敬司農廉。先生風骨高,巴蜀無貪泉。表達了人們對秦宓為官清廉的敬仰之情。

秦宓藝術形象

秦宓文學形象

難張温秦宓逞天辯 難張温秦宓逞天辯 [15]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秦宓形象與正史相似。初仕益州牧劉璋,劉璋投降。劉備遣簡雍為使,簡雍傲慢無禮,遭到秦宓怒斥。劉備稱帝,以秦宓為學士。孫權襲取荊州,殺關羽,劉備憤怒想要討伐,秦宓苦勸劉備不從,劉備想要將其處斬,眾人都為其請罪,才暫且囚禁,諸葛亮上表救秦宓,劉備不理。後蜀吳通好,東吳使者張温認為秦宓為學士而且已經大醉,想要以才學刁難,反被秦宓駁得無語,於是才敬服。

秦宓影視形象

《三國演義》秦宓 《三國演義》秦宓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王忠信飾演秦宓。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秦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人也。少有才學,州郡辟命,輒稱疾不往。奏記州牧劉焉,薦儒士任定祖曰......
  • 2.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劉璋時,宓同郡王商為治中從事,與宓書曰:“貧賤困苦,亦何時可以終身!卞和炫玉以燿世,宜一來,與州尊相見。”宓答書曰:“昔堯優許由,非不弘也,洗其兩耳;楚聘莊周,非不廣也,執竿不顧。易曰‘確乎其不可拔’,夫何炫之有?且以國君之賢,子為良輔,不以是時建蕭、張之策,未足為智也。僕得曝背乎隴畝之中,誦顏氏之簞瓢,詠原憲之蓬户,時翱翔於林澤,與沮、溺之等儔,聽玄猿之悲吟,察鶴鳴於九皋,安身為樂,無憂為福,處空虛之名,居不靈之龜,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斯乃僕得志之秋也,何困苦之戚焉!”後商為嚴君平、李弘立祠,宓與書曰:“疾病伏匿,甫知足下為嚴、李立祠,可謂厚黨勤類者也。觀嚴文章,冠冒天下,由、夷逸操,山嶽不移,使揚子不嘆,固自昭明。如李仲元不遭法言,令名必淪,其無虎豹之文故也,可謂攀龍附鳳者矣。如揚子云潛心著述,有補於世,泥蟠不滓,行參聖師,於今海內,談詠厥辭。邦有斯人,以耀四遠,怪子替茲,不立祠堂。蜀本無學士,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還教吏民,於是蜀學比於齊、魯。故地裏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漢家得士,盛於其世;仲舒之徒,不達封禪,相如制其禮。夫能制禮造樂,移風易俗,非禮所秩有益於世者乎!雖有王孫之累,猶孔子大齊桓之霸,公羊賢叔術之讓。僕亦善長卿之化,宜立祠堂,速定其銘。”
  • 3.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先是,李權從宓借戰國策,宓曰:“戰國從橫,用之何為?”權曰:“仲尼、嚴平,會聚眾書,以成春秋、指歸之文,故海以合流為大,君子以博識為弘。”宓報曰:“書非史記周圖,仲尼不採;道非虛無自然,嚴平不演。海以受淤,歲一蕩清;君子博識,非禮不視。今戰國反覆儀、秦之術,殺人自生,亡人自存,經之所疾。故孔子發憤作春秋,大乎居正,複製孝經,廣陳德行。杜漸防萌,預有所抑,是以老氏絕禍於未萌,豈不信邪!成湯大聖,睹野魚而有獵逐之失,定公賢者,見女樂而棄朝事,若此輩類,焉可勝陳。道家法曰:‘不見所欲,使心不亂。’是故天地貞觀,日月貞明;其直如矢,君子所履。洪範記災,發於言貌,何戰國之譎權乎哉!”
  • 4.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或謂宓曰:“足下欲自比於巢、許、四皓,何故揚文藻見朅穎乎?”宓答曰:“僕文不能盡言,言不能盡意,何文藻之有揚乎!昔孔子三見哀公,言成七卷,事蓋有不可嘿嘿也。接輿行且歌,論家以光篇;漁父詠滄浪,賢者以耀章。此二人者,非有欲於時者也。夫虎生而文炳,鳳生而五色,豈以五采自飾畫哉?天性自然也。蓋河、洛由文興,六經由文起,君子懿文德,採藻其何傷!以僕之愚,猶恥革子成之誤,況賢於己者乎!”
  • 5.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先主既定益州,廣漢太守夏侯纂請宓為師友祭酒,領五官掾,稱曰仲父。宓稱疾,卧在第舍,纂將功曹古樸、主簿王普,廚膳即宓第宴談,宓卧如故。纂問樸曰:“至於貴州養生之具,實絕餘州矣,不知士人何如餘州也?”樸對曰:“乃自先漢以來,其爵位者或不如餘州耳,至於著作為世師式,不負於餘州也。嚴君平見黃、老作指歸,揚雄見易作太玄,見論語作法言,司馬相如為武帝制封禪之文,於今天下所共聞也。”纂曰:“仲父何如?”宓以簿擊頰。曰:“原明府勿以仲父之言假於小草,民請為明府陳其本紀。蜀有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會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淮、濟四瀆,江為其首,此其一也。禹生石紐,今之汶山郡是也。昔堯遭洪水,鯀所不治,禹疏江決河,東注於海,為民除害,生民已來功莫先者,此其二也。天帝布治房心,決政參伐,參伐則益州分野,三皇乘祗車出谷口,今之斜谷是也。此便鄙州之阡陌,明府以雅意論之,何若於天下乎?”於是纂逡巡無以復答。
  • 6.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益州闢宓為從事祭酒。先主既稱尊號,將東征吳,宓陳天時必無其利,坐下獄幽閉,然後貸出。
  • 7.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建興二年,丞相亮領益州牧,選宓迎為別駕,尋拜左中郎將、長水校尉。吳遣使張温來聘,百官皆往餞焉。眾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學士也。”及至,温問曰:“君學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學,何必小人!”温復問曰:“天有頭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處高而聽卑,詩云:‘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詩云:‘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若其無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温曰:“何姓?”宓曰:“姓劉。”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於東乎?”宓曰:“雖生於東而沒於西。”答問如響,應聲而出,於是温大敬服。宓之文辯,皆此類也。
  • 8.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遷大司農,四年卒。初宓見帝系之文,五帝皆同一族,宓辨其不然之本。又論皇帝王霸(養)龍之説,甚有通理。譙允南少時數往諮訪,紀錄其言於春秋然否論,文多故不載。
  • 9.    《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12]
  • 10.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9-29]
  • 11.    《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12]
  • 12.    匯評三國志演義:難張温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9-26]
  • 13.    《全三國文 卷六十一》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3-12-11]
  • 14.    成都武侯祠數字化博物館劉備殿武將廊介紹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引用日期2014-01-13]
  • 15.    趙成偉新繪《三國演義》  .三國在線[引用日期2013-12-11]
  • 16.    門巋主編;王岫,王連升,孫香蘭等副主編.二十六史精要辭典 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第80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