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品種簡介
編輯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來大閘蟹”。
這樣的解釋,尚不能盡意。他有一日,在吳訥士家作蟹宴(訥士乃湖帆之文),座有張惟一先生,始悉其原委。”
大閘蟹名稱出處
編輯説法一
事有湊巧吳家設蟹宴,方還亦在座,包笑天作了有關"大閘蟹"名稱的解釋:"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之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 竹閘就是竹籪,籪上捕捉到的蟹被稱為閘蟹,個頭大的就稱為大閘蟹。
1998年10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了大閘蟹基地,基地建設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吸引了絡繹不絕的中外客商、各地參觀人員。
當江總書記在基地南廣場看到温室大棚上掛的橫幅,稍加思索,留下“西風響,蟹腳癢,金秋正好吃蟹黃”的佳話。
説法二
蘇州一帶的吳方言都稱之為“閘蟹”,個比較大壯健,所以在“閘蟹”前加了一個“大”字以示區別,全稱“清水大閘蟹”; 説法二:“閘蟹”原本叫“煠蟹”,下湯鍋煮一回,吳語音為“閘一閘”,因而認為“閘蟹”得名於普通的吃蟹方法,即蟹以清水蒸煮而食。
大閘蟹食蟹文化
編輯文化歷史
在這三大名蟹中,歷史最悠久的要數古丹陽大澤的“花津蟹”。
俗語説:“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有關大閘蟹的飲食文化又成為了大家的話題。
何謂大閘蟹,河蟹也,但不是所有的河蟹,品種一定要是中華絨鰲蟹,個頭一定要是三兩以上。
大閘蟹(9張)
如今各種菜系的酒樓都推出大閘蟹菜餚,無論是粵菜館、川菜館、朝菜館,但是天南地北美食的發源才有正宗可言,想必江南經營的大閘蟹才是名正言順,無論是大閘蟹的來源、口味都將發揚江南的美食文化。
並從大閘蟹的一蟹一螯,百般滋味中感受源遠流長的中國飲食文化。
通常,人們都把大閘蟹比作味中極品,因為它具備了美食所必備的色、香、味、形、質。
明代文學家張岱就曾説食大閘蟹“不加醋鹽而五味俱全”。
蟹之八件
明清時代,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賞菊吟詩啖蟹時,人人皆備有一套專用工具,蘇滬杭俗稱“蟹八件”。根據有關資料可知,明代最初發明食蟹餐具的人,名叫漕書,為了吃蟹減少麻煩,吃得方便暢快,他創造了錘、刀、鉗三件工具來對付蟹之硬殼,後來逐漸發展到八件。
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所謂的“武吃”吃的是快意,“文吃”吃的是工具。
後來從明代至民國初年,在此基礎上,又發展到蟹三件(鼎、籤子、錘)、四件、六件、八件、十件、十二件,後發展到鼎盛時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達六十四件(《美食家》)。
這些食蟹工具一般用銅製作,考究的則用白銀製作。因為從堅韌度來説,金雖貴重但硬度不及銀,而銅又很容易污染食品,所以按理説,上乘的“蟹八件”也應該是白銀製的。其工藝極為精巧,刮具形狀有點像寶劍,匙具有點像文房中的水盂。盛蟹肉用的是三足鼎立的爵。
這些食蟹工具,又都配有圓形或荷葉形狀的盤,盤底下有雕成龍狀的三足。
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熱氣騰騰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二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着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夾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輪番使用,一個個功能交替發揮,好像是彈奏一首抑揚頓挫的食曲。
當用小湯匙舀進蘸料,端起蟹殼而吃的時候,那真是一種神仙般的快樂,風味無窮。靠了這蟹八件,使人把大閘蟹吃得乾乾淨淨。
大閘蟹歷史典故
編輯魯迅先生説過:“第一次吃大閘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大閘蟹形狀可怕,醜陋兇惡,第一個吃大閘蟹的人的確實需要勇氣。
在《論雷峯塔的倒掉》裏,魯迅罵了一句“蟹和尚”法海“活該”,但看得出來,他是喜歡吃蟹的:“秋高稻熟時節,吳越間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紅之後,無論取哪一隻,揭開背殼來,裏面就有黃,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鮮紅的子。”最後,關於蟹和尚法海,魯迅幸災樂禍了一下:雷峯塔倒了,但法海卻還得躲在蟹殼裏,“非到螃蟹斷種的那一天為止出不來”。
魯迅先生日常的飲食十分簡樸,正如許廣平先生(魯迅先生的夫人)所説:“魯迅的日常生活是平民化的。”在吃的方面他並不看重燕窩、銀耳之類的補品,更喜歡吃新鮮的蔬菜,他還常把黃瓜當作水果來食用,點心則喜歡“蟹殼黃”之類的燒餅。另外,他對大閘蟹特別偏愛。
凡大閘蟹上市的金秋季節,魯迅先生往往要買些蟹來食用。
魯迅先生的吃法亦如此。有時他還請他的弟弟周建人一家到他家裏來一起品嚐“大閘蟹”。除此之外,魯迅先生還專門讓許廣平去選購一些“大閘蟹”,分別送給日本朋友鐮田和內山完造先生。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也吃過蟹,他知道日本人也喜歡吃蟹,所以常送大閘蟹給客居上海的日本朋友。
魯迅先生不僅喜歡吃蟹,而且還常在文章中寫到蟹。
比如在《今春的兩種感想》一文中寫道:“許多歷史的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譬如吃東西罷,某種是毒物不能吃,我們好像全慣了,很平常了。
不過,這一定是以前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大閘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魯迅先生十分讚賞這種不怕犧牲、敢於嘗試探索的精神。在《記雷峯塔的倒掉》一文中,魯迅先生描述了一個有關大閘蟹的民間傳説:法海和尚把白娘子裝進缽(bō)盂,鎮壓在雷峯塔下,後來玉皇大帝知道了,責怪法海多事,下令要捉他,法海逃來逃去,終於逃進了蟹殼裏避禍,再也不敢出來。魯迅先生寫道:“秋高稻熟時節,吳越間所多的是大閘蟹,煮到通紅之後,無論取那一隻,揭開背殼來,裏面就有黃,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鮮紅的子。先將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個圓錐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沿着錐底切下,取出,翻轉,使裏面向外,只要不破,便變成一個羅漢模樣的東西,有頭臉,有身子,是坐着的,我們那裏的小孩子都稱他‘蟹和尚’,就是躲在裏面避難的法海。”寫得極其細緻而富情趣。
大閘蟹走路時呈橫爬狀,魯迅先生把社會上某些人橫行恣肆的行為諷刺為大閘蟹之態,他在《瑣記》一文中描述他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有些高年級學生“挾着堆厚而且大的洋書氣昂昂地走着”,“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將肘彎撐開,像一隻大閘蟹,低一班的在後面總不能走出他之前。”魯迅先生尖鋭地抨擊了這種霸道行徑。
魯迅先生喜歡吃蟹,也不時寫蟹。吃蟹,津津有味;寫蟹,則涉筆成趣。
大閘蟹食用口味
編輯就像墨分六色,琴具七音一樣,大閘蟹也有多味:蟹肉一味,蟹膏一味,蟹黃一味,蟹子又一味。而蟹肉之中,又分“四味”:大腿肉,絲短纖細,味同乾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蟹黃,妙不可言,無法比喻。而蟹子曝幹後則是海鮮珍品,為海鮮第一味。
上海人在吃的文化上一直追求的是精細、考究,請客吃飯時越是過程繁瑣、講求細節,越是顯出主人家的誠意。大閘蟹這顆從上海飲食界升起的明星,除了其膏油甘香誘人外,就是吃大閘蟹步驟地冗長瑣碎。
有這樣一個笑話,話説一個上海人要坐火車到北京,上車之前買了一隻大閘蟹,在車上開吃,火車每靠一站,他就剛好吃完一隻蟹腳,一站一站的過,終於到了北京,上海人這才把手裏的大閘蟹完全消滅乾淨。如果你認為這過於誇張,那麼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你還未足夠了解一隻大閘蟹。
大閘蟹相關傳説
編輯相傳幾千年前,人類的祖先已經在江南的陸地上定居棲息,從事捕撈水產和農墾耕作,一代又一代含辛茹苦地創建出一個魚米之鄉。由於江南地勢低窪,雨量充沛,經常易鬧水災。有時雖然豐收在望,可是,江湖河泊裏卻冒出了許多愛朝亮光爬行的甲殼蟲,雙螯八足,形狀兇惡可闖進稻田偷吃穀粒,還用犀利的螯傷人。荊蠻先民嚇得畏如虎狼,稱這種蟲為夾人蟲,不等太陽落山,就早早關上大門。
後來,大禹到江南開河治水,派壯士巴解到水陸交錯的湖區域督工,帶領民工開挖海口河道。入夜,工棚口剛點起火堆,誰知火光引來了黑壓壓的一大片夾人蟲,一隻只口吐泡沫像湖水洶湧而來。大家要緊出來抵擋,工地上激起了一場人蟲大戰。不多時,夾人蟲吐出的泡沫,直把火堆湮息,雙方在黑暗中混戰到東方發白,夾人蟲早才紛紛退入水中。可是好多民工被夾傷的夾傷,夾死的夾死,血肉淋漓,慘不忍睹。
夾人蟲的侵擾,嚴重妨礙着開河工程。巴解尋思良久,想出了一個辦法,叫民工築座土城,並在城邊掘條很深的圍溝,待等天晚城上升起火堆,圍溝裏灌進沸騰的開水。夾人蟲席捲過來,就此紛紛跌入沸水溝裏燙死。溝裏蟲的屍體越積越多,便用長撓鈎起來,繼續灌放開水作戰。燙死的夾人蟲渾身通紅,堆積如山,發出一股引人開胃的鮮美香味。巴解聞着後,好奇地取過一隻細看,把甲殼掰開來,一聞香味更濃。他想:味道噴香撲鼻,肉不知能不能吃?便大着膽子咬一口。誰知牙齒輕輕嚼動,嘴裏覺味道鮮透,比什麼東西都好吃。巴解越吃越香,一下把一隻夾人蟲嚼到肚裏,接連又吃一隻。大家見他吃得津津有味,膽子大的民工也跟着吃起來,無不大喜説:大家來吃夾人蟲,味道香極了!於是,民工們都隨手俯撿而食,把一大堆夾人蟲全都消滅到“五臟殿”裏。當地的百姓獲悉後,也就紛紛捉拿夾人蟲吃,又很快傳遍四面八方。從此,先民們都不怕夾人蟲了,被人畏如猛獸的害蟲一下成了家喻户曉的美食。大家為了感激敢為天下先的巴解,把他當成勇士崇敬,用解字下面加個蟲字,稱夾人蟲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夾人蟲,是天下第一食蟹人。巴城就是為了紀念巴解而名的。
黃河口河蟹,品種純,生長快,個體大,肉鮮味美,肉質細膩而有彈性,成蟹個體平均體重100克~200克,黃河口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俗稱毛蟹、清水蟹等,是我國著名的淡水蟹。以往,國內盛產大閘蟹的主要是南方的安徽等省份。最大可達450克,其外形、品質、規格均可與中國的江浙大閘蟹相媲美。1993年,在引種育苗和養殖試驗成功後,東營市開始大面積推廣黃河口大閘蟹。據分析,黃河口河蟹可食部分蛋白質含量高達23%,碳水化合物6.8%,脂肪5.8%,維生素A、D、B1和B2均顯著高於陸生和其他水生動物,並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因此,黃河口河蟹以其優良的品質、高營養價值和獨特的風味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被譽為“天然佳品”,暢銷國內。黃河入海口現有濕地近30萬畝,濕地環境優良,由於蘆葦的根系、落葉等天然腐殖質的滋潤,水體有機質豐富,無污染,是發展綠色天然水產養殖的最佳場所。近年來,通過河蟹生態養殖,取得了好的效益,2004年黃河口河蟹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及產品認證,總結出了一套濕地生態養殖技術。生態養殖技術
大閘蟹養殖技術
編輯地址選擇
放苗方法
首先加強黃河口河蟹原種的選育工作,保持黃河口河蟹的優良性狀,培育抗病、抗逆性強的優質品種,堅持選用野生親蟹繁育,操作中實行自然篩選、去雜留純、去劣留良,保證嚴格篩選。然後選擇規格整齊,大小100只/千克~200只/千克為好,體質健壯,爬行敏捷,附肢齊全,指節無損傷,無寄生蟲附着(嚴禁投放性早熟扣蟹)的扣蟹,經3‰~4‰食鹽水溶液浸洗3分鐘~5分鐘後於4月份向濕地溝渠投放蟹苗。採用一次放足,三級放養。放苗時養殖區與育苗池鹽差≤5‰,温差≤2℃,放養密度每畝200只~400只。為讓蟹苗適應新的生長環境,在投放後一週內用隔斷隔開,並投蛋黃及豆漿豆渣,待他們適應環境後,敞開隔斷放入各個主渠和支渠。
日常管理
堅持可持續的健康養殖模式,加強對水環境的質檢工作。通過蘆葦生態養殖,保護濕地植被,使該區域養殖環境具有較強的水質調控和淨化功能,從而做到黃河口河蟹健康養殖。其次是加強對水環境的質檢管理。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對蘆葦濕地養殖區的抽樣化驗,及時掌握養殖區中水環境的各項理化指標,合理調控,使養殖用水達到黃河口河蟹養殖生產的環境要求。蟹苗放養以後,每天早晚各巡池一遍,觀察蟹子生長及攝食情況,定期對養殖區水質進行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鹽度:0‰~30‰,適宜温度15℃~30℃,最佳温度22℃~2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氨氮0.1毫克/升以下,硫化氫0.01毫克/升以下。
水質調節
養殖過程中不用藥,基本不換水,水質惡化或者暴雨天要及時調水或加水,換水量根據情況而定。在生產中,嚴格按照無公害控制技術操作,不使用農藥及激素等,直接引用黃河水自然養殖,夏季高温時,視水質情況,不定期換水,每次換水水深10釐米~20釐米,先排後灌。
收捕銷售
水草作用
養蟹池中種有一定數量的水草,有利於河蟹的覓食、棲息、隱蔽、蜕殼、生長。
夏季天氣炎熱時,河蟹可以借水草隱蔽、遮陰、歇涼,水草可以控制池塘水温的急驟升高,減少性早熟的比率。當人工投餵的餌料不足時,河蟹可以攝取水草為食。很多水草都是河蟹的好餌料,如苦草、金魚藻輪葉黑藻、浮萍等都是人工養蟹中扣蟹愛吃的種類,水草可以淨化水質,為河蟹提供生長髮育的適宜生活環境,水草可以吸收水中氨、氮和無機營養鹽類,減輕和淡化水的肥度,同時利用光合作用製造和增加水中溶氧,有利於滿足河蟹對溶氧的需要,可以增加水體的透明度。水草對水體的PH值有一定的穩定作用,養蟹池中水草還可以提供河蟹蜕殼時攀授附着,固定身體,幫助蜕殼縮短時間,減少體力消耗,起了助產作用。同時,便於蜕殼蟹及時爬到水草下,隱蔽藏身,減少敵害的侵襲,起到保護作用,水草多的地方,賴以水草生存的各種水生小動物、昆蟲、小魚、小蝦、軟體動物、螺蜆、蚌及底棲生物等也隨之增加,又為河蟹覓食生長提供了豐富的動物性餌料。
[1]
大閘蟹保存方法
編輯保存方法一
用冰箱保存大閘蟹。所購大閘蟹數量不多能在三天左右吃完的保存比較簡單:選活力旺盛的大閘蟹,把大閘蟹的腳捆起來以減少大閘蟹體力消耗,然後放在冰箱的冷藏櫃,温度保持5度-10度,蓋上濕毛巾保存即可。
保存方法二
選活力旺盛的大閘蟹,準備一個30-50公分高的塑料桶/盆,把大閘蟹放入其中不能層疊;然後加水至大閘蟹身體的一半高主要是保濕,不能把大閘蟹全部埋住。
保存方法三
如果所購大閘蟹量多三五天吃不完,最好的保存辦法是,把自己的浴缸作為臨時的池子
大閘蟹生命力強,一般保存方式:保存温度約5℃
平時放置生鮮台上(下面鋪少許冰):2-3小時噴水一次。
晚上收存:放置保力龍箱內,沾濕泡棉或綿布鋪在其上,加少許冰塊即可,加蓋,但容器側邊需開孔保持通風。
大閘蟹選擇技巧
編輯看蟹殼殼貝色澤鮮明,有光澤,且呈墨綠色的,一般都體厚堅實;呈黃色的,大多較瘦弱;能挑選到“金毛金爪”的更好。
看肚臍肚臍突出來的,一般都脂肥膏滿:凹進去的,大多是膘體不足。當用手拿蟹時還要覺得夠“重”,這才挑到肥美多膏,蟹肉豐滿的大閘蟹。
看雌雄俗話説:“農曆八月挑雌蟹,九月過後選雄蟹”。因為農曆九月過後雄蟹性腺成熟好,滋味營養最佳。只是現在大家都喜歡選擇雌性。一般肚臍圓形的為雌蟹,肚臍尖形的為雄蟹。
看活力將蟹翻轉身來,能迅速用蟹足彈轉翻回的,説明活力強;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的時間不能長。
也可通過其“橫行”來觀察,爬行時肚腹離地者就是好貨。當然,其蟹足均被綁住,那就不在此列了。
看蟹是否反應靈敏,若用手或枝條觸動其眼睛旁邊時,眼珠子會靈活閃動,反應敏捷,或者會“口噴白泡”者,還是夠生猛和新鮮的。
一算:農曆九月宜食雌蟹,蟹黃多;農曆十月宜食雄蟹,膏滿肉肥。
二掂:重的肥壯,輕的肉少。
三看:選老蟹棄嫩蟹。老蟹黑裏透青帶光,外表沒有雜泥,腳毛又長又挺,體厚堅實,肚皮呈鐵斑色,蟹腳堅硬;如肚皮發亮,就是嫩蟹。
四觸:觸一下眼睛,大蟹鉗應反應迅速;拉一下腳,應立即縮回。
五翻:把蟹身翻倒,肚皮朝天,能敏捷翻轉的是好蟹。
六放:把蟹放在地上,能迅速爬行的是健壯的蟹。
大閘蟹名品閘蟹
編輯大閘蟹有四大特徵:
一是青背:大閘蟹的蟹殼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澤;由於這種色彩大方潔淨,惹人喜愛,故稱青殼蟹。這是清澈的湖水賦予它的獨特外表。大閘蟹的青背上象塗上一層明油,粗看近似灰色,細看水晶燈,灰中帶青,青而發亮,顯得神氣十足,簡直象個威風凜凜、光彩照人的鐵甲將軍。
二是白肚:貼泥的臍腹甲殼,晶瑩潔白,無墨色斑點;大閘蟹肚殼一般都是白色的,白得不同尋常,它白中帶青,有光澤,給人晶瑩潔白的感覺。這是因為清澈的湖底長有茂密的豬鬃草和其它水草,棲息在這裏的大閘蟹常在水草上爬行,與水草發生磨擦,猶如器皿在清水中不停地洗涮、上光。因此,大閘蟹的白肚外觀上能給人一種玉質般的美感。
三是金爪:大閘蟹的蟹爪金黃,堅實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雙螯騰空,臍背隆起,威風凜凜。大閘蟹蟹爪近似上等煙絲的金黃色,故又名金爪蟹,而普通螃蟹常與泥漿接觸,則呈灰褐色。大閘蟹的“金爪”,也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賦予它的,螃蟹在湖底爬行,爪子常插入黃泥砂礫,常踩踏水草,這不僅比常在鬆軟的泥漿中爬行潔淨得多;而且由於湖底堅硬、平坦,宛如一個天然運動場,蟹在上面爬行,自然就練出了與其魁梧身材相稱的堅強有力的爪子。
四是黃毛:大閘蟹的蟹腿的毛長而呈黃色,根根挺拔;大閘蟹兩螯八腿上的茸毛都是金黃色的,且長達3-4釐米,普通的螃蟹不僅爪呈灰褐色,而且螃蟹的茸毛也短。
大閘蟹時令選擇
編輯刮西北風,吃大閘蟹,還有一個原因:螃蟹受寒以後,肉質收緊,口感細膩更加富於彈性。現在,我們的大閘蟹全部保存在冷藏庫中,起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一樣的。
所以,每年10-11月,大閘蟹最好吃。
大閘蟹科學吃法
編輯大閘蟹的吃法,包括武吃和文吃。所謂武吃,就是不用任何工具,拿着螃蟹就掰、咬、啃、嚼、咽的那種平民吃法,文吃則是用工具精心地挖出蟹殼、蟹腿、蟹鉗每一處細小的蟹肉,吃完之後把空的蟹殼蟹腳拼起來,還像一隻完整的大閘蟹那樣。不過,這樣吃一隻螃蟹少説也要一個多小時吧,不僅吃不飽,反而可能早就飢腸轆轆了,所以這種吃法只能上升到蟹文化的高度,與大碗喝酒大口吃蟹的層次和感受完全不同。禮氏物語從大多數非專業吃貨的角度來考慮,如果吃個螃蟹要那麼多講究,那麼費神,可能很多人也不會去體驗了。
第一步,剪掉大閘蟹的八隻腳,包括兩隻大鉗,放涼後其中的肉會自動與蟹殼分開,很容易被捅出甚至是被吸出,因此要留待最後來吃。
第二步,將蟹掩(即蟹肚臍部分的一小塊蓋,公蟹母蟹形狀不同)去掉,順勢揭開蟹蓋;
第三步,先吃蟹蓋部分,用小勺把中間的蟹胃部分舀出,輕輕將外面包裹着的蟹黃吮乾淨。注意,不要吮破中間那個呈三角錐形的蟹胃,應將其丟棄;
第四步,吃完蟹蓋輪到蟹身,先用剪刀將多餘的蟹腳、蟹嘴和蟹肺剪掉;
第五步,用勺柄將蟹身中間一個呈六角形的片狀物挑出來,那是蟹心部分,丟棄;
第六步,用小勺舀點醋淋在蟹身上,然後把蟹身的蟹黃蟹膏吃乾淨;
第七步,把蟹身掰成兩半,此時可見呈絲狀的蟹肉。只要順着蟹腳來撕,就可以將蟹肉拆出。吃乾淨的蟹殼是完整呈半透明狀的;
第八步,用剪刀把蟹腿剪成三截,最末一截蟹腳尖可充當工具。先用蟹腳尖細的那一頭把蟹腿中段的肉捅出來,再用蟹腳尖粗的那一頭把蟹腿前段的肉捅出來;
第九步,將蟹鉗分成三段,前兩段都可將蟹殼直接剪開,用勺舀出肉。最後的那隻鉗子,技巧是剪開兩邊,然後用手往相反的方向掰兩隻鉗腳,鉗殼就完整的分開了。
大閘蟹注意事項
編輯在製作和品嚐大閘蟹時都有一些共同的要點,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將大閘蟹的做法和吃法注意事項總結如下:
1.大閘蟹一定要在鮮活的時候烹調了吃,“絕對不能吃死了的大閘蟹!”幾乎所有的文章都這麼説,因為死掉的大閘蟹會分泌一種毒素容易讓人中毒。
2.蒸大閘蟹的時候,首先把螃蟹沖洗乾淨,要注意螃蟹蓋朝下放到盤子裏,以免蟹黃流出造成浪費。蒸鍋上氣後大約15分鐘即可蒸熟,如果你不放心,延長几分鐘也無妨。
3.螃蟹的一些部位是不能吃的,例如螃蟹肚臍的蟹掩(在螃蟹腹部,公蟹蟹掩呈三角形,母蟹為橢圓型)、螃蟹的呼吸系統(解開蟹殼,內部兩邊呈白色羽毛狀的部分)、蟹心(在蟹體肉中間,一個小白片,像一小塊煎雞蛋的蛋白那樣)等。據説蟹心極寒,身體虛弱的人吃了可能會鬧肚子。不過現在都是人工養殖的大閘蟹,想要找那麼極寒的東西似乎都不容易了,人體試驗表明,每餐兩隻大閘蟹即使吃下蟹心也未見任何異常反應。實際上很多人也從來沒注意到螃蟹的這個部位。
大閘蟹烹飪食用
編輯20種大閘蟹做法
蒸煮蟹
煮蟹法:洗淨蟹後,置入盛滿滾水的鍋內,加大姜一塊,猛火煮之。一般半斤以上的二十分鐘,五兩以下的十五分鐘。
材料:蟹一隻、蒜頭四兩,辣椒、槐鹽
做法
1.先把蟹處理乾淨,切成4~6塊。
2.起油鍋,將蟹炸至金黃色,撈起備用
3.把蒜餌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備用
4.把辣椒炒一下,再將蟹及蒜餌入鍋,放入槐鹽拌勻即可
小功夫:
1.槐鹽是五香粉和鹽的混合物。
做法:
1.把蟹處理乾淨,切成六塊
2.起油鍋將蟹炸至金黃色撈起備用
3.把紅辣椒切片,加入奶油、豆豉爆香,加入十兩高湯及調味料煮2分鐘勾芡即可
材料:蟹一隻、洋葱2兩、奶油1茶匙、高湯10兩、起司1兩至1兩半
做法:
1.先把蟹處理乾淨切成六塊
2.起油鍋,將蟹過油後撈起備用
3.洋葱切粒放入奶油和洋葱一起爆香,放入高湯
4.將蟹放入3中,再加入起司煮2分鐘勾芡調勻即可
做法:
1.花蟹洗淨去內臟,將蟹蓋完整剝開,蟹腹切大塊,將葱、姜拍碎和a料一起放入花蟹中醃漬;
2.洋葱切絲,柳丁切片,紅辣椒切小菱形,姜醃製好的花蟹沾上少許太白粉,入油鍋油炸,取出備用;
調味料:a.鹽1/2小匙,酒1大匙,白胡椒粉少許
b.鹽1小匙,糖,酒個1大匙,沙茶醬2大匙
做法:
1.蟹洗淨去內臟,將蟹蓋完整剝開,蟹腹切大塊,將葱、姜拍碎和a料一起放入花蟹中醃漬;白,紅蘿蔔切片,薑切片,葱切段備用
2.將醃漬好的蟹沾少許太白粉,入油鍋油炸,取出備用
3.起油鍋爆香薑片,葱段,再加入b料,白,紅蘿蔔片及2杯水和螃蟹同燒入味,到入沙鍋中,放入冬粉續滾,待冬粉煮開即可
選用海蟹“稜子蟹”,此蟹肉質較單薄,殼與肉之間留有空隙,非常適合與麪包一起?。麪包裹住蟹,再在其中加入芝士和牛奶,?熟後奶香四溢。切開酥脆的麪包,瞬間冒出熱騰騰的帶有芝士香味的熱氣。蟹肉完全吸收了芝士與牛奶的香味,殼隙間充斥着醬汁,一口咬下去,醬汁滲透蟹肉,實在誘惑非常。而外圍的麪包還可以當主食享用,不油不膩。
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瘀血之功效,選用肥美的紅蟹煲湯最滋補不過了。先在老火雞湯中加入蘿蔔用文火燜一小時,再加入紅蟹和胡椒,煮至蟹熟。蘿蔔滲透了濃濃的雞湯鮮甜味,偶爾間流露着胡椒的微辣。所有材料相輔相成,紅蟹膏軟肉厚,與蘿蔔、胡椒完美搭配成一味富含維生素的秋季潤喉去風老火湯,在秋風乾燥的季節,女士們享用最適合不過了。這時,來一杯花雕紅酒,伴以金黃肉蟹,乃是人生一大享受!
大華酒樓老闆關志泉認為,要吃出蟹的真味道,最好將雙手洗淨,直接抓着吃,這樣才能享受原始自由的味道。就如避風塘炒蟹這道香味濃郁的佐酒菜,總是令人湧起一口氣吃完的念頭。老虎蟹蟹身先用猛油翻炸過,再加入蒜茸椒絲豆豉爆炒而成,鍋氣十足,是一道由香港相傳開來的歷史佳餚,配以白葡萄酒最佳。
螃蟹洗刷乾淨,放入鍋中,放入冷水(不能用熱水)差不多正好可以沒過螃蟹即可,放入適量的姜,葱,鹽(用調料者可不放鹽),用大火燒開,燒開後調小火,螃蟹少則燒10分鐘,螃蟹多則燒12分鐘(不要時間太長,螃蟹會老,肉會縮),此時可以看見有雌蟹的黃油漂在水面上,悶上幾分鐘就可以撈起品嚐了。
選用帶有甘香膏油的老虎蟹蟹蓋,裝着用蟹汁上湯煮過的伊麪,猶如揭開河蚌尋到奪目的珍珠般耀眼。蟹黃特有的香醇纏繞着伊麪,再加入些許芽菜,吃起來清甜爽口,回味無窮。伊麪的分量根據蟹蓋的大小盛裝得恰到好處,絕對低脂低油,貪靚的女士可以盡情享受。
採用陳年花雕酒秘製而成,可以中和蟹肉的寒性而不掩蓋蟹的甘香。上桌時,花雕酒香中帶動濃郁的肉香在空氣中瀰漫散播,有很濃厚的酒香卻沒有酒的苦澀味,讓人垂涎三尺。紅蟹墊着雞蛋一起蒸熟,金黃色的汁液在碟中讓紅蟹浸潤,彷彿與生俱來的相稱。咀嚼着踏實的紅蟹,陳年紅酒味不經意間在唇齒之間飄逸開來。
選用新鮮的膏蟹,用馬爹裏、粉絲和廚師的特別調味料制而成。膏蟹吸收了馬爹裏的酒香後不但鮮甜美味,而且野味十足。這個做法也非常創新,馬爹裏和膏蟹搭配是一種非常大膽的嘗試。
所需材料:蟹肉1/2飯碗(熟的)蛋白8個(蛋黃可作飾物)色拉油8~10大匙葱屑1/2大匙胡椒1/2茶匙;鹽3/5茶匙味精少許酒1茶匙。
作法步驟:
1.鮮蛋蒸熟後挖出肉1,用清水油洗乾淨,撈起滴乾水份。
2.蛋白仔細打勻,加入蟹肉及A料,攪拌均勻。
3.炒鍋入油,加至温熱,倒入蟹肉,用中火慢慢剷起蛋汁並略為翻動,使蛋汁凝而不硬,至蛋汁全部凝起後即可盛起供食。
備註:亦可買現成剝好的鮮蟹肉來蒸,或罐裝的蟹肉來做。
製作方法:
1.將蟹洗淨,瀝乾水份,沾上生粉,泡油至半熟,瀝油待用。
2.下油2湯匙爆香薑蓉、蒜蓉及段。
3.加入蟹及調味料,拌炒約8分鐘。
4.最後加入芡汁,煮至汁濃即成。
原料:
製法:
1.將每個鮮橙在上部四分之一處截一片頂,頂留用,將橙瓤挖出,留一部分橙肉,姜切末;
2.豬肥膘肉氽熟,切削頂,淨荸薺切成小丁,蟹肉,肥膘丁、荸薺丁加雞蛋液、薑末、胡椒粉、精鹽、味精、白酒拌勻,分10份裝入鮮橙內,將原來截起的橙片蓋頂
3.醬娘好的橙放盤中,蒸30分鐘取出即可。
做法:將青蟹清洗乾淨後,放入所有原料,大火蒸10分鐘即可裝盤。小葱切絲、乾紅椒切段,葱絲穿於紅椒段中,放香菜葉上即成.
温馨提示:
這是一道既夠檔次又幾乎沒有任何烹飪技巧的菜,只需注意不要過火,蟹肉老了實在是很敗食興的一件事。能決定這道菜好吃與否的關鍵是花雕酒,正宗紹興花雕的香最能襯出蟹的鮮嫩,當然如果捨得的話,用這款藝術香檳替代花雕,更會有不同收穫。這裏用雞油是取其清香,如果用別的油代替的話,建議用花生油。
做法:
2.把小辣椒切成小片,芫茜切段,姜洗乾淨切成末,然後與料酒、鹽一起撒在肉蟹盤裏,放入蒸籠裏先蒸8分鐘,關火。
3.另起鑊,置入辣椒油,同時將花椒碎末,另份小辣椒片倒入,以慢火炒出香味,然後將蒸過的蟹及蒸出的湯水全倒入鑊中,煸炒4分鐘,勾一個芡,撒上芝麻,即可出鑊。上碟後,可用筷子把螃蟹擺回原狀,並撒點芫茜,紅紅綠綠,賣相也好看。
【備註】:
選蟹要活潑且重,既是肉蟹,鉗大殼厚也不一定划算,倒不如身肥豐滿。掰蟹殼的時候小心弄着手,拍蟹鉗也別太碎,稍破就可以。
材料:蟹600克青、紅椒各2條指天椒3條姜粒1湯匙蒜茸1茶匙;
②燒油至大滾,將蟹塊撲上少許玉蜀黍粉,放下泡油,取出瀝乾油分。
③下油2湯匙爆香姜粒、蒜茸、指天椒以及青、紅椒粒,蟹回鑊兜勻,加入調味料煮滾,埋芡即可上碟。
【備註】
辣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能驅寒去濕和振奮精神,除可作為菜餚,也可用來伴碟增添美感。
製作過程:
1.活肉蟹從腹臍處取殼,去淨內臟及鰓葉,宰去腿尖及殼沿,洗淨後,將蟹斬成八塊,加入適量精鹽,料酒拌勻。
2.鍋置旺火上,燒精煉油至五成油温,然後將蟹塊斬口處粘裹上幹細澱粉,入油鍋內浸炸至熟(蟹殼同時成熟)。
3.鍋內另加油,燒至四成油温,投入幹辣椒節,花椒炒香,摻入鮮湯,略燒片刻,再下姜、葱蒜、海蟹,最後放入精鹽、料酒、海鮮醬、雞精燒約2分鐘後,用水澱粉收薄芡,最後加入香油、花椒油、辣椒油、胡椒粉翻勻即可裝盤。
風味特點:色澤紅亮,鮮香麻辣,味濃厚。
主料:鮮蟹
輔料:葱幹辣椒
調料:食用油鹽味精雞精黃酒澱粉
做法:
1.將2只紅膏蟹洗淨切成小塊,焯水,然後加入鹽、味精、雞精、黃酒醃漬一下。
2.起油鍋,燒至六成熱時,先將蟹殼放入油鍋,再將醃漬好的紅膏蟹塊拍上澱粉放入油鍋中,炸之金黃色後撈出。
3.把葱和幹辣椒放入鍋中煸香,倒入已經炒制過的鹽塊和炸好的蟹塊,翻炒片刻即可出鍋裝盤。
〖特色〗紅白相宜,猶如蟹在白沙中漫步,而且口感格外脆香。
原 料:大閘蟹4只、醋、紅糖、生薑。
操 作:1、將大閘蟹用清水衝淨後捆綁紮實,如果是賣家捆綁好的,我們只需在水龍頭上多衝洗幾遍即可。
2、鍋中放涼水,燒開。
3、將大閘蟹放入盤中後,再放入蒸鍋內。
4、蓋蓋子大火蒸20分鐘即可。
5、生薑切末後放入小碗中,加少許紅糖。
6、將醋倒入生薑碗中。
7、將大閘蟹的繩子剪掉,掀開蟹蓋,去掉蟹心、蟹胃、蟹腮、蟹腸。
做法:
1、將螃蟹洗淨去掉心肺腮等贓物再斬大塊;
2、螃蟹塊控股幹水分再用幹澱粉把幹;
3、鍋內做油煸香大蒜、薑片、香葉、花椒、小茴香、大料,出香味;
大閘蟹六月之蟹
編輯各大商家不相落後,相繼推出了"六月黃". 吃大閘蟹歷來有吃“六月黃”的説法,所謂“六月黃”,即指“童子蟹”,這些剛剛經過第三次脱殼的雄性“童子蟹”,體重一般在2兩左右,具有外殼脆、內殼軟、腥味重、肉質豐滿的特點,六月黃主要是吃公蟹。
一.面拖蟹
配料:毛豆子半斤麪粉少許 調料:酒 葱姜 鹽味精做法:
1.洗淨,一切兩段,去除蟹臍等穢物。
2.待油温7分熱,把蟹放入鍋中煎至金黃色。
4.大火燒開,改中火,約10分鐘後將用剩的麪粉加水調勻,倒入鍋內勾芡,
5.不停的翻抄,最後放入少許味精,即可出鍋。
二.醉蟹
1.洗淨擦乾,放進大瓶子裏,加鹽,密封。
2.一般如此這般醃一天左右。
3.用料有姜,黃酒,醬油,鹽,糖,味精,白酒少許。以黃酒為主,黃酒的量視蟹的多少而定,能滿過蟹就可以了。把姜塊及醬油,鹽,糖,味精各少許加入黃酒煮沸,放至冷卻。
4.醃死的蟹會吐出一些水,倒掉,再倒入第三步做好的料。加少少少少許白酒封口,然後密封。白酒切不可多,多了會有苦味,並且蟹肉會柴。
5.大約兩個星期左右就可以了。大閘蟹不能放在冰箱裏。
大閘蟹營養價值
編輯大閘蟹營養豐富,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瘀血之功效。蟹肉味鹹性寒,有清熱、化瘀、滋陰之功,可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過敏性皮炎。蟹殼煅灰,調以蜂蜜,外敷可治黃蜂蜇傷或其他無名腫毒。蟹肉也是兒童天然滋補品,經常食用可以補充優質蛋白和各種微量元素。
蟹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高於其他陸生及水生動物,維生素B2是肉類的5-6倍,比魚類高出6-10倍,比蛋類高出2-3倍。維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魚類高出6-10倍。每100克大閘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鈣126毫克,鐵2.8毫克。蟹殼除含豐富的鈣外,還含有蟹紅素、蟹黃素等。中醫對蟹的藥用價值認識有悠久的歷史,據《隨息居食譜》記載:“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治疽愈核”。近代,《中藥大辭典》説其功用主治謂:“清熱、散血,續絕傷,治筋骨損傷,疥癬,漆瘡,燙傷”。
蟹的美味可口,是眾所周知的。而這美味可口來自於蟹的營養價值。在蟹的可食部位,每100克含水80克,蛋白質14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0.7克,鈣0.141克,磷0.191克,鐵0.08克,維生素A230國際單位,核黃素0.0051克等,肌肉含有10餘種遊離氨基酸,其中穀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
大閘蟹還富含一種叫Astaxanthin的物質,Astaxanthin屬於類胡蘿蔔素,是甲殼類動物體,如蝦、蟹和三文魚的主要色素,為褐紅棕色粉末,熔點224℃,不溶於水,溶於乙醇、丙二醇等大多數有機溶劑,很容易被光、酶、熱和氧化物破壞。
大閘蟹食用禁忌
編輯美味還要配美食,這是中國人的喜好,喜歡把各色食物相搭配食用,但在食用大閘蟹的過程中千萬注意要避免與以下食物同食哦。
1. 大閘蟹不宜與“柿”同食:《飲膳正要》“柿、梨不可與蟹同食。”從食物藥性看,柿、蟹皆為寒性,二者同食,寒涼傷脾胃,體質虛寒者尤應忌之;柿中含鞣酸,蟹肉富含蛋白,二者相遇,凝固為鞣酸蛋白,不易消化且妨礙消化功能。使食物滯留於腸內發酵,會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食物中毒現象。
大閘蟹營養健康
編輯2.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螃蟹含膽固醇較高每100克蟹肉中含膽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黃中含膽固醇460毫克,冠心病、動脈硬化症、高血壓、高血脂症的患者,食用含膽固醇過高的食物,會引致膽固醇增高,加重心血管病的發展。
4.凡脾胃虛寒者應不吃或少吃蟹。螃蟹性寒,多吃容易引起腹痛、腹瀉或消化不良等症。適量吃大閘蟹時蘸薑末醋汁,可去大閘蟹的寒氣,從而可以避免了身體的不適症狀。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最好也不吃螃蟹,因食後易使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
5.有過敏體質的人應忌吃螃蟹。此類人吃了螃蟹後,特異蟹蛋白通過通透性增高的腸壁進入肌體而發生過敏反應,產生大量組織胺等,引起胃腸等平滑肌痙攣、血管性水腫,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有的還會引起蕁麻疹或哮喘。此外,患有皮炎、濕疹、癬症等皮膚疾病的人也要慎食,因為吃蟹可使病情惡化。
7.孕婦宜少吃或不吃螃蟹。中醫認為,螃蟹性寒涼,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對孕婦不利,易引發流產。
8、老年人不宜多食螃蟹。因老年人消化系統臟器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差,故食蟹應以品嚐為主,不宜多食。而幼兒因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較差,所以也不宜多食螃蟹。温馨提示:吃蟹時,可用姜醋作調味料,既可幫助消化,亦有助殺菌。蒸蟹時可放一些紫蘇葉。紫蘇性味辛温,發汗解表,行氣寬中,能解魚蟹毒。吃蟹後如感到腸胃不適,可用紫蘇15克、生薑5片煎服,趁熱飲下,有暖胃功效,並止痛、止瀉。
古醫書記載:“凡柿同蟹食,令人作瀉。”原因是蟹含豐富蛋白質,而柿的鞣酸很多,兩者同吃,會凝固成硬化。此外,蟹和柿都屬寒涼之物,同時進食過量容易引致不適。
温馨提示:大閘蟹不能生吃,因為其身上有寄生着肺吸蟲及其他病菌。而且大閘蟹的胃、腸、鰓、心不能吃。
大閘蟹傳統吃法
編輯大閘蟹的吃法,最講究的是要使用“蟹八件”,也就是吃的時候所使用的工具,有小刀,小鉗子,小矬子、小榔頭什麼的,高級一點的“蟹八件”是用純銀做的.大閘蟹端上桌後,翻開底蓋,連着把蟹背也一同剝開,蟹背裏金色的膏黃就展現在眼前,即使光看不吃也是一種至美的享受,用筷子仔細地把膏黃剝下來,蘸上早已準備好的調料,放進嘴裏,細細地品味,慢慢地咀嚼。吃蟹的調料也挺有講究,醋一定要鎮江的香醋,最好是陳年的,不至於太酸,影響舌蕾對蟹肉的感覺,生薑要當年的,姜味足,用刀背拍成細泥,味精少許,棉糖少許。先吃好蟹背裏的膏黃,接下去就要吃蟹肉了,先把大閘蟹掰成兩半,依次品嚐蟹身上的肉,可以用筷子,也可以用乾淨的牙籤之類的東西輕輕地剔下來,切忌把整個蟹身都蘸上調料咬着吃,這無異於牛飲上等的龍井。十隻蟹腳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千萬不要把蟹腳當成雞肋,其實,蟹腳裏的肉是最鮮美的。最難處理的是兩隻大螯,牙齒硬的可以咬,但最好是用專用的小榔頭,輕輕地敲,把殼敲開,但又不至於敲碎螯裏的肉,高明一點的,剝開殼,螯裏的肉是完整的,當然,這需要幾年的工夫。
大閘蟹水域現狀
編輯固城湖大閘蟹產於第一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高淳湖塘密佈,水域面積235平方公里,約佔高淳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其中高淳西部為水網圩區,水源豐富,有固城湖、石臼湖兩大天然淡水湖和長江支流水陽江,水質優良,十分適合水產養殖,是江蘇省淡水魚類重點生產基地。固城湖31平方公里,權屬高淳一家,是江蘇省內生態保護最好的十大湖泊之一。
固城湖大閘蟹歷來被稱為蟹中之冠,這與固城湖的特殊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固城湖水域百里方圓,碧波盪漾,水質清純如鏡,水深底硬,水草豐茂,延伸寬闊,氣候宜人,是螃蟹定居生長最理想的“水晶宮”。湖田周圍沒有任何污染源頭,阡陌交錯、綠樹成蔭、天水一色、鷗鷺翔集,有着令人心醉的自然環境。因此在這裏生長的螃蟹,形態和肉質在螃蟹家族中尤為與眾不同。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螃蟹為代表的水產養殖業在高淳迅速崛起,成為高淳的三大特色經濟產業。截至2012年,高淳螃蟹養殖面積有20多萬畝,產量達到1千多萬公斤,銷售額達到10餘億元,螃蟹養殖已成為高淳農民增收的新亮點。高淳螃蟹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享有較高聲譽,為上等水產。
高淳螃蟹以固城湖大閘蟹最具盛名,高淳螃蟹也主要出產於固城湖內。固城湖31平方公里,權屬南京高淳一家,是江蘇省內生態保護最好的十大湖泊之一。固城湖大閘蟹具有“八大”鮮明個性:綠(綠色食品、放心蟹)、早(上市早,全國最早)、大(規格大、4兩以上的佔60%)、肥(肉質飽滿)、腥(蟹腥味十足)、鮮(蟹肉氨基酸多)、甜(口感好、鮮中帶甜)、靚(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紅膏蟹佔95%,是出口的上等品)。
大閘蟹物種入侵
編輯中國的大閘蟹早在1900年就開始“移民”到歐洲。1912年,德國首次有官方報告説,發現了這種中國特有的大閘蟹。1933年,德國科學家調查後認為,大閘蟹是通過商船的壓艙水從中國“移民”到歐洲的。這種“什麼都吃”的八腳猛士開始在歐陸江河橫行,對本土物種構成嚴重的生存威脅,從而成為德國地區唯一的淡水蟹種
[4]
。每逢盛夏,生活在易北河等水域裏的成熟大閘蟹開始展開“地毯式”遷徙,不遠千里地遠上北海,為翌年春天的傳宗接代做好準備。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稱,僅在德國大閘蟹造成的損失已高達8000萬歐元
大閘蟹醫用價值
編輯主治:全蟹可治胸中邪氣,鬱結瘀血,筋骨傷折,喎斜面腫;煮酒食之治產後肚腹痛,惡露不下;蟹殼治漆瘡。在生物分類學上,螃蟹與蝦子、龍蝦、寄居蟹算是同類的動物。螃蟹是甲殼類動物(crustacean),它們的身體被硬殼保護着。絕多數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靠近海洋,當然也有一些的螃蟹棲於淡水或住在陸地。
功效:養筋益氣、理胃消食、散諸熱、通經絡、解結散血。
自古以來,人們只看到大閘蟹在飲食中的價值,卻很少關注大閘蟹的醫用價值,希望大家在食用大閘蟹,一定要明白其中的價值。
大閘蟹保存方法
編輯保存方法一
用冰箱保存大閘蟹。所購大閘蟹數量不多能在三天左右吃完的保存比較簡單:選活力旺盛的大閘蟹,把大閘蟹的腳捆起來以減少大閘蟹體力消耗,然後放在冰箱的冷藏櫃,温度保持5度-10度,蓋上濕毛巾保存即可。每天吃的時候先挑選活力不足的吃,活力足的大閘蟹可繼續保存。區分的辦法是:用手輕觸大閘蟹的眼睛,如果反應不靈敏就先吃掉。
保存方法二
選活力旺盛的大閘蟹,準備一個30-50公分高的塑料桶/盆,把大閘蟹放入其中不能層疊;然後加水至大閘蟹身體的一半高主要是保濕,不能把大閘蟹全部埋住。因為您不太可能備有增氧設備,如果水太深螃蟹會缺氧窒息而死。桶/盆無須加蓋,每天檢查大閘蟹,把活力不足的大閘蟹及時吃掉,採用這種方法保存大閘蟹,氣温不高的時候大閘蟹保存可超過5天。
保存方法三
如果所購大閘蟹量多三五天吃不完,最好的保存辦法是,把自己的浴缸---做暫養池---先讓出來給大閘蟹享受一下了:因為浴缸四壁光滑,大閘蟹無法逃跑,然後把大閘蟹輕輕倒入浴缸中,注水到剛好埋住大閘蟹,使大閘蟹八足立起來就可以在水面呼吸,並根據儲存時間和數量投放少量的小魚小蝦,用這種方法儲存大閘蟹一般可超過7天或更長,品質好的大閘蟹儲存成活率可達95%以上。另外,每天檢查大閘蟹,把活力不足的大閘蟹及時吃掉。
- 參考資料
-
- 1. 水草在大閘蟹養殖池塘中的作用 .搜漁利——中國水產品流通網. [引用日期2012-09-18]
- 2. 清蒸大閘蟹 .中國海洋食品網.2012-03-16[引用日期2012-010-7]
- 3. 麻辣砂鍋螃蟹 .美食天下[引用日期2012-11-04]
- 4. 大閘蟹瘋狂入侵歐洲水系 德國試吃蟹化“蟹災” .中國中央電視台[引用日期2012-09-05]
- 5. 中國大閘蟹德國氾濫成災 破壞水壩吃掉魚蝦 .人民網.2012年9月4日[引用日期2012-11-13]