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手戟

鎖定
手戟是一種供手持或投擲的兵器,類似兩把匕首90度角直角形狀交叉連體,一般是單手使用的,可以持雙戟,也可以一手持戟、一手盾牌,還常用於投擲。《三國志》就記載了典韋帶多把手戟投射殺死敵軍多人。
中文名
手戟
起源國家
中國
解    釋
一種供手持或投擲的兵器

目錄

手戟簡介

太史慈所用之物,《釋名·釋兵》: “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摘即投擲。可見手戟是一種供手持或投擲的兵器。與“卜”字形鐵戟的頭部相似,在直刺的旁側有一個橫出的短枝,直刺的末端似有細繩纏繞,以供手握,用時單手操持,遙擲擊敵。

手戟歷史介紹

董卓曾“拔手戟擲布”。而孫策也曾以手戟投擊嚴白虎之弟,當即將他殺死。
武氏後石室畫象石上的手戟 武氏後石室畫象石上的手戟
晉張協《手戟銘》:錟錟雄戟,清金練鋼。名配越棘.用遇干將。嚴鋒勁技,擒鍔耀芒。
國人多以短戟護身,孫權投虎,劉備砸説趙雲壞話的,董卓砸呂布,都是它,可見其廣泛應用。而且用短戟還是高超的武藝“餘少曉持復,自謂無對;俗名雙戟為坐鐵室,鑲楯為蔽木户;後從陳國袁敏學,以單攻復,每為若神,對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於狹路,直決耳”——《曹丕傳》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記,呂布當初投靠董卓時,董卓曾因一件小事發火,“拔手戟擲布”。呂布躲閃迅捷,未被擊中,由此內心怨憤,這也是後來呂布叛殺董卓的—個因由。
《釋名·釋兵》説: “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摘即投擲。可見手戟是一種供手持投擲擊政的戟。從漢代的畫像石上,找們能夠看到手戟的圖形。它與“卜”字形鐵戟的頭部相似,在直刺的旁側有一個橫出的短枝,直刺的末端似有細繩纏繞,以供握執,用時單手操持,遙擲擊敵。
漢時貴族官吏的廳室中常設有擱故佩劍、佩刀的兵蘭(武器架)。這種兵蘭圖像,在漢墓中的畫像石、畫像磚上屢屢能夠見到,其上除刀劍外.往往還置有手戟,看來時人也常以手戟作為防身之器。當初董卓忿急,大概就是順手操起身旁兵蘭上的手戟扔向呂布的。
漢末東吳名將孫策,精於使用手戟。他曾以手戟投擊嚴白虎之弟,當即將他殺死。曾與孫策為敵,後被收服的太史慈也善於使用手戟。神亭嶺決鬥時,孫策奪走了太史慈插在背上的手戟。太史慈則掄得了孫策的頭盜。
除了投擲的用法外,手戟也可用於近戰格鬥。《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異向餘語》説:曹操“嘗私人命常傳張讓守。讓覺之,乃舞於戟於庭,......”。
貴者所用手戟,往往精工製作,極為精良。晉張協《手戟銘》有精彩的描寫:“錟錟雄戟,清金練鋼。名配越棘,用遇干將。嚴鋒勁技,擒鍔耀芒。”
南北朝時,手戟就不見使用了,後來逐漸消失不明。羅貫中的《三國志演義》將董卓“拔手戟擲布”一事化用於風儀亭上,變為呂布正與貂蟬纏綿,被董卓撞見。呂布倉皇逃走,董卓抓起呂布遺下的長戟追趕,並用長戟投擊呂布,被呂布用胳臂擋落。這種篡改既是故事情節的需要.也是因為明朝人對古代手戟及其使用情況不瞭解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