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磐河戰

鎖定
《磐河戰》又名《磐河橋》《戰磐河》,京劇傳統劇目。該劇目取材於《三國演義》第七回及清宮廷大戲《鼎峙春秋》。清道光四年(1824年)《慶昇平班戲目》已有該劇。有《京劇彙編》第七十五集所收本,另有《戲考》、上海市《傳統劇目彙編》京劇集等刊本。除京劇外,川劇、徽劇、桂劇、豫劇、漢劇、河北梆子均有《磐河橋》,同州梆子也有此劇目 [2-3] 
該劇目講述了袁紹不識才,輕視趙雲,逐出牧馬,趙雲見公孫瓚與袁紹在磐河交戰危急,轉而救助公孫瓚的事蹟 [1] 
中文名
磐河戰
別    名
《磐河橋》《戰磐河》
類    型
京劇傳統劇目
取 材
《三國演義》第7回
主要角色
趙雲、公孫瓚、袁紹

磐河戰劇情簡介

三國時期,袁紹與公孫瓚約定夾攻冀州,平分其地。袁佔據冀州後,公孫瓚遣弟公孫越送書給袁紹,商議平分冀州一事。得到袁的當面應允後,公孫越就辭行了。行至中途,袁命呂翔帶兵假稱西涼馬騰部下,將公孫越亂箭射死。公孫瓚起兵為弟報仇,與袁紹兵馬戰於磐河,大敗,被袁部將顏良、文丑追擊。危急中,突然出現一位少年將軍,殺退文丑,救其出險。詢問後,方知此人名趙雲,原在袁紹處當偏將,由於請令獨自禦敵,被袁紹認為自大而逐出。後趙雲在磐河牧馬,恰好救公孫瓚於危難 [1] 

磐河戰作品選段

選段:聽説二弟命喪了
劇中人:公孫瓚
【西皮導板】聽説二弟命喪了
【散板】點點珠淚灑戰袍。指着河北罵袁紹,害我的二弟為的哪條?開言便把軍士們叫,本帥言來聽根苗:我有心領兵去把仇報,爾等可願在馬後勞?就此與爺放號炮,似猛虎與蛟龍相鬥一遭。 [5] 

磐河戰演出代表

劇中人
扮演者
角色行當
公孫瓚
武老生
趙雲
武小生、武生
袁紹
賈世銘、侯喜瑞
[4] 

磐河戰角色人物

劇中人
角色行當
角色介紹
公孫瓚
老生
鎮守北平一帶的元帥。三國時期,他與袁紹約定夾攻冀州,平分其地。袁佔據冀州後,他遣弟公孫越送書給袁紹,商議平分冀州一事。不料公孫越在返回途中,被亂箭射死。他憤而起兵為弟報仇,與袁紹兵馬戰於磐河。
趙雲
武生
袁紹帳下將軍。原在袁紹處當偏將,由於請令獨自禦敵,被袁紹認為自大而逐出。後趙雲在磐河牧馬,救公孫瓚於危難。
袁紹
鎮守河北一帶的諸侯。與公孫瓚約定夾攻冀州,命呂翔帶兵假稱西涼馬騰部下,將公孫越亂箭射死。
公孫越
公孫瓚二弟。送書給袁紹,商議平分冀州一事。
呂翔
副淨
袁紹帳下將軍。帶兵假稱西涼馬騰部下,將公孫越亂箭射死。 [1] 

磐河戰戲曲表現

  • 武打表現
《磐河戰》主要看點是演員的武打表演。劇中公孫瓚有三打:打袁紹、打顏良、打文丑。但公孫瓚的“打”,不可像長靠大武生那樣的猛衝猛打,要打出派頭、打出工架來,尺寸難以掌握。馬連良將其挖掘出來,在武打場面中,他還露了一個絕活:公孫瓚和袁紹的大將顏良開打,顏良的大刀把兒迎面扎過來,刀把兒擦着公孫瓚的上額頭皮猛刺過來,快到頭頂的一剎那,只見公孫瓚猛地一個彎腰,然後脖梗用力往上一挺,把頭盔甩離頭部,從四根靠旗的上面扔到後頭去。這個“挑盔”動作驚險漂亮、真實利落 [5] 
  • 行頭扮相
袁紹的容貌在《三國志》本傳上描述“有姿貌威容”,戲曲表現為一個很不乾淨的老三塊瓦臉,顯然,這是後人根據他為人處世而設計的 [6] 
  • 行當角色
《磐河戰》中的兩個人物,一個屬於武老生的公孫瓚,有甩盔、拔靠旗和搶背技巧,另一個是小生或武生兩門抱的趙雲 [8] 

磐河戰劇目賞析

作為道光時春台班、同治時廣和成班的頂樑柱,余三勝以漢調為構本、熔鑄昆梆徽諸調於一爐,通過《磐河戰》等戲,形成了“漢派”或“餘派”演唱風格。從此發端,他的學生譚鑫培、孫子餘叔巖,將京劇的老生唱腔發揮到了風格化、流派化的境界 [7] (杜長勝評)
參考資料
  • 1.    胡國珍,施尼娜著,中國京劇人物形象,中國戲劇出版社,2016.01,第96頁
  • 2.    麻國鈞,沈亢,胡薇編著,劇種·劇目·劇人 上,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09,第116頁
  • 3.    胡國珍,施尼娜著,中國京劇人物形象,中國戲劇出版社,2016.01,第99頁
  • 4.    名段欣賞 京劇《磐河戰》等 貫振山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引用日期2021-10-07]
  • 5.    王文章,吳江 .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M]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1-10-1 :623.
  • 6.    胡國珍,施尼娜著,中國京劇人物形象,中國戲劇出版社,2016.01,第100頁
  • 7.    杜長勝主編,京劇表演理論體系建模 上 第四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05,第500頁
  • 8.    封傑著,京劇名宿訪談 1編,商務印書館,2016.11,第1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