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質

鎖定
範質(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鄭州防禦判官守遇之子。五代後周時期至北宋初年宰相。 [15] 
範質少時聰慧,苦學強記,九歲能作文,十三歲研究《尚書》,教授門徒。二十三歲範質舉進士,為忠武軍節度推官,繼遷封丘令。後晉時,以文章深得宰相桑維翰器重,奏為監察御史。天福四年(939年),維翰出為相州節度使,範質為從事。開運元年(944年),維翰再相,範質為主客員外郎,後為翰林學士。後漢初,加中書舍人、户部侍郎。乾元年(948年)八月,樞密使郭威徵叛,使者以質對。次年十一月,郭威起兵入京師,遇範質於民間,並奏請以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後周建,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參知樞密院事。宋太祖時,範質拜司徒,兼侍中、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乾德二年(964年)九月,範質卒,時年五十四歲。 [16] 
範質以律條繁冗,輕重無據,吏得因緣為奸,對當時的律法加以修訂,寫出了《刑統》,共30卷,這也是中國最早的韻文律書。 [16]  其還著有《五代通錄》等。 [17] 
別    名
範魯公
文素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大名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威縣
出生日期
911年
逝世日期
964年
主要成就
定製南郊行禮
主要作品
《顯德刑律統類》《詩八百言》
本    名
範質
官    職
宰相
爵    位
魯國公
追    贈
中書令

範質人物生平

範質步入仕途

範質的父親範守遇,任鄭州防禦判官。範質出生那天傍晚,他的母親夢見神仙授給她一支五色筆。範質自幼聰明好學,九歲能詩文,十三歲攻讀詩經,十四歲開始招生收徒做教師。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範質考中進士,被任為忠武軍節度使推官,後遷升封丘令。
後晉天福年間,向宰相桑維翰進獻文章,深得桑維翰的器重,當即上奏封他為監察御史。到了桑維翰出京師去鎮守相州,歷任泰寧節度使、晉昌節度使時,桑維翰都請求朝廷讓範質給他當從事。桑維翰第二次任宰相時,範質遷升為主客員外郎、直史館。一年多後,召範質入朝任翰林學士,加任比部郎中、知制誥。
契丹侵擾邊境,石重貴劉知遠等十五位將領出徵。當天夜晚,範質在朝中值班,石重貴命令召諸位學士來起草詔令,範質説:“宮城已經關閉,如再召人恐怕事機泄露。”範質單獨起草詔令進送石重貴,文詞事理都很優秀,當時即受稱道。後漢初,加封範質為中書舍人、户部侍郎。
郭威征伐叛亂,每次朝廷派遣使者下詔處理軍事,都符合機宜。郭威問使者是誰起草的詔令,使者答稱是範質。周祖嘆道:“真是宰相之材啊!” [1] 

範質佐命後周

郭威從鄴地起兵攻向皇宮,京城紛亂,範質藏匿民間,郭威派人到處尋找,後來找到,非常高興,當時正下大雪,郭威解下自己的袍衣讓給範質穿。並命令範質起草太后誥命及商議迎湘陰公禮節,範質急速起草,很合郭威心意。於是郭威告訴太后,任命範質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
後周廣順初年(951年),郭威加拜他為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次日,兼任參知樞密院事。郊祀完後,升遷官位左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跟隨郭威征伐高平回來,加官司徒、弘文館大學士。
顯德三年(956年),範質進入朝廷做官,還能常常手不釋卷,有人慰勞他時,範質説:“有擅長相術的人,説我今後位登宰相。如果真是這樣,不學習哪來權術處理政事。”後來跟隨柴榮征伐淮南,詔令多由他起草,吳中文士們沒有不驚服的。範質每次下制敕,從未不合律令,命令刺史縣令,一定以户口版籍為頭等政事。朝廷每次派遣使者視察民田,巡視獄訟,範質都接見他們,向他們陳述天子憂慮勤政的意圖,然後派遣他們。柴榮當初征伐淮南,駐紮在壽、濠二地,鋭意攻取,還準備到揚州。範質認為軍隊征戰太久,與王溥泣諫,柴榮才放棄這個念頭。到柴榮第二次到揚州,竇儀因事得怒於世宗,不知將定何罪。範質入宮求見,柴榮知道他是來救竇儀的,站起來避開他。範質上前説:“竇儀是近臣,過錯很小不應當誅殺。”於是摘下官帽叩頭泣,説:“臣位在宰相,難道能讓人主暴怒,致使近臣就死嗎?請求寬赦竇儀的罪過。”柴榮怒意才消解,回到座位,馬上遣使者赦免竇儀。 [2] 
顯德四年(957年)夏天,範質跟隨柴榮征伐壽州回來,增加封爵食邑。範質提出因為法律條例繁冗,輕重沒有依據,官吏得以因緣為奸。柴榮特命他詳細審定法律,這就是《刑統》。
顯德六年(959年)夏天,柴榮北征,範質因病留在京師,柴榮賜給他錢百萬用來就醫買藥。到柴榮平定關南,到達瀛州時,範質在路的左邊迎見。軍隊回到京師,柴榮任用樞密使魏仁浦為宰相,任命範質與王溥一同為參知樞密院事。柴榮病重時,範質入宮接受臨終遺命。柴宗訓即位,加範質為開府儀同三司,封蕭國公。 [3] 

範質報效宋朝

趙匡胤北征至陳橋兵變還都(在《宋史》與《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中記載的是:俄而將士擁質等俱至,並非質率王溥等見趙匡胤,這裏完全是兩個意思),此時範質正在樓中吃飯,趙匡胤一到,率領王溥、魏仁浦來拜見。趙匡胤對他嗚咽哭泣,陳述擁戴被逼之狀。範質等還未對答,軍校羅彥環舉刀對範質比劃着説:“我們沒有主上,今天必須得到一個天子。”趙匡胤叱罵羅彥環。 [4]  範質走下殿廷,握住王溥的手説:“倉促遣將,是我們的罪啊!”指甲掐得王溥的手幾乎出血了。又當面質問趙匡胤説:“先帝世宗包養太尉您就像兒子一樣,現在他遺體未寒,您怎麼就這樣做?”在一旁的趙匡胤之弟趙匡義淚流滿面。但範質知道大勢已去,便説:“事已至此,就不要太倉促了,自古帝王有禪讓之禮,現在可以舉行了。”因而詳細陳述,又説:“太尉既然通過禮儀接受禪讓,就應該侍奉太后如母,贍養少主如子,千萬不要辜負先帝舊恩。”趙匡胤揮涕許諾,然後在範質、王溥等百官的擁戴下登基,宋太祖也因此對範質甚為敬重,繼續以他為宰相。 [5] 
宋初,加官兼侍中,罷參知樞密一職。不久病了,趙匡胤征伐澤、潞二地,到他的宅第,賜給他黃金器二百兩、銀器一千兩、絹二千匹、錢二百萬。趙匡胤剛即位,諸事謙遜自抑,至於藩鎮親戚還沒有封建,幕府賓客佐僚沒有官位。範質因此上奏説:“自古帝王開創基業,都分封子弟,樹立屏障,宗族親戚一旦興隆,國家就可長久鞏固。我看皇弟泰寧軍節度使趙光義,自從在軍隊中任職,特別有將才,樹立為藩鎮後,尤其積累起名望;嘉州防禦使趙光美,雄俊老成,注重修養好行善,好聲譽日有所聞。乞求一併頒發封冊,賜給爵位。皇子皇女雖然還是嬰兒的,也請下詔讓有關部門可以推行恩封之制,這是我的願望。臣又聽説當宰相的,應當推舉賢能之人,來輔佐天子。我認為端明殿學士呂餘慶、樞密副使趙普精通治國之道,事從霸府,時間很久,看他們的公忠之志,很可倚靠利用。請求授給他們朝廷要職,使他們的才能得以申展。”趙匡胤很讚許並採納了他的意見。 [6] 
原先,宰相朝見天子商議重大政事,皇帝必定命令宰相坐下來面議,皇帝從容賜茶後告退,唐朝及五代還遵照這個制度。到了範質等人畏憚趙匡胤英明睿智,每次議事都具寫公文進呈,向趙匡胤陳述説:“這樣才算臣子們稟承聖意之方,免除妄庸的過失。”趙匡胤採納了這個意見。從此奏御越來越多,開始廢除坐論的舊禮。
乾德初年(963年),趙匡胤將在圜丘祭天,任命範質為大禮使。範質與鹵簿使張昭、儀仗使劉温叟討論舊的典章制度,審定《南郊行禮圖》呈上。趙匡胤特別嘉獎他們。從此禮儀制度開始完備,範質自己作了序。

範質壽終正寢

禮儀完畢後,進封範質為魯國公,範質向趙匡胤呈表再三推辭,趙匡胤不允許。
乾德二年(964年)正月,範質與王溥、魏仁浦同日罷相,範質被授為太子太傅。同年九月,範質去世,終年五十四歲。
範質臨終前,告誡他的兒子範昱,不要向朝廷請賜諡號,不要刻墓碑。趙匡胤聞訊後,為之悲痛而罷朝。追贈中書令,賜絹五百匹及粟、麥各一百石,給范家辦喪事。 [7] 

範質軼事典故

範質力學強記,生性敏悟。考進士時,和凝以翰林學士身份主管貢部。觀讀範質的考試文字,很器重他,因為自己登進士第時名在十三,所以和凝也把範質的名次也排在這個數。貢院中稱這件事為“傳衣缽”。後來範質官登相位,做太子太傅,被封為魯國公,都與和凝一樣。 [8] 

範質性格特徵

範質性格偏急,愛當面駁斥人,使對方屈服。以廉潔耿介自持,從未接受各方人士的饋贈,前後的優厚俸祿賞賜常常送給孤寡之人。內室之中,吃飯不相異。身死後,家裏沒有多餘的錢財。範質的侄子範杲上奏請求遷升秩階,範質作詩曉諭他,當時人遍為傳誦作為勸誡。 [9] 

範質人物評價

郭威:宰相器也。 [10] 
趙匡胤:朕聞範質止有居第,不事生產,真宰相也。 [10] 
趙光義:宰輔中能循規矩、慎名器、持廉節,無出質右者,但欠世宗一死,為可惜爾。 [10] 
司馬光:範質明敏強記,謹守法度。 [11]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於列聖,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範質、趙普之徒,相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時,有若李沆、王旦、寇凖。在仁宗時,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與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12] 
王應麟:我朝太宗謂範質欠世宗一死,所以立萬世為臣者之訓。 [13] 
呂中:周之三相,待之不異,此“殷士膚敏、祼將於京”之意。然太祖入京之時,王溥先拜,質不得已從之,故《名臣言行錄》所以紀質而黜溥也。我太祖猶以為前朝宰相範質循規矩、重名器,持節無出質之右者,但欠世宗一死耳,則士君子進退豈可輕哉? [14] 
脱脱:五季至周之世宗,天下將定之時也。範質、王溥、魏仁浦,世宗之所拔擢,而皆有宰相之器焉。宋祖受命,遂為佐命元臣,天之所置,果非人之所能測歟。質以儒者曉暢軍事,及其為相,廉慎守法。……質臨終,戒其後勿請諡立碑,自悔深矣。太宗評質惜其欠世宗一死。嗚呼,《春秋》之法責備賢者,質可得免乎! [10] 

範質個人作品

範質有文集30卷。又著《五代通錄》65卷,述後梁至後周五代史事,多據實錄刪略而成;《晉朝陷蕃記》四卷,記後晉為契丹所滅始末;《桑維翰傳》三卷;《魏公家傳》三卷。以上諸書今皆不存。一説《玉堂閒話》為其所作,不確。存詩2首又六句,收入《全唐詩補編·補逸》卷16及《續拾》卷42。《全唐文》卷865收文2篇,《全宋文》另增11篇。

範質史料記載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有傳,參《舊五代史》晉、漢、週三代本紀以及《宋史·藝文志》、《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一》。

範質家庭成員

父:範守遇
兄弟:範正
子:範旻
從子:範杲、範晞
孫:範貽孫
從孫:範坦 [10] 
參考資料
  • 1.    《宋史》:範質字文素,大名宗城人。父守遇,鄭州防禦判官。質生之夕,母夢神人授以五色筆。九歲能屬文,十三治《尚書》,教授生徒。後唐長興四年舉進士,為忠武軍節度推官,遷封丘令。晉天福中,以文章幹宰相桑維翰,深器之,即奏為監察御史。及維翰出鎮相州,歷泰寧、晉昌二節度,皆請質為從事。維翰再相,質遷主客員外郎、直史館。歲餘,召入為林學士,加比部郎中、知制誥。契丹侵邊,少帝命漢祖等十五將出徵。是夜,質入直,少帝令召諸學士分草制,質曰:「宮城已閉,恐泄機事。」獨具草以進,辭理優贍,當時稱之。漢初,加中書舍人、户部侍郎。周祖徵叛,每朝廷遣使齎詔處分軍事,皆合機宜。周祖問誰為此辭,使者以質對。嘆曰:「宰相器也。」
  • 2.    《宋史》:世宗初征淮南,駐壽、濠,鋭意攻取,且議行幸揚州。質以師老,與王溥泣諫乃止。及再駕揚州,因事怒竇儀,罪在不測。質入謁請見,世宗意其救儀,起避之。質趨前曰:「儀近臣也,過小不當誅。」因免冠叩頭泣下,曰:「臣備位宰相,豈可使人主暴怒,致近臣於死地耶?願寬儀罪。」世宗意遂解,復坐,即遣赦儀。
  • 3.    《宋史》:周祖自鄴起兵向闕,京城擾亂,質匿民間,物色得之,喜甚,時大雪,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誥及議迎湘陰會儀注,質蒼黃論撰,稱旨。乃白太后,以質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周廣順初,加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翌日,兼參知樞密院事。郊祀畢,進位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從徵高平還,加司徒、弘文館大學士。顯德四年夏,從徵壽州還,加爵邑。質建議以律條繁冗,輕重無據,吏得因緣為奸。世宗特命詳定,是為《刑統》。六年夏,世宗北征,質病留京師,賜錢百萬,俾市醫藥。及平關南,至瀛州,質見於路左。師還,以樞密使魏仁浦為相,命質與王溥並參知樞密院事。世宗不豫,入受顧命。恭帝嗣位,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蕭國公。
  • 4.    《宋史》:及太祖北征,為六師推載,自陳橋還府署。時質方就食閣中,太祖入,率王溥、魏仁浦就府謁見。太祖對之嗚咽流涕,具言擁逼之狀。質等未及對,軍校羅彥環舉刃擬質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太祖叱彥環不退,質不知所措,乃與浦等降階受命。
  • 5.    《東都事略》卷十八,範質傳:“質下殿執溥手曰:‘倉猝遣將,吾儕之罪也。’爪入溥手,幾血出。溥無語。既入見太祖,質曰:‘先帝養太尉如子,今身未冷,奈何如此?’太宗性仁厚,流涕被面。然質知事不可遏,曰:‘事已爾,無太倉卒,自古帝王有禪讓之禮,今可行也。’因具陳之,且曰:‘太尉既以禮受禪,則事太后當如母,養少主當如子,慎勿負先帝舊恩。’太祖揮涕許諾,然後率百官成禮。由此太祖深敬重質,仍以為相者累年。”
  • 6.    《宋史》:宋初,加兼侍中,罷參知樞密。俄被疾,太祖徵澤、潞,幸其第,賜黃金器二百兩、銀器千兩、絹二千匹、錢二百萬。太祖初即位,庶事謙抑,至於藩戚尚水崇建幕府賓佐未列於位。質因上奏曰:「自古帝王開基創業,封建子弟,樹立磐維,宗戚既隆,社稷永固。伏見皇弟泰寧軍節度使光義,自居戎職,特負將材,及領藩維,尤積時望;嘉州防禦使光美,雄俊老成,修身樂善,嘉譽日聞。乞並行封冊,申錫命書。皇子皇女雖在襁褓者,亦乞下有司許行恩制,此臣炎願也。臣又聞為宰相者,當舉賢能,以輔佐天子。竊以端日用殿學士呂餘慶、樞密副使趙普精通治道,經事霸府,歷歲滋深,睹其公忠,誠堪毗倚。乞授以台司,俾申才用。」帝嘉納之。
  • 7.    《宋史》:先是,宰相見天子議大政事,必命坐面議之,從容賜茶而退,唐及五代猶遵此制。及質等憚帝英睿,每事輒具札子進呈,具言曰:「如此庶盡稟承之方,免妄庸之失。」帝從之。由是奏御浸多,始廢坐論之禮。乾德初,帝將有事圜丘,以質為大禮使。質與鹵簿使張昭、儀仗使劉温叟討論舊典,定《南郊行禮圖》上之。帝尤嘉獎。由是禮文始備,質自為序。禮畢,進封魯國公,質奉表固辭,不允。二年正月,罷為太子太傅。九月,卒,年五十四。將終,戒其子旻勿請諡,勿刻墓碑。太祖聞之,為悲惋罷朝。贈中書令,賵絹五百匹、粟麥各百石。
  • 8.    《宋史》:質力學強記,性明悟。舉進士時,和凝以翰林學士典貢部,鑑質所試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數處之。貢闈中謂之「傳衣缽」。其後質登相位,為太子太傅,封魯國公,皆與凝同雲。初,質既登朝,猶手不釋卷,人或勞之,質曰:「有善相者,謂我異日位宰輔。誠如其言,不學何術以處之。」後從世宗徵淮南,詔令多出其手,吳中文士莫不驚伏。質每下制敕,未嘗破律,命刺史縣令,必以户口版籍為急。朝廷遣使視民田,按獄訟,皆延見,為述天子憂勤之意,然後遣之。
  • 9.    《宋史》:質性卞急,好面折人。以廉介自持,未嘗受四方饋遺,前後所得祿賜多給孤遺。閨門之中,食不異品。身沒,家無餘貲。太祖因諭輔相,謂侍臣曰:「朕聞範質止有居第,不事生產,真宰相也。」太宗亦嘗稱之曰:「宰輔中能循規矩、慎名器、持廉節,無出質右者,但欠世宗一死,為可惜爾。」從子校書郎杲求奏遷秩,質作詩曉之,時人傳誦以為勸戒。有集三十卷,又述朱梁至週五代為《通錄》六十五卷,行於世。子旻。
  • 10.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8]
  • 11.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九零。
  • 12.    王十朋·《梅溪集·御試策試》
  • 13.    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四。
  • 14.    呂中·《宋大事記講義·卷二》
  • 15.    (元)脱脱等撰;毛佩琦主編;張煥君,皮慶生副主編;皮慶生,張煥君譯.白話精華二十四史,宋史 3[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1.05.第155頁
  • 16.    鄒元初編著.中國宰相[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7.01.第201-202頁
  • 17.    楊倩描主編.宋代人物辭典,上[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01.第15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