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襄公

(春秋宋國君主)

鎖定
宋襄公(?-前637年),姓子,名茲甫,宋氏。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桓公次子,宋成公之父。春秋宋國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17]  [33-34] 
宋襄公即位前,曾讓國與其庶兄公子目夷,並參加葵丘會盟。即位後,任用公子目夷為相,平定齊國內亂。前643年,齊國五公子內亂,齊桓公死後,宋襄公率領衞、曹、邾等國軍隊,將齊國公子昭,擁立為齊孝公。平定齊國之亂後,宋襄公圖謀稱霸,並脅迫滕、曹、鄫等小國,使其東方諸國臣服於他。前638年,宋襄公討伐鄭國,與救鄭的楚兵展開泓水之戰。宋襄公講究“仁義”,沒有聽從公子目夷的建議,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後再戰,結果兵敗而受傷。前637年,宋襄公傷病復發而死,葬於襄邑行宮內。 [17]  [33]  [35] 
宋襄公即位後,在政治上特別倡導修行仁義,並主張以此爭得中原盟主地位。 [31]  在國際上,宋襄公緊跟齊桓公,積極維護齊國的霸權。 [32]  同時宋國大夫正考父非常讚揚宋襄公的精神,認為宋襄公的偉大可追述如同契、湯等商王朝聖者的精神,因而作了“商頌”來稱讚宋襄公。 [31] 
別    名
宋襄公
所處時代
春秋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宋國商丘(今河南商丘)
逝世日期
前637年
主要成就
春秋五霸之一
本    名
子茲甫
在位時間
前651年—前637年
諡    號
襄公
性    別

宋襄公人物生平

宋襄公早期經歷

宋襄公畫像 宋襄公畫像
宋襄公,子姓,宋氏,名茲甫,是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桓公的次子,為宋桓公的正室宋桓夫人(衞昭伯宣姜之女)所出,因此,茲甫是嫡子 [1] 
茲甫還有個庶兄目夷,而目夷的母親只是地位一般的妾侍,因此,目夷是庶子,茲甫以嫡子的身份被立為太子。

宋襄公讓國之美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 [2]  ),茲甫的父親宋桓公病重。按照當時的嫡長子繼承製,茲甫本應是繼位之人,可是茲甫在父親面前懇求,要把太子之位讓賢於庶兄目夷,還説:“目夷年齡比我大,而且忠義仁義,請立目夷為國君吧。”
於是,宋桓公把茲甫的想法講給目夷聽,目夷聽後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説:"能夠把國家讓給我,這不是最大的仁嗎?我再仁,也趕不上弟弟啊!況且廢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
為了躲避弟弟的讓賢,目夷逃到了衞國,茲甫的太子之位沒有讓出去。 [3] 

宋襄公東宮圖治

宋襄公 宋襄公 [4]
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1年)春,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即位,是為宋襄公。宋襄公封庶兄目夷為,主管軍政大權,輔佐自己處理朝政。 [5] 
還沒等宋桓公下葬,齊桓公就約各路諸侯王在葵丘相會結盟,於是宋襄公前去相會 [6]  。在葵丘之會上,宋襄公接受了盟約。其主要內容是:不準把水禍引向別國;不準因別國災荒而不賣給糧食;不準更換太子;不準以妾代;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
葵丘之會上,宋襄公接受了齊桓公委託他照顧齊國太子昭(後來的齊孝公)的囑託,答應將來對太子昭予以照應。 [7] 

宋襄公平定齊亂

太子昭(右跪)向宋襄公(左坐)求救 太子昭(右跪)向宋襄公(左坐)求救 [4]
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齊桓公重病,齊國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七日,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牀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屍體上爬了出來。翌年初,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
齊國太子昭逃到宋國,向宋襄公求救。儘管當時宋國十分弱小,但因齊桓公死前曾委託他照顧太子,宋襄公全力幫助太子昭回齊國即位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各國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請他們共同護送公子昭到齊國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號召力不大,多數諸侯把宋國的通知擱在一邊,只有衞國曹國邾國三個小國派了一些人馬來。宋襄公率領四國軍隊向齊國進發,齊國的貴族對公子昭懷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軍實力,就把無虧與豎刁殺了,趕走了易牙,在國都臨淄迎接公子昭回國。公子昭回國後當上了國君,是為齊孝公 [8]  襄公因此小有名氣。 [9-10] 

宋襄公圖謀稱霸

討論擔任盟主 討論擔任盟主 [4]
齊桓公死後,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齊桓公,會合諸侯,確立霸主地位。目夷勸諫他説:“以小國之力會合諸侯是禍患。”襄公不聽 [11] 
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兩國在曹南會盟,而後,又命邾文公鄫國國君當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想借此來威脅東夷臣服。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為曹國不服,發兵包圍了曹國。同年冬天,陳穆公邀諸侯重修齊桓公之好,於是陳、蔡、楚、鄭等國在齊國結盟。這樣,在諸侯中變形成了兩大集團,楚、齊、鄭、陳、蔡等國為一大集團,而圖謀稱霸的宋襄公一黨只有衞、邾、曹、滑等幾個小國。 [8]  [36] 

宋襄公圖霸失敗

《東周列國春秋篇》中的宋襄公 《東周列國春秋篇》中的宋襄公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會合諸侯,齊國,楚國國君相聚在一起,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齊君和楚王的不滿,宋襄公又自做主張,沒有經過齊國,楚國的同意就約定當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會合諸侯。
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勸他説,宋是小國,小國要爭當霸主會招來災禍的,但襄公不聽。在到盂地前,公子目夷又勸他要帶上軍隊,以防有變,楚國人是不講信用的。
宋襄公説:"是我自己提出來不帶軍隊的,與楚人已約好,怎能不守信用呢?"於是,宋襄公不帶軍隊赴會。
到了約定之日,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之君都來了,楚國早埋伏好了軍隊。宋襄公和楚成王因為爭當諸侯霸主而發生爭議,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帶回楚國囚禁起來,想借以攻取宋國,直到同年冬季,諸侯在薄地會見時,在魯僖公的調停下,襄公才被釋放。 [8]  [12] 

宋襄公泓水之戰

泓水之戰 泓水之戰 [4]
宋襄公回國後,聽説鄭國支持楚成王做諸侯霸主,就決定攻打鄭國。目夷勸阻他,襄公不聽。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國派能大將成得臣率兵向宋國國都發起攻擊。宋襄公擔心國內有失,只好從鄭國撤退,雙方的軍隊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約在今河南省柘城縣西北)相遇。
楚軍開始渡泓水河,向宋軍衝殺過來。目夷説:“楚兵多,我軍少,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宋襄公説,“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軍過了河,開始在岸邊佈陣,目夷説:可以進攻了。宋襄公説:“等他們列好陣地。”等楚軍布好軍陣,楚兵一衝而上,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大腿。
宋軍吃了敗仗,損失慘重,都埋怨宋襄公不聽公子目夷的意見,宋襄公卻教訓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同時也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8]  [13]  子魚卻説:“打仗是以勝利為目的,還説什麼君子之道!真的按襄公你説的做,就去當奴隸服侍算了,何必還打仗呢?”

宋襄公襄公之死

宋襄公在泓水之戰失敗以後,撤退到宋國襄邑行宮裏養傷。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晉國公子重耳經過宋國,宋襄公想得到晉國的軍事援助,就聽從公孫固的意見,送給重耳八十匹馬。 [14] 
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7年)夏季,宋襄公傷痛發作,不治而死,葬於襄邑(今河南省睢縣)城中東北行宮內 [15]  。兒子王臣即位,是為宋成公 [16] 

宋襄公主要成就

宋襄公政治

宋襄公即位後,任用庶兄目夷、賢臣公孫固司馬,內修國政,仁義治國,國力有較大的提升。 [17] 

宋襄公民族

班固漢書·地理志》的劃分,宋國是周朝十三個民俗區之一,具有獨立的民俗和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 [18] 

宋襄公外交

在國際上,宋襄公緊跟齊桓公,積極維護齊國的霸權。
齊桓公去世後,宋襄公幫助齊國平定內亂,擁立齊孝公,完成了齊桓公的囑託;宋襄公試圖聯合楚國,藉助楚國的力量稱霸,又實行重楚輕齊的外交策略,於是舉行了鹿上之盟,盟主沒有當上,卻在盂之會中成了楚成王的階下囚。 [8]  [17] 
宋襄公晚年去世之前,善待了流浪列國的晉公子重耳 [16] 

宋襄公軍事

宋襄公被楚國釋放後不知收斂,不聽目夷的勸告,發動了宋楚泓之戰,戰鬥中,沒有采取目夷的正確主張,終於招致失敗,自己也受了致命傷,霸業成空。 [19] 

宋襄公人物評價

宋襄公總評

宋襄公是歷史上頗富爭議的一個人物,讚美者認為他仁義有信,具有貴族精神;批評者認為他虛偽殘暴,是假道學的典型。 [20] 
宋襄公雖然被後人列為春秋五霸之一,但實際上他並沒有真正的得到過諸侯霸主的地位。泓水慘敗讓後人對宋襄公貽笑千年,但是他的仁義,道德還是值得讚頌的。 [21] 

宋襄公歷代評價

成得臣:“宋君好名無實,輕信篡謀。”
宋襄公 宋襄公
司馬遷:“襄公之時,修行仁義,欲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湯、高宗,殷所以興,作商頌。襄公既敗於泓,而君子或以為多,傷中國闕禮義,曪之也,宋襄之有禮讓也。”同時司馬遷認為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17] 
李宗閔:“若乃誦前聖之言,守已行之制,遭變而不通,得時而不隨,夫如是,可謂王莽、宋襄公之言,不足為有道者也。昔者王莽嘗為德化矣,不問可否,語必援經,不量人心,動必據古,於是天下煩潰,從而喪之。此不知變之禍也。昔者宋襄公嘗為仁義矣,楚人尚詐我必信,彼兵尚奇我必正,用欲以興商道,霸諸侯,一戰而為敵所執,再戰而身死國削,為天下笑。此不知時之禍也。” [22] 
錢時:“無義師之實而欲假義師之名,慮敵之不周,防患之不密,以致身殞國喪,如探籠阱而屠之,遂使流俗之論謂王者之兵真無用於後世。後世非詐謀不可,皆宋襄公、成安君之徒實誤之也。” [23] 
蘇軾:“宋襄公,疑於仁者也。······襄公不修德,而疲弊其民以求諸侯,此其心豈湯武之心也哉?獨至於戰,則曰‘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非有仁者之素,而欲一旦竊取其名以欺後世,苟《春秋》不為正之,則世之為仁者,相率而為偽也。”
蘇轍:“至宋襄公,國小德薄,而求諸侯,凌虐邾、鄫之君,爭鄭以怒楚,兵敗身死之不暇,雖竊伯者之名,而實非也。” [24] 
毛澤東:“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25] 

宋襄公軼事典故

石隕鶂退
宋襄公 宋襄公
周襄王八年(宋襄公七年,公元前644年),宋國下了一場流星雨,隕石和暴雨一起落下。又一日,宋國都城一些居民無意間抬頭看,竟然有六隻鶂(yì,鳥名)在宮廷上方盤旋,遠方颳起一股風,刮至宋國都城時,風速加快,於是六隻鶂遇風退去。 [26-27] 
宋襄公以為石隕、鶂退,是禍福的啓示,所以聘請周國的內史叔興來到,宋襄公問叔興:“是什麼祥兆?吉凶如何?” [28] 
叔興回答説:“如今魯國大喪,齊國將有亂事,國君您將得諸侯而不長久。”
叔興退下之後告訴別人説:“宋國君問的不對。此事是陰陽之事,不是吉兆凶兆。” [29] 

宋襄公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祖
祖父
宋馮
宋莊公宋國第16位國君。
父親
宋御説
宋桓公,宋國第19位國君。
母親
——
即宋桓夫人,衞昭伯之女。
平輩
長兄
宋目夷
公子目夷,官至宋國左師
三弟
宋鱗
即公子鱗。
四弟
宋蕩
即公子蕩。
五弟
宋肹
即向父肹。
六弟
宋敖
——
——
正室
王姬
即宋襄夫人,周惠王之女。
子輩
長子
宋王臣
宋成公,宋國第21位國君。
次子
宋御
即公弟御,宋國第22位國君。
孫輩
孫子
——
封為太子,為公弟御殺害。
宋杵臼
宋昭公,宋國第23位國君。
宋鮑
宋文公,宋國第24位國君。
宋須
母弟須,官至宋國司城
宋卬
即公子卬,官至宋國大司馬
母弟須為宋文公同母弟。

宋襄公史籍記載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17]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四》

宋襄公陵寢墓地

宋襄公墓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城北,又稱襄陵。墓高6米,墓基佔地面積152平方米。
宋襄公墓 宋襄公墓
墓呈圓錐形,由黏土堆壓而成。原葬於宋襄公行宮內,現行宮已不復存在。睢縣古稱襄邑就是因襄陵而得名。 [15]  [30] 

宋襄公影視形象

1996年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修宗迪飾演宋襄公。
參考資料
  • 1.    《毛詩正義》卷三:作《河廣》詩者,宋襄公母,本為夫所出而歸於衞。
  • 2.    楊伯峻.求索.湖南省長沙市:湖南省社會科學院,1981-01:周襄王元年應是公元前六五二年説
  • 3.    左傳:宋桓公疾,太子茲父固請曰:「目夷長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魚。子魚辭曰:「能以國讓,仁孰大焉?臣弗及也。」遂走而退。子魚,目夷字也。
  • 4.    連環畫《東周列國故事》系列之十四 宋襄公
  • 5.    《三家注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桓公病,太子茲甫讓其庶兄目夷為嗣。桓公義太子意,竟不聽。三十一年春,桓公卒,太子茲甫立,是為襄公。以其庶兄目夷為相。
  • 6.    《三家注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未葬,而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襄公往會。
  • 7.    青銅時代的恐龍戰爭第七章:晉文踐土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4]
  • 8.    楚國史第四章:楚成、穆王爭霸中原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4]
  • 9.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4]
  • 10.    葛廣彥,張鵬.農家參謀.河南省鄭州市: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2010-02:宋襄公築台望母
  • 11.    《文獻通考》卷三百六物異考十二:師古曰:“子魚,公子目夷也,桓公之子,而為司馬。爭盟,謂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子魚諫曰:‘小國爭盟,禍也。’公不聽之。”
  • 12.    《三家注史記》卷三十八:八年,齊桓公卒,宋欲為盟會。十二年春,宋襄公為鹿上之盟,【集解】:杜預曰:“鹿上,宋地。汝陰有原鹿縣。”【索隱】:按:汝陰原鹿其地在楚,僖二十一年“宋人、楚人、齊人盟於鹿上”是也。然襄公始求諸侯於楚,楚才許之,計未合至女陰鹿上。今濟陰乘氏縣北有鹿城,蓋此地也。以求諸侯於楚,楚人許之。公子目夷諫曰:“小國爭盟,禍也。”不聽。秋,諸侯會宋公盟於盂。【集解】:杜預曰:“盂,宋地。”目夷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於是楚執宋襄公以伐宋。冬,會於亳,以釋宋公
  • 13.    《三家注史記》卷三十八:十三年夏,宋伐鄭。子魚曰:“禍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鄭。襄公將戰,子魚諫曰:“天之棄商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與楚成王戰於泓。【集解】:穀梁傳曰:“戰於泓水之上。”楚人未濟,目夷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濟擊之。”公不聽。已濟未陳,又曰:“可擊。”公曰:“待其已陳。”陳成,宋人擊之。宋師大敗,襄公傷股。國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於戹,不鼓不成列。
  • 14.    晉語32:公子過宋,與司馬公孫固相善,公孫固言於襄公曰:“晉公子亡,長幼矣,而好善不厭,父事狐偃,師事趙衰,而長事賈佗。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謀。趙衰其先君之戎御,趙夙之弟也,而文以忠貞。賈佗公族也,而多識以恭敬。此三人者,實左右之。公子居則下之,動則諮焉,成幼而不倦,殆有禮矣。樹於有禮,必有艾。《商頌》曰:‘湯降不遲,聖敬日躋。’降,有禮之謂也。君其圖之。”襄公從之,贈以馬二十乘。
  • 15.    《水經注疏》卷三十:宋襄公之所葬,故號襄陵矣。(守敬按:二句,圈稱説。《元和志》,宋襄公墓在襄邑縣城中東隅。《環宇記》在東北隅。《睢州志》,即襄台舊址。)
  • 16.    《三家注史記》卷三十八:是年,晉公子重耳過宋,襄公以傷於楚,欲得晉援,厚禮重耳以馬二十乘。【集解】:服虔曰:“八十匹。”十四年夏,襄公病傷於泓而竟卒,
  • 17.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4]
  • 18.    漢書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5]
  • 19.    軍事歷史人物:宋襄公與孫武子  .新浪.2002-01-15[引用日期2013-12-05]
  • 20.    李衞軍.作家.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作家協會,2012年第10期:宋襄公形象新論
  • 21.    周興.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遼寧省大連市:遼寧師範大學,1992年04期 :重評宋襄公
  • 22.    《全唐文》  .新東方寶典[引用日期2015-05-17]
  • 23.    錢時·《兩漢筆記》
  • 24.    《欒城後集卷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5-17]
  • 25.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64-04:460
  • 26.    《三家注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襄公七年,宋地霣星如雨,與雨偕下;【集解】:左傳曰:“隕石於宋五,隕星也。”【索隱】:按:僖十六年左傳“霣石於宋五,霣星也。六鶂退飛,過宋都”。是當宋襄公之時。訪內史叔興曰“吉凶焉在”?對曰“君將得諸侯而不終”也。然莊七年傳又云“恆星不見,夜中星霣如雨,與雨偕也”。且與雨偕下,自在別年,不與霣石退鶂之事同。此史以霣石為霣星,遂連恆星不見之時與雨偕為文,故與左傳小不同也。六鶂退蜚,【集解】:公羊傳曰:“視之則六,察之則鷁,徐察之則退飛。”風疾也。【集解】:賈逵曰:“風起於遠,至宋都高而疾,故鶂逢風卻退。”
  • 27.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四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於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
  • 28.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四 :周內史叔興聘於宋,宋襄公問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祥,吉凶之先見者。襄公以為石隕鷁退,能為禍福之始,故問其所在。
  • 29.    [M]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369
  • 30.    睢縣概況  .睢縣政府網.2009-09-21[引用日期2013-12-05]
  • 31.    馮兩努著.春秋新啓示錄[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04.第146頁
  • 32.    朱鳳祥著.宋國史稿[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08.第108頁
  • 33.    宋襄公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8-31]
  • 34.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上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1574頁
  • 35.    宋襄公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9-05]
  • 36.    左傳·僖公·僖公十九年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3-12-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