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趙雲去世後,於蜀漢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諡為“順平侯”,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後世被廣為流傳。
- 本 名
- 趙雲
- 別 名
-
虎威將軍
常勝將軍 - 字
- 子龍
- 所處時代
- 漢末三國(蜀漢)
- 民族族羣
- 漢族
趙雲人物生平
編輯趙雲早期經歷
趙雲畫像(5張)
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趙雲得以與劉備深交。
[3]
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佔據青州西北部的土地,袁紹亦派數萬大軍前來爭,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趙雲隨劉備出征,為劉備掌管騎兵。
[4]
趙雲跟隨劉備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之後前去依附袁紹。趙雲到鄴城見到劉備,二人同牀眠卧。劉備秘密派遣趙雲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的部曲,而此事袁紹並不知情。劉備在汝南侵擾曹操後方失敗後,趙雲便隨劉備來到荊州依附劉表。
[6]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於博望。劉備實施偽遁之計,以伏兵擊破曹軍。
[84]
趙雲於戰鬥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小相知,於是向劉備求情,免夏侯蘭一死。而夏侯蘭又明於法律,劉備任用夏侯蘭為軍正。趙雲不任用自己所親近的人,他的謹慎思慮,正如他不會親自任用夏侯蘭那樣。
[7]
趙雲兩扶幼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荊州,劉表次子劉琮先舉州投降,然後才派人通知駐守樊城的劉備,劉備無力抵抗曹操,不戰而走,路過襄陽時,城中十餘萬百姓自發跟隨劉備,致使行軍速度非常緩慢。曹操率領五千精騎急追劉備,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追到當陽境內的長坂。
[86]
危急之下,劉備丟下妻子和孩子,僅帶着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逃跑。混亂中不見了趙雲,有人對劉備説趙雲往北邊曹操那裏去了,劉備直接用手戟打過去説:“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而後,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着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
[8]
此戰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
[9]
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並取代投降的趙範,兼任桂陽太守。趙範有一個守寡的嫂嫂姓樊,有傾國的美貌,趙範想將她許配給趙雲。但是趙雲不同意,推辭説:“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 當時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名美女,趙雲回答説:“趙範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測,何況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後,趙範果然藉機逃走,而趙雲則毫無牽涉。
[10]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劉備在平定荊州南部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
[11]
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衞和官吏,也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曉後特命趙雲掌管內事。孫權獲知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孫夫人趁機將劉禪也一併帶走,幸虧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併成功奪回劉禪。
[12-13]
趙雲克定禍亂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並召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諸葛亮與趙雲、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在攻克江州後,兵分兩路,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陽、犍為等郡。
[14-15]
至次年於成都南面,完成對劉璋的包圍。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
[16]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説:“霍去病曾説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户税,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當即便採納了趙雲的建議。
[17]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劉備聽從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進攻漢中,漢中守將夏侯淵被黃忠所斬。三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運送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趙雲於是授予黃忠兵力去取北山。但是黃忠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趙雲便帶着數十騎出了營寨,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剛與敵人交手,曹操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曹軍散而複合,趙雲突圍而出並退入漢軍的營寨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趙雲進入大營之後,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漢軍偃旗息鼓。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説:“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於是設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雲為“虎威將軍”。
[18]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趙雲上諫説:“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奪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
[19]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東征大軍敗於夷陵,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趙雲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
[20]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雲隨諸葛亮轉駐漢中。
[21]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但趙雲及時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問:“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鄧芝回答説:“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當時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説:“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雲品行大為稱讚。
[23]
趙雲壽終正寢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説:“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敍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衞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24-25]
趙雲主要影響
編輯趙雲政治
劉備在拿下成都之前,因為和將士約定,不會干預城破之後將士爭取成都府庫裏的財物,導致經濟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幸虧在劉巴的建議下發行值百錢的銅板,並統一物價才解決。
[27]
但就在此時,仍然有人向劉備建議將成都的房產、田產賞賜給諸將。趙雲引用霍去病故事對此事進行勸諫,他認為應該把房地產歸還給百姓,讓剛剛遭遇戰禍的益州百姓安居樂業,不但保障了農業發展,而且可以順利徵兵。該建議被劉備所採納。
趙雲軍事
領土貢獻
劉備入川與劉璋決裂後,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帶兵開始了對西川的掃蕩行動,在共同攻下巴東郡以及巴郡以後,趙雲與張飛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陽、犍為兩郡。犍為郡是當時蜀中的大郡,與蜀郡、廣漢郡號稱三蜀,也是蜀中賦税的主要來源。
[28]
趙雲獨自率軍平定蜀中大郡後從成都南面與劉備等完成對成都的合圍。
漢水破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軍處理好與東吳孫權的關係,並擊退了多次進犯巴西的張郃後,開始爭奪漢中,同年七月,曹操開始治兵,準備支援漢中攻打劉備,九月,軍隊進駐長安。
[29]
次年,劉備軍將夏侯淵斬殺,而曹操的大軍到這一年三月份才開到漢中,劉備雖然很自信的説“我必有漢川”,但卻採取了佔據險要、固守不戰的策略。
[30]
此時曹操運送幾千萬囊軍糧到北山下,黃忠提議並帶兵前去截取,但沒有在與趙雲約好的時間裏回來,趙雲便僅帶了幾十個騎兵前去尋找,途中遇到了曹操的大軍並與之交戰。趙雲利用騎兵的優勢,多次突擊曹軍的陣列,且戰且退,回到營中後,偃旗息鼓,曹操軍認為趙雲設有伏兵,不再進攻。趙雲趁曹軍撤退時,擂鼓吶喊,並用勁弩攻擊其後軍,致使曹軍大為驚駭,自相踐踏,潰不成軍,甚至有大量的士兵墜入漢水淹死。此戰趙雲在己方軍勢不利的情況大挫曹軍,給曹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也使得漢中戰局劉備軍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向曹操軍挑戰,而曹操軍卻按兵不出,
[31]
致使準備了半年有餘的曹操軍,在到達漢中後,僅僅兩個月就敗走了。
[32-33]
後世一些史書在記載漢中之戰中,直接記載曹操219年三月來爭漢中,被趙雲打的大敗而退走。
[34-36]
趙雲歷史評價
編輯趙雲漢末三國
劉備: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劉禪: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
姜維: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衞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
趙雲唐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標秀氣於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韓而高視,趙雲一身之膽,勇冠三軍;關羽萬人之敵,聲雄百代。捐軀殉國之志,冒流鏑而逾堅;輕生重義之(闕四字)而難(闕一字)心懸水鏡,鬼神無以蔽其形;質過鬆筠,風霜不能改其色。
[40]
趙雲宋
蕭常《蕭氏續後漢書》:雲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舍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範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乎。
陳造《江湖長翁集》(論漢水之謀):皆可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謂出死入生轉敗為功者。
[42]
趙雲元
郝經《續後漢書》:雲忠繾綣禦侮。始終不渝。為漢爪士。功烈志膽。曹樊之儔。雲尤識慮經遠。壯而不疏。每進忠益。輒中幾會。
[43]
鄭元佑《鄭元佑集》:如趙雲之安民於蜀,亦豈宜以有限之屋共無窮之求。
[44]
趙雲明
鍾惺《史懷十七卷》: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獨名將而已。
[45]
王士騏《諸葛忠武侯全書》:光明洞達,可為濫賞之戒。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將而已。
[47]
沈國元《二十一史論贊》:而趙雲之辭田宅請滅魏,皆有古大臣識量,寧得僅以以名將律之。
李紀《詳註史略補遺大成》:(昭烈)用趙雲而取漢中,遣關羽而攻樊城。
[50]
徐奮鵬:子龍不特渾身是膽。殆渾身是智。為三分之完人歟。
王夫之《讀通鑑論》:迨猇亭敗矣,先主殂矣,國之精鋭盡於夷陵,老將如趙雲與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餘民,承愚闇之衝主,以向北方,而事無可為矣。公故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敗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篤信羽者信公,聽趙雲之言,輟東征之駕,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時,連吳好以問中原,力尚全,氣尚鋭,雖漢運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灑於許、雒,而徒流於猇亭乎?
[52]
沈一貫:趙雲遇曹瞞而開璧,李廣值匈奴而反前,皆不足而虛示之有餘者也,卒以疑敵人之心,一因以破虜,一因以全師,益膽略過人哉。 (《百大家評註史記》引)
方孝孺:“夫昭烈至仁厚,孔明之忠順,固可以為君臣師表;而蔣琬、費禕、董允之治國,關、張、趙、馬之用兵,與夫諸葛氏之有瞻、尚,關氏之有彝,張氏、趙氏之有遵及廣,推其所由來,昭烈、孔明之事,蓋有出乎區區功業之外、成敗之表者。”
張萱《西園聞見錄》:趙雲,文鴦,出入萬眾,單槍匹馬,所向無前。
宋徵璧《左氏兵法測要》:張遼、趙雲出入敵壘,使敵披靡,以英風猛氣自足懾敵,敵不敢害也,然非大將之道。
趙雲清
李光地:①趙雲、張嶷不獨有將畧,其見事明決持重老成,實古重臣之選。②蜀漢雖小,年數不多,卻有可觀。人物之盛,亦不止一武侯,即如關侯對張遼言:“吾極知曹公待我厚,但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悖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何等磊落。趙子龍不受第宅,曰:“霍去病尚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室未復,無所用此。”又謂“漢賊曹操,非孫權。”都中義理。張翼德釋嚴顏,奉之上坐而受教,何等風誼,受劉子初之侮慢而不怒,何等氣度,至後尚有蔣公琰、費文偉,即姜伯約亦有意思。朱子以正統歸之,允當。“熒惑守心”之説,渺茫不可知,惟以人道大義為定,方是正理。
王復禮《季漢五志》:①順平真儒將哉。其律己也嚴。接人也慎。其見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當陽救主。奮不顧身。漢水立功。威還似虎。語云。膽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圓而行欲方。其順平之謂乎。②當陽之戰、孫夫人之歸,微子龍則後主將不免矣,故無論功烈才品逈出三國諸人之上。
[53]
陳允錫《史緯》(論趙雲諫東征):此策甚高,備不從以取敗,天不祚漢也。
[55]
李景星《四史評議》: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皆為蜀之名將,故合傳。
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使如趙雲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
趙作羹《季漢記》(評分田之諫):觀雲此議,得為治之本矣。
朱可亭:①《歷代名臣錄》:雲與關張及馬超黃忠。號五虎將。陳壽以其強摯壯猛。比於灌滕。②《史傳三編》:故孫臏減灶而虞詡增灶,趙奢增壘而趙雲開壘,虛實強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異變也。
[57]
《同治桂陽直隸州記》:順平虎臣,略地領鎮。卻婚辭宅,毅志彌奮。
嚴如熤《三省山內邊防論》:褒中棧道棧閣,用趙雲王平輩忠謹慎密,良將專司之。其意固有在也。
陳淡野《相理衡真》: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聖賢帝王之所效焉。山嶽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則焉。古夷齊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氣量,范文正公有濟世之德量,郭子儀有福量,諸葛武侯有智量,歐陽永叔有才量,呂蒙正有度量,趙子龍有膽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遠大之器。
黃彭年《選將論》:趙雲以數十騎遇敵,開軍門偃旗息鼓,勇在膽也。
吳雲《兩罍軒尺牘》:天性勇毅,身為大帥仍復親冒矢石,為士卒先,此趙順平,常開平之遺風。
趙雲民國
梅公毅《越南新志》:為將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膽大則勇,心細則智,所以能戰勝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敗塗地。三國時將材,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
[60]
趙雲軼事典故
編輯趙雲單騎救主
趙雲曾兩次救出了幼年時期的劉禪。長坂坡之戰,劉備在逃亡過程中,丟下了妻子和兒女,兩個女兒都被曹操部將曹純統領的虎豹騎擄走,劉禪及甘夫人賴於趙雲的保護才倖免於難。後來孫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劉禪。當時劉備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駐守荊州的治所公安,劉備的家眷及孫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為孫夫人驕橫跋扈,劉備又特命趙雲掌管內事,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禪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將劉禪截回。兩次差點落入敵手的劉禪成為了後來蜀漢的皇帝。蜀漢後期,劉禪下令追諡趙雲時説趙雲當初跟隨劉備的時候不但功績顯著,更是在艱難險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維等認為趙雲當時救主行為的情義是可以貫穿金石的。
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間以各種形式流傳。但同時受民間藝術的影響,劉禪的形象逐漸被塑造成了“沒用的阿斗”,一些小説家卻為趙雲救主的行為感到不值,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演義》長坂坡這裏的時候,認為“英雄趙雲”救“無用阿斗”,還不如不救。
[61]
趙雲常勝將軍
趙雲被稱作常勝將軍的稱號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出處難以考證,明清一些學者在自己私撰的個人作品裏有説到過,但也並未直接説“常勝將軍”四個字,而是用諸如“身經百戰未嘗敗”、“無敵之將”等來表述。
[62-63]
2008年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見龍卸甲》裏,將趙雲塑造成常勝將軍。
趙雲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之説流傳甚廣,但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卻在百家講壇欄目裏提出了四虎將之説,併為趙雲叫屈。
五虎上將一説何時出現已不可考,元代戲曲裏他們被稱為“五將軍”或“五兄弟”,《三國志平話》稱其為“五虎將軍”,《三國演義》稱“五虎上將”。
趙雲蜀主八劍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劉備在金牛山採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每把劍都由諸葛亮在上面銘字,但劍名卻難考。一種説法是劍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
[69]
諸葛亮那把劍後來被李師古所得,改名為師古劍。
趙雲桂陽軼事
歷史上記載趙雲隨劉備攻佔桂陽、零陵、武陵、長沙等江南四郡,戰後被任命為桂陽郡太守,小説《三國演義》裏有“趙子龍計取桂陽”的情節。 桂陽城西南面有一座山名叫芙蓉峯,據傳趙雲曾經在山上屯兵,石壁上曾有唐代摩崖石刻,上面寫着“趙雲屯兵處”,唐宋時期,山上還建有“趙侯祠”。趙侯祠又叫護英祠,經歷朝代更迭,趙侯祠屢被破壞,又屢屢修葺,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原城關鎮街道居委會在芙蓉峯開闢社隊企業石灰窯、砂石場,將趙侯祠及石刻炸燬,只有碑記石刻、碑文、謁詩等流傳下來,碑記石刻叫《漢順平侯趙將軍廟碑記》,被收藏在蒙泉亭內。
[70]
詩為順平熊虎將,遺壘至今傳。界憾瀟湘水,人思戰伐年。卻婚輕國色,攜膽鎮蠻天。祠樹聞啼鳥,還疑拜杜鵑。
改革開放以來,當地人生產的商品喜歡貫以趙雲的名號,如趙子龍酒廠、趙子龍罈子肉等等。
趙雲子龍洗馬池
成都和平街原名子龍塘,俗稱“子龍洗馬池”,相傳是趙雲故宅遺址。有佔地6600平方米的池塘,可以泛舟,塘坎上立碑“趙順平侯洗馬處”。相傳蒙古軍攻入成都那年,無惡不作。一天夜晚,滿天迷霧,突然,從子龍塘奔出一匹白馬,馬上坐着一位身穿白盔白甲的將軍。他振臂大呼:“興兵復漢,保我江山,殺敵滅虜,隨我前來!”白馬將軍衝入蒙軍大營,如入無人之境。人們一看,是子龍顯聖,便紛紛揭竿而起,隨他殺入蒙軍營,把蒙軍趕出了成都。事後有人説,那是抗蒙名將餘玠扮成趙子龍的模樣,借他的神威來驅逐蒙軍。可百姓不管這些,他們在洗馬池旁給趙雲修廟塑像,長年供奉香火
[89]
。晚清,成都將軍完顏崇實寫有對聯:“兩字勳名高北嶽;千秋大義諫東征”。何元普也寫有洗馬池趙雲祠聯:“將軍不可無馬,汗馬三分,洗馬以來空凡馬;先帝嘗稱子龍,從龍百戰,卧龍而外一神龍。”
[88]
。洗馬池清嘉慶時(1815年前後)為周氏世居,同治時期房子易主,建為芙蓉池館,樓台亭榭皆依地緣而構造。四川總督駱秉章死後,提督周達武購此屋建祠奉祀,街名亦改稱駱公祠街。清末改祠為迎賓館,民國時改建為小學;池畔的祠堂短期作為成都市參議會會址。1950年代以後池子被填平,改稱和平街
[87]
。
趙雲趙雲防羌
趙雲人際關係
編輯兄長:名不詳,趙雲還在公孫瓚處之時就已去世。
長子:趙統,虎賁中郎督,行領軍。
趙雲後世紀念
編輯趙雲四川大邑:子龍廟,順平侯趙雲墓
趙雲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在大邑縣城東1公里銀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四周有石砌女牆,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靜的木結構四合院建築,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七篆體大字,兩側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因趙雲曾在大邑戍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
[75]
趙雲河北正定:趙雲廟
1996年,正定縣人民政府斥巨資將舊廟拆建重修,對外開放。重修之廟佔地二十餘畝,造型古樸,氣勢宏偉,其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順平侯殿。主殿魚貫中軸,左右配殿翼輔兩側,整個佈局開闊大方,整齊勻稱。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樹木點綴其中,由為肅穆典雅。現展出之趙雲故里碑,趙雲飲馬槽,均為廟內原存遺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為正定出土文物。其餘木牛流馬,紅崖天書等無不與三國故事有關者。趙雲廟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與世界文明之隆興寺、榮國府毗鄰
[98]
。景點聊綴,相得益彰。為弘揚民族文化,重現趙子龍雄姿,正定縣旅遊局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的趙雲廟已於1997年4月13日正式對遊客開放。新建的趙雲廟氣勢恢弘,佔地12畝,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採用仿明清古建築結構,其格局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組成,新廟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歷史風貌,並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連成一片、相得益彰。趙雲廟的落成開放為中外遊客及趙雲的海外後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弔、遊覽觀光的場所。
[76]
趙雲其他祠廟
全國各地關於趙雲的廟宇很多,河南南陽南三十里屯東趙雲祠墓,四川黎州大渡河守禦所安靖壩左趙雲祠,湖廣桂陽州城外芙蓉山下趙雲祠,台灣台南縣佳里鎮子良裏子龍廟等等不勝枚舉,其中台灣省人民還將趙雲奉為趙聖帝君。
趙雲藝術形象
編輯趙雲文學形象
演義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趙雲以一個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場。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曾和多名三國名將對戰,衝鋒陷陣罕見敗績,長坂坡救阿斗時,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七十幾歲時仍為蜀漢先鋒,陣前力斬被作者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77-78]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漢中王時封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五位將軍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而趙雲又有許多機智應變、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的。死後被後主追封大將軍,諡順平侯。
平話形象
趙雲在《三國志平話》中登場時為袁紹之將,當時劉備失了徐州,與關張相失,欲向袁譚借兵以討曹操,袁譚久不能決,後來趙雲便以劉備為仁德之人,舍了袁紹跟隨劉備。之後劉備、趙雲聽説古城有一“無姓大王”,使一條槍丈八神矛,萬人難敵。劉備懷疑是張飛,趙雲便出戰“無姓大王”,硬戰六十合,趙雲氣力不加,敗回馬本陣裏來。劉備乃認出“無姓大王”果然就是張飛,兄弟相認。
當陽長坂一役,趙雲單馬入曹軍中,欲尋劉備家族,遇見甘夫人時,她右腹已受箭傷,深可見腸,在把阿斗託附給趙雲之後,於牆下身死。趙雲乃推倒牆,蓋其屍。之後趙雲懷抱阿斗南走,撞入曹軍軍陣,曰:“我於百萬軍中與主公救阿斗!”
趙雲血戰之後抱著阿斗終於見到劉備。劉備接過阿斗,擲於地上曰:“為辱子,幾乎折了吾之良將趙雲!”至劉備平定益州乃恩封五虎將軍,將關公封壽亭侯,張飛封西長侯,馬超封定遠侯,黃忠封定亂侯,趙雲則封為立國侯。
趙雲傳統戲劇
元雜劇中,關漢卿在《單刀會》中有“趙子龍膽大如斗”之句,在《襄陽會》《黃鶴樓》《隔江鬥智》等近十本雜劇中,趙雲都作為較重要角色出場。雜劇時代,“五虎將”一稱呼已經極為普遍,而且“趙子龍膽氣豪”是劇作家們的共識。趙雲作為主角的雜劇有《趙子龍大鬧泥塔鎮》一本,但已失傳。趙雲謹慎細心的特點亦被加以強調,出演趙雲的演員都會被特別要求,必須要表現出趙雲膽大而又細心的特點。
在一些戲曲及評書中,趙雲是與桃園三兄弟結義的“四弟”。
趙雲影視形象
年份 | 劇名 | 飾演者 |
---|---|---|
1905 | 《長阪坡》 | |
1976 | 《三國春秋》 | |
1985 | 《諸葛亮》 | 袁新民 |
1985 | 《諸葛亮》 | |
1992 | 《關公》 | 張建剛 |
1994 | 《三國演義》 | |
1995 | 《三國英雄傳之關公》 | |
1996 | 《諸葛孔明》 | |
2004 | 《武聖關公》 | 金波 |
2008 |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 | |
2008 | 《赤壁》(上)(下) | |
2010 | 《三國》 | |
2016 | 《武神趙子龍》 | |
2017 | ||
2017 | 趙士添
[82]
| |
2017 | 《少兒也三國》 | |
2020 | 梅洋
[91]
| |
2020 | 《趙子龍》 | 賀軍翔
[92]
|
2020 | 《三國志新解》 | 巖田剛典 |
2021 | 王正宣
[93]
| |
2022 | 《槍神趙子龍》 | 張子文
[97]
|
- 參考資料
-
- 1. 《後漢書·獻帝紀》:是歲,立故琅邪王容子熙為琅邪王。齊、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濟北、平原八國皆除。
- 2. 《雲別傳》: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時袁紹稱冀州牧,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瓚征討。
- 3. 《雲別傳》:時先主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托。
- 4. 《三國志·趙雲傳》: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 5. 《雲別傳》: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
- 6. 《雲別傳》: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牀眠卧,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
- 7. 《雲別傳》: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蘭是雲鄉里人,少小相知,雲白先主活之,薦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
- 8. 《雲別傳》: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
- 9. 《三國志·趙雲傳》: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 10. 《雲別傳》: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範寡嫂曰樊氏,有國色,範欲以配雲。雲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固辭不許。時有人勸雲納之,雲曰:“範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遂不取。範果逃走,雲無纖介。
- 11. 《三國志·趙雲傳》: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 12. 《雲別傳》: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 13. 《漢晉春秋》: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慾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
- 14. 《華陽國志·劉二牧志》: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飛攻巴西。亮定德陽。
- 15. 《資治通鑑》: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分遣趙雲從外水定江陽、犍為,飛定巴西、德陽。
- 16. 《三國志·趙雲傳》: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
- 17. 《雲別傳》: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
- 18. 《雲別傳》: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 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 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
- 19. 《雲別傳》: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
- 20. 《三國志·趙雲傳》裴注《雲別傳》: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 21. 《三國志·趙雲傳》: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 22. 《華陽國志·劉後主志》:而云、芝亦不利。亮拔將西縣千餘家還漢中,戮謖及休、盛以謝眾,奪襲兵,貶雲秩 。
- 23. 《雲別傳》: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 24. 《三國志·趙雲傳》:七年卒,追諡順平侯。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
- 25. 《雲別傳》:後主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敍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衞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 26. 《三國志·趙雲傳》: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
- 27. 《零陵先賢傳》:初攻劉璋,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市。”
- 28. 《華陽國志》:賦貢所出,略侔三蜀。
- 29. 《三國志·曹操傳》: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劉備,九月,至長安。
- 30. 《三國志·劉備傳》:曹公自長安舉眾南征。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
- 31. 《魏略》: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棲於山頭,使劉封下挑戰。太祖罵曰:“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鬚來,令擊之。”乃召彰。彰晨夜進道,西到長安而太祖已還,從漢中而歸。
- 32. 《資治通鑑》:操與備相守積月,魏軍士多亡。夏,五月,操悉引出漢中諸軍還長安,劉備遂有漢中。
- 33. 《三國志》: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夏五月,引軍還長安。
- 34. 《續後漢書·帝紀》:三月,曹操自長安入斜谷。昭烈曰:“操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中矣。”及操至,昭烈堅壁以老其師,操軍士降者日益多。乃遣將軍趙雲擊之,操軍大敗,墮漢水死者萬數。夏五月,操悉軍走,昭烈遂有漢中。
- 35.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趙雲大敗操兵,操引還長安,帝遂有漢中,自稱漢中王。
- 36. 《蜀漢本末》:三月,操出斜谷。將軍趙雲擊其軍,敗之。夏五月,操引還,昭烈遂取漢中。
- 37.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25]
- 38. 三國志·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26]
- 39. 舊唐書·卷一百一·列傳五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26]
- 40. 唐史論叢 .國史網[引用日期2013-10-08]
- 41. 楝亭書目卷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9]
- 42. 青冢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9]
- 43. 正史參考文獻目錄 .好漢網[引用日期2013-10-08]
- 44. 僑吳集 .悠悠書吧網[引用日期2013-10-08]
- 45. 史部四十六 .少兒國學[引用日期2013-10-08]
- 46. 明人史論專書敍錄 .文獻與文學[引用日期2013-10-09]
- 47.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人人網[引用日期2013-10-09]
- 48. 龍沙紀略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9]
- 49. 《叢書集成初編目錄》(七) .中國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9]
- 50.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少兒國學入門網[引用日期2013-10-09]
- 51.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九十·史部四十六 .少兒國學入門網[引用日期2013-10-09]
- 52. 讀通鑑論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27]
- 53. 志一百二十一 .中國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9]
- 54. 卷二·史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9]
- 55.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六·志一百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9]
- 56. 清史稿·志一百二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9]
- 57. 志一百二十一 .中國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9]
- 58. (《三國志旁證》引)
- 59. 正史參考文獻目錄 .好漢網[引用日期2013-10-09]
- 60. 梅公毅.越南新志:中華書局,1945年
- 61. 毛宗崗評《三國演義》:以一英雄之趙雲,救一無用之劉禪,誠不如不救矣。然從來豪傑不遇時,而庸人多厚福。
- 62. 《古文雅正》:子龍身經百戰未嘗敗,讀此篇,知其忠以奉上,亷以潔已,純臣也。
- 63. 《望古齋集》:無敵之將於古能得數人焉,漢則霍去病,三國則趙雲馬超。
- 64. 《興唐傳》第一百四十回:羅元帥周西坡捐軀,李世民山河帶加身 .古典小説網[引用日期2017-07-07]
- 65.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
- 66. 《三國志·劉備傳》: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
- 67. 《山堂肆考》:曹公退,先主有漢中,宴羣臣,曰:關張趙馬黃,吾之五虎臣也。時以為榮。
- 68. 《歷代名臣錄》:雲與關張及馬超黃忠,號五虎將。
- 69. 《古今刀劍錄》:蜀主劉備,以章武元年歲次辛丑採金牛山鐵鑄八劍,各長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一與太子禪,一與梁王理,一與魯王永,一與諸葛亮,一與關羽,一與張飛,一與趙雲。並是亮書,皆作風角處所,有令稱。
- 70. 《康熙桂陽州志》:護英祠,在芙蓉峯南,古漢將趙雲立營於此,因廟祀之。宋進士黃照鄰立碑,明都司張元璽重建,郡生駱大麟記。
- 71. 《四川通志》:靜惠山,在縣北一里,一名東山,上有土城及平雲亭。相傳蜀漢趙雲所築,蓋雲嘗防羌於此,有墓及廟存。
- 72. 《大邑縣誌》:靜惠山在縣北二里許,一名東山,舊有亭榭,相傳蜀漢趙順平侯鎮守斯土時所築。
- 73. 《趙雲傳》:“(趙雲)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陣戰死。“
- 74. 三國人物墓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3-09-24]
- 75. 成都大邑趙雲墓 .成都市大邑縣[引用日期2013-09-21]
- 76. 正定趙雲廟景區 .相約久久[引用日期2013-09-21]
- 77. 《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時孔明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備,正要出師。聽知此信,即設宴大會諸將,計議出師。忽一陣大風,自東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樹吹折。眾皆大驚。孔明就佔一課,曰:“此風主損一大將!”諸將未信。正飲酒間,忽報鎮南將軍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丞相。孔明大驚,擲杯於地曰:“子龍休矣!”二子入見,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眾將無不揮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報喪。後主聞雲死,放聲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龍則死於亂軍之中矣!”即下詔追贈大將軍,諡封順平侯,敕葬於成都錦屏山之東;建立廟堂,四時享祭。後人有詩曰:“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 78.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19]
- 79. 藝精德高——記評書表演藝術大師袁闊成先生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5-07-11]
- 80. 趙雲截江 .京劇老唱片[引用日期2013-09-19]
- 81. 經典豪華版京劇《龍鳳呈祥》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09-20]
- 82. 電視劇《小戲骨放開那三國》第01集(騰訊視頻版/2017)片尾字幕21分05秒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1-02-11]
- 83. 《武神趙子龍》臨近“寶劍出鞘” 林更新挑戰中國式英雄 .鳳凰網.2016-04-30[引用日期2016-04-30]
- 84.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 85. 郝經《續後漢書·卷二》:權競請盟,丕豈其敵,燕南三士(原注關羽張飛 趙雲),隆中一賢(原注諸葛亮),左提右挈,百折彌堅,崦嵫返照,騰 輝揭天,皇矣帝統,既絕復傳。
- 86. 《三國志·先主傳》: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 87. 惠陵、衣冠廟、桓侯祠 成都蜀漢文化“鐵三角” -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引用日期2021-09-12]
- 88. 洗馬池趙雲祠聯 清·何元普 .搜韻[引用日期2021-09-12]
- 89. 沈伯峻.三國演義大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07:636
- 90. (西晉)陳壽著;周學兵譯註. 三國志精華[M].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8.07:212-213
- 91. 趙雲傳之龍鳴長坂坡 的全部演職員 .豆瓣[引用日期2021-11-15]
- 92. 電影《趙子龍》(愛奇藝版/2020)片尾字幕1小時30分55秒 .愛奇藝視頻[引用日期2021-11-18]
- 93. 電影《趙雲傳之莫問少年狂》(愛奇藝版/2021)片尾字幕1小時33分21秒 .愛奇藝視頻[引用日期2021-11-18]
- 94. 長坂坡 (1905) .豆瓣電影[引用日期2022-02-14]
- 95. 三國志新解 的全部演職員 .豆瓣[引用日期2022-05-12]
- 96. 少兒也三國 第二季:三讓徐州 片尾演職員表第20分49秒 .優酷[引用日期2022-09-12]
- 97. 槍神趙子龍 片尾字幕01:15:35-01:18:45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3-01-06]
- 98. 又逢五一,假期去哪兒?暢遊京津冀魅力小鎮!【6】--旅遊頻道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3-05-2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