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元691年

鎖定
公元691年是公元紀年中的一年。公元691年,尚處在中國封建盛世、武周天授二年。
歷史上的中國發生在這一年中的大事有佛教於道教之上、改置社稷於東都、神績誅死幽閉李氏諸王、王慶之等奏立武承嗣為皇太子等。
中文名
公元691年
所處時期
武周天授二年
事    件
改置社稷於東都
含    義
公元紀年中的一年

公元691年簡介

公元691年,尚處在中國封建盛世,辛卯年兔年),武周天授二年。

公元691年歷史事件

奧瑪清真寺 奧瑪清真寺
公元691年,西牆被納為伊斯蘭教的奧瑪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的圍牆,聖殿原址現已是伊斯蘭教奧瑪清真寺。 武義縣始建於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地處浙江中部,總面積1577平方公里,人口32.8萬,是革命老區,少數民族(畲族)聚居區。
公元691年,伍麥葉王朝的哈里發在耶路撒冷修建了“艾格薩”清真寺,又稱遠寺,圓頂寺。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狄仁傑升任宰相
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諫酷吏專橫事,論“按覆不在秋官,省審不由門下”的流弊。不聽(按此事在正月,即庚寅年十一月)。左金吾大將軍丘神績以罪被殺。神績曾秦使殺李賢,上年受賜姓武,周興被告發與丘神績通謀,流嶺南,在路為仇家所殺,殺酷吏索元禮。升佛教於道教之上,鸞台侍郎、同平章不傅遊芤夢登殿,醒以告人,被揭發,下獄自殺。徙關內數十萬户於洛陽
歐陽通被殺
通乃唐代大書家歐陽詢之子,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儀鳳中(六七六至六七九)遷中書舍人。母去世,居喪過禮,唐初以來無與能比。後遷殿中監、封渤海子。天授初(六九零)拜夏官尚書,二年(六九一),轉司禮卿,判納言事。為相月餘,張嘉福等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通與右相岑長倩固稱不可,忤諸武之意。長倩下獄,通被誣同反,酷吏來俊臣審訊之,嚴刑酷法,五毒備至,通終不服罪,了無異詞。十月十二日,俊臣代作偽證,誅之。通善書法。年幼父死,母徐氏教習父書。家貧,仍重資購求詢之墨跡,刻意臨仿,學之無倦,遂與父齊名,人稱大小歐陽。通晚年自矜重,不輕易為人寫字,書則必以狸毛為筆,覆以免毫,管用象犀,無則不作字,所以傳世墨跡甚少,僅《道因法師碑》、《泉男生墓誌》留存。世人評《道因碑》筆力險勁,盡得家法,然意態有所未及,而《泉志》晚書十六年,書法又進,一掃鬆散僵硬之病,達精純之境地,既有大歐勁鋭嚴正特色,又結體自由,無過謹之弊,不在大歐之下。
佛教於道教之上
李唐王朝以老子李耳為始祖,尊崇道教。則天改唐為周,以佛徒上《大雲經》稱女主當王天下為契機,天授二年(六九一)四月二日,遂下制言釋教開革命之階,宜升道教之上,僧尼處道士女冠之前。是年,則天親加跪禮,迎神秀禪師入京上殿,又常問道於道場佛教遂風靡天下,王公士庶競至禮謁拜伏。
改置社稷於東都
天授二年(六九一)正月二日,改置社稷於東都。隋唐以來,關中農產品不足供長安帝王宮衞及百官俸食之需,尤其唐高宗、武則天時代,龐大官僚羣出現,供給更乏。則天曾於長安出家,似更偏愛洛陽,帝后七赴東都,洛陽實際成為全國政治軍事中心,因此遂有此改。則天稱帝及死,始終居此。七月,徙關內雍、同等七州十萬户充實洛陽。明年(六九二)一月,鳳閣侍郎李昭德又築東都外城。
天授二年(六九一),酷吏丘神績被告謀反,下獄死。神績光宅元年(六八四)奉則天之命,往巴州害章懷太子,既而獲罪,左遷疊州刺史,數月後復為左金吾衞將軍。則天臨朝,倍受親信,與周興、來俊臣等掌制獄,以殘暴為能。垂拱四年(六八八),任清平道大總管討伐琅邪王衝,至博州,衝已死,官員素服迎之,神績盡殺官吏,破千餘家。則天賞之,加授左金吾衞大將軍。
周興死
天授二年(六九一)一月,酷吏周興死。興雍州長安(今陝西西安以南)人。少習法律,為尚書省都事。累遷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尚書左丞。興自垂拱(六八五)以來,屢決制獄,妄殺數千人,用刑殘酷。載初元年(六八九)十一月二十三日,上疏請去李唐宗正屬籍。天授二年,或告興與丘神績來子珣謀反,則天令來俊臣鞫之。俊臣問興:“囚多不服罪,奈何?”興初不知己被告,曰:“裝囚入大甕,四周燒炭炙之,必服。”俊臣命取大甕燃火,謂興曰:“請君入甕。”興叩頭服罪。則天宥之,配流嶺南,道中為仇家所殺。
幽閉李氏諸王
章懷太子賢之子義豐王光順、嗣雍王守禮、永安王守義、長信縣主等與睿宗諸子幽閉宮中,至天授二年(六九一)已十餘年不出門庭。光順等皆賜姓武氏。
遊藝衞州汲(今河南汲縣)人。載初元年(六九0)任合宮主簿、左肅政台侍御史,上書稱則天符瑞合當皇帝,率百姓詣闕,勸則天改唐為周。則天擢之為給事中。數月後加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朝散大夫,鸞台侍郎。改唐為周之後,賜姓武氏。天授二年(六九一)五月,又加銀青光祿大夫,改司禮少卿。一歲之間,自九品至三品,服歷青、綠、朱、紫,時人謂之四時仕宦。其年,夢登湛露殿,事發下獄,九月二十九日自殺。遊藝當政,誣殺李唐宗室,又建議則天發六道使按察不軌,雖死仍行之,為害深遠(一説非遊藝所言)。
王慶之等奏立武承嗣為皇太子
天授二年(六九一),鳳閣舍人張嘉福使王慶之等數百人上表,請立則天侄武承嗣為皇太子。則天問右相岑長倩及同平章事格輔元,皆稱不可,並請切責上書者,令其黨散。則天問慶之:“為何廢皇嗣?”慶之曰:“今誰有天下(意為武氏有天下),而以李氏為嗣!”慶之執則天所給印紙屢求見,則天怒,令鳳閣侍郎李昭德杖殺之,慶之黨散。昭德言於則天:皇嗣,陛下之子,當傳天下於子孫以為萬業,豈得以侄為嗣?自古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者。則天然之。
岑長倩等下獄死
天授二年(六九一)十月十二日,岑長倩死。長倩乃文本侄。永淳中(六八二至六八三)官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垂拱初(六八五)遷內史,知兵部事。不久拜右相,封鄧國公。天授元年(六九0),則天改唐為周,長倩附會,上疏言符瑞,並請改皇嗣為武姓,為周朝繼承人,則天許之。長倩加特進、輔國大將軍。是年,鳳閣舍人張嘉福等列名上表,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長倩與地官尚書格輔元以皇嗣在東宮,不宜更立,不署名。則天令各州置大雲寺,長倩又奏不可,諸武恨之。天授二年(六九一)五月,斥令西征吐蕃,充武威道行軍大總管,未至,中道召還,下制獄死。長倩子靈源為來俊臣脅迫,誣歐陽通格輔元等數十人謀反,皆誅之,長倩五子亦同日死。
天授二年(六九一)十一月,酷吏索元禮被誅。元禮胡人,以首按制獄,酷毒之極,為酷吏之最。光宅初(六八四),徐敬業以匡復唐業為名起兵反武,則天恐天下動搖,欲以威制天下,元禮揣知,即求召見,擢遊擊將軍,於洛州牧院推案制獄。元禮作鐵籠等刑具,嚴刑逼供,審訊一人,必窮根牽連數十百人。仕宦畏之如虎狼。則天數召見以長其權勢。元禮前後殺戮數千人。來俊臣、周興等起而效之。元禮殘忍太甚,天下怨憤,又多受賄賂,則天為平民憤,撫眾心,令殺之。元禮初不服,吏曰:“取公鐵籠來!”乃服罪。
骨咄祿卒,弟默啜繼
天授二年(六九一),東突厥汗國頡跌利施可汗骨咄祿卒。骨咄祿本東突厥頡利可汗疏族後裔,姓阿史那。東突厥敗亡後,其祖為唐單于右廂雲中(今內蒙古河套一帶)都督舍利元英部下首領,世襲吐屯啜。永隆元年至年(六八零至六八一),單于都督府內突厥人阿史那伏念反叛失敗,永淳元年(六八二),骨咄祿招集亡散入總材山,佔領黑沙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聚眾五千,殺掠九姓,得羊馬,勢漸強,再佔漠北烏德鞬山(今外蒙古杭愛山北),設牙帳於此,得眾數萬,重建突厥汗國,並以黑沙城為汗國南牙。骨咄祿以弟默啜為設(突厥官名,主典兵)、咄悉匐為葉護(突厥官名),分人民為“突利”、“達頭”二區治理。時東突厥汗國處境困難,南有唐帝國,東有契丹、奚、三十姓韃靼,北與西北有九姓鐵勒、骨利斡及黠戛斯等,皆突厥世仇。骨咄祿以阿史德元珍為阿波達幹,統兵馬事,用暾欲谷之計策,東擊契丹,北伐九姓鐵勒,南攻唐邊境,用兵四十七役,親自參戰二十役,擴地甚廣,勢力強大,多次敗唐兵,垂拱三年(六八七),則天改其名為“不卒祿”。及死,子幼不得立,弟默啜繼之為可汗。
尉遲瑕為于闐王
天授二年(六九一)十二月,于闐王毗沙都督府都督尉遲伏闍雄卒。則天封其子尉遲瑕為于闐王。

公元691年名人逝世

歐陽通卒於公元691年,字通師,一字通之。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詢之子。唐武則天宰相,曾任中書舍人、殿中監、夏官尚書等職,封渤海子。
公元691年,骨咄祿病死,他的兒子年紀太小,於是骨咄祿之弟默吸自立為汗。

公元691年通鑑記載

則天順聖皇后上之下天授二年(辛卯,公元六九一年)
正月,癸酉朔,太后始受尊號於萬象神宮,旗幟尚赤。甲戌,改置社稷於神都。辛巳,納武氏神主於太廟;唐太廟之在長安者,更命曰享德廟。四時唯享高祖已下三廟,餘四室皆閉不享。又改長安崇先廟為崇尊廟。乙酉,日南至,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百神從祀,武氏祖宗配享,唐三帝亦同配。
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酷吏縱橫,上疏,以為:“今告事紛紜,虛多實少,恐有兇慝陰謀離間陛下君臣。古者獄成,公卿參聽,王必三宥,然後行刑。比日獄官單車奉使,推鞫既定,法家依斷,不令重推;或臨時專決,不復聞奏。如此,則權由臣下,非審慎之法,倘有冤濫,何由可知!況以九品之官專命推覆,操殺生之柄,竊人主之威,按覆既不在秋官,省審復不由門下,國之利器,輕以假人,恐為社稷之禍。”太后不聽。
饒阻尉姚貞亮等數百人表請上尊號曰上聖大神皇帝,不許。
侍御史來子珣誣尚衣奉御劉行感兄弟謀反,皆坐誅。春,一月,地官尚書武思文及朝集使二千八百人表請封中嶽。
己亥,廢唐興寧、永康、隱陵署官,唯量置守户。
左金吾大將軍丘神勣以罪誅。
納言史務滋來俊臣同鞫劉行感獄,俊臣奏務滋與行感親密,意欲寢其反狀。太后命俊臣並推之,庚子,務滋恐懼自殺。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勣通謀,太后命來俊臣鞫之,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為何法?”興曰:“此甚易取。取大甕,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史,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服罪。法當死,太后原之。二月,流行嶺南,在道,為仇家所殺。
興與索元禮、來俊臣競為暴刻,興、元禮所殺各數千人,俊臣所破千餘家。元禮殘酷尤甚,太后亦殺之以慰人望。
徙左衞大將軍千乘王武攸暨為定王。
立故太子賢之子光順為義豐王。
甲子,太后命始祖墓曰德陵,睿祖墓曰喬陵,嚴祖墓曰節陵,肅祖墓曰簡陵,烈祖墓曰靖陵,顯祖墓曰永陵,改章德陵為昊陵,顯義陵為順陵。
追復李君羨官爵。
夏,四月,壬寅朔,日有食之。
癸卯,制以釋教開革命之階,升於道教之上。
命建安王攸宜留守長安。
丙辰,鑄大鐘,置北闕。
五月,以岑長倩為武威道行軍大總管,擊吐蕃,中道召還,軍竟不出。
六月,以左肅政大夫格輔元為地官尚書,與鸞台侍郎樂思晦、鳳閣侍郎任知古並同平章事。思晦,彥?之子也。
秋,七月,徙關內户數十萬以實洛陽
八月,戊申,納言武攸寧罷為左羽林大將軍;夏官尚書歐陽通為司禮卿兼判納言事。
庚申,殺玉鈐衞大將軍張虔勖。來俊臣鞫虔勖獄,虔勖自訟於徐有功;俊臣怒,命衞士以刀亂斫殺之,梟首於市。
義豐王光順、嗣雍王守禮、永安王守義、長信縣主等皆賜姓武氏,與睿宗諸子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守禮、守義,光順之弟也。或告地官尚書武思文初與徐敬業通謀;甲子,流思文於嶺南,複姓徐氏。
九月,乙亥,殺岐州刺史雲弘嗣。來俊臣鞫之,不問一款,先斷其首,乃偽立案奏之。其殺張虔勖亦然。敕旨皆依,海內鉗口。
鸞台侍郎、同平章事傅遊藝夢登湛露殿,以語所親,所親告之;壬辰,下獄,自殺。
癸巳,以左羽林衞大將軍建昌王武攸寧為納言,洛州司馬狄仁傑為地官侍郎,與冬官侍郎裴行本並同平章事。太后謂仁杰曰:“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名乎!”仁杰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請改之;知臣無過,臣之幸也,不願知譖者名。”太后深嘆美之。
先是,鳳閣舍人修武張嘉福使洛陽人王慶之等數百人上表,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文昌右相、同鳳閣鸞台三品岑長倩以皇嗣在東宮,不宜有此議,奏請切責上書者,告示令散。太后又問地官尚書、同平章事格輔元,輔元固稱不可。由是大忤諸武意,故斥長倩令西征吐蕃,未至,徵還,下制獄。承嗣又譖輔元。來俊臣又脅長倩子靈原,令引司禮卿兼判納言事歐陽通等數十人,皆雲同反。通為俊臣所訊,五毒備至,終無異詞,俊臣乃詐為通款。冬,十月,己酉,長倩、輔元、通等皆坐誅。
王慶之見太后,太后曰:“皇嗣我子,奈何廢之?”對曰:“‘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今誰有天下,而以李氏為嗣乎!”太后諭遣之。慶之伏地,以死泣請,不去。太后乃以印紙遺之曰:“欲見我,以此示門者。”自是慶之屢求見,太后頗怒之,命鳳閣侍郎李昭德賜慶之杖。昭德引出光政門外,以示朝士曰:“此賊欲廢我皇嗣,立武承嗣!”命撲之,耳目皆血出,然後杖殺之,其黨乃散。
昭德因言於太后曰:“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當傳之子孫為萬代業,豈得以侄為嗣乎!自古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顧託,若以天下與承嗣,則天皇不血食矣。”太后亦以為然。昭德,乾祐之子也。
壬辰,殺鸞台侍郎、同平章事樂思晦、右衞將軍李安靜。安靜,綱之孫也。太后將革命,王公百官皆上表勸進,安靜獨正色拒之。及下制獄,來俊臣詰其反狀,安靜曰:“以我唐家老臣,須殺即殺!若問謀反,實無可對!”俊臣竟殺之。
太學生王循之上表,乞假還鄉,太后許之。狄仁傑曰:“臣聞君人者唯殺生之柄不假人,自餘皆歸之有司。故左、右丞,徒以下不句;左、右相,流以上乃判,為其漸貴故也。彼學生求假,丞、簿事耳,若天子為之發敕,則天下之事幾敕可盡乎!必欲不違其願,請普為立制而已。”太后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