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宕渠郡

鎖定
秦漢時期的宕渠縣,東漢劉備分巴西郡置,蜀漢後主劉禪將宕渠從巴西劃出,置宕渠郡。
中文名
宕渠郡
隸    屬
益州
行政級別
地    址
四川達州市渠縣土溪鄉城壩村

宕渠郡歷史沿革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宕渠縣“古賨國也,今有賨城。縣有渝水,夾水上下,皆賨民所居”。
漢代的宕渠縣乃秦代的宕渠道。《續漢志·百官志》“凡縣主蠻夷曰道,皆秦制也”。裏耶秦簡8-657號顯示,秦代設宕渠道。説明宕渠因是“蠻夷”賨人聚居區而以“道”統之。有學者認為,西漢時期因賨人助高祖劉邦平定三秦有功,為優待賨人而改宕渠道為宕渠縣。
西漢時期因賨人助高祖劉邦平定三秦有功,為優待賨人而改宕渠道為宕渠縣。 秦漢時期皆以萬户為令,縣境廣闊,有學者對宕渠縣轄區各地歷史沿革逐一考證後認為,今萬源、城口、宣漢、達縣、開江、渠縣、大竹、鄰水、廣安、嶽池、南江、巴中、通江、平昌、儀隴、營山、旺蒼17縣之地是古賨國的範圍,也是秦漢時期宕渠縣轄地,現渠縣城壩遺址便是處於故賨國都城位置的漢代宕渠城遺址。
東漢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分巴西郡置,治宕渠縣(今四川渠縣東北三匯鎮)。九年後省。三國蜀延熙中復置,旋又省。屬益州。
蜀漢昭烈帝章武二年(222)省宕渠郡還巴西。後主延熙中(238—257)復置宕渠郡,“郡建九年省”,仍入巴西。
晉惠帝元康六年(296),又分巴西郡置宕渠郡,隸梁州。成漢末,為僚所據,郡不成治。
西晉永興元年(304年)李雄復置。轄境相當今四川省東北部閬中、西充、南充等市縣以東,廣安、梁縣、達州等市縣以北及大巴山以西、米倉山以南地區。南朝宋省。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滅成漢,復置宕渠郡並領有宣漢、漢興(即漢昌)、宕渠縣三縣。
即南宕渠郡,《隋書·地理志》作宕渠郡。南朝宋置,治安漢縣(今四川南充市北)。隋開皇初廢。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廢宕渠郡,其地置萬州(治東關郡石城縣,今通川區治)和幷州。
隋大業初改渠州置,治流江縣(今四川渠縣)。轄境相當今四川省渠縣、大竹、鄰水、廣安、華鎣及重慶市墊江等市縣。唐武德元年(618年)復改渠州。 [1] 

宕渠郡文獻記載

《華陽國志·巴志》“宕渠郡,蜀先祖置……長老言:‘宕渠蓋為古賨國,今有賨城、盧城’”。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宕渠縣“古賨國也,今有賨城。縣有渝水,夾水上下,皆賨民所居”。
《太平寰宇記》載:“漢初置宕渠縣,即今流江縣北七十里,宕渠故城是也。其城,後漢車騎將軍馮緄增修,俗名車騎城。東晉末,為蠻獠所侵,因而荒廢……故賨國城,在縣東北七十四里,古之賨國都也。”流江縣即今渠縣,文中的渝水指渠江,渠江流域便是賨人的聚集中心,今渠縣城壩遺址便是古賨國都、古賨城、漢宕渠城所在地。近年來的渠縣城壩遺址考古發掘,發現了戰國至魏晉的墓葬以及兩漢時期的城牆、生活作坊,東漢時期的“宕渠”文字瓦當,證明了該遺址就是兩漢時期的宕渠城,亦即古賨國都、古賨城所在地。漢代的宕渠縣乃秦代的宕渠道。《續漢志·百官志》“凡縣主蠻夷曰道,皆秦制也”。裏耶秦簡8-657號顯示,秦代設宕渠道。説明宕渠因是“蠻夷”賨人聚居區而以“道”統之。有學者認為,西漢時期因賨人助高祖劉邦平定三秦有功,為優待賨人而改宕渠道為宕渠縣。秦漢時期皆以萬户為令,縣境廣闊,有學者對宕渠縣轄區各地歷史沿革逐一考證後認為,今萬源、城口、宣漢、達縣、開江、渠縣、大竹、鄰水、廣安、嶽池、南江、巴中、通江、平昌、儀隴、營山、旺蒼17縣之地是古賨國的範圍,也是秦漢時期宕渠縣轄地,現渠縣城壩遺址便是處於故賨國都城位置的漢代宕渠城遺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